主题阅读教学之我见5页

主题阅读教学之我见5页
主题阅读教学之我见5页

主题阅读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的前提下还强调人文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此指导下语文教材的文本充分重视了文学、文化特点,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但语文素养的提高,仅靠教材文本是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教材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教材学得扎扎实实,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学语文。那么主题阅读教学无疑是实现语文教育文化底蕴的一个平台。

一、主题阅读的特点

“主题阅读”就是学生某一阶段课外阅读时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这种阅读活动有明确的中心,具有专题性和统一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中确立一个或几个主题,主题的确立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以教材为基础,是对教材的拓展。比如七年上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摇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都是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据此,我们可确定“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当然主题的确定应灵活多样,可根据一个单元,也可根据几个单元,甚至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主题,总之,一切都不拘泥,考虑到学生年龄,接受能力切实可行即可。

然后由老师提供参考书目,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书目,在学校阅览室查找有关阅读书籍,或利用自家收藏书籍,老师也可印发某方面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或回家的阅读时间,必须阅读规定的书目,并在阅读结束后,写出对读物的评论或读后感。这样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

间里阅读规定的内容,使自己的阅读课有实际价值,真正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审美情趣,从而积淀了文化底蕴,语文素养随之提升。

二、主题阅读教学改变了“嘈嘈切切错杂弹”的现象

语文教学担当着传递汉民族文化底蕴的重任,没有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注意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利于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要有文化底蕴就要让学生多看多读,老师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分析得再透彻,归纳得再条理也提高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学生自己多读,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才能提高理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现在大多数老师都明白这一点,因而主张学生大量阅读。每周的阅读课把学生往阅览室一带,或在教室里自由读吧,有的学生读《少年文萃》,有的学生读《青年文摘》,有的学生读《童话大全》,有的学生读《电脑大全》,有的学生读《影视明星》……真是嘈嘈切切错杂弹,但是整体层次较低。当然我们承认这些读物也有它的积极性,但是一上阅读课学生就由着性子随意读,一方面不能扩大知识面拓展思维,另一方面也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更不用说。现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使他们还不知道有更丰富多彩、更有价值的读物,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主题阅读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根据每学期教材的编排,确定一个阶段的阅读主题,这样避免了盲目杂乱性。学生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初中读了那些书,看了那些文章,心中会有一个清晰的目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

三、主题阅读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越来越深入,作文教学也日渐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很多老师已共识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但是作文教学没有特定的、行之有效的统一模式让每一位老师遵循。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上作文课同学们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为什么学生这么怕作文,因为大多数同学是在进行无米之炊。我们知道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它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方面综合能力,像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谋篇布局能力等。但首先要让学生有米下锅。主题阅读教学在迷茫中,给了我们指路灯塔,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主题阅读教学老师确定了主题,也就限制了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再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这样学生阅读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最有效的收益。一改学生为了看热闹、图新鲜、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的毛病;二改看书层次低下的现象。老师把学生引进有效阅读的大门,让学生获取有利于写作的素材。学生看的多了,读的多了,潜移默化之中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由原来的不会读书到现在的会读书;由原来的怕作文到现在的爱作文。这其中的变化都获益于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这不正是作文教学的曙光吗?

四、主题阅读教学——“锦江春色来天地”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语文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创新是有条件的,创新的前提是传承文化。主题阅读教学每学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不同的主题阅读相关书目,主题的多样性,使学生涉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知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作为根本宗旨。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培养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搞好阅读教学呢? 我认为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对于阅读教学,我们既要让学生领悟到作品的思想情感,从而熏陶学生道德情操,又要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写作艺术技巧,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语言的精妙,潜移默化地提高其驾驭语言的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偶有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根据需要采用恰当的阅读教学法,在阅读教法中根据不同需要,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阅读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生活中有黑才有白,有丑才有美,有恶才有善,而在语文教学中,判断语言文字的优劣,领略作家作品的不同风格,这一切都可借助“比较阅读”这一手段,得以很好的实现。如何发挥比较阅读的作用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1.1句子的对比。要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优美语句的绝妙之处,还需要老师的巧妙拨引,在抽取原句的基础上,运用增删、调换等手法再加置一个语意不变,但文采、修辞、表意皆逊色于原句的句子,其优劣便不言而喻了。 如教学《社戏》时,我如此设置了一组句子: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我的心轻松了,身体也舒展了。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感觉到改句虽和原句语意相同,但远不及原句来的生动形象,而原句则让人过目难忘。 1.2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人是社会的人,因而他的思想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透过作家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成长和蜕变的轨迹,还可以把握到时代的脉搏。 如:我在教《杜甫诗三首》时先介绍诗人的毕生主要经历和思想,再结合三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作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年轻时的杜甫抱负远大,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伍,因而《望岳》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人过中年,饱经战乱和人生疾苦的诗人四处颠沛流离,故而《春望》中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时伤世;诗人心念苍生,关注民生疾苦,于是又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表现了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如此知人论世,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意义。 1.3相同主题两篇文章的对比。如我在教‘安塞腰鼓》和《观舞记》后,将两文放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并完成下表。 文章不同点写作特点主题相同点《安塞腰鼓》多用短句,大量运用排比,表现阳刚美。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且里。《观舞记》主要使用比喻和排比,表现阴柔美。赞美印度文化,歌颂两国友谊。都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很好地掌握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 总之,比较阅读能有交待为学生指点迷津,能高屋建瓴地帮助学生更多地领略语文世界的无限风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思想、情感等多项教学目标,所以,阅读教学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片面性的、随意性的、错误的理解也是无效的阅读。这样的阅读难以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要提高阅读能力则应通过阅读实践对作品的理解有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由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由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而学生只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阅读实践、独立思考、修正错误才能真正获得能力,这是任何别人都代替不了的。我们应当热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理解——不论正确与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同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师生平等、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良好的教学风气。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近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活动的“牵”、“灌”、“关” 赵江先生说:“传统的阅读教学,大抵脱不了教本里的课本,将一篇课文分解成课时教学,扫清障碍、整体感知、部分深究,最后回到整体。这种思路与模式下的教学,不免会烙上繁琐分析、感性抽象、知识本位的印痕,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人文精神却也因此弱化和退隐。”是啊!这是当代课堂一个隐形的范式,就是教师主宰下对学生的严格控制和管教。学生必须听命于教师,达到教师规定的要求。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失落,他们总是处于被训诫、被灌输、被指挥的地位,独立思考受到抑制,情感体验荡然无存,创新意识惨遭扼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 ——常规阅读教学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上次研修活动中,我们研讨了如何做好课前有效备课的问题,这次活动,我们着重研讨怎样上课的问题。 一、一节好课的标准 何为一节好课?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习惯,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 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大赛《狼和鹿》课堂实录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课堂阅读教学大赛《狼和鹿》课堂实录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lassroom Reading Teaching Contest "Wolf and Deer" Class Recor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课堂阅读教学大赛《狼和鹿》课堂实录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曹鹏丽 师:同学们坐的姿势好,说明习惯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读正确流利了吗? 学生分小节读。 师:课文读得很流利,相信接下来,你一定可以读正确。 师: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课文有一段就是描写它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师:绿得怎么样? 生:绿光闪闪。 师:绿得好像―― 生:好像一块翡翠。 师:这么生机勃勃的森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男生读,女生读。

师:那一百多看前的鹿又是怎么样的呢?读下去,边读边想。 生:活泼可爱的鹿……嬉戏 师:在玩些什么? 生:跑步,有的捉迷藏。 师:原来你们这样幸福地游戏着,小朋友们一起来读读: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生读。 师:看书上插图,你们瞪大着眼睛,四处张望,是不是提防狼的暗算。原来你生活在这机勃勃的森林里,除了快乐,还要时刻提防,鹿这样想,人们也这样想,他们拿起了枪,请小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如果你是狩猎队的,看到狼倒在你的枪口下,你会怎么想? 生:打死了狼,就不能吃鹿了。 师:你非常痛快。 生:该死的狼,现在你不能伤害鹿了。 师:请你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读。 师:25年,凯巴伯森林面临着让人难以想象的灾难,自己读课文,看看发生了什么灾难? 生:能吃的被吃光了,所有的鹿都死掉了。 师:仔细地看,森林是怎么变化的。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鉴赏人物 教案 教学目标 1、构建小说相关的知识网络,快速阅读小说《玻璃》,把握情节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提升专题素养,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提高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小说阅读鉴赏人物重点内容 (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学生阅读小说《玻璃》,思考探究: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变式训练】 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具体探究分析 (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补充: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表现中心,是小说内容的重要因素,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 教师点评(略) 出示参考答案: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 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思维提升

【变式训练】 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 教师点评(略) 参考答案:王有福是一个性情谦卑、胆小怕事、有点固执但又本分善良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生活困难,性情谦卑;他不小心撞坏了酒店的玻璃怕让自己赔偿而偷偷溜走;因不相信酒店诚意不敢去打官司,同时心地善良而最后竭尽所能赔偿玻璃。 思维提升 小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五方法” (1)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气质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3)从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在平时,我做了一些总结。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好奇心,给学生讲一些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如草船借箭等,让学生对名著产生好奇心,并在假期里阅读一些名著和一些当代优秀散文,尤其是新课标里规定中学生必读的作品。学生的兴趣不同,他们感兴趣的课文也不同,每册课本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相反也有不感兴趣的文章,每次拿到新课本,都会让学生记下喜欢的课文和不喜欢的,以及不喜欢的课文中比较欣赏的那部分都一一记下,把不感兴趣的那部分和他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兴趣,从而完成阅读的目标。 二、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写阅读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可以看出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记笔记并且摘抄优美词句、优美句段。要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读完后应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另外还要写心得。对一些阅读课文把重要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勾画出来。这样既了解了文章,又积累了写作素材,久而久之,就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为写作打下基础。 三、联系实际生活,激励学生爱阅读。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而教,必须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听说读写,让学生感悟到学有所用,主动自觉的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阅读教学方法很多,这只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在这次研修中有更多的感悟。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一)主题阅读的主要课型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八种课型,分别是: 1.单元导读 2.整体识字 3.自主识字 4.以文带文 5.读写联动 6.自主阅读 7.基础训练 8.展示分享 (二)各课型的主要策略及方法 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流程,大致分两类: 1、单元导语+ 一篇精读文 2、单元导语+ 浏览数篇文章 二、单元导读课的过程分三步 精读篇 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或背一背)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浏览篇 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在默读基础上,说一说,填写对照表。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 1、单元导语与课文的关系,是大单元教学法的前提。 2、课文与课文间的关系。从课文题材、结构、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课文间相同与不同。 (解决的方法:师举一,生反三。师出示文章分析或简单对比。生仿照、比较其他文章,也可以师把文章完成一半,另一半留给生,逐步让生自主独立完成。) 3、“单元导读”课与其他课型关系。 整体识字课 处理四个关系 1、阅读和识字的关系。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以读 书,带识字。 方法:将生字放在编写的短文中,短文多以课文内容缩写,尽可能将全部生字编在一个句子里或一个片断里。 2、“一主”教材和“两翼”教材中识字的关系。“整体识字”只教“人教版”教材生字。“两翼”教材顺其自然,不规定任务。 3、识字和写字关系,要分开处理,多识少写,先识后写。 4、“整体识字”和其他识字教学改革成果的关系。主题阅读识字教学

(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 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 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 2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现代文阅读试题解答技巧之我见

现代文阅读试题解答技巧之我见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中学戴直楷邮编:404707 语文新课标教材主要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大板块,阅读教学内容占了主要地位。在语文考试中,阅读试题的分值几乎占了整个试卷的一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固然重要。但培养考试中的解题技巧同样重要。阅读又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占了全卷150分中的55分。从现在的教辅资料显示,阅读练习题非常丰富,但阅读试题解题技巧与方法的指导,却显得十分薄弱。为此,笔者就十多年来在阅读教学和语文阅读试卷分析过程中的一点点启发,略作梳理,与同行商榷,以求斧正。 一、从试卷的问题入手,明确命题意图,确定阅读原文内容,能为学生赢得解题时间和解题方向。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整体阅读、局部分析、归纳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训练与培养。若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现代文阅读试题解答中,我觉得未免有些浪费时间,学生也会觉得非常盲目。我在阅读教学和试卷分析过程中尝试了从试卷的问题入手,既为学生赢得了有限的时间,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1.首先阅读试卷问题,能够了解或掌握本阅读段落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命题者的意图,也就是说,明确考点,找准解题方向。在考场上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只要找准了解题方向,无论是那类学生都会集中精力去解题,否则,学生就会因无从下手而放弃答题。从阅读试卷问题入手,只要略作分析,就能明确命题者的意图,掌握要解决的问题,再不必去精读全文,只需浏览就会发现能够解决问题的内容,再去精读该内容,就会很快解决相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也高,兴趣也会很浓。 2.试卷问题中本来就有些提示,明确告诉我们阅读第几段回答什么问题,我们何必去浪费时间呢?只要阅读了试卷问题,学生都能去考虑相关内容,或多或少都会找到一些答案。 3.从试卷问题入手,结合文体知识可以获得解题灵感,得到启发,准确解决相关问题。 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合理取舍,有条不紊的解决现代文阅读语段中的有关问题。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问题有难有易、有深有浅,从试卷的问题入手,我们可以合理取舍,决定解题先后顺序。对于初中学生阅读理解的要求不是太高,实际上有很多试题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来解答。阅读了试卷问题后,就可以立即回到原文相关内容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也可以直接根据有关提示悟出答案内容,不必过多的去探究原文,浪费时间。解决了一些问题后再归纳综合相关内容,确定是否阅读全文,需要阅读全文也有基础了,不需阅读全文能解决问题当然更好(务必对理解有十分的把握)。这样会快速高效的解决现代文阅读试题问题。 总之,从现代文阅读试卷问题入手解决阅读试题,既可以为学生节约时间,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似乎仅对学生考试有一定帮助,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应是非常有帮助的,在阅读教学中若训练到位,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取得更大更好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 石牌中学吴慧媛 现在中学生现代文阅读都是经专家审改,体现时代精神、现代意识,反映现代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想象世界,语言典范生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赋予它教给学生以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的使命。那么,在新课改下阅读教学该如何确定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 获。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重点、难点的确定要从学生出发。阅读文章的选定也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重点,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素材,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价值观。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准确地确定教学重点,还要准确的掌握答题技巧。帮助学生获得答题方法。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通过阅读培养文学素养,还要应对各种阅读试题。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要如何做呢?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

尝到“有付出就有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追求知识带来的快乐,。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二、改进教学、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阅读的主题,然后一起分享自己的意见。将每个学生的想法整理好,互相分析,把课堂交给学生,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那么,教师就应做到讲授准确、科学。语文的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学生在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上有所提高。要求他们对文本有独特的领悟,也要对文本准确、科学的理解。如果一篇阅读以基础知识为重点,就需要教师教准字、词义。多义词要结合句子选定义项,还要从感情色彩、一语双关等方面去挖掘它的深层含义;如果是以理解句子含义、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为主,就应开阔学生视野,打开思维,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主题。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到位,教师的讲解分析应深入透彻,不止于肤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要求。阅读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尤为重要。通过语文阅读训练,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那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学会积累,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包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教学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 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何捷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请大家造句,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生:您——)说到“您”,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弹钢琴,还会吹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 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 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 生:她比较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 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生:我承受不住。)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生:承受得住。)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全场笑) 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现在增加点难度,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

高中现代文阅读散文答题技巧

高中现代文阅读散文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 掌握现代文文阅读散文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分类: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 描写的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④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2.表现手法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现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3.修辞技巧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考查最多的是比喻、拟人、排比。 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05-05T14:52:48.107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东昌元[导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杜甫等人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应该及早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整体综合素质。现根据教学实践,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陋见。 一、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鼓励,阅读的习惯不会养成。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鼓励和引导。下面是美国鼓励学生阅读的例子,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在美国南加州的ROCK HILL,孩子们从学校的阅读小组里获得图书。如北边小学的阅读小组是通过基金会的形式建立的,这是学校和社区一起合作成立的一个组织。每年2月份--这一年的阅读月父母会收到一封让孩子们参加类似于文学社活动的信,每周一至周四从5点到7点是孩子活动时间。父母可以通过这封信检查孩子家庭作业,与孩子玩词汇游戏,或者让孩子阅读,并鼓励他为其它的亲属读书。每年孩子们要签下阅读保证书。尼尔逊老师说:"一旦有关阅读效果好的纸条反馈回来,我们就会给学生的家庭一个气球,一本获奖证书,还包括给他一张他家附近餐厅的赠券。"在另一所学校,图书馆老师凯荻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让他们成为终身的阅读者,我告诉我的学生书是活的,可以带他们去探险,我试图鼓励学生参加书中的探险活动。我们也设置了阅读奖励。"为了获得奖励,每个学生在9周内至少要读9本书,并写下读书笔记。获得奖励的学生将会有免费的午餐,并有证书。"孩子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加入进来",教师解释道:"在年初,每个学生都得到一个阅读激励表,这是志愿参加的。参加后,他们会得到一个阅读的日志表。"当任何学生读完100本书时,他将加入"百书俱乐部",这是一个不小的荣誉。"今年,有50%的学生参加进来",老师说道:"老师们、父母们都很支持。" 总之,阅读教学是引领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和其他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更能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兴趣培养、方法指导和鼓励引导来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他们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时候,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久而久之,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作者单位:甘肃省岷县城关初级中学

浅论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浅论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作者:黄慧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12期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世界,而且 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应用于实践生活之中。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能力特别重要,必须要不断的强化。而且,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影响密切。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 (一)阅读训练的方式过于僵化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与限制,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一直处于“教科书式阅读”的 训练方式。即通过将教科书作为课内的主要读物来进行阅读训练。这样的情况造成学生阅读的 目的非常的功利化,完全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而不得已为之。很多学生由于受到这 样或那样的限制,造成每天都会机械的重复练习与模拟考试,对于课外知识和阅读根本无暇顾及,从而造成高中现代文阅读过于僵化。比如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往往会根 据教材中的内容来当做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学生的答案也都是在教科书内能够寻找到的。例如,在讲解必修一《我的四季》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都能够详细的根据教案来将作者张洁的生平 简历、写作背景详细、介绍,并且针对课文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针对性的讲解,但是,对于作 者其他同类型的文章拓展不足,造成学生阅读理解比较肤浅,从而没有明显的提升学生学习的 效率。 (二)阅读训练的方式过于传统 所谓传统,就是指五部曲式教学模式。即“朗读或自读”“词语释义”“归纳总结”“概 括主旨”以及“模仿写作”等五个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已经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练 习模板,无论什么样的体裁、什么样的内容都会照搬不误,在这样阅读习惯的影响下,学生没 有思考,没有分析,更没有感悟。有的只是对一遍遍重复的阅读、训练,失去了阅读原本应该 有的意义。比如说,很多学生在平常阅读时,常常会不自觉的分析文章的中心主旨、概括文章 的具体层次,即便是面对诗歌、散文等偏向情感方面的文章依然如此,这样的的阅读教学不仅 磨灭了学生本来应该具有的审美能力,而且还大大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从而使得学生既没有得 到阅读教学的熏陶,也没有获得阅读知识的积累。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打破僵化的阅读训练方式 在谈论阅读训练方式过于僵化的话题,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阅读的本质是什么?阅读对 于学生来说,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体验,能够帮助学生 进一步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情感的丰沛真挚。通过阅读,能够进一步培育精神饱满、情感 丰富、素质全面的人才。只有进一步改变阅读教育的训练方式,才能够达到阅读的根本目标和 要求。在这样的理念下,必须要打破传统的阅读训练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 学生的人文情感,从而形成重视创新精神、具有文化品位、具有美的意识,形成健全人格、个 性健康发展的人。通过打破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而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帮助学 生真正的热爱阅读。以上文《我的四季》为例,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不是在于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俞玲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俞玲 发表时间:2018-11-08T09:22:32.81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8期作者:俞玲 [导读] 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是解决问题和少走弯路的重要保障。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只有注重方法才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多读和多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阅读,如何书写。对于这个如何,如果没有准确解答,也就不能算是好方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作用,引导学生明白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和和阅读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对于不同题材和不同语言风格的课文,要运用不同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8-053-01 一、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训练 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是解决问题和少走弯路的重要保障。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只有注重方法才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多读和多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阅读,如何书写。对于这个如何,如果没有准确解答,也就不能算是好方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作用,引导学生明白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和和阅读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对于不同题材和不同语言风格的课文,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期深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独特的情感。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精准和细致阅读,深入了解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期进行有针对性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比如:在阅读某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中心思想,明确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统筹兼顾一般性和特殊性,在阅读中要深入了解课文内涵,明确课文描述的主体,结合那些关键性赐福去加深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的课文有意识的归纳U型你练,在不断训练中概括总结,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语文教师要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和阅读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并对课外阅读的数量有明确桂东。语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从古至今,没有一位作家能读遍世界所有的书和认识天下所有的字。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和前提,同样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立即和消化的过程,是将课文内容转为自身阅读能力的过程。为此,教师要拓展学生视野,不要拘泥于课堂,在学习教材课文的同时,深入阅读那些思想健康、思想性强和积极向上的读物。教师要选择那些贴近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能力的读物,尤其是那些富含思想和情趣的读物,充分发挥课文中的正能量来培养学生真善美,当然,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绝非一朝一夕所致,需要不断积累。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形成此外,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课外阅读中极大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运用是否合理和吸收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还是应付考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神圣使命,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统筹兼顾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以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语文教师要以阅读为媒介,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阅读首先要细细阅读。为了又快又好实现细读,教师首选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中那些基础性字句入手,此外,还要熟练阅读,在熟练阅读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这是加深理解和正确掌握语言的基础。在朗读中,学生很容易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和有步骤引导学生朗读中加深理解,在不断朗读中,走进作品中,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2.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阅读时间。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适合阅读那些短小精悍的课文,而那些篇幅较长和意蕴深远的课文适合课外阅读。为此,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更多阅读时间,促使学生在充分阅读中深入了解课文内涵。 3.教师要针对那些关键性词句探究阅读切入点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阅读那些关键性词句,从学生立场出发,那些关键性词句万个昂是最有特点,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词句引导学生丰富想象,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来阅读。为了深入课文精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那些关键性词句入手。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结合那些统领全局的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阅读。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称呼。课文中的人物称呼,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以期收获更多。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称呼,深入了解课文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那些标点符号。课文中那些含义丰富的标点符号时常被我们忽视。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阅读,以期深入到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生动和形象的感知课文人物。最后,教师还要注意那些空白处。课文中的空白处是作者省略的部分。作品是一种高度凝聚的语言艺术,其立足于意犹未尽,正是这些空白处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生活背景,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四、语文教师要注重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对知识加深认识和深入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忘记,而一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那么就能加深印象,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这就是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此外,问题教学法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和有步骤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此外,问题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进行转变,这顺应新课改要求,同时也是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不断思考和主动探究中,降低对教师的依赖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要注意: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主动分析,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课文中都是名篇佳作,这些优秀作品在词句运用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此为模板,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促使学生在深入阅读中加深认识课文内涵。 言而总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更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能力。为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将阅读贯穿于教学始末。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提供力所能及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