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四高考试题汇编

化学选修四高考试题汇编
化学选修四高考试题汇编

化学选修四试题汇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

B. 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

C. 原电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D.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E. 明矾可以用于净水,将明矾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氧化铝

F.“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2.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W2-、X+

B. X+、Y3+

C. Y3+、Z2-

D. X+、Z2-

3. 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

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 = 6Ag+A1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4.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1-、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1·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 C1-、Br-、CrO42-

B. CrO42-、Br-、C1-

C. Br-、C1-、CrO42-

D. Br-、CrO42-、C1-

5.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

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7.84L的气体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

C.最终溶液改为通入CO2气体,仍能得到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Al3+)=1.0 mol·L-1

6.下列事实与其对应的方程式解释均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l- + 2H2O 2OH- + H2↑ + Cl2↑

B.1molN2与3molH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73kJ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3NH3(g)△H=-73kJ/mol

C.0.05mol/LNaH2PO4溶液pH<1的原因:NaH2PO4=Na++2H++PO43-

D.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2+2MnO4-+2H2O====5SO2-4+2Mn2++4H+

E.将AlCl3溶液与Na2S混合产生沉淀:2Al3++3S2-===Al2S3↓

7.氨的催化氧化过程主要有以下两个反应:

(ⅰ)4NH 3(g) + 5O2(g)4NO(g) + 6H2O(g) ΔH=

—905.5kJ/mol

(ⅱ)4NH 3(g) + 3O2(g)2N2(g) + 6H2O(g) ΔH=—1267kJ/mol

测得温度对NO、N2产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反应(ⅰ)和(ⅱ)的平衡常数均减小

B.840℃后升高温度,反应(ⅰ)的正反应速率减小,反应(ⅱ)的正反应速率增大

C.900℃后,NO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

D.400℃-700℃,N2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

8.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具有净化水的作用。模拟处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电极是负极,电极反应:CH4 -8e- + 4CO32- = 5CO2 + 2H2O

B、铁是阳极,失去电子生成Fe2+

C、工作时熔融盐中的碳酸根移向Y电极

D、污水中存在反应4Fe2++10H2O+O2=4Fe(OH)3↓+8H+

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N A个电子,阳极溶解32g铜

B.浓度为1mol/L的Al2(SO4)3溶液中Al3+的数目小于2N A

C.60 g二氧化硅晶体中含N A个SiO2分子

D.在含有1 molCH3 COO-的醋酸钠溶液中,Na+数目大于N A

10.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Cr2O72-)废水时,以铁板作阴、阳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

A.阳极反应为Fe-2e-Fe2+

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

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2 mol

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72-被还原

11.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叙述中错误的是()

A.常温下,0.1 mol/L H2SO3溶液,若c(OH-)/c(H+)=1×10-8,

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

B.10 mL 0.02 mol/L HCl溶液等体积、等浓度的 Ba(OH)2溶液充分

混合后体积为20mL ,则溶液的pH =12

C .25 ℃时,将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与稀氨水相混合,当溶质为NH 3·H 2O 和NH 4Cl 时,溶液的pH≥7

D .向N a

2

C O

3

液中逐

滴加稀盐

酸时

,溶液

c

(H C

)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 1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A .图1表示KNO 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 3的不饱和溶液

B .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 .图3表示0.1000mol /LNaOH 溶液滴定20. 00 mL 0. 1000mol/L 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D .图4表示向NH 4Al(SO 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沉淀总物质的量n 随着V-Ba(OH)2溶液体积的变化 13. “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 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导体 制作的陶瓷管相隔。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电池反应中有NaCl 生成 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个铝离子 C.正极反应为:NiCl 2+2e -=Ni+2C l - 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 ·L -1的NaOH 溶液:K +、Na +、SO 42-、CO 32-

B.0.1 mol ·L -1的Na 2CO 3溶液:K +、Ba 2+、NO 3-、Cl -

C.0.1 mol ·L -1FeCl 3溶液:K +、NH 4+、I -、SCN -

D.c(H +

)/c(OH -

)=1×1014

的溶液:Ca 2+

、Na +

、ClO -

、NO 3-

15..常温下a mol /L CH 3COOH 稀溶液和b mol /L KOH 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 一定错误的是 A .若c(OH -)>c(H +

),a=b B .若c(K +

)>c(CH 3COO -),a>b C .若c(OH -)=c(H +

),a>b D .若c(K +

)

A.CaCO 3(s)=CaO(s)+CO 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 <0 B .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C.N 2(g)+3H 2(g)

2NH 3(g) △H <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 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17.右图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 +

→Zn 2+

+H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b 不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

B .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C .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D .该装置可看作是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18. T ℃时,向2.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 5,反应PCl 5(g) PCl 3(g)+Cl 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

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右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为v (PCl 3)=0.0032 mol ·L -1

·s -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 3)=0.11 mol ·L -1

,则反应的△H <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 5、0.20molPCl 3和0.20molCl 2,达到平衡前v (正)>v (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 3、2.0molCl 2,达到平衡时,PCl 3的转化率小于80% 19.(1)二甲醚[CH 3OCH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一所示。

①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电池在放电过程中,b 对应的电极周围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以上述电池为电源,通过导线与图二电解池相连。

①X 、Y 为石墨,a 为2L 0.1mol KCl 溶液,写出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X 、Y 分别为铜、银,a 为1L 0.2mol /L AgNO 3溶液,写出Y 电极反应式:

(3)室温时,按上述(2)①电解一段时间后,取25mL 上述电解后溶液,滴加0.4mol /L 醋酸得到图三(不考虑能量损失和气体溶于水,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结合图三计算,上述电解过程中消耗二甲醚的质量为 。

②若图三的B 点pH=7,则滴定终点在 区间(填“AB”、“BC”或“CD”)。 ③C 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 3)/ mol

0.16

0.19

0.20

0.20

20.(1)已知:1

-3221

-2mol -1675.7KJ H )()(

2

3

)(2mol -272.0KJ H )()(2

1

)(?=?=+?=?=+s O Al g O s Al s FeO g O s Fe Al 和FeO 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某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 、B ,如图所示。

①据图判断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转化

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其中B 历程表明此反应采用的条件为 (选填序号)。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3)1000℃时,硫酸钠与氢气发生可逆反应:)(4)()(4)(22 242g O H s S Na g H s SO Na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已知K 1000℃

(4)常温下,如果取0.1mol·L -1HA 溶液与0.1mol·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测得混合液的pH=8。

①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 -浓度与0.1mol·L -1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 -

浓度之比为 ;

②已知NH 4A 溶液为中性,又知将HA 溶液加到Na 2CO 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 4)2CO 3溶液的pH 7(填<、>或=);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四种盐溶液按pH 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填序号) 。

a .NH 4HCO 3

b .NH 4A

c .(NH 4)2CO 3

d .NH 4Cl

21.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Zn 、Cu 总含量约为99%)回收铜并制备ZnO 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①铜帽溶解时加入H 2O 2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铜帽溶解后需将溶液中过量H 2O 2除去。除去H 2O 2的简便方法是 。

(2)为确定加入锌灰(主要成分为Zn 、ZnO ,杂质为铁及其氧化物)含量,实验中需测定除去H 2O 2后溶液中Cu 2+

的含量。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含有Cu 2+

的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pH =3~4,加入过量KI ,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上述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Cu2++4I-=2CuI(白色)↓+I2 I2+2S2O32-=2I-+S4O6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若滴定前溶液中H2O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Cu2+的含量将会 (填“偏高”“偏低”“不变”)。

(3)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表列出了

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开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Fe3+ 1.1 3.2

Fe2+ 5.8 8.8

Zn2+ 5.9 8.9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30% H2O2、1.0 mol·L-1HNO3、1.0 mol·L-1 NaOH。

由除去铜的滤液制备Zn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

②;

③过滤;

④;

⑤过滤、洗涤、干燥

⑥900℃煅烧。

22. 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有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i)CO(g)+2H2(g)=CH3OH(g) △H1=-90.1 kJ·mol-1

(ii)CO2(g)+3H2(g)=CH3OH(g)+H2O(g) △H2=-49.0 k·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iii)CO(g)+H2O(g)=CO2(g)+H2(g) △H3=-41.1 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iv)2CH3OH(g)=CH3OCH3(g)+H2O(g) △H4=-24.5 kJ·m ol-1

(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主要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厂含(Cu—Zn—Al—O和A12O3)、压强为5.0 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右图所示。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 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__________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 V,能量密度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 kW·h=3.6×106 J)。

2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中学化学研究的主题。

质子交换膜

A

B

· · (1)0.4 mol/L 的NaOH 溶液与0.2mol/L HnA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 10,则HnA 是______(①一元强酸 ②一元弱酸 ③二元强酸 ④二元弱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pH 相同的NH 4Cl 溶液和HCl 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则下面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填图像符号)

(3)已知PbI 2的Ksp = 7.0×10-9

,将1.0×10-2

mol/L 的KI 与Pb(NO 3)2溶液等体积混合,则生成PbI 2沉淀所需Pb(NO 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

(4)在25℃下,将a mol/L 的氨水与0.1mol/L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 4+) = c(Cl -),则溶液显中性,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NH 3·H 2O 的电离常数Kb = _________。

(5)等体积的pH 均为4的盐酸与NH 4Cl 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前者与后者的比值为________。 (6)已知KBiO 3 + MnSO 4 + H 2SO 4 →Bi 2(SO 4)3 + KMnO 4 + H 2O + K 2SO 4(未配平),利用上述化学反应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其盐桥中装有饱和K 2SO 4溶液。

①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 +

移向_______(填“甲”或“乙”烧杯) ②甲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随着氮氧化物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将于“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力度。目前,消除氮氧化物污染有多种方法。

(1)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N 2(g)+CO 2 (g) △H。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浓度/mol·L -1

时间/min

NO N 2 CO 2

0 0.100 0 0

10 0.058 0.021 0.021 20 0.040 0.030 0.030 30 0.040 0.030 0.030 40

0.032

0.034

0.017

50 0.032 0.034 0.017

①T 1= (保留两位小数)。②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③若30min 后升高温度至T 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 、N 2、CO 2的浓度之比为5:3:3,则该反应的△H 0。 (2)用CH 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①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 △H=-574 kJ·mol -1

②CH 4(g)+4NO(g)=2N 2(g)+CO 2(g)+2H 2O(g) △H=-1160 kJ·mol -1

③H 2O(g)=H 2O(l) △H=-44.0 kJ·mol -1

写出CH 4(g)与NO 2(g)反应生成N 2(g)、CO 2(g)和H 2O(1)的热化学方程式 。 (3)以NO 2、O 2、熔融NaNO 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 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 ,有关电极反应可表示为 。

25.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

⑴催化反硝化法中,H 2能将NO 3-

还原为N 2。25℃时,反应进行10min ,溶液的pH 由7变为12。 ①N 2的结构式为

②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其平均反应速率υ(NO 3-

)

为 mol ·L - 1

/min

③还原过程中可生成中间产物NO 2- ,写出3种促进NO 2-

水解的方

法、、

⑵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源正极为(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为克

26.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 x 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为给出)。

(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浸”一般在80 ℃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 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7.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 △H=a kJ·mol-1

3AlCl(g)=3Al(l)+AlCl3(g) △H=b kJ·mol-1

①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Al4C3是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Al4C3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的化学方程式。

(2)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Mg 17Al12+17H2=17MgH2+12Al。

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氢气。

①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②在6.0mol·L-1HCl溶液中,混合物Y能完全释放出H2。1 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

到的混合物Y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

③在0.5 mol·L-1 NaOH和1.0 mol·L-1 MgCl2溶液中,

混合物Y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X-射线衍射谱图如右图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在上述NaOH溶液中,混合物Y中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填化学式)。

(3)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

电解制铝的化学方程式是,以石墨为电极,阳极

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4)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右下图所示。该电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F C B C C D B C D 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C B A D B A C

19.(1)①O2+4e-+4H+=2H2O ②减小

(2)①2Cl-+2H2O Cl2↑+H2↑+2OH-②Ag - e- = Ag+

(3)①0.77g ②AB ③c(CH3COO-)>c(K+)>c(H+)>c(OH-)

20.(1)3FeO(s)+2Al(s)﹦Al2O3(s)+3Fe(s) △H=-859.7KJ/mol(3分)

(2) ①吸增大②D

(3) K= c4(H2O)/c4(H2) 减小(4) ①107②>c>a>b>d

21.(1)①Cu+H2O2+H2SO4CuSO4+2H2O ②加热(至沸)

(2)①淀粉溶液蓝色褪去②偏高

(3)①向滤液中加入适量30% H2O2,使其充分反应

②滴加1.0 mol·L-1 NaOH,调节溶液pH约为5(或3.2≤pH<5.9),使Fe3+沉淀完全

④向滤液中滴加1.0 mol·L-1 NaOH,调节溶液pH约为10(或8.9≤pH≤11),使Zn2+沉淀完全

22.(1)Al

2O

3

(铝土矿)+2NaOH+3H

2

O=2NaAl(OH)

4

NaAl(OH)

4+CO

2

=Al(OH)

3

↓+NaHCO

3

,2Al(OH)

3

Al

2

O

3

+3H

2

O

(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Ⅰ)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生成的H

2

O,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Ⅲ)消耗部分CO.

(3)2CO(g)+4H

2(g)=CH

3

OCH

3

+H

2

O(g)△H=-204.7kJ?mol-1.

该反应分子数减少,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CO和H

2转化率增大,CH

3

OCH

3

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CO

和H

2

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4)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5)CH

3OCH

3

+3H

2

O=2CO

2

+12H++12e-,12

能量密度E=[(1.2V×1000g÷46g/mol×12×96500C/mol)÷1Kg]÷(3.6×106J?kw?1?h?1)=8.39KW?h?kg-1 23.(1)④,生成正盐水解显碱性(2)B (3)5.6×10-mol/L 4)10-8/(a – 0.1),

(5)10-6 (6)乙,Mn2+ - 5e- + 4H

2O = MnO

4

- + 8H+

24.(1)①0.56;②减小CO

2

的浓度;③<

(2)CH

4(g)+2NO

2

(g)=N

2

(g)+CO

2

(g)+2H

2

O(l) △H=-955kJ/mol

(3)NO

2+NO

3

--e-=N

2

O

5

25. ⑴①N≡N ②2NO3-+5H2N2+2OH-+4H2O, 0.001 ③加酸,升高温度,加水

⑵①A,2NO3-+6H2O+10e-=N2↑+12OH-②14.4

26.(1)+3.(2)2Al+2OH-+2H

2O=2AlO

2

-+3H

2

↑.

(3)2LiCoO

2+3H

2

SO

4

+H

2

O

2

Li

2

SO

4

+2CoSO

4

+O

2

↑+4H

2

O 2H

2

O

2

2H

2

O+O

2

↑;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CoSO

4+2NH

4

HCO

3

=CoCO

3

↓+(NH

4

2

SO

4

+CO

2

↑+H

2

O.

(5)Li

1-x CoO

2

+Li

x

C

6

=LiCoO

2

+6C.

(6)Al(OH)

3、CoCO

3

、Li

2

SO

4

27.(1)①a+b ②Al

4C

3

+12HCl=4AlCl

3

+3CH

4

(2)②防止Mg、Al 被空气氧化②52 mol ③Al

(3)2Al

2O

3

(熔融)4Al+3O

2

↑(4)2Al+3AgO+2NaOH=2NaAlO

2

+3Ag+H

2

O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化学选修四化学方程式

这里是原电池反应常用的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化学选修四高考试题汇编

化学选修四试题汇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 B. 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 C. 原电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D.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E. 明矾可以用于净水,将明矾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氧化铝 F.“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2.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W2-、X+ B. X+、Y3+ C. Y3+、Z2- D. X+、Z2- 3. 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 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 = 6Ag+A1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4.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1-、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1·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 C1-、Br-、CrO42- B. CrO42-、Br-、C1- C. Br-、C1-、CrO42- D. Br-、CrO42-、C1- 5.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 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7.84L的气体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 C.最终溶液改为通入CO2气体,仍能得到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Al3+)=1.0 mol·L-1 6.下列事实与其对应的方程式解释均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l- + 2H2O 2OH- + H2↑ + Cl2↑ B.1molN2与3molH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73kJ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3NH3(g)△H=-73kJ/mol C.0.05mol/LNaH2PO4溶液pH<1的原因:NaH2PO4=Na++2H++PO43- D.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2+2MnO4-+2H2O====5SO2-4+2Mn2++4H+ E.将AlCl3溶液与Na2S混合产生沉淀:2Al3++3S2-===Al2S3↓ 7.氨的催化氧化过程主要有以下两个反应: (ⅰ)4NH3(g) + 5O2(g)4NO(g) + 6H2O(g) ΔH=—905.5kJ/mol (ⅱ)4NH3(g) + 3O2(g)2N2(g) + 6H2O(g) ΔH=—1267kJ/mol 测得温度对NO、N2产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反应(ⅰ)和(ⅱ)的平衡常数均减小 B.840℃后升高温度,反应(ⅰ)的正反应速率减小,反应(ⅱ)的正反 应速率增大 C.900℃后,NO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 D.400℃-700℃,N2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 化学守恒 守恒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会存在多种守恒关系,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1.电荷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电解质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用离子浓度代替电荷浓度可列等式。常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或计算某离子的浓度等,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 ②在(NH4)2SO4溶液中:c(NH4+)+c(H+)=c(OH-)+c(SO42—)。 2.物料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可从加入电解质的化学式角度分析,各元素的原子存在守恒关系,要同时考虑盐本身的电离、盐的水解及离子配比关系。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Cl-)=c(NH4+)+c(NH3·H2O)。 3.质子守恒关系: 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含广义酸)失去质子(H+)的总数等于碱(或广义碱)得到的质子(H+)总数,这种得失质子(H+)数相等的关系就称为质子守恒。 在盐溶液中,溶剂水也发生电离:H2OH++OH-,从水分子角度分析:H2O电离出来的H+总数与H2O电离出来的OH—总数相等(这里包括已被其它离子结合的部分),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导,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OH-)=c(H+)+c(CO32-)+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H+)=c(OH-)+c(NH3·H2O)。 综上所述,化学守恒的观念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关系的重要观念,也是解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化学选修4必背知识 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 2 O与NH 4 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H 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2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高考真题(共4章)

化学·选修4 第一章走近高考 1.(2017·江苏高考)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s)+H2O(g)===CO(g)+H2(g) ΔH1=a kJ·mol-1 ②CO(g)+H2O(g)===CO2(g)+H2(g) ΔH2=b kJ·mol-1 ③CO2(g)+3H2(g)===CH3OH(g)+H2O(g) ΔH3=c kJ·mol-1 ④2CH3OH(g)===CH3OCH3(g)+H2O(g) ΔH4=d kJ·mol-1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CH3OH(g)===1 2CH3OCH3(g)+ 1 2H2O(l)的ΔH= d 2kJ·mol -1 D.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的ΔH=(2b+2c+d) kJ·mol -1 答案 C 解析反应③的反应物是反应①、②的产物,所以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A正确;反应③是CO2与H2反应制取甲醇,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B正确;该反应产物H2O为气态时,ΔH=d 2kJ·mol -1,C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2+③×2+④可得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的ΔH=(2b+2c+d) kJ·mol-1,D正确。 2.(2015·重庆高考)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ΔH=x kJ·mol-1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 S(s)+2K(s)===K2S(s)Δ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ΔH3=c kJ·mol-1 则x为()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1)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 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液态水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表示方法都是有ΔH时才有负号。 3.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不同。不同的物质燃烧热不同。

高中化学选修4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P5习题 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 (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 (2)1 mol N2 (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热量。 (3)1 mol Cu(s)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热量。 (4)1 mol C(s)与适量H2O(g)起反应,生成CO(g)和H2 (g),吸收131.3 kJ热量。 (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 kJ热量。 (6)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8H18 (l)在O2(g)中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 518 kJ热量。 4.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P6习题

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 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 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或kJ?mol-1。例如1molH2(g)燃烧,生成1molH2O(g),其反应热ΔH=-241.8kJ/mol。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 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P10习题 1、燃烧热数据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 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石油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目前已使用甲醇、乙醇作为汽油的代用品,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找对应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可以再生的,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高考化学选修四复习思路

高二上学期《化学反应原理》的复习思路 复习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是针对学生平时学习化学的易错点展开复习。 二是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的重难点知识强化复习。 三是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整理教材前后知识的能力。 四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解题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思维能力。 复习教学目的与内容: 【主题一】各类方程式的规范书写及有关反应规律。 目的是熟练掌握各类反应原理及反应规律,强化巩固化学用语。 1.热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与盖斯定律。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除了遵循书写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外,还应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同素异形体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ΔH的正负号与单位、化学计量数(可整数也可分数)与ΔH的对应关系、当反应逆向进行时的ΔH与正反应的Δ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盖斯定律可用于计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焓变,一般用加减法处理。例略。 2.电极方程式的规范书写与电池反应规律。 电极方程式与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除了遵循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原 则外,还应注意:原电池的正、负极分别发生还原、氧化反应并注明电子得失;两电极反应(半反应)相加,消去电子后得总反应式;识别好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或固体电解质中的微粒是否参与电极反应。(以下例略) ①仅有一电极材料参与反应的。一般是参与反应的金属电极作负极,另一电极为正极,正极反应规律一般为析氢、吸氧、析金属等。 ②两电极材料均参与反应的。如铅蓄电池等各种二次电池。两电极材料通常由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构成,一般规律是参与反应的金属电极作负极,另一电极为正极,其反应视题设信息确定。 ③两电极材料均不参与反应的,电极仅作导电载体。如各种燃料电池。可燃物失电子为负极,氧化剂如氧气等得电子为正极。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应考虑各种不同电解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3.电解方程式的规范书写与电解反应规律。 电解方程式的规范书写除了遵循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原则外,还应注意:电解池的阴、阳极分别发生还原、氧化反应并注明电子得失;阳极是非惰性电极时,阳极金属参与反应,不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H2O在电解池的电极方程式中可拆成H+与OH-,但在总的电解方程式中必须写成H2O 的形式 ,这与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要求一样;电解方程式要注明“通电”的反应条件。 用惰性电极的电解反应规律:(例解略) ①电解水:如电解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等溶液。 ②电解电解质:如电解无氧酸(氢氟酸除外)、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盐等溶液。 ③放氧生酸型:如电解不活泼金属含氧酸盐等溶液。 ④放氢生碱型:如电解活泼金属无氧酸盐溶液等溶液。 4.水解方程式的规范书写与水解反应规律。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 三、燃烧热 1.概念: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

高中化学选修4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一、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 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 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 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二、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 Pb-2e- =PbSO4↓ 正极(氧化铅): PbO2+4H++2e- =PbSO4↓+2H2O 充电:阴极: PbSO4+2H2O-2e- =PbO2+4H+ 阳极: PbSO4+2e- =Pb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 PbO2+Pb+2H2SO4 ? 2PbSO4↓+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①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 负极:2H2-4e- =4H+ 正极:O2+4e- +4H+ =2H2O

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册教案

选修(4)全书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 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 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 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 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 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 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 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 第四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Pb+SO 4 2--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SO 4 2-+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SO 4 2- 阳极:PbSO4+2e-=Pb+SO 4 2-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 2H2SO42PbSO4 ↓+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