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历史专题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历史专题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历史专题

2010 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

(10年新课标卷)47.(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

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

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郭沫若全

集》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和答题方

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 分)答: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 分)答: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10年新课标卷)46.(15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1946年5月2日正

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

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

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

际军事法庭》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材料提供新情境,对探究性学习进行考查。概括背景时从战争形势、美国、日本多角度思考;第二问分析原因,要把中国放在世界大背景中考虑;评价时注意答题方式是简要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 分)

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 分)

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

族利益。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10年新课标卷)45.(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 年)

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时第一问以材料为依托,关键是把握答题方式是概括指出;第二问除依据材料外,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多角度思考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9 分)

答:孟德斯鸠: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托克维尔: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6

答: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

(10 年新课标卷)44.(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新唐书》

材料二刘委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 万缗,其后,达600 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是注意答题方式的字眼“指出”,答题内容是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 分)

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 分)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

(10 年新课标卷)30.19 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 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解析:此题体现19世纪中——2 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考查在比较中得认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故选C。

(10年新课标卷)29.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的么儿 *

图4

A ?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时间限定语是1782年,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漫

画体现英国要与美利坚”是拥抱着的母女关系,英国愿与美利坚和解。故答案是D o

(10年四川卷)21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

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D

【解析】: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10年四川卷)20.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

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答案】:B

【解析】:题中灯光”是指欧洲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

(10年上海历史卷)22.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解析:A。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内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祸水东引,

在1938年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体现了大国政治。

(10年上海历史卷)19.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A.克里米亚

B.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 ?萨拉热窝

解析:D。此题考察一战前的重要事件,记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0年上海历史卷)16.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解析:D。此题考察第4分册第17课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在经济上鼓励工商,嘉奖贸易。材料并不是新材料,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多次使用过这一材料。

(10年浙江卷)39. (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

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一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三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10分)【解析】考查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与运行,第一问联邦宪法的思想基础,第二问联邦政府三

权分立的具体运作方式,第三问评价联邦政府的三权分立,结合材料二,不仅从正面评价,还要从反面谈其问题。

【答案】(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2)立法权: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10年浙江卷)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图9所示战

争影响的是

*

Q询路撤冷

勒尸,■

A0SV9C方口

—-

q AB J i. ift?

----- c

图头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答案:B首先判断此图为第二次中东战争示意图,然后分析战争的影响.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 土地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叙利亚收复戈兰咼地部分地区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中东战争,消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英法在中东的影响一落千丈,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10年浙江卷)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①自今日始,吾等

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

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解析:C①推翻清朝统治后的言论②是兴中会的革命纲领③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孙中山任铁道部部长的言论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言论。

(10年重庆卷)23.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日子能

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兄弟般地平起平坐,共叙兄弟情谊。”这种诉求主要反映了20世纪

60年代的美国

A.种族歧视严重

B.阶级矛盾尖锐

C.贫富差距加大

D.社会暴力泛滥

解析:C “我有一个梦想”是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反对种族歧视。(10年重庆卷)21.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 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做出了杰出贡献。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

A ?伯恩施坦

B ?季米特洛夫C.考茨基D.罗沙?卢森堡

解析:D 第二国际左派的杰出女领导人罗沙?卢森堡。(10年安徽卷)20.19 世纪80 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解析:D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的自主独立的积极性。

(10年安徽卷)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解析:C 本题考点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D不符合史实。

A 仅仅是从经济一个角度来说。

(10年福建卷)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一一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1928 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一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材料三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6 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 分)

【解析】逐条归纳,难度不大。

【答案】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魄;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解析】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多层次评价。【答案】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址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朽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

(10年福建卷)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一一摘自

粱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一一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6 分)(2)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

【答案】梁启超认为提高回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珥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答案】不对立。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10年福建卷)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

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一一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

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 分)

(2)(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

时民族关系的认识。(9 分)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答案】主张: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评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第一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问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答案】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10年山东卷)35.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6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

1910 >915 N 細彳967 1970 1和。

〈疆农成虎、赵子韋等若《步代是闪第事》)

ffi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