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工程起重机计算载荷与计算方法

第三章工程起重机计算载荷与计算方法
第三章工程起重机计算载荷与计算方法

第三章工程起重机计算载荷与计算方法

第一节作用在起重机上的载荷

主要的有:起升载荷、起重机自重栽荷、风载荷、重物偏摆引起的载荷、惯性和离心力载荷以及振动、冲击引起的动力载荷等

一、自重载荷G (或用P G 表示)

自重载荷指除起升载荷外起重机各部分的总重量(不是质量,在此以N 计),它包括结构、机构、电气设备以及附设在起重机上的存仓等的重力

二、起升载荷P Q (最大额定起重量Q +吊钩自重q )

起升载荷是指起升质量的重力(以N 计)。起升质量包括允许起升的最大有效物品、 取物装置(下滑轮组、吊钩、吊梁,抓斗、容器、起重电磁铁等)、悬挂挠性件及其它在升降中的设备的质量。

起升载荷动载系数φ2

2=1?+δ——结构质量影响系数 201200=1()()

Y m m Y δλ++ 三、水平载荷

1.运行惯性力P H

起重机自身质量和起升质量在运行机构起动或制动时产生的惯性力按质量m 与运行加速度a 乘积的1.5倍计算,但不大于主动车轮与钢轨间的粘着力

2.回转和变幅运动时的水平力P H

臂架式起重机回转和变幅机构运动时,起升质量产生的水平力(包括风力、变幅和回转起、制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回转运动时的离心力)按吊重绳索相对于铅垂线的偏摆角所引起的水平分力计算

四、安装载荷

在设计起重机时,必须考虑起重机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载荷。特别是塔式起重机,有的类型其安装给局部结构产生的应力大大地大干工作应力。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安装时风压应加以考虑。

起重机坡度载荷按下列规定计算:

1.流动式起重机需要时按具体情况考虑。

2.轨道式起重机轨道坡度不超过0.5%时不计算坡度载荷,否则按实际坡度计算坡度载荷。

六、风载荷P W

在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考虑风载荷并认为风载荷是一种沿任意方向的水平力。

起重机风载荷分为工作状态风载荷和非工作状态风载两类。工作状态风载荷P Wg起重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计算风力

P CK qA

1.风载荷按下式计算:=

W h

计算风压q风压髙度变化系数K h 风力系数C查表得

七、试验载荷

起重机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超载动态试验及超载静态试验

第二节载荷分类与载荷组合

―、载荷分类

作用在起重机结构上的载荷分为三类,即基本载荷,附加栽荷与特殊载荷。

1.基本载荷

基本载荷是始终和经常作用在起重机上的栽荷。它们是:自重载荷、起升载荷,以及由于机构的起(制)动所引起的水平载荷。

2.附加载荷

附加载荷是起重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受到的非经常性作用的载荷。它们是:作用在起重机结构上的最大工作风载荷,起重机悬吊物品在受载荷作用时对结构产生的水平载荷,起重机偏斜运行引起的側向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而考虑的温度载荷等。

3.特殊载荷

特殊载荷是起重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能受到的最大载荷或者在工作状态下偶然受到的不利载荷。前者包括结构受的非工作状态的风载荷、试验载荷以及根据实际情況决定而考虑的安装载荷等。

考虑基本载荷组合者为组合I

考虑基本载荷与附加载荷组合者为组合II

考虑基本载荷与特殊载荷组合者、或三类载荷都组合者为组合III

第三节工程起重机设计计算方法

―、按许用应力计算方法

[]g σσ≤ []L

n σσ=

二、按极限状态计算方法

所谓极限状态是指某一结构或这一结构的某一部分达到失去正常工作的能力,或不再满足所陚予的正常使用要求的状态。根据结构在达到极限状态时所出现的损坏情况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极限状态:(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也有叫强度极限状态;(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面分別讨论这两种极限状态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1.第一种极联状态——承载能力(强度,稳定、耐久性)极限状态。

这一极限状态是指结构强度方面的极限状态,即结构达到极限承载能力时会使结构由 于弯折、剪断或扭断而破坏;比较细长的受压杆件会因失去稳定而破坏;承受反复载荷作用的构件会因过渡疲劳而破坏等等。为保证起重机结构安全可靠,避免出现这种极限状态, 对于必须计算的任何构件均应按一极限状态计算。按照这一极限状态计算时,所要解决的是外载荷在构件载面上所引起的作用内力(计算内力)与构件相应截面的承载能力(抵抗内力)之间的矛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

N φ≤

2.第二种极限状态一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这是指结构或构件达到不能正常使用时的极限状态。例如结构在使用期间产生过大的 变形以及结构振动(振幅)过大等。结构出现变形过大或振幅过大,虽然对于结构本身的危害性不如达到上述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那样严重,但却将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因此,对各种结构,必要时应按第二种极限状态进行验算。例如根据使用要求,需要控制变形值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使计算的构件最大变形(挠度等)不超过规定的极限值。又如对有防震要求的

构件,則应使其最大振幅不超过规定的极限值。其关系式如下:

m f f L L

≤ (3-16) max p p t t =

最新整理起重机械的水平载荷.docx

最新整理起重机械的水平载荷 1.运行水平惯性力PH 运行水平惯性力是起重机自身质量和起升质量在运行机构启动或制动时产生的沿水平方向的惯性力。惯性力作用在相应的质量上,按下式计算: PH=1.5 ma 式中:m--产生水平运行惯性力的相应质量, kg或t; a--运行加(减)速度,m/s2; 1.5--考虑起重机驱动力对结构产生的动力效应的系数。 运行惯性力PH。计算的结果按不大于主动车轮与钢轨间的粘着力取值。 2.回转和变幅运动的水平力PH 臂架式起重机回转和变幅机构运动时,起升质量产生的水平力于受到诸如包括风力。变幅和回转启制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回转运动时的离心力、司机操作方法与熟练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悬挂物品的钢丝绳对铅垂线的偏斜,因而引起物品摆动,对金属结构有附加水平力的作用。一般综合考虑,按吊重绳索相对于铅垂线的偏摆角所引起的水平分力计算。偏摆角根据不同种类的起重机按表5-9选取: αⅠ--正常工作情况下吊重绳的偏摆角。计算电动机功率时,取αⅠ=(0.25~ 0.3)αⅡ;计算机械零件的疲劳及磨损时,取αⅠ=(0.3~0.4)αⅡ。 αⅡ--工作情况下吊重绳的最大偏摆角,(°)。 表5-9臂架起直机吊在相对于钻垂线的编撰角推荐值 起重机类型

装卸用门座起重机 安装用门座起重机 轮胎式 起重机 n≥2min-1 n<2min-1 n≥0.33min-1 n<0.33min-1 臂架平面内αⅡ

12° 10° 4° 2° 3°~6° 垂直臂架平面内αⅡ14° 12° 4°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心得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8.1.1条讲到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应该 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迎风面都是等效受压力面,所以为正值。相应其他面,背风面和平行面都是 负值,其实就是相当一个吸力。 对于总的体型系数,是这样求解的。首先是在 根据风向来确定建筑物最大风向投影面积,如右边的“十字形”平面结构,建筑 物边长尺寸如图所示,则总的体型系数如下: 5.028.022 6.0++?+?+?=b a b b a a u s 只要知道a 和b 的具体数值就可以按照这个公式求出风 荷载体型系数。这里公式分为2部分计算,按 照最大投影面分开(按照箭头分开),一部分是上部,另一部分称为下部。建筑 物表面上部分按照风向最大投影面分为3段,a ,b ,a 。再依据规范,+0.6,+0.8, +0.6按照边长的加权值求出上部体型系数;而红色部分代表的下部是0.5其实也 是按照边长加权求得。只是因为参考系数都是0.5所以综合加权值也是0.5. 但 是为什么公式里不论迎风面还是背风面都是加号而没有减号,有点讲不通?这 里的符合只是代表风向对建筑屋面的效果,如“+”代表迎风面“-”代表背风 面;如果你从力的方向性考虑的话,它们是同向的。因此在公式里才都是加号。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出现“-”时是要做减法的。 一开始列出的六种 建筑平面中,有个矩形建筑背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是一个公式, 这就说明此种情况下背风面的系数还跟建筑物的高度H 和长度L 相关。 再比如 右图不规则六边形,边长关系如图所示。 当风向不再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而是有一定夹角30°。 此种情况下该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怎样计算。同理在划分上 下部时,最大投影面是按照与风向接触面平行的那条线,即就是 图示的箭线,仍旧是上部和下部。所以计算式如下:

桥式起重机载荷试验方案

崇信发电铁路集煤站接卸系统工程桥 式 起 重 载 荷 试 验 方 案

中国水电四局崇信发电铁路 集煤站接卸系统工程项目部 一四年三月十日O二 批准: 审核: 编制: 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崇信发电铁路集煤站接卸系统建筑安装工程 建设地点: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铜城乡 本工程翻车机室安装有一台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其型号为 QD20/5-13.5A5,起重机跨距为13.5米,设备自身重量为22.76吨。设备性能参数见下表: /5t 跨度额定起重量2013.5m /36m 26起升高度整机工作级别A5 3.1m 小车轨距大车基距5.1m 主钩左右极//2000下降深度1450mm 限位置/最车大小/22.76t 整机重量170 70.95KN 大轮副钩钢丝主钩钢丝绳12 NAT6*19W+FC1570 16NAT6*19W+FC1670 型 59.7KW防爆等整机功率2、编制依据 2.1《通用桥式起重机》GB/T14405-1993;

2.2《起重机械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1998;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6-1996; 2.4《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T5095-1986; 《桥式起重机安全检查规程》;2.5. 2.6《起重机安全规程》GB6067-1985; 2.7《吊车轨道联结》G325; 2.8 合同文件及设备随机资料。 3、试车前的准备和检验 3.1 关闭电源,按图纸尺寸和技术要求检查各固定件连接是否牢固,各传动机械装配是否精确灵活,金属结构是否变形,钢丝绳在滑轮和卷筒上的缠绕情况。 3.2 检查起重机的安装架设是否符合安装架设的有关规定,有兆欧表检查电路和所有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 3.3 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脂。 3.4 保证电气设备工作正常可靠,其中必须特别注意电磁铁、限位开关,安全开关和紧急开关的工作可靠性。在电动机与运行机构断开的情况下分别驱动大车电机,检查两电动机运转方向是否一致,否则应改变接线相序,使两台电机同相运转。 3.5 采取措施防止在起重机上参加试验的人员触及带电设备。 4、负荷试验 4.1 无负荷试运转

关于风荷载体型系数取用-2

关于门式刚架单层房屋体型系数的选用,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一种是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如何选用这两种规范的体型系数和在结构设计软件PKPM中的具体应用成了结构设计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两种规范体型系数的区别和各自的适用范围通过算例进行验证,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以下简称GB50009)中,7.1.1条明确指出,计算主要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时,分别采用7.1.1-1式和7.1.1-2式,体型系数分别采用主体结构体型系数和围护结构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主体结构体型系数根据7.3.1条取用,而围护结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照7.3.3条规定,考虑边角区的影响和有效受风面积的修正。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CECS102)中,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均采用相同的公式附录A.0.1式。刚架和围护结构等的体型系数按照表A.0.2中的相应数据。其中区分端区、中间区、边角区等,同样也有有效受风面积的修正。 GB50009已在我国沿用了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它是面对所有结构形式的建筑房屋,因此具有通用性,也是工程设计和软件应用的主要参考依据。CECS102是参考美国金属房屋制造商协会MBMA的相关试验数据和资料编制的,主要针对门式刚架低矮房屋,已为世界多个国家采用。CSCE102有其相对较强的针对性,也就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关于风荷载计算适用范围在CECS102附录A.0.2中已有明确表述,对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当其屋面坡度不大于10度、屋面平均高度不大于18m、房屋高宽比不大于1、檐口高度不小于房屋的最小水平尺寸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按照CECS102附录A的规定进行取用。此时的风荷载计算结果是比较接近相关的试验数据的,用于工程设计是没有问题的。而试验分析同时也表明,当柱脚铰接且刚架的L/H大于2.3和柱脚刚接且L/H大于3.0时,按《荷规》风荷载体型系数计算所得控制截面的弯矩已经偏离试验数据较多,再按此风荷载体型系数取用已经严重不安全。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对于房屋高宽比不大于1的,应该严格按照CECS102的体型系数进行取用。 下面通过算例比较《荷载规范》和《门规》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结果,对于主体结构,封闭式房屋中间区的体型系数: 算例一,跨度L=24m,高度H=8m,L/H=3.0, 50年一遇基本风压W0= 0.50KN/m2,地面粗糙度B类,恒载0.30KN/m2,活载0.50KN/m2。 1、按GB50009取用风荷载体型系数: 左风左柱弯矩图:

论述起重机载荷状态 起重量和工作级别的关系(最新版)

论述起重机载荷状态起重量和工作级别的关系(最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45

论述起重机载荷状态起重量和工作级别 的关系(最新版) 多年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使我发现,部分安技工作者在起重设备“三同时”审查时混淆起重机的载荷状态、起重量和工作级别是一回事,即工作级别越高,载荷状态就越高;工作级别越低,载荷状态就越低;或者起重机额定载荷越大,则工作级别就越高;起重机额定载荷越小,则工作级别就越低。产生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起重机的工作级别、载荷状态及载重量的概念不清。在“三同时”审定时往往造成失误。一是“大带小”浪费了资金,二是“小带大”埋下了事故隐患。为引起广大安技工作者的重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便于我们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去,现分以下三分部分进行论述: 一、阐述有关概念 1、额定载荷G

指起重机在正常工作时,所允许的最大起动量(包括可分吊具重量),单位以吨(t)表示。 2、载荷状态Q 它是反映起重机载荷变化与载荷作用次数变化程序的参数。通常用名义载荷谱系数Kp来表示。Kp由实际起升载荷Pi与最大起升载荷Pmax和起升载荷作用次数ni与总工作循环次数N之比来表示,其公式为: 按名义载荷谱系统Kp的大小依次分为Q1 轻—Q4 特重四个级别(见表1-1)。 表1-1起重机的载荷状态及其名义载荷谱系统Kp 载荷状态 名义载荷 谱系数Kp 说明 Q1-轻

风荷载计算算例

.风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范,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为: 0k z s z w u u βω= () s u ——体型系数 z u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β——风振系数 0ω——基本风压 k w ——风荷载标准值 体型系数s u 根据建筑平面形状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项次30,迎风面体型系数(压风指向建筑物内侧),背风面(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侧风面(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u 根据建筑物计算点离地面高度和地面粗糙度类别,按照规范表确定。本工程结构顶端高度为+=米,建筑位于北京市郊区房屋较稀疏,由规范条地面粗糙度为B 类。 由表高度90米和100米处的B 类地面粗糙度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分别为和。 则米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通过线性插值为: 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的各种高耸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本工程30层钢结构建筑。基本周期估算为()1T =0.10~0.15n=3.0~4.5s ,应考虑脉动风对结构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并由下式计算: 1012Z z gI B β=+ () 式中: g ——峰值因子,可取 10I ——10m 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对应ABC 和D 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和;

R ——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 z B ——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 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1f ——结构第1阶自振频率(Hz ) w k ——地面粗糙度修正系数,对应A 、B 、C 和D 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和; 1ζ——结构阻尼比,对钢结构可取,对有填充墙的钢结构房屋可取,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对其他结构可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经过etabs 软件分析,结构自振周期1 4.67f s = 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式中: 1()z φ——结构第1阶振型系数 H ——结构总高度 (m ),对应A 、B 、C 和D 类地面粗糙度,H 的取值分别不能大于300m 、350m 、450m 和550m ; x ρ——脉动风荷载水平方向相关系数; z ρ——脉动风荷载竖向方向相关系数; k 、1α—— 脉动风荷载的空间相关系数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竖直方向的相关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H ——结构总高度 (m );对应A 、B 、C 和D 类地面粗糙度,H 的取值分别不应大于300m 、350m 、450m 和550m ; (2) 水平方向相关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论述起重机载荷状态、起重量和工作级别的关系

论述起重机载荷状态、起重量和工作级别的关系 多年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使我发现,部分安技工作者在起重设备“三同时”审查时混淆起重机的载荷状态、起重量和工作级别是一回事,即工作级别越高,载荷状态就越高;工作级别越低,载荷状态就越低;或者起重机额定载荷越大,则工作级别就越高;起重机额定载荷越小,则工作级别就越低。产生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起重机的工作级别、载荷状态及载重量的概念不清。在“三同时”审定时往往造成失误。一是“大带小”浪费了资金,二是“小带大”埋下了事故隐患。为引起广大安技工作者的重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便于我们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去,现分以下三分部分进行论述: 一、阐述有关概念 1、额定载荷G 指起重机在正常工作时,所允许的最大起动量(包括可分吊具重量),单位以吨(t)表示。 2、载荷状态Q 它是反映起重机载荷变化与载荷作用次数变化程序的参数。通常用名义载荷谱系数Kp来表示。Kp由实际起升载荷Pi与最大起升载荷Pmax和起升载荷作用次数ni与总工作循环次数N之比来表示,其公式为: 按名义载荷谱系统Kp的大小依次分为Q1轻—Q4特重四个级别(见表1-1)。 3、利用等级 它反映起重机设计寿命周期内使用的频繁程度。用总的工作循环次数N表

示,由小到大依次分为U0-U9十个级别(见表1-2) 表1-2 起重机的利用等级 4、工作级别A 它反映了起重机在载荷状态和利用繁忙程度两个方面的工作特性。 工作级别的划分是由起重机的利用等级U和载荷状态Q决定的。它们分为A1~A8八个级别(见表1-3)。 表1-3 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

起重机工作级别,也就是金属结构的工作级别,按起升机构确定,分为A1-A8级,若与我国规定的起重机工作类型对照,大体上相当于:A1-A4-轻;A5-A6-中;A7-重,A8-特重。 二、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载荷状态Q1轻-Q4特重是指起重机在吊重方面满载荷程度变化,虽然都能在满载下工作,但满载的程度都不一样,如有的频繁满载;有的是经常满载;有的是偶尔满载。所以在设计制造时所采用的安全系数就不同,用料及结构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且价格变化也较大。 工作级别是综合反映起重机在工作时间方面的繁忙程度和吊重方面的满载程度的特性。可以看出工作级别较低时,也可能是特重型起重机,而工作级别较高时,也可能有轻型起重机,不能认为工作级别高是特重型,工作级别低是轻型。 另外,起重机工作级别的高低,不取决于起重量的大小,而取决于起重量载荷和载荷频次变化及工程繁忙程度变化。 三、严把“三同时”,正确选用起重机 《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都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有严格的规定,即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作为安技工作者只有掌握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三同时”的审批权。 从《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表中可以看出,载荷状态有四个等级。繁忙程度有八个等级,起重机类型较多。那么,选择哪一种最合适呢?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子说明此表的使用。 例1.某电站安装维修用500吨起重机,应选择什么类型的起重机。 根据该起重机使用工况,即工作频率很低,起升工作一般在满负荷状态,应选择工作级别为A1~A3型的起重机较为合适,在性能上能满足要求,在价格上又比较经济。 如果根据其起重量选择工作级别A7~A8型的起重机,则资金浪费较大。 例2.某外贸公司仓库频繁使用的5吨起重机,应选择什么类型的起重机。 根据该起重机使用工况,即工作频率较高,起升负载一般在中等载荷状态,应选择工作级别在A6~A7型的起重机较为合适,虽然价格较高,但能够完成频繁的工作。如果根据起重量选择A1~A3型的起重机,虽然也能使用,但有可能经常出现故障,使用寿命短,不能完成每日的繁忙工作。

起重机载荷试验方案

起重机载重试验报告 一、概述 本方案为xx发电厂汽机房100t和循泵房50t起重机的载重试验方案,其设备有: 起重机载重试验的流程: 起重机载重试验前的检查→空负荷载重试验→静负荷载重试验→动负荷载重试验→进行质量检查→交工验收 二、起重机进行载重试验前,电气装置应具备下列条件: 1、电气回路接线正确,端子固定牢固、接线良好、标志清楚。 2、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 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 3、电源的容量、电压、频率及断路器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和使用设备的 要求。 4、保护接地或接零良好。 5、电动机、控制器、接触器、制动器、电压继电器和电流继电器等电气设 备经检查和调试完毕,校验合格。 6、安全保护装置经模拟试验和调整完毕,校验合格。声光信号装置显示正

确、清晰可靠。 A、无负荷载重试验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操纵机构操作的方向与起重机各机构的运行方向,应符合要求。 2、分别开动各机构的电动机,运转应正常。 3、各安全保护装置和制动器的动作,应准确可靠。 4、配电屏、柜和电动机、控制器等电气设备,应工作正常。 5、各运行和起升机构沿全程至少往返三次,应无异常现象。 6、电机传动的运行机构和起升机构运转方向正确,起动和停止应同步。 7、电气设备应工作正常,其中必须特别注意限位开关、安全开关和紧急开 关的工作可靠性。 B、静负荷试验 电气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逐级增加到额定负荷,分别做起吊试验,电气装置均应正常。 2、当起吊到1.25倍的额定负荷距地面高度为100~200mm处,悬空时间不 得小于10min,电气装置应无异常现象。 C、动负荷试运时,电气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操作规程进行控制,加速度、减速度应符合产品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2、各机构的运负荷载重试验,应在1.1倍额定负荷下分别进行,在整个试验 过程中,电气装置均应工作正常,并应测取各电动机的运行电流。 三、起重机载重试验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准备和检查: 1、电气系统、安全联锁装置、制动器、控制器、照明和信号系统等安装应 符合要求,其动作应灵敏和准确。

第三章工程起重机计算载荷与计算方法

第三章工程起重机计算载荷与计算方法 第一节作用在起重机上的载荷 主要的有:起升载荷、起重机自重栽荷、风载荷、重物偏摆引起的载荷、惯性和离心力载荷以及振动、冲击引起的动力载荷等 一、自重载荷 或用 表示 自重载荷指除起升载荷外起重机各部分的总重量 不是质量,在此以 计 ,它包括结构、机构、电气设备以及附设在起重机上的存仓等的重力 二、起升载荷 最大额定起重量 吊钩自重 起升载荷是指起升质量的重力 以 计 。起升质量包括允许起升的最大有效物品、 取物装置 下滑轮组、吊钩、吊梁,抓斗、容器、起重电磁铁等 、悬挂挠性件及其它在升降中的设备的质量。 起升载荷动载系数 2=1?+ ——结构质量影响系数 201200=1()() Y m m Y δλ+ + 三、水平载荷 运行惯性力 起重机自身质量和起升质量在运行机构起动或制动时产生的惯性力按质量 与运行加速度 乘积的 倍计算,但不大于主动车轮与钢轨间的粘着力 回转和变幅运动时的水平力 臂架式起重机回转和变幅机构运动时,起升质量产生的水平力 包括风力、变幅和回转起、制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回转运动时的离心力 按吊重绳索相对于铅垂线的偏摆角所引起的水平分力计算 四、安装载荷 在设计起重机时,必须考虑起重机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载荷。特别是塔式起重机,有的类型其安装给局部结构产生的应力大大地大干工作应力。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安装时风压应加以考虑。 五、坡度载荷 起重机坡度载荷按下列规定计算: .流动式起重机需要时按具体情况考虑。 .轨道式起重机轨道坡度不超过 时不计算坡度载荷,否则按实际坡度计算坡度载荷。

六、风载荷 在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考虑风载荷并认为风载荷是一种沿任意方向的水平力。 起重机风载荷分为工作状态风载荷和非工作状态风载两类。工作状态风载荷 起重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计算风力 P CK qA 风载荷按下式计算: = W h 计算风压 风压髙度变化系数 风力系数 查表得 七、试验载荷 起重机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超载动态试验及超载静态试验 第二节载荷分类与载荷组合 、载荷分类 作用在起重机结构上的载荷分为三类,即基本载荷,附加栽荷与特殊载荷。 .基本载荷 基本载荷是始终和经常作用在起重机上的栽荷。它们是:自重载荷、起升载荷,以及由于机构的起 制 动所引起的水平载荷。 .附加载荷 附加载荷是起重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受到的非经常性作用的载荷。它们是:作用在起重机结构上的最大工作风载荷,起重机悬吊物品在受载荷作用时对结构产生的水平载荷,起重机偏斜运行引起的側向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而考虑的温度载荷等。 .特殊载荷 特殊载荷是起重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能受到的最大载荷或者在工作状态下偶然受到的不利载荷。前者包括结构受的非工作状态的风载荷、试验载荷以及根据实际情況决定而考虑的安装载荷等。 二、载荷组合 考虑基本载荷组合者为组合 考虑基本载荷与附加载荷组合者为组合 考虑基本载荷与特殊载荷组合者、或三类载荷都组合者为组合 第三节工程起重机设计计算方法 、按许用应力计算方法

风荷载计算解析

4.2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所受的风荷载。 4.2.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 有关。 按下式计算: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式中: Wo 1.基本风压值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 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按公式确定。但不得小 于0.3kN/m2。值确定的风速V0(m/s)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基本风压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标准。一般当房屋高度大于60米时,采用100年一风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出全国各个地方的设计基本风压。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荷载规范》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城镇及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地面粗糙类别 D B C A

高度(m) 1.17 1.00 0.74 0.62 5 1.38 1.00 10 0.74 0.62 1.52 1.14 15 0.74 0.62 计算公式 0.24 =1.379(z/10)A类地区1.63 1.25 0.84 0.62 20 0.32 = (z/10)B类地区1.80 30 1.42 1.00 0.62 )0.44 =0.616(z/1040 C1.92 1.56 1.13 0.73 类地区0.6 =0.318(z/10)1.25 2.03 1.67 50 0.84 D类地区0.93 1.35 2.12 60 1.77 1.02 2.20 70 1.86 1.45 1.11 1.95 1.54 2.27 80 1.19 1.62 2.02902.34 1.27 100 2.40 2.091.70 1.61 2.03 2.382.64 150 1.92 200 2.612.30 2.83 2.19 2.802.99 2502.54 2.45 3.12 3002.972.75 2.68 3502.94 3.123.12 2.91 3.123.12 4003.12 3.12 3.123.12 3.12 450 位于山峰和山坡地的高层建筑,其风压高度系数还要进行修正,可查阅《荷载规范》。 3.风载体型系数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表面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表示不同体型建筑物表面风力的小。一般取决于建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等。 确定各个表面的风载体型2-4.2表P57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书中 或由风洞试验确定。几种常用结构形式的风载体型系数如下图 注:“+”代表压力;“-”代表拉力。 zβ 4.风振系数z反映了风荷载的动力作用,它取决于建筑物的高宽比、基本自振周期及地面粗糙度风振系数β 基本风压。《荷载规范》规定对于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及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其z可按下式计算:

论述起重机载荷状态起重量和工作级别的关系

编号:AQ-JS-0850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论述起重机载荷状态起重量和 工作级别的关系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e load and working level

论述起重机载荷状态起重量和工作 级别的关系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多年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使我发现,部分安技工作者在起重设备“三同时”审查时混淆起重机的载荷状态、起重量和工作级别是一回事,即工作级别越高,载荷状态就越高;工作级别越低,载荷状态就越低;或者起重机额定载荷越大,则工作级别就越高;起重机额定载荷越小,则工作级别就越低。产生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起重机的工作级别、载荷状态及载重量的概念不清。在“三同时”审定时往往造成失误。一是“大带小”浪费了资金,二是“小带大”埋下了事故隐患。为引起广大安技工作者的重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便于我们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去,现分以下三分部分进行论述: 一、阐述有关概念 1、额定载荷G

指起重机在正常工作时,所允许的最大起动量(包括可分吊具重量),单位以吨(t)表示。 2、载荷状态Q 它是反映起重机载荷变化与载荷作用次数变化程序的参数。通常用名义载荷谱系数Kp来表示。Kp由实际起升载荷Pi与最大起升载荷Pmax和起升载荷作用次数ni与总工作循环次数N之比来表示,其公式为: 按名义载荷谱系统Kp的大小依次分为Q1轻—Q4特重四个级别(见表1-1)。表1-1起重机的载荷状态及其名义载荷谱系统Kp 载荷状态 名义载荷谱系数Kp 说明 Q1-轻 0.125 很少起升额定载荷,一般起升轻微载荷。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1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 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ω(KN/m2)按下式计算: ω 风荷载标准值(kN/m2)=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 1.1.1基本风压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通过计算确定数值大小。 按公式确定数值大小,但不得小于0.3kN/m2,其中的单位为t/m3,单位为kN/m2。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 1.1.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规范以B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 粗糙度类别 A B C D 300 350 450 500 0.12 0.15 0.22 0.3 场地确定之后上式前两项为常数,于是计算时变成下式: 1.1.3风荷载体形系数 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 (1)圆形平面;

(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 (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 (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长宽比 的矩形、鼓形平面; (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群体风压体形系数 详见规范规程。 3)局部风压体形系数 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 2.0。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规程。 1.1.4风振系数 对于高度H大于30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的各种高耸结构都应该考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对于高度H大于30米、高宽比且可忽略扭转的高层建筑,均可只考虑第一振型的影响。) 结构在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1g为峰值因子,去g=2.50;为10米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取值如下: 粗糙度类别 A B C D 0.12 0.14 0.23 0.39 ○2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 为地面粗糙修正系数,取值如下: 粗糙度类别 A B C D 1.28 1.0 0.54 0.26 为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Hz); 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 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起重机载荷试验方案

起重机载荷试验方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起重机载重试验报告 一、概述 本方案为xx发电厂汽机房100t和循泵房50t起重机的载重试验方案,其设备有: 起重机载重试验的流程: 起重机载重试验前的检查→空负荷载重试验→静负荷载重试验→动负荷载重试验→进行质量检查→交工验收 二、起重机进行载重试验前,电气装置应具备下列条件: 1、电气回路接线正确,端子固定牢固、接线良好、标志清楚。 2、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 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 3、电源的容量、电压、频率及断路器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和使用设备的要 求。 4、保护接地或接零良好。 5、电动机、控制器、接触器、制动器、电压继电器和电流继电器等电气设备经 检查和调试完毕,校验合格。 6、安全保护装置经模拟试验和调整完毕,校验合格。声光信号装置显示正确、 清晰可靠。

A、无负荷载重试验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操纵机构操作的方向与起重机各机构的运行方向,应符合要求。 2、分别开动各机构的电动机,运转应正常。 3、各安全保护装置和制动器的动作,应准确可靠。 4、配电屏、柜和电动机、控制器等电气设备,应工作正常。 5、各运行和起升机构沿全程至少往返三次,应无异常现象。 6、电机传动的运行机构和起升机构运转方向正确,起动和停止应同步。 7、电气设备应工作正常,其中必须特别注意限位开关、安全开关和紧急开关的 工作可靠性。 B、静负荷试验 电气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逐级增加到额定负荷,分别做起吊试验,电气装置均应正常。 2、当起吊到1.25倍的额定负荷距地面高度为100~200mm处,悬空时间不得小于 10min,电气装置应无异常现象。 C、动负荷试运时,电气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操作规程进行控制,加速度、减速度应符合产品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2、各机构的运负荷载重试验,应在1.1倍额定负荷下分别进行,在整个试验过程 中,电气装置均应工作正常,并应测取各电动机的运行电流。 三、起重机载重试验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准备和检查: 1、电气系统、安全联锁装置、制动器、控制器、照明和信号系统等安装应符合 要求,其动作应灵敏和准确。 2、钢丝绳端的固定及其在吊钩、取物装置、滑轮组和卷筒上的缠绕应正确、可 靠。

风荷载计算算例

3.6.风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范,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为: 0k z s z w u u βω= (8.1.1-1) s u ——体型系数 z u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β——风振系数 0ω——基本风压 k w ——风荷载标准值 体型系数s u 根据建筑平面形状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3.1确定。本项目建筑平面为规则的矩形,查表8.3.1项次30,迎风面体型系数0.8(压风指向建筑物内侧),背风面-0.5(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侧风面-0.7(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u 根据建筑物计算点离地面高度和地面粗糙度类别,按照规范表8.2.1确定。本工程结构顶端高度为3.0x30+0.6=90.6米,建筑位于北京市郊区房屋较稀疏,由规范8.2.1条地面粗糙度为B 类。 由表8.2.1高度90米和100米处的B 类地面粗糙度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分别为1.93和2.00。 则90.6米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通过线性插值为: 90.690(2.00 1.93) 1.93 1.934210090z u -=-+=-

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 的各种高耸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本工程30层钢结构建筑。基本周期估算为()1T =0.10~0.15n=3.0~4.5s ,应考虑脉动风对结构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并由下式计算: 1012Z z gI B β=+ (8.4.3) 式中: g ——峰值因子,可取2.5 10I ——10m 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对应ABC 和D 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0.12、0.14、0.23和0.39; R ——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 z B ——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 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R = (8.4.4-1) 115x x => (8.4.4-2) 式中: 1f ——结构第1阶自振频率(Hz ) w k ——地面粗糙度修正系数,对应A 、B 、C 和D 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1.28、1.0、0.54和0.26; 1ζ——结构阻尼比,对钢结构可取0.01,对有填充墙的钢结构房屋可取0.02,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0.05,对其他结构可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经过etabs 软件分析,结构自振周期1 4.67f s =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621.873 /.877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 5905-86 Cranes-Test code and procedures ISO 4310-1981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ISO 4310-1981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检验起重机是否符合其工作性能参数和技术要求以及是否能够起升额定载荷所应遵循的试验及程序。对额定载荷取决于稳定性的起重机,还规定了用来检验稳定性的试验程序和试验载荷。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起重机: a. 桥式起重机; b. 装卸桥和门式起重机; c. 门座起重机; d. 流动式起重机; e. 塔式起重机; f. 铁路起重机; g. 缆索起重机; h. 本标准适用的其他起重机。 2 试验种类和样机的数量 2.1 为达到本标准的要求,需进行以下三种试验: a. 按 3.1 条的规定作起重机特性的合格试验; b. 按 3.2 条的规定作目测检查; c. 按 3.3 条的规定作载荷起升能力试验。 2.2 所有起重机者应满足上述规定的试验,但对批量生产的起重机,进行 2.1 条的 a 和 c 项试样机数量应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2.3 起重机在出厂交付使用前应在厂内进行试验;在使用地点进行安装或总装的起重机,若供需双方之间没有其他协定,则应在该使用地点进行试验。 3 试验程序 3.1 合格试验 起重机做合格试验时,应根据起重机的载荷特性进行并验证下列参数: 起重机的质量(有实际意义时);

回转轴线至平衡重边缘的距离; 载荷起升高度; 吊钩极限位置; *在法律术语中“供方”和“需方”应理解为签订合同的双方。“供方”是供应起重机的一方,“需方”是按合同接收起重机的一方。 载荷起升速度; 精确的载荷下降速度; 起重机运行速度; 小车运行速度; 回转速度; 变幅时间; 臂架伸缩时间; 工作循环时间(必要时); 限位器可靠性; 驱动装置的性能,例如在试验载荷状态下电动机的电流。 3.2 目测检查 目测检查应包括所有重要部分的规格和(或)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如: 各机构,电气设备,安全装置,制动器,控制器,照明和信号系统; 起重机金属结构及其连接件、梯子、通道、司机室和走台;所有的防护装置;吊钩或其他取物装置及其连接件;钢丝绳及其固定件;滑轮组及其轴和紧固零件,臂架的杆件。捡查时,不必拆开任何部件,但应打开在正常维护和检查时应打开的盖子,如限位开盖。目测检查还包括检查全部必备的证书是否已提出并经过审核。 3.3 载荷起升能力试验 载荷起升能力试验包括下列各项: 静载试验; 动载试验; 稳定性试验(适用时)。 3.3.1 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起重机及其各部分的结构承载能力。如果未见到裂纹、

起重机械的分类、基本参数及载荷处理

四、章节分析 2H311030起重技术 2H311031掌握主要起重机械与吊具的使用要求 一、起重机械的分类、基本参数及载荷处理 (一)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主要有①额定起重量、②最大幅度、③最大起升高度和④工作速度等,这些参数是制定吊装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载荷处理 ——动载荷、不均衡载荷、计算载荷和风载荷。 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为了计入动载荷、不均衡载荷的影响,常以计算载荷作为计算依据,且分别用K1和K2表示动载荷和不均衡载荷。 1.动载荷 起重机在吊装重物运动的过程中,要产生惯性载荷。习惯上把这个惯性载荷称为动载荷。在起重工程中,以动载荷系数计入其影响。 一般取动载荷系数K1为1.1。 2.在多分支(多台起重机、多套滑轮组、多根吊索等)共同抬吊一个重物时,工作不同步的现象称为不均衡。在起重工程中,以不均衡载荷系数计入其影响。 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K2为1.1~1.2。 3.计算载荷 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为了计入动载荷、不均衡载荷的影响,常以计算载荷作为计算依据。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 j= K1 K2Q 式中:Q j——计算载荷; Q——设备及索吊具重量。 二、自行式起重机的选用 (一)自行式起重机的选用选择步骤 ——必须按照自行式起重机的特性曲线进行。 第一步:根据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就位位置、现场具体情况等确定起重机的站车位置。站车位置一旦确定,其幅度也就确定了; 第二步:根据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就位高度、设备尺寸吊索高度等和站车位置(幅度),由起重机的特性曲线,确定其臂长;

第三步:根据上述已确定的幅度、臂长,由起重机的特性曲线,确定起重机能够吊装的载荷; 第四步:如果起重机能够吊装的载荷大于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重量,则起重机选择合格,否则重选。 (二)自行式起重机的基础处理 自行式起重机,在吊装前必须对: ——吊车站立位置的地基进行平整和压实,按规定进行沉降预压试验。 ——在复杂地基上吊装重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验收时同样要进行沉降预压试验。 二、焊接工艺评定要求 (一)一般要求 1.焊接工艺评定应以可靠的钢材焊接性能为依据,并在工程施焊之前完成。 什么情况下不需要做焊接工艺评定? 对于焊接性已经被充分了解、有明确的指导性焊接工艺参数,并已经实践中长期使用的国内、外生产的成熟钢种,一般不需要由施工企业进行焊接性试验。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焊接工艺评定? 对于国内新开发生产的钢种,或者由国外进口未经使用过的钢种,应由钢厂提供焊接性试验评定资料。否则施工企业应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焊接性试验,以作为确定焊接工艺评定参数的依据。 2.焊接工艺评定的一般程序 拟定焊接工艺指导书施焊试件和制取试样检验试件和试样测定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对拟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评定。 3.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钢材、焊接材料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由本单位技能熟练的焊接人员使用本单位焊接设备焊接试件。 4.主持评定工作和对焊接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的人员应是焊接工程师。 5.完成评定后资料应汇总,由焊接工程师确认评定结果。 6.经审查批准后的评定资料可在同一质量管理体系内通用。

起重机械计算的基本原则及 安全系数

起重机械计算的基本原则及安全系数(图文) 1.计算的基本原则 为保证起重机安全、正常地工作,其金属结构和机构的零部件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刚度的要求。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是指结构构件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内力不应超过许用的承载能力(指强度、疲劳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许用承载能力);刚度要求是指结构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不应超过许用的变形值,以及结构的自振周期不应超过许用的振动周期。 (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 起重机的零部件和金属结构应进行以下计算:①疲劳、磨损或发热的计算;②强度计算;③强度验算。与这三类计算相适应,起重机的计算载荷有下列三种组合: (1)寿命(耐久性)计算载荷--第Ⅰ类载荷。该载荷是用来计算零部件或金属结构的耐久性、磨损或发热的。按正常工作时的等效载荷进行计算,不仅计算载荷大小,还要考虑它们的作用时间。 对于受变载荷作用的机构零件和金属结构,当应力变化循环次数足够多时,应进行疲劳计算;当应力变化循环次数较少或很少时,就不必进行疲劳计算。工作级别是A6,A7,A8级起重机的金属结构构件和机构零件应验算疲劳。 (2)强度计算载荷--第Ⅱ类载荷。该类载荷是用来计算零部件或金属结构的强度、受压和平面弯曲构件的稳定性、结构件的刚度、起重机的整体稳定性与轮压的,按工作状态最大载荷进行强度计算。确定强度计算载荷时,应选取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载荷组合。

(3)验算载荷--第Ⅲ类载荷。该类载荷是用来验算起重机的某些装置(如夹轨器)、变幅机构、支承旋转装置的某些零件和金属结构的强度和构件的稳定性,以及起重机的整体稳定性的,按非工作状态最大载荷及特殊载荷(安装载荷、运输载荷及冲击载荷等)进行强度验算。 在起重机事故处理时,由金属结构和机构的零部件破坏导致的事故,应进行必要的验算。验算时,按实际工况的实际载荷进行。 2.计算方法 目前起重机的计算采用许用应力法,即在强度计算中以材料的屈服极限,在稳定性计算中以稳定临界应力,在疲劳强度计算中以疲劳强度极限除以一定的安全系数,分另得到强度、稳定性和疲劳强度的许用应力。结构构件的计算应力不得超过其相应的许用值。 许用应力法计算的步骤是:根据相应的计算载荷确定计算应力、根据所用材料的机械特性确定强度极限,然后进行比较,使强度极限与计算应力的比等于或大于安全系数。强度验算应满足不等式: 3.安全系 强度计算与疲劳计算的基本条件是零件危险截面的计算应力不得大于许用应力,即比材料极限应力小一个倍数,这个倍数即为安全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