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地铁太强大了.

上海的地铁太强大了.
上海的地铁太强大了.

上海的地铁太强大了

这几天,乘坐了几次地铁,发现上海的地下交通真的是太强大了,它把这个城市很好地连接了起来,让大上海“缩小”了很多。

体会一:购票系统很方便,很人性化。

体会二:地铁也会晚点

昨天有一次“rush hour(高峰时段)”的痛苦经历。那场面,在北京的地铁站都不曾见到。地铁之所以会晚点,是因为挤进地铁的车厢,并让车箱关上门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体会三:“无车”可乘

不同的地铁线有不同的收车时间,而在几趟地铁线的转换过程中,实在无法按时赶上末班车。当广播在播报着“这是开往。。。的末班车,请抓紧时间上车”,身边的“转车客”们在以最快的速度奔跑着,我这个外地客实在很茫然,因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要乘的末班车。当我们来到正确的站台时,却被告知“没车了”。OMG!

我想说:大上海,你的地铁很好,但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终于完成作业了!

收藏 | 分类: | 标签: | 查看: 211 | 评论(2)

紧紧张张的学习即将结束了,几天下来,收获颇多,特别是通过完成作业,加深了对教授们所讲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亲身实践,还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今天上午终于把作业交上去了,虽然知道作业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心里还是很高兴,有如释重负般地轻松。今天可以睡个好觉了。

这几天大家就崔教授讲的听评课的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似乎都有很多的话要说。作为教研员,听课、评课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但是听什么课,怎么听课,以及课后我们反馈的主要对象是谁,还有没有后续的跟进,真的是值得考虑的。

我赞成崔教授的听评课观点,我认为如果我们不仅自己这样听、评课,还能带动老师们也这样的话,肯定会以点带面,对整体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但是,我认为,这种听课方法限于研讨课,或者是某些有“特殊”目的的听课。而我们常常要了解整个区的,特别是毕业班的整体教学情况,包括“学情”和“教情”,然后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方案,因此,短时间内“地毯式”的听课是唯一的选择。这种令人疲惫的听课方法,也有它好的一面:1)可以了解备课组的“集备”情况;2)可以了解“同课异构”的结果;3)可以了解一个备课组老师的整体情况。

问题是,了解了这些之后,还能做些什么?对于“共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解决方法,但是往往是“个性”的问题在影响着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更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但是时间呢?有时,在“应该”和“无奈”之间,真的很茫然。

早晨,走进教室的老师是一个俊美的江南女子。刚刚开始讲课的时候,柔美的南方普通话中还透着点紧张,随着讲课内容的不断深入,我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她的学识,她的思考,她的认真,她的执着。。。

她是女博士,但她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女博士的“刚”,她浑身都散发着一种魅力---一种女人的魅力。我好佩服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