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优秀生课内阅读练习1[2]

六年级优秀生课内阅读练习1[2]
六年级优秀生课内阅读练习1[2]

六年级优秀生课内阅读复习题

学校:姓名:

1、《向往奥运》选段

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前两天,就有记者问我,如果这一天在莫斯科的投票我们胜出了,终于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你的心情会怎样?我说我当然很高兴,很激动。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其中的原因,除了有我和大家共同的感情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我当过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我曾经采访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体育、和奥运会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特殊()体味()举办()

2、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特殊()高兴()获得()

3、“好梦成真”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用“”划出来。

4、“共同的感情”指什么?“特殊的感情”指什么?

5、2008年29届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你有什么感想,请把它写下来。

6、奥运知识填空:

1、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它们分别

叫、、、、。

2、北京奥运口号是。

3、奥运五环中色是代表亚洲。

4、刘翔在年(第几届)奥运会上获得(项目)金

牌。

2、《匆匆》选段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聪明()谢()告诉()

2、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照例写一个句子。

3、文中的“他们”指。

4、这段话主要写了,从文中的“”可以悟出。

3、《将相和》选段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蔺相如共次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

2、这段话中最能体现蔺相如英勇无畏,不惜为国家献身的一个字是。

3、从蔺相如的行动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4、《将相和》选段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2)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

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文中句(1)是取用修辞方法。我会写个这样的句子。

2、文中句(2)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关系。我也会写个这样的句子。

3、廉颇觉得不应该的是。

4、文中具体写“负荆请罪”的一句话是

请用“负荆请罪”写个句子。。

5、这个片段表现了廉颇具有的好品质。

5、《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用“”表示。

等.了一会儿(dāi dài da)着.急(zháo zhaā zhuó)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用四字词概括。

3、用“”在文中画出两句反问句,并把它们改为陈述句。

(1)

(2)

3、摘录文中与下列句子相呼应的句子。

(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4、这个片段内容主要写。

表现李大钊。

5、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想说的,请把它写下来。

6、《三克镭》选段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就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固执()收获()大公无私()

2、用下列词造句。

既……又……

需要……需要……

3、“他们说的并非没有道理。”这个道理指什么?

4、“但人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他们对在何处?

六年级优秀生课内阅读复习题

1、《鸟的天堂》选段

(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第(1)段是对榕树的(静态动态)的描写。(画掉不正确的答案)

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主要体现在:一是;二

是。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

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个句子的“颤动”是指。

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A、榕树的美丽。B、榕树充满活力的勃勃生机)(画去不正确的答案)

4、“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又表达

了。

5、第(2)段写出了的活动情景。是描写。

6、用“”画出鸟儿活动的词语。

7、从阅读表达的角度,谈谈你领悟到的表达方法。(举2例说明)

2、《第一场雪》选段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在的雪啊!

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

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

1、照样子写词语。

亮晶晶

2、照样子写句子。

(1)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

3、选段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4、“山川、树木……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5、填空

(1)“银条儿”是指,“雪球儿”是指,“玉屑”是指。

(2)在这里,作者通过写流露了。

6、选择正确的答案。

(1)选择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嗬!好大的雪啊!()

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A 喜欢

B 喜爱

C 惊异

D 惊奇

(2)“推开门一看……彩虹”这部分的写作顺序是()。

A 从上到下

B 从整体到部分

C 动静结合

D 由远及近

7、用“~~”画出描写雪大的语句,用“”画出描写雪美的语句。

8、这两段话写了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雪景

9、请从文中列举两种表达方法。

3、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去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昨一觉,到时叫你”。

1、这文段选自课文《》,作者是。

2、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课文写了哪几方面?

3、按课文叙述的内容,把这段课文分两层,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层意:

第二层层意:

4、画线的句子用了的写法,写出了总理。

4、《凡卡》选段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住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搭一条青鱼,我从尾巴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去酒店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以是一点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褥告。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3分)

捉弄——-打发―――家伙―――

(2)用||”给这段文章分为两个层次,并写出层意。(4分)

第一层:

第二层:

(3)填空(4分)

这段文章主要写的是凡卡的悲惨生活,是从凡卡、、这三方面叙述的。

(4)读了这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5、《卖火柴的小女孩》选段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

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

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

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

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面前,大火炉装

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怎

么回事?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里,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辨字组词。(2分)

僵()拢()烘()梗()

疆()胧()拱()便()(2)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这是一道奇异

..的火光!()

(3)用“”划出这段话中想象的部分。这想象部分说明了

(3)按“事物——想象——事物”的关系给这段话分层,写出各层的意思。

(5)读了这片段,你领悟到哪些表达方法?举例说明。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了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____,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________________,没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①为了______,为了______,为了______,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②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______,没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______句式。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子再写一句吗?______ (3)邱少云在火中是怎样做到“一动也不动”的? (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回答) (4)说邱少云是个伟大的战士是因为______。 2. 读读做做。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1)分别找出描写狐狸、老虎神态、动作的词语。 (2)想象写话。 ①走在前面的狐狸心里会想:______ ②走在后面的老虎心里会想:______ (3)百兽们真的是让狐狸吓跑的吗?你想对老虎说些什么呢? 3. 读下面的对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儿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啊!”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__你看__这儿有树叶有贝壳__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__” (1)在第五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有______ 你看______ 这儿有树叶有贝壳______ 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______ (2)找出这段话中的一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课内阅读理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 1.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感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阅读《匆匆》第 4 自然段,完成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直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 (薄雾)。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呢?”“痕迹”是指(有意义的事情),“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地自责。 3.“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出生的时候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回

去”指(死去的时候一事无成)。 4.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5.模仿上面一段话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三、阅读《匆匆》第 3 自然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jǐn√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挽碗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怜怜冷冷)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给开头画双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 分) 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 分) 3.在文中画“——”处划去不正确的字词。(2 分) 4.用直线画出文的排比句,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6.这段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7.仿写句子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了。()的时候,日子从()过去了。

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窃读记》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跨、踮、挤 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B)。 A、感到辛苦 B、如饥似渴 C、很是无奈 3、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作者把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二、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孜孜不倦、振振有词、彬彬有礼 舒舒服服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随随便便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支撑(chēn chēng)暂时(zàn zhàn)智慧(zìzhì) 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B)。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三、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5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陌生)喜爱(厌恶) 2、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改为陈述句: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 (2)书是朋友。 扩句:丰富多彩的书是我最真挚的朋友。 3、在这个文段中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一个朋友和家。 4、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什么? 答: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到自己温暖而亲切的家。 四、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8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赞赏)忽略(忽视)思考(思索) 2、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让你不断进步的阶梯。

二年级课内阅读题

第一单元 识字1 1你收集了哪些与秋天有关的四字词语呢?看谁写得多。 2你怎么知道秋天到了?看谁的眼睛最会观察。 1秋天的图画 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 按课文内容填空。 梨树挂起()灯笼,苹果露出()脸颊,稻海翻起()波浪,高粱举起()火把。 3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2黄山奇石 按课文内容填空。 1黄山在我国()省()部。那里景色()。 2“都”是一个多音字。课文中读(),组词()。另一个音读(),组词()。 3 请你画出一块奇石。 3植物妈妈有办法

1植物妈妈都有()()()。 2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靠()传播种子。苍耳妈妈准备 了(),靠()传播种子。豌豆妈妈准备了(),靠()传播种子。 3你还知道植物妈妈的好办法吗?跟我们分享吧! 4古诗两首 1 默写古诗两首。 第二单元 识字2 1 连线。 画金鱼观电脑 唱图画学二胡 养京戏拉钢琴 喂鸽子弹天气 2 联系实际,填一填。 ()新课()西瓜()生字()衣服 ()虫子()小兔()故事()作业 5一株紫丁香

1紫丁香代表了谁?()。 2 你想怎样表达你对老师的爱? 6我选我 看着课后的我会读,完成下列句子。 1李明红是我们的()。2我的好朋友叫()。 我们的老师是()。李小春是我的()。 王宁为什么选自己?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7 一分钟 元元为什么后悔了? 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8难忘的一天 1课文中的兴奋的“兴”字读作(),它还有一个读音(),我会给它

组词()。 2高兴地()仔细地()紧紧地()亲切地()顺利地()兴奋地()赞许地()沉着地() 3这一天为什么很难忘? 第三单元 识字三 1读一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川.神州.争.朝.夕民.族.与.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32分)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的意思。(9分) (1)等闲:________________(2)浑:________________ (3)清白:________________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6分)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 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过________和 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 岩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 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 现出的石灰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精神的 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 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3分) 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高尚情操。(4分) 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21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 ()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5分) 2.画“——”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之 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 “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_____之情, 可以换成“____________”等词语。(5分) 3.本段共有______句话:中心句是第______句;第二句引用曾写过《史记》一书的文学家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 名人名言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 __________________”;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______句; 最后一句以________________为例,说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 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5分) 4.下列人物中,()的死重于泰山,()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6分)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尖子生考试试卷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尖子生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统计图表示()之间的关系更形象具体,常用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和()统计图。 2.1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它们的平均数是()。 3.一组数据5、3、2、4、4,2、3、6、3、8、3、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4.盒子里装有8个红球,3个白球,1个黑球,任意从中摸出一个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黑球的可能性()。 5、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图形的()。 6、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29,其中最大的那个奇数是(),将它分解质因数 为()。 7、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23,这两个数是()和(),或() 和()。 8、如果x÷30=0.3,那么2x+1=();有三个连续偶数,中间的一个是m,那么最小的偶数是()。 9、一根水管锯成5段要20分钟,锯成10段要()分钟。 10、一辆小汽车的牌照是○□△5(一个四位数),已知○+○=□,○+□+□+5=25,△+△=○,那么它的牌照号码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每小题1分,共5分) 1、圆和半圆都有无数条对称轴。

( ) 2、如果3X=18Y ,(X 、Y 均不为0),那么X 和Y 成反比例关系。 ( ) 3、一根绳子长97100 米,也可以写成97%米。 ( ) 4、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312 倍,分数大小不变。 ( )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一定相等。()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圆柱体,挖去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成为一个容器,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原来圆柱的( ) A 、13 B 、23 C 、33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 米、b 米、h 米,如果高增加3米后,新的长方体体积比原来增加( )立方米。 A 、3ab B 、3abh C 、ab(h+3) D 、abh+33 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体积都分别相等,圆柱的高是3分米,圆锥体的高是( )。 A 、13 分米 B 、1分米 C 、6分米 D 、9分米 4、在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4个角上,各锯下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现在它的表面积和原来比( ) A 、不变 B 、减少 C 、增加 D 、无法确定 5、如果把甲桶中水的14 倒入乙桶后,甲、乙两桶中的水质量比是1:2,则甲、乙两桶原有水的质量比是( ) A 、2:3 B 、4:5 C 、3:4 D 、5:4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10分) 125×4 = 6 - 107 = 5 2÷51= 6÷1% =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 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吧? 1.请把下面的词语按序号填写在文中空缺处。 音符琴声眼睛眉毛 (1) (2)(3) (4) 2. 你能仿照“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写两个AABB的词语吗? 3.仔细地寻找春天中,文中都找到了什么? 4.春天里我们还能看到哪些景象?(举一个例子,选文中的除外)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背着年迈的大娘, 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 ) 四处—( ) 寻觅—( ) 2.第一节中写雷锋曾把()背回家。 3.“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在需要人们奉献爱心的地方,到处都有像雷锋叔叔那样热心助人的叔叔、阿姨们。 B.雷锋叔叔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千人糕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1.照样子,写词语。 很多很多 想了想 2.用“”画出文中爸爸说的话,用“”画出孩子说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选出正确的答案。 “千人糕”是指( ) A.由一千个人才能做成的糕。 B.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做成的糕。 一匹出色的马 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我们沿着一条小河走。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妹妹转过头求爸爸。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纸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课内容阅读专项训练

中立寄宿学校二年级网课巩固(词段句运用、课内阅读) 专项训练 年级班姓名 一、照样子填一填。 1、例: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的大森林,是的。 2、例:门口旁边的枫树就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的一轮像一个。 3、例: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 流动。 花园里,有 ,有 ,有 ,真是。 4、例: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 我们堆着 ,编织着 ,享受着。 5、例: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 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操场上,小朋友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6、例: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就一定能找到我! 如果 ,就。 7、例: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公园里开了许多花,有的 ,有的 ,有的。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春天,王明和爸爸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小草全绿了,像一块无边的绿毯。小明不由得想起诗句。

2、这句话让我明白帮助别人,自己也能收获快乐。 3、夏天,合伙开满池塘,真是。 4、古时候农夫的生活非常艰难,李绅的诗中曾这样说过 ,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5、太阳在中午总是在边;北极星永远高挂在方;大树的枝叶稠的一面是方,稀的一面是方;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放方。 6、《开满鲜花的小路》中,松鼠太太说的“美好的礼物”指的是。松鼠太太说鼹鼠先生收到的是“美好的礼物”,是因为。 7、《一匹出色的马》中,妹妹最开始觉得“我很累,走不动了”,后来变得“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在家门口迎接我们,是因为 8、中国有(56)个民族,我是族,我还知道族和族等少数民族。 9、考试时,同桌丁丁有一道题不会,想看我答案。放学后,我告诉他:“考试时看别人的答案就是不诚信的表现,要知道失信啊! 10、不管多小的事情我们也要讲信用,这样才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这就是小信成。 11、清明时节,大家会去。重阳节,大家会去。 12、《小马过河》告诉我们 13、《亡羊补牢》告诉我们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尖子生测试卷

六年级数学尖子生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统计图表示()之间的关系更形象具体,常用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和()统计图。 2.1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它们的平均数是()。 3.一组数据5、3、2、4、4,2、3、6、3、8、3、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4.盒子里装有8个红球,3个白球,1个黑球,任意从中摸出一个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黑球的可能性()。 5、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图形的()。 6、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29,其中最大的那个奇数是(),将它分解质因数为()。 7、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23,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8、如果x÷30=0.3,那么2x+1=();有三个连续偶数,中间的一个是m,那么最小的偶数是()。 9、一根水管锯成5段要20分钟,锯成10段要()分钟。 10、一辆小汽车的牌照是○□△5(一个四位数),已知○+○=□,○+□+□+5=25,△+△=○,那么它的牌照号码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每小题1分,共5分) ) ( 1、圆和半圆都有无数条对称轴。 2、如果3X= Y,(X、Y均不为0),那么X和Y成反比例关系。() 3、一根绳子长97100 米,也可以写成97%米。() 4、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312 倍,分数大小不变。() ) (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一定相等。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圆柱体,挖去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成为一个容器,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原来圆柱的() A、13 B、23 C、33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米、b米、h米,如果高增加3米后,新的长方体体积比原来增加()立方米。 A、3ab B、3abh C、ab(h+3) D、abh+33 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体积都分别相等,圆柱的高是3分米,圆锥体的高是()。 A、13 分米 B、1分米 C、6分米 D、9分米 4、在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4个角上,各锯下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现在它的表面积和原来比() A、不变 B、减少 C、增加 D、无法确定 5、如果把甲桶中水的14 倒入乙桶后,甲、乙两桶中的水质量比是1:2,则甲、乙两桶原有水的质量比是() A、2:3 B、4:5 C、3:4 D、5:4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10分) ×4 = 6 - = ÷ = 6÷1%= ×0÷ = 1÷= ×= 10 + × = 0.99×9+0.99=×5×7= 2、综合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9分) (+ -)×72 ÷ + ×÷[(+)× ]

七下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一)《三棵枸杞豆》 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我跟着他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的泥土上划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划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画的都是三叔。” “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画儿说:“这画的是我一生中的三个理想,下面的‘○’是我一生的成绩。第四个理想还没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 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要捉住它!” “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 “是呵,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1.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2.三叔画的三幅画代表了三叔一生中哪三个理想?(2分) 3.文中把太阳比作“一个红色的车轮”,有什么含义?(2分) 4.请你写出对三叔说的“是呵,……所以才这么亮”一段话的理解。(3分)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联系选段中三叔说的话,写出你的感悟。(不超过100字)(3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匆匆》) (二)《柳叶儿》 (1)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2)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3)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4)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二年级课内阅读练习

二年级课内阅读 一、《黄山奇石》2-5自然段阅读练习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我发现第一自然段中所填的词语都是(),从这些词语中我感受到“仙桃石”很()。 3.哪些句子写出了“猴子观海”的样子,用“﹏﹏”画出来。 4.用“△”把“猴子”的动作画出来。 5.“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用“” 画出来。 6.用“△”把“仙人”的动作画出来。 7.文中一词说明“仙人指路”特别有趣。 8.这巨石为什么叫“金鸡叫天都”呢?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少年聂耳》阅读练习 傍(bàng)晚,天空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地吹着笛子,似(sì)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chá)到。悠(yōu)扬的笛声飘荡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 哥哥从龙门下来,看见聂耳站在雨中吹笛子,连忙跑过去替他撑(chēng)着雨伞,让他尽情吹奏。迎着滇(diān)池上的点点归(guī)帆,

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zàn)美家乡的湖光山色。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用“﹏﹏”画出表现聂耳专注吹笛子的句子。 3.用“”画出哥哥对聂耳雨中练笛子的态度的句子。 4.第一节朗读时要读得、,以表现聂耳练笛子的专心。最末一句要读出的语气。 5.这两段话主要写 6.你喜欢聂耳吗?为什么? 7.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知道:我国的国歌《》就是聂耳谱曲的。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先让他画(),画了()又(),一画就是好几天。他画得不耐烦了,就问老师:“老师,您天天要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吗?这就错了,在()个鸡蛋当中,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去看,()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和(),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1.这篇短文选自课文《》。 2.请你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3.用“~~~”画出达芬奇的话,用“”画出老师说的话。朗读时,达芬奇的话,要读出达芬奇的语气。老师的话要读出 的语气。 4.照样子写词语。

2020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带答案

【文库独家】 课内阅读1:《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碧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色欲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这个特点?用 “~~”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千里之内的距离都是绿色,本文形容草原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六年级数学尖子生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尖子生练习 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六年级数学尖子生练习题 一、我会思考,我会填。 1、一个数的65是,那么它的 107是( );1611m 用去4 1 后,还剩( )。 2、白兔占总数的5 2,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若黑兔有90只,那白兔有( )。 3、A 、B 两数比值是9 2,B 与A 的比是( ),B 比A 多( ),A 比B 少( )。 4、两个数的比值是 12 5 ,如果这两个数都除以,那么这两个数的商是( )。 5、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6 5 ,乙数是10,甲数是( )。甲比乙少( ), 乙数比甲数多( )。 6、比93多3 1的数是( );比84少 12 5 的数是( )。 80比( )多51;90比( )少8 3 。 7、如果水结冰后体积增加了11 1 ,冰化成水后体积将减少( )。 8、如果将一张长方形纸的一半涂上蓝色,将另一半的4 1 涂成红色,涂红色的部分 就是这张纸的( )。 9、一个超市的一种饮料搞促销活动买4瓶送一瓶,你知道这种饮料是打( )折。 二、我会思考,我能行。(其中1至3小题要画出解题思路图。) 1、某化肥厂8月生产化肥1200吨,9月比8月多生产10 1 ,9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2、某化肥厂9月生产化肥1080吨,比8月少生产 10 1 ,8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3、一个养殖基地,养鸡1320只,比养的鸭多9 2。养鸭多少只

4、一个长方形广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4000的图纸上,长画5厘米,宽画了厘米,你能算出这个广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吗 5、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它的5 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24页,两天正好看了全书的3 2,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6、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31多2页,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2 1少1页,第三天读完剩下的10页。这本书共多少页 7、小红采集蝴蝶标本24件,送给小芳4件后,小红恰好是小芳的5 4。小芳原有多少件 8、服装厂第一车间有工人150人,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第一车间的5 2,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工人总数的6 5。全场有工人多少人 9、幼儿园有苹果、橘子、梨子共240千克,苹果被吃去5 1,橘子被吃去10千克,又购进梨子30千克,这时三种水果质量相等。幼儿园原有苹果多少千克 10、做一件工程,如果工作效率提高5 1,那么工作时间将减少几分之几 11、一件工作,甲独做10小时完成,乙独做12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时完成。三人合做几小时可以完成工作的一半的一半 12、有一个分数,分子加上5可化解为32,分子减5可化简为 18 7 ,求这个数。 13、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街道西街去,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街。东街到西街的路程是多少 14.思维拓展:已知甲乙两个数的和是。如果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的5 1。甲数是多少 15.思维拓展:辆客车与一辆货车早上8:00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13:00两车相遇,19:00货车到达甲地。相遇后客车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我能通过选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体会出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用“”画出选文中的中心句。(2分) 3.把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2分) (1)秋天的田野像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像一枚枚邮票。4.选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1.五光十色色彩斑斓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色淡黄雪白颜色多种多样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金色的海洋枫叶 4.说明稻穗金黄,很多庄稼全都丰收了! (二)课内阅读。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1.选文中有两个“看”字,第一个“看”表示( );第二个“看”表示( )。 A.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B.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2.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说说它在想些什么。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里一定在想:__________ (2)唱完了歌儿,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里一定在想:______ 3.我们应该学习鸟儿( )的品质。(多项选择) A.珍惜友情B.舍己为人C.信守承诺 参考答案: 1.B A 2.(1)树朋友,我终于找你了。(2)树朋友,我唱的歌好听吗? 3.A C (三)课内阅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1.木板现在由( )变成( )。 A.椅子B.手推车 2.用“______”画出椅子心理描写的句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1. 读一读,回答问题。(填序号) 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______的海螺和贝壳,穿成______的项链,挂在胸前。______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______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①金色②小小③快活④彩色 (2)娃娃的项链是用______和______穿成的,大海的项链是______。 ①海螺②孩子们的脚印③贝壳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美好的愿望。我的愿望就是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好。机会来了,我们学校参加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捐款活动。于是,我悄悄地攒起钱来。 我平时爱花零钱。今天买袋巧克力,明天又想买卷果丹皮。爸爸、妈妈说过我好几次,我也没改掉这个毛病。对我来说,攒钱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下了决心,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于是,我开始一分一分地攒钱,储蓄盒里的钱日益增多。 攒钱也得有恒心。有一次,我去商店买橡皮。刚进门,便不由自主地向食品柜台走去。这时,那巧克力豆也好像开口说:“我好吃极了,我好吃极了……”我的手不由自主地伸进兜里掏钱,但是想到我的愿望,立刻又把手缩了回来。我望了望柜台里的巧克力豆,又抱歉地对售货员阿姨笑了笑,高高兴兴地走开了。 几天以后的一个上午,我把积攒的钱全部交到校捐款室。一想到我也能为祖国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了,心里激动极了! 过了几个月,“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捐款办公室寄来了回信。当时我真高兴,情不自禁地说:“我的愿望实现了!”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______ ②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______ ③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______ (3)小作者的愿望具体指什么? (4)听了售货员阿姨的话,作者神情、动作是什么样?请找出来。 (5)读了短文,你认为小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piāo piào)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第一单元) 一. 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一)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 .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 的:。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

《背影》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7课背影 (一)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 ..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 躇了一会,终于 ..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反语。表明作者悔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7.文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什么? [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深切。] 8.选文出自课文《》,作者是(),字佩弦,()代()家、学者、民主战士。 (二)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 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 ..地( a )到铁道边,慢慢( b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c )过铁道,要( d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e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f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g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蹒跚 ..[pán shá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外貌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习题大全(带答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习题大全(带答案) 阅读《小蝌蚪找妈妈》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1.这段话一共有_______句。 2.选择题 (1)小蝌蚪的妈妈是()。 A.青蛙 B.朱莉娅·罗伯茨 C.还珠格格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它们()的精神。 A.有爱心 B.合作精神 C.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3)小蝌蚪的妈妈唱歌的声音是()。 A.呱呱呱 B.哈哈哈 C.嘻嘻嘻 (4)小蝌蚪妈妈的肚皮像()一样白。 A.地豆 B.雪 C.天空 3.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动物按照小蝌蚪找妈妈的先后次序排列起来。 大鱼鸭子乌龟大白鹅 4.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从文中哪一句中能够看出来?用______线画下来。 参考答案 一、1.解析:数一数就知道。答案:两

2.(1)解析:文中最终出现的就是小蝌蚪的妈妈。答案:A (2)解析: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到小蝌蚪的精神。答案:C (3)解析:从文中找一找,小蝌蚪的妈妈是怎样叫的就知道了。答案:A (4)解析:从文中找到那句话,就知道答案。答案:B 3.解析:读全文,按照课文中的顺序找一找就知道答案了。 答案:鸭子大鱼乌龟大白鹅 4.解析:读全文找一找他们每天做什么事就知道了答案了。答案:他们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阅读《我是什么》,回答问题。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气汽)。(生升)到天空,我又 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漂)浮。有时(候后)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 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 冬天,我又变成小花朵()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平常我在池子里(),在小溪里(),在江河里(),在海洋里(),(),()。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很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协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很多坏事,淹没(méimò)庄稼, 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难。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