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情核查及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地震灾情核查及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地震灾情核查及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地震灾情核查及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抗震救灾的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沉着应对、科学调度,举全县之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开展应急抢险、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统筹兼顾,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灾群众生活已得到了妥善安置,群众情绪稳定,市场物价平稳,社会秩序良好。目前,抗震救灾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和狠抓当前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按照会议安排,我就灾情核查和灾后重建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认真学习,及时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市第五次抗震救灾会议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来我市视察抗震救灾,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和深切关怀,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舞和鞭策,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一是及时组织学习胡总书记和省、市领导讲话精神。6月3日,县上组织召开了县委中心组学习会和四大班子联席会议。会上全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抗震救灾工作时的讲话及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在6月2日全省抗震救灾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委书记王义在全市第五次抗震救灾会议上的讲话,并全文印发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迅速将胡总书记和省市领导讲话精神转化为加快我县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二是各乡镇、各部门积极行动,按照全市第五次抗震救灾会议精神要求,积极投入到进一步的灾情核查和灾后重建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三是按照市上关于开展夏收帮扶的通知要求,6月5日上午,县上召开了县直单位下乡帮助农户抢收抢种、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动员大会,组织县直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全部深入基层所联系的乡镇、村、组帮助农户收割小麦、开展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

二、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完成了灾情核查工作

我县认真负责地抓好灾情核查工作,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开展了六次灾情核查工作。县上成立了灾情核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干部1248人,其中县级干部34人、科级干部271人、一般干部943人与市上抽调派驻我县工作组成员45人,其中县级干部16人、科级干部29人,组建了市县灾情核查工作组共1293人,共同开展灾情核查工作。在灾情核查中,我们实行“三包责任制”,即县级领导包乡镇,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组。建立“五定一审一评议”的灾情核查工作机制,“五定”即灾情核查情况做到村组干部、核查干部、工作组组长、乡镇主要负责人、县级联乡领导层层定工

作任务,层层靠实责任,层层把关审定;“一审”,即灾情汇总上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由县灾情汇总领导小组最终审定;“一评议”,即逐村逐户核查灾情过程中,邀请村组有威望、有影响、口碑好的村民参加,组成5-7人的灾情核查评议小组,对灾情核查界定情况进行评议,张榜公示。灾情核查工作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安排部署、统一进行培训、统一核查标准、统一核查规程、统一上报口径。对核查结果分别由村民小组、村委会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做到了客观、公正、公平、实事求是,做到了层层统计,层层把关,层层核实,层层负责,统计结果落实了“五级签字”责任制,经过了严格的复核,重建村根据城建、国土、水利等部门意见,写出了单行材料,拍摄了受损房屋照片,设计了规划图。

第六次灾情核查统计结果如下:

全县共遇难13人;受伤1266人,其中重伤28人,轻伤1238人。

全县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941个村民小组。受灾总户数37766户,占全县总户数62.8%;受灾人口151184人,占全县总人口 62.3%。房屋倒塌和需拆除重建的特重灾户3023户、11583人、10956 间、216959平方米,房屋受损的重灾户、轻灾户34743户、139663人、130937间、3244801平方米,家庭财产受损 315件,大小牲

畜死亡 1607 ,农作物受损面积 545.5 亩,受损估值总计71371.97 万元。受灾重点村涉及9个乡镇, 19个行政村的20个自然村,其中属异地重建的16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465户、1988人,属就地重建的3个行政村3个自然村184户、741人。

全县学校共有274所受灾213所,其中属毁灭性受灾学校46所,裂缝错位学校157所,一般性毁坏学校10所。校舍房屋受损5277间,面积105339平方米,受损围墙9140米,校门30座,教学仪器受损6720件,课桌凳受损475套等总计损失估值 12351.72万元。

全县共有273所医院受灾273所,房屋倒塌31间,面积630平方米,严重破坏1471间,面积30147平方米,房屋中度破坏549间,面积13973平方米,房屋轻度破坏318间,面积6892平方米,医疗设备受损53台,供水供暖管道受损1240米以及药品耗材损失等总计损失估值7721.86万元。

全县20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徽单位共倒塌和需拆除重建的办公用房3387间,77900平方米,受损办公用房10173间,215863平方米,及职工住房、财产设备、公用设施等受损估值总计63305.31万元。

全县交通、水利、电力、文物、矿山、农业基础设施、地质灾害等造成损失25169.85万元。

全县受灾损失估算 179920.71万元。

三、扎实部署,迅速启动了灾后重建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确定徽县灾后重建“三步走”。第一步,从XX年5月下旬至9月底,用4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和重灾户、轻灾户房屋维修;第二步,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维修于XX年全面完成;第三步,学校、医院、机关单位用房的重建维修到XX年完成。目前,我县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上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出台了《徽县地震灾后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确定了第一批20个重建自然村。老神沟、姚坪、穆坪三个示范自然村已全面启动,在充分尊重受灾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标准,按照“五通、五改、一池一灶、一整治”和“五有”的思路进行,同时每村配套建设好学校、基层组织活动室和体育活动场所。农村居民重建房屋最低标准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不小于三间,异地重建村的农户按三间砖混结构主房和三间砖木结构厢房的标准建设,保证满足三代同堂居住的需要,并且要坚固美观、实用,能抗8级地震、抗地质灾害。采取“重建户自筹为主,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项目带一点、亲朋借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重建资金,对特重灾户户均先补助3000元,对重灾户户均先补助600元,以补

助建房物资为主的方式,按“三个三分之一”的步骤分期分批兑现。农村灾后住房恢复重建用四个月时间完成,分三个阶段依次推进。第一个阶段:从5月26日开始至5月30日,完成重建规划编制、选址、备料;第二个阶段:从5月31日开始至9月20日为集中建设阶段;第三个阶段:从9月21日开始至9月底为检查验收阶段。

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大力落实“六个一”帮建机制。针对目前夏收大忙季节和各户劳动力少的情况,每十户组成一个互助组,选出一名组长带领大家共同拆房、抢收、帮工搞好重建工作。为了确保重建所需建材平价、充足供应,采取了限价措施平抑物价,就近规划采沙、采石点,同时要求全县27个砖厂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计划新建5个大型砖厂,已动工了2个。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重建村已完成了新址规划,绘制了效果图,地基已动工平整,建筑所需的材料已基本筹备就绪,全面转入第二阶段工作,正在抓紧建设。全县3023户特重灾户中已动工修建606户,已备料的1219户,分别占20 %和40 %;7876户重灾户中,已维修的4178户,动工维修的2057户,分别占53 %和26 %;26867户轻灾户中,已维修16824户,正在维修4467户,分别占63%和16.6%。抢修道路37条、88.2公里,抢修自来水改道10处、5181米,抢修通讯线路9处、490米,抢修电力线路61处、69574米。灾后整村重建村累计开挖土石方6.80万

方,平整宅基地2.15万平方米,整修道路600米,拓宽道路7100米,开挖水渠200米。帮建企业、建筑公司帮建积极性高涨,对帮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建筑公司和个人,每晚在县电视台进行通报表扬,营造了全民投身灾后重建的良好氛围。有许多热心的企业和个人纷纷投入到帮建工作中,帮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四、加强管理,确保了救灾物资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严格按照市委“四个百分之百”、“六个有”和“五个全覆盖”的要求,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截止6月8日,我县共收到救灾资金254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1798万元,省级财政安排56万元,市级财政50万元,县级财政50万元,募集资金604万元。已下拨2314.9万元,其中:拨民政局救灾资金发放专户2258.9万元、教育局专项10万元、水利局专项20万元、国土局专项10万元、农牧局专项6万元。民政局救灾资金发放专户已下拨2162.73万元,其中:下拨各乡镇抢险应急资金76.38万元,特重灾户灾后重建补助资金906.9万元,特重灾户、“三无”、“三孤”户困难生活补助1179.45万元。民政局向受灾群众下拨7批救灾物资,累计发放1296顶帐篷、39040米彩条布、141.9吨面粉等25类总价值240.918万元的救灾物资。一是制定出台了《徽县5.12抗震救灾物资管理办法》;县纪委、监察局、审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物

资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和审计,转发了陇南市纪委、市监察局《关于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严格执行纪律的通知》,制定了《徽县抗震救灾物款发放监督检查方案》,成立了全县救灾物资发放检查领导小组。二是所有救灾物资和资金由县民政局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对每批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发放,都在县电视台上进行了公示,各乡镇对每批救灾物资张榜公示到村到组,直接发放到户,广泛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三是全县救灾物资发放检查领导小组下派3个工作组7次深入各村组,对救灾物资发放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并给15个乡镇派驻15名由县直单位纪检组长担任的督查员,对救灾物资发放进行跟踪督查,确保了每批救灾物资和资金公平、公开、公正、阳光、透明、及时地发放到灾民手中。三是按照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不搞平均分配,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注重倾斜救助受灾孤儿、孤老、孤残等“三孤”、无住房户、无生产资料户、无生活来源户等“三无户”,共倾斜帮助“三孤”和“三无户”3855户12606人。

五、全力以赴,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项目申报

6月8日晚,全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按照市上的要求,我们连夜组织规划编制成员单位召开了紧急会议,再次全面安排部署了我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了主抓领导,成立了由发改委牵头,教育、城建、农牧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10个行业规划小组。

为了使全县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与10个行业规划以及项目建设总体规划相一致、相统一,我们抽调了政治素质高、责任性强、业务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地点,集中时间,加班加点,全力以赴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项目规划。我们还积极聘请规划设计专家全程参与指导我县的规划编制工作。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项目规划正在抓紧进行。在项目申报工作上,已完成了徽县XX年应急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并上报市发改委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方案中列有应急生命线项目83个11.3亿元,其中XX年需8亿元,目前只争取到250万元。同时,积极向省、市申报争取减免各种税费,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六、统筹兼顾,全面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各乡镇受灾区已全面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通电视、通宽带等“六通”目标,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全面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一是全面推进工业生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对因地震造成停产的限额以上19户工业企业,县上及时成立了3个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督查组,深入各企业现场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除隆江公司正在技改,小河水泥厂因震坏正在筹集资金维修外,其余17户企业已全部开工生产。1-5月份,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9亿元,占年计划的23.9%。二是以“三夏”为主的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夏收已在我县全面

展开,县上积极组织县直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于6月5日全部深入乡镇、村、社,帮助农户抢收小麦,保证成熟的夏粮颗粒归仓,复种、补种作物能按时下种,不误农时,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不减收。三是全面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的要求,对今年确定的119个项目,已开工的督促加快建设进度,已开展前期工作的加快论证可研和上报争取,还没有投资渠道的加紧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的5个招商引资小分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紧抓机遇,全力招商。四是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对城区建设的重点工程做到24小时不停工,金徽大道、金源大酒店、11栋统建安置楼、工业集中区建设等14项城区办实事项目全面推进。加大了对凤山植物园震后治理力度,受地震遭破坏的建筑物和其它基础设施正在抓紧维修。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度,进一步带动了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加大安全性灾情认定工作。甘肃省地震灾区受损建筑物及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性应急鉴定实施小组,正在对全县受损建筑物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现场评估鉴定,提出了单项工程的鉴定报告。对能维修使用的正在加快维修投入使用,对不能维修的已采取租借、搭建帐篷、修建简易房等方式解决了临时办公场所。六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正常秩序得到全面恢复。全县共搭建帐篷教室516个,帐篷宿舍160个,所有

学校已全面复课。全县273所医院通过搭建临时病房、临时诊所,全部恢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机关单位全部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加强了值班,做到节假日正常上班。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接待等工作趋于正常。加大了市场监管和价格干预,餐饮服务、物资供应、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行业秩序正常。全县群众情绪稳定,市场物价平稳,社会秩序安定。

七、认准目标、全力以赴抓好今后各项工作

1、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鼓励群众以邻里相帮、亲朋互帮的方式,迅速开展住房恢复重建,大力落实“六个一”的帮建机制,在加快20个特重灾自然村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提前做好规划、选址、备料,迅速启动全县灾后重建,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封冻前全部建成入住。

2、要继续开展县直单位千名干部职工下乡支农抢收抢种活动,由组织部、纪检委等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力争让活动取得实效。

3、加强次生灾害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进行必要的防治,避免造成大的损失,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经专家鉴定后的房屋,能继续使用的维修加固后使用,对确定不能继续使用的一律停止使用,想方设法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4、认真落实全县救灾物资管理办法规定,坚持专款专

用、重点使用的原则,落实专人管理,建立专项台账和救灾物资发放花名册,坚持专账核算制度,强化监督。

5、全力抓好工业企业生产,督促工业企业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不减收,力争完成年初既定的经济目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重点税源监管,规范非税收管理,挖掘增收潜力,严控财政支出,建立健全财经监督机制,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6、坚持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当前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确保灾后重建与当前各项工作同步进行,快速推进。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心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尽最大努力把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大力推进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步伐,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灾后重建情况汇报2015-07-15 03:00:17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如下文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镇地处隆回北面山区,全镇境内望云山、冷溪山、泉溪山等高海拔山区村落分布较多,属地质灾害多发区、重灾区。特别是今年经过端午前的几次强降雨和6月19、20日两次强降水,导致我镇境内山体滑坡情况骤然增多,全镇受灾严重。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防办、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帮助下,灾后重建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镇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现将灾后重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民房倒损情况。从端午前后以来,我

镇58个行政村居不同程度遭受了强降雨影响,导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频发。目前我镇共接到22个村群众损毁房屋报告42起。具体情况如下:晓阳溪村3户,顺回村、寨山村、上井村、前华村、熬头村、税北村、长龙村、中银村、城溪村、峡溪村、聚群村、花园村、龙腾村各1户,树仁村2户、洞下村3户、回龙寺村4户、阳垠山村3户、望云村4户、茗水桥村4户、蔡花村3户、东山团村3户。 2、公路损毁情况。截止日前共收到回龙寺、花园、前华、树仁、罗公湾、白马庙、干田坳等7个村组上报公路损毁情况,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对损毁路段进行修复,除回龙寺村还不能通车外其他村组已对损毁路段进行初步修复。 3、水田受损情况。本次强降雨过程共导致中西、花园、青溪、热泉、顺回等村

200余亩良田受损严重,目前洪水已退去,受损群众正组织力量抢救。 二、工作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灾情损毁重建工作。在本轮强降雨过程中,镇党委李书记每天下午5点前到民政办了解受灾受损救灾进度,并询问前来报灾的村组干部群众相关情况,慰问受灾群众。分管防汛的副镇长王升同志身先士卒,带领水务站的同志检查各防汛隐患点,苦口婆心劝阻游家桥、龙口等村的采砂船上岸度汛。民政分管领导工会主席廖雅妮同志带领民政办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核实受损灾民相关情况,并会同县社会救助管理局邓局长对全镇受损最严重的15户受灾群众进行上门核实。此次降雨虽然强烈,但我镇由于工作做到位,灾后介入早,目前无死伤情况报告,无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2009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09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09.12.02“5.12”XX大地震给我镇造成巨大自然灾害,为又好又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XX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力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200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确保领导责任到位。为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XX党委、政府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别落实分管领导具体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宣传、建材监管和施工安全、信访维稳、日常联络和政策兑现等工作小组,分别由副职领导任工作组组长,抓好各个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同时,根据农房重建和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及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工作 的不同性,分别成立了农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城镇住房重建领导小组和各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人头。 二是实行领导联片,干部包村责任制。由党委书记、镇长牵头分别负责XX、跃进两个办事处的灾后重建工作;其他党政副职领导实行包片责任制,分别负责2-3个村(或社区)的农房重建和城镇重建工作;各驻村干部实行包村责任制,分

别负责所驻村灾后重建的具体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并实行“五包”责任制,指导、督促所驻村严格做到“包放线、包安全、包技术、包质量、包验收”。同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灾后重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各项责任落实。 二、精心组织,确保目标按期完成 1、农房重建完成情况。我镇经县批准的永久性农房重建对象户共974户,其中2009年3月1日前批准确定的重建户933户已全面开工,已全面完工928户,完工率达99.5%;3月1日后因余震和外出务工返乡新增的41户重建户已开工37户,开工率达90%,已全面完工29户,完工率达70.7%。4687户需维修加固农房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 2、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完成情况。我镇经县批准的永久性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对象户共102户,已开工95户,占93.1%,已完工86户,占总任务的84.3%;241户维修加固对象户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 3、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完成情况。2009年底前,我镇经县发改局立项批准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共19个,根据县有关部门要求,启动建设的项目12个。其中10个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全面开工建设,司法所灾后重建项目已通过购买方式完成重建任务,社区居委会、文化站、图书发行网点及政府周转房、劳动保障平台2个整合项目已完成平面图测绘、地勘、地质灾害评估、初步方案设计等前期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今年,红卫乡抢灾后重建和云雾山生态旅游区开发机遇,紧紧围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调整思路、转变作风、整合机构、狠抓落实,乡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乡上下面貌焕然一新,村村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全面完成年初提出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 1、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果。在2003年“4.24”、“8.29”连续遭受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后,为加快恢复重建进程,乡党委、政府决定实施重点突破,使中心小学顺利迁建,政府门口1500米河堤、8座便民桥、226户集中安置点、183户454间到房户和49户三无户建房、3处自来水工程、移动机站、农电网改造为主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完成;恢复水毁农田300亩、堰道15公里,恢复乡村公路80公里,新修组级公路12公里,不仅改善了发展条件,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更加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2、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收入4432万元,增长31%;林业95.59万元,同比增长1.7倍;牧业369万元,同比增长1.9倍;粮食产量2620吨,增长65%。全年养蚕1750张,创产值80万元,新建桑圆300亩,推广方格簇501万片,老劣桑改良500亩;生猪存栏4580头,出拦2802头,同比增长58%,大畜牧存栏1137头,出拦376头,同比增长37%;羊存栏2490头,出拦1096头,同比增长27%;家禽出拦0.86万只,同比增长15%;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0亩。 3、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年初,红卫乡党委、政府想方设法抽出3万余元资金对春耕生产进行扶持,使农民喜获丰收,全乡粮食产量达

2620.1吨,油料产量65吨。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先后组织富余劳动力科学技能培训3次,达800余人次。截止目前,全乡共输出1510人,同比增长1.97倍,拒调查以创产值450余万元,同比增长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7元,均增430元。 4、退耕还林质量提高。目前,以完成6.5万亩天然林管护,人工造林5800亩,其中荒山造林4300亩、退耕还林1500亩,经县林业局检查验收,获得好评。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乡已完成2所校舍恢复重建,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计划生育工作争创“六好”活动准备就绪,等待验收。 6、群关系更加密切。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合理重组政府内设机构,整合人力资源,组成6个服务队,进行转变工作作风,处处考虑群众利益,重大工程实行公开招标,重大事项张榜公布,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工作透明度。同时各服务队长期进村入户给群众宣讲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和技术,手把手帮助群众生产,深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二、2005年工作思路 2005年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枪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05年工作,为加快我乡建设小康步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05年全乡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300万元,增长25%;完成固定投资650万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同比增收13.5%;人口自然增

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自x月中旬以来,我区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降雨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全区受灾严重。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区委、区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克服一切困难,在x工作组的大力支持和xx部队、社会各界的支援下,采取多项举措全力以赴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并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现将灾后重建工作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灾后重建基本情况 目前,已经发放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x万元,已发放救灾物资折算x万元。共补种改种面积x亩,其中xxx。改种补种x%。内湖鱼池已排出渍水x万立方米,并动员养殖户回捕成鱼、鱼种x吨。上报市发改委、市扶贫办全区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共计x户,x人。全区共完成抢修道路x处,抢修里程x公里。纳入因灾倒损住房需恢复重建或修缮户数x户,预计需要资金x万元,其中:因灾倒房恢复重建户x户,因灾损房修缮户x户。目前,已经完工x户,其中:因灾倒房恢复重建户x户,因灾损房修缮户x户。 二、灾后重建工作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力保障灾后重建工作。区级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区直各部门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全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灾后重建良好氛围。同时,区领导、区直各部门深入到挂点镇村组织抗灾自救;广大受灾群众积极参与,迅速投入生产恢复、房屋修缮等重建工作中。

(二)部门通力协作,有效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农业方面:一是及时制定、发放《xx》>x余份,指导抓好受灾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根据退水情况组织清理沟厢,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搞好厢沟升级。二是根据退水情况,组织回种子x万斤,及时补种。做到退水一块,补种一块。三是成立x个x人的技术指导服务队,利用市农委“x”平台网站,对全区x多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部分贫困户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服务。四是成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班,邀请市植保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全天候下田间指导,多次组织各乡镇农办工作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技术人员到x镇、涂镇,做好水稻害虫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减轻次生灾害的发生。 水务方面:-是组织受灾渔民,科学有效使用救灾物质和资金,抢排内湖渍水,迅速修复水毁养殖工程,对受灾渔民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补放苗种,严格进行水面消毒防疫。截至目前,排出渍水x万立方米,动员养殖户回捕成鱼、鱼种x吨,挽回经济损失x余万元;二是发放《x区渔业灾后复产措施》等资料x余份,及时向渔民提供苗种市场信息,确保每亩投放鱼苗x尾。 交通方面:入汛以来,受强降雨和高水位的影响,我区一部分农村公路、桥梁水淹、冲毁,各乡镇不等不靠,积极抢排渍水,设置警示标牌,抢修防汛通道。x月x日x镇x村x段受山洪冲击,致使该一座桥梁边坡冲毁,道路水,交通被迫中断。x镇不等不靠,立即组织机械、人力进行抢险,到下午交通恢复正常;x镇对x线至x公路x公里进行全线高x米以上,x镇对x 公路x公里进行抢修,x新区抓紧对x抢修,同进各镇对辖区内所有防没过通道进行全面维修和加固,确保群众安全便利出行,确保防汛通道畅通无阻。 扶贫方面:我区20xx年x月上报市发改委、市扶贫办全区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共计x户,x 人,其中:x镇x户,x人;x镇x户,x人;x镇x户,x人;x镇x户,x人;x镇x户,x人,总计投资x万元。全区涉及的乡镇已完成选址、设计等相关前期工作,正在组织有资质、信誉度

水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水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水灾后重建工作总结.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入汛以来,我市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历史特大洪水,八岔乡受灾最重,农田、房屋、道路、电力、通讯设施等全部被毁,全乡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在同江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指挥下,全乡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人员伤亡。目前,按照《同江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工作方案》要求,我乡重点工作已经全面转向灾民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基本情况 八岔赫哲族乡位于同江市东北140公里处的黑龙江南岸,是我国赫哲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辖区内有国家级八岔岛自然保护区,域内泡泽、河流众多,有著名的四泡一河。全乡辖4个行政村、6个自然屯,总人口1293户4129人,总控面积45。1万亩,其中耕地21。1万亩,林地0。75万亩,草原0。89万亩,水面16万亩。 二、堤坝情况 黑龙江同江八岔堤段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于1986年开工,1990年竣工,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是在民堤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加高培厚,后加坝体多为沙性土质。进入汛

期以来,佳木斯市、同江市始终将该段作为最危险地段,共投入包括部队、机关干部、群众等人力1。9万人次,投入土石砂方11。6万立方米,集中力量进行加高加固。垮坝前,坝体迎水坡铺设无纺布3。97万平方米、彩条布21。5万平方米,背水坡压渗处理管涌险情等使用编织袋115。2万条。先后处理管涌群、背水面脱坡等重大险情20多处,一般性险情70多处。 三、受灾情况 8月23日上午8时20分,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乡八岔村段发生垮坝,具体位置在桩号44 650处。截至9月17日,垮坝宽度达到540米。垮坝主要原因是今年5月初以来,黑龙江始终高水位运行,堤坝经洪水浸泡时间已超过100天,该处为沙基沙坝,迎水面坝基渗水,瞬间突发管涌,穿堤垮坝。垮坝前该段水位46。88米,超历史最高洪水位1。13米,超保证水位1。27米。 垮坝后,八岔乡4个行政村,6个自然屯全部过水,4129人受灾。21。1万亩耕地全部淹没;林地草原全部淹没;公路损毁42公里;农田路损毁165公里;土草房倒塌638栋;砖房368栋过水,其中,倒塌6栋;农机具840台套、收割机23台全部过水。电力设施全部损毁,乡政府及各驻乡单位(学校、卫生院、邮局、信用社、电站、派出所)等全部过水。经济损失达到6。5亿元。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篇一: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关于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2010年3月30日在彭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 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建春 尊敬的龙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灾后城镇住房重建概况 目前,采取“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共为37668户住房毁损的城镇居民核发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亿元,同时严格审核申请资格,共清退重、冒、多领家庭1812户,追回补助资金万元;拆除城镇安臵板房3138套,面积万平

方米;全面完成35228套房屋的维修加固,面积万平方米;需重建的5115套住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居民自建住房3956套、保障性住房1159套),累计竣工4633套,竣工量达%;为960户受灾居民发放贷款5542万元。按目前进度,我们力争在4月底前完成城镇住房重建,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并同步推出新兴、白鹿等重建靓点镇。届时,场镇面貌将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将得到飞跃式改善,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重建基本做法 自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以来,我们将城镇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点晴之作”,坚持运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树立“抓重建就是促发展”的重建理念,着力于毁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镇风貌改造为两翼,全力统筹各方重建力量,不断破解各种

重建难题,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凸显了新兴、白鹿等一批重建“四性”靓点。去年10月30日,成都市城镇重建首次现场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说明了我市城镇重建工作得到了成都市的肯定。“四性” 规划理念体现充分,重建政策体系完善,指导督促深入细致,统筹协调扎实有力、住房重建进度快和风貌改造靓点多,是我市城镇重建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我市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基本方法。 (一)精心规划设计。我们把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看作是一次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场镇聚集辐射能力的机遇,坚持走差异化、多样性的重建特色之路。为此,始终把规划作为龙头,坚决落实“四性”理念,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尊重民意与科学重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9大类20个文本含36个子规划的规划体系,确定

2020年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文档2篇

2020年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文档2篇 Summary document of township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 nstruction in 2020

2020年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文档 2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文档 2、篇章2:2020年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及 2020年工作重点文档 篇章1:2020年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文档 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根据竹文明委[XX]0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做了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简结如下: 一、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 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学习型党组为契机,切实抓好了各

级党员干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以红色经典和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各个单位开展了读书竞赛活力,利用7个村及1个居委会的图书室,兴起了全民读书之风。 二、学习宣传了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了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和防洪抢险中的先进个人。 三、认真开展了“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要求,以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契机在全镇开展了“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四、认真开展了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月”和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开展了“文明礼仪,资源节约”等系列主题活动,在全镇掀起了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的勤俭节约活动。 五、认真组织参加创建了“爱国歌曲大家唱”“感恩歌曲大家唱”活动,并在全镇掀起了唱爱国歌曲和感恩江苏援建歌曲的热潮,使广大群众更加爱国和感恩。

2020年减灾救灾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docx

截止2020年11月,XX区遭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全区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约10.0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762公顷,成灾面积3183公顷,绝收面积292公顷,106户农房倒损房屋318间,全区因灾经济损失2513万元(含蔬菜大棚被催倒),其中农业损失约2361万元,家庭财产损失约129万元。 一、2020年工作情况 1.为提高应急能力,有效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区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预案明确了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规范了紧急状态下救助工作程序和管理机制。全区制订了乡镇(街道办事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8个,区级1个。 2.积极做好农房统保工作,自治区在去年完成与保险公司签订农房统保协议,我局已完成8个乡镇农户核对工作,共为全区106499户农民的住房投保,我区负担的保费28.16万元已在3月21日划拨给保险公司。截止2020年10月共106户农户得了理赔57.87万元。 3.为切实做好受灾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工作,建立《XX区冬春灾民生活困难救助实施方案》。2020年春节前后,我局发放了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209.38万元,发放了一批库存棉胎222床和被套222床,共救助受灾人员达15608人,解决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困难问题,达到了救助灾民的预期效果。冬春救助款物的落实符合规定程序,救助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未发现挤占、私分、代领等问题,有效保障了灾民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4.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灾民倒房恢复重建的工作,建立了《XX区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我区认真贯彻“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对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做到摸清因灾倒塌、严重损坏房屋需恢复重建和一般损坏房屋需维修的底数,逐户建档,登记造册。2020年因灾重建的50户农户,已按重建住房标准按时全部竣工。自治区重建补助资金每户2万元,区本级重建补助资金特困户每户补助5000元,低保户每户补助3000元,一般户每户补助1000元。重建补助资金共108万,已全部补助到位。农户申请政府支持重建住房的审批手续完备,规范开展了因灾倒损民房重建工作。 5.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需求,建立了《XX区民政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方案》。截止目前,我区本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共储备有应急救助物资包括有棉被(含被套)44床、蚊帐435顶、床单435床、棉衣9件、折叠床20张、帐篷20顶。对不适合长期储备的粮食、饮用水、快餐面、饼干等应急物资,区民政部门和华隆超市等单位签订了救灾应急物资采购协议,建立了协议储备制度,约定一旦发生灾情需要紧急调运物资,协议单位将按要求及时提供。 6.从今年4月份进入汛期以来,业务股严肃值班纪律,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保联络渠道畅通。 7.加强减灾防灾知识宣传。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为了让民众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结合本辖区灾害风险隐患特点,通过现场演练、张贴海报、现场咨询、组织观看防灾减灾公益宣传片等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有针对性的普及各类自然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全区共散发各类宣传单3万多份,宣传版面40多块,横幅100多条,学校应急演习6次,举办知识讲座4次,解答知识咨询1万余人次。通过宣传,使群众懂得如何识别灾害风险,掌握一定的预防、避险技能和自救、互救应急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我区的各类预案、通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救灾工作职责任务、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规范了紧急状态下救助工作程序和管理机制,提高我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各类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离退休工作总结(3篇)

离退休工作总结(精选3篇) 【第1篇】离退休工作总结 20 xx年,我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在县局党组的关心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从实际出发,关注、关爱老干部生活,使老干部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现将我局20 xx 离退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 xx年11月30日,我局共有离退休人员4人。平均年龄在64.75岁左右,3名男同志、1名女同志,我局老干部2人常住称多县、2人常住西宁。今年1月,我局1名离退休干部因病离世。我局老干部整体年龄结构偏大,具有高龄、分散的特点。 二、老干部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工作,让老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 怀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局领导带队分别看望了离退休老同志,在“七一”来临之际,县局召开了以“关注行评,共话发展”为主题的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送上一份节日的祝福。座谈会上,局党组书记、局长乔扎西代表县局党组,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祝福,简要介绍了县局坚持依法治税,推进科学管理,优化税收服务等各项工作取得的新成就,并就当前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向老干部们作了汇报,恳请老

干部们谏言献策,并发放了慰问金,让离退休干部感受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二)切实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帮助解决老干部实际问题 县局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高度,认真细致地做好信访工作,县局人事教育(监察)科、办公室等科室平时就注重做好对老同志在诸如工资和公费医疗等方面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工作 (三)建立老干部帮扶机制,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医疗保健是作好老干部服务工作的重点。在老干部普遍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的形势下,加强医疗保健工作尤为重要。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从思想上提高工作的责任感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首先是做好与相关医疗单位的联系工作,积极向相关单位争取,尽最大努力为老干部们解决医疗费报销比例,并协调解决报销中的各项问题,使县局老干部医药费的报销得到较好地保障。其次是定期做好体检工作。 (四)广泛开展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干部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局把开展广泛的文体活动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贯穿于老干部工作的始终,在局内专门设置了“老干部活动室”,坚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老同志们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晚年生活,展现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当前老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局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在县局党组和州局领导

2019年地震灾情核查及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20XX年地震灾情核查及灾后重建工作报告“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抗震救灾的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沉着应对、科学调度,举全县之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开展应急抢险、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统筹兼顾,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灾群众生活已得到了妥善安置,群众情绪稳定,市场物价平稳,社会秩序良好。目前,抗震救灾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和狠抓当前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按照会议安排,我就灾情核查和灾后重建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认真学习,及时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市第五次抗震救灾会议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来我市视察抗震救灾,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和深切关怀,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舞和鞭策,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一是及时组织学习胡总书记和省、市领导讲话精神。6月3日,县上组织召开了县委中心组学习会和四大班子联席会议。会上全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抗震救灾工作时的讲话及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在6月2日全省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委书记王义在全市第五次抗震救灾会议上的讲话,并全文印发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迅速将胡总书记和省市领导讲话精神转化为加快我县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二是各乡镇、各部门积极行动,按照全市第五次抗震

救灾会议精神要求,积极投入到进一步的灾情核查和灾后重建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三是按照市上关于开展夏收帮扶的通知要求,6月5日上午,县上召开了县直单位下乡帮助农户抢收抢种、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动员大会,组织县直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除1名值班外)全部深入基层所联系的乡镇、村、组帮助农户收割小麦、开展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 二、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完成了灾情核查工作 我县认真负责地抓好灾情核查工作,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开展了六次灾情核查工作。县上成立了灾情核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干部1248人,其中县级干部34人、科级干部271人、一般干部943人与市上抽调派驻我县工作组成员45人,其中县级干部16人、科级干部29人,组建了市县灾情核查工作组共1293人,共同开展灾情核查工作。在灾情核查中,我们实行“三包责任制”,即县级领导包乡镇,科级干部包村(社区),一般干部包组(居委会)。建立“五定一审一评议”的灾情核查工作机制,“五定”即灾情核查情况做到村组干部、核查干部、工作组组长、乡镇主要负责人、县级联乡领导层层定工作任务,层层靠实责任,层层把关审定;“一审”,即灾情汇总上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由县灾情汇总领导小组最终审定;“一评议”,即逐村逐户核查灾情过程中,邀请村组有威望、有影响、口碑好的村民参加,组成5-7人的灾情核查评议小组,对灾情核查界定情况进行评议,张榜公示。灾情核查工作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安排部署、统一进行培训、统一核查标准、统一核查规程、统一上报口径。对核查结果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一一、全面完成校舍重建任 务,硬件水平大幅提升。 20xx年,我们全面完成了76所学校校舍的重建任务,20xx年春季全市5万余名师生全面告别板房,入驻永久性校舍。全市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 XX省 20xx装备标准,学生生机比达9:1,校校有电子白板,班班通网络,多媒体教室、远程视频教学互动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和崭新的XX教育装备,给步入后援建时代的XX教育注入了生机和动力,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借力重建,XX学校硬件建设达到县域领先水平,省内外的单位、团体、组织、嘉宾纷纷慕名而来,参观我市 学校灾后重建成果。 二、加强师资培训,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20xx年3月组织全市38名中小学校长赴江苏无锡挂职培训。4月组织校长、副校长参加XX的专项培训。5月组织部分学校的校长参加省级专项培训; 6月-7月将全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分管小学副校长分为5批先后参加XX省教育厅灾区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7月校级干部、教导处管理人员参加教育部、儿基会组织的爱生学校理念远程培训。在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的援助下,务实有效地开展教导主任65人培训。10月组织我市中小学41名校级干部赴江苏南通挂职学习一个月。 二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建立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机制。结合布局调整,通过提拔、轮岗、交流、调任等方式进行了70余名干部选任。截至目前,7名师培中心的教研培训人员到镇乡学校任职,10名城区学校的干部到镇乡学校任职,9名镇乡学校的干部到城区学校任职,2名干部在城区学校之间交流,6名干部在镇乡学校之间交流。一大批城区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的优秀干部交流到镇乡学校,提高了薄

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汇报材料

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汇报材料 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汇报材料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汶川及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抗震救灾成为灾区当前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随着抗震救灾中救援阶段的结束,灾区居民安置已经成为目前最紧迫的工作和任务,并且,关于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工作也已开始谋划。在目前灾民安置任务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关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的方向、目标、形式、以及方式方法 等问题在现在仍然还处于思索阶段,对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还处在探查和预测之中,但这些问题必须在全面的灾后重建开始之前就已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预案,这是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灾区重建更加美好家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因此,系统地研究、科学地预测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四川省成都市而言,它辖下的都江堰、彭州、崇州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特别是都江堰还是成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一些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受此次地震影响在当前被迫中止,一些已经开始的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也因为地震而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已经对农村房屋和土地使用权已经进行了确权登记,而房屋或土地又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其权利是否还继续有效?或对

受损权利是否应该补偿,以及怎样补偿等?这些都是在灾后重建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受此次地震的影响,灾区是否还具备进行城乡统筹综合试点改革的条件,城乡统筹是否应该继续推行,以及怎样推行?城乡统筹能否成为解决农村灾区重建问题的一种全新模式等?都是大家非常关心和灾后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灾区的灾后重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灾区的社会经济设施及功能的建设,不应该是简单的恢复,而应该是一种全新的重构,为灾区的重建和发展构筑更高更好的起点。我们认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是实现这一构想的有效路径。 一、灾区灾后重建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灾区房屋修建方式问题 目前对灾民的安置仍然是采取的搭建帐篷、活动板房等临时安置措施,对灾民居住房屋的重建将在未来2—3年内成为救灾工作的重点。虽然灾区农村的房屋损毁及其他个人财产、经营资产损失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之中,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数据,但一些重灾区农民房屋损毁情况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永久居住房必须大面积地重建。在这次地震中,成都市市区80年代以后修建的具有防震措施的房屋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损失情况非常轻微,而成都市周围郊区的农民自建房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尤其是在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农民自建房损毁情况严重。这种情况表明,农民的自建房受其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其安全质量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在灾后重建中,

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导读:本文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一】入汛以来,我市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历史特大洪水,八岔乡受灾最重,农田、房屋、道路、电力、通讯设施等全部被毁,全乡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在同江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指挥下,全乡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人员伤亡。目前,按照《同江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工作方案》要求,我乡重点工作已经全面转向灾民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基本情况 八岔赫哲族乡位于同江市东北140公里处的黑龙江南岸,是我国赫哲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辖区内有国家级八岔岛自然保护区,域内泡泽、河流众多,有著名的"四泡一河"。全乡辖4个行政村、6个自然屯,总人口1293户4129人,总控面积45。1万亩,其中耕地21。1万亩,林地0。75万亩,草原0。89万亩,水面16万亩。 二、堤坝情况 黑龙江同江八岔堤段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于1986年开工,1990年竣工,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是在民堤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加高培厚,后加坝体多为沙性土质。进入汛期以来,佳木斯市、同江市始终将该段作为最危险地段,共投入包括部队、机关干部、群众

等人力1。9万人次,投入土石砂方11。6万立方米,集中力量进行加高加固。垮坝前,坝体迎水坡铺设无纺布3。97万平方米、彩条布21。5万平方米,背水坡压渗处理管涌险情等使用编织袋115。2万条。先后处理管涌群、背水面脱坡等重大险情20多处,一般性险情70多处。 三、受灾情况 8月23日上午8时20分,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乡八岔村段发生垮坝,具体位置在桩号44 650处。截至9月17日,垮坝宽度达到540米。垮坝主要原因是今年5月初以来,黑龙江始终高水位运行,堤坝经洪水浸泡时间已超过100天,该处为沙基沙坝,迎水面坝基渗水,瞬间突发管涌,穿堤垮坝。垮坝前该段水位46。88米,超历史最高洪水位1。13米,超保证水位1。27米。 垮坝后,八岔乡4个行政村,6个自然屯全部过水,4129人受灾。21。1万亩耕地全部淹没;林地草原全部淹没;公路损毁42公里;农田路损毁165公里;土草房倒塌638栋;砖房368栋过水,其中,倒塌6栋;农机具840台套、收割机23台全部过水。电力设施全部损毁,乡政府及各驻乡单位(学校、卫生院、邮局、信用社、电站、派出所)等全部过水。经济损失达到6。5亿元。 四、灾后重建工作措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工作总体要求,制定了《同江市八岔乡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迅速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村级负

乡镇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乡镇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13号台风“启德”17日袭击我县,我县持续普降大雨,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县民政局、县防汛办的统一指导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全力以赴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我局抓紧灾后灾民住房重建的核定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灾后重建户核准情况 (一)重建户的核定:灾情发生后,我局根据各乡镇民政部门上报的灾情,会同保险公司对全县各类房屋倒塌共129间、房屋损坏651间进行全面核查,做到不遗不漏,准确界定,及时把赔偿金和补助资金送到受灾群众手里。 (二)重建户的界限:严格把握重建标准,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凡在受灾前已建新房或另购住房,以及无人居住的原旧房因灾倒损的,不列为重建对象;对房屋有一定损坏但可以修复加固的',也不列为重建对象。确保重建对象不重复、不漏批,不出现搭车现象。 二、灾后重建工作开展情况 1、灾情发生后,我们民政部门立即收集统计上报信息和开展救灾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救灾人员、物质、资金到位,各项救灾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掌握相关信息,做好隐患排查,妥善做好受灾人员紧急转移、安置工作,做好灾情后勤保障工作。到目前为此,我县受灾人口252500人,紧急转移17151人,需要救助人口17151人;我局共出动200人次、车辆150车次,运输救灾物资花费3吨汽油,购置1000床棉被、3000套衣物,发放10顶帐篷发放粮食、 食品50吨、矿泉水611件,设置3个灾民安置点,共安置灾民17151人(包括分散安置),全县倒房129户129间。折合人民币85万元。保障了灾民的生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2、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我局紧紧抓住灾后重建这一中心任务,深入各受灾户家中了解灾情及其家庭困难情况,宣传灾后重建政策。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缺口大,目前因灾倒房户大多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长期住在土木结构的住房中,没有能力对住房进行修缮,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是造成住房倒塌的重要原因。这些重建户筹措资金较为困难。 二是选址难度大,有些受灾户住房都是祖辈遗留的,居住面积小,交通不便,需另行择地重建,但目前难以找到合适的重建地址,影响重建进度。 四、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措施

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2400 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Summary of post flood reconstruction

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洪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一】 入汛以来,我市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历史特大洪水,八岔乡受灾最重,农田、房屋、道路、电力、通讯设施等全部被毁,全乡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在同江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指挥下,全乡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人员伤亡。目前,按照《同江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工作方案》要求,我乡重点工作已经全面转向灾民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基本情况 八岔赫哲族乡位于同江市东北140公里处的黑龙江南岸,是我国赫哲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辖区内有国家级八岔岛自然保护区,域内泡泽、河流众多,有著名的"四泡一河"。全乡辖4个行政村、6个自然屯,总人口1293户4129人,总控面积45。1万亩,其中耕地21。1万亩,林地0。75万亩,草原0。89万亩,水面16万亩。 二、堤坝情况 黑龙江同江八岔堤段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于1986年开工,1990年竣

工,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是在民堤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加高培厚,后加坝体多为沙性土质。进入汛期以来,佳木斯市、同江市始终将该段作为最危险地段,共投入包括部队、机关干部、群众等人力1。9万人次,投入土石砂方11。6万立方米,集中力量进行加高加固。垮坝前,坝体迎水坡铺设无纺布3。97万平方米、彩条布21。5万平方米,背水坡压渗处理管涌险情等使用编织袋115。2万条。先后处理管涌群、背水面脱坡等重大险情20多处,一般性险情70多处。 三、受灾情况 8月23日上午8时20分,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乡八岔村段发生垮坝,具体位置在桩号44 650处。截至9月17日,垮坝宽度达到540米。垮坝主要原因是今年5月初以来,黑龙江始终高水位运行,堤坝经洪水浸泡时间已超过100天,该处为沙基沙坝,迎水面坝基渗水,瞬间突发管涌,穿堤垮坝。垮坝前该段水位46。88米,超历史最高洪水位1。13米,超保证水位1。27米。 垮坝后,八岔乡4个行政村,6个自然屯全部过水,4129人受灾。21。1万亩耕地全部淹没;林地草原全部淹没;公路损毁42公里;农田路损毁165公里;土草房倒塌638栋;砖房368栋过水,其中,倒塌6栋;农机具840台套、收割机23台全部过水。电力设施全部损毁,乡政府及各驻乡单位(学校、卫生院、邮局、信用社、电站、派出所)等全部过水。经济损失达到6。5亿元。 四、灾后重建工作措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工作总体要求,制定了《同江市八岔乡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迅速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村级负责人为成员。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时限,有落实,全面有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3篇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3篇 一、全面完成校舍重建任务,硬件水平大幅提升。 XX年,我们全面完成了76所学校校舍的重建任务,XX年春季全 市5万余名师生全面告别板房,入驻永久性校舍。全市教学设施设备 均达到 xx省 XX装备标准,学生生机比达9:1,校校有电子白板,班班通网络,多媒体教室、远程视频教学互动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应用于课堂教学。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和崭新的xx教育装备,给步入后援建时代的xx教育注入了生机和动力,我们进一步增强 了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借力 重建,xx学校硬件建设达到县域水平,省内外的单位、团体、组织、 嘉宾纷纷慕名而来,参观我市学校灾后重建成果。 二、增强师资培训,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 1、增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增大干部培训力度。XX年3月组织全市38名中小学校长赴 江苏无锡挂职培训。4月组织校长、副校长参加xx的专项培训。5月 组织部分学校的校长参加省级专项培训; 6月-7月将全市九年一贯制 学校分管小学副校长分为5批先后参加xx省教育厅灾区中小学校长管 理水平提升培训。7月校级干部、教导处管理人员参加教育部、儿基会组织的爱生学校理念远程培训。在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的援助下,务实有效地展开教导主任65人培训。10月组织我市中小学41名校级 干部赴江苏南通挂职学习一个月。 二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建立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机制。结 合布局调整,通过提拔、轮岗、交流、调任等方式实行了70余名干部 选任。截至当前,7名师培中心的教研培训人员到镇乡学校任职,10 名城区学校的干部到镇乡学校任职,9名镇乡学校的干部到城区学校任职,2名干部在城区学校之间交流,6名干部在镇乡学校之间交流。一 大批城区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的优秀干部交流到镇乡学校,提升了薄

灾后重建设施运营管理工作总结.docx

县体育局灾后重建项目共2个:宝兴县业余体校训练中心和灵关体育场。宝兴县业余体校训练中心总投资800万元,总建筑面积1451.15平方米,固定升级看台521座,重建篮球场,改扩建公用厕所150平方米,新建1个旗台,升级相关配套功能用房600平方米,于201X 年8月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灵关体育场项目属灵关片区第二批打捆招标项目,规划总投资1249万,建设内容:游泳池1个(含全自动水处理设备、雨棚、洗浴、售票、管理等配套功能用房)、室外塑胶篮球场1个,项目于201X年12月动工,201X年12月完工,201X年6月投入使用。现将相关运营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管理使用情况 一是成立了灾后重建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股室、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竞训学体股,由郑小斌同志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灾后重建场馆运营管理等日常事务。二是制定了体育场馆项目运行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专人负责场馆的管理和维护,对场地设施定时检查、保养,发现设施损坏及时维修,定期检查线路、消防设施,保证场地内所有体育器材正常、安全运行。三是合理制定开放时间。为方便全县群众体育锻炼,业余体校训练中心24小时全天候免费开放;灵关体育场游泳池根据夏季长短合理调整开放时间,室外篮球场24小时全天候免费开放。 二、存在问题 1.灵关体育场游泳馆项目建成功效发挥不足。由于受气候条件制约,水温常年偏低,每年正常开放使用使用时间不足3个月,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2.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大,灾后重建设施运营维护资金缺口大。 三、整改措施 1.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和延长灵关体育场游泳池开放时间,切实满足广大游泳爱好者健身需求,尽量发挥使用功效。同时根据青少年朋友的需要,适时举行1-2期游泳培训班。 2.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县财政局争取资金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法规,提升体育场馆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切实满足了广大健身爱好者的需求,推动我县全民健身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结合宝兴实际情况,拟对灵关游泳馆实行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引入竞争服务管理机制,将游泳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交由公司或个人全权管理,实行自负盈亏模式,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的承包费,政府不给任何经费补贴。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