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基础)

知识讲解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基础)
知识讲解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基础)

物理总复习: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编稿:李传安 审稿:代洪

【考纲要求】

1、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及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2、知道玻尔理论的要点及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3、会进行简单的原子跃迁方面的计算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原子的核式结构

要点诠释:

1、α粒子散射实验

(1)为什么用α粒子的散射现象可以研究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一般的方 法无法探测它。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高速运动的粒子,带 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300倍。

(2)实验装置: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放大镜和转动圆盘组成。荧光屏、放大镜能围 绕金箔在圆周上转动,从而观察到穿过金箔偏转角度不同的α粒子。

(3)实验现象: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属箔沿直线运动;只有极少数α粒子明显地受到 排斥力作用而发生大角度散射。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能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 角几乎达到180°。

(4)实验分析:①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大角度散射;②汤姆孙原子结构与实验现象不符; ③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说明受到大质量大电量物质的作用。④绝大多数 α粒子基本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记住原子和原子核尺度:原子1010-m ,原子核1510-m

2、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原子核所带的单位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m ,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510-m ~1410-m 。

【例题】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解析】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α粒子散射实验只发现原子核可以再分,但并不涉及原子核内的结构。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

【答案】AC

考点二、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要点诠释:

1、玻尔的三条假说

(1)轨道量子化:原子核外电子的可能轨道是某些分立的数值;

(2)能量状态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不辐射能量;

(3)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向另一种定态跃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21E h E E ν==-。

2、氢原子能级

(1)氢原子在各个能量状态下的能量值,叫做它的能级。最低的能级状态,即电子在离原子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的状态叫做基态,处于基态的原子最稳定,其他能级叫激发态。

(2)氢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为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E k 和电势能E p 的代数和。由12n E E n =和E 1=-13.6 eV 可知,氢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均为负值。因此,不能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公式12n E E n

=得出氢原子各定态能量与n 2成反比的错误结论。 (3)氢原子的能级图:

(4)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向心力即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对电子的库仑引力。设氢原

子基态轨道半径为r1,则由库仑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

22 2

11 e

v

k m

r r

=

所以

2

2

1

1

1

13.6

22

k

ke

E mv eV

r

===

1111

27.22

p k k

E E E eV E

=-=-=-

可见,氢原子基态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值恰等于基态能级的绝对值,而电势能的绝对值恰等于电子动能值的2倍。该结论对氢原子的任何能级都成立。

3、原子光谱及应用

(1)原子光谱:元素在稀薄气体状态下的光谱是分立的线状谱,由一些特定频率的光组成,又叫原子光谱;

(2)原子光谱的应用: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有自己的一组特定谱线,应用光谱分析可以确定物质成分。

(3)原子的跃迁条件:

21

E h E E

ν

==-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则不受此条件的限制。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只要大于或等于13.6 eV的光子都能被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越大(至于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的情况,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为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也可以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

(4)原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基态或其他较低能级跃迁。由于这种自发跃迁的随机性,一个原子会有多种可能的跃迁。若是一群原子处于激发态,则各种可能跃迁都会发生,所以我们会同时得到该种原子的全部光谱线。可以证明第n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辐射时能发出的光谱线条数2

(1)

2

n

n n

N C

-

==。

4、电子云

玻尔模型引入了量子化观点,但不完善。在量子力学中,核外电子并没有确定的轨道,玻尔的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地方。把电子的概率分布用图象表示时,用小黑点的稠密程度代表概率的大小,其结果如同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形成云雾,称为“电子云”。

5、对氢原子能级图还需理解以下几点

(1)1,2,3,…….叫量子数,所标数值为该能级的能量值。越往上能级差越小(越密),能量值越大;越往下能级差越大(越稀),能量值越小。

(2)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要吸收能量(图上:由下向上吸收能量),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要放出能量(图上:由上向下放出能量),也叫辐射能量。

(3)光谱线条数:第n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辐射时能发出的光谱线条数

(1)

2

n n

N

-

=。如:处于n=3的激发态的一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产生三条光谱线,如图。

处于n=4的激发态的一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产生六条光谱线。

(4)原子的跃迁条件:21E h E E ν==- 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如:处于n=1 即基态的氢原子当吸收的能量正好等于13.6-3.4=10.2 eV 时,跃迁到n=2的激发态。如果用10.6 eV 的光子照射,10.6 eV 大于10.2 eV 则不能跃迁。如果用10.0 eV 的光子照射,10.0eV 小于10.2 eV 也不能跃迁。即吸收的能量正好等于两个能级差是,才能发生跃迁。

(5)各能级的能量值也是氢原子在该能级的电离能。

若能量大于氢原子的电离能(13.6eV ),它足以使氢原子电离(使电子脱离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因而不受氢原子能级间跃迁条件的限制。如果用14eV 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使氢原子电离而发生跃迁。如果用3.5eV 的光子照射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时,也能使氢原子电离而发生跃迁。

(6)用电子去碰撞氢原子:电子是实物粒子,若用电子去碰撞氢原子时,入射电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基态和某个激发态的能量之差,也可使氢原子激发。如:用11eV 的电子碰撞处于基态的氢原子,11eV 大于10.2eV , 也可使氢原子激发。

(7)由21c E h h E E νλ===-可知,能级差越大,光谱线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如图中32→光谱线能级差最小,频率最低,波长最长。31→光谱线能级差最大,频率最高,波长最短。

(8)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范围如图。由图可知:可见光的范围是从高能级到第2个

能级之间的光线,但并不是所有的光线,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 到3.11eV 之间。

32→光谱线能级差为 1.51( 3.4) 1.89eV eV ---=为可见光。

43→光谱线能级差为0.85( 1.51)0.66eV eV ---=为红外线。3n →(3n >)

为红外线。 62→(6213.60.386E eV =-

=-)光谱线能级差为0.38( 3.4) 3.02eV eV ---=为可见光。 72→(7213.60.287

E eV =-=-)光谱线能级差为0.28( 3.4) 3.12eV eV ---=为红外线。 由此可见:可见光为32→、42→、52→、62→的光线。

21→为紫外线,1n →(1n >)都为紫外线。

【典型例题】

类型一、对卢瑟福核式结构的理解及应用

例1、1911年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时发现(示意图如图)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由该实验分析得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不带电

B .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C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思路点拨】根据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结合所学原子的构成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答案】C

【解析】A 、根据题意:α粒子带正电荷,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A 错;B 、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B 错; C 、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C 对;D 、根据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无法得出原子核的构成,D 错,故选C 。

【总结升华】本题有一定难度,主要考查对原子的构成、对新信息获取及灵活运用所学原子构成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1】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判断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如图所示的平面示意图中,①、②两条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虚线中的()

A .轨迹a

B .轨迹b

C .轨迹c

D .轨迹d

【答案】A

【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分析:射入方向离原子核较近,应该在快接近原子核时就发生偏转,离原子核越近,偏转越大,显然a可能,b是不可能的,c沿直线运动更不可能,d过了原子核才偏转,并且偏转方向不对,应为排斥力,故选A。

【变式2】图中的圆点代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原子核,带箭头的曲线代表α粒子的径迹,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B C D

【答案】ACD

【解析】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知,α粒子不可能与原子核相吸引,因为它们是同种电荷,且在离原子核近时作用力大,故ACD都不可能发生。

类型二、氢原子的能级跃迁

【高清课堂:原子物理例1】

例2、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A.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

B.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D.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

【思路点拨】电子绕核运动时,半径减小,电场力做正功,势能减小,总能量减小;根据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可分析动能变化;和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类似。

【答案】A

【解析】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放出光子,总能量减小;

根据

2

12

2

q q v

k m

r r

,可知半径越小,动能越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

【总结升华】电子绕核运动的规律和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规律类似,在学习时可以类比进行学习,加强理解。

举一反三

【变式】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A.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B .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

C .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减小

D .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答案】D

【解析】本题从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的规律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功能关系可知,在这一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因而原子的电势能将增大,而电子的动能将减小,但原子的总能量增大了。

在解题中值得注意的是:原子的能量是原子的电势能与电子动能的总和,它是一个负值,其原因是假设电子离原子核无穷远处时的电势能为零,因此电子在正点电荷的电场中具有的电势能为负值。

例3、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 到3.11eV 之间。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 ( )

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思路点拨】能极差大的频率高、波长短,能极差小的频率低、波长长。要判断是否是可见光,就是要判断能量是否在可见光范围内。

【答案】AD

【解析】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根据能级间跃迁光子能量满足m n h E E ν=-,放出光子的能量大于10.20eV ,光子频率大于可见光光子频率,根据c λν=,放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A 正确;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大为3.40eV ,可能大于3.11eV ,故B 错误;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最大为1.51eV ,小于可见光的能量,故C 错误;D 、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为2.55eV 为可见光,D 正确,故选AD 。

【总结升华】要理解、熟记、灵活应用能极差与频率、波长的关系。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原子物理 例3】

【变式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 49 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

C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 11 eV

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 60 eV

【答案】D

【解析】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频率最大,AB错误;辐射出光子最大能量为-3.40 eV ―(―13.60 eV )=12.09eV,逸出功为2.49eV,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2.09eV-2.49eV=9.60eV,C错误,D正确,故选D。

【变式2】一个氢旅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原子跃迁知识的综合。原子由高能级3跃迁到低能级2的过程中原子能量减少必然放出光子,答案B。

色光光子

能量范围

(eV)

红橙黄绿蓝—靛紫

1.61—

2.00

2.00—

2.07

2.07—

2.14

2.14—

2.53

2.53—

2.76

2.76—

3.10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

A.红、蓝、靛

B.黄、绿

C.红、紫

D.蓝—靛、紫

【答案】A

【解析】如果激发态的氢原子处于第二能级,能够发出10.2 eV的光子,不属于可见光;如果激发态的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能够发出12.09 eV、10.2 eV、1.89 eV的三种光子,只有1.89 eV属于可见光;如果激发态的氢原子处于第四能级,能够发出12.75 eV、12.09 eV、10.2

eV 、2.55 eV 、1.89 eV 、0.66 eV 的六种光子,1.89 eV 和2.55 eV 属于可见光,1.89 eV 的光子为红光,2.55 eV 的光子为蓝—靛,A 正确。

【变式4】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的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 ~3.11eV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处于 n = 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

并发生电离

B .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 = 3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

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C .大量处于n =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

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D .大量处于n =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 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答案】D 【解析】A 、紫外线的频率大于3.11eV ,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紫外线后,能量大于0,所以氢原子发生电离,A 正确;B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小于

1.51eV ,小于可见光的频率,有可能是红外线,红外线有显著的热效应,B 正确;C 、根据 (1)2

n n N -=或24C 知,可能放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C 正确,D 错误,故选ABC 。 例4、一群氢原子处在n =3的激发态,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几条谱线?计算这几条谱线中波长最长的一条谱线的波长。

【思路点拨】相邻的两个能级距离越小即能级差越小,光子的能量越小,波长越长。

【答案】76.5810m -?

【解析】由于氢原子是自发跃迁辐射的,所以会得到3条谱线,如图所示。

三条光谱线中波长最长的光子的能量最小,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最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分布规律可知,氢原子一定是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的时候发出的谱线的波长最长,设波长为λ,则有32c

h E E λ=-

所以最长波长348

719

32 6.6310310 6.581013.613.6() 1.61094

hc m m E E λ---???===?--?? 【总结升华】准确理解、灵活应用氢原子能级图解题,特别是光子能量、能级差、波长、频率关系等概念。

举一反三

【变式1】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受某种单色光的照射时,只发射波长为λ1、λ2、λ3的三种单色光,且λ1>λ2>λ3,则照射光的波长为( )

A. 1λ

B. 123λλλ++

C. 2323λλλλ+

D.1212

λλλλ+ 【答案】D

【解析】能放出三种光,说明此时氢原子处在第3能级,从第三能级跃迁到基态时放出光子能量为:c

E h h νλ==

能使处于基态氢原子跃迁的光子能量和第三能级与

基态之间能级差相等,如图所示。

故有:312h h h ννν=+ 即312c

c c h h h λλλ=+

3121

11λλλ=+ 解得12312

λλλλλ=+故选D 。 【变式2】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辐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________(填“吸收”或“辐射”)波长为_________的光子。

【答案】吸收,1212

λλλλ-。 【解析】分析作图:从a 能级跃迁到b 能级辐射光子,在图上

是从上到下,从b 能级跃迁到c 能级时吸收光子,在图上是

从下到上,多远呢?距离多大呢?又已知λ1>λ2,即bc 距离

大于ab 距离,所以c 在a 上方,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图中向上,将要吸收能量,设从a 到c 光子的波长为λ,根据能级之间的关系, 有21c c c h

h h λλλ=+,解得1212

λλλλλ=-。

玻尔理论与氢原子跃迁含答案

玻尔理论与氢原子跃迁 一、基础知识 (一)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4、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1 n2 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 -13.6 eV. ②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 (二)氢原子能级及能级跃迁 对原子跃迁条件的理解 (1)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只有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hν=E末-E初时,才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使原子从低能级E初向高能级E末跃迁,而当光子能量hν大于或小于E末-E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

(2)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 特别提醒 原子的总能量En =Ekn +Epn ,由ke2r2n =m v2rn 得Ekn =12ke2rn ,因此,Ekn 随r 的增大而减小,又En 随n 的增大而增大,故Epn 随n 的增大而增大,电势能的变化也可以从电场力做功的角度进行判断,当r 减小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反之,电势能增大. 二、练习 1、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 B .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绕核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C .原子电子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 D .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会向外辐射电磁波,故A 错误,B 正确.玻尔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就是电子绕核运动可能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C 正确.原子在发生能级跃迁时,要放出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取决于两个能级之差,故D 正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B .原子核的衰变是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而发生的 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的中子转化成质子而产生的 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AC 解析 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发进行的,选项B 错误;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固有特性,不 会随外部因素而改变,选项D 错误. 3、(2000?)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E ′等于( C ) A .E ?h λ/c B .E+h λ/c C .E ?h c/λ D E+hc /λ 4、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用10.2 eV 的光子照射 B.用11 eV 的光子照射 C.用14 eV 的光子照射 D.用11 eV 的光子碰撞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对玻尔原子模型的跃迁假设的理解能力及推理能力. [解答]:由"玻尔理论"的跃迁假设可知,氢原子在各能级间,只能吸收能量值刚好等于

第49课时 原子理论结构 玻尔理论(A卷)

第49课时 原子理论结构 玻尔理论(A 卷) 考测点导航 1、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 2、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1)、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 ① 绝大多数的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 ② 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③ 极少数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 度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 2)、“核式结构”的原子模型 ①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 m )的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 ②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转动(转动半径的数量级为 10-10 m ). 3、玻尔的原子模型的三个假设: (1)定态假设: (2)跃迁假设: 12E E h -=ν (3)轨道量子化假设: π 2nh mvr = 1=n 、2、3、 (所谓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 叫量子数。) 4、对氢原子来说:12r n r n = r 1=0.53×10-10 m 2 1n E E n = E 1=-13.6eV (1)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 (2)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 (3)能级图 典型题点击 1、下面列举的现象中,哪个是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的,并据以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现象: A .大多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少数α粒子仍按原方向前进; B .多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少数α粒子按原方向前进或被弹回; C .绝大多数α粒子被弹回,少数α粒子按原方向前进; D .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甚至被弹回。 (本题主要考查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2、玻尔理论中依据氢原子电子绕核转动是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n n n r v me r e k 2 2 2 =,加之玻尔假设的电子轨道(半径)公式12r n r n =(n 为量子数),试推导出电子绕核运转的动能公式2 1 n E E k kn = 及周期公式13T n T n =(本题主要考查“核式结构”原子模型和能级的概念) 3、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为v 6.131e E -=,电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e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氢原子从3=n 的能量状态跃迁到2=n 的能量状态时所辐射的光去照射逸出功是J 19100.3-?的Cs 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2)氢原子处于5=n 时,核外电子速度多大? (3)氢原子吸收波长为m 7106.0-?的紫外线而电离,使电子从基态飞到离核无限远处,设原子核静止,则电子飞到离核无限远处后,还具有多大的动能?(本题主要考查玻尔原子模型及光电效应有关知识) 新活题网站 一、选择题: 1、(1992全国)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 的分析结果) 2、用光子能量为E 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 ν1;②h ν3 ;③h (ν1+ν2 );④h (ν1+ν2+ν3)以上表示式中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④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玻尔的原子模型跃迁假设及能级图) 3、如图49---A---1所示的4个图中,O点表示某原子核的位置,曲线ab和cd表示经过该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正确的图是 [ ] (本题主要考查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及力 图49---A---1

知识讲解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基础)

物理总复习: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编稿:李传安 审稿:张金虎 【考纲要求】 1、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及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2、知道玻尔理论的要点及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3、会进行简单的原子跃迁方面的计算 【知识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原子的核式结构 要点诠释: 1、α粒子散射实验 (1)为什么用α粒子的散射现象可以研究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一般的方 法无法探测它。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高速运动的粒子,带 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300倍。 (2)实验装置: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放大镜和转动圆盘组成。荧光屏、放大镜能围 绕金箔在圆周上转动,从而观察到穿过金箔偏转角度不同的α粒子。 (3)实验现象: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属箔沿直线运动;只有极少数α粒子明显地受到 排斥力作用而发生大角度散射。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能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 角几乎达到180°。 (4)实验分析:①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大角度散射;②汤姆孙原子结构与实验现象不符; ③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说明受到大质量大电量物质的作用。④绝大多数 α粒子基本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记住原子和原子核尺度:原子1010-m ,原子核1510-m

2、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原子核所带的单位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m ,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510-m ~1410-m 。 【例题】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解析】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α粒子散射实验只发现原子核可以再分,但并不涉及原子核内的结构。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 【答案】AC 考点二、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要点诠释: 1、玻尔的三条假说 (1)轨道量子化:原子核外电子的可能轨道是某些分立的数值; (2)能量状态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不辐射能量; (3)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向另一种定态跃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21E h E E ν==-。 2、氢原子能级 (1)氢原子在各个能量状态下的能量值,叫做它的能级。最低的能级状态,即电子在离原子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的状态叫做基态,处于基态的原子最稳定,其他能级叫激发态。 (2)氢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为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E k 和电势能E p 的代数和。由1 2 n E E n =和E 1=-13.6 eV 可知,氢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均为负值。因此,不能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公式12n E E n =得出氢原子各定态能量与n 2成反比的错误结论。 (3)氢原子的能级图:

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4《玻尔的原子模型》WORD教案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物理(选修3- 5)[人教版]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 ?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 4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a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 ?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 辐射电磁波频率等于绕核运行的频率 电子沿螺旋线轨道落入原子核原子光谱应为连续光谱 (矛盾:实际上是不连续的亮线)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 ?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 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 能量为E 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A = E m - E n (h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

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达标练习

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达标练习 1.(多选)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它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 B.它发展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 C.它完全抛弃了经典的电磁理论 D.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解析:玻尔的原子模型在核式结构模型的前提下提出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及能级跃迁,故A错误,B正确;它的成功就在于引入了量子化理论,缺点是被过多的引入经典力学所困,故C错误,D正确. 答案:BD 2.(多选)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受力变小 B.原子的能量减少 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解析:由玻尔理论知,当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要放出能量,故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了,由库仑定律知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增大了.故A、C错误,B、D正确. 答案:BD 3.(多选)如图所示给出了氢原子的6种可能的跃迁,则它们发出的光( ) A.a的波长最长 B.d的波长最长 C.f比d的能量大 D.a频率最小 解析:能级差越大,对应的光子的能量越大,频率越大,波长越小. 答案:ACD

4.(多选)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B.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C.一个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D.一个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解析:由于处在激发态的氢原子会自动向低能级跃迁,所以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C24=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故A正确,B错误;一个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只能是4→3→2→1或4→2→1或4→1三种路径中的一种路径,可知跃迁次数最多的路径为4→3→2→1,最多放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故C错误,D正确. 答案:AD 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C.这群氢原子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可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 D.金属钠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 eV 解析: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可能发出C23=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n=3和n=2间能级差最小,所以从n=3跃迁到n=2发出的光子频率最低,根据玻尔理论hν=E2-E1=hc 可知,光的波长最长,选项A错误.因为n=3和n=1间能级差最大,所以氢原子从n=3跃λ 迁到n=1发出的光子频率最高.故B错误.当入射光频率大于金属钠的极限频率时,金属钠能

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设计 2.3 玻尔的原子模型 教案

2.3 玻尔的原子模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新课教学: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轨道半径: 12r n r n =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玻尔氢原子理论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1.选择题: (1)若氢原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为n的能级,当产 生能级跃迁时可能发生的所有谱线总条数应为:A.n-1 B .n(n-1)/2 C .n(n+1)/2 D .n (2)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线系限波长 分别为: A.R/4 和R/9 B.R 和R/4 C.4/R 和9/R D.1/R 和4/R (3)氢原子赖曼系的线系限波数为R,则氢原子的 电离电势为: A.3Rhc/4 B. Rhc C.3Rhc/4e D. Rhc/e (4)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 A.13.6V和10.2V; B –13.6V和-10.2V; C.13.6V和3.4V; D. –13.6V和-3.4V (5)由玻尔氢原子理论得出的第一玻尔半径 a的 数值是: A.5.2910 ?m B.0.529×10-10m C. 5.29× 10- 10-12m D.529×10-12m (6)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

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 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 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 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 (7)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出 H线,则至少需提 供多少能量(eV)? A.13.6 B.12.09 C.10.2 D.3.4 (8)氢原子被激发后其电子处在第四轨道上运动,按照玻尔理论在观测时间内最多能看到几条线? A.1 B.6 C.4 D.3 (9)氢原子光谱由莱曼、巴耳末、帕邢、布喇开系…组成.为获得红外波段原子发射光谱,则轰击基态氢原子的最小动能为: A .0.66 eV B.12.09eV C.10.2eV D.12.57eV (10)按照玻尔理论基态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 A.1/10倍 B.1/100倍 C .1/137倍D.1/237倍 (11)已知一对正负电子绕其共同的质心转动会暂时形成类似于氢原子的结构的“正电子素”那么该“正电子素”由第一激发态跃迁时发射光谱线的波长应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ch波尔氢原子理论

§1—3 波尔氢原子理论
一. 原子行星模型的困难
卢瑟福模型把原子看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一些电子组 成,这个模型成功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中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现象。
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肯定了原子核的存在,但核外电子的分布及运动 情况仍然是个迷,而光谱是原子结构的反映,因此研究原子光谱是揭 示这个迷的必由之路。
经典理论假设: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由库仑里作用,维持着电子在一定 的轨道上不停的绕原子核旋转——原子的行星模型
进一步的考察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规律时,却发现已经建立的物理规 律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同一性,再生性和分立的线光谱。

原子行星模型
核外电子在核的库仑场中运动,受有心力作用
Ze2 = me v2
4πε 0 r 2
r
?e rr
+ Ze
原子内部系统的总能量是电子的动能和体系的势能之和
E
=
EK
+ EV
=
me v 2 2
?
Ze2
4πε 0 r
= ? 1 ? Ze2
2 4πε0r
电子在轨道中运动频率
f= v = e
2πr 2π
Z
4πε 0 me r 3

卢瑟福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人们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中踏 出了第一步。可是当我们利用原子的行星模型进入原子内部考察电子 的运动规律时,却发现与已建立的物理规律不一致的现象。经典的原 子行星模型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⑴ 原子的分立线光谱和稳定性
? 按经典电磁学理论,带电粒子做加速运动,将向外辐射电磁波,其电磁 辐射频率等于带电粒子运动频率。
? 由于向外辐射能量,原子的能量将不断减少,则原子的光谱应当为连续 谱;电子的轨道半径将不断缩小,最终将会落到核上,即所有原子将 “坍缩”。
? 这与事实是矛盾的。 ? 无法用经典的理论解释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

第二章 玻尔氢原子理论习题

第二章 玻尔氢原子理论 1.选择题: (1)若氢原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为n 的能级,当产生能级跃迁时可能发生的所有谱线总条数应为: A .n-1 B .n(n-1)/2 C .n(n+1)/2 D .n (2)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系线限波长分别为: A.R/4 和R/9 B.R 和R/4 C.4/R 和9/R D.1/R 和4/R (3)氢原子赖曼系的线系限波数为R,则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为: A .3Rhc/4 B. Rhc C.3Rhc/4e D. Rhc/e (4)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 A .13.6V 和10.2V; B –13.6V 和-10.2V; C.13.6V 和3.4V; D. –13.6V 和-3.4V (5)由玻尔氢原子理论得出的第一玻尔半径0a 的数值是: A.5.291010-?m B.0.529×10-10m C. 5.29×10-12m D.529×10-12m (6)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 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 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 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 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 (7)欲使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出αH 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 )? A.13.6 B.12.09 C.10.2 D.3.4 (8)氢原子被激发后其电子处在第四轨道上运动,按照玻尔理论在观测时间内最多能看到几条线? A.1 B.6 C.4 D.3 (9)氢原子光谱由莱曼、巴耳末、帕邢、布喇开系…组成.为获得红外波段原子发射光谱,则轰击基态氢原子的最小动能为: A .0.66 eV B.12.09eV C.10.2eV D.12.57eV (10)用能量为12.7eV 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时,受激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出现几条光谱线(不考虑自旋); A .3 B.10 C.1 D.4 (11)有速度为1.875m/s 106?的自由电子被一质子俘获,放出一个光子而形成基态氢原子,则光子的频率(Hz )为: A .3.3?1015; B.2.4?1015 ; C.5.7?1015; D.2.1?1016. (12)按照玻尔理论基态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 A.1/10倍 B.1/100倍 C .1/137倍 D.1/237倍 (13)玻尔磁子B μ为多少焦耳/特斯拉? A .0.9271910-? B.0.9272110-? C. 0.9272310-? D .0.9272510-?

高中物理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课程设计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玻尔的原子模型 说课稿 教案

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

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轨道半径: 12r n r n = n=1,2,3……能 量: 12 1E n E n = n=1,2,3……式中r 1、E 1、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r n 、E n 分别代表第n 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n 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n 是正整数,叫量子数。3.氢原子的能级图 从玻尔的基本假设出发,运用经典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理论,可以计算氢原子中电子的可能轨道半径和相应的能量。 (1)氢原子的大小: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r n : r n =n 2 r 1, r 1代表第一条(离核最近的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 r 1=0.53×10-10 m 例:n=2, r 2=2.12×10-10 m (2)氢原子的能级:①原子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E n 称为原子的能级。它对应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E n (包括动能和势能) E n =E 1/n 2 n=1,2,3,······ E 1代表电子在第一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E 1=-13.6eV 注意:计算能量时取离核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子带负电,在正电荷的场中为负值,电子的动能为电势能绝对值的一半,总能量为负值。 例:n=2,E 2=-3.4eV , n=3,E 3=-1.51eV , n=4,E 4=-0.85eV ,……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选修3-5 玻尔的原子模型 习题(含答案)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课后作业 1.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B) A.动能变大,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 B.动能变小,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 C.动能变大,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 D.动能变小,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 2.下列叙述中,哪些符合玻尔理论(ABC) A.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B.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上时,原子将辐射或吸收一定的能量 C.电子的可能轨道上绕核做加速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 D.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只存在电子云 3.大量原子从n=5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时,产生的光谱线数是( B ) A.4条 B.10条 C.6条D.8条  4.对玻尔理论的评论和议论,正确的是(BC) A.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 理论不适用于电子运动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 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 D.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 的概念 5.氢原核外电子分别在第1、2条轨道上运动时,其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是(BC ) A.半径r1>r2 B.电子转动角速度ω1>ω2 C.电子转动向心加速度a1>a2 D.总能量E1>E2 6.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D ) A.用波长为600nm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 B.用光子能量为10.2eV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C.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的光子 D.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eV的光子 7.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吸收频率v1的光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 释放频率v2的光子,若v2>v1则当它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B将(D) A.放出频率为v2-v1的光子 B.放出频率为v2+ v1的光子 C.吸收频率为v2- v1的光子 D.吸收频率为v2+v1的光子 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是E1=-13.6eV,第二能级E2=-3.4eV.如果氢原子吸收______eV的能量,立即可由基态跃迁到第二能级.如果氢原子再获得1.89eV的

物理:氢原子光谱与波尔原子模型—公开课(教案)

18.3 氢原子光谱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谱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4.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5.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坎坷,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探究科学、认识科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教学难点 1.经典理论的困难 2.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 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呢它的能量怎样变化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有关的实验事实。 (二)进行新课 1.光谱(结合课件展示) 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 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 带叫做光谱。 (如图所示)

讲述: 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是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在不可见光区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1)发射光谱 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学生回答: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的光。 教师讲述: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如图所示。 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的光谱。实践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

玻尔的原子模型

4 玻尔的原子模型 [先填空] 1.玻尔原子模型 (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2)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且不产生电磁辐射. 2.定态 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原子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的能量状态叫做激发态.

3.跃迁 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n,m>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hν=E m-E n,这个式子被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再判断] 1.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2.电子吸收某种频率条件的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 3.电子能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发生跃迁.(×) [后思考] 1.玻尔的原子模型轨道与卢瑟福的行星模型轨道是否相同? 【提示】不同.玻尔的原子模型的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只有当半径的大小符合一定条件时才有可能.卢瑟福的行星模型的电子轨道是任意的,是可以连续变化的. 2.电子由高能量状态跃迁到低能量状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频率可以是任意值吗? 【提示】不可以.因各定态轨道的能量是固定的,由hν=E m-E n可知,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频率,也是一系列固定值. [合作探讨] 根据玻尔原子模型,原子核外的电子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轨道上,原子在不同的轨道又具有不同的能量. 探讨1:原子处于什么状态稳定,什么状态不稳定? 【提示】原子处于基态时是稳定的,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不稳定. 探讨2:原子的能量与电子的轨道半径具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提示】原子的能量与电子的轨道半径相对应,轨道半径大,原子的能量大,轨道半径小,原子的能量小.

《玻尔的原子理论》进阶练习(一)

《玻尔的原子理论》进阶练习 一、单选题 1?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A. 电子轨道半径越小B.核外电子运动速度越大 C.原子能量越大 D.电势能越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粒子散射实验是估算原子核半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B. 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质量 C. 玻尔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连续的,电子的轨道半径是不连续的 D. 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波长太短 3?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有一系列能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氢原子处于第二能级且不发生跃迁时,会向外辐射光子 B. 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 C.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10eV的光子 D. 大量氢原子处于第四能级向下跃迁时会出现6条谱线 二、填空题 4?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0.7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4能级状态,则氢原子可能辐射 ______ 种频率的光子,有 _________ 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 发生光电效应,从金属钙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_____ eV. 5?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大"或越小”.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A 3.D \17 CV4 £/ 即 心

4.6 ;5 ;12.05 5?越大 【解析】 1?解: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电子的轨道半径越大,根据丄=rn_知,r越大,v越小,则电子的 动能减小. r2 r 因为量子数增大,原子能级的能量增大,动能减小,则电势能增大?故C正确,A、B、 D错误. 故选C. 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轨道半径越大,根据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判断核外电子运动的速度的变化,从而判断出电子动能的变化,根据能量的变化得出电势能的变化.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量子数越大,轨道半径越大,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以及知道原子能量等于电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解:A、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内部集中所有正电荷及几乎全部质量,所以a粒子散射实验是估算原子核半径最 简单的方法之一?故A正确.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 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不具有质量?故B错误. C、玻尔原子模型: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所以他提出能量量子化.故C错误. D、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频率小,波长长.故D错误. 故选:A 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玻尔原子模型提出能量量子化,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频率小. 考查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知道a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及玻尔的原子模型:三种假设.对于原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大都需要记忆,因此注意平时多加积累.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关键词:氢原子 跃迁 谱线 模型 椭圆轨道 缺陷 摘要:1913年3、6、9月,分别写出了《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1、2、3》三篇论文(人称“三部曲”),提出了定态跃迁的原子模型。 1)定态假设:原子中电子的轨道不是任意的,只能取分立的几个,在以上轨道运动的电子不辐射电磁波,原子处于相应的定态。 2)跃迁假设: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若相应的能量En>Ek ,则原子将放出一个光子,其频率:h E E k n -=ν 3)角动量量子化:如果电子绕核转的是圆轨道的话,它的角动量也应是量子化的,即π2h n P =(n=1,2,3…) 由定态跃迁原理通过运用经典力学的计算和引入量子条件,玻尔推出了原子的玻尔半径大小a ,并得到了定态能量En 。 2242222224h n me E ,m e h n a n ππ-== 将定态能量代入跃迁公式,即得氢光谱规律公式: ???? ??-=2221342112n n c h me ~πν 从而使氢光谱的谱线规律很自然的得到解释。 参考文献:《物理学史》 郭奕玲、沈慧君 清华大学出版社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高等教育出版社 《量子力学教程》 曾谨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 玻尔其人 (一)生平简介 玻尔 ,N .(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0.07~1962.11.18) 丹麦物理学家 ,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1885年10月7日生于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富裕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生理学教授。1903年入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主修物理学。1907年以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获得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的金质奖章,并先后于1909年和1911年分别以关于金属电子论的论文获得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去英国学习,先在剑桥J .J .汤姆孙主持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据说他第一次与导师J.J.汤姆孙见面时,就把他论文中批评汤姆孙的段落当面指出,使导师很不高兴,因而给以冷遇。1912年3月转到了曼彻斯特随卢瑟福工作,这成了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玻尔在卢瑟福实验室工作期间(约4个月),正值卢瑟福发表有核原子理论,并组织对这一

高中物理 玻尔的原子模型精品教案

玻尔的原子模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轨道半径:12r n r n = n=1,2,3……能 量: 121 E n E n = n=1,2,3……式中r 1、E 1、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r n 、E n 分别代表第n 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n 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n 是正整数,叫量子数。3.氢原子的能级图 从玻尔的基本假设出发,运用经典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理论,可以计算氢原子中电子的可能轨道半径和相应的能量。 (1)氢原子的大小: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r n : r n =n 2r 1, r 1代表第一条(离核最近的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 r 1=0.53×10-10 m 例:n=2, r 2=2.12×10-10 m (2)氢原子的能级:①原子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E n 称为原子的能级。它对应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E n (包括动能和势能) E n =E 1/n 2 n=1,2,3,······ E 1代表电子在第一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E 1=-13.6eV 注意:计算能量时取离核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子带负电,在正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