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小结课件资料

病理学小结课件资料
病理学小结课件资料

绪论小结

三个概念:病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

人体病理学的三大方法:尸检、活检、细胞学检查(abc)

实验病理学:两大方法: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四大观察方法: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

第一章小结

八个概念:健康、疾病、病理过程、病因、条件、诱因、死亡、脑死亡

八种病因: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营养性、遗传性、先天性、免疫性、精、心、社性

三大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

四大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三种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脑死亡判断标准:六大标准

第二章小结

1.两个概念:萎缩、化生

适应四种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萎缩五种类型: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内分泌性、去神经性

化生三种类型: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骨化生

2.五个概念:气球变性、脂肪变性、虎斑心、玻璃样变性、病理性钙化

变性五种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钙化

3.七个概念:坏死、凋亡、机化、坏疽、干酪样坏死、凋亡小体

坏死形态标志:细胞核改变

胞核三大改变: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坏死三大改变:凝固性、液化性、特殊类型

坏疽三大类型:干性、湿性、气性

坏死五种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

4.一个概念:肉芽组织

细胞三种类型: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三大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伤口及局部组织缺损

3机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物及异物

创伤愈合两种类型: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骨折的愈合四步曲: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

影响细胞再生三要素:细胞外基质、生长因子、抑素与接触抑制

第三章小结

1.六个概念:充血、淤血、心衰细胞、槟榔肝、出血、血栓形成

淤血四结果: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病变、淤血性硬化

肺淤血镜下特点:①肺泡间隔增宽②肺泡腔水肿液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四种形态: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2.两个概念:栓塞、梗死

栓子运行途径:①右心、体V栓子②左心、A系栓子③门V系栓子④交叉性栓塞⑤逆行性栓塞栓塞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

梗死类型: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条件:①严重淤血②双重血液循环③组织疏松

第四章小结

1.概念:炎症、变质、渗出、趋化作用、吞噬作用

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机制:内皮细胞收缩内皮细胞损伤穿胞作用增强新生毛细血管壁高通透性

吞噬三步骤:识别和附着、吞入、杀伤和降解

白细胞局部作用:吞噬作用、免疫作用、组织损伤作用

炎症介质四大作用:①扩张小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②白细胞趋化作用③发热和致痛④组织损伤

炎症介质类型:细胞源性、血浆源性

2.七个概念:炎性假瘤、炎性息肉、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肉芽肿性炎

渗出性炎四种类型: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

化脓性炎三种类型:脓肿、蜂窝织炎、表面化脓和积脓

局部五大特征: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三大反应: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炎症四种经过:超急性、急性、慢性、亚急性

第五章小结

1.四个概念:肿瘤、癌、肉癌、异型性、转移

两大命名原则:组织来源、生物学特性

两种组织结构:肿瘤实质、肿瘤间质

肿瘤细胞异型性:细胞多形性、核多形性、细胞质改变

三大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

两大扩散方式:直接蔓延、转移

三大转移途径:淋巴道、血道、种植性

2.两个概念:恶病质、癌前病变、原位癌、癌

腺癌类型:囊腺瘤、息肉状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

癌类型: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移行细胞癌、腺癌

腺癌类型:管状腺癌、囊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癌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3.概念: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

良性肿瘤影响:局部压迫、阻塞继发性病变激素分泌过多

恶性肿瘤影响:破坏器官结构、功能并发症恶病质异味内分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症

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基因激活方式:点突变、染色体易位、基因扩增

化学致癌基因: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亚硝胺类、黄曲霉毒素

上节课复习

1.癌首先经转移。

2.肉瘤一般首先多经转移,因为。

3.癌是,其镜下特点是。

4.肉瘤是,其组织学特点是。

5.高分化鳞癌可见,。

第十五章小结

1.四个概念: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AS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遗传因素

AS三大病变:脂纹脂斑、纤维斑块、粥样斑块

AS复合病变: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

冠心病三表现:心绞痛、心肌纤维化、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两类型:心内膜系下、透壁性

心肌梗死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室壁瘤形成

附壁血栓、心脏破裂、急性心包炎

2.三个概念:高血压病、风湿病、Aschoffbody

良性高血压病三期:机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内脏病变期

三大内脏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固缩肾、脑病变

三大脑病变:脑出血、脑水肿、脑软化

恶性高血压病两大特征:坏死性细动脉炎增生性小动脉炎

风湿病三期病变:变质渗出期、增生期、纤维化期

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外膜炎

风湿关节炎特征:大关节、游走性、多发性、对称性疼痛

风湿皮肤病变:环形红斑、皮下结节

第十六章小结

六个概念: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毒性、支原体肺炎、SARS、肺肉质变

大叶性肺炎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大叶性肺炎五大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肺脓肿脓胸、败血症、肺肉质变、胸膜肥厚

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灰色)肝样变期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七章小结

1.两个概念: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

慢性胃炎四种类型: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疣状

肠上皮化生细胞:吸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

溃疡底部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

溃疡四大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

2七个概念:病毒性肝炎、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毛玻璃样细胞

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硬化、假小叶

肝炎基本病变:肝细胞变性坏死、渗出性病变、增生性病变

肝炎肝细胞四种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大、亚大块坏死

肝炎类型:普遍型:急性、慢性(轻、中、重)

重型:急性、亚急性

门脉高压四大表现:脾肿大胃肠功能障碍、腹水、侧支循环形成

门-腔三大侧支循环: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直肠静脉丛曲张、脐周腹壁浅静脉曲张

上节课复习

1.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2.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变性表现为肝细胞、和。

3.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坏死通常有四种形式、、、。

4.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为既有,又有。

5.门脉性肝硬化镜下病变特点是。

6.肝硬化的两种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和。

7.门脉高压症的第四种临床表现为、、、。

第十八章小结

四个概念: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病综合征、继发性颗粒固缩肾

免疫复合物形成两种方式:循环、原位

三大病变:增生性、渗出性、变质性

急性肉眼两大特点:大红肾、蚤咬肾

新月体两种细胞: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

电竞特点:驼峰、钉突、虫蚀状

荧光特点:不连续颗粒状、连续线形/粗颗粒状、弥漫性颗粒

上节课复习

1.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变化为和。

2.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特征改变,免疫荧光的特点是。

3.细胞性新月体主要由细胞和细胞组成。

4.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第十九章小结

概念:流脑、乙脑、AD、PD、神经原纤维缠结、卫星现象、

噬神经细胞现象、软化灶、血管套、小胶质细胞结节

流脑临床三症:脑膜刺激症、颅内压升高症、脑脊液变化

乙脑镜下四大特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灶、血管套、小胶质结节

第二十章小结

1.四个概念:伤寒、细菌性痢疾、伤寒细胞、伤寒小结

伤寒肠道四期: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

伤寒三大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

菌痢三种类型:急性、中毒性、慢性

2.五个概念:阿米巴病、血吸虫病、嗜酸性脓肿、假结核结节、干线性肝硬化

肠阿米巴好发:盲肠、升结肠

血吸虫病基本病变:尾蚴性、童虫性、成虫性、虫卵性

两种虫卵结节:急性、慢性

血吸虫卵沉积部位:肝、肠

3.六个概念:淋病、尖锐湿疣、树胶样肿、硬性下疳、梅毒疹、艾滋病

梅毒基本病变: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小血管周围炎、树胶样肿

艾滋病三大特征:淋巴组织形态变化、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

第七章小结

三个概念:水肿、积水、脑水肿

两大机制:血管内外业体交换失衡、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血管内外: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

球-管失衡:肾小球透过率下降(三要素)、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四原则)

第九章小结

概念: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发绀、高原肺水肿

缺氧类型:四大类

低张性缺氧三大原因:吸入气体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液性缺氧主要原因: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组织性缺氧三大原因:组织中毒、线粒体损伤、维生素缺乏

皮肤黏膜颜色:青紫色、苍白、樱桃红色、咖啡色、玫瑰红色

第十章小结

三个概念:发热、发热激活酶、内生致热原

外置热原类型: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

内生致热原四大类型:IL-1、TNF、IL-6、IFN

EP入T中枢三条途径:血脑屏障、终板血管器、迷走神经

正调节介质:PGE、Na+/Ca+比值、cAMP、CRH、NO

负调节介质:A VP、α-MSH、脂皮质蛋白-1

发热三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第二章第一小节、第二小节

1.试述萎缩的病理类型及其常见原因、机制。

2.举例说明常见化生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试述细胞水肿的原因、病理变化。

4.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5.何谓玻璃样变?试述其类型、形态特点。

6.何谓病理性钙化?试述其形态特点及类型。

7.简述坏死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8.简述坏疽类型及其形态特点。9.坏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10.试述凋亡的形态学特征。

11.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12.请各举一例:心、肺、肝、肠、脑、胰有坏死的疾病,分别说明其坏死属那种类型?

第二章第三小节

1.根据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可将组织细胞分为几种类型?各有那些细胞?

2.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和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3.简述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简述淤血的原因及后果。

2.简述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病理变化。

3.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简述血栓的类型及形态特点。

5.试用槟榔肝镜下改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

6.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

7.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8.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9.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第四章第二节

1、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2、简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3、试述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

4、试述白细胞在炎症局部的作用。

5、何谓炎症介质?简述其主要作用及类型。第四章第三、四、五节

1.试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

2.简述炎症的临床表现(局部、全身)。

3.简述肉芽肿与肉芽组织的区别。

第五章

1.异型性、分化程度及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2.试述肿瘤细胞的异型性(细胞、核、胞质)。

3.何为转移?举例说明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4.举例说明肿瘤生长方式(子宫平滑肌瘤、宫颈癌)。

5.举例说明肿瘤扩散的途径。

6.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7.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8.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9.列表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二节

1、试述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

2、简述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3、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1、试述良性高血压病内脏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简述晚期良性高血压病脑病变特点及对机体影响。

3、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4、简述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5、简述二尖瓣狭窄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病变特点。

1、试比较风湿性心内膜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变特点。

2、试述二尖瓣狭窄病因、病理变化、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表现。

3、请总结归纳能造成左心室肥大病理原因有哪些?如何造成?

第十六章第三节

1、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灰色)肝样变期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试述小叶性肺炎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大、小叶性肺炎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4、简述间质性肺炎类型和病理变化特点。

5、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第十七章第一节第二节

1、请叙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分型、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请叙述溃疡病的好发部位,肉眼及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第十七章第三节第四节

1、说明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出现在哪一类型病毒性肝炎?

2、试述急性普通性肝炎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3、简述慢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4、简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5、试述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的形成机制及临床表现。

6、简叙述肝硬化时腹水形成的机制。

7、试叙述肝硬化时侧支循环的形成及意义。

第十七章第五节

1、简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好发部位。

2、如果胃窦部发现一个溃疡,根据学过的原理知识区别此溃疡是良性溃疡还是恶性溃疡,请列表说

明。

3、试以胃癌为例说明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

4、早期食道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特点?

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二节

1、试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炎病理变化(肉眼、光镜、电镜、免荧光)、临床病理联系。

2、试述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光镜和电镜)、临床病理联系。

3、试述肾病综合征相关肾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4、两个概念:继发性颗粒型固缩肾、肾盂肾炎

5、试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6、试述急性、慢性肾盂肾炎区别。

第十九章第一节

1、流行性脑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比较,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2、分析帕金森病临床与病理联系。

3、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

a)第十九章第二节

4、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概念、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5、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概念、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6、糖尿病概念、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第二十章第一节结核病大纲掌握要点

1、结核病的病变特征

2、结合肉芽肿组成

3、原发肺结核的原发综合征表现。

4、继发性肺结核类型及特点。

5、原发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区别。

6、肠结核的溃疡特点。

第二十章第二节伤寒

1、肠伤寒与肠结核均有溃疡形成,两者病变有

何不同?

2、简述伤寒肠道病变各期病变特点及其常见的

并发症。

3、试分析伤寒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

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及腹痛的临床表现欲病理联系。第二十章第三、四、五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血吸虫病

1、简述阿米巴病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病例联

系。

2、比较急性菌痢和肠阿米巴病的好发部位、病

变特点及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3、简述血吸虫病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

系。

4、简述血吸虫型肝硬化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

系。

第二十章第八节梅毒艾滋病

1、简述梅毒的基本病变。

2、试述艾滋病的传染途径、病变特点、临床病

理联系。

3、试述梅毒后天性梅毒分期及各期病变特点。

病理学试题类型

一、名词解释(每个2-3分)

病因、化生、发热、槟榔肝、缺氧、肿瘤、结核结节、心肌梗死

二、选择题(25题、每题1分)

1.萎缩主要由于

2.化脓性炎症以下哪一特征为主

3.组织学上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

4.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器官是

5.局部组织因血液阻断而引起的坏死成为

三、填空题(每格一分)

1.坏疽包括和等类型

2.淤血的后果有

3.常见的栓子有

4.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5.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等于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

6.原发综合征包括

四、简答题(共20分)

1、试述蜂窝织炎与脓肿区别。

2、试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3、说明休克分期及各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和意义。

4、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特点。

病理学自我测评(1)

1、名词解释:化生、萎缩、坏疽、栓塞、梗死

2、简述细胞坏死形态学标志及其变化。

3、简述肝淤血的病理变化特点。

4、何谓肉芽组织?简述主要结构和作用。

5、说明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血栓的类型。

病理学自我检测(2)

1、名词解释:心肌梗死aschoffbody 肺气肿肺心病

2、简述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及其继发性病变。

3、简述心肌梗死好发部位及其病变特点。

4、试述良性高血压病三期病变特点及其临床联系。

5、说明大叶性肺炎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病理学》复习重点浙江中医药

第一章疾病概论 健康: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条件下,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损伤和抗损伤的异常生命活动。 病理过程:在不同疾病中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代谢的综合过程。 病理状态:发展缓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为病理过程的后果。 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分类: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机体必须物质缺乏/过多、遗传性、先天性、免疫性、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诱因:在疾病条件中加强病因作用并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损伤/抗损伤、因果关系、局部/整体关系 疾病发生发展基本机制:神经、体液、细胞、分子 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时期、转归期 脑死亡标准:自主呼气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瞳孔放大、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管灌流停止 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人体病理学研究(ABC):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常用)、3细胞学检查 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病理观察方法: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 分子病:由于DNA遗传物质改变,使蛋白质结构和数量异常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 细胞适应的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的刺激而存过的过程。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硬。 【生理性(代偿性、功能性)、病理性原因:营养不良、压迫、废用、神经、内分泌】 1心脏:心壁变薄,心尖锐,冠状动脉弯曲明显 2大脑:脑沟深,脑回窄平 3脂褐素:在萎缩心肌及肝细胞核两端或周围存在的未被自噬泡分解的富含磷脂的褐色颗粒肥大: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受刺激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 1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 2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化生肠上皮 3骨组织化生: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 损伤:细胞、组织、器官不能耐受内外环境中的有害因子的刺激。 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导致细胞质、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由于缺氧、感染、中毒,胞质水分增多体积增加。 ·颗粒变性:细胞弥漫性肿胀,胞质可见细小红染颗粒 ·气球样变:重度水肿的胞质淡染、清亮,常见于肝 2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锇酸——黑色,苏丹Ⅳ——橘红色) ·肝脂肪变:(脂肪变)胞质空泡、空泡边缘整齐、胞核推向一侧 ·虎斑心:脂肪变的心肌,与未脂肪变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似虎斑 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细动脉壁或胞内,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结缔组织:灰白色、均质半透明、坚韧的索状、片状 ·细动脉壁:均质红染蛋白质蓄积,血管壁增厚变硬,内膜基质增多 ·胞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浆细胞、酒精肝病干细胞的Mallory小体 4黏液性样变:间质出现黏液蓄积 5病理性钙化:骨、牙以外的组织有固体性钙盐的沉积(磷酸钙、碳酸钙),肉眼白色块状颗粒,HE染色成蓝色颗粒

病理学讲义

第七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本单元思路 重点内容: 溃疡、肝炎、肝硬化的组织学表现; 肝癌的肉眼和组织学分型 复习方法:表格对比记忆法 第一节消化性溃疡 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胃溃疡点25%,十二指肠溃疡占70%,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占5%。 一、病理变化 肉眼观:溃疡通常为一个,多位于小弯侧,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直径多在2.5cm以内。 光镜下的溃疡组织由粘膜侧到浆膜面依次为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渗出层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其下为纤维素样坏死层。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直。瘢痕组织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溃疡底部常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或伴有血栓及血栓机化。溃疡处肌层大多消失,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可见增生性改变。

溃疡的分层(重要!) 二、并发症 (一)幽门梗阻:约发生于3%的患者,是长期慢性溃疡所形成的大量瘢痕致使幽门狭窄。 (二)穿孔:约发生于5%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更易发生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前壁溃疡。溃疡病穿孔可引起腹膜炎。 (三)出血: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则引起大出血。发生于10%~15%的患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呕吐咖啡样物或排黑便。 (四)癌变:主要见于长期胃溃疡病的患者。癌变率仅1%或1%以下。癌变之溃疡体积增大,边缘隆起而不整齐,溃疡底污秽常有较多坏死组织。 2001-3-43.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胃十二指肠溃疡 B.门静脉高压症 C.应激性溃疡 D.胆道出血 E.胃癌 【答疑编号21070101】 答案:A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和戊型肝炎由肠道传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由非肠道途径传染。 一、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以肝细胞的弥漫性变质性炎(变性、坏死)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变化。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病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适应的类型,化生的概念及其意义 (1)适应的类型: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化生的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发生于同源细胞之间。 (3)化生的意义:适应性过程、但失去原有功能。有可能继发肿瘤。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1.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肉眼:器官和组织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褐、质地变韧、边缘变锐、包膜增厚、皱缩。光镜: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某些实质细胞内脂褐素沉着。 电镜:细胞器减少,可见残存小体。 (二)损伤的类型 (1)可逆性损伤: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叫可逆性变化,也叫变性。分类如下: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粘液样变淀粉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细胞水肿(水变性):即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加。 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细胞之内。 (2)不可逆性损伤:当细胞发生不可逆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可分为坏死和凋亡两大类。 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以细胞核改变为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分类如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结局有:溶解吸收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窦道、瘘管、空洞)机化与包埋钙化。 1.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细胞水肿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感染、缺氧、中毒等原因致线粒体损伤,A 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而使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蓄积。 好发部位:线粒体丰富、代谢旺盛的实质器官(心、肝、肾)细胞。 形态学:肉眼:受累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外翻,颜色变淡。光镜:线粒体肿大和内质网扩张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红染细颗粒状物或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 (一)按再生能力细胞的分类 (1)不稳定细胞:如表皮、淋巴细胞。经常受到损伤,再生能力相当强。 (2)稳定细胞: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偶尔受到损伤,较强的再生能力。 (3)永久性细胞:神经、骨骼、心肌细胞,不包括神经纤维。不易受到损伤,再生能力差。

病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水肿: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坏死: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4.休克:是多病、多发病环节、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 细胞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5.癌前病变:某些疾病(或病变)具有癌变的潜在危险,如果长期存在,患者发生相关癌症的风险较大。 6.原位癌:当癌细胞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者。 7.风湿小体:在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增生和聚集,吞噬纤维 素样坏死物质后转变为风湿细胞,即阿少夫细胞,这些细胞聚集形成风湿小体。 8.假小叶:是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包绕肝小叶或再生的肝细胞结节而形成的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干细胞团,是肝硬化重要的形态学标志。9.取材:按照病理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和数量的组织块,用于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 10. 染色:用染色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使组织中的不同成分被染上相应的颜色, 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利于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11. HE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是病理组织制片技术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2. 免疫组化:免疫细胞和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习惯简称免疫组 化,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对相应抗原(或抗体)以及其他物质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13. 包埋:用石蜡或其他包埋剂将组织包成一定形状,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 度,便于切成薄片的过程。 一、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活体组织检查 2.尸体解剖 3.动物实验 4.组织培养与细胞培

病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A型单项选择题 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最常见B.淋巴细胞 2.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D.阿米巴肝脓肿 3.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B.乙型脑炎 4.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E.嗜中性粒细胞 5.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 6.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 7.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D.阿米巴肝脓肿 8.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A.蜂窝织炎 9.下列关于炎症描述,哪一项不正确E.白细胞渗出只见于急性炎症早期 10.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常见于:D.慢性炎症11.来源于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称:C.畸胎瘤 12.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特征:B.瘤细胞呈巢状 13.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D.肿瘤的异型性 14.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C.结核瘤 15.下列哪种是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C.乳头状瘤 16.下列哪项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D.恶性间质瘤17.下列哪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大B.火山口状溃疡18.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组织的继发改变 E.恶性变 19.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C.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20.肿瘤的特殊性决定于:A.肿瘤的实质 21下列有关毒性甲状腺肿病变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间质血管丰富,显著充血。 22.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结节具有完整包膜 23.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是:D.有否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转移 24.导致甲状腺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B.缺碘 25.关于单纯性甲状腺肿.下列的记述哪一项是正确的?D.一般不伴有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 26.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在(A缓进型高血压时的微、小动脉) 27.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D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28心力衰竭细胞最常见于( E肺褐色硬化) 29.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脏器是( C脾、心、肾) 30.24岁男性患者,车祸时发生右大腿骨粉碎性及开放性骨折,在送往医院途中,该患者出现面部青紫,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而亡,其最可能的死因是(C脂肪栓塞) 31.炎症的基本病变是(B变质、渗出、增生) 32.以中心粒细胞侵润为主的炎症是(C化脓性炎) 33.一烧伤性患者,两前臂皮肤呈焦痂,两前臂皮肤属于什么类型炎症(E变质性炎)34.诊断癌的主要形态依据是(E癌细胞形成巢) 35.一患者以高位小肠梗阻急症入院,手术切除空肠一段,间肠壁靠浆膜侧有直径4cm球形肿物一个,境界清楚,有包膜,质软,切面淡黄色,肉眼诊断为( A脂肪瘤) 36.心肌梗死最好发的部位是(A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 37.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D肺动脉瓣) 38.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A颗粒性固缩肾) 39.下例有关风湿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E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40.关于风湿小体组成的成分,下列那一项是不正确的(D泡沫样细胞) 41.肺肉质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是(B肺间质细胞增多) 42.符合小叶性肺炎特点的是(B肺内各病灶病变表现不一样) 43.肺气肿的病变中,下列那种是错误的(C肺泡间隔胶原纤维增多) 44.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D融合性病灶易发展为肺肉质变) 45.大叶性肺炎不会发生的并发症是(D肺褐色硬化) 46.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D假小叶形成) 47.不符合假小叶病变特点的光镜下改变是(A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包绕肝小叶) 48.肾盂肾炎属于(C肾盂和肾间质是化脓性炎) 49.有一学生,咽痛,高热数天,尿蛋白(+),此时患者的肾脏最会出现什么样病变(A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浑浊肿胀) 50.继发性肺结核病的主要感染来源是(E内源性感染) 51.二尖瓣狭窄可以引起(B左心房扩张) 52.肿瘤的特性取决于(A肿瘤的实质) 53.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A肺动脉栓塞) 54.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D坏疽) 55.在下列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乙型病毒性肝炎) B型单项选择题 56.胰腺炎为(B脂肪坏死) 57.淋巴结核为(A干酪样坏死) 58.乙型脑炎为(E液化性坏死) 59.恶性高血压病细小动脉壁为(D纤维蛋白样坏死) 60.栓塞(A心房纤颤时脑软化) 61.充血(E急性阑尾炎) 62.淤血(D槟榔肝) 63.局部贫血(C雷诺病) 64.侧支循环建立(B肝硬化时食管静脉曲张)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绪论 病理学 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研究方法 1.人体病理学研究: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 2.实验病理学研究:动物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观察方法:大体观察、镜下观察等 第一章、疾病概论 疾病 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病理过程 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生物学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 诱因是疾病发生条件之一 危险因素 当某些疾病的病因、条件还分不清楚时,可笼统的将促进该疾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1.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3.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关系 疾病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脑死亡 定义: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自主呼吸停止是其首要指征。 指征: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3、瞳孔放大或固定;4、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视听、角膜、恶心反射等);5、脑电波消失;6、脑血管灌流停止。 意义:1.脑死亡一旦确定,就意味着在法律上已经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以及家 属的精神压力。 2.脑死亡者的脑以外器官在一定时间内仍有血液供应,能提供最新鲜的器官移植材 料,以挽救其他患者。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辅导讲义及习题

病 理 学 第1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考纲要求 ①适应性改变:萎缩的概念,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类型。 ②损伤:可逆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 ③修复:再生的概念,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创伤愈合,骨折愈合。 复习要点 一、适应性改变 1.适应的形态学表现 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概念 定义 好发点/举例 萎缩 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 小 组织器官的未曾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 心肌、肝、肾上腺细胞 神经节细胞 肥大 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妊娠期子宫、哺乳期乳腺 高血压时左心室肥大 增生 是指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分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 妊娠期子宫、青春期乳腺 肝叶切除后肝细胞的增生 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上皮组织、间叶组织的化生 【例1】 2002A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 A .化生 B .萎缩 C .再生 D .肥大 E .增生 2.化生 化生的病理特点是“一种细胞/组织→另一种细胞/组织”。化生常发生于上皮组织或间叶组织。 (1)上皮组织的化生 以鳞状上皮化生(简称“鳞化”)最常见。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 上皮组织的化生 常见例子 化生癌变 ①柱状上皮→鳞状上皮 慢性支气管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化生 支气管黏膜发生鳞癌 ②移行上皮→鳞状上皮 肾盂上皮的化生、膀胱上皮化生 膀胱鳞癌 ③腺上皮→含杯状细胞或潘氏细胞的肠上皮组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肠上皮化生(肠化) 胃黏膜发生肠型腺癌

病理学试题库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单选题 1.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B.阑尾C.膀胱 D.四肢E.子宫 2.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肺、脾、肾B.心、脾、肺 C.心、肝、肠D.肝、肾、脾 E.心、肝、肾 3.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 A.腺体B.骨骼肌C.神经细胞 D.软骨E.平滑肌 4.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 A.过再生性增生B.再生性增生 C.甲状腺肥大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 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5.“肥大”是指: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E.间质增生 6.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时.说明: A.细胞正开始死亡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 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7.肉芽组织是由……组成: 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 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E.以上都不是 8.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 A.机化B.钙化C.分化 D.化生E.适应 9.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神经性萎缩B.废用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D.营养不良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10.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 A.肺B.肾C.脑D.心E.肝11.细胞水肿发生的机理是: A.内质网受损B.线粒体受损 C.高尔基氏器受损D.核糖体受损 E.中心体受损 12.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 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 B.软骨>腱>肾小球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 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13.细胞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 A.肌丝增多B.线粒体增多 C.滑面内质网增多D.粗面内质网增多 E.自噬泡增多 14.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 A.再生B.增生C.化生 D.机化E.不完全再生 15.细胞缺氧.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出现: A.钠多,钾多,水多B.钠少,钾多,水少 C.钠多,钾少,水多D.钠多,钾少,水少

病理学B 辅导资料

《病理学B》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变性得概念中,下述哪种说法就是正确得? A、组织间质内出现异物 B、组织或细胞得变质 C。细胞得形态发生改变 D、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组织或细胞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得数量显著增多E。细胞得变性坏死 2、肝脂肪变性时,肉眼观察主要病变就是: A.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色白质硬,有油腻感 B。体积增大,重量正常,白色质软,有油腻感 C.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红色质硬,有油腻感 D、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钝,色黄有油腻感 E、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黄色质软,有油腻感 3. 细胞坏死时,胞核在光镜下得变化就是: A。核浓缩与核碎裂 B、核碎裂与核溶解 C.核溶解与核浓缩D。核浓缩,核碎裂与核溶解E、核肿胀与核碎裂 4。从一种分化成熟得组织转变成另一种相似性质得组织,称为: A.变性B。发育不良C、增生 D.化生 E。肿瘤形成5。肺淤血时,痰中出现得吞噬有棕黄色色素颗粒得巨噬细胞称为: A.大单核细胞 B.肺泡上皮细胞 C、心力衰竭细胞 D。异物巨细胞 E.尘细胞 6、血栓形成就是指: A.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得过程 B、心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得过程 C.活体组织内血液有形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得过程 D.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得过程 E。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得过程 7。混合血栓多见于下述哪种情况? A。心瓣膜血栓 B。静脉延续性血栓得起始部 C。静脉延续性血栓得体部 D.静脉延续性血栓得尾部 E。毛细血管内血栓 8、肺动脉栓塞得栓子一般来自: A.静脉系统或右心得血栓脱落B、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 C。二尖瓣疣状血栓脱落 D、门静脉血栓脱落 E。动脉及左心房得血栓脱落 9、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得主要原因就是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球蛋白减少 C、血液浓缩 D.血浆球蛋白增多 E、血Na+含量降低 10。DIC病人晚期出血得原因就是 A。凝血系统被激活B。纤溶系统被激活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动物病理----复习资料 槟榔肝:是指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处明显成暗红色,而变性处为黄色,肝脏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故称之为槟榔肝。 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内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 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 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分为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和贫血性充血)】 淤血:指小静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含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为淤血 【分为全身性淤血和局部性淤血】 全身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气胸、胸水等。

局部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 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 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并凝集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的三个条: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 【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头部)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体部)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尾部)】 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常见的栓子种类:1、血栓2、组织碎片和细胞3、细菌团块、寄生虫如:肺、肾小球、淋巴结的细菌栓塞。4、气体、脂肪】 【栓塞类型:血栓性栓塞、脂肪性栓塞、空气性栓塞、其他栓塞】 【栓塞的部位和途径:1、来自肺静脉、左心室和大循环系统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可在全身各器官的动脉分支处发生栓塞。2、来自大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可在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栓塞。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此外,在房室隔或室间隔缺损时,心脏内的栓子可有压力高的一侧经缺损部进入另一侧心腔,再随血流引起相应动脉分支的栓塞。】 出血:指血流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即在血管或心脏之外可见到红细胞 渗出性出血:指由于小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缓慢地渗出血管外。常有示病性。 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聚积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瘀点:指约针头大小或更小的渗出性出血(一般直径部超过1mm。 瘀斑:指范围较大的渗出性出血(直径由数毫米至1cm)。 【瘀点和瘀斑:是渗出性出血的表现形式。】 积血:指由血管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官腔内。见于各种浆膜腔和体腔。 溢血:指伴有组织破坏的出血,如脑溢血。 出血性浸润:指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弥漫性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的局部组织呈大片暗红色。 出血性素质:指机体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倾向,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各内脏器官

兰大病理学18春平时作业3辅导资料

兰大《病理学》18春平时作业3 1、BD 2、ACD 3、ACD 4、ABCD 5、B 一、多选题共4题,40分 1、细胞肥大的超微结构改变为( ) A线粒体变大 B细胞核增大 C高尔基体呈囊泡状 D线粒体、内质网及核蛋白体增多 正确答案是:BD 2、血道转移常见于( ) A肉瘤 B交界性肿瘤 C癌的晚期 D少数癌的早期 正确答案是:ACD 3、下列关于骨与关节结核的论述中,哪些正确( ) A关节结核常造成关节强直 B骨结核多侵犯第9胸椎至第5腰椎 C关节滑膜结核可形成关节鼠 D骨结核侵犯软组织可形成结核性脓肿 正确答案是:ACD 4、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会出现( ) A足突消失 B肾小球基本正常 C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质 D肾病综合征 正确答案是:ABCD 二、单选题共12题,60分 1、前列腺增生症发生的可能原因是( ) A雄激素缺乏而雌激素相对增高 B雄激素减少而雌激素相对增 C雄激素与雌激素均增高 D雌激素减少而雄激素相对增高 正确答案是:B 2、乳腺癌中常见的类型是( ) A导管内癌 B浸润性导管癌 C小叶原位癌 D浸润性小叶癌 正确答案是:B 3、肺癌一般不转移至( ) A脑 B骨 C肝

D心 正确答案是:D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下述哪种病变不会出现( ) A心肌的变性和坏死 B心肌的代偿性肥大 C心肌内糖原沉积 D心肌纤维化 正确答案是:C 5、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除外( ) A多见于儿童 B肾小球呈缺血状 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有链球菌菌栓 D上皮下驼峰状沉积物 正确答案是:C 6、不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描述是 A大脑内有软化灶形成 B小血管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套袖状 C大脑神经元变性坏死 D蛛网膜下腔大量白细胞浸润 正确答案是:D 7、脓肿时病变的局限主要是由于( ) A细菌的毒素 B金黄色葡萄球菌释放血浆凝固酶的作用 C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D脓液的粘稠度大 正确答案是:B 8、上皮非典型增生是指( ) A不浸润黏膜下层 B不转移 C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极性不丧失 D细胞异型性增生,但未累及上皮全层 正确答案是:D 9、下述关于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病变好发于肾动脉开口处,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 B常引起肾功能不全 C部分肾组织发生萎缩,纤维组织增生 D受累的肾表面形成凹陷瘢痕 正确答案是:B 10、下述炎症改变中最有防御意义的是( ) A分解代谢增强 B白细胞渗出 C局部酸中毒 D炎症介质形成 正确答案是:B

病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 A型单项选择题 1 ?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最常见 B.淋巴细胞 2 ?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D.阿米巴肝脓肿 3 .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B.乙型脑炎 4 .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E.嗜 中性粒细胞 5 ?炎症的渗岀主要由于: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 6. 哪一项不属于渗岀性炎症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 7 ?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D.阿米巴肝脓肿 8 ?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 9 ?下列关于炎症描述,哪一项不正确巳白细胞渗出只见于急 性炎症早期 10 ?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常见于: D.慢性炎症11?来源于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称: C.畸胎瘤 12 .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特征: B.瘤细胞呈巢状 13 ?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D.肿瘤的异型性 14 ?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C.结核瘤 15 ?下列哪种是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C.乳头状瘤 16 ?下列哪项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 D.恶性间质瘤 17 ?下列哪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大 18 ?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组织的继发改变 19 ?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C.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 20 ?肿瘤的特殊性决定于:A.肿瘤的实质 21下列有关毒性甲状腺肿病变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间质 血管丰富,显著充血。 22 ?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结节 具有完整包膜 23.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D.有否侵犯 周围组织和发生转移 24 ?导致甲状腺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B.缺碘 25. 关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下列的记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D. 一般不伴有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 26.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在(A缓进型高血压时的微、小动脉) 27 ?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D病变组织 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28心力衰竭细胞最常见于(E肺褐色硬化) 29.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脏器是(C脾、心、肾) 30.24岁男性患者,车祸时发生右大腿骨粉碎性及开放性骨折, 在送往医院途中,该患者出现面部青紫,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而亡,其最可能的死因是(C脂肪栓塞) 31. 炎症的基本病变是(B变质、渗岀、增生) 32. 以中心粒细胞侵润为主的炎症是(C化脓性炎)33. 一烧伤性患者,两前臂皮肤呈焦痂,两前臂皮肤属于什么类 34. 诊断癌的主要形态依据是(E癌细胞形成巢) 35. 一患者以高位小肠梗阻急症入院,手术切除空肠一段,间肠 壁靠浆膜侧有直径4cm球形肿物一个,境界清楚,有包膜,质 软,切面淡黄色,肉眼诊断为(A脂肪瘤) 36. 心肌梗死最好发的部位是(A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 ) 37. 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D肺动脉瓣) 38. 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A颗粒性固缩肾) 39. 下例有关风湿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E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40. 关于风湿小体组成的成分,下列那一项是不正确的(D泡沫样细胞) 41. 肺肉质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是(B肺间质细胞增多) 42. 符合小叶性肺炎特点的是(B肺内各病灶病变表现不一样) 43. 肺气肿的病变中,下列那种是错误的(C肺泡间隔胶原纤维 增多) 44. 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D融合性病灶易发展为肺肉质 变) 45. 大叶性肺炎不会发生的并发症是(D肺褐色硬化) 46. 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D假小叶形成) 47. 不符合假小叶病变特点的光镜下改变是(A肝内纤维组织增 生包绕肝小叶) 48. 肾盂肾炎属于(C 肾盂和肾间质是化脓性炎) 49. 有一学生,咽痛,高热数天,尿蛋白(+),此时患者的肾脏 最会岀现什么样病变(A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浑浊肿胀) 50. 继发性肺结核病的主要感染来源是(E内源性感染) 51. 二尖瓣狭窄可以引起(B左心房扩张) 52. 肿瘤的特性取决于(A肿瘤的实质) 53. 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A肺动脉栓塞) 54. 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D坏疽) 55. 在下列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乙型病毒性肝炎) B型单项选择题 56. 胰腺炎为(B脂肪坏死) 57. 淋巴结核为(A干酪样坏死) 58. 乙型脑炎为(E液化性坏死) 59. 恶性高血压病细小动脉壁为(D纤维蛋白样坏死) 60. 栓塞(A心房纤颤时脑软化) 61 .充血(E急性阑尾炎) 62. 淤血(D槟榔肝) 63. 局部贫血(C雷诺病) B.火山口状溃疡 E .恶性变 型炎症(E变质性炎)

病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 A.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B.慢性支气管炎时,气管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C.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D.慢性宫颈炎时出现糜烂腺E.骨化性肌炎时出现骨组织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A.肥大B.增生C.萎缩D.化生E.变性 ()3.肝小叶中央性脂肪变性常见于: A.磷中毒 B.慢性肝淤血 C.乙型肝炎 D.慢性酒精中毒E.肝硬化 ()4.组织坏死后,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原有组织结构轮廓依然隐约可见;此病灶属于 A.干酪样坏死B.凝固性坏死C.液化性坏死D.坏疽E.脑梗死 ()5.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可发生于结缔组织B.可发生于血管壁C.可发生于浆细胞D.可发生于肝细胞E.可发生于远曲肾 小管上皮 ()6.下列哪一项属于液化性坏死? A.心肌梗死B.肠梗死C.淋巴结干酪样坏死D.脚坏疽E.脑脓肿 ()7.下列哪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 A腺上皮细胞B间皮细胞C表皮细胞D平滑肌细胞E.神经细胞 ()8.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是 A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B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C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 D新生毛血细管和巨噬细胞E新生毛细血管和炎细胞 ()9.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 A多呈地图状、灰白色,界限清楚B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C多呈楔形、灰白色,界 限不清楚 D多呈地图形、暗红色,界限不清E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 ()10.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的血栓是: A混合血栓B白色血栓C红色血栓D层状血栓E.透明血栓 ()11.脂肪栓塞易发生于 A.潜水作业时B.分娩时C.输血时D.外伤骨折时E.静脉注射时 ()12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 A.肉芽组织形成 B.静脉血栓阻塞 C.充血及血液成分渗出 D.组织增生 E.组织变质 ()13.气管白喉的渗出物成份主要为: A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组织B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C纤维素、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E粘液、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 ()14.急性炎症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 A.浆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 ()15.下列哪种疾病为变质性炎症? A蜂窝织炎性阑尾炎B绒毛心C细菌性痢疾D病毒性肝炎E小叶性肺炎 ()16.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解释是: A所有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B具有完整神经系统的生物对损防因子所发生的局 部反应

病理学复习资料

名解10 题选择20 题问答5题 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其实质 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或)数量减少而致的体积 缩小。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通常是由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引起。引起肥大 的原因主要是功能增加和合成代谢旺盛。 增生:由于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而引起的组 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 而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 化生。 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的分布特点、各部位缺 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致。 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 列,状似虎皮斑纹,故称为“虎斑心” 坏疽: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的组 织、器官较大范围的坏死,同时伴有腐败菌的 感染而形成的特殊的形态学改变。 凋亡: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闭细胞在发育 过程中或某些过程中或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 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 一种主动而有序的自我死亡过程,故又称程序 性细胞坏死。 肉芽组织:是指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 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的浸 润。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大体观肝小叶中央区 因严重淤血而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 央淤血区相连,而肝小叶中央周边部肝细胞则 因脂肪变性而呈黄色,致使肝的切面上出现红 (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 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称血栓形成。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 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沿着炎症区域的化学刺 激物浓度梯度做定向移动。 炎症介质:又称化学介质,是参与并介导炎症 反应的化学活性因子。 绒毛心:心外膜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在心脏搏 动的影响下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于心包 膜的表面,称为绒毛心。 肉芽组织:是指由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 润。 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渗出 的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组织及病原 菌等形成一层覆盖于粘膜表面的灰白色膜状 物,故称为荚膜性炎。 炎性息肉:是在致炎因子长期作用下,局部粘 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 粘膜表面的带蒂肿块。多为鼻息肉、肠息肉、 宫颈息肉。 肉芽肿:是指由巨噬细胞局限浸润和增生形成 的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 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 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 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肿瘤的异型性:指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 结构上,都与其所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 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病理学上称为异型性。 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指肿瘤组织在空间排 列上(细胞极性、排列结构及与间质的关系等) 与其所来源正常组织的差异。 肿瘤细胞异型性:肿瘤细胞的多形性、肿瘤细 胞核的多形性,细胞体积增大、核体积增大、 核浆比例增加,染色加深,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象。 癌前疾病或病变:是指某些统计学上具有明显 癌变危险的疾病或病变,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 转变为癌。 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活跃、并伴一定程度的 异型性的病变,但尚不够癌的诊断标准。 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正常的上皮细胞被许多异型细胞所取代,且极性紊乱,累及上皮的 全层,但尚未突破基膜向下浸润。 磷状上皮化生:简称磷化,在气管和支气管粘 膜上皮最多见。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皮因刺激 性气体或慢性炎症反复损害,假复层纤毛柱状 上皮被鳞状上皮所取代,即为鳞状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这种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 炎、胃溃疡及胃黏膜糜烂后粘膜的再生。慢性 萎缩性胃炎时,胃体和(或)胃窦部粘膜上皮 中出现了与小肠粘膜相似的杯状细胞、吸收上 皮细胞及帕内特细胞(潘氏细胞),称为肠上 皮化生。 可逆性损伤(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 损伤后,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 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蓄积,或正常物质含量 显著增多的一类形态学变化。 1.萎缩的病变特点:脂褐素的形成导致器官颜 色很深也叫棕色萎缩或者褐色萎缩。 2.肥大:指心肌肥大(高血压病引起左心室肥 大)器官的组织细胞肥大,代偿期:心室壁增 厚、心收缩力增强;失代偿:心力衰竭 3.化生的类型: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 间叶组织的化生;化生的意义:有可能会发生 恶变。 4.水增多:水样变性;脂地增多:脂肪变性; 蛋白质蓄积:玻璃样变性 5.1.水样变性:或称为细胞水肿,可见于急性 普通型病毒性肝炎。水肿常见于心肝肾。2.脂 肪变性:对应的病因不同,发生的脂肪变性的 部位不同最常见于肝脏,首先发生在肝小叶中 央区。在小叶中央的、周边的 3.玻璃样变性: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多发生于高血压是的 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小动脉、病理性色素 沉着。 6.营养不良性钙化:常见于在结核坏死灶、脂 肪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坏死的寄生 虫虫体、虫卵及其他异物等。 7.转移性钙化:代磷代谢异常,常见于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肿瘤严重破坏骨组织或接受过多 维生素D时,使大量骨钙入血,引起高血钙。 8.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梗死:动脉缺血引 起的坏死 9.坏死的形态学标志:细胞核变化 10.干酪样坏死见于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坏 死。 11.(1)凝固性坏死:以蛋白质凝固为主要的 特点;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梗死)(2)液化性坏死常发生于脑(最常 见)和脊髓组织。液化性坏死的特殊类型:脂 肪坏死 12.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 化4.包裹、钙化 13.血栓的结局:1.软化、溶解、吸收2.机化、 再通3.钙化 14.动脉性充血:病理常见:减压后充血、炎 性充血 15. 慢性肺淤时可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 噬细胞。长期的肺淤血会导致肺质地变硬,呈 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16.肝淤血形成槟榔肝 17.血栓类型和各自的形态特点、组成、常见 部位? (1)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二 尖瓣)、心腔内、动脉内;镜下:主要由血小 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2)混合血栓:血 小板小梁形成;血液凝固。镜下:中性白细胞、 凝固的血液(纤维蛋白网)、血小板小梁。(3) 红色血栓:主要见于静脉内。管腔完全阻塞、 血液凝固。镜下:在纤维蛋白网内充满血细胞, 绝大多数为红细胞和呈均匀分布是少量白细 胞。(4)透明血栓:也叫微血栓、纤维蛋白 性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 血管。最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 18.血栓头(白色血栓)的形成,血栓体(混 合血栓)的形成,血栓尾(红色血栓)的形成, 透明血栓 19.血栓栓塞包括:(1).肺动脉栓塞:来源: 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特 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可来自盆腔 静脉或右心附壁血栓。后果:中、小栓子栓塞 肺动脉的小分支:常见于肺下叶,除多发性或 短期内多次发生栓塞外,一般不引起严重后 果。大的血栓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 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症状,严 重者可因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若栓子小 但数目多,可广泛地栓塞肺动脉多数小分支, 亦可引起右心衰竭而猝死。(2).体循环动脉 栓塞:来源:栓子80%来自左心腔。后果:栓塞 的后果取决于栓塞的部位和局部的彻支循环 情况以及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 20. 动脉性充血常见的两种情况:减压后充 血、炎性充血 21.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内皮细胞损伤, 胶原裸露。(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皮细 胞损伤、血液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 22.层状血栓是:混合血栓 23.白色血栓发生于血流较快时 24.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 25.梗死的类型:1.贫血性梗死:发生于较致 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和脑组织。2.出 血性梗死:多发生于肺、肠。出血性梗死发生 的条件:双重血供、吻合支丰富(动脉阻断)、 严重的静脉淤血、结构疏松。(严重淤血是肺 梗死形成的先决条件) 26.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特点:变质、渗出、 增生。 27.血流动力学改变:1.细动脉短暂痉挛(最 早发生)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3.血流速度减 慢 28. 白细胞流出的过程必须要和内皮细胞牢 固的粘附以后才能完成。粘附是要靠粘附分子 来介导。 29.主要炎症介质常见的作用:1扩张血管2增 加血管通透性3趋化作用4发热5疼痛6组织 损伤 30. 发生在粘膜表面的是假膜性炎;发生在浆 膜表面的是绒毛心;浆液性炎常发生于浆膜 31.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肺泡腔的纤维素 性炎 32.慢性炎症的表现:炎性息肉、炎性假瘤 33.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比较?1.渗出的 炎症种类不一样;急性炎症:中性白细胞、慢 性炎症:单核巨噬细胞2.病变特点不一样;急 性炎症:渗出为主;慢性炎症:增生为主(形 成肉芽肿) 34.急性炎症早期发生的血管变化是:小动脉 痉挛,血流减少 35. 结核性肉芽肿的组成?即结核结节,该结 节的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增生的上皮样 细胞和朗格汉斯多核巨噬细胞,并有淋巴细胞 和成纤维细胞围绕。 36. 肿瘤的生长方式:1.膨胀性生长2.外生性 生长3.浸润性生长 37.按照细胞的再生能力划分:1.不稳定细胞: 如表皮细胞细胞、粘膜被覆细胞、淋巴细胞、 造血细胞、间质细胞。2.稳定细胞:如肝、姨、 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上皮 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平滑肌细胞、成 纤维细。3.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细 胞及心肌细胞。 38. 磷癌(高分化癌)的特点:可以看到角化 珠、细胞间桥(表示分化程度好,预后好) 39. 基底细胞癌的特点:转移发生晚,不发生 转移,预后好。 40. 骨肉瘤的特点:好发于青少年,X线片所 见Codman三角和肿瘤性的成骨现象。 41. 畸胎瘤:常发生于卵巢和睾丸,起源于生 殖细胞,分为良性(分化成熟:成熟性畸胎瘤)、 恶性(分化不成熟:未成熟性畸胎瘤) 42. 肉芽组织三种成分(毛细血管、成纤维组 织、炎症细胞),三个功能(抗感染,保护创 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 死组织、血栓、炎症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结 局(转变成瘢痕组织) 43.坏疽的分类及特点?1.干性坏疽:多见于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 病时的四肢末端。机制:动脉疾患、静脉正常; 肉眼观:局部干燥皱缩、呈黑色、分界清楚、 全身中毒轻。2.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 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机制:动脉阻 塞、局部淤血;坏死组织含水多,适合腐败菌 生长、臭、全身中毒。3.气性坏疽:主要见于 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 梭菌等厌氧菌感染时。 44.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指由大量的新生 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肉芽组织的形态:大体:肉芽组织表面呈鲜红 色、颗粒状、富含血管、柔软湿润、触之容易 出血、形似鲜嫩的肉芽。 镜下:新生毛细血管、纤维结缔组织、炎细胞、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肉芽组织的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 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组 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45. 肿瘤的扩散和三种转移的途径? 肿瘤的扩散包括:直接蔓延、转移。 三种转移的主要途径: (1)淋巴道转移:是癌的主要转移的途径 (2)血道转移:1.是肉瘤的主要转移的途径。 2.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似。 3. 血道转移 最常见的是肺,其次是肝。 (3)种植性转移: 1.指体腔内器官(腹腔、 胸腔、脑部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 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 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2.胃 癌破坏胃壁侵及浆膜后,种植到卵巢形成 Krukenberg瘤 炎性渗出的意义?(液体渗出的意义?) 有利:1.稀释和中和毒素,减轻损伤作用,2、 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 谢产物,3.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4. 纤维素网限制病原菌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 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素网架成为修复的 支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5、渗 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 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不 利:1、压迫和阻塞作用,如喉头水肿引起窒 息,2、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吸收不良可发生机 化。 比较脓肿和蜂窝组织炎的特点? 脓肿: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区域:局限 性;脓腔:有;脓肿膜:有;组织坏死程度: 重;结局:小脓肿,自行消散,体表或器官较 大的脓肿,穿破渗出,深部脓肿:切开或穿刺 排脓。 蜂窝组织炎: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区域: 弥漫性;脓腔:无;脓肿膜:无;组织坏死程 度:轻;结局:轻者可完全吸收消散而不留痕 迹,严重者病变扩散快、范围广且全身中毒症 状重。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一般相对较小,主 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对机体影响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发部位和有无继发改变 等。例如:位于体表的良性肿瘤除少数可产生 局部症状外,一般对机体无明显影响;但发生 在重要器官或腔道的良性肿瘤,也可以引起较 严重的后果。 (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恶性肿瘤生长比 较快,浸润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导致功能障 碍,而且可以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的影响比 较严重,预后较差,致死率高。1.继发性改变: 比如,当肿瘤侵袭、破坏组织和血管时可并发 出血坏死、溃疡、穿孔、骨折及继发感染。2. 恶病质: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处于严重消瘦、贫 血、厌食、乏力和全身衰竭的状态。3.副肿瘤 综合征和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