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分类与定名

土的分类与定名
土的分类与定名

土的分类与定名

文/卢毅赵文廷

一、概述

(一)土分类的目的与意义

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来认识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土体,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土分类是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也是土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实际应用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土,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门别类,以便更合理地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工程建筑要求,对不同的土给予正确的评价,为合理利用和改造各类土提供客观实际的依据。因此,在各类工程勘察中,都应该把研究区域内的各种土进行分类,并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2.土分类也是国内外科技交流的需要。前面已经讲过的,在没有全国统一的土分类标准以前,国内各部门的土分类标准差异较大,其不利于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只有形成统一的土分类标准后,土工技术才有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发展。

(二)土的分类方法

1.土分类的基本类型

按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土分类可以概括为一般性分类、局部性分类和专门性分类三种基本类型。

(1)一般性分类,是对包括工程建筑中常遇到的各类土,考虑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而进行的划分。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常见的土分类就是这种分类,也称通用分类。

(2)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者是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例如按粒度成分的分类,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按压缩性指标的分类等。这种分类应用范围较窄,但划分明确具体,是一般性分类的补充和发展。

(3)专门性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分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它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类型,直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如水利水电、地质、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等部门都有相应的土分类标准,并以规范形式颁布,在本部门统一执行。专门性分类是一般性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补充和发展。

2.土分类的序次

(1)第一序次分类

土体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时代的土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将土按地质年代进行的分类称为土的地质年代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一序次的分类。这种分类常用于小比例尺的地质或工程地质填图使用。

(2)第二序次分类

土体的地质成因有许多类型,其特性与土的成因有密切关系,因此将土按地质成因的分类称为土的地质成因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二序次的分类。与土的地质年代分类一样常用于小比例尺的地质或工程地质填图使用。

(3)第三序次分类

土的物质组成(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及其与水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决定土体的工程特性的最本质因素,因此将反映土体成分和与水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的土分类称为土质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三序次的分类。土质分类,可初步了解土体的最基本特性及其对工程建筑的适用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土质分类是土分类的最基本形式,其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按土的粒度成分的分类;二是按土的塑性特性的分类;三是综合考虑粒度成分和塑性特性的分类。粒度成分是决定着土粒的连结和排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中矿物成分或岩屑成分的变化,与土的形成条件有关,一直是土质分类的重要标准,但它不是影响土性的唯一因素。土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是决定土性的主要物质依据。不同矿物与水作用程度不同,土的性质变化很大。实践表明,土的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是影响土可塑性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把塑性指数作为土质分类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土的粒度和矿物亲水性的综合影响,而且测定简便。粒度成分适用于粗粒土和巨粒土的分类,而塑性特性则适用于细粒土的分类。对于含粗粒的细粒土及含细粒的粗粒土的分类,要综合考虑粒度成分和塑性特性。

(4)第四序次分类

由于土体的结构及其所处的状态不同,土的特性指标变化常常很大。为提供工程设计与施工所需要的参数,必须对土进一步分类,也就是土的工程分类。土的工程分类是按土的具体特性的分类,主要考虑与水作用所处的状态(如湿度、饱和度、稠度、膨胀性或收缩性、湿陷性、冻胀性或热融性等)、土的密实程度或渗透性、压缩性和固结性等特性,将土进行详细的分类,以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

(三)土分类标准的发展概况

有关土的地质年与成因分类和工程分类,我国各部门已有较统一的认识,其划分基本较一致。但是,对于土质分类却一直争论不休。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最广泛使用的土质分类是水电部1962年颁布的《土工试验操作规程》中的土分类。它采用两种平行的分类体系,一种是按粒度成分的分类,另一种是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应用较广泛的还有国家建委于1974年和1979年颁布的《工民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的土分类标准,它们综合考虑了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作为土分类的指标,并考虑了地质成因和堆积年代的影响,根据土的工程特性将土分为一般性土和特殊性土。水电部于1979年修订的《土工试验规程》制定了与国外统一的土质分类相似的新分类。交通部1981年《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和地矿部1984年《土工试验规程》也规定了近似的统一土质分类标准。统一分类按粒度将土分为粗粒土、细粒土等;粗粒土又按颗粒级配再进行细分;细粒土按塑性图和有机质含量再进行细分。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土质分类标准,不同部门都各有各自的规定,分类原则和界限各不相同,土的名称也很混乱。这种情况,不仅妨碍了生产、科研和教学及发展,也不利于国内外科技情报的交流。通过有关部门的调查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规范和标准,总结我国土质分类的实践经验,由原水利电力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土的分类标准》,经过有关部门会审,并于1990年12月批准,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作为国家标准。至此,结束了无全国统一土分类的局面。交通部于1993年又将1985年发布的《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85)废止,重新修订并颁布新的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而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规定的“土的工程分类”标准是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而且有重大影响的一种专门性分类标淮。

此外,有些地区还以国家统一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地方标准,这些分类标准都属于第四序次的分类。如《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上海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地方标准的土分类。

二、土体的堆积年代分类

土体根据堆积年代分为以下三类:

1.老沉积土(也称老堆积土):是指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形成的土体,包括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三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

2.新近沉积土(也称新近堆积土):是指文化期以来(第四纪全新世近期)沉积的土,即代号为Q42的地层。

3.一般沉积土(也称一般堆积土):指第四纪全新世早期沉积的土,即代号为Q41的地层。

此外,黄土根据堆积时代和堆积环境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新黄土可分为一般新黄土和新近沉积黄土,老黄土包括午城黄土和离石黄土。详见黄土分类。

三、土体的成因分类

土体的成因主要有:残积(包括泉水沉积、洞穴堆积等)、坡积、洪积、冲积、冰积、风积、化学堆积、生物堆积(古植物层)、火山堆积、坠积、崩积、滑坡堆积(包括土溜)、泥石流堆积、三角洲堆积(分河—湖相、河—海相)、湖泊堆积、沼泽沉积、海相沉积、海陆交互相堆积、冰水沉积及人工堆积等。或者是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因的混合成因。

土体的成因类型代号见表5·2·4-4,当土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因时,可采用混合代号,例如:冲积和洪积混合层,表示为Qal+pl;当同时表示地层单位与成因类型时,可用联合代号,例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成因的土,表示为Q3al。

此外,黄土按成因分为原生黄土(无层理)和次生黄土(有层理,并含有较多的砂砾和细砾,地质学上称其为黄土状土)。

四、根据有机质含量的分类

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为无机土、有机质土、泥炭质土和泥炭等四类。其中有机质土根据含水量、液限、孔隙比等指标分为淤泥质土和淤泥两种,泥炭质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又分细分为弱泥炭质土、中泥炭质土和强泥炭质土等三类。

土根据有机质含量按表5·2·4-5确定类别。

但应注意:

1.公路工程中关于有机质土的定义与上述不同。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的含有机质的细粒土称为有机质土;有机质含量在5%~50%之间且孔隙比大于1.5的细粒土称为淤泥;有机质含量大于50%且大部分完全分解、有臭味、呈黑泥状的细粒土称为腐殖质土;泥炭是指喜水植物枯萎后,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而形成的泥沼覆盖层,常为内陆湖沼沉积,有机质含量大于50%,且有机质大部分未完全分解,呈纤维状,孔隙比一般大于5。

2.铁路工程对有机质土分类的规定见表5·2·4-19和表5·2·4-20。

五、根据工程特性的分类

土根据工程特性分为一般性土和特殊土两大类,其中特殊土包括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软土、填土、混合土、盐渍土、污染土、残积土、多年冻土等。

六、土按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的分类

土按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的分类标准较多,编写勘察报告时应特别注意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类标准。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类标准:

(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土分类

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对土进行分类的标准相同,即根据颗粒组成及塑性指数按表5·2·4-6规定确定土的类别。

(二)《土的分类标准》中的土分类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中的土分类是我国统一的“通用分类”。

1.通用分类标准中的粒组划分如表2·4-7。

2.土的通用分类方法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中土分类的基本作法是:首先根据土的颗粒组成按表5·2·4-8确定巨粒土、巨粒混合土、粗粒土、含粗粒的细粒土和细粒土;然后再根据土的颗粒组成按表5·2·4-9确定巨粒土、巨粒混合土、粗粒土的类别和名称,共16种。根据塑性指数与液限的关系按表5·2·4-10和表5·2·4-11确定细粒土的类别和名称,共16种,并对特殊土进行初步判别。

(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土的分类

1.粒组划分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根据颗粒大小按表5·2·4-12规定划分粒组。

2.土分类的方法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土分类基本做法是:首先根据颗粒组成按表5·2·4-13之规定将土分成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然后再根据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标按表5·2·4-14至表5·2·4-15对巨粒土和粗粒土进一步分类和确定名称。

细粒土的类别应按表5·2·4-10之规定确定时,应注意:液限应取100g锥下沉20mm时的含水量或用碟式仪测定。

(四)《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土分类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将土分为碎石土、砂土和粘性土(细粒土),其中碎石土和砂类土的分类标准与表5·2·4-6中的碎石土和砂类土分类标准相同。粘性土不能按表5·2·4-6标准确定土类,而应按表5·2·4-16标准确定土类,其中确定塑性指数的液限是用76g锥下沉深度为10mm 时的含水量,而不是100g锥下沉深度20mmm或76g锥下沉深度17mm时的含水量。

(五)《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土的分类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根据颗粒组成的土分类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塑性指标的土分类和混合土分类标准方面。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根据塑性指标按表5·2·4-17对粉土和粘性土进行分类和定名。混合土分类见特殊土部分。

七、特殊土的分类

(一)填土的分类

填土根据堆填方式分为工程填土(我国公路工程称为填筑土,工业与民建筑工程则称为压实填土)和非工程填土两类;根据物质组成分为素填土和杂填土。根据填土的堆填方式及物质组成,填土可分为以下四类: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和压实填土。

工程填土用天然开挖的土作建筑材料,或用于筑坝,或用于房屋建筑的大规模开挖和回填土石方工程,或用作地基填土,这类填土均要求有一定的压实度,因此也称压实填土。

素填土是指由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等一种或几种材料组成的填土,不含杂物或杂物含量很少。

杂填土是指含有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废料或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其根据物质组成又分为建筑垃圾土、工业废料土和生活垃圾土三类。

冲填土是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二)湿陷性土的分类

湿陷性土根据颗粒组成分为湿陷性碎石土、湿陷性砂土、湿陷性黄土和湿陷性填土等。

湿陷性判定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取试样做室内试验判定湿陷性,当湿陷系数小于0.015时,定为非湿陷性土。当湿陷系数不小于0.015时,定为湿陷性土;另一种是采用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湿陷性,在200kPa 压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附加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不小于0.023时,定为湿陷性土,否则定为非湿陷性土。

(三)黄土的分类

1.按成因的黄土分类

黄土按成因分为原生黄土(无层理)和次生黄土(有层理,并含有较多的砂砾和细砾,地质学上称其为黄土状土)。

2.按沉积环境和时代黄土分类

黄土根据堆积时代和堆积环境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新黄土可分为一般新黄土和新近沉积黄土,老黄土包括午城黄土和离石黄土。《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按表5·2·4-18确定黄土类型。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将全新世(Q4)的黄土定为黄土状土。

3.黄土按湿陷性分为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四)红粘土的分类

在气候变化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潮湿、碳酸盐岩系出露的地区,碳酸盐岩经红土化作用(包括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称为红粘土。

红粘土按成因类型分原生红粘土和次生红粘土。颜色棕红或褐黄,覆盖于碳酸盐岩系之上,其液限大于或等于50%的红粘土,应判定为原生红粘土。原生红粘土经搬运、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且其液限大于45%的红粘土,可判定为次生红粘土。

(五)软土的分类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软土的定义和分类不统一问题,下面介绍以下工程上常用的几种: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软土的定义是: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判定标准见表5·2·4-5)。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关于软土的定义是:软土(Mollisol)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压缩系数不小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的细粒土。

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关于软土的定义是: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并且要求按表5·2·4-19的特征指标综合判定。

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关于软土的定义是:当地层是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的粉土、粘性土,具有含水率大(W≥WL)、孔隙比大(e≥1.0)、压缩性高(α0.1-0.2≥0.5MPa -1)、强度低(Ps<800kPa)等特点时,称为软土。并按表5·2·4-20综合判定软土的类型。

(六)混合土的分类

编写勘察报告时,应注意混合土在不同规范中的含义,下面介绍以下规范对混合的规定: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混合土的定义:由细粒土和粗粒土混杂且缺泛中间粒径的土应定名为混合土,分为粗粒混合土和细粒混合土两种类型。当碎石土中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25%时,应定名为粗粒混合土,例碎石类土混粉土、碎石类土混粉质粘土、碎石类土混粘土、碎石类土混淤泥质土等;当粉土或粘性土中粒径大于2mm的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25%时,应定名为细粒混合土,例如粉土混碎石类土、粉质粘土混碎石类土、粘土混碎石类土、淤泥混碎石类土等。定名时应将主要土类列在名称前部,次要土类列在名称后部,中间以“混”字连结。

2.《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将混合土分为混合巨粒土、巨粒混合土、含细粒土砾、细粒土质砾、含细粒土砂、细粒土质砂和含粗粒的细粒土等七类。划分标准见表5·2·2-9至表5·2·2-11。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将混合土分为漂(卵)石夹土、漂(卵)石质土、含细粒土砾、细粒土质砾、含细粒土砂、细粒土质砂和含粗粒的细粒土等七类。划分标准见表5·2·2-14至表5·2·2-17。

4.《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关于混合土的定义:混合土是指粗细粒两类土呈混杂状态存在,具有颗粒级配不连续,中间粒组颗粒含量极少,级配曲线中间段极为平缓等特征。定名时应将主要土类列在名称前部,次要土类列在名称后部,中间以“混”字连结。港口工程常遇到的混合土有两类:一是淤泥和砂的混合土,属海陆混合沉积的一种特殊土,土质极为松软。当淤泥含量超过总质量的30%时定名为淤泥混砂,当淤泥含量超过总质量的10%,但小于或等于30%时定名为砂混淤泥;二是粘性土和砂或碎石的混合土,属残积、坡积、洪积等成因的土。当粘性土含量超过总质量的40%时定名为粘性土混砂或碎石,当粘性土的含量超过总质的10%,但小于或等于40%时应定名为砂或碎石混粘性土。

(七)盐渍土的分类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盐渍土的定义:土中易溶盐含量大于0.3%,并具有溶陷、盐胀、腐蚀等工程特性时,应判定为盐渍土。盐渍土根据其含盐化学成份和含盐量按表5·2·2-21和表5·2·2-22分类。

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规定:当地表下1m内土层易溶盐平均含量大于0.5%时,属盐渍土场地。

(八)膨胀土的分类

含有大量亲水矿物,湿度变化时体积有较大变化,变形受约束时产生较大内应力的土,称为膨胀土。其成因类型主要有湖积、河流堆积、滨海沉积和残积等四种类型。

(九)冻土的分类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或等于摄氏零度,且含有冰(或固态水)的各类土。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根据冻土冻结状态持续时间长短的分类,这种分类为规范所采用;另一种是根据冻土的冻结状态分类。

我国冻土根据冻结状态持续时间的长短按表5·2·4-23的规定分为多年冻土、隔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等三种类型。

(十)污染土的分类

污染土是指由于致污物质(不包括核污染)侵入而改变了物理力学性状的土。污染土的定名可在土原分类名称前冠以“污染”二字。

(十一)风化岩及残积土的分类

新鲜岩石在风化营力作用下,其结构、成份和性质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称为风化岩;当岩石已完全风化成土而未经搬运的风化残积物,称为残积土。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均保持在其原岩所在的位置,没有受到搬运营力的水平搬运。两者的区别主要有:风化岩受风化的程度较轻,保存原岩的性质较多,基本上可作为岩石看待,而残积土则是原岩受至风化程度极重,极少保持原岩的结构和性质,应按土看待。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风化岩和残积土分类的基本规定如下:

对于厚层的强风化和全风化岩石,宜结合当地经验进一步划分为碎块状、碎屑状和土状;对于厚层残积土可进一步划分为硬塑残积土和可塑残积土,也可根据含砾或砂量划分为粘性土、砂质粘性土和砾质粘性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规定:当大于2mm颗粒含量不小于20%者定为砾质粘性土,小于20%者定为砂质粘性土,不含者定为粘性土。《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与GB50021-94有所不同,即当大于2mm颗粒含量不小于20%者定为砾质粘性土,小于5%者定为粘性土,在两者之间者定为砂质粘性土。

2.花岗岩残积土与风化岩的划分准则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和《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对花岗岩残积土与风化岩的划分标准是相同的,具体如下:

①当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50击时,为强风化岩;当50>N≥30时,为全风化岩;当N<30时,为残积土。

②当风干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b≥800k Pa时,为强风化岩;当800kPa>qb≥600kPa时,为全风化岩;当qb<600kPa时,为残积土。

③当剪切波速vs≥350m/s时,为强风化岩;当350m/s>vs≥250m/s时,为全风化岩;当vs<250m/s 时,为残积土。

八、塑性图及其应用

(一)一般细粒土的塑性图

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塑性图的横坐标为土的液限(ωL),纵坐标为塑性指数(Ip)。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规定的一般细粒土的塑性图有两种,根据所采用的液限标准进行选用,基本上是等效的。

1.当取质量为76g、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为17mm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应按图二所示塑性图分类。土的定名详见表5·2·4-10。

2.当取质量为76g、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为10mm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应按图三所示塑性图分类。土的定名详见表5·2·4-11。

此外,《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规定的一般细粒土塑性图只有一种种情况,与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的第一种相同,即按图二划分细粒土。但所不同的是液限应为碟式仪所测定或100g锥入土深度20mm对应的含水量。

(二)特殊土的塑性图

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规定的特殊土的塑性土也有两种情况,分别是:

1.当取质量为76g、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为17mm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应按表5·2·4-10对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作初步判别(图四)。

2.当取质量为76g、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为10mm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应按表5·2·4-11对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作初步判别(图五)。

01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教案 课题: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教学目的:1.了解土的生成和工程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指标间的相互转换; 3.熟悉土的抗渗性与工程分类。 二、教学重点: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物理状态指标。 三、教学难点:指标间的相互转换及应用。 四、教学时数: 6 学时。 五、习题: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土的生成与特性 1.土的生成 工程领域土的概念:土是指覆盖在地表的没有胶结和弱胶结的颗粒堆积物,土与岩石的区分仅在于颗粒胶结的强弱,土和石没有明显区分。 土的生成:岩石在各种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固体矿物、流体水、气体混合物。 不同风化形成不同性质的土,有下列三种: (1)物理风化:只改变颗粒大小,不改变矿物成分。由物理风化生成土为粗粒土(如块碎石、砾石、砂土),为无粘性土。 (2)化学风化:矿物发生改变,生成新成分—次生矿物。由化学风化生成土为细粒土,具有粘结力(粘土和粘质粉土),为粘性土。 (3)生物风化:动植物与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矿物成分没有变化。 2.土的结构和构造 (1)土的结构 定义:土颗粒间的相互排列和联结形式称为土的结构。 1)种类: ●单粒结构:每一个颗粒在自重作用下单独下沉并达到稳态。 ●蜂窝结构:单个下沉,碰到已下沉的土颗粒,因土粒间分子引力大于重力不再下沉,形成大孔隙蜂窝状结构。 ●絮状结构:微粒极细的粘土颗粒在水中长期悬浮,相互碰撞吸引形成小链环状土集粒。小链之间相互吸引,形成大链环,称絮状结构。 图1.1 土的结构 3)工程性质: 密实的单粒结构工程性质最好,蜂窝结构与絮状结构如被扰动破坏天然结构,则强度低、压缩性高,不可用做天然地基。

公路所用土的分类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适用于各类公路工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及其它路用土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土的分类 漂石块石卵石小块石砾角砾砂粉土粘土混合土(粗、细粒土合称)有机质土 (一)巨粒土 漂石,为冲洪积成因,圆形或亚圆形。按其含量细分为漂石、漂石夹土、漂石质土。 漂石:粒径>20cm者超过总质量的75% 漂石夹土:粒径>20cm者占总质量的50%~75% 漂石质土:粒径>20cm者占总质量的15%~50%。应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定名。 块石与漂石的不同,在于其形状。块石为棱角状或次棱角状。也可细分为块石、块石夹土、块石质土。 卵石:圆形或亚圆形。按其含量细分为卵石、卵石夹土、卵石质土。卵石与漂石的区别唯粒径大小而已。(漂石之界限为20cm,卵石之界限为2cm)类似地,小块石也分为小块石、小块石夹土、小块石质土。 (二)粗粒土 〔定义〕试样中巨粒组土粒质量不大于总质量的15%,且巨粒组与粗粒土土粒质量之和大于总质量50%的土。 粗粒土分为砾类土、砂类土二种。 砾类土按其中细粒土(粒径界限0.075mm)的含量(F)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 砾:大于2mm者超过50%,且F≤5% 含细粒土砾:大于2mm者超过50%,且5%<F≤15% 细粒土质砾:大于2mm者超过50%,且且15%<F≤50% 类似地,砂类土(粒径大于2mm者≤50%,粒径大于0.075mm者>50%)亦分为砂、含细粒土砂、细粒土质砂。 砂:F≤5% 含细粒土砂:5%<F≤15% 细粒土质砂:15%<F≤50%

(二)细粒土(粒径小于0.075mm者>50%) 细粒土新老土名对照表

第八节 土的工程分类

第八节土的工程分类 一、土的工程分类原则和体系 土的工程分类是从事土的工程性质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题。研究制定一个既反映我国土质条件和多年建筑经验,又尽可能靠近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分类标准,并切实可行的土的工程分类,是十分重要的。土的工程分类的目的: 1.根据土类,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并可结合其他因素评价地基土的承载力、抗渗流与抗冲刷稳定性,在振动作用下的可液化性以及作为建筑材料的适宜性等; 2.根据土类,可以合理确定不同上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当土的性质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也需根据土类(结合工程特点)确定相应的改良与处理方法。 因此,综合性的上的工程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工程特性差异性的原则。即分类应综合考虑土的各种主要工程特性(强度与变形特性等),用影响土的工程特性的主要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从而使所划分的不同土类之间,在其各主要的工程特性方面有一定的质的或显著的量的差别,为前提条件; 2.以成因、地质年代为基础的原则。因为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土的工程性质受土的成因(包括形成环境)与形成年代控制。在一定的形成条件,并经过某

些变化过程的土,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以及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土层组合,因而决定了土的工程特性;形成年代不同,则使土的固结状态和结构强度有显著的差异。关于土的各不同成因类型和不同堆积年代的特征与划分标准,见本节“二”及第一章第三节; 3.分类指标便于测定的原则,即采用的分类指标,要既能综合反映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又要测定方法简便。 土的工程分类体系,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两种 1.建筑工程系统的分类体系——侧重于把土作为建筑地基和环境,故以原状土为基本对象。因此,对土的分类除考虑土的组成外,很注重土的天然结构性,即土的粒问连结性质和强度。例如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的分类;原苏联建筑法规(СНИП-15-74)的分类;美国国家公路协会(AASHO)分类以及英国基础试验规程(CP2004,1972)分类等; 2.材料系统的分类体系——侧重于把土作为建筑材料,用于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等工程,故以扰动土为基本对象,对土的分类以上的组成为主,不考虑土的天然结构性。例,我国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和美国材料协会的土质统一分类法(ASTM,1969)等。 二、我国土的工程分类

常见土的种类及性质

四、无黏性土的物理性质 无黏性土主要是指砂土和碎石土,其工程性质与其密实度密切相关。密实度越大,土的强度越大。因此,密实度是反映无黏性土工程性质的主要指标。 评判无黏性土的密实度有以下方法:1、根据相对密实度 Dr (大小位于0~1 之间)判别: 密实( 1 ≥Dr≥0 . 67 );中密( 0 . 67≥Dr≥0 . 33 );松散( 0 . 33 ≥ Dr ≥0 )。该法适用于透水性好的无黏性土,如纯砂、纯砾。 2、根据天然孔隙比e判别: e越小,土越密实。一般,e< 0 . 6 时属密实,e> 1 . 0 时属疏松。该法适用于砂土,但不能考虑矿物成分、级配等对密实度的影响。 3、根据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密( N > 30 )、中密( 15 ≤N≤ 30 )、稍密( 10≤N≤15 )、松散( N≤10 ) 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在土层钻孔中,利用重63.5kg的锤击贯入器,根据每贯入30cm所

需锤击数来判断土的性质,估算土层强度的一种动力触探试验。 4、根据野外方法鉴别(针对碎石类土) 肉眼观察、挖、钻等。 五、黏性土的物理性质 黏性土的特性主要是由于黏粒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因此含水量是决定因素。黏性土的含水量对其物理状态和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液限(ωL, Liqud Limit ):土由可塑状态变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可塑状态的最大含水量,稍大即流态; 塑限(ωP, Plastic Limit ):土由半固态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可塑状态的最小含水量,稍小即半固态; 缩限(ωS , Shrinkage Limit ):土由固态变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半固态的最小含水量,稍小即为固态。 塑性指数IP ―表示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IP 越大,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范围也越大。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及答案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思考题 1、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建筑地基土分哪几类?各类土的工程性质如何? 3、土的颗粒级配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定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判断土的级配情况? 4、土的试验指标有几个?它们是如何测定的?其他指标如何换算? 5、粘性土的含水率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很大,为什么?如何确定粘性土的状态? 6、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对其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反映无粘性土密实度的指标有哪些? 二、选择题 1、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性质指标是() A、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度 B、孔隙比、相对密度和密度 C、天然重度、天然含水率和相对密度 D、相对密度、饱和度和密度 2、砂土和碎石土的主要结构形式是() A、单粒结构 B、蜂窝结构 C、絮状结构 D、层状结构 3、对粘性土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中的(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自由水 D、毛细水 4、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愈小,土愈() A、密实 B、松散 C、居中 D、难确定 5、土的不均匀系数C u 越大,表示土的级配() A、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不良 B、土粒大小均匀,级配良好 C、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良好 6、若某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与其能达到的最大孔隙比相等,则该土() A、处于最疏松状态 B、处于中等密实状态 C、处于最密实状态 D、无法确定其状态 7、无粘性土的分类是按() A、颗粒级配 B、矿物成分 C、液性指数 D、塑性指数 8、下列哪个物理性质指标可直接通过土工试验测定() A、孔隙比 e B、孔隙率 n C、饱和度S r D、土粒比重 d s 9、在击实试验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 B、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 C、土的干密度在某一含水率下达到最大值,其它含水率对应干密度都较小 10、土粒级配曲线越平缓,说明()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工程用土的鉴别、定名和描述,便于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程用土;不适用于混凝土所用砂、石料和有机土。 注:工程用土指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堤坝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所涉及的土类、 有机土指土料中大部分成分为有机物质的土。 第1.0.3条本标准是工程用土的通用分类标准。各行业的工程部门可根据各自的专门需要,编制专门分类标准。 第1.0.4条土的各项分类试验,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工程用土的类别应根据下列土的指标确定: 一、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 二、土的塑性指标:液限(ωL)、塑限(W p)和塑性指数(I p); 三、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 第2.0.2条土的粒组应根据表2.0.2规定的土颗粒粒径范围划分。 2.0.2 粒组划分 表 第2.0.3条土颗粒组成特征应根据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均匀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 60——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60; d 10——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10。 二、曲率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 30——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30。 第2.0.4条 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塑性图的横坐标为土的液限(ωL ),纵坐标为塑性指数(I p )。本标准规定有两种塑性图,可根据下列所采用的液限标准进行选用: 一、当取质量为写76g 、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为17mm 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应按塑性图2.0.4-1分类。 图2.0.4-1 塑性图二、当取质量为76g 、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为10mm 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应按塑性图2.0.4-2 分类。 Ip w L

ASTM土的工程分类执行标准统一的土分类体系

Designation: D 2487-00 土的工程分类执行标准(统一的土分类体系) 1. 范围 1.1 该操作描述基于实验室测定的粒径特征、液限和塑性指数用于工程目的分类矿物和有机金属矿物土的体系,当需要精确分类土时,这些将会用到。 1.2 该体系的组符号是基于实验室在土试样通过3-in.(75-mm)筛部分试样上的测试完成的数据(见规范E11)。 1.3 作为一种分类体系,该标准仅限于自然生成的土。 1.4 该标准仅应用于定性。 1.5 该标准是统一的土分类体系的ASTM版本。分类表的理论是由 A. Casagrande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发展的飞机场分类体系。当几个美国政府机构在1952年采用改进后的飞机场体系版本,它就成为众所周知的统一的土分类体系。 1.6该标准试验方法没有包含所有的安全问题,即便要,也应联系实际需要。

在试验前确定合适的安全、健康守则和决定其规章制度适用的局限性是试验者的责任。 1.7 该操作提供一套用于完成一种或是更多特殊操作的说明。该文件不能取代培训或是经验,应结合职业判断使用。不是所有的该操作都能用于所有的环境。该ASTM标准不是想代表或是取代标准观察,对于一给定的专业,必须判断其适当性,也不是不考虑一个工程的许多的特殊方面就采用该文件。在标题中“标准”一词仅仅意味着文件已经通过了ASTM多数人赞同通过程序的批准。 2. 参考文件 3. 术语

3.1 定义-除非以下列出的,所有定义均参照术语D 653。 3.1.1 粘土-通过No.200(75-mm)美国标准筛的土,能被制成在一定范围的含水率存在塑性(像灰泥样的性质),当空干时存在相当的强度。对于分类,粘土是细颗粒土,或者土中的细粒部分,其塑性指数等于或大于4,在塑性指数对液限的曲线上落在或在“A ”线以上。 3.1.2 砾石-岩石粒子通过美国标准筛3-in.(75-mm)筛,保留在No.4( 4.75-mm)筛上部分,按以下细分: 粗砾-通过3-in.(75-mm)筛,保留在43-in.(19-mm)筛上部分。 细砾-通过43-in.(19-mm)筛,保留在No.4(4.75-mm)筛上部分。 3.1.3 有机粘土-带有足够有机物成分能影响土性质的粘土。对于分类,有机粘土是一种土,应归类为粘土,除非它在烘干后的液限值小于烘干前液限值的75%。 3.1.4 有机粉土-带有足够有机成分能影响土性质的粉土。对于分类,有机粉土是一种土,应归类为粉土,除非它在烘干后的液限值小于烘干前液限值的75%。 3.1.5 泥炭-一种含有各分解阶段植物组织的土,通常带有机物气味,棕黑色-黑色,像海绵似的结构,质地为纤维的-无定型的。 3.1.6 砂-岩石粒子通过美国标准筛No.4( 4.75-mm)筛,保留在No.200(75-mm)筛上部分,按以下细分: 粗砂-通过No.4(4.75-mm)筛,保留在No.10(2.00-mm)筛上部分。 中砂-通过No.10(2.00-mm)筛,保留在No.40(425-m μ)筛上部分。 细砂-通过No.40(425-m μ)筛,保留在No.200(75-m μ)筛上部分。 3.1.7 粉土-能通过美国标准筛No.200(75-m μ)筛,没有塑性或是非常轻微的塑性,当空干时表现出很小或没有强度的土。对于分类,粉土是细粒土,或者土中的细粒部分,其塑性指数小于4或如果在塑性指数曲线对液限的曲线里落在

土的分类与鉴定

土的分类与鉴定 土属于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成因复杂。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液限或孔隙比可将土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和淤泥质土。根据形成时代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为新近沉积土。 1.土的描述与定名 在岩土工程中,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粒度成分,并结合其成因和时代进行命名。因此在现场勘察时应注意划分成因和时代,并详细描述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碎石土应描述: 砂土应描述: 粉土应描述: 粘性土应描述: 2.碎土石的分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

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表1-11 碎石土分类 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颗粒级配 漂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 块石 棱角形为主 卵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碎石

棱角形为主 圆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角砾 棱角形为主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对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按表1-12分类。并按表1-13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63.5进行修正。 表1-12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 N63.5>20 5<N63.5≤20 5<N63.5≤10 N63.5≤5

土的分类与定名

土的分类与定名 一、概述 (一)土分类的目的与意义 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来认识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土体,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土分类是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也是土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实际应用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土,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门别类,以便更合理地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工程建筑要求,对不同的土给予正确的评价,为合理利用和改造各类土提供客观实际的依据。因此,在各类工程勘察中,都应该把研究区域内的各种土进行分类,并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2、土分类也是国内外科技交流的需要。前面已经讲过的,在没有全国统一的土分类标准以前,国内各部门的土分类标准差异较大,其不利于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只有形成统一的土分类标准后,土工技术才有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发展。 (二)土的分类方法 1、土分类的基本类型 按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土分类可以概括为一般性分类、局部性分类和专门性分类三种基本类型。 (1)一般性分类,是对包括工程建筑中常遇到的各类土,考虑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而进行的划分。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常见的土分类就是这种分类,也称通用分类。 (2)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者是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例如按粒度成分的分类,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按压缩性指标的分类等。这种分类应用范围较窄,但划分明确具体,是一般性分类的补充和发展。 (3)专门性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分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它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类型,直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如水利水电、地质、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等部门都有相应的土分类标准,并以规范形式颁布,在本部门统一执行。专门性分类是一般性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补充和发展。 2、土分类的序次

公路工程土的分类方法

公路工程土的分类方法 大家好!我是《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作者韦汉运,群共享有《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内容简介,如有兴趣,可到群共享下载。 下面是我在“工程试验交流千人群(207135730)”对一位网友提出的“小于2mm占84.9%,小于0.075mm占53.1%,液限30.4,塑限23.1,塑性指数7.3的土,定名是什么土”的回答。 一、根据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以下简称“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 及“小于0.075mm占53.1%”的已知条件可知,该土为细粒土(细粒组与粗粒组筛孔的划分,以0.075mm筛为界限,见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图3-1 粒组划分图”)。 二、根据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 该土的液限应为30%,塑限应为23%,则塑性指数I p=(30-23)=7(塑性指数没有单位)。 三、根据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

可知:A线I p=0.73×(30-20)=7.3 则:该土的塑性指数I p=7<A线I p=7.3 即:该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 四、根据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 及上面“该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的已知条件,该土符合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第3.4.4-(2)条土的定名。 五、根据上面“该土的液限为30%”的已知条件可知,该土属于低液限土,故该土“在B 线以左”;根据该土的塑性指数I p=7及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第3.4.4-(3)条,该土应定名为低液限粉土(ML)。 六、根据上面“小于2mm占84.9%,小于0.075mm占53.1%”的已知条件可知,大于2mm 的颗粒占15.1%(100-84.9=15.1,即含砾为15.1%),2mm~0.075mm的颗粒占31.8%(100-53.1-15.1=31.8,即含砂为31.8%),即含砂的颗粒多于含砾的颗粒。 七、根据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该土的最终定名应为含砂低液限粉土(MLS)。 以上就是该土的定名方法,公路工程其它土的分类可参考上述方法进行定名,如有欠妥之处,欢迎到“工程试验交流千人群(207135730)”继续交流、探讨。

工程土的分类

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工程分类,见表4—1—2。 表4-1-2 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分类土 的 级 别 土的名称 坚实系 数 开控方法 及工具 一类土 (松软土) Ⅰ 砂,亚砂土,冲积砂土层,种植土,泥 炭(淤泥) 0.5~0.6 用锹、锄头 挖掘 二类土 (普通土) Ⅱ 亚粘土,潮湿的黄土,重亚粘土,夹有 碎石、卵石的砂、种植土、填筑土及亚 砂土 0.6~0.8 用锹、锄头 控掘,少许 用镐翻松 三类土 (坚土) Ⅲ 软及中等密实粘土,重亚粘土,粗砾石, 干黄土及含碎石、卵石的黄土、亚粘土, 压实的填筑土 0.8~1.0 主要用镐, 少许用锹、 锄头挖掘, 部分用橇 棍 四类土 (砂砾坚土) Ⅳ 重粘土及含碎石土、卵石的粘土,粗卵 石,密实的黄土,天然级配砂石,软泥 灰岩及蛋白石 1.0~1.5 用镐、橇 棍、然后用 锹挖掘,部 分用楔子 及大锤 五类土(软Ⅴ ~ Ⅵ 硬石炭纪粘土,中等密实的页岩、泥灰 岩、白垩土,胶结紧的砾岩,软的石灰 岩 1.5~4.0 用久或橇 棍、大锤挖 掘,部分使 用爆破方

石) 法 六类 土 (次坚石) Ⅶ ~ Ⅸ 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泥灰 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岗岩、片麻 岩 4.0~10 用爆破方 法开挖,部 分用风镐 七类 土(坚石) Ⅹ ~ Ⅷ 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 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砾岩、片麻 岩,石灰岩、风化痕迹的安山岩、玄武 岩 10~18 用爆破方 法开挖 八类土(特坚石) XI V ~ XV I 安山岩,率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 细粒花岗石、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 辉绿岩、玢岩 18~25 以上 用爆破方 法开挖 注:1.土的级别为相当于一般16级土石分类级别; 2.坚实系数为相当于普氏岩石强度系数

土的分类与定名

土的分类与定名 文/ 卢毅赵文廷 一、概述 (一)土分类的目的与意义 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来认识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土体,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土分类是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也是土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实际应用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土,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门别类,以便更合理地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工程建筑要求,对不同的土给予正确的评价,为合理利用和改造各类土提供客观实际的依据。因此,在各类工程勘察中,都应该把研究区域内的各种土进行分类,并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2 .土分类也是国内外科技交流的需要。前面已经讲过的,在没有全国统一的土分类标准以前,国内各部门的土分类标准差异较大,其不利于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只有形成统一的土分类标准后,土工技术才有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发展。 (二)土的分类方法 1. 土分类的基本类型 按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土分类可以概括为一般性分类、局部性分类和专门性分类三种基本类型。 (1)一般性分类,是对包括工程建筑中常遇到的各类土,考虑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而进行的划分。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常见的土分类就是这种分类,也称通用分类。 (2)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者是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例如按粒度成分的分类,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按压缩性指标的分类等。这种分类应用范围较窄,但划分明确具体,是一般性分类的补充和发展。 (3)专门性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分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它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类型,直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如水利水电、地质、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等部门都有相应的土分类标准,并以规范形式颁布,在本部门统一执行。专门性分类是一般性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补充和发展。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与鉴定 土属于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成因复杂。 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 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 液限或孔隙比可将土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 和淤泥质土。根据形成时代晚更新世Q 3 及其以前沉积的 土,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为 新近沉积土。 1.土的描述与定名 在岩土工程中,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粒度成分, 并结合其成因和时代进行命名。因此在现场勘察时应注 意划分成因和时代,并详细描述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碎石土应描述: 砂土应描述: 粉土应描述: 粘性土应描述: 2.碎土石的分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 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 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土的名称颗粒形状颗粒级配 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 主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 量超过总质量50% 块石棱角形为主 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 主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 量超过总质量50% 碎石棱角形为主 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 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 超过总质量50% 角砾棱角形为主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对于 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 63.5 按表1-12分类。 并按表1-13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 63.5 进行修正。 表1-12 碎石土密实度按N 63.5 分类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 63.5N 63.5 > 20 5<N 63.5 ≤205<N 63.5 ≤10 N 63.5 ≤5 密实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 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 按表1-14分类,并按表 1-15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 120 进行修正。或参照表1-16根据野外观察鉴别。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N 120 N 120 >14 11< N 120 ≤14 6< N 120 ≤11 3< N 120 ≤6 N 120 ≤3 密实度密实很密中密稍密松散 3.砂土的分类 粒径大小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1-17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小以最先符合者确 定。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过总质量50% 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按表1-18确定。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划分砂土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标准贯入锤击数N 密实 度 标准贯入 锤击数N 密实 度 标准贯入锤 击数N 密实 度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工程用土的鉴别、定名和描述,便于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程用土;不适用于混凝土所用砂、石料和有机土。 注:工程用土指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堤坝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所涉及的土类、有机土指土料中大部分成分为有机物质的土。 第1.0.3条本标准是工程用土的通用分类标准。各行业的工程部门可根据各自的专门需要,编制专门分类标准。 第1.0.4条土的各项分类试验,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工程用土的类别应根据下列土的指标确定: 一、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 二、土的塑性指标:液限(ωL)、塑限(W p)和塑性指数(I p); 三、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 第2.0.2条土的粒组应根据表2.0.2规定的土颗粒粒径范围划分。 粒组划分表2.0.2 第2.0.3条土颗粒组成特征应根据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均匀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60——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

60; d 10——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10。 二、曲率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 30——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30。 第2.0.4条 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塑性图的横坐标为土的液限(ωL ),纵坐标为塑性指数(I p )。本标准规定有两种塑性图,可根据下列所采用的液限标准进行选用: 一、当取质量为写76g 、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为17mm 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应按塑性图2.0.4-1分类。 图2.0.4-1 塑性图 二、当取质量为76g 、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为10mm 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应按塑性图2.0.4-2分类。 图2.0.4—2 塑性图 Ip w L

土分类

A、土的工程分类 C、土的工程性质 B、土的现场鉴别 土的工程分类 1、为工程预算服务的分类: 国家计划委于1986年10月1日发布的规定中,将土分为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三类。 2、为判定和评估岩土工程性质的分类: (1)根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等土的物理性质,可将土分为碎石类土。粒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以上。根据颗粒级配及形状又可分为漂石土、块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和角砾土。 (2)砂土。粒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50%,塑性指数不大于3的土。根据颗粒级配又可分为砂砾、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3)粘性土:具有粘性和可塑性,塑性指数大于3的土。第四纪晚更新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为老粘土;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粘性土为一般黏土;文化期以来新沉积的粘性土称为新近沉积粘性土。按土的塑性指数Ip 有可分为黏土、亚黏土和轻亚黏土三种。 3、按工程性质分: 可分为软土、人工回填土、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及盐渍土等特殊土。 (1)软土。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为饱和粘性土 (2)人工回填土: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堆积物,其物质成分一般较为杂乱,均匀性差。由碎石土、砂土、男性土等一种或数种组成的称为素填土。经过分层压实统称为压实填土。大量含有垃圾、工业废料等杂物的称为杂填土。 (3)黄土: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具有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土,颗粒在0.05--0.005毫米的占总重量50%以上,质地均一,结构疏散,孔隙率很高,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含碳酸钙10%左右,无沉积层理。(4)膨胀土: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质赞成,液限大于40%,切膨胀性能较大,自由膨胀率大于40%,是粘性土的特征之一。在自然状态下,多呈硬塑性或坚硬状态,具有黄、红、灰白等色, (5)红黏土:又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经过风化过程后,残积,坡积形成褐红、棕红、黄褐等塑性黏土。 (6)盐渍土:土层内平均易容盐的含量大于0.5%,土的盐渍化使结构破坏以至土层疏松。冬季的土体膨胀,雨季时强度降低。在潮湿状态时,含盐越大,请度越低。含盐量告时不易压实。 土的现场鉴别 A、砂石土、砂土的现场鉴别方法 C、粘性土的现场鉴别方法 B、碎石类土密实度现场鉴别方法 D、人工回填土、淤泥、黄土、泥炭的现场鉴别方法 砂石土、砂土的现场鉴别方法 类别土的名称观察颗粒粗细干燥时的状态湿润时拍击状态粘着程度 砂砾石卵(碎)石一半以上的粒径超过20毫米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 圆(角)砾一半以上的粒径超过2毫米(小高粱粒大小)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 砂土砾砂约有1/4以上的粒径超过2毫米(小高粱粒大小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 粗砂约有一半以上的粒径超过5毫米(细小米大小)颗粒完全分散,但有个别胶结一起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 中砂约有一半以上的粒径超过0.25毫米(白菜籽大小)颗粒完全分散,局部胶结但一碰既散表面偶有水印无粘着感 细砂大部分颗粒粗豆米粉近似(>0.1毫米)颗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胶结,部分少加碰撞既散表面偶有水印(翻浆)偶有轻微粘着感 粉砂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粒近似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稍加压力可分散。表面有显著翻浆现象有轻微粘着感 注:在观察颗粒进行分类时,应将鉴别的图样从表中颗粒最粗类别逐级查对,当首先符合某一类土的条件时,既按该土定名。 碎石类土密实度现场鉴别方法 密实度骨架和填充物天然坡和可挖性可粘性 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重的70%,呈交错紧贴,连续接触孔隙填满,充填物密实天然陡坡较稳定,坎下堆积物较少,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坑壁稳定,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状态钻进困难,冲击钻探时钻杆、吊锤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 中密骨架颗粒含量等于总重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孔隙填满,充实物中密天然坡不宜陡立或

土的工程分类汇总

土的工程分类 1. 土的工程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土的工程分类是指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将工程用土按种属关系划分为各种类别。土的工程分类目的是为工程建设服务。土的分类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其作用可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根据土的类别,可大致判断土的基本工程特性; 2)根据土的类别,可合理确定不同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当土的工程性质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可根据该类土的特性并结合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改良和治理措施。 (1)土的工程分类的主要原则 1)工程特性差异性的原则应综合考虑土的各种主要工程特性,用影响土的工程特性的主要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应使所划分的不同土类别之间,在其主要工程特性方面具有显著的质和量的差别。 2)以地质成因和地质年代为基础、以工程特性为依据的原则土是长期地质作用的产物,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与地质成因和地质年代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定的地质年代和成因条件形成特定类型的土,即地质成因和地质年代与土的工程特性有一定的关联性。另一方面,土的工程性质指标是其基本工程特性的定量标志,以土的工程特性作为分类依据才能达到使土的分类服务于工程的目的。 3)分类指标便于准确测定的原则土的分类指标,应既能综合反映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又要便于准确测定。为了减少误差,应尽可能采用定量指标。指标的测定方法应合理可行,不致引起过大的人为误差。 (2)土分类方法的基本形式 1)通用分类和专门分类 工程用土的分类方法,若按其适用的工程领域范围,可分为通用分类和专门分类。 通用分类是适用于工程建设各行业的土的工程分类体系。如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中的土分类方法,就是工程用土的通用分类体系,在工程建设各行业部门通用。 专门分类又称部门分类,是工程建设各行业部门根据各自的专门需要所制定的土的工程分类体系。我国的公路、建工、铁路、水利等部门都有各自的土的工程分类体系,如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中所规定的土分类方法,就是适用于公路建设部门的土的专门分类体系。

新人必看!如何进行土的分类与定名

新人必看!如何进行土的分类与定名 (一)土分类的目的与意义 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来认识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土体,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土分类是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也是土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实际应用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土,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门别类,以便更合理地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工程建筑要求,对不同的土给予正确的评价,为合理利用和改造各类土提供客观实际的依据。因此,在各类工程勘察中,都应该把研究区域内的各种土进行分类,并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2.土分类也是国内外科技交流的需要。前面已经讲过的,在有全国统一的土分类标准以前,国内各部门的土分类标准差异较大,其不利于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只有形成统一的土分类标准后,土工技术才有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发展。 (二)土的分类方法 1.土分类的基本类型

按具体内容和适用范Χ,土分类可以概括为一般性分类、局部性分类和专门性分类三种基本类型。 (1)一般性分类,是对包括工程建筑中常遇到的各类土,考虑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而进行的划分。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常见的土分类就是这种分类,也称通用分类。 (2)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者是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例如按粒度成分的分类,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按压缩性指标的分类等。这种分类应用范Χ较窄,但划分明确具体,是一般性分类的补充和发展。 (3)专门性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分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它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类型,直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如水利水电、地质、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等部门都有相应的土分类标准,并以规范形式颁布,在本部门统一执行。专门性分类是一般性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补充和发展。 2.土分类的序次 (1)第一序次分类

土的分类标准

1)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 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特制定了“土的分类标准”,这一分类体系与一些欧美国家的土分类体系原则相近,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了适当修正。按GBJ 145-90分类 法,土的总分类体系如下: 对土进行分类时,首先根据有机质的含量把土分成有机土和无机土两大类。无机土中,再根据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把土再分为:巨粒土、含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根据土的分类标准,各粒组还可进一步细分。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1)巨粒土和含巨粒土 土体颗粒粒径在60mm以上的称巨粒。若土中巨粒含量高于50%,该土属巨粒土;若土中巨粒含量在15%~50%之间,该土属含巨粒土。巨粒土和含巨粒土依据其中所 含漂石粒含量进一步划分如表1-10。 表1-10 (2)粗粒土 粗粒土中大于0.075mm的粗粒含量在50%以上。粗粒土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两类。若土中粒径大于2mm的砾粒含量多于50%,则该土属砾类土;不足50%,则属砂 类土。 砾类土和砂类土再按细粒土(<0.075mm)的含量进一步细分。具体细粒含量和其它相 关指标见表1-11、表1-12。

表1-11 表1-12 (3)细粒土的分类 细粒土中粒径小于0.075mm在细粒含量在50%以上,且粗粒含量少于25%。细粒土按塑性图分类。塑性图以液限为横坐标,塑性指数为纵坐标,见图1-5,图中用A、B二条线和和及的二段水平线将整张图分成5个区域。若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在图中A线以上,B线以左,线之上,则该土属低液限粘土;若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在图中A线以下,B线以右,则该土属高液限粉土。土的具体分类和名称 见表1-13。 表1-13

土(石)质分类

请问各位: 1、路基土石方工程中的软石、次坚石、坚石和桩基工程中的软石、次坚石、坚石是一样的吗? 2、它们各自的分类标准是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指标分类?好像定额比较模糊; 3、可以简单地理解:桩基础钻孔中全风化岩石为土,强风化为软石、微风化为次坚石、弱风化为坚石吗? 4、岩石分类IV、III类分别为路基工程中的哪一类? 不好意思,问的比较凌乱,请各位高手指点! 土的工程分类及性质 一、土的工程分类 在建筑施工中,按照开挖的难易程度,土可分为八类:一类土(松软土)、二类土(普通土)、三类土(坚土)、四类土(砂砾坚土)、五类土(软石)、六类土(次坚石)、七类土(坚石)、八类土(特坚石)。一至四类为土,五至八类为岩石。 二、土的工程性质 1、土的密度 (1)土的天然密度 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土的天然密度。 (2)土的干密度 单位体积中土的固体颗粒的质量称为土的干密度。 注:土的干密度越大,表示土越密实。工程上把土的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密实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基坑底压实及填土工程的压实质量。 2、土的含水量 土的含水量是土中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注:土的干湿程度用含水量表示。5%以下称干土、5%—30%称潮湿土、30%以上称湿土。含水量越大,土就越湿,对施工越不利。 3、土的可松性 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其体积仍不能恢复原状,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土的可松性程度用可松性系数表示。 4、土的渗透性 土的渗透性指水流通过土中孔隙的难易程度,水在单位时间内穿透土层的能力称为渗透系数,用表示,单位为。注:土的渗透性大小取决于不同的土质。地下水的流动以及在土中的渗透速度都与土的渗透性有关。 主要用土的松性系数来判断: 在建筑施工中,按照开挖的难易程度,土可分为八类:一类土(松软土)、二类土(普通土)、三类土(坚土)、四类土(砂砾坚土)、五类土(软石)、六类土(次坚石)、七类土(坚石)、八类土(特坚石)。一至四类为土,五至八类为岩石。 二、土的工程性质 五至八类为岩石。好象有点问题,看浙江省预算定额第31页.岩石层:除软石及强风化岩以外

土工定名

第一章岩土室内定名 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民建、公路、铁路、水利行业的土工试验岩土室内定名。 1.2 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 10077-2001)(J 123-2001)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 《土工试验规程》(水利)(SL 237-1999) 1.3 工民建标准岩土定名方法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1. 碎石土及砂土 碎石土及砂土分类标准表表1.3-1 注:分类时从粗到细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对于已经判为碎石土或砂土的土,再判别其塑性指数,参见表1.3-2。根据不同的塑性指数,冠以“含”相应土名的前缀。例如:塑性指数满足17

注:无塑性指数时,不定义任何土名。 3. 软土(淤泥和淤泥质土) 对于判定为粉土或粘性土的土,再进一步判别是否是软土。 有机质含量不参与定名 注:e为天然孔隙比,w为天然含水量,w l为液限。 例如:原土名为“粉质粘土”,若同时满足w>w l,1.5>e≥1.0时,现土名为“淤泥质粉质粘土”。 有机质含量参与定名 有机质分类标准表表1.3-5 注:为有机质含量。 例如:原土名为“粉质粘土”,若同时满足w>w l,e≥1.5,现土名为“淤泥”,若有机质含量参与定名并且满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