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

【教学目标】

●土壤矿物

1.了解土壤原生矿物的种类。

2.重点掌握次生矿物的种类及特性。

●矿物质土粒

1.了解矿物质土粒的分类系统。

2.掌握矿物质土粒水分物理特性。

●土壤质地

1. 了解土壤质地的分类系统。

2.掌握不同质地土壤的水分物理特性。

1 土壤矿物

土壤母质来源于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岩石是由矿物所构成,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1.1 几种主要岩石类型与特性

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它们含有石英、长石、深色矿物(如黑云母、辉石、角闪石等原生矿物)。

沉积岩是由岩石风化物经搬运、沉积再胶结而形成的,如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石英沙沉入海底经地质变化胶结成的岩石,称为沙岩。

变质岩是火成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质变而形成的,如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沙岩和页岩变质形成石英岩和板岩,石灰岩变质可形成大理岩。

1.1.1 岩浆岩

(1)花岗岩为粗粒、中粒或细粒全晶质的岩石,呈红色、灰色或浅灰色。主要矿物有石英、正长石、黑云母,也有角闪石、斜长石,由于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组成复杂,容易发生物理风化。在干旱地区崩解成砂粒,在湿润地区暗色矿物被分解为含水氧化铁次生矿物,长石类矿物分解为高岭石,石英以砂粒残留于风化物中。

(2)流纹岩:化学成分与花岗岩基本相似,灰白、浅黄或浅红色。斑状结构,斑晶为圆柱状的石英和长方形透长石。因结晶颗粒较小,难以发生物理风化。在温暖湿润地区所形成深厚的风化层,多呈红色的粘壤土或砂质粘壤土。

(3)正长岩:其矿物组成以正长石和角闪石为主,不含石英,有少量的磷灰石,磁铁矿,色浅红,呈块状或粒状构造。风化后形成砂壤或壤质土壤,通气性良好,富含磷、钾、钙、镁等营养元素。土壤多为中性至微酸性反应。

(4)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在地壳中分布较广。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当。色暗近似黑色,隐晶质结构,常有气孔构造,风化后质地较黏,含盐基物质较多。

(5)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一般为暗绿色或黑绿色,全晶质粗粒或中粒

结构,容易风化。

1.1.2 沉积岩

(1)砾岩砾岩是各种岩石碎块经过搬运沉积再经胶结硬化而成。直径一般(2mm,如经河水长途搬运,其棱角磨圆,其间有孔隙,易透水,风化后呈砂砾状。实物图片:砾岩

(2)砂岩一般由直径0.1-2.0mm的砂粒胶结而成,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磁铁矿、石榴子石等。石英含量大于95%以上的为石英砂岩;长石含量达25%-60%的为长石砂岩。以氧化硅为胶结剂的称为硅质砂岩;以氧化铁为胶结剂的称为铁质砂岩;以粘土为胶结剂的称为泥质砂岩。胶结紧实的砂岩,因抗风化力强,形成土层较薄,砂性大,尤其是石英砂岩比较明显。实物图片:粗粒石英砂岩

(3)页岩粘土经过压实、脱水和胶结作用,硬化后变成页岩,呈页片状或层状构造。矿物组分较复杂,多为灰色、紫红色,也有黄色、黑色。比砂岩容易风化,形成的土质较粘,含片状碎屑多,养分含量较丰富。实物图片:页岩

(4)石灰岩石灰岩由化学沉积或生物沉积作用而成。矿物组成主要有方解石,块状构造,岩体层理明显,多为致密结构,硬度小,遇稀盐酸可发生气泡反应,灰、青灰色,有机质含量高时呈黑色。石灰岩风化主要是化学溶解作用,风化后土层较薄,稍粘、钙质丰富,抗酸力强。实物图片:竹叶状灰岩

(1)片麻岩由花岗岩或砂岩变质而成。成分近于花岗岩,矿物组成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因受到高温高压,矿物结晶呈带状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呈条带状。实物图片:花岗片麻岩

(2)石英岩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重结晶变质而成。硬度大,抗机械性和抗化学腐蚀性强,不易风化。脂肪光泽,一般为乳白色,如含有少量氧化铁呈红色和褐色,风化后形成砂质或砾质颗粒。

(3)板岩板岩由泥质页岩、粉砂岩和其它细粒碎屑沉积物质变质而成。有完整的片理,劈开后呈平的薄块状平面,北方农民开采后做房瓦用。矿物组成主要是云母、绿泥石、石英等,颜色多为青灰色。实物图片:千枚状板岩

(4)片岩片岩由各种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也可由千枚岩进一步变质而成。具有明显的片状构造,片理面呈粗糙皱纹状,含有云母、角闪石及少量长石。实物图片:方柱石黑云母片岩

(5)大理岩大理岩由碳酸岩类(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一般由方解石、白云石和少量的石英、角闪石和辉石矿物组成。具有各色花纹,是优良的建筑装饰材料。纯白色的大理岩称为汉白玉,在我国云南分布较广。实物图片:大理岩

综上所述,土壤矿物质来源于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岩石、矿物的组成和特性对土壤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影响甚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颗粒粗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的酸碱性以及土壤养分等方面(详见有关章节)。

因此,学习与成土有关的岩石和矿物的组成及基本特性,有助于我们学习、认识土壤并有目的去改造土壤,尤其是对山区土壤的改良,更是如此。

1.2 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土壤矿物质来源于岩石、矿物风化产物, 岩石矿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颗粒粗细,土壤酸碱性,土壤养分

矿物是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

成土矿物: 与土壤矿物质组成密切相关的矿物叫成土矿物

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2.1 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由熔融的岩浆直接冷凝所形成的矿物

(1)长石类矿物(包括正长石和斜长石)

正长石(KAlSi3O8),又称钾长石。颜色多呈肉红色,广泛分布于浅色岩浆岩中,如花岗岩、正长岩、斑岩等。正长石抗风化能力较弱。风化后形成次生粘土矿物,是土壤中钾元素的重要来源(如图01-01)。

(2)云母类矿物(包括白云母和黑云母)

白云母[KAl2Si3O10(OH)2],又称钾云母。颜色为无色或浅色,有时带绿色,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薄片状。片状崩解成碎片后化学分解困难,往往混杂在砂土中,反光性很明显。白云母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钾,成为土壤中钾元素的来源之一。黑云母[KH2(Mg(Fe)2AlSi3O12],其性状与白云母相似,只是颜色呈黑色,不透明或半透明。容易分解,风化后形成粘土矿物,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 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 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形成的矿物质。 归还学说:由于不断地栽培作物,土壤中矿物质必然引起损耗,如果不把作物由土壤中摄取的那些矿物质归还给土壤,那么到最后土壤会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要想完全避免土壤的这种损耗是不可能的,但是恢复土壤中所损耗的物质是可能的,办法就是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和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1)土壤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五种因素下形成的。 (2)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覆盖于陆地表面,处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圈相互交接的地带。 (3)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5)土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6)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7)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doc

一、填空题P40 1 、从 1967 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色调、亮度 和彩度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通气孔隙度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活性酸度;一是潜性酸度。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气候因素。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发生学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下蜀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积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地表水分和热量的分化呈带状配 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 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 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2CH4、H2S、N2O 等,吸收 O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 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 20cm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 10~50cm,有 CaCO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 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 PH为 7 左右无 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 、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课型:新课 高一地理 主备人:李海初审人:先中乾复审人:龙学军执行时间:2016 年12 月1 日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标准解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条“标 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关于地理环 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 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 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 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 两方面的内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 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 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 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 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 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 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专升本土壤学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一、名词解释 1、矿物: 2、成土矿物: 3、岩石: 4、风化作用: 5、土壤母质: 6、土壤原生矿物 7、土壤次生矿物 8、同晶替代 9、四面体 10、八面体 11、1:1型单位晶层 12、2:1型单位晶层 二、填空题 1、土壤矿物按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按矿物的结晶状态,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高岭石电荷数量__________蒙脱石。 3、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土壤矿物质主要组成元素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 5、岩石按照成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中常见的氧化物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无论是结晶质还是非晶质的氧化物,电荷的产生都不是通过同晶替代获得,而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9、同晶替代的结果是使土壤产生___________电荷。 三、选择题 1、下列属于粘土矿物的是()。 A 长石、云母 B 高岭石、伊利石 C 蒙脱石、辉石 2、在土壤中发生的同晶替代现象() A、替代和被替代的离子大小要一样 B、替代和被替代的离子电性可以不同 C、替代和被替代的离子电性相同、大小相近 D、替代后晶格构造多数不变,但也可以改变 3、下列关于土壤的矿物组成表述正确的是() A、按结晶状态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B、按矿物来源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C、土壤次生矿物全部为结晶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D、土壤次生矿物除结晶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外还含有相当数量的晶态和非 晶态的硅、铁铝的氧化物和水化氧化物 4、下列选项中关于土壤的矿物组成,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矿物按矿物的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B、土壤原生矿物中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C、土壤原生矿物是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 D、结晶质以结晶状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为主 四、判断题 1、三类层状铝硅酸盐粘粒矿物的胶体特性由小到大的顺序: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 2、根据产生电荷的机制可把土壤胶体电荷可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同晶替

高考地理 生物、土壤及地理环境

专题三 生物、土壤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生物】 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枣发芽,种棉花; 植物对干旱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刺状叶,根系发达) 植物对湿润环境的指示作用——莲(叶子柔嫩、硕大,根系不发达)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矮牵牛(叶片伤害,花完好) 植物对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用——铁芒萁(大量生长于酸性红壤的山坡) 植物对碱性土壤的指示作用——碱蓬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改造了大气圈:原始大气成分为CO 2、CH 4、H 2、NH 3,现在大气以氮气、氧气为主。 改造了水圈:改变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改造了岩石圈: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二.【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肥力特征及重要性 (1)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土壤对人类和地理环境最为重要最具意义的因素。 (2)土壤的组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理想土壤的组成 3.土壤的形成 (1)形成过程①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②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③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 (2)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主导作用:在生物的生长更新过程中,伴随着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颗粒发生团聚,改善母质性状,形成并增强土壤肥力。 我国几种典型土壤的分布地区及其特点 类型 分布地区 特点 黑土 东北平原北部 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 黄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土层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 沙地。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磷肥、氮肥,防治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旱、涝、碱、沙 红壤 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 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加以改 造 紫色土 四川盆地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 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刨耕引种 水稻土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 在人类生产活动(长期种植水稻)中形成的特殊土壤。土壤中 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 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 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 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 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 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 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和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 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和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1)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

第二节--土壤矿物质

土 壤 肥 料 第二节 土壤矿物质与土壤质地 一、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1、固相的物质是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生物(土壤微生物), 2、土壤液相的主要成分是土壤水分与溶解在水分中的各种物质 3、土壤气相的主要成分是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具体的某种土壤中,由于其孔隙体积相对稳定,所以土壤 水分与土壤空气为一种相互消长的关系,即水多气少或水少气多。 三相物质相互影响土壤肥力四因素。共同决定土壤肥力高低。 土壤的基本组成概况:见P2图1-1 典型农业土壤的物质组成P16表2-3 表2-3列出了典型农业土壤的物质组成。 表2-3 土壤物质组成 二、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矿物质的概念: 1、概念:指土壤中无机物质的总和,是组成土壤的骨架物质。 2、作用 (1)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占95%以上; (2)提供植物矿质营养,不包括N 元素。 2.土壤的矿物组成:

按其产生的方式不同: (1)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来源于岩浆岩中的矿物质,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而遗留在土壤中的原始成岩矿物,是由熔融的岩浆直接冷凝所形成的矿物,例如长石、石英、云母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均含有原生矿物。土壤中的原生矿物主要存在于沙粒、粉沙粒等较粗的土粒中。 虽然土壤中原生矿物的种类很多,但主要类型为表2-4中的那几类。 表2-4土壤中常见原生矿物的性质 意义:①原生矿物是土壤黏土矿物的主要来源, ②其风化释放出的无机盐是土壤养分的最初来源,也是最重要的来源。 ③原生矿物的性质及其风化产物对土壤理化性质也有重要作用。 2.次生矿物 ①概念 次生矿物是指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使其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而新形成的矿物。 ②在土壤中,次生矿物主要存在形式:土壤黏粒,故次生矿物又称为黏土矿物。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 【教学目标】 ●土壤矿物 1.了解土壤原生矿物的种类。 2.重点掌握次生矿物的种类及特性。 ●矿物质土粒 1.了解矿物质土粒的分类系统。 2.掌握矿物质土粒水分物理特性。 ●土壤质地 1. 了解土壤质地的分类系统。 2.掌握不同质地土壤的水分物理特性。 1 土壤矿物 土壤母质来源于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岩石是由矿物所构成,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 1.1 几种主要岩石类型与特性 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它们含有石英、长石、深色矿物(如黑云母、辉石、角闪石等原生矿物)。 沉积岩是由岩石风化物经搬运、沉积再胶结而形成的,如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石英沙沉入海底经地质变化胶结成的岩石,称为沙岩。 变质岩是火成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质变而形成的,如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沙岩和页岩变质形成石英岩和板岩,石灰岩变质可形成大理岩。 1.1.1 岩浆岩 (1)花岗岩为粗粒、中粒或细粒全晶质的岩石,呈红色、灰色或浅灰色。主要矿物有石英、正长石、黑云母,也有角闪石、斜长石,由于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组成复杂,容易发生物理风化。在干旱地区崩解成砂粒,在湿润地区暗色矿物被分解为含水氧化铁次生矿物,长石类矿物分解为高岭石,石英以砂粒残留于风化物中。 (2)流纹岩:化学成分与花岗岩基本相似,灰白、浅黄或浅红色。斑状结构,斑晶为圆柱状的石英和长方形透长石。因结晶颗粒较小,难以发生物理风化。在温暖湿润地区所形成深厚的风化层,多呈红色的粘壤土或砂质粘壤土。 (3)正长岩:其矿物组成以正长石和角闪石为主,不含石英,有少量的磷灰石,磁铁矿,色浅红,呈块状或粒状构造。风化后形成砂壤或壤质土壤,通气性良好,富含磷、钾、钙、镁等营养元素。土壤多为中性至微酸性反应。 (4)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在地壳中分布较广。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当。色暗近似黑色,隐晶质结构,常有气孔构造,风化后质地较黏,含盐基物质较多。 (5)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一般为暗绿色或黑绿色,全晶质粗粒或中粒 结构,容易风化。 1.1.2 沉积岩

地理环境整体性

专项训练试题:地理环境整体性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冻土主要有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 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回答下题。 冻土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地区树木多扎根较深且高大挺拔 B. 图示地区气候主要具有冷干特点 C. 图示地区地表水易下渗,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淋失严重 D. 图示地区河流迂回曲折,易形成不对称河谷 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4 -10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7—9月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 A. 土壤蒸发较多 B. 草类生长耗水 C. 径流流失较多 D. 果树生长繁盛 3.夏季睛天时,该果园白膜覆盖区较黑膜覆盖区 A. 白天气温高 B. 气温日较差大 C. 白天土温高 D. 土温日较差小 4.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 清耕区 B. 黑膜覆盏区 C. 白膜覆盖区 D. 生草覆盖区 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年降水量490毫米,海拔500米)进行了植被生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据此读下表完成下列小题。 5.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A. 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B. 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 C. 草木植物为主的阴坡 D. 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 6.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A. 热量适宜 B. 植物种类优势 C. 土壤肥沃 D. 水分条件较好 7.地冰花也称“霜柱”,它从泥土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地冰花向上生长, 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景色十分喜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高考题生物、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1)

生物、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总题数:24 题 第1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 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彼长。图3中虚线①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读图3,完成5-7题。 5.适宜多数植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在 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6.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要依据土壤 A.温度 B.孔隙 C.肥力 D.空气 7.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第2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 11.正确表述图7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 量关系的是 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T1 5.C 6.A 7.A T2 A 解析:读图,正确理解该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三者的关系是解题关键:在前4年中,鱼密度水平较高,决定捕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海渔船数量,但出海渔船数量无限制增加,捕鱼量超过鱼类的再生速度,海域内的鱼密度将会不断下降,最终导致捕鱼量减少,直至无鱼可捕,形成恶性循环。图中第5年后捕鱼量减少的主导因素就是海域内鱼密度减小造成的,第8年后,鱼密度已经很小,该海域的渔业资源已遭受破坏。正确的选项是A,在第2年,鱼密度水平最高时,如控制出海渔船数量和捕鱼量,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渔业可持续发展。

地理考点:生物与土壤(1985-2013年高考真题分类)

考点:生物与土壤(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2013高考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图11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答案: B 【考点】不同植被带的气温降水差异 【解析】从降水条件看,森林>草原>荒漠,故Ⅰ线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来看,热带>亚热带>温带,但由于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气温较同纬度森林较高,故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草原、荒漠的蒸发一般森林地区更强,故Ⅱ线表示蒸发,B选项符合题意。 2.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 C 【考点】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 【解析】风化壳是出露于地表的岩石,由于受到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作用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所以风化壳的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甲大于丁、乙大于丙都是因为植被以森林为主,植物量大;刚果盆地属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属于苔原带,风化壳厚度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温带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热带森林带),故C选项正确。 3.(2009年高考浙江卷)读图1,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答案】D 【解析】某地区同时具有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可推断该区域位于中纬度过渡地带或垂直地域分布地区,影响有机质含量的是气候和生物条件。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土壤矿物质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中不同组分的作用 土壤中的矿物质被称为土壤的“骨骼”; 土壤有机质被称为土壤的“肌肉”或肥力的“精华”。 土壤水分和溶解于其中的养分构成的土壤液相被称为土壤的“血液”。 各种生物是土壤中多种生物过程的驱动力。 土壤三相的物质组成和特性,是土壤肥力的基础,调节三相的比例,可以改变土壤肥力条件。 第二章节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一、土壤矿物基本组成 (一)原生矿物 1.原生矿物概念: 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2.原生矿物类型: 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 3.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 (1)构成了土壤的骨骼—粗的土粒 (2)提供潜在养分—通过风化作用逐渐释放 另外,原生矿物能说明成土母质成因特征:如果土壤中原生矿物丰富,说明土壤相当年轻;随着土壤年龄增长,原生矿物含量和种类逐渐减少。 (二)次生矿物1.次生矿物的概念 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次生矿物一般比较小,属于粘粒范围,因此,也有人叫它粘土矿物或者粘粒矿物。 粘土矿物(粘粒矿物):粒径大小在粘粒范围内的次生矿物称之。 2.粘土矿物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种土壤在发生学上的地位,在土壤分类学中,次生矿物成为鉴别土类的主要依据。 (2)有助于了解土壤一系列理化性状(吸湿性、可塑性、胀缩性、离子吸附性),判断土壤肥力特征。(必须更加关注粘土矿物) 二、土壤矿物质主要元素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元素组成特点 1.土壤矿物质主要元素组成为O、Si、Al、Fe.其中,O+Si=76%, O+Si+Fe+Al=88.7%

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 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带: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地域分异有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土壤地理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 分)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_养分_、_水分_、_空气_和热量的能力。2.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母质、_气候_、_生物_、地形和时间等五种自然成土因 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3.1:1 型矿物的典型代表有_高岭石_和埃洛石,2:1 型膨胀性矿物的典型代表有 __蒙脱石_和蛭石。 4.通常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固态水、汽态水、束缚水_、_结合水_、_毛管水_和重力水等几种类型。 5.1967 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_腐殖质积累层_、_淋溶层、灰化层_、_淀积层_、 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6.由一层_硅氧四面体___和一层_铝氧八面体___组成一晶层,属1:1 型晶格。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以下表述你认为对的,在括号里填Y, 错的填N, 未作判断或判断错均不得分。 1.一般来说,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不饱和的土壤,温带、亚 热带、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的土壤。() 2.引起南方土壤呈酸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代换性H、Al 含量高,虽然阳离子代换 力的顺序为Al3+ > H+ > Ca2+, 但可以通过施用多量石灰来改良土壤。() 3.粘质土壤的有效水容量小,是因为其田间持水量小。() 4.阳离子的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例如二价钙离子去交换一价钠离子时,一个 钙离子可交换两个钠离子。() 5.绝对年龄大的土壤,其相对年龄也大。() 6.粘质土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作物根系易于发展,有机质矿化 作用也快。() 7.草本植物的根系占很大比例,因而剖面中腐殖质自表层向下逐渐 减少。() 8.门赛尔颜色中,颜色命名的顺序是色调—亮度—彩度。() 9.如果胶体数量大,吸附的盐基离子多,那么它缓冲碱的能力就强。 () 10.一般而言,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要高于粘土矿物。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活性酸度 2.矿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 、H2O、NH3、H2PO4-和SO42-的过程。 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被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 4.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5.富铝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简述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答:1.土壤是各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f (K.O.Γ)Β 2.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性; 3.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4.成土因素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土壤也具有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7讲植被与土壤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第17讲植被与土壤 选择题 某中学高二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了研学活动。在寒假他们坐飞机从海口飞往哈尔滨,又利用暑假坐火车从连云港直达乌鲁木齐,对沿途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研学。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校学生在整个飞行旅途中,依次见到的典型植被是( ) A.热带草原、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2.该校学生在飞越A省时,发现该省南部和北部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这是因为该省的南部和北部( ) A.发展了不同的农业 B.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 C.气候类型不同 D.土壤类型不同 3.以下是该校学生坐火车从连云港直达乌鲁木齐时所看到的现象,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经过B省时看到农民正在农田收获小麦 B.C地南面有茂密的森林 C.在D地看到了荒漠景观 D.新疆既有荒漠冰川,又有森林草原 解析:第1题,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落叶阔叶林,故B选项正确。我国的亚寒带针叶林只分布在大兴安岭北

端很小的区域。第2题,由于该校学生是冬季飞越我国南北地区,在A省(安徽省)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上,阔叶林是不落叶的;而在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阔叶林此时是落叶的。所以,看到的景观不同。而这种现象是由气候不同决定的。第3题,B省(河南省)收获小麦一般在每年5月底到6月中旬,而该校学生是在暑假坐火车进行研学的,故经过B省时看到农民正在农田收获小麦是不符合实际的。C地南面为秦岭山脉,山上森林茂密;D地为河西走廊,为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新疆盆地中有荒漠,天山上有草原、森林和冰川。 答案:1.B 2.C 3.A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4~5题。 4.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5.与湖州相比,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且早 C.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选项正确。第5题,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丹东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丹东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且早,最佳观赏期较短,B选项正确。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 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 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 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 有机质的矿化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 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 3 倍 —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 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 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 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 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 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生物成土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生物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土壤质地特征具有肥力这个认识出发,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太阳能引进了成土过程的轨道,才有可能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聚积,从而创造出仅为土壤所固有的肥力的特征,并推动了土壤的发育和演变。从这种意义上说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绿色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把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

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7讲植被与土壤教学案

★第17讲植被与土壤 一、植被 1.植被与环境 (1)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2)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3)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2.森林 (1)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可以通过观察森林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认识不同森林的差异,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3)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 (4)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里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5)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 3.草原与荒漠 (1)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2)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3)温带草原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

高中地理生物与土壤专题训练(精华版)含答案

生物与土壤专题训练 读自然带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回答6~7题。 1.甲中甲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稀树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纬度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完成12~14题。 3.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 B.针叶林草原 C.灌丛草甸针叶林 D.草原山地落叶阔叶林 4.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高于北坡的主导因素是 A.坡度B.水分 C.热量D.土壤 5.下列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与图中相同的是 A.武夷山B.秦岭C.太行山D.阴山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6.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 7.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髙山草甸 B.高寒荒漠 C.针阔混交林 D.高山针叶林 8.与亚寒带针叶林带相比,热带雨林带发育的土壤 A.微生物活动弱 B.生物风化强 C.有机质含量高 D.化学风化弱 9.大多数热带雨林中的树木没有明显的年轮,这是因为 A. 全年光照充足无明显变化 B. 昼夜变化不明显 C. 太阳高度的变化不明显 D. 四季变化不明显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典型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10.图中 A.Ⅲ带植树造林用以防治土壤盐碱化 B.与Ⅵ带相比,V带的水热条件更好 C.Ⅵ带风力小,气温低,太阳辐射弱 D.与Ⅳ带比,Ⅱ带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11.该山地位于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12.若在图中山地开辟一处茶园,最适宜的是 A.Ⅱ、Ⅲ B.Ⅲ、Ⅳ C.Ⅳ、V D.V、Ⅵ 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海拔)。读图回答11~12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最高海拔为5000米 B.云杉林出现在南坡C.沿途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D.沿途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自然带分界线,一年中有明显位置变化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 11~12题。 15.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16.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土壤 B.热量 C.光照 D.水分 读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1-12题。 17.该山可能位于 A.亚洲中部B.非洲中部 C.南美洲西部D.欧洲南部 18.影响该山地基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海陆位置 C.洋流D.地形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19.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0.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21.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 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22.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23.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27~28题。 24.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5.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