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贡献一个治疗足根疼的绝好方法 膝关节的治疗技术

我也来贡献一个治疗足根疼的绝好方法 膝关节的治疗技术
我也来贡献一个治疗足根疼的绝好方法 膝关节的治疗技术

我也来贡献一个治疗足根疼的绝好方法

曾跟随著名针灸专家李世珍老先生学习,得到此方,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足根疼,都有绝对疗效。一般3-5次治愈

方法:太溪复溜针刺用补法。取双侧。

董氏奇穴,五虎效果也不错

一穴治疗足跟痛

一穴治疗足跟痛,是指走路或站立时足跟痛但不红不肿,没有骨刺的那种,方法:针刺合谷穴1.5寸得气,此时边提针边令患者跺脚,一般当即痛止,如还有些痛则如上法在操作一遍,直至痛全部消除即可出针,我用此法治疗足跟痛几十人还没一例不痊愈的.且最早的四五年了从未复发。原理是此种痛为气滞余下引去疼痛,合谷穴有上行于头下行于足的特性,提针引气上行,滞气消散则痛止多在几分钟内解决问题。

远道取穴疗效颇佳

1.对侧或同侧大陵

2.百会

3.素髎

4.同侧风池下病上治,针风池.

5.对侧下关下关穴治疗足跟痛交叉配穴留针30分钟针下即消可以试试

6.对侧合谷

此外尚有肩部跟痛穴及肘部足跟穴、足运感区。

大家可以试试针合谷穴,方法:针入1.5寸后即漫漫提针,提的同时令患者跺脚,立可痛止或缓,随即出针。我常用此法多立可痛止。

针刺肩奇穴(肩井穴内一寸),找一个比较有经验的针灸大夫,用1寸针,边捻转边让患者跺脚,一会儿就能缓解。然后用一些中药:比如说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等善后。

针刺治疗足跟痛特效穴

肩奇穴治疗足跟痛立竿见影,有效率100%,位于肩峰上2寸,平刺,说的够详细了吧,虽然不是很花哨,但用起来确实是针入痛止!进针后稍捻转,令病人跺脚,痛立止!临床实践,肩峰向内0.5--1寸范围内刺皆有效!楼主所指穴位似为“肩井”。

此穴治足跟有一定效果,但,此穴是人身最危险的穴位。无一定经验者,不可轻试!!!我用过,效果非常好,谢谢

我这用过这穴位,镇痛作用还不错,不过楼主说的位置可能不准确,应该在锁骨后沿,肩峰

高点内两寸,这是我当年实习时跟老师学的,后来应用还可以。

個人看法,此是全息律針法+八卦針法+動氣針法的合而運用。

一法:右手對應左腳。手掌對腳掌。

二法:左腳的腳掌對應右手肩頭,左腳大腿股骨頭對應右手手掌。

此處版主,用的是二法全息律。

左腳腳跟痛,取右手肩頭處,(此是八卦針法)。

直接在肩頭位置,尋按最壓痛點,針刺入穴,隨後採動氣針法,痛腳腳跟活動即可。

足跟痛的针灸治疗

好久没发东西了,今天来一个.足跟痛很烦人,病人很痛苦,我有一良方.两个经验穴,一个是在足跟上平三阴交处<正后方> 一个是在足底足跟正中点稍

偏这两个穴特点是本身有压痛,但按压后足跟痛明显见轻.一寸毫针浅刺,强刺激滞针手法.留针20分,起针有良效,如果在这两个穴位上进行穴位封闭那效果相当好了. 我用这两个穴位治好了很多人。适用于各种足跟痛。

我没说明白这两个穴是我自创的没名字,具体定位我说一下. 第一个是在足跟腱上平三阴交处,稍靠外,按之有压痛. 第2个在足底相当于图上36位置靠上一点.按之有压痛. 这两个穴为我用过很多了经验之谈啊

针刺“董氏奇穴”的五虎二、四、五穴效果也很好。

针刺对侧五虎三、五虎五,立竿见影,不行的话,酌情考虑配合灵骨、大白,或肾关,隔天一次,绝大多数三、五次就可以搞定。

单针后溪穴轻者1——3次重的5——7次。在书上看的,我有时候脚跟痛,自己针刺后溪很快止痛。

隔姜灸太溪,昆仑,阿是穴效果很好

足跟痛(骨质增生)奇效

天柱穴,直刺1--1.5寸,得气后,捻转一二分钟,至足跟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时起针,一般一次愈,多则三次愈,但远期效果不佳,患侧取患侧,双侧取双侧!

怎么没人想到放血~为什么要搞的这么麻烦~~

我父亲行医数十年,治疗足后跟疼痛治疗绝招,常以毫针刺双侧昆仑穴,多一次就好,具体手法,希望斑竹加分后,贡献,更多

神效治疗足跟痛,我的经验就是小针刀加疼痛液百分之98一次治愈,我们医院收费100,药费20。还有一种方法不经常用,但经我试验十分有效,就是刘力红老师的用白术熬成液泡脚。白术一次20g

治疗足跟痛效方

微灵仙20克研沫,米醋调和外敷,效果很好。

我这里也有一个方子,已经用过多例,效果不错地

川芎45g,研末,每15g一包,大小以包住脚跟为度,用时用醋浸透,以按压不出水为度,用时放入鞋中脚踩之,轮流使用,每包一天,用过的晾干后再用,一般7天之内必有奇效,如果7天没有效果。。。。。。那就不要再用了,因为用也白用。[每包可以用3-4次,也就是9-12天后换药罗]

中药垫鞋治疗足跟痛

有一些人脚跟经常疼痛,拍片也不是增生,当然也不是外伤.疼痛特点为酸痛或酸胀感.这多肾虚有关.可用川芎,白芷各等份研末,每次15克垫在患侧足跟,半月为一疗程.效果很好,同道可给患者试一试

川芎打粉用纱布做包,垫于脚跟,每天一换,晒干后可重复使用,估计一周内可解决问题。

川椒24克,乳香60克,研末调已醋和蛋清敷疼处,一日换一次,一般一周疼痛消失,我在临床常用。

木瓜120克,牛膝10克,水煎泡足!用白术120克煮水泡足也不错!

足跟痛治疗有效验方

现在的妇女足跟痛的患者相当多,治疗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我介绍一个我自己使用多年的安全有效的方子跟大家共享一下.用法:大黄100克研末和醋500克密封好浸泡7天,使用时找一合适容器没有合适的碗也可以,每天浸泡一次一次30分钟.我用此方治疗足跟痛患者30多例,大多患者5-10天内症

状消失.到现在为止最长患者有4年没有复发,此方虽然只有一味药但是疗效显著

说一秘方

防风荆芥桂枝细辛透骨草各十克,研末,放入布袋,放在鞋内足跟处,20天左右,可换另一袋,治足骨刺,一般一付即愈。若脚出汗,或加拌山西陈醋,效果更快!

治疗足跟痛效验方

这是我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方,我治了很多病人,疗效不错.现奉献给大家,互相交流.

大黄30G 黄柏30G 威灵仙30G 独活30G 牛膝30G 透骨草30G 芒硝50G 山西陈醋250ML

用法:将上前6味药用纱布包好,家冷水3000ML煎开30分钟去出药包,把药液倒入盆内,加入芒硝和醋搅匀.用毛巾蘸药水交替热敷痛处,待水温适当,将患足浸入盆内浸洗,水温下降可加温再洗.,没次洗约一小时.每日1-2次.次日熏洗仍用原药液加热,没剂可洗3-4天.

此方功能:活血祛瘀,软坚散结,消炎退肿.

足跟痛方

芍药甘草汤加味方

主治:足跟痛,像足跟骨质增生,外伤等其他别的什么原因所引起的。无需辩证,辨病,本人治疗数例屡试屡验。

用药:

白芍40g、炙甘草20g、沙参20g、栀仁20g、当归20g、丹参15g、活血藤15g、川芎10g、续断10g、寄生10g。

足跟痛一次治愈法

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主要为跟部疼痛为主,时而可牵扯小腿后侧疼痛,早晨起床时不敢直接用力及行走,久坐后起身时疼痛加重,经活动几步后症状减轻,跟痛症多在一侧发病,也可两侧同时发病,疼痛轻重不一。病起缓慢,早晨起床下地足跟痛,稍走动后缓解,行走较多,疼痛又明显,严重时影响走动。局部不红不肿,在跟骨内侧结节处,相当于跟部前方偏内侧有一限局性压痛点。X线检查多见跟骨骨刺形成。其治疗多种多样,我献出我的治疗此病的方法,一为解除病人的痛苦,二为爱友能发点小财,三为版主加分鼓励。

一,诊断清楚,足跟压痛点标记,多在足跟中央骨刺处。

二,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局部注射。

三,小针刀在骨刺处松解,《不要求剔除骨刺》。没小针刀用刃

针也可以。

四,出针后,用曲安耐得40MG+VB0.5mg+1Mml注射水,顺原针眼注射。

五,创可贴保护针眼。

六,足跟手法松解。

我用此法治疗足跟痛病人40多例,没有一例不效,没有一例复发。比单纯针刀和单纯封闭效果好。强烈推荐爱友一试,挣了钱可别忘了给我送花啊!

提醒爱友糖尿病病人不能用,恶性高血压病人不用,骨质疏松病

人不能用,为什么?地球人都知道!

治法董氏奇穴: 木關骨關對側施針

穴道名稱: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取穴: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外側五分,腕豆骨下是穴。亦節食指與中指叉口直上腕橫紋處下五分。

穴道名稱: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取穴: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內側五分處是穴。亦即中指與無名指叉口處直上至腕橫紋下五分偏內五分處。

用針時切壓穴位避免患者進針時的痛感

肩俞透极泉。只治疗跟骨骨刺引起的脚跟痛.

可以用白术和补骨脂各10克,也可以加服六位地黄丸,针灸取穴:三阴交,昆仑,太息,绝骨,申脉,照海,加阿是穴。也可以针刺同侧的合谷(用泻法),开始针刺时疼痛先加重后减轻。以上两种方法,我用了很多年了,效果很好的。

针刺对侧大陵穴后0.5处,边行针边让患者跺足。对单纯的足跟疼效果上属理想。可加服补肾药以巩固疗效

颈椎矫正(特效手法) 骨刺不会引起疼痛,所以不要在骨刺上下工夫,告诉你一个治疗方法,不妨试试,松解内外踝后软组织,揉压涌泉穴内侧5分处,足跟疼痛会消失。我治疗许多人,效果相当显著。

杏林春暖不要在骨刺上下工夫,而在软组织上找治疗点,不错!我们也没有在骨刺上治疗啊!

涌泉穴内侧5分处即是跖筋膜的起始点,这个治法只对跖筋膜炎引起的跟痛症有效.

足跟痛的原因还是因为足根部的软组织紧张,而紧张原因可以是因为上段神经冲动、可以是局部组织受到牵拉(个人认为,炎症等也属这个原因,因为炎症时的组织水肿和刺激,实际也是由内向外的牵拉)。所以,在治疗上,小可认为,松解局部软组织是首要的,其次是解除病因,小可在国外进行多例治疗效果非常好,可能后期会有论文做相关的讨论,现在讲一下我的治法,松解软组织,不外乎两者,一是局部松解,二是在神经上作文章。小可不喜欢

局部干,因为足跟那里操作太痛,这也是这个疗法的优势,很多治疗方法要在局部干,或者在掌根去干,这不太好,病人痛苦大,推拿还可以,但是要下针就不合适了,所以小可选择在神经上干,有了这想法,选穴就比效方便了,这个理论还是师父的指导,师父喜欢这样,提示你,但不教你怎么去做,自己想去,呵呵,看了一天的解剖,抓掉三百多根头发后,我选择了悬钟和三阴交两个穴位,因为这两个穴位正好有腓浅和另一根神经通过,那一根我忘了是什么,解剖好的同志注一下,而这两根神经正好支配足部肌肉,再往上看,这两神经都来自坐骨神经分支,坐骨神经又发自腰部,那么病因大半都在腰上了,有了这个想法,就是临床了,患者卧位,根据痛点在内选三阴交,在外选悬钟。同侧啊,下针后,再按痛点,不痛了,这时就可以大胆地在足根处用手法放松了,然后自然不能放过腰部,同样检查复位,最后,别忘了,有些情况下,比如,骨刺引起的疼痛,骨刺是不会痛的,主要是因其生长而使局部受到刺激才痛的,比如,足底关节的紊乱,这个是肯定发生,不管是骨刺也好,是腰也好,在局部有关节,并且软组织紧张后,牵也会把小关节牵乱,还有一种就是足底关节自身的紊乱了,所以最后肯定要对足底关节进行矫正,这个手法不用我罗嗦了吧,我跟师父学习,只提示,其实比师父好,治法都说了,手法就自己去想吧,呵呵,有点神秘感。

一般的落枕我们不进行讨论了,治疗方法太多,不外乎后溪、重子重仙承浆、痛点、落枕点、阳陵泉,承山等等。重症的落枕,患者症状非常严重,颈部僵强疼痛,甚至不能碰触,整个人体歪斜,颈部患侧被动体位,头部一点都不能活动。对于这种重症患者,小可的疗效一般是对半开,有些患者可以找到痛点,那样的一般都能很好地治疗,对于找不到痛点的患者,就不好说了,我的治疗方法是,首先,找到痛点,用浮针对痛点止痛,同时下针灵谷大白,或者反绝骨穴,或者中频穴,或者承山,同时下针四神聪中对应患侧一穴,针尖向后,这样,患者可以活动头部,而痛点已被浮针止痛,所以可以较好地减轻患者痛苦,痛大减之后,放松颈部肌肉,复位手法,该复位不一定是要扳,可以是牵拉,可以是顶,这种情况下,一般都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而另一种找不到痛点的,无法进行浮针止痛者,就比较困难,一般我会对枕部进行大量放松,也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是很理想。

膝关节疼痛自我按摩治疗方法

膝关节是人体极其脆弱的一个关节,如果保护不当的话会造成损伤甚至严重会影响正常站立和行走,一般自我按摩膝关节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天津渤海专家医院的除痛专家,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种极其实用的按摩方法,总共有六步,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步骤一:点揉压痛点 在膝关节病的时候,在膝关节周围容易出现一些压痛点,一般在内侧或者外侧有,在找到内侧和外侧压痛点的时候,用拇指进行点揉。所谓的压痛点就是说在膝关节周围,在用拇指触摸的时候,有一些部位比较疼痛,这叫压痛点,这个部位往往就是病变的所在。 按摩手法:找到压痛点以后,可以用拇指由轻到重进行按揉,有酸胀感最合适,每个压痛点大约一分钟左右,三到四个压痛点就是三到四分钟就可以了。 作用:第一个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以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步骤二:点揉膝关节穴位 五个穴位分别是,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血海、足三里 穴位位置:血海穴很好找,把膝关节绷紧,膝关节上侧会看到有两条肌肉在隆起,隆起的肌肉内侧叫血海穴,外侧叫梁丘穴。然后阴陵泉是在大腿的内侧,从底下往上慢慢触摸,就是骨头最高的地方再王后下一点有个窝,这叫阴陵泉,在它的对应面,就是

膝关节外侧也是骨出最高的地方前下面有个凹陷的地方,也有一个窝,这高阳陵泉,第五个穴位叫足三里,这个穴位在膝关节的外侧,从膝关节下面是三寸,正好是我们手的四个手指,就可以找到这个穴位了。详情可登陆https://www.360docs.net/doc/da11229518.html,/xgj.asp进行了解。 按摩手法:现在以足三里为示范,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按揉,我们也是用拇指由轻到重,然后压到最重的时候,轻轻的进行按揉,也是有酸胀感为最好。也是一个穴位按摩一分钟。 步骤三:按揉膝关节(也叫按揉髌骨) 方法:首先找到髌骨,髌骨就像一个壶盖似的,扣在人们膝关节上面,找到以后,用一个手掌或者是两个手掌把它慢慢压在髌骨的上方,然后由轻到重慢慢用力,进行来回的揉撵,这样做三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要求:这个动作做的时候要有一个度,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说越重越好,是以老年人能够忍受为最好。揉的时候应该感到膝关节有一种热感,这就是最合适的,不要太用力。 作用:可以起到松解粘连,因为膝关节病好多人容易产生肌肉之间或者韧带之间粘连,通过揉动以后,可以让粘连分开,疼痛就会消失了。https://www.360docs.net/doc/da11229518.html,/xgj.asp 步骤四:拿股四头肌 这个怎么找呢,咱们把腿绷紧会发现有两块肌肉高起,这两块肌肉叫做股四头肌的内侧头和外侧头,用一个手把它握住,拇指一

右膝盖内侧疼的介绍和治疗方法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右膝盖内侧疼的介绍和治疗方法介绍 导语:我们走路都是需要在膝盖的帮助下才能够完成的。所以膝盖的我们平时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如果,发生了膝盖疼痛就会对我们平时的活动产生一些影 我们走路都是需要在膝盖的帮助下才能够完成的。所以膝盖的我们平时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如果,发生了膝盖疼痛就会对我们平时的活动产生一些影响。让我们行动非常的不方便,所以那些话伤膝盖疼痛的人们比较关心的就是疼痛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法,下面就给大家来讲讲右膝盖内侧疼的介绍和治疗方法介绍。 此类问题的发生,一般都有韧带或肌组织疲劳受损或是局部细胞异常电位因素侵犯关节和腱鞘滑膜,引起滑膜肿胀、肥厚和关节积液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就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共振传导障碍,平时表现不是很明显,当外界温度、湿度或气压出现变化时,因为能量发生变化,共振障碍点也会发生能量变化,引起细胞电离子的异常活动,刺激细胞代谢,出现酸痛问题。在西医来说,是局部有炎症没有处理好,有异常的酸性物质存在。 治疗方法就是消除局部共振障碍,让细胞恢复正常。只要消除局部异常的离子活动,问题就解决。消除局部电位差是治疗关键。 可以试试简单的物理疗法:食用盐一斤炒热炒干,加入姜丝50克,用棉布包好,热熨患部,会有不错的效果。另一种办法是用热淡盐水泡患部,浸泡20分钟,有利于消除组织细胞的电位问题。 如果症状严重,可用下方外治:中药外治:苏木15g,红花12g,艾叶30g,勾丁12g,伸筋草30g,牛膝12g,大戟15g,甘遂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先熏洗后淋洗,每次30min,每日2~3次。 上述就是给大家介绍的右膝盖内侧疼和治疗方法的知识,可以让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_骨性膝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Environ M ed,2006,48(5):455-4611 [25]Fri d l yand LE,Ph ili pson LH1Reacti ve speci es and early m an ifes- tati on of i n s u li n resist ance i n t yp e2d iabet es[J]1D i abetes Obes M etab,2006,8(2):136-1451 [26]ChooH J,K i m J H,Kw on OB,et al1M i tochondria are i m paired i n the ad i pocytes of t ype2d i ab eti c m ice[J]1D i ab etologia,2006, 49(4):784-7911 [27]Hajl und K,M ogensen M,Sah li n K,et al1M itoc h ondri a ldysf un c- ti on i n typ e2d i abetes and obes it y[J]1Endocri nolM etab C li n North Am,2008,37(3):713-7311[28]Ozcan U,Cao Q,Y il m az E,et al1Endop las m ic reti cu l um stress li nks obesit y,i n s u li n action,and typ e2d i abetes[J]1S ci en ce, 2006,306(5695):457-4611 [29]Oza w a K,M i yazak iM,M ats uh isaM,et a l1The endop l as m i c re- ti cu l um chap eron e i m p roves i n s u li n res i s t an ce i n type2d i abetes [J]1D i abetes,2005,54(3):657-6631 (收稿日期:2010-04-19;修回日期:2010-09-29) (本文编辑:潘雪飞) 骨性膝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丁勤能1综述,徐兰凤2审校 [摘要]本文从针灸的方法及取穴特点两方面综述近十年来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并作了展望,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提供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骨性膝关节炎;针灸 中图分类号:R684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71X(2010)06-0529-03 骨性膝关节炎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中最常见的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生活能力。祖国医学把本病归入/痹证0、/骨痹0、/筋伤0、/劳损0等范畴,历代医家对病因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主要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病因主要为年老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长期劳损,血瘀气滞。而风寒湿邪杂至、痹阻经络是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治疗方法有中医、西医、中西结合等。以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关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报道日益增多,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亦有对其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能提高疗效的最佳方法。现将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方法综述如下。 1针灸方法 111传统针刺这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最常用的方法,一般使用单纯针刺的治疗方法比较少,常与其他辅助治疗配合使用。何庆勇等[1]采用以痛为俞、局部取穴的原则,针刺血海、梁丘等穴,辨证加减,配合自制中药,治疗33例,总有效率96197%。张小玲等[2]报道使用常规针刺后,紧接着 作者简介:丁勤能(1978-),女,江苏宜兴人,医学硕士,从事针灸、康复临床工作 作者单位:11210002江苏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康复医学科;21210029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在相关穴位上做中频治疗(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仪YK-2000B/C型),每次治疗20m i n,总有效率9610%,同时认为针灸配合中频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针灸。 112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现在一般使用艾柱为多。李永红等[3]将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膝三针(阳陵泉、内外膝眼)等穴位,行捻转手法,得气后将115 c m长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每针燃尽3段艾条,各穴均留针20m in。对照组取穴、留针同治疗组,不加艾条灸,10次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19%。王学普[4]采用温针配合刮痧治疗48例,采用长约1c m,直径约015c m的梭型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尽为止,使热力传入患处,经过1~3个疗程,总有效率9719%。 113灸法李宁等[5]使用艾条悬灸腰阳关和犊鼻后再配合运动疗法,对止痛和关节稳定度的疗效明显优于采用的物理远红外线治疗仪,总有效率100%。廖钰等[6]将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双艾条加手法组、单艾条不加手法组、温针灸组,观察3组疗法对膝关节炎近期和中长期疗效,结果显示双艾条加手法组和温针灸组明显优于单艾条不加手法组,同时研究认为不同的艾灸方法、刺激量治疗膝

缓解膝关节疼痛的锻炼方法

缓解膝关节疼痛的锻炼方法 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为膝关节痛所困扰,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殊不知,越是这样,越会造成症状加重。以下三个步骤可使膝关节得到强度适中的锻炼,有助于保持双膝的健康、缓解关节疼痛。 第一步:背部挺直坐在地板上,右腿伸向前方,左膝弯曲,足部放平;右腿尽量伸直,并用力向下压,保持10秒钟后放松。双腿交替进行。 第二步:与第一步姿势同,挑起脚尖,抬高右腿达15厘米,保持6秒钟,放下右腿。双腿交替进行。 第三步: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向前伸直右腿,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6秒钟后,放下。双腿交替进行。 以上动作要分两组完成,每组完成10次,每周做3~5次。

骨关节炎常会导致关节疼痛,尤其是老年人中,因膝关节炎引起的局部疼痛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膝关节炎的主要表现有:活动时膝部关节疼痛,不活动易出现关节僵硬等。 老年骨关节炎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以控制症状(疼痛和僵硬)、提高活动功能,改善自理能力为目标。有关康复专家认为,膝关节痛病人需要通过适当运动来缓解症状,也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研究证明,膝关节痛患者运动时虽会产生一定疼痛,但并不导致病情加重,一旦机体适应了这种锻炼,疼痛和僵硬感就会减轻。 那么,老年性膝关节痛应怎样进行体育运动呢?一般说来,可选择冲击力小的温和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原地活动下肢等。以下为针对性的运动: 1、直身跪坐:晨起后或晚上临睡前,两膝跪在床上练习跪坐。跪坐时腰杆保持直立,臀部尽量向后坐,尽力能接触到脚后部。 2、下蹲压腿:手扶床沿做下蹲动作,然后做直压腿动作,即让患侧下肢向前跨半步,处于伸直位或下肢伸出,放在一定高度,轻轻地做压腿运动,手尽量触及足尖部。 3、高位马步:两膝稍弯曲,以膝关节不痛为宜。静蹲不动,两手平举,目视前方,开始坚持几分种,并逐渐增加时间。一般达到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每天早晚各做1次。 4、仰卧抬腿:仰卧床上,患腿向上抬15度左右,抬腿时间争取达到10—15分钟。随后练习中也可用脚挑一个枕头,增加力量,每天2—3次。 关节痛并非缺钙,其主要原因是受寒引起。 可以进行膝关节炎的自我按摩 膝关节骨质增生又称膝关节骨质增生性关节炎、膝关节关节炎等,是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年轻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主要原因,爱美穿衣单薄,只要风度不要温度,或骑摩托、电动车年轻者较多,这都是引发此病的原因。 【自觉症状】 初期自觉膝关节发凉,遇阴天关节麻烦,疼痛、僵硬、酸沉无力,关节内有摩擦音伴有麻木等关节

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pdf

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 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在膝关节部位还常患有膝关节滑膜炎、 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膝关节游离体、腘窝囊肿、髌骨软化、鹅 足滑囊炎、膝内/外翻等关节疾病。 【病因】 膝关节炎的发生一般由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膝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另外,体重过重、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长时间下蹲、膝关节的受凉 受寒也是导致膝关节炎的原因。 【症状】 多数膝关节炎患者初期症状较轻,若不接受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有膝部酸痛、膝关节肿胀、膝关节弹响等症状。膝关节僵硬、发冷也是膝关节炎的症状之一,以僵硬为主、劳累、受凉或轻 微外伤而加剧,严重者会发生活动受限。 【治疗方法】现在生活中,很多人不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出 现了膝骨关节炎。其实这种病也是可以适当的通过运动来缓解,控 制病情的发展的。除了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饮食方面也是要做调 整的。 运动治疗: 一、缓步行走 膝痛缓解后首先应进行行走训练,开始时缓步行走,腿要缓抬轻放,避免膝关节骨面撞击,加重损伤。步速可控制在60步/分钟以

内,每日进行20~30分钟。以后逐渐加长锻炼时间,在3周内达到每次锻炼可以维持20~30分钟的标准。 二、骑自行车 每天30~40分钟的骑车运动,可以令膝痛老人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三、慢跑 对于膝关节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老人,慢跑是增强关节韧带弹性的 好方法。跑步时最好用脚的前半部分先着地,以缓冲腿的震动,防 止膝关节损伤。跑步结束后不宜马上停下来,而应缓慢步行或原地 踏步。 四、高位马步 两膝稍变曲(10~30度),以膝关节不痛为宜。静蹲不动,两手平举,目视前方,开始坚持几分钟,并逐渐增加时间。一般达到每次 10分钟左右即可,每天早晚各做1次。 五、仰卧抬腿 仰卧床上,患腿上抬15度左右,初做时可保持1~3分钟,练习一段时间后,空中抬腿时间争取达到10~15分钟。随后也可练习用脚挑一个枕头,增加力量,每天2~3次。 六、直身跪坐 晨起后或晚上临睡前,两膝跪在床上练习跪坐。跪坐时腰杆保持 直立、臂部尽量向后坐,尽力能接触到脚后部。 温馨提示:以上是向大家介绍的膝关节炎怎么进行防治,通过详 细的介绍,这些防治方法大家一定都非常了解了吧!在生活中,大家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饮食治疗:

治疗膝关节疼痛食疗偏方

治疗膝关节疼痛食疗偏方: 猪蹄2个,苹果醋约80ml,加水至淹没过猪蹄半寸许,大火煮滚后用小火继续煮约4小时,取汤汁,冷冻后,去油层,得透明胶状物-软骨素。 在用餐时,将肉冻切成小块,用你喜爱的调味料拌匀就可以食用了。每次吃的量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好而定。 调味料拌匀就可以食用了。每次吃的量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好而定。食疗偏方如以上所讲。另附对付膝盖疼痛的运动偏方:偏方1.减轻体重,体重是膝盖问题的主因,你每超重一磅,你的膝盖部位就得承受6倍的重量。偏方2.用止痛乳液搓揉膝盖。偏方3.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偏方4.用运动锻炼膝盖,即使膝盖疼痛,也需做适量的运动,肌肉愈强壮,关节愈有力,也更能承受压力(①锻炼四头肌②抬腿③锻炼腿后腱),如果运动反而增加疼痛与不适,应停止练习。偏方5.改变活动项目,不论你做什么,勿因为膝盖痛而放弃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停止活动,你只需避免会引起膝盖痛的事。偏方6.跑在有弹性的地面,草地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后。偏方7.在活动间若发生膝盖疼痛,应立即休息患部,用冰块冰敷,并抬高患部20D30分钟。冰块是极佳的消炎剂,确实有助于减轻膝盖痛。偏方8.在没有肿胀的情况下,事先热敷可能使你活动时较不痛,但若有发肿的情形或怀疑有发肿的迹象,则勿热敷。运动后热敷将是徒然,增加不适。偏方9.当跑鞋失去弹性而无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后,应立即换鞋。偏方10.建议以骑脚踏车取代容易引发膝盖不适的跑步,不论是固定式或可动式脚踏车皆可。但若不谨慎行之,骑车也可能带来膝痛。我们不鼓励骑上坡路段,以免过度费力。而且应以低档行进,较轻松。偏方11.找出疼痛的引发点,在大腿内侧有个疼痛的引发点。欲消除这种疼痛,不妨将手自膝盖向大腿的正面上移3寸,接着向内侧再移2寸,用拇指尖稳稳地压入此点,直到你感觉肌肉已松弛。这可能需要30一90秒的时间,然后放开拇指。偏方12.运动前的暖身及运动后的降温都是很重要的。平躺在地面上,将双膝向胸前,然后将一只腿向上伸直,像要用脚眼看天花板,从1数到10,随后换另一只脚。

膝关节疼痛

骨性关节炎(os疾病名称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临床上以中老年发病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病理特点为局灶性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软骨下骨质变密(硬化),边缘性骨软骨骨赘形成和关节畸形。 通过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中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患病率为9.56%。60岁以上者达78.5%,与西方国家相似,但不如其严重。 发病机制: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它的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骨小梁断裂,有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后期骨端变形,关节面凹凸不平。关节内软骨剥落,骨质碎裂进入关节,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软骨是由1-2mm厚度胶原纤维、糖蛋白、透明质酸酯聚集而成,当水合作用时就起了垫子样作用,以吸收和分散所承受的负重和机械力量。在生理状况下,关节软骨依靠关节周围及热的收缩及软骨下的骨质来完全上述的任务。肌肉的收缩除带动关节活动外,同时起着橡皮带样作用,吸收了大量传来的冲力,保护了关节。当发生意外(如摔跤)时,因为肌肉对此突发的震动不能及时出现保护性反应而使关节负重加重,可致致害关节损伤,因此肌肉对此突突发的震动不能及时出现保护性反映而使关节负重加重,可致关节损伤。此外,肌肉老化、周围神经病变时,肌肉吸收能量的功能也大大的减弱。协助软骨承负重的另一因素是软骨下呈现网状分布的骨质量,其质地虽较软骨应但比骨皮质软,故具有高度弹性,有利于承受压力。关节软骨的变形发生最早,具有特征性病变。软骨基质内糖蛋白丢失时关节表层的软骨软化,在承受压力的部位出现断裂,使软骨表面呈细丝绒状物。以后软骨逐渐片状脱落而使软骨层变薄甚至消失。软骨下的骨质出现微小的骨折、坏死,关节面及周围的骨质增生构成X线上的骨硬化和骨骜及骨囊性变。关节滑膜可因软骨和骨质破坏,代谢物脱落如关节腔而呈腔轻度增生性改变,包括滑膜细胞的增生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其程度远不如类风湿关节炎明显。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的关节囊壁有纤维化,周围肌腱亦受损。 临床诊断:本病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但赖此可进一步与其他疾病鉴别。血沉在大部分患者正常,C反应蛋白不增高,类风湿因子阴性。关节液呈黄色或草黄色,粘度正常,凝固试验正常,其白细胞

常见膝关节疼痛的简单判断

常见膝关节疼痛的简单判断 膝关节疼痛也许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的病症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素引起,因而确定膝关节疼痛的病因是对关节外科医师的一种挑战。也正因为半数以上的膝关节疼痛并非由关节内病损所引起,所以对关节镜外科医师来讲,如何通过术前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对关节疼痛的病因有初步的甄别,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既可减少关节镜检查的盲目性,也可提高关节镜手术的疗效。 病史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任何疾病的重要步骤。膝关节部位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可引起或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应注意关节外症状的询问,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内侧症状的髋部等等。 引起膝关节症状的原因常具有提示性。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病,退变性原因的意义则更加明了。具体的受伤机制在诊断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时很有价值。过屈位损伤常常涉及后交叉韧带,过伸位损伤可能先后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旋内翻常造成外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外旋外翻则易造成内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各种不同方向的撞击伤常意味着相应阻滞结构的破坏。半月板损伤也常与膝部的旋转活动有关。 发病或受伤时间在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半月板损伤在急性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在转为陈旧性以后可能仅有打软腿和关节内异物嵌夹的感觉,对诊断造成困难;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可能仅有关节不稳定的感觉,当产生较为复杂的痛感时,就意味着关节软骨、半月板和辅助的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损伤;轻度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由于股四头肌的代偿一般无特殊不适,但当出现膝前痛时常意味着髌股关节的严重退变。另外,发病或受伤时间在决定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案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损伤的半月板是否要修补,修补的难易程度如何,根据受伤时间可以有一定的评估;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内侧副韧带损伤应当行保守治疗,在内侧副韧带的愈合期过后则可以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伴后外侧角损伤应当尽早行所有受损韧带结构的修补或重建。 体检 膝关节的体检较为复杂,一种损伤或病变可能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在这里我们不想罗列各种方法,只想叙述平时最常用的、我们认为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体检手段,对其具体检查过程、意义进行分析。对于膝关节外科医师来讲,在日常诊疗中,形成自己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检测程序非常重要。 一、膝关节力线——站立位 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 正常膝关节的解剖轴线(FTA)有5°-7°的外翻角,机械轴线则为0°,即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呈一直线。在一般体检中,主要大致了解膝关节的机械轴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如果膝关节不能并拢则意味着膝内翻,如果踝关节间距过大则说明膝外翻,内外翻角度通过目测进行估算。

老年人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

老年人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就连许多从前常年守在家里做家务、看孙子的老年人也纷纷走出家门,象年轻人一样赶起了旅游、健身的时髦。许多老人或结伴或随团,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愉悦了心情,可谓一举多得。可是让许多老年朋友感到无奈的是在他们心情放松的同时,尤其在爬山或长途行走后,两条腿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双膝无力,关节肿胀,隐隐作痛,有时甚至到了双膝疼痛无法走路的地步。许多老年朋友因此感叹,年纪大了,想享受点生活的乐趣都难了。其实,发生在老年人的膝关节痛是老年性双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最常见表现,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健,完全可以改善症状,消除疼痛,解除老年朋友们的后顾之忧。 中老年人的膝关节疼痛,大多属于原发性骨性关节炎,除与关节本身的老化,关节过劳损耗有关外,与平时膝部的活动过少、血液循环较差、受寒受潮以及体型肥胖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膝关节是人体主要承重关节,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逐渐减退,关节腔黏液分泌减少,关节软骨干燥,逐渐磨损、变薄,关节骨质增生,加之关节周围的肌肉生理性萎缩,韧带弹性减弱,膝关节的活动能力逐渐减退。随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始动痛、负重痛,无活动痛、夜间痛、休息痛。疼痛可因活动过多或天气变化而加重。膝关节可出现畸形,或因关节积液而出现关节肿胀。同时伴有关节活动障碍,关节活动时有响声、有摩擦感。X 线片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内外间隙宽窄不等或消失,髁间嵴边缘及髌骨下级骨刺形成,个别可见关节内游离体。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周才胜 膝关节痛的日常保健原则是及时休息,防止过劳,少负重,常活动,注意防止对膝关节的进一步磨损,避免长时间频繁上下楼、跑步、爬山等对膝关节磨损较大的运动,避免跌打扭伤;膝关节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冷、潮湿的刺激;身体过于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必要时可选择使用拐杖帮助分担双膝负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尽量减少关节负重,可以练习打太极拳等轻柔缓和的活动,尽量避免半蹲位体位。可适当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尤其是骨四头肌的锻炼,当然,要保持膝关节在不负重或少负重的情况下进行,方法简单易行:做在椅子边,将腿向前伸直,脚后跟着地,然后腿伸直向上抬,是脚跟离地10-15厘米,让股四头肌持续收缩,保持3-5秒,然后缓慢把腿放下。每天做2-3次,每次重复10-15遍,两条腿可同时进行。开始练习时可以不负重或少负重,随后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增加负重或延长时间。股四头肌是大腿前面的大肌群,强健的股四头肌对于稳定习惯节能起到重要作用。另外,有条件得话可以经常游泳,因为游泳时身体和地面基本平行,全身关节肌肉都能在不负重的情况下得到很好的放松,还能使心肺功能得到提高,但游泳时应注意水温要适宜,运动强度也不要超过身体可承受的水平。 物理治疗

一针解决膝关节疼痛

一针解决膝关节疼痛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针解决膝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一针疗法总结膝关节疼痛为针灸临床所常见。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半月板损伤、脂肪垫劳损、其它膝关节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等等为常见病因。患者膝关节或红肿、或疼痛、或有功能障碍,不一而足,针灸治疗此疾有大优势。其中,一针疗法具有取穴精少、见效迅捷、安全可靠、易于操作之优点!现将膝关节痛一针疗法的选穴总结如下,以飨针友,并请专家指正。 1.痛在内侧特别是疼痛靠近阴陵泉附近,选穴取尺泽(对侧)或隐白(患侧)。 2.痛在内侧特别是疼痛靠近曲泉穴附近,选穴取内关(对侧)。 3.痛在外侧特别是疼痛靠近足阳明胃经循行线上,选穴取曲池(对侧)或大巨(患侧)。 4.痛既在内侧又在外侧,而非全膝者,选穴取手逆注(肘关节与腕关节连线之中点)+曲池。 5.风湿性膝关节痛选膏肓腧灸之。 6.膝痛不可屈伸,有功能障碍,选穴取大杼。 一、膝伸不屈,治其髀关穴。二、坐而膝痛,治其环跳穴。三、立而暑解(站立骨缝热痛),治其膝阳关穴。四、膝痛,痛及小拇指,治其委中穴。五、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承扶穴。六、膝痛不可屈伸,治其大杼穴。七、膝痛连小腿如骨折,治其陷谷穴。若别,治其通谷穴、然谷穴。八、膝酸痛无力,不能久立,

治其光明穴。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关于举办“董氏正经奇穴特色疗法专题技术临床应用研修班”的通知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 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 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 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

膝关节疼痛的治疗口诀

膝关节疼痛的治疗口诀急性扭伤寻梁丘,关节积水犊鼻求, 膝盖发凉找昆仑;膝痛中渚要常揉, 再加胆经膝阳关;手三里处病不留, 跪膝引血下行法;膝病肘治解忧愁。 引起膝盖疼痛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是因为很多毛细血管被瘀血堵住造成,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管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效果。在此简单的介绍一下几种膝盖疼痛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骨头正常但是膝盖左上方经常隐隐作痛,走路走久了就会感觉很明显的肉痛,有时候腿部还会突然失去知觉,这是劳损所导致的病痛。因为关节软骨没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修复能力有限。正常关节面有透明软骨覆盖,一旦损伤透明软骨,会引起关节的疼痛、不稳和僵硬,加速关节退变,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严重的膝关节劳损会造成关节的功能障碍,当活动量过大时,还可诱发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所以患了膝关节骨质增生症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做大运动量的锻炼,如跑步、跳高、跳远。 2、坚持做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动收缩动作,每天4-5次,每次15下(一紧一松算一下)。 3、仰卧,屈膝,屈髋做向上的蹬自行车样动作,每天2次,每次30-50下。 4、不做下蹲和起立运动。 5、不做膝关节的半屈位旋转动作,防止半板损伤。 具体的治疗方法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以下第二和第四的介绍。 二、有的人膝关节平时不痛,盘腿或抻拉就痛,有可能是韧带拉伤导致的疼痛。“急性扭伤寻梁丘”就是指如果发生突然性的扭伤可马上点按“梁丘”穴(膝盖骨上方贴近股骨边缘敏感之处),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不但能治疗急性胃痛、胃酸、乳房痛、肠胃炎等本经之病,还对急性腿痛、脚痛、膝盖痛有手到病除之效(以上陈旧性疼痛除外)。 对于陈旧性的膝盖疼痛,口诀中说的“膝痛中渚要常揉”就是让您“下病上治”多按“中渚”穴(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它是三焦经的“俞穴”,这个在前面的《五俞穴的介绍》里已经讲过了,同时,它也是止痛的要穴。《难经》上说:“俞,主体重节痛”;膝盖的疼痛正好也在它的主管范围,由于这个穴位很好找,操作起来也不难,“中渚穴”敏感的患者朋友们平时可常按按它,对于缓解关节疼痛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老年人膝盖疼痛;不能打弯晚上睡觉有时都会疼醒,走路时很痛,应该是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在“风湿病”中,对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如: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在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这里我们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每天揉揉十个手指或脚趾关节可缓解“晨僵”的病症。“晨僵”也叫“清晨运动不能”,患者表现为早晨起床时症状加重,活动困难。出现晨僵的原因是由于在睡眠或活动减少时,使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僵硬不适,随着按摩指(或趾)关节使肌肉得以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所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 2、口诀:“再加胆经膝阳关;手三里处病不留”,就是让您多揉揉大腿胆经上的“膝阳关”穴(膝外侧,当股骨外侧上方的凹陷处)。“膝者,膝关节也;阳者,阳气也;关者,关卡也”,由此可看出它是膝关节气血下行的必经之地,常按摩此穴对缓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另外,

膝关节病常用治疗方法

膝关节骨关节病常用治疗方法 膝关节骨关节病是以进行性关节软骨丧失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疾病。关节软骨退变、滑膜增生及慢性炎症是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本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本文回顾国内有关文献,就其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 关节冲洗术 膝关节骨关节病是由于软骨的退变,软骨基质崩解,而导致滑膜炎症;炎症细胞分泌细胞激活因子,促进分解软骨基质中的胶原和蛋白多糖,导致软骨基质丧失,软骨下骨暴露。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病情迁延加重。临床研究表明,用关节冲洗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可充分引流关节内积液,降低关节内压力;补充钾、钠、钙、镁等电解质,调整渗透压;提高局部免疫机能,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增加对软骨的营养,有利于关节的修复;从而达到阻止软骨基质的分解、中断其恶性循环、限制病症发展和缓解症状的目的〔3~5〕。 2 关节镜清理术 大量临床实践说明,滑膜清除术确有消肿、止痛及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利用关节镜可修整成形磨损关节面、修复或切除半月板、松解粘连,以恢复关节内活动结构表面的平整;通过对病理性关节软骨的清除,能刺激具有分化能力的骨原细胞向软骨分化,使软骨面再生修复;不仅对早期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疗效,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可重复等优点,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理想方法。这种手术,最适合于:①关节活动量不大而又有休息痛或夜间痛的病例;②任何年龄均适用,但以60岁以下为好;③身体不太胖,关节没有畸形者。而以下情况当慎用或不用:①膝关节强直或不稳者;②髌骨位置不正;或膝内翻超过10°以上;或膝外翻超过15 °以上者,均不可单独行此手术;③伴有膝关节急性感染者禁用此手术;④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不宜磨削软骨;⑤身体过于肥胖者;⑥术后不能配合,患者不能休息,不能避免负重者〔6〕。 3 关节软骨修复术 研究表明,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最初是由软骨下骨组织来填充软骨缺损,继而可能转变为纤维软骨,最终很可能转变为透明软骨。促进软骨再生的方法,包括:①钻孔至软骨下骨; ②磨损退变的软骨并削平其下的骨质;③切除病变的软骨及下面的骨质;④持续被动活动磨除退变的软骨。用软骨下骨钻孔术,可达到纤维软骨性修复。实验证实,软骨下骨钻孔诱导的修复组织起源于有多种功能的松质骨间松质细胞,再由肉芽组织化生。修复组织的深层保持了正常软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而表面则为典型的纤维软骨。软骨下骨钻孔术确可促进缺损修复组织的再生,它对局限性全层缺损或部分厚度的广泛缺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简单治疗方法或辅助方法。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手术还有,骨软骨的自体移植、骨软骨的同种移植、软骨膜和骨膜移植、软骨细胞移植、骨软骨多能干细胞移植等。另外,生长因子应用、关节牵引加运动、人工材料基质应用等也见诸报道〔7、8〕。最近,有人介绍利用微创技术即用骨刀在软骨缺损区造成微型骨折,并开放至哈佛氏管以促进软骨的形成〔9〕。此外,实验证实,静脉瘀滞、骨内高压并伴有骨内血气异常是膝关节骨关节病发病的原发因素,并在引起关节疼痛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本病早、中期患者可做关节囊外钻孔术,部分加做胫

中医对付膝盖疼的几个小方法

膝盖疼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毛病。今天,我们为你介绍几个专治膝盖疼的妙法。它们的治疗思路十分明确,效果也非常不错。涉及口服方剂,须咨询当地中医师,根据体质辩证用药! 1,伸筋草透骨方 准备伸筋草40克,透骨草40克,千年健20克。将这些药物洗净,加清水2500毫升煮沸,煎煮药液500毫升,倒入盆中,趁热蒸熏膝盖,或者用毛巾浸透药液,趁热外敷膝盖,每次治疗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说明:此方中伸筋草以及透骨草,能去风湿,舒筋活络。千年健入肝肾二经,能去风湿,壮筋骨。它们对于风湿痹痛、肢体酸痛,尤其是遇寒加重的膝盖疼痛、腿部沉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乌花透骨汤 准备制川乌30克,红花30克,透骨草30克。将这些药物洗净,加清水1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武火煮开后离火,加醋250毫升,熏洗膝盖。 说明:此方中川乌能散寒,红花能活血止痛,透骨草伸筋通络。它对于风寒湿所致的膝盖疼痛有特别好的疗效,对于大多数的膝盖疼痛,都有治疗作用。 3,葱醋热敷方 准备陈醋160克,葱白50克。先将醋煎煮到剩下一半,然后加入切细的葱白,再煮沸,过滤后用布浸泡醋液热敷在患处。每天两次即可。 说明:此方对于膝盖冷痛有特别好的疗效。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膝盖、小腿发凉的同时还疼痛。这里的葱白有散寒通络的效果。醋入肝经,肝主筋,因此可以对膝盖不适起到治疗作用。 4,消瘀散 准备蒲公英60克,没药30克,土鳖虫30克。将这三味药共研细末,蜂蜜和冷开水调拌,外敷患处,坚持3小时。每日一次。

说明:这个办法对于膝盖肿痛,有淤血的人特别有效。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土鳖虫能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没药活血散瘀。膝盖受伤急性期多以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热毒和淤血是致病的根源。此时用这个小方子,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5,桑寄生鸡蛋汤 准备桑寄生30克,鸡蛋两枚。将桑寄生洗净入锅,加入适量水,旺火煮沸到鸡蛋熟,蛋去掉壳回汤里继续煮。吃蛋喝汤。每日一剂,连服10天。 说明:这个方法对于膝盖酸痛无力,屈伸不得,活动能力下降的人特别有效。这源于桑寄生味甘性平,能平补肝肾,强筋骨,去风湿,对于膝盖乏力的人特别适用。 6,牛膝羊肉汤 准备羊肉100克,川牛膝12克,枸杞子12克。将这些材料洗净,羊肉切块,一同加入砂锅,加水、料酒文火煮2到3小时,到羊肉熟烂,加少许食盐调味。吃肉喝汤,每日一剂。 说明:这个办法对于膝盖发凉、遇寒则通、关节僵硬、素体阳虚的人十分有效,多见于高龄老人。川牛膝温补肝肾,活血通经,祛风除湿。枸杞子滋补肾阴。羊肉大补肾阳。此方阴阳双补,力道强劲。

常见病口诀

常见病治疗口诀 1.感冒 要问这病怎么治,下面两点看仔细,一看怕冷不怕冷,二看有汗没有汗。 怕冷无汗午时茶,加用二钱感冒丹,服药以后睡一觉,发点小汗病自减。 若不怕冷稍有汗,嗓子发紧口发干,咳嗽应服桑菊片,不咳当服银翘解毒丸。 2.痢疾 饮食不节伤生冷,里急后重腹内痛。一天泻痢十几次,每次便中带红脓。 身上发烧口中渴,加味黄连开水送。早晚两次莫间断,忌食生冷与荤腥。 有的便中带白脓,如像豆汁一般同。不发烧来口不渴,浑身怕冷肚子痛。 赶快治疗莫迟延,四神丸用姜汤冲。 3.受暑 脸色发红喘粗气,手脚发凉出冷汗,病人抬到阴凉处,急服十滴时令丹。 有的病情十分险,突然昏倒不能言。牙关紧闭出大汗,急救快用通关散。 如果病势还不退,快请医生莫迟延。面有晦气透油光,好像几天没洗脸, 头晕发烧身疲倦,诸葛行军服后安。有的病人身酸懒,头昏恶心口中黏, 胸口堵闷舌苔腻,跑肚拉稀腹胀满。这是受暑又伤湿,快服藿香正气丸。 4.扁桃腺炎(闹嗓子) 扁桃腺炎板蓝根,大青叶与条黄芩,双花连翘炒栀子,苇根竹叶和灯芯。 喑哑蝉衣可清音,身体发冷桑叶寻,咽干玉竹加花粉,若是化脓用六神。 5.高血压 老人心衰利尿:老年人高血压伴心衰用利尿剂 率快绞痛洛尔:心率快,心绞痛的用洛尔(B受体阻滞剂) 二能预防心梗:B受体阻滞剂预防二级心梗。 糖尿外周变心: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变异性心绞痛 老年喝酒加盐:老年人,喝酒的,吃盐多的。 冠心改道(钙道)喝粥:冠心病的,都用钙通道阻滞剂,他还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衰心梗糖肾:心衰的人,心梗的人,糖尿病合并肾病, 肥胖比较紧张:肥胖的人,用血管紧张素;

孕妇高钾肾窄:孕妇,高甲的,肾动脉狭窄; 别紧张甲基来:别用血管紧张素用甲基多巴; 高血压(二) 高血压用石决明,桑叶菊花苏地龙,磁石朱砂白蒺藜,龙胆草与桑寄生。 头疼白芷效果灵,藁本主治头顶疼,四肢麻木豨莶草,太阳穴疼用川芎。 打嗝加入旋复花,生赭石入效更佳,头重脚轻川牛膝,小便频数知柏辖。 6.肺炎 肺炎方用金银花,连翘黄芩杏仁加,地骨皮与甜葶苈,桑叶菊花通草佳, 生桑白皮不可少,知母黄柏下焦辖,生石膏和瓜蒌入,病势虽险效堪夸。 高烧不退易昏迷,谵语不休又循衣,见到此情须冷静,急用紫雪莫犹豫。 7.肝炎 肝炎方用绵茵陈,黄柏栀子川郁金,枳壳连翘赤小豆,茯苓莱菔滑石寻。 饮食不香焦麦芽,大便不通酒军加,功能不好金钱草,连进十剂效堪夸。 热盛仍须生石膏,大便不好军炭疗,口苦机制牛黄粉,恶心竹茹效果高。 8.胃炎 食物不洁患胃炎,胃疼呕吐苦缠绵,苏叶竹茹藿香上,茯苓厚朴乌药煎, 消积须要莱菔子,吐酸吴萸与黄连,小便不利滑石入,方小效大病可痊。 身冷头晕桑叶除,胃口不适佩兰舒,腹胀大腹皮最好,过食生冷炮姜甦。 9.肠炎 肠炎腹痛又拉稀,木香黄连效果奇,厚朴枳壳尽导滞,莱菔消食又化积, 小便不畅滑石利,吃面过多焦六曲,吃肉太多山楂化,腹胀须用大腹皮。 身上发冷用桑叶,发烧还需地骨皮,感冒不解双花好,连翘相佐效果奇。 腹痛不止加乌药,恶心呕吐竹茹医,小便短少知母入,黄柏加入不可离。 10.糖尿病 “三多一少”糖尿病,均须避免进糖分, 少食高脂胆固醇,适食高纤及淀粉。 一般多餐量要省,控制血糖才有长进。 除了饮食与用药,运动也应常进行。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积水滑膜炎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积水、滑膜炎 证候诊断1.肝肾亏虚证: 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曲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细涩。 2.寒湿痹阻证: 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3.湿热阻络证: 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4.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涩。5.气血两虚证: 关节酸沉,隐隐作痛,曲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虚而缓。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肾亏虚证治法: 补益肝肾,强筋xx 骨。推荐方药: 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怀牛膝、杜仲、党参、秦艽、川芎、桂枝、细辛、狗脊、鸡血藤、骨碎补、淫羊藿、生姜、大枣、甘草。中成药: 金乌骨通胶囊、天麻祛风补片、益肾蠲痹丸、壮骨关节丸、尪痹胶囊(片、颗粒)、金天格胶囊、仙灵骨葆片、独活寄生合剂等。2.寒湿痹阻证治法: 散寒除湿,温经活络。推荐方药: 乌头汤合桂枝附子汤加减,附子、黄芪、桂枝、白芍、细辛、川芎、炙麻黄、羌活、秦艽、白术、独活、怀牛膝、生姜、大枣、甘草。中成药: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附桂骨痛胶囊、通痹片、骨龙胶囊、寒湿痹颗粒(胶囊、片)、疏

老年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与中医治疗

膝关节疼痛在老年人中发病非常广泛,有人在来就诊的患者中,随机调查1000例,患腰病的23%,患膝部疾病的占17%,仅次于腰病列第二位。从症状来看,膝痛占80%,还有膝关节肿胀积液、变形、膝酸软无力等。在骨科门诊,膝痛患者中,一多半是骨性关节炎,因此,老年膝关节疼痛以介绍膝骨性关节炎为主。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叫老年性关节炎,有人说50岁以上约80%,60岁以上约90%,70岁以上100%有这种增生性改变。但其中有症状的不过15%—20%左右(男性15%,女性22%);不得不求医者,不过5%左右。有人认为X线片上有骨关节病的,约有30%的人有疼痛症状。也有人认为本病有骨质增生性改变,有骨刺,因此称为增生性关节炎,这也为我国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由于膝关节外观多伴有关节肥大或畸形,所以曰本人称之为变形性关节炎,也有人称之为肥大性关节炎。美国医生认为该病是从关节软骨退化开始,故

称之为退行性关节炎。多年来国内外大多数医生和文献仍称此病为骨性关节炎(ostcoarthritisOA),认为是从软骨退行性变开始而累及骨质、滑膜等关节结构的慢性损伤性疾病,伴随修复通常是炎症过程,故称之为骨性关节炎。欧洲医生也称此为骨性关节病。一.膝关节的解剖特点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且运动量大的关节,位居下肢的中枢。其上下的股骨和胫骨是人体最长的两个长骨。由于长的杠杆臂使膝关节受力重,劳损及创伤机会多,位居所有关节的首位。髌骨位于强大的股四头肌肌腱中,是人体最大的种子骨。一般关节软骨厚度为2—4毫米,而髌骨软骨厚度为其2—3倍,甚至可达7毫米以上,所受压力及剪力都大,因此髌骨软骨软化发生率高达异乎寻常的程度。随着人的年龄老化,骨性关节炎发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全身187个滑膜关节中,膝关节的滑膜面积最大。关节软骨的面积及关节腔的容积均居首位。膝关节伸直时可容纳60毫升液体,轻度屈曲位可容纳88毫升。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内仅有0.13—3.5毫升的滑液,以液膜状态敷布在软骨面上;关节腔内处于负压状态,为-8—-12厘米水柱,所以不容易抽出液体。膝关节是人体最完善最复杂的关节,它不仅具备滑膜关节必备的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而且还具备各种辅助结构:如有纤维软骨形成的半月板,以及韧带、滑囊、滑膜皱襞、脂肪垫等。众多的结构,使膝关节病变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种类繁多,诊断困难。外侧髁:扁平,但髌面较大而高起,比内侧髁约高起0.5厘米,适于屈伸。股骨——两髁关节面联合有一浅凹,即关节软骨髌面,伸膝时容纳髌骨。内侧髁:长而狭,面积比外髁小而低,屈伸还有旋转。骨性结构▲内外侧髁与股骨内外侧髁分别对应,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胫骨▲内侧髁骨小梁较外侧髁稀少、疏松,再加上内侧半月板耐磨能力不如外侧,因此随年龄老化而易形成膝内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