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图版生物必修2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分离规律试验

2018年中图版生物必修2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分离规律试验
2018年中图版生物必修2 第2单元 第1章 第2节 分离规律试验

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

1.理解并记住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内容及验证过程。(重难点)

2.分析生物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重点)

3.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遗传学常用符号及含义

孟德尔把子一代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状称为隐性性状、子二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合作探讨]

探讨1:若F2中紫花和白花的个体数量很少,也会出现3∶1的比例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因为紫花∶白花=3∶1是理论值,只有统计的数量足够大

时才能接近3∶1。

探讨2:豌豆花的位置有顶生和腋生两种类型,现有多株顶生和腋生豌豆。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顶生和腋生的显隐性?

提示:可以用顶生豌豆和腋生豌豆杂交,如果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如果子代两种性状都有,可以再用顶生和腋生豌豆分别自交,如果出现性状分离的则为显性性状。

[思维升华]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性状的判定

(1)据子代性状判断

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白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紫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B.③和④

C.②和③D.①和④

【解析】由①②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

【答案】 A

2.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将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获得F1代,将F1代自交获得F2群体,下表数据符合F2群体性状分离比例的是()

F2

11

群体中,高茎∶矮茎≈3∶1,A选项符合。

【答案】 A

1.理论解释

(1)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3)在子一代中一个遗传因子能够掩盖另一个遗传因子的作用。

(4)子一代形成配子时,这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5)现代遗传学把遗传因子称为基因,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2.遗传图解

即F2基因型及比例为:CC∶Cc∶cc=1∶2∶1。

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1。

3.基因型和表现型

(1)表现型: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的性状叫做表现型。

(2)基因型:与生物个体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3)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称为纯合体。

(4)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合作探讨]

探讨1:根据纯合体、杂合体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纯合体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

(2)杂合体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体。

提示:(1)错误。

显性纯合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后代全为杂合体。

(2)错误。

杂合体自交;后代中即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

探讨2:水毛茛叶的遗传组成及性状表现在遗传学上被称作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内在关系?它们与环境间有何联系?

提示:水毛茛叶的遗传组成被称作基因型,其表现出的性状被称为作表现型;基因型是表现型的遗传基础,是内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生物性状的表现应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思维升华]

1.基因类概念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下图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

①存在:杂合体的所有体细胞中。

②位置: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如图中的B和b、C和c、D和d 就是等位基因。

③特点: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④形成时间:受精卵形成的。

⑤分离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⑥遗传行为: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见本单元第二章),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2.个体类概念

(1)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纯合体: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CC或AAbb的个体都是纯合体。纯合体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

②杂合体: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

个体。如基因型为Cc或AaBB的个体。杂合体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1.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导学号:73730021】A.3∶1符合分离规律

B.遗传因子不能组合,产生了误差

C.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的遗传因子,在每胎生育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单眼皮与双眼皮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由于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这对双眼皮夫妇所生子女中有单眼皮个体,所以这对双眼皮夫妇都是杂合体。由分离规律可知,这对夫妇每生一个子女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答案】 C

2.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F1自花授粉后结出F2代种子共8 003粒,其中子叶黄色豌豆种子为6 002粒。试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________为显性性状,________为隐性性状。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3)F1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是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

(4)F2的性状表现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其中子叶绿色为________粒。

(5)F2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

【解析】由F1性状知子叶黄色是显性性状,子叶绿色是隐性性状。由此推知双亲为子叶黄色(YY)、子叶绿色(yy),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可求出其他各项。

【答案】(1)子叶黄色子叶绿色(2)YY yy

(3)Y和y1∶1(4)子叶黄色子叶绿色3∶1 2 001

(5)YY、Yy、yy1∶2∶1

1.方法:测交,即让F 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2.

测交实验图解

3.测交结果:测交后代中紫花、白花的分离比约为1∶1。

4.结论:由测交后代分离比约为1∶1,证明F 1是杂合体,能产生C 和c 两种配子,且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

[合作探讨]

探讨1:如果豌豆花顶生为显性,如何判断一顶生豌豆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提示:(1)自交法:让该顶生豌豆自交,如果发生性状分离则该顶生豌豆为杂合体,否则为纯合体。

(2)测交法:让该顶生豌豆与腋生豌豆杂交,如果子代全部为顶生豌豆,则该顶生豌豆为纯合体;如果子代中既有顶生豌豆也有腋生豌豆,则该顶生豌豆为杂合体。

探讨2:为什么用测交法能证明F 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提示:因为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能真实地反映出F 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从而也能够推知F 1的基因型。

[思维升华] 1.交配方式类概念

(1)测交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已知生物性状的显隐性。此方法常用于动物遗传因子组成的检测。但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2)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更简便。

3.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2)①隐性纯合突破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是aa ,其中一个a 来自父本,另一个a 来自母本。

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1.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体分别为( )

A.

C .顶生;丙、丁

D .腋生;甲、丙

【解析】 由甲(顶生)×丁(腋生)→子代全为腋生,可推知花腋生为显性性状,花顶生为隐性性状,则花顶生为纯合体,甲丁后代全为腋生,丁一定是显性纯合体。

【答案】 B

2.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 、a 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 .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 ,黄果为aa C .实验2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体

D .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 或AA

【解析】 由实验2或实验3均可以判断出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因此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 、aa ;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 、aa ,子代基因型均为Aa ;实验3的亲本基因型均为Aa ,子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为aa 。

【答案】 C

1.20世纪初,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2.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案1 中图版必修1

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在试验过程中灵活运用。 3、细胞形态与功能关系 二、重难点: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在试验过程中灵活运用。 2、细胞形态与功能关系。 三、板书设计: 一、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将蔬菜、水果和牛肉等材料做成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细胞构成的,但是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的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大小却是千差万别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阅读【探究活动】 并讨论问题: 1、在一滴池塘水中观察到的生物由什么特点?

2、比较你观察到的生物在形态和大小,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 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扁形、多角形等。 细胞的大小也差别很大,一般来说高等动物的受精卵细胞大于体细胞。 大多数的动植物细胞大于微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统一 学生阅读课本1-1-9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关系?教师总结。 1、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是有机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2、越高级的生物,细胞分化越明显。 三、显微镜的使用: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 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根据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低倍镜观察积累的经验,并参考P8图,请各小组讨论使用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问题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问题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观察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到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整理]中图版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补充.

中图版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补充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英国的罗伯特·胡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发现了细胞(死细胞);荷兰的列文虎克第 一次观察到活细胞。 2、常见的显微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液泡、染色体、细胞壁等。显微结构指的是在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依次是0。2毫米、0。2微米、0。2纳米。 3、细胞学说的三点内容: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 本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注意与人教版比较) 4、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时候,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许棉纤维。加棉纤维的目 的是限制水中生物运动,便于观察。 5、鉴定还原性糖的试剂可以选用班氏试剂,该颜色反应是仍需要水浴加热。 6、线粒体染色是必须保证细胞是活细胞。用的染色剂是健那绿(又叫詹纳斯绿B)。 7、活的动物细胞及除去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统称为原生质体。构成原生质体的活细胞内的全部 生命物质称为原生质,他又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原生质层指的是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之间的细胞质。 8、细胞核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常用的碱性染料有醋酸洋红、龙胆紫、草酸铵结晶紫。 9、氨基酸残基:组成多肽的氨基酸单元。 10、蛋白质的功能表现在催化功能(酶)、调节功能(激素)、运输功能(血红蛋白、载体)、 免疫功能(抗体)、信息传递功能(激素与受体的识别)、运动功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结构功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角质蛋白) 11、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对新生肽链进行加工。蛋白质的加工主要是指为新 生肽链添加上糖链、甲基或者羟基并对其剪切和折叠等,这些加工对维持和调节蛋白质的活性,进而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有着重要意义。 12、蛋白质合成后,一般在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分选信号,决定他们的去向和最终定位。 1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吡罗红(又叫派洛宁),两种碱 性染料可以混合使用。 14、除高等植物韧皮部成熟的筛管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的细胞外,所有真核细 胞都有细胞核。细胞核的主要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即核基质)。核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类物质,主要功能是组装核糖体亚单位。一般来讲,蛋白质合成功能强大的细胞,其核仁体积相对较大。 15、细胞膜中的脂质除磷脂外,还有一些糖脂和胆固醇等,目的是可以增强细胞膜的流动性。 16、在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大分子和颗粒物质是以内吞和外排的形式。如果细胞吞入的 是细菌、细胞碎片等较大的固体颗粒,称为吞噬作用;如果细胞吞入的是较小的颗粒或液体物质则称为胞饮作用。吞噬和胞饮现象在原生动物中广泛存在。17、如果将叶绿体长时间置于暗外,叶绿体则转变成不含色素的白色体或只有类胡萝卜素的 有色体,但光照后又可恢复为具有叶绿素的叶绿体。 18、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的增殖是通过分裂进行的,与细胞分裂不同步。线粒体基质中还含有同内膜相结合的核糖体,具有合成蛋白质的整套装置。但线粒体DNA的复制所需的酶仍由细胞核DNA 编码,受细胞核的控制 19、关于癌细胞特点的补充知识: ①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蛋白酶,降解细胞表面的某些结构,导致恶性肿瘤细胞间黏 着性下降,使癌细胞易于扩散到周围健康组织,或随血液循环转移到其他部位继续增 殖。 ②形态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细胞表面微绒毛等结构索回,细胞外形变圆。 ③细胞核的大小和形状也发生了改变,染色体丢失。 ④细胞膜表面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如间隙连接减少或消失,细胞间通讯受阻。 ⑤同特定方法染色时,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有明显差异。 20、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现象,在培养条件下,能生长成多层。这可能是癌细胞在体内无休止生长的原因之一。 21、衰老细胞的特征:(不同点) ①核膜内折,染色体固缩,基因表达出关闭现象。 ②内质网排列无序化,解体,总量有所减少。 ③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膨大甚至外膜破坏。 22、细胞凋亡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过程: ①凋亡的起始 ②凋亡小体的形成 ③细胞的解体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一被子植物的配子形成和双受精作用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含第二单元)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二)(含第二单 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 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缩合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缩合 D [本题考查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 数量不尽相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有不同的排序,但缩合的方式只有一种;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 2?唾液中的酶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不同的原因是() A ?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B.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C ?所含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 ?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D [蛋白质结构的不同是由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 3?胰岛素由a B两条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缩合产生水,其中的氢全部来自于氨基 B ?胰岛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体现了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D ?一个胰岛素分子全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消耗49个水分子 A [氨基酸缩合产生的水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中的羟基和另一个氨基酸中的氨基中的氢,其所形成的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胰岛素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对血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体现了蛋白质具有

信息传递的功能;一个胰岛素分子由a、B两条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因此全部水解需消耗51 - 2 = 49个水分子。] 4?“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形成的蛋白质。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A ?核糖体B.内质网 C. 高尔基体D .溶酶体 B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肽链的组装、折叠、转运主要在内质网中进行,高尔基体则是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 5. 如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外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核霸体------- ① 小褪?②鱼細胞膜〒细劇外 {飆堪餓(加丄肽链形(进一步修形虜駄鏈}运蛋r ]质)饰加 t i f 供能 ④ A .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B.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小泡 C .④代表的结构在乳酸菌中也有 D. 图中表示的过程表明细胞内的各种膜在功能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 C [图中过程表示了分泌蛋白的形成,它是由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共同完成的,说明了膜在功能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紧密协作;图中的结构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小泡、线粒体,④线粒体在原核生物中是不存在的。] 6.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A. 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 B. 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1 6.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_教案设计1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标】 1.知道蛋白质分离和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2.能进行血清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3.尝试提取和检测牛奶中的酪蛋白。 4.尝试卵清蛋白的分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蛋白质分离和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2.能进行血清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过程】 一、蛋白质分离提纯技术 1.将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并加以分离,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甚至是单一种类的蛋白质。 2.蛋白质分离提纯技术包括离心技术、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等。其中,电泳技术最为快捷灵敏、简便易行。 二、电泳技术及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1.电泳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电泳常用的支持物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由此而来的技术称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1)蛋白质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pH条件下带有电荷。 (2)蛋白质所带的电荷数越多,移动得越快;电荷数相同时,分子量越小,则移动越快。 (3)不同蛋白质的混合溶液,在经过同一个电场电泳后,会在凝胶上形成不同的带纹。每一种带纹可能就是一种蛋白质。将这些带纹一个一个地剪下来,分别予以洗脱,然后对洗脱液中的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分离。如果待测洗脱液不能再分离,则这个带纹中很可能含有一种单纯蛋白质。如果待测洗脱液还能再分离,则这个带纹中含有多种蛋白质,需要作进一步分离,直至提纯。 三、血清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新鲜血液在体外凝固后,会析出清亮的淡黄色液体——血清。血清中含有丙种球蛋白、

凝集素等多种蛋白质。 2.过程: (1)点样:取新制血清与蔗糖溶液及溴酚蓝指示剂等体积混匀后,小心加到电泳样品槽的胶面上。 (2)电泳。 (3)染色:取出凝胶,放入质量分数为0.05%的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中。染色与固定同时进行,使染色液没过胶板,染色30min。 (4)脱色:用体积分数为7%的醋酸溶液浸泡漂洗数次,每隔1~2h更换脱色液,直至底色脱净,背景清晰。 (5)制干胶板:将已脱色的凝胶板放在保存液中浸泡3~4h,然后放在两层透气玻璃纸中间,自然干燥即可获得血清蛋白的电泳谱带。 四、其他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 1.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与检测: 当pH=4.8时,酪蛋白的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沉淀。用酒精除去酪蛋白沉淀中的脂肪后,即得到纯的酪蛋白。 酪蛋白中含有酪氨酸,能与米伦试剂起颜色反应,首先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后变成红色。 2.卵清蛋白质的分离: 选取鸡、鸭、鹅、鹌鹑等动物的新鲜卵清做实验材料。采用电泳法分离卵清蛋白质。 自主思考: 可否利用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快速诊断早期癌变? 提示:可以。只需从早期患者的尿液、血液或细胞裂解液中提取少量蛋白质样品,采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就可以更加快速、简便、准确地对细胞癌变做出诊断。 探究一:蛋白质的分离原理 问题导引: 为年老多病的人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身体的抵抗力。在动物体内,丙种球蛋白和许多蛋白质混在一起。要获得纯净的丙种球蛋白,就必须进行提取和分离。你能提供分离蛋白质的思路吗? 提示:可根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等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名师精讲: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

2018年中图版生物必修3 第1单元 第4章 微专题突破 酶、信息分子和免疫活性物质

微专题突破 酶、信息分子和免疫活性物质 1.人体内存在多种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A表示________,“骨骼肌战栗”的原因是骨骼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骼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________。 (2)信息分子B表示____________,其合成的部位为________,其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信息分子C表示____________,信息分子D表示____________。人体内信息分子D分泌过多时,信息分子C的分泌量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叫________。 (4)信息分子E表示________,在其刺激下,B淋巴细胞将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和识图能力。 (1)第1图表示在体温调节中,传入神经把兴奋传导至下丘脑的神经中枢,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骨骼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内正外负。(2)第2图表示内环境渗透压平衡的调节。增强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3)第3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信息分子C和信息分子D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通过反馈调节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4)第4图表示在体液免疫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淋巴细胞能够增殖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1)神经递质内正外负

(2)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升高 (3)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减少反馈调节(负反馈) (4)细胞因子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2.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由图可知,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体液运输神经递质、抗体、______、______和CO2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传递,以上两种途径的实现离不开细胞膜表面________的识别作用。 (2)图中A表示______,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______作用,图中C可由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________,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激素细胞因子糖蛋白 (2)下丘脑抑制B淋巴细胞或记忆 (3)下降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后,细胞因子产生减少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1(含第一单元)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一)(含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 B ?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 C.细胞可以产生细胞 D .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大部分 D [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此学说并没有说明细胞的具体结构。] 2. 医院确认糖尿病可用的方法及结果是() A .加入班氏试剂,出现砖红色 B.加入碘一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 C .加入苏丹川染液,出现橘黄色 D .加入班氏试剂,加热,出现砖红色 D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所以可用班氏试剂加热验证。] 3.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观察 C. 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D [材料无论大小,都必须先使用低倍物镜找到比较满意的部位,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后再换高倍物镜,这时,物镜与玻片距离很近,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所以A、B、C都不符合要求。] 4. 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C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C和30 C

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作如下处理: 色。结果是()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 ?甲、乙都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D [由“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C 左右”可知,在30 °C 培养箱中萌 发的种子产生的淀粉酶多于在20 C 条件下萌发的种子产生的淀粉酶,因此乙试管 中淀粉水解后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糖比甲试管中多 ,所以甲的颜色较乙 浅。丙中没有发生反应,呈现班氏试剂溶液的颜色,即Cu 2+的颜色,答案选D 。] 5?假如你发现了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要鉴定该生物的类型,则以下哪些特 征与你的鉴定有关() ①核膜的有无②核糖体的有无③细胞壁的有无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A ?①③ C ?①④ A [核糖体和磷脂是所有细胞都有 的,不可以作为鉴定细胞生物类型的依据。 核膜的有无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细胞壁的有无是动物细胞与植物 细胞及原核细胞的区别之一。] 6 ?下图是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甲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乙细胞为动物细胞 B .甲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⑥⑦⑨ C ?甲图中的③和乙图中的⑥属于同一种细胞器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班氏试剂并加热至 50 C 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 B ?②④ D ?②③ -------- 等量曲齒种亍 桃鮭IJ 甲 乙 底埔水 A (J-淀粉議 甲 乙

高中生物《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学案1 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案1 中 图版必修3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目前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2、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4、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6、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二、知识结构: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1、 2、 3、 4、 5、 6、 7、生物多样性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和,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价值:目前尚不知道 2、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 3、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

中图版高中生物模块检测卷(一)

模块检测卷(一)(教师独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安徽六安市调研)下列关于某植物体细胞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不同体细胞中的mRNA相同 B.不同体细胞中的核苷酸种类相同 C.不同体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同 D.所有体细胞中都含有磷脂分子 解析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体细胞中细胞核内的DNA相同,但是由于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的mRNA 和蛋白质不同,A错误,C正确;虽然不同细胞中的RNA不同,但是组成RNA 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的,B正确;体细胞中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分子,D 正确。 答案 A 2.(2019·濮阳市模拟)下列有关洋葱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使用,最佳的一项是() 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无叶绿体,洋葱管状叶颜色墨绿,用于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效果较好,A错误;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几乎无颜色,不会出现颜色干扰,可以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正确;紫色洋葱鳞片

叶的内表皮无紫色大液泡,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效果不明显,C错误;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分裂能力,需选用根尖分生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错误。 答案 B 3.(2019·湖南师大附中摸底考试)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成熟红细胞、高等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无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C.矿工易患硅肺的原因是肺泡细胞的溶酶体中缺少分解硅尘的酶 D.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酶和ATP的能力 答案 B 4.(2019·四川成都摸底)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结构式。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是三肽,含有两个肽键 B.氨基酸的不同种类决定于R基②④⑥ C.该多肽链中含有4个羧基、3个氨基 D.形成该多肽链时,会脱去2个水分子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化合物含有2个肽键,为三肽,A正确;图中②④⑥表示R基团,其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B正确;图中多肽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1个游离的氨基,C错误;三肽由三个氨基酸脱去两个水分子后形成的,D正确。答案 C 5.(2019·河南八市模拟)血液中I-的浓度为250 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I -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下列有关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I-的叙述,错误的是()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4 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4 中图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 ⑴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板书设计: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1、分类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2、基本元素: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 无机物 无机盐 糖类 有机物脂类 蛋白质 核酸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教学过程: 导入:细胞要进行生存必须要求有物质的供应,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细胞的化学构成。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投影教材P14图2—1和图2—2, 提问: 1、哪些元素含量较多,哪些元素含量较少? 2、在鲜重和干重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3、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教师总结:1、细胞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各种元素的归属范围可归纳如下:

2、C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呢?(学生看教材P17表格) 水 无机化合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糖类 有机化合物脂肪 蛋白质 核酸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材P17相关问题。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检测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吧!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师根据教材P18内容讲清实验原理、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在配制时,都用到NaOH和CuSO4,但配制时浓度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1、斐林试剂 甲液:0.1g/mL的NaOH ⑴组成 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⑵使用时临时配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合,振荡均匀即可使用。 2、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溶液 ⑴组成 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⑵使用时,向样液中先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 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入教材中的表格内,并完成P19讨论题。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⑵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⑵无机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元素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五、总结: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等。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五)真核细胞与原核细 胞 (建议用时:2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用来鉴别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 () A ?细胞壁B.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核膜 D [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 2 ?细菌、支原体、动物肝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等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A ?内质网B.核糖体 C ?细胞核 D ?线粒体 B [细菌和支原体为原核生物,后者为真核生物。它们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 3 ?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染色体 C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 [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并非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A项错误;只有真核细胞才有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拟核DNA,B项错误;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C项正确;真核细胞中的真菌、植物等细胞有细胞壁,但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项错误。] 4 ?下列不符合原核生物特征的是() A ?没有由膜包围的细胞核 B ?无细胞结构,无细胞膜

C ?自养或异养 D ?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B 5?夏季,人们饮食不洁易引起腹泻,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杆菌。下列关 于痢疾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 .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质 C ?构成细胞壁的物质中不含纤维素,但含有由糖类和多肽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D ?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膜 C [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核 糖体;没有由膜包被的细胞核,具有拟核,拟核中的DNA 上无蛋白质,不构成染 色质;细胞壁中不含纤维素,含肽聚糖(糖类和多肽结合成的化合物);具有细胞膜。] 6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 ?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B .青霉菌、黄曲霉菌 C .噬菌体、大肠杆菌 D .乳酸菌、谷氨酸棒状杆菌 D [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细菌、蓝藻和放线菌。选项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乳酸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都属于细菌 ,都是原核生物;而青霉菌、黄 曲霉菌、酵母菌虽然也带有“菌”字,但它们不是细菌,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 物;噬菌体属于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它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 核生物。] 7. 某单细胞生物, 体内不具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 ) A .真核生物 B .异养生物 C .原核生物 D .有线粒体的生物 C [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叶绿体但有叶绿素,最可能是蓝藻,蓝藻是原 核生物。] 8. 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 A .核糖体和线粒体 C .内质网和中心体 D [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中心体等复杂的细 胞器,但是有分散的核糖体;一般原核细胞的表面有一层坚固的细胞壁 ,细胞壁 内有一层细胞膜,包围着细胞质。] ) B .细胞膜和叶绿体 D .细胞膜和核糖体

高中生物模块综合测评中图版必修2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1.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部分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B.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C.丁细胞中①和②可能均为性染色体 D.戊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 【解析】丙细胞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属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只能有一条性染色体;由乙图知戊细胞应含b和A基因(因其含白长和黑短染色体)。 【答案】 A 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当噬菌体侵染的时候蛋白质外壳是不会进入宿主细胞的,所以分别用带放射性物质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其内部遗传物质,离心处理之后就更易解释,而肺炎双球菌则不明显,B正确;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是A-T,C-G,所以嘌呤数等于嘧啶数,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能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D错误。 【答案】 B 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解析】隐性性状的亲本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的基因为abc,将测交后代个体中的abc 三个基因去掉,就得到F1所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及其比例:abc∶ABC∶aBc∶AbC=1∶1∶1∶1,则说明AC、ac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位于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4.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c阶段(不含a、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差不多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差不多上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差不多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要紧特点: ①、个体微小,一样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样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依照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依照 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 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依照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 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 质结合而成);一样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 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 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看了软 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那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看到活细胞,观看过原生动物、人类 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 出:一切植物、动物差不多上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差不多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讲义:第4单元 第1章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Word版含答案.pdf

第一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学习目标 1.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重点) 2.简述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征。(重点) 3.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重难点) 一、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1.实验原理 用内含酚酞试液的琼脂块模拟细胞,用NaOH溶液模拟被吸收的物质。因NaOH溶液遇酚酞试剂变红色,我们可以观察琼脂块“细胞”变成红色的过程,测量NaOH扩散进入“细胞”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从而预测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2.实验流程 3.限制细胞大小的主要原因 (1)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影响着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2)细胞核对细胞活动进行控制。 二、细胞周期 1.真核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2.细胞周期 概念{范围:连续分裂的细胞 时间{起点:一次分裂结束 终点:下一次分裂结束) 阶段:) 三、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1.分裂间期 ( 1)主要变化{①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细胞适度生长) (2)意义: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2.分裂期(以高等动物细胞为例)图示 时期 变化特征 前期{(1)染色质高度螺旋变为染色体 (2)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 ↓ 中期{(1)染色体聚集于细胞中央 (2)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 赤道板上)  ↓ ↓  后期{(1)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2 )子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作用下 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 ↓ 末期{(1)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纺锤体 消失 (2)核膜、核仁重现,形成两个新细胞核(3)细胞膜从细 胞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 缢裂成两部分)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讲义:第4单元第1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 第一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学习目标1■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重点)2■简述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 特征。(重点)3■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重难点) 自主预习时新初 一、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1.实验原理 用内含酚酞试液的琼脂块模拟细胞,用NaOH溶液模拟被吸收的物质。因 NaOH溶液遇酚酞试剂变红色,我们可以观察琼脂块“细胞”变成红色的过程,测量NaOH扩散进入“细胞”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从而预测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2.实验流程 制备琼脂块|切取壬块放性分别为 3 cm-.2 cm L1 cni 的含 J 酚駄的正方休琼脂块 浸泡I质量浓度为0,001 g/mL的NaOH溶液浸泡10 min 切割捞取、吸干并均分琼脂块 3.限制细胞大小的主要原因 ⑴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影响着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2)细胞核对细胞活动进行控制。 二、细胞周期

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1.真核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无丝分裂 I 减数分裂 2. 细胞周期 范围:连续分裂的细胞 :起点:一次分裂结束 时间:终 点:下一次分裂结束 三、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1. 分裂间期 、一 *①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 (1)主要 ( ‘木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变.②细胞适度生长 (2)意义: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2. 分裂期(以高等动物细胞为例) 图示 时期 变化特征 (1) 染色质高度螺旋变为染色体 (2) 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 纺锤体 (3) 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1) 染色体聚集于细胞中央 (2) 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 赤道板上 _ ?(1)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 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后期 (2)子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作用下 、 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概念 分裂何期 分裂期 扫耳疳*? 中期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学案3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学案3 中图 版必修1 学习目标:1描述核糖体的形态结构和成分2 简述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过程3 能够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推理和判断4简述蛋白质分选、运输5 学会用实验资料探究结论的方法二 自学与探究:1 蛋白质的合成阅读课本P36蛋白质的合成第一自然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有关核糖体的问题:①蛋白质的合成场所________________ ,核糖体的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糖体的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糖体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蛋白质的合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进行________ 的复杂过程,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的。探究活动:根据豚鼠胰腺蛋白的分泌过程,分析讨论以下问题:①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依次经过哪些结构?②各部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作用?(阅读课本P37第二第二自然段,弄清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的概念①蛋白质的分选:蛋白质合成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他们的去向和最终定位。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影响了蛋白质的去向。②蛋白质的运输:通过连续的 __________________运送蛋白质到达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蛋白质只有被准确的运输到相应的部位才能执行特定的功能。读图2-1-11,完成以下问题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一定的机制进入到_________________ 中,经过初步的修饰加工后被运送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经其进一步加工修饰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不同的蛋白质分开,各自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运送到相应的部位。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则主要通过各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运送到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内容小结:四 反馈练习1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通常核糖体不分布于 ( )A 原核细胞中 B 真核细胞中 C叶绿体中 D高尔基体中2

2018年中图版生物必修1 第3单元 第2章 第1节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第二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 第一节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1.掌握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重点) 2.理解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重难点) 3.简述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重点) 1.实验原理:ATP能使疲劳的腓肠肌恢复收缩能力。 2.活动程序 (1)制备蛙腓肠肌,放于质量浓度为0.65 g/dL的NaCl溶液的培养皿中。 (2)将蛙腓肠肌放于滴有质量浓度为0.65 g/dL NaCl溶液的载玻片上,使其呈直线状。 (3)利用坐标纸测其长度,用铜锌叉间歇刺激肌肉,直到肌肉疲劳不再收缩。 (4)向肌肉滴加质量浓度为1.2 g/dL的葡萄糖溶液,用铜锌叉刺激,测其长度。 (5)吸去葡萄糖溶液,向肌肉滴ATP溶液,用铜锌叉刺激,测其长度。 [合作探讨] 探讨1: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有实验对照吗? 提示:自变量为ATP和葡萄糖,因变量为刺激肌肉是否收缩。该实验的对照类型为自身对照。 探讨2:用小刀将数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使其干燥后研成粉末。取两支试管,分别标上A、B,各加入2 mL水和等量的萤火虫发光器研磨粉末,结果发现两支试管中均有短时间的黄色荧光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荧光消失,再分别进行处理后出现的结果如图:

(1)加入葡萄糖的试管A中的萤火虫不发出黄色荧光说明什么? 提示:葡萄糖不是直接供能物质。 (2)加入ATP溶液的B试管中的萤火虫能持续发光,说明什么? 提示:ATP为直接供能物质。 [思维升华] 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总结 (1)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ATP; (2)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3)储能物质:脂肪、淀粉(植物细胞)、糖元(动物细胞); (4)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5)直接能源物质:ATP; (6)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 1.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 A.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题干所述现象表明葡萄糖不能直接供给生命活动能量而ATP可以,说明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 D 2.海洋中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 A.由于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B.由热能转变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