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

生一、生二:(略) 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地理差异显著(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 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7、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 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8、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9、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10、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专论: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编者按 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关系我国未来综合实力的一件大事。21世纪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种形势,任何一个学科都将面临如何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内涵的新问题,都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创新,以使本学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服务。为促进地理学工作者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并把技术创新广泛地应用于学科实践,本刊从2000年第4期开始,将陆续刊登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方面的专论,殷切希望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关心技术创新,关注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专论栏目,并踊跃参加。 文章编号:1003 2363(2000)04 0001 05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张占仓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从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走势分析入手,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21世纪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要进一步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发展思想,并认为观念创新、能力创新、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创新、研究领域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创新重点。 关 键 词:技术创新;经济地理学;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0 08 12;修订日期:2000 10 16 作者简介:张占仓(1958 ),男,河南偃师人,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研究。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8月23~26日召开了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贯彻落实技术创新的精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意义 1.1 创新理论 1912年,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2]。按照熊彼特提出的观点,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狭义的技术创新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广义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显然,我们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所提出的技术创新是广义的技术创新。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 技术创新就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OECD 报告认为,技术创新是 把一种想法(设想)变成一种投放到市场上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的转变过程;把一种想法转变成用于工业中的新的或改进的工艺(操作过程)的过程;或是一种新的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变过程。 中共中央中发?1999%14号文件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 第19卷 第4期2000年 12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 RCH AN D DEVELOP M EN T V ol.19 N o.4Dec.200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水资源 教案

水资源 教学内容:水资源 教学目标: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分布特征 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分布特征 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学后质疑--同步演练--拓展延伸导入: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新授:1.地球上绝大部分水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资源一般指__________资源,它绝大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人们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仅占全球水资源的______%. 4.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________的增长、_______的发展以及人们_______的提 高,导致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 5.世界的水日是__________,中国的水周是_________________。 6.读图3.17就地取“材”了解: “材”指____________,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7.为什么说我国是贫水国家? 8.读图3.19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分析: (1)从时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何特点?如何解决? (2)从空间(地区)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何特点?如何解决? 9.读图3.21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分析:: (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________水系的丰富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 、_______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调水路线,其中利用京 杭运河的路线是_____线。 10.为什么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巩固:完成课堂练习 课堂作业: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是() A 海洋水 B 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 深层地下水 D 两极高山的冰川 2、关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 南丰北缺 B 北丰南缺 C 东北丰西南缺 D 西北丰东南缺 3、关于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正确叙述是()。 A 夏秋多,冬春少 B 夏秋少,冬春也少 C 夏秋少,冬春多 D 夏秋多,冬春也多 4、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是()。 A 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匀 B 水的浪费严重 C 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D 水的污染严重 5、水是生命之源,其中用水量最大的部门是()。 A 生活用水 B 农业用水 C 工业用水 D 建筑用水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题:(总分20分,每题4分,共5小题)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三、图表分析题:(总分10分) 四、简答题:(总分30分,共3题,每题10分) 五、分析论述题:(总分20分,共1题)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集 第2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简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五大焦点问题。 2、中国水功能区划 第3章中国人口 1、生态足迹 2、农民工市民化 3、论述题:近年来的“民工荒”使得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人口资源已经面临“易斯拐点”,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简述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5、阅读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2012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表(单位:万人) (1)简述中国人口结构的主要特征。 (2)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请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4章中国的生态环境 1、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 2、国家环境功能区划 3、简要评价我国农村环境状况,提出改善的对策措施。 4、论述题:请对中国水资源进行总体评价,说明为什么中国现阶段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第5章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1、简述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2、三线建设 4、结合我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分析中国1949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6章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1、“七区二十三带” 2、简述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布局特点。 3、案例分析题: 2006-2010年中国棉花生产情况 请结合案例分析一下问题: (1)简述中国棉花的生产与布局情况。 (2)影响中国棉花产量及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世界粮食作物生产与布局的总体特征。 5、《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2007年)》将我国草原划分为四大区域,分析四大草原区的主要特点,并说明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分布特征。 第7章中国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1、非化石能源 2、波罗的海指数(BDI) 3、简述光伏发电的全球市场特征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4、下图是中国钢铁工业布局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主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哪些? (2)简要分析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一章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明确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认识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不同学者和学派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 重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指导:提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多读一些经济地理学导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教学方法: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主。 时间安排:3课时。 推荐的参考文献和阅读材料: 1.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杨万钟等.经济地理学导论(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学报,2003年1月第58卷第1期. 5. 郑度.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地理研究,2001,21(1):9-14. 6.Nigel Thrift.The future of geography. Geoforum, 2002,33: 291–298. 7.“新经济地理学”在哪里?--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5-6月出版. 8. 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 https://www.360docs.net/doc/da12806517.html,/showarticle.php?id=500&class=6 9.顾朝林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 https://www.360docs.net/doc/da12806517.html,/showarticle.php?id=51&class=6 10.吕拉昌,魏也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2005,25(4):437-442. 11.Caterina Marchionni.Geographical economics versus economic geography:towards a clarification of the disput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4, 36: 1737 -1753. 12.《经济地理》杂志,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 13.Economic Geography. 14.The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

中国经济地理考试作业

论我的家乡——红安自然地理环境这学期上了中国经济地理这门课,让我对我们国家的一些地理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必须知道的一些基本的经济地理知识。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的家乡湖北红安的自然地理环境。 红安县是湖北省黄冈地区辖县,原名黄安县,位于省境东北部,大别山脉南麓。面积1796平方公里,人口59.66万,县府驻城关镇。大别山在境内分出2支脉,自北向南伸延于县境东、西两侧,成为举、倒、滠三水的分水岭,构成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全县均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北的老君山海拔840米,天台山海拔817米,最低处杜家湾海拔30米。倒水流贯全境,两岸有河谷平原分布,“天台云雾茶”为湖北省名茶之一;丘陵区为湖北省花生集中产区之一;平原区主产稻、麦。县境西北有中国重要萤石矿产地。公路通武汉及邻近鄂、豫各县。1927年“黄麻起义”发生于此,此后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境内革命纪念地遗址近百处。 红安县- 自然环境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邻麻城,西接黄阪、大悟,南连新洲,北靠河南省新县。县城距武汉130公里,省级公路阳(逻)福(田河)公路纵贯境内,为大别山通往长江港口的重要线路。全境总面积1795.67平方公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处大别山南麓,红安县境内丘陵密布,沟壑纵横,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和北部多高山,最高处老君山海拔840.5米;西北部系丘陵地带,南部是平缓的低丘山岗;县西、县南有少数河谷平原。全县在海拔高度50米以下的面积为280平方公里,50-200米的1355平方公里,200-500米的139平方公里。整个县境形成由北向南逐渐倾斜,以丘陵为主,北部低山,南部岗地的地貌特点。境内大小河流100条,加上水库、塘堰,总水面积18.6万亩,耕地50.85万亩,构成“六山半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的格局”。红安境内名山众多,据《黄安县志》载:“县有三台:天台以奇胜,云台以峭胜,阳台以幽胜”,这其中的天台山主峰817米,历来是兵民避险之所,军家必争之地。“飘渺高台起暮秋,壮心无奈忽同游。水从宵汉分荆楚,山尽中原见豫州。明月三更谁共醉,朔风初动不堪留。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李贽诗中对天台夜景的赞美。与天台山遥相对峙的老君山,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故名老君山。这里四周群山环绕,道路崎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曾是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依托和据点。 红安境内有倒水、滠水、举水三大水系,其中倒水河自北向南纵贯县域中部,把全县划分为倒东、倒西两个自然地区。倒水又名界河,为山区季节性河流,4-8月常有洪水发生,水势较猛。它源出大别山南麓,分东西两源从河南新县奔腾而下,流经红安。倒水河流经红安有大小支流72条,下店河、七里坪河、烟宝地河、金沙河、高桥河、依河等。红安物产丰富,既有黄金、铁、铜、水晶、石英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又有丰富的银杏、水杉、松树、楠竹等林业资源;既有享誉全国的花生、水稻、油菜籽、红薯等粮食作物,又有山植、天麻、青茶、珍珠花、乌柏籽、煨葫芦等土特产。如此丰富的物产必然吸引着各地客商往来经营,雍正年间,黄安北部重镇七里坪曾是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倒水河上竹排运输往来如梭,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河南省的生猪,湖南的杉木,安徽六安的茶叶,新洲张渡湖的鲜鱼,黄冈、应城的烟叶,应城的石膏,以及来自汉口的食盐和本地及新县一带的米、花生油、土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6、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大陆?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方位如何?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海陆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海陆位置气候(降水)农业 对外交往与合作 海洋事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河流 教案

河流 教学内容:河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⑵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 的能力。 ⑵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学后质疑--同步演练--拓展延伸导入:出示《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讲述: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 棋布。 新授:【自主梳理】 1、找定义: 地理名词定义举例 内流河 内流区 外流河 外流区 内流湖 外流湖 2、认识河流我们要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结 冰期等方面的特点。完成下表 外流河夏季风盛行时冬季风盛行时 水量(增大、减小) 水位(升高、降低) 形成期形成期结冰期(有、无、长、 短)越往北,结冰期越

3.观察P44页,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 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 和 地区。 4.比较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地 区 主 要 河 流 水 量 (大、小) 汛 期 (长、短) 含沙量 (大、小) 结冰期 (长、短、有、 无) 东 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西北内陆 探究:1.我国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2.西北地区的很多河流冬季会断流,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3、我国东部地区没有内流区,西北地区没有外流区。说法正确吗? 4.内陆湖和外流湖有什么区别? 巩固:1.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 ) A.冬季结冰 B.流量比以南的河流大 C.冬季不结冰 D.数量比以南的河流多 2.我国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与下列哪条地理界线接近( ) A.400mm 年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一月0℃等温线 4.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 A.都受夏季风影响,西部还受夏季增温的影响 B.都受夏季风影响 C.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 D.夏季普遍高温,降水较多 5.下列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降水为主要水源 B.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水源 C. 含沙量小 D.水位变化大,多为季节性河流 6.“梅雨迎时雨,苍茫值晚春”,“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这两句诗描 述的天气主要影响的地区是( )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长江流域 D.松花江流域 课堂作业:1.下图是“咸水湖和淡水湖成因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精品】经济地理学李小建教案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教案(精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 1.时期17世纪以前. 2.特点 (1)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二)商业地理研究 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 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 1。概念的提出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1.区位研究 ◆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 2.区域研究 (1)区域科学 ◆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2)其它区域研究 ◆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在如今人的几种史学的定义中,就中国未来史学的发展而言,比较有意义的是:何兆武先生的“超科学”说、李振宏先生的“具有特殊性、综合性、整体性、真实性的具体的和实证的科学”说和蒋大椿先生的“整合学”说。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关于中国经济地理分析

国际经济地理2009年上学期1-8周关于中国经济地理分析

摘要: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属于综合性的学科。主要表现在地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的关系上即是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经济地理的分支又是国际贸易的分支。但国际贸易是以地理为基础。本人着重对中国的经济地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一.中国的的地理优势 中国位于全球最大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海洋——太平洋的西岸。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从纬度位置看,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到亚欧大陆的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上疆界长达22800多公里,与15个国家为邻。东邻朝鲜;南邻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东北毗邻俄罗斯;西北邻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北接蒙古。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伦河口,长约18000公里。内海和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470万平方公里。海上邻国,东有日本,东南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东部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海上分布6500多个岛屿。大陆架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浅海鱼类资源也极为丰富。大陆沿岸形成许多天然良港,等。这些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海洋经济以及巩固海防均有重要战略意义,现在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我国目前经济最繁荣的地带。我国西北内陆伸入亚洲腹地,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陆上和中亚、西亚、欧洲连接的桥梁。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过巨大作用。经纬度位置。我国纬度,南起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北至北纬53°31′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北跨纬度约50,直线距离约5500公里。自南而北分布有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六个温度带,气候资源极为丰富,在世界各国中无与伦比。当我国北部黑龙江省还是冰雪覆盖的时候,而南部的海南地区则已是一片葱绿的盛夏景象。经度,东起东经135°5′,即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西至东经73°40′,即新疆境内乌恰县的乌孜别里山口。东西相差61°多,直线距离约5200公里。时差4个多小时。当东方朝阳已升临大地的时侯,西部仍是星斗满天。这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完整)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3课时) 第一课时位置优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像一只东方

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 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 呈现“中国政区图” 呈现我国最南最北点地图提问:我们吃的香蕉、龙眼、荔枝等水果产自我国什么地方?冬天,我可以去哪里看冰雕、雪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出:我们一同来研究我国纬度位置。 提问: 找到我国领土的最北端,读出纬度数;找到我国领土最南端,读出纬度数;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跨多少千米?有什么重要纬线从我国南部通过?我国缺少哪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我国地跨几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 提问: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南北跨纬度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 思考、回答: 南方;东北;纬度跨度大。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边听、边读、边回答。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相差5500千米。北回归线;寒带;热带和温带;温带。

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心得

中国经济地理姓名: 班级: 学号:

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心得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听说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经济地理学中的人的关系是自人类开始就已存在的客观关系,对这种关系,人类早就有各种认识。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货值列传”一章,可说是一片具有开创意义的经济地理著作。此后,历代史书中都有《食货志》和《地理志》的内容,包含了重要的经济地理史料。而本学期我也开始了对中国经济地理的初步学习。 中国经济地理主要介绍的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带有全国性意义的重大问题,机器解决途径,包括自然环境、人口、水资源、土地与粮食、能源、工业发展与布局、交通运输与通信及城市化8各方面的问题。 自然环境泛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交界面的自然界。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它对人类社会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双方的关系将趋向复杂化。 自然资源有着很多的方面,我们所学到的水资源,土地,能源都是自然资源的组成之一。而人口以及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也受着自然资源的直接影响,交通与通信及城市化也受着他的间接影响。可以这样说,自然资源就是我们所有的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唯一的基础。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说我国地域辽阔,地大物博,也就是说中国的自然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中国是世界上河流和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现有草地面积4000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的草地31333万公顷,是世界草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20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9.8%;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所以植物种类很多,仅木本植物就达30000多种,其中乔木有2800多种,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铀、地热等能源矿产10种,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产54种,石墨、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1种,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目前,中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石油资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中国属于世界上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铁、铅、金、银等;中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产地5000多处。大多数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丰富,其中菱镁矿、石墨、萤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矾石、膨润土、岩盐等矿产的探明储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2. 人地关系论 3. 人口 4. 人口结构 5. 人口的性别结构 6. 人口的年龄结构 7. 人口的文化结构 8. 人口的职业结构 9. 人口的城乡结构 10. 产业结构 11. 农业地理 12. 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高新技术区 14. 商业 15. “七纵”大通道 16. “六横”大通道 17. 中国重点铁路枢纽 18. 六大货流运输干线 19. 四大公路干线 20. 商业区划体系 21. 行政区 22. 行政区划 23. 我国经济区的划分原则 24.东北现象 25.环渤海地区 26.环渤海地区的重点开发区 27.京津唐地区 28.辽中南地区 29.胶济铁路沿线区 30.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

31.龙头作用 32.东南沿海经济区 33.经济特区 34.点轴式开发格局 35.中国经济地理 36.劳动地域分工论 37.产业结构 38.产业布局 39.商业区 二、简答 1.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目的是什么? 3.怎么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学科特性? 4.协调中国人地关系的目标和途径? 5.试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作一简要的总体评价。 6.简要说明中国自然资源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取对策。 7.列出人口结构调整的对策。 8.中国人口的空间流动趋势。 9.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策。 24. 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什么矛盾? 25. 中过剩态环境的基本特点。 26. 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历史特点。 27. 我国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内涵。 28.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选择和建设。 29. 简要回答中国经济作物的生产布局。 30. 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31. 我国林业的发展对策。 32. 合理发展和布局中国交通运输的意义。 33.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和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战略。 34. 中国铁路网的主要特点。 35. 中国商业发展和布局有何特征,今后应采取何种发展战略。 36.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 37.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特点。

中国经济地理期末复习题

中国经济地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1、经济布局的条件是指、和等。 2、自然资源一般指、矿产、和、生物等多种资源。 3、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和等特点。 4、生态农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和之路。 5、工业生产具有、、连续性、、均衡性等特点。 6、我国新能源工业主要指,已产生效益的核电站是和。 7、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和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 8、水路运输一般由、、和四个环节构成 9、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和。 10、城市有多种职能,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上海的主要职能是。 三、名词解释 1、地理学

2、经济地理学 3、商品粮基地 4、畜牧业 5、可持续发展农业 6、生态农业 7、一次能源 8、二次能源 9、新能源 10、交通运输业 11、铁路枢纽 12、城市化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能源及矿产资源的特点 2、简述我国人口分布规律和人口地理分界线 3、简述经济作物的生产特点 4、简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 5、钢铁工业布局有何特点?我国有哪些重要的钢铁基地 6、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工业布局类型 7、我国有哪几条进藏公路?试述其起点和终点 8、试对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进行经济评价 9、我国商业中心有哪些分布特点 10、我国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五、论述题 1、中国人地关系发展、演化对我们的启示。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3、中国人地关系发展、演化对我们的启示。 答案 二、填空题 1、经济布局的条件是指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 2、自然资源一般指土地、矿产、能源和水资源、生物等多种资源。 3、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地域性、综合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4、生态农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5、工业生产具有技术性、协作性、连续性、广泛性、均衡性等特点。 6、我国新能源工业主要指核能,已产生效益的核电站是秦山和大亚湾。 7、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 8、水路运输一般由港口、航道、船舶和修船厂四个环节构成 9、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 10、城市有多种职能,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政治中心);上海的主要职能是:行政中心或交通运输和商业中心(商业中心)。 三、名词解释 1、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支。 2、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产业)布局的行程、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3、商品粮基地:鉴于我国人口、粮食、耕地的对比关系及严峻的粮食供应形势,在商品农业还不发达、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的现实情况下,集中力量选择条件适宜的地区作为粮食集中生产基地,以提高粮食商品率、保障粮食供给,是促进粮食稳定增长的得力措施。这样的粮食生产基地成为商品粮基地。 4、畜牧业:又称饲养业,是利用动物的生活机能来获取各种物质产品的部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