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综合二考试大纲概要

药学综合二考试大纲概要
药学综合二考试大纲概要

广东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药学综合二》考试大纲

考查目标

药学综合二考试范围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二、题量、题分及考试时间

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所招收与生物化学有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与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尤其是基因信息的传递、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基因组学与医药学等知识点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在工业、农业、食品工业和医药的发展中也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促进作用。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和调控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书:

王镜岩等. 《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一章糖类

1. 糖类的概念及功能

2. 重要的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3. 糖的鉴定原理

第二章脂质

1. 生物体内脂质的分类,其代表脂及各自特点

2. 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

3. 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3.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4.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

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6.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7.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章酶

1.酶的概念及酶的特点

2.酶的分类及命名

3.酶活性调节的因素和酶的作用机制

4.酶的分离提纯基本方法

5.酶促反应动力学以及酶活力的测定

6.其他酶如抗体酶、核酶,固定化酶基本概念和应用

第五章维生素与辅酶

1.维生素的分类及性质

2.各种维生素的活性形式、生理功能

第六章核酸化学

核酸的组成与结构1.

2.核酸的理化性质

3.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七章激素

1.激素的分类

2.激素的化学本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3.常见激素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4.激素作用机理

第八章新陈代谢和生物能学

1.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2.ATP与高能磷酸化合物

3.ATP的生物学功能

4.电子传递过程与ATP的生成

5.呼吸链的组分、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第九章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1.糖的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有关的酶

2.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

3.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场所、原料及主要途径

4.糖原合成作用的概念、反应步骤及限速酶

5.糖酵解、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及催化反应的关键酶

6.光合作用的概况

7.光呼吸和C途径4

第十章脂类的代谢与合成

1.脂肪动员的概念、限速酶;甘油代谢

2.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及其能量的计算

3.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4.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及胆固醇的转化及排泄

5.血脂及血浆脂蛋白

第十一章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吸收及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脱氨基作用及脱羧基作用2.

3.氨基酸的几种脱氨基的作用方式

4.谷氨酸氧化脱氨作用

5.转氨基作用:概念、酶及辅酶

6.联合脱氨基作用:概念、过程及嘌呤核苷酸循环

7.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8.氨的来源与去路

9.尿素合成的部位、鸟氨酸循环的基本步骤、尿素分子中2个氮原子的来源及鸟氨酸循环的意义

10.α–酮酸的代谢及谷氨酸彻底氧化中产生的ATP

11.氨基酸合成途径的6种类型

12.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运载体及生理意义

第十二章核酸的代谢

1.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2.核苷酸合成的两条途径(从头合成及补救途径)的概念及合成部位

3.从头合成中嘌呤核及嘧啶核各原子的来源及合成的基本过程

4.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5.核苷酸的补救途径

6.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抗代谢物

二、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广东药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子生物学是是研究核酸等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

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地基础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简史、染色体与DNA的结构、生物信息的传递过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发育学、基因组学及其它领域的应用。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能够系统地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了解,

及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

[1] 朱玉贤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本杰明·卢因.《基因VIII》,第一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一章绪论

1.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发展简史。

2.分子生物学相关概念:①DNA重组技术;②基因组;③结构基因组学;④功能基因组。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1、染色体与DNA的结构特点。

2、DNA复制:DNA复制的机制及主要方式,DNA复制的调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

3、DNA修复的方式及其机制。

4、转座子的概念、分类和结构特征,转座作用的机制和遗传效应。

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

1、启动子的概念、基本结构特点及其作用。

2、增强子的概念及其功能。

3、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转录的基本过程。

4、真核生物启动子对转录的影响。

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内含子的剪接、编辑与化学修饰。

6、原核生物中两种类型的终止子及其结构特点。

第四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mRNA到蛋白质

1、遗传密码的性质,tRNA的结构特征、功能与分类,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特点。

2、核糖体的组成、rRNA的种类及功能、核糖体的功能。

、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蛋白质运转的两种机制。3.

4、真核生物的蛋白质降解过程。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1、分子生物学常用操作技术——质粒DNA、基因组DNA、总RNA和mRNA等核酸分子的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核酸琼脂糖凝胶电泳、核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核酸杂交技术。

2、基因克隆基本方法与流程、cDNA文库的建立。

3、SNP技术及其应用。

4、酵母单杂交法和酵母双杂交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5、熟悉以下相关技术:①RACE技术、②cDNA差示分析法、③RNA干扰(RNAi)

④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六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上)--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1、原核基因调控机制的类型和特点。

2、降解物对基因活性的影响、细菌和应急反应。

3、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调控模式。

4、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模式、弱化作用的概念,弱化子与前导肽的序列特点。

5、半乳糖操纵子和阿拉伯糖操纵子的结构特点及调控模式。

6、原核生物中转录后调控的主要环节。

第七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

1、断裂基因与选择性剪接调控;基因家族的概念与类型;

2、真核与原核基因表达调控差异

3、转录前水平表达调控的类型与特点

4、转录水平调控:顺式调控元件的类型、结构特点与功能,反式因子的类型、结构与功能,转录调控主要模式与特点。

6、转录后水平调控类型与特点

第八章疾病与人类健康

1、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2.

3、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结构特性

4、基因治疗的概念、常用的载体及治疗原则,基因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第九章基因与发育

1、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的表达调控。

2、免疫体系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体系的发育。

第十章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内容及科学意义

2、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三、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研究生物体生长与发育、遗传与变异、生殖与分化、衰老与死亡等生物学特性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物学研

究技术、细胞的分子基础和基本概念、细胞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细胞核及其全能性和可塑性、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生命发育的基本过程、细胞分化与发育的表达调控、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等。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生物体生长、发育、衰老、死亡这些生命发育基本过程的细胞互作、表达调控机制,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书:

[1] 翟中和等.《细胞生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第一章绪论

3.细胞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总趋势、重点领域。

4.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第二章.

1.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含义;细胞的基本共性

2.原核细胞和古核细胞的概念。

3.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基本结构体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各种研究方法(光学显微技术、电子显微技术;超速离心分离技术、细胞内成分的显示、细胞内特异核酸序列的定位与定性、放射自显影、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细胞培养、细胞工程、显微操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主要应用。

2.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模式生物的特点及应用。

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

第四章细胞质膜

1.生物膜结构模型的研究史。

2.流动镶嵌模型及脂筏模型的主要特点;目前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要点。

3.膜脂的类型、运动方式;脂质体的形成、特点及主要应用。

4.膜蛋白的类型、内在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去垢剂的类型、作用特点及主要应用。

5.膜的流动性的构成及生物学意义。

6.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

7.膜骨架的定义;红细胞膜骨架的构成及生物学意义;膜骨架的研究进展。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膜转运蛋白的类型及功能。 1.

2.各种跨膜转运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简单扩散、协助扩散、ATP驱动泵、耦联转运蛋白、光驱动泵、协同转运)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功能。

3.子泵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功能。

4.胞饮、吞噬、胞吞、胞吐作用的定义、作用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5.水孔蛋白的结构特点、生物学意义及研究进展

第六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与叶绿体

1.线粒体亚显微结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

2.线粒体的主要功能。

3.线粒体内膜进行能量转化(氧化磷酸化)的过程与机制。

4.叶绿体的显微形态特征、超微结构与化学组成。

5.叶绿体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单位、两个光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原初反应以及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的机理。

6.线粒体与叶绿体蛋白质的运送和装配。

7.线粒体与疾病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8.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蛋白质的合成。

9.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

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1.细胞质基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内膜系统的概念和各组分(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主要功能。

3.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分选的相关概念和分选的原理。

4.两种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和加工的基本过程。

5.溶酶体的生物发生。

细胞信号转导第八章.

1.细胞通讯的概念及方式

2.受体、配体、第一信使、第二信使及分子开关的概念、类型及作用机制。

3.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信号蛋白及相互作用、主要特性

4.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核受体及NO的结构特点及信号转导机制

5.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特点与激活机制;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以肌醇

-1,4,5-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为双信使的磷脂酰肌醇双信号通路和G蛋白耦联离子通道的信号通路)的组成、信号分子的结构特点、反应链、信号传递机制及生物学效应。

6.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和Ras蛋白的结构特点;RTK –Ras蛋白信号通路的组成、反应链、信号传递机制及生物学效应;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磷酸酯酶、受体鸟氨酸环化酶酪氨酸蛋白激酶联系的受体的结构特点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效应。

7.细胞表面整联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和生物学效应。

8.细胞对信号的整合反应方式及特征;蛋白激酶对信号网络系统整合的调控作用;信号的解除和终止的机制。

第九章细胞骨架

专插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习,特举行此考试。该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所包含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掌握: 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 了解: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了解: 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掌握: 炮制的含义和目的。 熟悉: 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 了解: 其余炮制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 掌握: 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应用 掌握: 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 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 熟悉: 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 第一章解表药 掌握: 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药物8味(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薄荷、菊花、葛根、柴胡)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 1、药物9味(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生姜、牛蒡子、桑叶、升麻、蝉蜕)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了解: 1、了解药物1味(香薷)的功效主治。 2、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第二章清热药 掌握: 1、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药物13味(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生地黄、牡丹皮、青蒿)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 1、药物10味(芦根、夏枯草、龙胆草、蒲公英、大青叶、青黛、白头翁、玄参、赤芍、地骨皮)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了解: 药物13味(天花粉、射干、山豆根、决明子、苦参、紫花地丁、马勃、马齿苋、败酱草、红藤、水牛角、紫草、银柴胡)的功效主治。

临床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全英文教学体会共8页word资料

临床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全英文教学体会[Abstract]Biochemi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ary courses for those students who are majored in Clinic medicine. It is a practical course,which means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Biochemistry teaching.Because the experiments are the practice of theory.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s teaching is related to the integrity of knowledge system.In this paper,we collect the bio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 on bio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hoping to provide some comment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periment teaching.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来我国学习的留学生也逐年增多,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1]。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高等学校教育水平的体现[2]。有资料显示,目前临床医学是我国除汉语专业外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3]。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助于推进高校的国际化进程[4]。随着我校综合水平的提升,我校招收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其中临床医学为招收留学生的重要专业之一。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在生命科学各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5],对医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比较有难度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很多理论知识,实验技术和手段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学好

2020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考试教材大纲

2020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考试教材大纲 1. 企业及其管理概述。理解企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径,辨别企业的构成要素,分析企业与市场相比的优势与劣势,区分企业和企业制度的类型,概括各种企业类型的特征和企业制度的特征,理解企业的基本职能、经营目标和社会责任,辨析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和主要职能,开展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2. 工商企业组织结构。理解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理解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识别集权与分权,解释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区分现代企业部门划分方法并进行部门划分,说明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区分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并进行选择,识别新型企业组织模式,诠释企业生命周期,说明企业变革的基本原因和先兆,区分企业变革的战略类型,分析影响企业成功变革的因素。 3. 市场营销管理。掌握市场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辨别市场调查的类型,编制市场调查方案。理解市场预测定义和原理,掌握市场预测内容和预测方法。了解营销管理一般过程涉及的内容,掌握营销管理调研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理解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的核心内容,辨析不同类型的营销计划,了解营销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4. 生产过程组织。理解生产组织、生产过程,分解生产过程的构成,掌握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要求,辨别生产类型,进行厂址选择,理解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原则,辨别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形式,理解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方式,针对零件工序间移动方式计算零件的生产周期,辨别生产过程组织的具体形式,组织设计单对象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掌握安全生产的特点与基本方针,说明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履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与法律责任,理解清洁生产的基本途径和“5S”管理的内容。 5. 质量管理。辨别质量特性,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历程,理解全面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内容,概括ISO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认证的基础知识,辨别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测定并分析工序能力进行工序质量控制,选择质量检验的方式和类型实施质量检验,理解《产品质量法》立法的基本原则及内容体系,区分产品质量责任,执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提高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提高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优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医科院校专业设置单一的实际,学校整合教学资源、调整师资队伍结构,近年来增设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多个非医学类专业,形成了以医学相关专业为本,融医、理、工、管理、教育、艺术学为一体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开设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24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重新构建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针对当前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预防保健、群体健康知识与技能欠缺的实际,从必修课、选修课层面进行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开设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卫生毒理学、少儿卫生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从课程设置上突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重新构建公共卫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创建了9个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编写《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指导》,在第四学年临床见习教学环节增加2周的社区医疗实践,着重培养医学生的预防战略意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设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多门科研训练课程,培养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积极构建“4个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体系,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一个科技社团,申报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投身一次科技服务活动,参与一次科技竞赛活动,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室开放、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科技讲座、课外兴趣小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多种形式,增强医学生的创新意识。20XX年以来,我校共获得国家和山西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48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有4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奖。 (四)设置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开设临床医学导论和早期接触临床必修实践教学环节。从第三学期开始组织学生进入医院,让医学生感知未来工作环境。通过接触患者、参与病史采集、问卷调查等促进沟通交流,通过参加病区查房、病例讨论、手术观摩等感受医疗诊治过程,体验医生角色,并了解病区护理工作实践和相关医疗法规,感受将来成为医生所必须的职业素养,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药学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药学 第一单元药性理论 细目一:四气 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四气的作用 细目二:五味 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升降浮沉 要点: 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归经 要点: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毒性 要点: 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概念和意义 要点:

1.中药配伍的概念 2.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 要点: 1.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配伍禁忌 要点: 1.“十八反”的内容 2.“十九畏”的内容 细目二:证候禁忌 要点: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 要点: 1.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 要点: 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 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 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细目一:剂量

要点: 1.中药剂量的含义 2.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 3.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要点: 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2.服药时间 第五单元解表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 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 3.下列药物的用法: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 5.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发散风热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完整word版)医院药学概要期末试卷A

医院药学概要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制剂 2,药品有效期 3,合理用药 4,临床药学 5,治疗药物监测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医院要学的三个时期(),(),() 2,药品出库原则(),(),(),() 3,药品采购的基本原则(),(),(),(),()

4, Cito! ()po()Sig() 5,剧毒药品的无双管理包括(),(),(),(),()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区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要求是() A.18~26℃;40%-65% B.10~20℃;30%-75% C.4~8℃; 30%-60% D.10~30℃;25%-65% 2 生物安全柜应当()做一次沉降菌监测 A.每月 B.3个月 C.一周 D.半年 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加药人员应该是() A. 接受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B. 药学专业毕业实习人员 C. 专业护理人员 D. 所有药学专业人员 4. 肠外营养液的调配要求在()配置 A. 水平层流洁净台 B. 疗区治疗室 C. 安静开放的区域 D. 控制区域 5. 抗生素静脉用药的配制应该() A.在水平层流洁净台中

B.在生物安全柜中 C.在开放的环境中 D.在病区治疗室 6.医院增加或更新一种药品,需经过讨论通过的组织是( ) A.医院院务委员会 B.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 C.医院药剂科 D.医院专家委员会 7.医疗机构开展药品的正确宣传应做到 ( ) A.恰如其分地介绍药品的治疗作用 B.重点介绍药品的治疗作用和注意事项 C.恰如其分地介绍药品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 D.恰如其分的介绍药品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8.药品冷藏库最适宜的储存温度为( ) A.2~8℃ B.O~10℃ C.2~5℃ D.2~4℃ 9.药品储存的基本原则是 ( ) A.按包装大小储存 B.按生产区域储存 C.分类储存 D.按批号储存 10.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主要方式是( ) A.集中公开招标采购 B.询价采购 C.竞争性谈判采购 D.集中邀请招标采购

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通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通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生理学(Physiolog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 三、学分与学时: 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36学时,学分为6分。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细胞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生理、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等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医学生学习生理学目的是掌握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断定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与异常,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机体各组织、器官活动的规律及其功能和功能的调节,为后续课程和医疗卫生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医学生学习生理学,要树立科学的观念,以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客观地认识人体生命现象、规律,运用辩证思维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和归纳,逐步积累、掌握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把抽象的生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教学重点: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学内容围绕概念、分类和特点、功能和意义、产生机制、调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产生机制、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等为重点。 七、主要先修课程: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等课程。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的任务。 3.熟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重点】 生理学的概念。 【难点】 生理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 【主要内容】 1.生理学任务。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目的要求】

3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我校招收中医学专业的硕 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 科目。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 中医药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 生质量。二、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内科 学三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 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 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 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 忆的有关中医学基础理论、常用 1.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 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 念和基本原理。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 发展及诊治的 2. 机制,并对不同的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学 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 3. 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三、考 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分钟。分,考试时间为180 本试卷满分为300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分中医基础理论 100 100分方剂学分中医内科学 100 (四)试卷题型结构 1 10% 占1.名词解释30% 占2.填空题35% 占3.单选题25% 占4.问答题四、考查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第一部分 绪论(一)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 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1) 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则。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 (2) 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精气、阴阳五行(二) 精气学说 1. 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1)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技能课》 英文名称:《Clinical skill train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200学时 学分:12.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 选修课程: 临床技能课五年制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基本要求 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按照“昆明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人文技能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和OSCE 考试模块。临床技能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其中专题讲座30学时,170学时均为实验课教学。 临床技能课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动物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人文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一医患沟通 目的要求: 熟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会运用沟通技巧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及其亲属交流和同行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2.医患沟通的方法。 实验二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要求: 掌握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 2.医学伦理、卫生法律; 3.医疗纠纷防范。 第二单元临床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三病历书写规范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病历及其他常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案书写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社会经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 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 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二、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货币形成的过程、职能、特征及其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内容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考试内容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过程。 (二)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垄断资本、金融寡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

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 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的概念。 中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由于中药以植物类药材居多,所以自古以来把中药称为“本草”。 2、熟悉下列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 《神农本草经》:神农氏;东汉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四大经典之一,系统的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书全面总结了魏晋南北朝300余年中药学主要成就,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雏形。 《新修本草》:苏敬;公元659年;本书是第一部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药典性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公开颁布的药典性本草比纽伦堡政府于公元1542年颁布的《纽伦堡药典》(欧洲最早的药典)早833年。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公元1082年;本书使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格局臻于完备,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公元1578年;该书是16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全面总结,是我过科学史上及其辉煌的硕果。该书的分类方法纲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1765年;该书对《本草纲目》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总结了我国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二、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 1、熟悉道地药材的含义。 道地药材:人们习惯把产于某一地区的某药材,因其地域性强,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讲究,疗效突出,而被普遍重视,称为“道地药材”。 2、了解植物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以入药部位的生长特性为依据,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集最佳。 3、熟悉炮制的含义。 是指中药在应用钱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需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的修治整理和对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4、熟悉炮制的目的。 目的:①除去杂质,纯净药材。②便于制剂和贮存③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确保安全用药④增强药物功效,提高临床疗效⑤改变药性,扩大应用范围⑥矫臭矫味,便于服用⑦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5、熟悉五种炮制大法。 ①修治②水制③火制④水火共制⑤其他制法 三、中药的性能 1、熟悉四气的含义。四气:即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2、掌握五味及其作用。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3、掌握四气五味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绪论 【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掌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 【掌握】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学时) 第一节肺炎概述 【掌握】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熟悉】肺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 【掌握】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熟悉】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掌握】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 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 【掌握】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2学时) 【掌握】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五章肺结核(2学时) 【掌握】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 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熟悉】1、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2、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 【了解】1、肺结核的流行病学2、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 第六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学时) 【掌握】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诊断 2、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熟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因、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2学时) 【掌握】1、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鉴别诊断;3、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及措施(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熟悉】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2学时) 【掌握】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 【熟悉】1、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和分类

初级经济师考试宝典(经济基础知识+金融)-考试题库

初级经济师考试宝典(经济基础知识+金融)-考试题库 一、软件基本信息 软件题库基本信息 软件名称: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宝典(金融) 软件大小:12222K 题库数量:2755 解题思路:有 历年真题:有 软件价格:98元/科 软件授权:共享年 软件语言:中文 运行环境: Win9x/me/NT/2000/XP/2003 二、软件介绍 《初级经济师考试宝典(经济基础知识+金融)》系初级经济师考试试题辅导软件,适用于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金融)考试,软件试题库设计紧扣最新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金融)考试大纲、考试教材,符合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金融)考试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复习辅导资料、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试题库巨大(注册年经济基础知识试题量达4千3百多题、金融试题量达2千7百多题,总7千多道题),辅导软件收录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金融)考试历年考试真题、模拟试卷,试题辅导软件囊括了目前所有的最新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金融)考试科目: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科目:市场营销、法律、管理学基础、货币与金融、经济学、财政、考前巧练、同步训练、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历年真题 金融考试科目:金融、同步训练、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 并提供专业级的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金融)考试解题方法、答题技巧、考试要点精解。通过全面、针对性强的强化考试辅导训练、考前培训,提高您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金融)考试的应试能力,辅导您考试成功。我们免费提供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金融)考试报名时间、报名地点、报考条件、考试时间、成绩查询、合格分数线。 三、软件下载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da13004703.html,/ksbao/detail_309.html 信息来源:考试宝典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a13004703.html,/ksbao/)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 一、中药学考查目标 中药学理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药学考点解析 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根据病情、剂型不同的服用方法。 5.临床常用各类(按功效分类)药物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250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病证、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熊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陈蒿、金钱草、虎杖。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高良姜。 (8)理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乌药、沉香、檀香、川楝子、薤白。 (9)消食药: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11)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苎麻根,白芨、仙鹤草,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12)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白前,浙贝母、川贝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学大纲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通过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和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应用卫生实验技术、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预防医学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维模式,客观评价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系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预防医学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注重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防制对策与措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二)环境和健康概论 1.人类与环境 预防医学所研究的人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构成这些环境(化学性的、物理性的和生物性的)生物圈。 环境和人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外界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生态系和生态平衡。人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的破坏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公害。环境污染的原因、种类和常见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环境的自净作用。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动的反应过程。决定人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剂量反应规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性及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致敏作用。 环境和疾病:公害病,职业病、地质化学性疾病、营养缺乏病、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3.环境的卫生防护 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及农药污染及残毒的防护原则。卫生学是环境卫生防护工作的理论基础。 环境卫生标准及质量评价: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制订卫生标准的理论根据,卫生标准和卫生临督,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三)生活环境与健康 1.大气 空气环境及其卫生意义 空气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及空气离子等。气象条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硕士《中药鉴定学》考试大纲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硕士《中药鉴定学》考试大纲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鉴定的发展史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掌握中药材采收时间确定原则、各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及目的,了解中药材贮藏的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鉴定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了解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50种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狗脊、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广防己、防己、木防己、板蓝根、苦参、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龙胆、白前、白薇、徐长卿、丹参、黄芩、茜草、天花粉、党参、木香、川木香、泽泻、川贝母、麦冬、知母、山药、高良姜、天麻、山慈姑)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六章茎木类中药 掌握茎木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8种茎木类中药材(川木通、关木通、大血藤、苏木、鸡血藤、通草、小通草、钩藤)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七章皮类中药 掌握皮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9种皮类中药材(桑白皮、牡丹皮、厚朴、肉桂、白鲜皮、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八章叶类中药 掌握叶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4种叶类中药材(石韦、大青叶、蓼大青叶、番泻叶)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九章花类中药 掌握花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7种花类中药材(丁香、辛夷、金银花、红花、款冬花、西红花、菊花)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植物形态、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