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地与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操作细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地与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操作细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地与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操作细则

附件 2

广西壮族自治区

林地和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

操作细则

(2014 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前言

林地及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广西的根本保障。自 2009 年全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2011 年全区林地落界调查以来,在各种经营活动和自然力的共

同作用下,我区林地及森林资源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发生了较

大变化,林地及森林资源数据不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发展、

生态建设的科学决策,影响了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制定的科学性。

因此,开展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更新林地“一张图”数据

库和森林资源数据库,实现林地和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年度、出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 2014 年 2 月《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 2014 年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4﹞10 号),我区 2014年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统筹考虑“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

各级政府年度绩效考评需要,自治区林业厅研究决定协同进行林

地和森林资源变更调查,同时产出林地和森林资源更新数据。根

据国家林业局《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结合》森林资源变更调查,在总结 2012 年、2013 年苍梧县和鹿寨县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

区林地及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作为 2014 年全区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的技术依据。

本《操作细则》共分为 7 章 24 条。第一章总则,阐述了林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沙漠化侵袭城市λ 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λ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 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

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 科技成果登记公示 根据《云南省科技成果登记和信息发布实施办法》(云科奖发﹝2015﹞2号)要求,现将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申报的“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成果登记信息公示如下: 一、成果概况 (一)成果名称: 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 (二)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三)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四)主要完成人: 邓喜庆、贠新华、年顺龙、皇宝林、何长斌、王海波、李永、李元

杰、冷天熙 二、成果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消长变化动态数据是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安全规划及编制林业规划计划、指导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依据。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体系主要包括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和森林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一类调查以5年为周期,二类调查以10年为一个经理期,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信息反馈严重滞后,时效性差,且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相互独立运行、互不衔接。三类调查和年度核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调查对象,虽然能提供精度较高的调查结果,但调查范围具有局部性、微观性,无法满足宏观决策信息需要。在现代社会对信息交流与反馈的要求更加频繁、及时、准确、全面的今天,通过每5年或10年进行一次本底调查已经不能满足各级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需求。 因此,为了实现我省森林资源监测年度出数,探索出一套符合我省省情的基于小班的数据更新解决方案,我院于2011年底开展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各项工作,并以普洱市为试点,利用研究技术方法对全市进行数据更新,历时近一年半,于2013年4月完成项目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两年来,更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林业二调检查报告

重庆长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某县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县级质量核查情况的报告 某县县林业局: 根据《某省(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技术服务合同》和《某省(市)长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关于某县县2012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县级质量检查方案》的要求,我公司于2012年5月10日至5月28日组织技术人员对某省(市)林科院实施的某县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区划、林分因子调查、小班调查卡片填写情况进行了抽样核查。现将核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核查依据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2、《某省(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 3、《技术服务合同》 二、核查原则 1、坚持对委托方负责的原则; 2、坚持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市林业局及县林业局制定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方案进行核查的原则; 3、坚持严格执行行业相关技术规程的原则; 4、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三、核查内容 本次核查的主要内容是小班区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林分因子调查精确度、小班调查卡片填写的规范性。

四、核查标准 1、小班区划:符合小班区划条件,95%以上的小班面积区划符合实际的为合格小班,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2、小班地类判断100%准确为合格小班,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3、小班优势树种判断100%准确为合格小班,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4、区划掉落小班为不合格小班; 5、区划小班无小班卡片资料的为不合格小班; 6、小班卡片资料可以通过指出来后完善的为基本合格小班。 五、核查工作的开展情况 根据《技术服务合同》和《某省(市)长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关于某县县2012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县级质量检查方案》的要求及《某省(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的规定,本次县级质量核查面积不小于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本次样本的抽取采用乡镇全履盖、乡镇内随机抽取组、组内全查的方法,抽中32个乡镇、58个行政村、64个组、2396个小班。我司组织技术人员6人,组建了六个质量检查组,自2012年5月10日至2012年5月28日,为期有29天,对抽中乡镇、村、组、小班进行了小班区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林分因子调查精确度、小班调查卡片填写的规范性的核查工作。 六、核查结果 本次核查采取乡镇全履盖、乡镇内随机抽取组、组内全查的方法抽取核查样本,在样本2396个小班中,其中林地2028个小班,占样本的84.64%;耕地368个小班,占样本的15.36%。小班核查情况统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手册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调查 基本知识 森林资源二类资源外业调查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为了便于各外业调查工组进行小班调查、四旁树与城镇零星树样地调查、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调查和古树名木调查,并熟练地准确地填写各调查记录,现依据《细则》并现结合专家授课中的幻灯片内容以及外业调查的先后顺序,对二类资源外业调查基本知识作如下总结,力求增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工效。总结材料中如有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如何使用测高器 一、基本使用 方法 在测高器的指 针盘上,分别有几 种不同水平距离的 高度刻盘(如15m、 20m、30m、40m)。使用时,先要测量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且要等于刻盘上的相应数字。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即按下制动钮后固定指针,在刻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 二、不同地形上的使用方法 平地上: H树全高= H BC(仰视值)+ H AE(眼高)。 H BC(仰视值)=ABtgα,其中:AB— 水平距离;α—仰角。 在坡地上观测时,选择角度, 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 基,求得h2。 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角 为正,俯角为负),则树木全高H=h1+h2 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同,则H=h1-h2 三、使用布鲁莱斯测高器,注意点: 1、选择的水平距离应尽量接近树高,在这种条件下测高误差比较小。其测高精度可达到±5%。 2、当树高太小时(小于5米),不宜用测高器测高,可采用长杆直接测高 3、对于阔叶树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以免测高值偏高或偏低。 第二部分罗盘仪 在四旁树调查中的 应用 一、罗盘仪主 要构件示意图 1、罗盘刻度 示意图 2、罗盘 各构件 示意图 二、罗盘仪操作 (一)罗盘仪的架设与整平 1、架设支架、安装罗盘仪: 罗盘仪的水平制动螺旋和螺旋套要旋松,用罗盘仪的螺旋套把罗盘仪与支架连接起来,并旋紧。 2、罗盘整平 双手轻轻握住罗盘仪的圆盘,根据气泡在两个柱形水准的位置对罗盘进行整平。如果气泡偏离柱形中线,用双手将气泡偏向的一端轻轻降低,直至气泡居中;然后旋紧罗盘仪的螺旋套,旋松磁针制动螺旋。 (二)按坐标方位角测量引线 1、确定罗盘指向。 根据引线坐标方位角旋转罗盘,使指北针指向引线坐标方位角读数,读数时,观测者一定要站在指南针(有铜丝固定的那一端)的一端,顺着指北针进行读数。罗盘指向确定后,旋紧方向紧锁螺丝。 2、定位瞄准: 粗定位:观测者目视罗盘仪望远镜上的三角槽口、三角尖口,指挥跑杆者跑到大致引线位置上。 精定位:观测者调节焦距,直至能清晰地看到目镜中的十字丝与物镜中的花杆,如果能观测到花杆尖头部位,则通过向上转动目镜直至看到花杆尖头。查看十字丝的竖直丝有没有位于花杆尖头中间,如果目镜中的花杆位于竖直丝的左边,则指挥跑杆者向左稍微移动;如果目镜中的花杆位于竖

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2002版

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 [福建省林业厅]发布时间:2010-08-20字号:T | T (2002年6月27日福建省林业厅闽林〔2002〕4号印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森林采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采伐和管理,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对森林采伐实行限额采伐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并对商品材采伐实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制度。 森林采伐限额的执行情况是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各设区市、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 第四条森林采伐管理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林政资源管理机构承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对森林采伐和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检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各种举报件,应当依法查处;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转送有权查处的机关。 第六条在森林采伐和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管理 第七条森林采伐限额是采伐林木的最大限量。凡采伐、采挖和移植胸高直径5.0厘米以上的林木必须纳入森林采伐限额,采伐毛竹纳入毛竹

采伐限额。但农村居民采伐、采挖和移植自留地和房前屋后(即宅基地,下同)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含毛竹)除外。 第八条森林采伐限额包括总量限额和按采伐类型、消耗结构、林分起源设置的分项限额及毛竹限额。 采伐类型分项限额分为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更新采伐和其它采伐限额。 消耗结构分项限额分为商品材、农民自用材和烧材限额。 林分起源分项限额分为人工林商品材限额和天然林商品材限额。 第九条商品材限额是指作为商品流通的木材(包括以主干生产的商品薪材)和森林经营单位自用材(农民自用材除外)所消耗林木的最大限量。 农民自用材限额是指下列两种情况消耗林木的最大限量: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伐自有林木用于本单位公益事业建设的; (二)农村居民因生产生活需要采伐自留山或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林木的。 烧材限额是指林权单位或个人采伐林木作为燃料所消耗的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包括生活烧材和工副业烧材,但不包括商品薪材。 第十条商品材和农民自用材限额实行蓄积量和出材量双项控制。 第十一条各编制采伐限额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分解下达的年森林采伐限额,不得突破。 除省林业主管部门可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商品材采伐限额内预留不超过8%的指标以备征占用林地、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采伐林木时使用外,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预留采伐限额指标。 第十二条森林采伐限额采取全额控制和分项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采伐类型分项限额不得相互挤占和挪用,但抚育采伐限额不足的,可以占用主伐采伐限额。

林业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 林业系统通讯设备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林业系统日常工作必要辅助。用GIS技术对通讯设备进行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林业系统通讯设备具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分布区域地形复杂等特点。从而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许多不便。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片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设备资料等数据融合在一起,可以清楚的描述设备管线的地表和地下分布情况、设备名称和数量、设备安装日期维护记录、维护人员的组成等等。通过对地形数据的分析可以精确定位某一设备的位置以及其周边环境,从而大大降低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强度。 一、地形数据的管理与控制 1.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通过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能够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图,林区分布图,地形图,遥感图,各种通讯设备的分布图以及人员的分布等等。按照一定的颜色和符号表示设备的类型和种类,并且能够统计汇总结果。

网络发布可以实现网络办公 终端用户根据权限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新 2.地图控制与操作,实现基本的放大、缩小、定位、全图显示、鸟瞰图功能,能够测量任意两点或者多点的距离。 二、设备资源数据一体化查询 1.图形查询:通过图形上的拾取、选择、空间关系分析实现对设备资源数据和档案的查询。 2.属性查询,通过对某设备或某区域设备的查询,可以得到设备的详细清单和图片,将查询结果通过图表方式展现在屏幕上或打印输出。

某区域地形图1 3.统计分析: 对于某一设备统计分析;包括设备的名称、生产日期、安装时间、维护记录、设备图片信息、设备分布坐标、归属管理片区、管理人员清单等。 三、资源更新管理 1.地形数据的更新,通过GeoBeans图形平台对地形数据进行阶段性修 改和更新。通过GeoBeans信息发布软件实现系统内网络办公。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GIS版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 简 明 操 作 手 册 省林业厅资源林政处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二OO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森林资源档案更新流程概述 (6) 第二章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基本操作流程 (8) 一、系统安装 (8) 1 系统安装 (8) 2 系统升级 (8) 3 数据模版更新 (8) 二、启动程序 (9) 三、系统注册 (9) 四、图形下载及资源建档 (10) 五、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调整 (11) 六、乡级数据拆分、分发 (12) 七、小班变化更新 (13) 八、数据汇总及检查 (13) 九、小班自然增长 (16) 十、报表输出 (17) 十一、下一年度数据更新准备 (18) 第三章小班变化更新基本操作步骤 (20) 一、启动程序 (20)

二、系统注册 (20) 三、更新数据准备 (20) 四、小班变化更新 (21) 五、图形、属性数据库记录匹配检查 (30) 六、小班更新数据审核 (32) 七、零星采伐数据分摊 (32) 八、导出更新数据 (33) 第四章图像配准 (34) 一、启动程序 (34) 二、打开图像及输入图幅号 (34) 三、添加控制点 (34) 四、图像配准 (34) 附录一更新说明 (36) 一、新增加的功能 (36) 1 增加了层代号设置和查看功能 (36) 2 增加了数据表及报表模版 (36) 3 增加了面积平差功能 (37) 4 增加了林带属性更新功能 (37) 5 增加了林带图形合并功能 (38) 6 增加了将林带数据导入到二类林相图功能 (38) 7 增加了“龄级龄组”,“立地类型”,“层代号”等因子自动取值功能 (38) 8 增加了各县数据上报,市,省级统计汇总的功能 (39) 9 增加与重点公益林数据库的数据转换功能 (40) 二、原功能修改和完善 (41)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2)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森林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一、森林培育现状 (一)森林培育的重要性 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境内群峰耸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732米,最低海拔218米),山高坡陡,谷峡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46月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坡耕地、残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的地块采用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积,是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2、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 我县的森林存在较大弱点,首先是分布不均,以山区为主的红岩、洗车、水田较多,而以丘陵为主的里耶、城郊较少;其次是树种结构较单一,天然林以枫香、栎木等为主,人工林以杉木、桤木、日本落叶松为主;再次是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森林培育工作,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通过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可以实现现有林分提质增效,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加强。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森林经营、造林等培育措施,确保森林后续储备增加和森林质量提高,同时实行合理采伐,确保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将森林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森林培育总体概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的森林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如下特点: 1、以林场为骨架,点面结合 县林业局1982~XX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永龙界、跑马坪、砂子坡、万宝山等12个林场,林业局局属林场林地总面积达18938hm2,占全县林业用地222368hm2的%,活立木蓄积230327m3,占全县活立木蓄积3636240m3的%。另外,我县有乡(村)级林场及大户林场1234个林场,经营林地面积18938hm2,我县多个林场广泛开展了造林、改培、森林经营等培育活动,规模大,标准高,有力带动了我县森林培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调查目的不同而调查精度要求不一,其主要调查技术规程为: A、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a、分类系统 主要依据土地的现实利用状况和覆盖特征进行四级分类,图示如下。 b、分类定义

土地(不含海域)分为陆地(含滩涂)和内陆水域两大一级地类。 ㈠陆地:常年露出水面的土地和滩涂(包括河流、湖泊的常水位至洪水位之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之间的面积)。 1)、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和苗圃地。 (1)森林: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0以上(含0.20)的林地或冠幅连续宽度10米(面积0.1公顷)以上的林带,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乔木树种定义包含乔木经济林树种,例如油桐、乌桕、杜仲、厚朴、漆树、板栗、栓皮栎、黑荆树、桑树等。 ①针叶林:针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②阔叶林:阔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③针阔混交林:针叶树或阔叶树蓄积均占65%?以下的森林。 ④竹林:由竹类构成的森林,不包括胸径2?厘米以下的小杂竹丛。当毛竹为纯林时,每公顷株数不低于?225株(新造毛竹188株)即可划为毛竹林,否则划为荒地。当林木郁闭度不低于0.2,毛竹与林木混交,且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625株时,划为毛竹林;低于625株划为乔木林分。当林木郁闭度为0.10~0.19,毛竹与林木混交时,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225株划为毛竹林,低于?225株划为疏林地。 (2)疏林地: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竹林和灌木经济林不划疏林地。 (3)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或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构成,且覆盖度不低于30%的林地。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 ?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大背景 ?信息技术应用 ?1992年,国家林业局设立信息中心 ?2010年的目标,建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 ?前言 目前已建立的全国性的林业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荒漠化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林火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生态林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林业局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信息网络及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前言 课程意义: 一、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现代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求更精准、翔实的林业基础信息作支撑 ?提升森林管理水平、创新、方法手段 ?前言 二、依法行政和强化管理的根本保障 ?信息化管理,避免信息混乱,弄虚作假 ?标准化软件,数据不实,管理不规范 ?及时更新,动态反映,解决时效性差的不足 ?前言 ?三、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迫切需要 ?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难共享,极大浪费 ?措施: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标准、大大提高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前言 ?四、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必然选择 ?监测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作,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撑 ?五、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建设的重要的举措 ?推动林业科技水平提高 ?推动整个行业人才成长和队伍素质提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数字林业和林业信息化 ?一、数字林业 ?信息化的林业,包括林业大部分要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在数字地球大框架指导下,应用遥感、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智能术和可视化等技术,把地球上的各种林业信息用地理坐标确定与连接起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

福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福建省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省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管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福建省森林条例》、原林业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区域内从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评定森林经营利用效果,为编制林业规划、设计、计划,确定森林经营措施和安排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是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等形成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管理和相关档案保管等工作。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或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

园等森林经营管理单位为调查单位,为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客观反映调查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状况而进行的森林资源本底调查。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的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是指我省行政区域内,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组织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中,对由于林木采伐、森林灾害、林地占用征收、造林更新等各种原因,引起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经过外业核实后符合更新条件的,更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库的过程。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的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是指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林地利用状况、权属变化,以及各类森林经营活动(如造林、采伐、更新等)、自然灾害损害(如火灾、泥石流等)、非森林经营活动(如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违法毁林开垦等)等用地情况进行调查的活动。 第八条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管理的原则,保证森林资源档案的科学性和连续性,逐步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第九条对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单位与职责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内业工作及成果制作要求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内业工作要求及成果制作 一、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进展情况 经过全省林业系统的共同努力,我省二类调查外业工作于2011年6月底全部结束,二类调查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全省共收集到306.67834万条小班调查记录数据(包括属性数据和图形(矢量)数据)和8.3960个抽样控制点调查记录数据;从2011年元月起,省规划院已对全部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整理,市(县)级拼界检查、小班界线清理、抽样点计算等工作已告一段落。全省市(县)级森林资源成果的初步数据已经生成,经抽样控制计算,各单位都达到了相关精度要求,这一初步数据成果已经开始应用到我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一系列工作之中。 这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我省近10年来开展的新一期调查,其调查成果将为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性数据,为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重要依据。不仅如此,随着国家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本次调查成果将作为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因此,这次二类调查成果制作面临全新的任务和要求。 二、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工作面临的发展形势和要求 1、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工作的发展形势 (1)国家林业局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国林业进入了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林业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指明了林业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完善的林业动态监测体系,整合现有监测资源,对我国的森林资源、土地荒漠化及其他生态变化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 为贯彻中央《决定》精神,国家林业局以建设"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龙头,统一部署了全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先后在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省实施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目前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已建成了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基础平台、以"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支撑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实现每年公布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数据,及时有效地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向社会公布林业建设动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林业的认识和政府对林业的关注,促进了林业地位的提升。 目前,我省还没有建成规范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其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也严重滞后,这与国家林业局的总体部署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周边省相比也相对落后,因此,尽快启动全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项目(数字林业工程)已成为当前我省林业建设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是实施政府目标考核的需要: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列为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考核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及时出数",为实施政府目标考核提供依据,已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管理的一项长期性的中心工作。 (3)是林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迫切要求 从2011年起,国家林业局对林业工程项目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湿地监测调查"、"沙化土地监测"、"土地石漠化监测"、"退耕还

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定(定稿)[1]

湖南省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定 湖南省林业厅 2011年5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1) 第二条原则 (1) 第三条主要依据 (1) 第四条适用范围 (2) 第五条调查设计资格 (2) 第二章技术标准 第六条采伐类型 (3) 第七条主伐 (3) 第八条用材林抚育采伐 (4) 第九条低产林改造 (5) 第十条公益林抚育采伐 (6) 第十一条更新采伐 (7) 第十二条低效林改造 (9) 第十三条毛竹采伐 (10) 第十四条其它采伐 (10) 第十五条主伐与更新采伐年龄 (11) 第十六条材质等级 (12) 第十七条出材率 (12) 第三章调查设计 第十八条伐区调查设计分类 (13)

第十九条伐区配置 (13) 第二十条伐区区划 (13) 第二十一条面积调查 (14) 第二十二条蓄积调查 (15) 第二十三条伐区生产工艺设计 (17) 第二十四条木材用途 (18) 第二十五条采伐更新及伐后管理措施 (18) 第二十六条资料整理 (18) 第二十七条伐区调查设计成果 (20) 第二十八条伐区拨交 (20) 第二十九条伐区简易调查设计 (21)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管理制度 (22) 第三十一条质量检查 (22) 第三十二条质量责任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保证伐区调查设计质量,实现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原则 (一)遵循分类经营原则。分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设计不同的采伐措施,促进可持续森林经营。 (二)用材林消耗量低于生长量原则。保证“限额”周期(5年)内,林木采伐总量小于林木生长总量,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促进森林资源总量稳步上升。 (三)凭证采伐作业原则。林木采伐作业前,凭相关证件办理采伐许可证,实行凭证采伐。 (四)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原则。协调好环境保护和森林利用之间的关系,保护自然景观、动植物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五)注重效率和效益原则。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第三条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1月29日)。 (三)《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第四次厅长办公会议精神和厅领导要求,切实加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确保系统建设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事关全省林业发展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数据不清、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耗时多、成本高、精度差、周期长;数据处理能力弱、信息利用效率低、交流速度慢、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对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和科学决策水平,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促进我省林业建设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以二类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嵌入其它各类信息,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形成一个高度协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和信息分析智能化系统。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为林业发展规划编制、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具体目标为:

◆林业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制定林业信息的 指标体系,调整信息收集渠道和采集方式; ◆建立各级林业管理的共享数据库; ◆建立各专业分析模型; ◆联网形成分布式林业信息系统; ◆实现对林业利用现状变化的动态监测。 ◆实现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工 程建设管理,林业案件管理,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林业规划、计划和决策支持服务。 (二)系统建设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系统设计应符合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应遵循和执行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分层、分类与编码、精度、符号等标准尽可能参照已有的标准。 2.数据可靠性原则 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是一切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数据平台。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使用、更新、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要求,保证数据的质量,维护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3.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弄潮儿- 绿缘思潮专业驿站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期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进程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于2006年2月,通过联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结果,全面分析了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 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含内 陆水域)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林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西(12.1%)、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印度尼西亚(2.2%)、秘鲁(1.7%)和印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上。有10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毛利塔尼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0.5%。

森林资源档案更新说明

合水林业总场 2011、2012年森林资源档案更新说明 本次森林资源档案更新以2010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底数,各场按照2011、2012年森林经营类型:造林、封育(包括续封)、抚育等,更新2011、2012年资源档案。以下为表间关系说明: 1、资源档案表一以二类调查数据统计表一(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为标准。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参照二类调查报告推算。 2、资源档案表二以二类调查数据统计表二(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为标准。 3、资源档案表三以二类调查数据统计表四(乔木林面积、蓄积按起源、龄组统计表)为标准。 4、资源档案表四: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统计表:以2011年资源档案为例:上年度活立木蓄积、有林地面积,皆以2010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准。本年度新增有林地包括:造林由未成林造林地转入的、封山育林疏林地续封达到成效的,采伐作业减少的。活立木蓄积总生长量=本年度减少+本年度净增;蓄积本年度减少值:林业经营活动+非林业经营活动;本年度净增值:蓄积依照我场林木净生长率推算(净生长率表后附),面积参照本条新增有林地计算办法;本年度实有值:

上年度值+本年度净增值。 5、资源档案表5:改名成:防护林近、成、过熟林蓄积统计表。 6、资源档案表6:改名成:防护林经营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记录自2011年开始以来各种经营类型,并汇总至合计栏。封山育林包括续封面积。 7、合水林业总场主要树种生长率统计表 合水林业总场各树种生长率指标统计表 补充说明: 1、所有表格格式按照下发设定的格式,不准私自变更。 2、各单位根据表格,自编公式合计汇总。 3、制、排版: 封皮:森林资源档案统计表 填报单位:**林场 单位领导:档案管理员 统计时间:年月日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说明书-实验

实验报告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说明书 姓名: 班级: 学号:

1.系统概述 1.1系统背景: 森林资源信息是反映林木生长状况、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紧密相关的营林技术措施、方针政策等信息。森林具有生长、消亡和再生长的能力,随着森林的自然生长、枯损和人为生产活动的开展,森林资源时刻都在变化;再加上森林资源分布广,生产周期长、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难度很大,效率也十分地下,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权限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县林业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1.2设计目标 根据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需要,利用关系数据模型,可视化技术,面向对象的方法以GIS技术,对系统进行了数据设计及功能设计,建立系统框架,完成了结构设计。并选择二类调查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际建立工作,最终Powebuilder与SQLServer完成了计算机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实现系统主要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属性信息管理功能。 1.3运行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 Intel Pentium 4 或 100%的兼CPU 1 GB以上的内存(RAM) Microsoft Windows XP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功能需求 1.数据的采集和输入:将数据通过系统整理好输入到信息系统中。 2.数据的存储:管理中的大量数据处理通过共享并且需要多次使用。这就要 就求将大量的数据存储起来,通常这些数据被保存在外部存储介质中,以便需要随时进行存取和更新。 3.数据的加工处理:数据的加工处理是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进入信息 系统的数据,都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才能产生有用的信息。也要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方便后续的管理。 4.数据传输:为了把数据或信息从一个子系统传送到另一子系统,或者在信 息系统内部进行数据的处理都涉及到数据的传输问题。 5.数据传输: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和系统外的传输,计算机传输即以计算机为 中心,通过通信线路与其近、远程终端连接、形成联机系统或通过通信线路将微小型等计算机联网。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 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 XXX市于2006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X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满足XXX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XXX市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根据《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XXX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XXX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一、调查任务 1、调查目的 查清XXX市森林资源现状,为XXX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 2、任务 查清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 1、调查范围 根据XXX市民政局2000年11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XXX市资源统计。 2、面积确定 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2(含余金庵林场XXX部分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2006年XXX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 三、调查依据 1、XX省林业厅《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 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 3、XXX市林业局与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XX 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名 B添加义项 ? 本办法就是国家关于林业得行政法规之一,于1987年8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同年9月10日由林业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全文共5章27条,并有"用材林主要树种主伐年龄表"、"林木采伐许可证格式"、"更新验收合格证格式"附后。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废止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得决定》,对本办法部分条款予以修正,于2011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务院令第588号发布施行。 基本信息 三个规程:①1956年由林业部颁发得《国有林主伐试行规程》;②1960年由林业部颁发得《国有林主伐试行规程》③1973年由农林部颁发得《森林采伐更新规程》。该管理办法就是在总结上述三个规程得制定与实施经验得基础上制定得。它对森林采伐得种类,采伐许可证得管理,用材林得主伐方式及其技术规程,水库与湖泊周围、江河与干渠两岸、铁路与公路干线两侧等特殊地带森林采伐得特殊要求,国营林业局与国营、集体林场采伐作业得技术规程,采伐更新后得检查验收等,做出了明确具体得规定。同时还提出了优先发展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相结合得森林更新原则,以及更新质量必须达到得具体标准。 编辑本段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1987年8月25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9月10日林业部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得决定》修订) 第一条为合理采伐森林,及时更新采伐迹地,恢复与扩大森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森林采伐更新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得林业建设方针,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实行限额采伐,发挥森林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三条全民、集体所有得森林、林木与个人所有得林木采伐更新,必须遵守本办法。

国家森林资源现状

国家森林资源现状 生态学1101班赵蓉蓉A03110210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也就是说,森林资源是一定区域内生物资源的综合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没有森林,水从地表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热平衡和对流层内热分布的变化,地面附近气温上升,降雨时空分布相应发生变化,由此会产生气候异常。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森林砍伐减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贮藏在生物体及周围土壤里的碳释放了出来。大规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严重的水土侵蚀,加剧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我国森林资源 中国古代森林资源丰富,且分布很广(熊大桐,1989)经历了漫长的传统经济,森林面积随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而缩减,森林消耗和破坏的主要原因包括焚林狩猎、毁林开荒、燃料消耗、战争破坏及其他掠夺性质的开发(樊宝敏,2001)。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2.5%(原林业部资源和林政管理司,1997),是当时少林国家之一。即便如此我国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以满足工业发展的能源需求和资源需求。在1981~1995年之间,木材产量为90180万m3,而在1849~1980年之间,木材产量只有106908万m3。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消耗与日加剧,森林资源开始缩减。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和政策格局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在紧跟世界步伐的同时,不断的自我调整。林业发展从以前的“以经济产业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之后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有力的促进资源的保护(如退耕还林)。自此森林资源的消耗有了一些好转。 第七次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12.0%,其中以台湾省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我国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由南往北递减,这种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格局。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自然历史条件差异较大,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林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一)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珍贵、稀有树木繁多。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北到南跨越的五大气候带,适生着不同种类的森林植物,形成了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绚丽多彩的特色,在世界植物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多种森林类型。据统计,世界上有木本植物约两万余种,中国约有八千余种,其中乔木树种即达两千余种。 (二)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