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蒲柳人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蒲柳人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蒲柳人家》教案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一些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德育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使学生能

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如“及时雨”宋江、“黑

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题目解说:?“蒲柳人家”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题目用借代手法,点明文章写作的内容和对象。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当代小说家,北京人。16 岁发表《青枝绿叶》等短篇小说一举成名,被称为“神童作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长篇小说《地火》、《春草》、《狼烟》和文学短论集《乡土与创作》。

刘绍棠的创作风格? 刘绍棠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文章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枝,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描写的正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了整个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则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语言、动作、外号等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听课文朗读,要求:

1、扫清文字障碍。

2、把握人物主要艺术形象。

生字注音

烟囱 cōng 梆 bāng他纤 qiàn夫腌臢ā zā捯 dáo气唿 hū哨拗 niu不过到了liǎo儿隐匿

nì勒 lè令戏谑 xuè荣膺yīng 断壁残垣 yuán 蓬蒿 hāo 作揖 yī礼聘 p ìn 嘬 zuō着嘴唇

剜 wān 肉梢shào马子

学字词皮肤的一种红色粟样粒痱(fèi )子:丘疹,伴有强烈的瘙痒和麻刺感。用来擀面团的木棒擀( g?n )面杖:腌臜(ā zā):脏的,不干净的。捯(dáo)气:人要死时急促地喘气,文中指喘息。唿哨( hū shào):又作“呼哨”,把手指放在嘴里用力吹,发出尖锐的像哨子一样的声音。

咯( kā)吧:拟声词。戏谑( xuè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

承当。坍塌( tān tā):崩塌。嘬( zuō)嘴:聚缩嘴唇而吸取剜(wān)肉:挖。 n 周檎( qí)隐匿( nì隐藏。):

断壁残垣(yuán 墙。形容破败的):景象。如坐针毡(zhān ):形容心神不宁,不得安生。芒刺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心神不宁。隐隐约约。影影绰绰(chuò):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jiáo)字

词语积累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老生儿:高龄父母所生的儿子。

到了儿:到最后,最终。

一脑门子官司: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勒令:用命令的方式强制人做事

荣膺:光荣地获得。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

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如坐针毡:形容心声不宁

芒刺在背: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四、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

A本文是什么文体?

小说(中篇小说节选)原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B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些主要人物?何满子

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

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C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

纤夫和船老板

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

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

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D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1936年

E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样分?

原文为两节: ? 第一节写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开头到“一点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 第二节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到完)。

F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

年龄:六岁外貌: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性格:上学不安分整天在河滩上野跑天机藏在芦苇中跟奶奶捉迷藏真灵不穿大红兜可顽心疼爷爷,想哄爷爷开心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爱皮被拴在葡萄架立柱上,觉得失问个字儿,过目不忘。去了自由,委屈又憋闷。

一丈青原是《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她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阵前用绳套捉人十分厉害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方圆二三十里,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是个英雄豪杰。因而得此雅号。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外貌身强力壮,样样在行“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语言“小祖宗儿!”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口苦心甜,溺爱孙儿

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一阵风冲下河坡……手戳着他们的鼻子……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挥舞起来……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

在河边大风风火火,骂不住声……动作干净利落,英姿飒爽

爷爷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外貌关羽的一生,忠肝像关公一样,侠肝义胆,诚信磊落;义胆,仗义轻财,叱咤风云,横扫千慷慨豁达,爱打抱军,堪称英雄人杰,不平,甘为朋友两令万民景仰。两肋插刀的性格。

他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行动但是,这一趟回来……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神态“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语啦!……”言给何满子讲五代残唐的故事。一个朴实的农民的爱国情感。

五、归纳复习

1.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

2.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们东三省了!

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哪个更好?

两种说法各有长短:

前者生动形象,富有民间口语与俗语特点,充满乡土气息,也符合何大学问的身份;

后者有书面特点,适于比较郑重的叙述。

2、课文中还有哪些?富于民间口语与俗语特点的句子?

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

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

3、文中也有一些书面色彩很浓的句子:

1.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

2.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

这是为什么?两种色彩的语言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4、讲究压韵和对偶,抑扬顿挫,

有传统说唱艺术特点的句子: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

……(朗读这些文句就是一种精神享受)

5、《水浒传》中宋江、吴用、李逵外号叫做“及时雨”“智多星”“黑旋风”。

课文中何满子的奶奶号称“一丈青大娘”,爷爷号称“何大学问”。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篇小说塑造人物上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这是刘绍棠的创作风格。

艺术特色1、作者对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写得历历如绘。

2、善于真切地再现人情世态、生活风习,把我们引入一个不完全了解的天地,那就是透过一幅幅往日的风俗画,处处洋溢着、浸润着蕴藏在朴实淳厚的劳动人民中间的纯真热忱的感情,那种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六、拓展迁移学习实践

(1)、讲故事。(2)、评人物。

3)、模仿写作:请你模仿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描写你的一位授课老师,力求传神,有文采

七、布置作业

1、预习《变色龙》

2、课后阅读《水浒传》《说岳传》等

3.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附: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刚直不阿

口苦心甜溺爱孙儿民族作风

“何大学问”民族气派

侠肝义胆仗义轻松

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所写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彰显了劳动人民身上传承的民族精神,如侠肝义胆,仗义轻财,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等。全书共12节,本文节选自小说的前两节,浓墨重彩描写的正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和爷爷何大学问。小说故事富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精神突出。书中通过大量方言俚语,再现了京北运河滩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在创作时,又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手法,使小说独具特色又韵味无穷。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小说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基本掌握了阅读小说的方法,能够梳理小说情节,简单分析人物形象,并尝试探究小说主题。但学生对于像《蒲柳人家》这样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文章接触较少,经验欠缺,不能够迅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身上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另外这篇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和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新鲜,需要在教师的指点下细细品味,这样才能读出小说精妙之处。 三、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德。

3.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语言。 四、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德。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模仿评书语气,介绍人物。 屏显:她,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她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演绎历史或现代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最初都是说话的话本。老师刚才说的这段评书,让大家想起文学作品中的哪一位人物形象呢?大家可能会想到《水浒传》中的扈三娘一丈青。对,今天我们的故事中就有这样一位“一丈青大娘”,她从20世纪30年代的京东北运河岸向我们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蒲柳人家》,看看这里发生了哪些传奇故事呢? (二)走进传奇故事。 1.活动一: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思路。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识字六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 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教学过程: (一)生字教学 1、生活引路。 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如,沙漠、富 贵竹、煤炭。 2、在词中认字。 仇、恨、荒、漠、炭、火、贫、穷、富、裕、饥、饿、索道、 奉献、永远。 学生用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看谁记得快。 3、形象意义识字。 示例:漠,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饥,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 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还有许多田地。 4、巩固生字。

(1)在朗读课文中巩固识字。 (2)举行抢答赛: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 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5、写字指导。 (1)教师示范板书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发现每个字 的书写特点。 (2)学生自主分析,发现生字的书写特点,并上台或在本子 上试写,教师及时指导、纠正,并进行个别辅导。本课有三个字是学生容易写错的,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一个是“丑”,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一个是“暖”,右边不是“爱”字;还有一个是“贫”,上面是分不是今,下面是贝不是见。 (3)把字写美观的指导,可以把重点放在食字旁的书写上。 写好食字旁要注意两点:一是横钩的横不能长;二是竖提的起笔处应该离横钩远一点。 (二)朗读感悟 1、边读边想: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 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2、示范朗读或指名让读得好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模仿、体 会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律感。 3、让学生说说从本课中体会到什么,或者提出不懂的问题。 对“冷漠、热忱、雪中送炭、饥寒、温饱”等较难懂的词语,可适当做点解释。 4、诵读积累。 (1)鼓励学生把本课背下来。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诸威鹏 戴天俊第6次课教案

尧旭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学生:时间:年月日段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7年级第2学期Uni6 重点知识 二、授课内容: 必记单词: Electricity, conversation, identify, rule, anyone, reply, foolish, wire, connect, cable, moment, battery, cooker, fridge, bulb, lock, test, tidy, touch, 常考短语: A packet of, in a way, (be) connected to, power station, washing machine, switch off, tidy up, air conditioner, come into, rice cooker,on time, take the medicine,take a bath,at least, care about 要点全解: 二、Listen to a coversation about electricity in a flat. Coversation 可数名词,常用短语:everyday conversation,have a conversation(with sb.) 晚饭后我和父亲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三、Learn to identify the syllables in English words. Identify vt. 确认,认出。 如:这个婴儿太小了认不出他的父亲 四、Does anyone want anything? Anyone prop. 任何人。同anybody,只用于人,被看做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不能与of连用,但any one意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物。可与of连用。表示多数当中的一个。 here may take of the apples on the table. 五、It’s like water, in a way...... In a way 在某种程度上。如:在某种程度上,他是错的 比较: On the way 在途中,在路上。如:His hobby sometimes gets in the way of his studies. By the way 妨碍,挡道。如:By the way , who is Tom? All the way 顺便问一下。如:He studies hard all the way. 六、These are connected to cables under the street... Connect vt. (使)连接。常用结构:be connected to sth 连接到....;connect sth. To/with 把...和...连接起来。 打开电脑并连接因特网。 七、A moment later, Daisy came back. 1)Moment un. 瞬间,片刻。如:I want to talk to you for a moment. 与之有关的短语有: a moment ago 刚刚,刚才;at the moment现在,此刻;wait a moment等一会儿 For the moment 暂时,目前;in a moment 立刻,一会儿;at any moment 随时,很快 I’m afraid I’m too busy to see anyone.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部编版) 第六单元 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共4个自然段,按起因、经过、结果安排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文中精准规范的语言,如“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挖通大河”“劈开大山”等动宾搭配的词组值得学生咀嚼品味积累;文中“九条”“九座”“十三年”“三次”“十多岁“等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大x疆,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些在蜜糖中长大的孩

子普遍比较自私,不太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教.学本课,可以与现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相联系,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大爱之情。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1.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

《蒲柳人家》教案.doc(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蒲柳人家》教案.doc(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 设计) 6、蒲柳人家(节选) 宜宾县孔滩镇初级中学校李海 【教学目标】: 1.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

蒲柳人家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长华班/实验班/励 志班 教师 课题蒲柳人家 1课时第 1 课 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识记积累字词。 能力目标1、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 2、学习文章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手法来塑造人物的方法。学科素养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体会劳动人民淳朴的人情美。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手法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体会劳动人民淳朴的人情美。 近五年中高考 命题特点趋势 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1、完成练习册P22-24 2、摘抄本积累经典俗语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导入新课(2分钟)—出示目标(1分钟)—预习检测(7分钟)—整体感知(10分钟)—合作探究(15分钟)—拓展延伸(3分钟)—作业布置(2分钟) 教学内容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 人物总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 “一丈青”扈三娘。阅读《三国演义》,那精妙绝伦的智慧、那 叱咤风云的场面总叫人心驰神往。尤其是其中的英雄关羽,他千 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挂帅封金 等传奇故事至今仍令我们津津乐道。那么,现代生活中有没有如 此的英雄豪杰?有!请看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反映20世纪30年代 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蒲柳人家》。 它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的“一丈青大娘” 形象,并把她与《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相 提并论;还塑造了一个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 学生回顾 名著人物 激发学生 学习兴 趣,引出 课文(2 分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自然科技”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四篇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还能开阔视野,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了解科学文化知识。 《古诗二首》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西湖六月晴好天气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欣赏与赞美;《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雷雨》一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告诉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找到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太空生活趣事多》通过浅显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太空生活中的种种趣事,激发了我们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兴趣。 “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几个板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写字的能力、联系句意猜词语意思的能力、简单写话的能力和阅读的能力,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二首》和《雷雨》。 3.能边读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自然常识,养成留心观察天气的习惯,能写观察日记。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大意。 2.反复诵读,理解课文,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些自然常识,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诗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2.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鲧和禹。 大家知道吗?在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人们生活痛苦极了,于是有一对父子俩先后治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鲧和禹)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治水的。 简介资料:大禹(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学习。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洪毒蛇兽伤灾难仍 退继续认训被恢 (2)看投影,读词语。(出示课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仍然消退继续教训被水淹过 耕种恢复河道认为农业 生产安居乐业 (3)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灾难: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 三、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大家进行评议。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进行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洪,hóng,拼读音节,读词语:洪水。 (1)识记字形。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共”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2.灾,zāi,拼读音节,读词语:灾难。 (1)识记字形:上下结构。 (2)指导书写:上窄下宽,上面的“宀”要写得大一些,盖住下面的“火”,“火”的笔顺是点、点、撇、捺。 3.难,nàn,拼读音节,读词语:灾难。 (1)识记字形:左右结构。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8 蒲柳人家 【教材分析】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本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教学目标】 1.了解刘绍棠及其乡土文学的相关知识;理清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欣赏鲜明的人物形象;品读语言,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3.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厚朴实的人情美。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了解作者。 (2)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读准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并注意标红字形。 晌.午捯.气烟囱.驾驭.憋闷.掂.量礼聘. 筵.席坍.塌戏谑.如坐针毡.两肋.插刀 2.边读边悟 小说中主要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这节课给同学们推荐一位作家,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他被称为“大运河之子”。他在高中期间发表的一篇小说《青枝绿叶》,后来被叶圣陶编入了高二语文教材。他就是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进他的小说《蒲柳人家》,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并投影课题、作者) 引导学生了解《蒲柳人家》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邪恶的杜四夫妇和河防局的巡长麻雷子勾结,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老婆,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现,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做旁批,完成下列问题。 1.故事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2.围绕这件事,小说中主要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相关的人物还有哪些? 3.“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外号是怎么来的? (二)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点拨、归纳。 预设: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主要刻画人物: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奶奶),何大学问(何满子的爷爷)关联人物:望日莲姑姑,纤夫和船老板,摆船渡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称,花鞋杜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姥爷,在通州读书的周檎等。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三、细读课文,分析形象 (一)圈点勾画描写何满子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点。 预设: 1.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顽童形象。)2.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等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空生活趣事多》 4 篇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 观的古诗,也有描绘自然现象、介绍自然奥秘的短文和儿童诗。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这是在延续前面“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息” “整合信息,作出推断”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本 组课文的课后练习, 《雷雨》要求学生说说雷雨前、 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要是你在 野外迷了路》要求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太空生活趣事多》要求学生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 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 了解课文的内容, 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也为中高年级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本单元时还要关注 “联系生活经验, 了解课文内容” 。如,《古诗二首》 要求读诗句,想象画面;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能了解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在《太空生活趣事 多》的学习中, 通过日常生活和太空生活酌对比, 感受太空生活的奇特有趣。 这些都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获得感受和体验,使联系生活经验阅读逐渐成为 一种能力。 本单元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常识, 要避免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对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探究和拓展, 要依据课文内容, 紧扣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 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2 1.认识本单元 44 个生字,会写 34 个字。会写 35 个词语。 古诗二首 2.能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能在语境中体会 “压、 垂、挂” 2--3 等词语运用的好处;能拓展积累词语,抄写甸子。 课文 雷雨 3.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 要 是 你 在 野 2 “天然的指南针”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和太空生活中的 外迷了路 趣事。 太 空 生 活 趣 2--3 4.能背诵《古诗二首》 《雷雨》。 事多 识字加油站 1.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认 语 文 识“博、馆”等 8 个生字。 园 地 字词句运用 4 2.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 六 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能联系语境猜测词语的意 写话 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热统新教案第7次课

§2.5特性函数 本节要求:掌握:特性函数及系统独立变量的选取。掌握:两个常用的特性函数F ,G 。 1特性函数及系统独立变量的选取(掌握:U 、H 、F 、G 的特性函数。) 2两个常用的特性函数F ,G (掌握:两个常用的特性函数F ,G 的应用。) 一、特性函数 1、定义 特性函数:适当选择独立变量(称为自然变量)之后,只要知道一个热力学函数,就可以通过求偏导数求得均匀系统的全部热力学函数,从而把均匀系统的平衡性质完全确定。这个热力学函数称为特性(征)函数。 内能U 作为S ,V 的函数,焓H 作为S,P 的函数,自由能F 做为T,V 的函数,吉布斯函数G 作为T ,P 的函数都是特性函数。在应用上最重要的特性函数是自由能F 和吉布斯函数G ,相应的独立变量分别是T,V 和T,P ,下面分别说明之。 2、已知自由能F(T,V) 以T,V 为独立参量, ,)()( dV V F dT T F dF T V ??+??=(1) 全微分方程: pdV SdT dF --=(2) 可以求得系统的熵及压强为V T F S )(??-=T V F p )(??-=(3) 求出的压强P 是以T,V 为参量的函数,实际上就是物态方程。 由自由能的定义式TS U F -=,得 内能T F T F ST F U ??-=+=(4) 称为吉布斯—亥姆霍兹(H.Helmholtz )第一方程。 3、已知吉布斯函数),(p T G G = 以T,P 为独立参量dp p G dT T G dG T p )()(??+??=(5) G 的全微分方程为Vdp SdT dG +-=(6) 可以求系统的熵和体积p T G S )(??-=,T p G V )(??=(7) 由吉布斯函数定义式PV TS U G +-=得

(完整word版)《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从容说课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本文篇幅很长,课文突破点应选择感受人物形象。由感受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出发,了解、吸收属于民族文化的积淀,有助于让学生接受民族优秀精神和文化传统。先要从学生熟悉的点入手进行突破。何满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和现在很多孩子一样。爷爷不惜以“一个字一个铜板”的代价为孙子请老秀才,“每天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供着,而且当何满子而挨打时,“非但不怪罪老秀才,反从旁给老秀才呐喊助威”,和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学业的重视如出一辙。无论是爷爷还是奶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能镇八方”,可是到了何满子身上,经常也拿他没辙,而现在也一样。通过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把目光投注到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简单的、宁静的,没有太多物质方面的欲望和要求____生活是贫困的,精神却是富足的;物质是匮乏的,感情却是丰满的。这与今天时代的生活节奏截然不同。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生动的语言与精彩的人物形象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了描写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人物就远没有这样生动形象,通过体会语言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形象,进而体会小说的魅力所在。小说的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这也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来源于民间活生生的语言,为小说增色不少,而且把书面语和口语有机结合在一起,雅俗同赏。 此外,这也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这种民族特色的坚持让这部小说显得与众不同,由此可进行课内外衔接,拓展学生的关注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这篇小说所传达出的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气息和氛围,对于现代中学生们而言,无疑是鸿沟。也许部分学生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不同地方的农村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课文中描述的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和长命锁、洗三和百家衣,还有“娇哥儿”、“心尖子”、“肺叶子”、“老生儿”,这些乡土风俗和语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