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4.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4.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物理粤教版高一年级必修2第四章第5节教学设计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五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本节要求学生从实验误差、实验条件和安全问题等方面设计一个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适当的铺垫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很少独立设计实验,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考,有时甚至可以罗列几种实验方案,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决定采用其中一种方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应向学生说明定律有两层意思:一是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二是总机械能守恒。

2.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这个开放型实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程度,了解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作用和使用的掌握情况。

2、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了解学生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程度,学会怎样减小实验误差。

3、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这个开放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2、通过汇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实验方案的不足,实际操作的不便,促使学生对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实验验证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类型】实验课

【教学媒体】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直尺、重物、纸带、复写纸片、导线和电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是什么?满足的条件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设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板书: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

第五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进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师:1.本实验通过物体的什么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2.验证得到什么结果就可以说明物体的机械能守恒?3.求重力势能的减少量需要测量什么量,求动能的增加量需要测量什么量?需要什么器材?

生:本节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可通过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若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增加的动能,就可以说明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物体下降的高度来求出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通过求出始末的速度来知道物体增加的动能。

2.设计实验方案

生:(1)实验原理: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位置,再根据纸带记录的点迹求出物体的速度。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和空气阻力,为了使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各种阻力可以忽略,必须加大物体的质量,所以实验用质量较大的重锤。如果重锤从静止开始下落高度h时,速度增大到v,由机械能守恒应该有mgh=mv2/2。(2)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附纸带夹子)、刻度尺、铁架台、导线。

3.实验操作

教师提醒:注意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尽可能减少误差。

生:实验步骤:(1)按图1所示装置安装好电磁打点计时器并用

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4~6V的交流电源上;(2)将纸带穿过打点计

时器,纸带下端用夹子与重物相连,手提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

时器的地方;(3)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

图1

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4)更换纸带,重复上述步骤;

(5)在取下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距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

带测量,记下起点位置O,再挑选五个连续的点,标明A、B、C、D、E,用刻度尺量出各点距O点的距离h1、h2、h3、h4、h5;(6)用公式v n=(h n+1—h n-1)/2T计算各点的速度;(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E p和动能增加量△E k进行比较。

4.记录数据、数据处理

教师提醒:注意有效位数。

各计数点 A B C D E

下落高度

h/m

速度

————v/(m·s-1)

mg h/J ————

mv2/J ————

5.误差分析

教师提醒:可用列表法、作图法处理。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两纸带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以减小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阻力。

(2)实验时,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

(3)选用密度较大的物体作重锤,以相对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实验中无需测出重锤的质量m,可保留在验证式中。

(4)测量下落高度时,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些,纸带也不宜过长,约50cm即可。

(5)实验中应挑选第一、二两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而不是使用v t=gt计算某点的速度,应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全程平均速度的关系求解。

(6)实验中由于空气阻力及其它阻力的存在,测出的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应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6.应用

师:例题分析与补充训练……

例题:某同学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不慎将一条选择好的纸带的前面部分损坏,剩下的一段带上各点间的距离,他测出并标在纸带上,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1

023456

2.80

3.20 3.60

4.00 4.30 单位:cm

图2

计时器的周期为0.02s,重力加速度为g=9.8m/s2。试证明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课堂练习:

1.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选用重物时,重的比轻的好。

B.选用重物时,体积大的比小的好。

C.选定重物后,可不测出它的质量。

D.重物所受的重力,应远大于它所受的空气阻力和纸带受到打点计时器的阻力。

2.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于摩擦力不可避免,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增加的动能。

B.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动能。

C.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增加的动能。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有如下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夹子的重物;刻度尺;天平;铁架台。其中该实验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

(2).实验时,松开纸带与闭合电源开关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要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第二两点之间的距离接近___mm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V2/2-h图线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V2/2-h图线的斜率等于___________的数值。

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8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200g。实验得到一条清晰纸带,如图3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择连续的四个点A、B、C、D作为测量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41.61cm、49.63cm、5

6.10cm和62.79cm,由此可知重物

由O 点运动到C 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J ;重锤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______m/s,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J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交流和总结

师生间、生生间回顾这节课我们在实验中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今后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三、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及后面的练习,预习第六节能量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后记】:

第五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可设计多种方案,但要尽量结合实验室的现有仪器,实验时要特别注意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设法减少实验误差。

图3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吐血整理经典题)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列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重物质量的称量不准会造成较大误差 B .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C .重物质量选用得较小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D .纸带下落和打点不同步不会影响实验 2.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于电火花计时器两限位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使纸带通过时受到较大的阻力,这样实验造成的结果是( ) A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明显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B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明显小于动能的增加量 C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3.有4条用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打出的纸带A 、B 、C 、D ,其中一条是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打出的。为找出该纸带,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点迹清晰的、连续的4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点间距离依次为s 1、s 2、s 3。请你根据下列s 1、s 2、s 3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纸带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791 m/s 2) ( ) A .61.0 mm 65.8 mm 70.7 mm B .41.2 mm 45.1 mm 53. 0mm C .49.6 mm 53.5 mm 57.3 mm D .60.5 mm 61.0 mm 60.6 mm

4.如图是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有关尺寸在图中已注明.我们选中n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举一些计算n 点速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n 点是第n 个点,则v n =gnT B .n 点是第n 个点,则v n =g (n -1)T C .v n =s n +s n +1 2T D .v n =h n +1-h n -1 2T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80 m/s 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 kg 。 (1)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应该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 B .可选用点迹清晰,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 的纸带来处理数据 C .操作时应先松开纸带再通电 D .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 V 的交流电源上 (2)实验中甲、乙、丙三学生分别用同一装置得到三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18 cm 、0.19 cm 、0.25 cm ,则可肯定________同学在操作上有错误,错误是________。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 、B 、C 到第一个点O 间的距离分别为15.55 cm 、19.20 cm 和23.23 cm 。则当打点计时器打点B 时重物的瞬时速度v =________ m/s ;重物由O 到B 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_J ,动能增加了________J(保留3位有效数字), 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图(甲)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选取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 律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机械能守恒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工具 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 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右图,用 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 铁架台等做实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 的A 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 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 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 点,但摆 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A 甲 乙

lpmfoAAA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l p m f o A A A实验验证机 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https://www.360docs.net/doc/da1442010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 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理论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量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条件有深刻的认识。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能、重力势能等概念以及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定理、定律;知道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力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打点计时器以及直尺等实验仪器。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要求、本节教材注重探究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设计的过程;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协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3、体会守恒思想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过程和亲自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重点:1.尝试设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方案。 2、经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学会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 难点:实验误差的分析 而对于实验条件的控制,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实验误差的分析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法突出以学生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教学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实验、归纳的能力。运用学案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分 组讨论,然后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德育目标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方法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推导的方法,明确该定律数学表达公式的来龙去脉. 2.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教学时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复习思考题: ①什么是动能?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什么是势能?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③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解答思考题] 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有关系,且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②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势能,也叫位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界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③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及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弹性势能跟形变的大小及劲度系数有关. 3.[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1]物体自由下落时,高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高度减小表示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表示动能增大.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例2]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大.速度减小表示动能减小;高度增大表示重力势能增大这个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例3]用一小球推弹簧被压缩,放开后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班级: 姓名: 时间: 2017年4月20 [实验目的]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能定性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原理] 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若某一时刻 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 ,下落高度为h ,则应有:21mg m 2 h v =。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 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v ,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测定第n 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 T 2h -h 1 -n 1n n +=v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导线、带铁夹的重锤、纸带、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 图 1 图2

1.按如图1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并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交流电源连接好。 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锤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 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计时点间的距离接近2mm 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再在距离0点较远处开始选取相邻的几个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的高度h 1、h 2、h 3…… 6.应用公式T 2h -h 1 -n 1n n += v 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 1、v 2、v 3…… 7.计算各点对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n 和动能的增加量2 2 1n mv , 进行比较,并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三维五环教学模式)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黑龙江双鸭山市田家炳中学 张娇月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3、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设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2、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自主学习】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 2、能否设计一个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 3、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4、如何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 A? 5、如何确定重物下落的高度? 6、怎样分析得到的实验数据? 【合作研学】

1、 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 2、 本实验实验步骤有哪些? 3、 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4、 哪些环节会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在图1中,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 过程中任意两点A 和B 的机械能分别为: E A =A A mgh mv +221, E B =B B mgh mv +22 1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 恒,于是有 E A =E B ,即 A A mgh mv +221= B B mgh mv +22 1 上式亦可写成B A A B mgh mgh mv mv -=-222121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 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等式 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 落的O 点至任意一点(如图1中A 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 mgh mv A =22 1----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h 是物体从O 点下落至A 点的高度,v A 是物体在A 点的瞬时速 度。 2、如何求出A 点的瞬时速度v A ? 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 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 的瞬时速度可求出A 点的瞬时速度v A 。 图2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 的情况。从O 点开始依次取点1,2, 3,……图中s 1,s 2,s 3,……分别为0~ 2点,1~3点,2~4点…… 各段间的 1 2 3 4 s 1 s 2 s 3 h 2 h 3 h 4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工具 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 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 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右图,用细线、 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 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 点,然后 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 摆到跟A 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 点,但摆到另一侧时, 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 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 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能做功。 A 甲 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判定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与建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正确分析物体系统内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器材】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碰鼻实验视频引入新课。 1、提出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 2、知识回顾: 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合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力做功的过程也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例举: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展示图片和视频)大瀑布:重力势能动能 射箭活动:弹性势能动能 冲上高处的过山车:动能重力势能 分析上述各个过程中能量转换及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况。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补充) 将能各种情景中能量变化填入表格

(二)探寻守恒量: 1、[问题] 观察视频演示实验,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都有哪些能量在参与转换? 学生回答问题: ①小球受哪些力的作用? ②哪些力对小球做功? ③能量如何转化?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出机械能的概念。 根据分析提出猜想:机械能总量是否保持不变? 2、探究规律,并找出机械能不变的条件 提出研究方法:在探究物理规律时,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先对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然后加以推广深化。在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情景中,自由落体(只受重力)应该是比较简单的。(1)只受重力作用分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图所示,小球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的A 点速度v1,经高度h2的B点时速度为v2,由同学用学习过的知识(牛顿定律或动能定理),分析下落过程中A、B两位置的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由A点到B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第 第PAGE #页共17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 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1)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色列主要推广了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在荒漠上发展灌溉农业,举世瞩目。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注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的过程和基本的应用,一些变形的公式表达形式和应用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其深刻的内涵放到了下一课时讲,这样面向了全体学生,降低了教学起点,我觉得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为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引进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优化北部新区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北部新区师资队伍实际,拟面向部分重点院校公开择优招聘20xx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为确保此次招聘公开、公平、公正进行,特制定本简章。 (三)教学目标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二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教案

7.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3.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4.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片),重物(带纸带夹子),导线,刻度尺,铁架台(带夹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预学 【预学内容】 1.复习巩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下列几种情况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水平推出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 B.沿着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的物体 C.被起重机匀速吊起的物体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2.受上题的启发,如果现在要用一个具体的运动实例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你觉得选哪种运动来研究最简单,方便呢?说说你的理由. 3.根据你的选择,谈谈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必要的实验步骤.【预学疑难】 课内互动 【新课导入】

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那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这个定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一、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针对大家的预学情况,投影出几个同学的实验方案,要求大家分组讨论每个方 案的可行性.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只有重力做功的最 简单的运动. 教师活动:自由落体物体初速度为零,当下落高度为h 时,速度达到v ,则有:221mv mgh 本实验中我们就要找出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mgh 和物体增加的动能221mv 看看两者是否相等,如果两者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实验中我们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用到哪些实验仪器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甲: 需要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刻度尺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学生乙: 不需要测质量,因为质量可以两边约掉,只要看gh 是否等于22 1v 就可以了. 可以借助于打点计时器来测物体下落的高度以及物体的速度.另外打点计时器 的限位孔要竖直放置,所以需要用仪器把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 教师活动:很好,质量是不需要测的,所以不需要用天平.另外我们可以用带夹子的铁架 台将打点计时器固定. 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实验打出的纸带测量物体下落的距离,及物体的速度呢? 学生活动:在纸带上取某点A ,测出它距第一个点的距离,即为物体下落的高度.在A 点 前后各取一个点,将A 点作为两点的中间时刻,求出前后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教师活动:同学们讨论的都非常好,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 看实验的具体步骤 (1) 按图装置固定好计时器,并用导线将计时器接到电 压合适的交流电源上 (2) 将纸带的一端用小夹子固定在重物上,使另一端穿 过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着纸带,使重物静 止在靠近计时器的地方. (3) 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 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 换几条纸带,重做上面的实验. 二、学生分组实验 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 (1)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有何要求?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运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把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欢乐,激发学习的爱好;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独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看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把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备 教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实验。下发预习提纲,重点复习下面的三个咨询题: 1、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在图1中,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 过程中任意两点A 和B 的机械能分不为: E A =A A mgh mv +221, E B =B B mgh mv +22 1 假如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 恒,因此有 E A =E B ,即 A A mgh mv +221= B B mgh mv +22 1 上式亦可写成B A A B mgh mgh mv mv -=-222121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 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等式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设计说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结论已知,但实验的途径、方法和过程并没有告诉学生,这样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也就具有探究的性质。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本节将由学生独立设计验证这个规律的实验方案,并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测量、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如学生设计的实验放案理论上可行,但实验误差较大,或实验条件不具备,这时学生需要修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经过这样的过程,你所获得的不仅仅是验证了一条规律,而是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会体验到发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 一、实验要求: 1、设计一种或几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 2、选择一种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3、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装置、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过程和步骤、现象与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结论与问题讨论等。。 二、实验方法指导 1、生活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因此,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途径和方法不止一种,不管你采用什么途径和方法进行实验,都必须考虑你的实验条件。

2、实验器材:刻度尺、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铁架台、钩码、夹子、 3、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学生需要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特别注意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确定自己的方法,形成一个初步的实验方案。最初的实验方案往往不很完善,当和同学的方案进行交流或动手去做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实验方案中的问题,然后再想方设法进行改进,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方案。 三、学生分组汇报与交流 1、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怎样验证的? 2、在实验中进行了哪些观察和测量,有那些因素影响了观察或测量的结果?实际上做了哪些工作来保证观察或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发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4、如果再做一次同样的研究,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5、通过完成这项研究,有什么收获?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刘改霞 巨鹿县第二中学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主题是“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分五个方面进行说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知道了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并且对机械能的守恒的有了一个初步的猜想,结合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关系,利用动能定理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这样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2、教材处理 本节课选自高一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节,对比新旧教材发现,新版教材在讨论只有重力做功时,不仅列举了自由落体,而且增加了各种抛体运动,并拿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为例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使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有更全面的理解。由教材“做一做”小实验及多个具体事例,让学生找出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猜想转化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例探究,再结合一般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然后总结出定律。这样做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领悟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3、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确定 (1)重点: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理解定律的内容、明确定律条件、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条件,进一步分析物体系统内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采用“情景→问题→分析与活动→总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能使学生更好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这种运用归纳法的思想,从一个个典型的物理情景中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在随后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中,证实了学生对守恒条件的认识和理解很准确到位。” 三、教学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高中新课程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 2、教材特点; 3、所教学生总体思维能力、基础知识较薄弱 (二)、教学目标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材料 教学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铁夹子、重锤、毫米刻度尺、纸带、打点计时器(若选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需要低压交流电源) 实验原理: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若物体由静止下落的高度h 时,其速度为v ,则有 2 12 mgh mv 在实验过程中,测出重锤由静止下落高度h 时的速度v ,算出gh 是否等于212v ,则可得出mgh 是否等于21 2mv , 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二者相等,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并连接到电源上。 2、把重锤用夹子固定在纸带的一端,纸带的另一端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袋带,让重锤带着纸带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4、重复3次,得到3条打上点的纸带。 5、从三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出点迹清晰且第一、二点间的距离接近2mm 的纸带。 6、在挑选出的纸带中,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 ,并在纸带上离O 点较远的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连续的几个点,并依次标上1、2、3、4、5,分别测出1、2、3、4、5各点到O 点的距离h 1、h 2、h 3、h 4、h 5,并把记在下面表格中,这些距离分别是打下1、2、3、4、5个点时重锤下落的高度。

7、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速度的规律,应 用公式12n n n h h V T +-= (此处T=0.02s ),分别算出2、3、4各点对应得速度2V 、3V 、4V 。 8、计算2、3、4各点对应的n gh 和212n V ,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n mgh 与21 2 mV 是否相等。 9、得出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1、铁架台上固定打点计时器的夹子不可伸出太长,以防铁架台翻倒。 2、打点计时器应夹紧在铁架台上,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晃动。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阻力。 3、打点前纸带必须平直,不要卷曲,纸带上端要用手提着静止,重锤应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4、实验时先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稳定后才松开纸带 5、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选第一、二点的距离接近2mm 的纸带(因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最初0.02s 内下落的距离2211 9.80.02 1.9622 S gT m m = =??=) 6、选取得各个计数点1、2、3……离起始点应适当远些,以减小测量下落高度h 时的相对误差。 7、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测重锤的质量m 8、为减少阻力的影响,重物应选用密度大些的便于夹紧纸带的物体。 误差分析 (1)本实验中因重物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阻力(空气阻力、打点计时器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k 稍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 ,即ΔEk <ΔEp ,这属于系统误差.改进的办法是调整器材的安装,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2)本实验的另一个误差来源于长度的测量,属偶然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的下落高度测量完.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省优质课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容和适用条件。 (3) 会判定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 (2) 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恒思想,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领悟机械能守恒规律解决问题的优点,形成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推导与建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 (1)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 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 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三、教学方法和教具 1、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诱导、归纳总结、应用拓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2、教具: 铁架台、铁夹、玻璃棒、细线、小钢球、摩擦计、弹簧振子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碰鼻实验:如图所示,把悬挂重球拉至 鼻尖由静止释放,实验者立于原位不动, 小球来回摆动,学生观察者怕重球碰坏了鼻子,可事实重球碰不到鼻尖。提出疑问,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引导学生回忆本章学习过哪些形式的能量,重力势

能、弹性势能、动能。 一、机械能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 称为机械能。 2、表达式:E=E K+E P 3、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 先选取参考平面才能确定机械能(一般选地面)。 4、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例子:多媒体播放图片 ①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小球在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瀑布、高山滑雪 --------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 ②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 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背越式跳高 ---------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 ③明投出的篮球、掷出的铅球、单摆、过山车: ---------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 思考:上述例子发生的都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化?----答:受重力 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直线是否受重力? 看来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原因,不是受重力,而是得有重力做功。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二 7.9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说课稿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为今后学 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 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 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理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本节内容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增加实验探究与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因此||,本节选择了一个简单而有效地特例:自由落体运动来进行验证||。在实验中只需测出重物下降的高度和对应的速度||,然后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就可验证||。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及实验误差的分析||,要求学生不仅从理论上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而且通过实际观测从感性上增加认识||,深化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能、重力势能等概念以及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定 理、定律;知道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力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打点计时器以及直尺等实验仪器||。具 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要求、本节

教材注重探究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协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通过亲身实践体会||,领略探究过程中避繁就简的方法选择||,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过程和亲自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难点:实验误差的分析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1、类比、迁移法:类比以往学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2、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形成认知冲突||,思考中提炼方法||,讨论中反思优化||,进而构建新知;再由新的问题驱动下一轮探究||。 学法: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示范教案

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自主学习】 ⒈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缺少的器材是。 ⒉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只受力作用,其机械能守恒,若物体自由下落H高度时速度为V,应有MgH= ,故只要gH=1/2V2成立,即可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⒊在打出的各纸带中挑选出一条点迹,且第1、2两打点间距离接近 的纸带。 ⒋测定第N个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与N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内下落的距离S N和S N+1,,有公式V N= 算出。 ⒌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应是,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率等于的数值。

【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实验。下发预习提纲,重点复习下面的三个问题: 1、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在图1中,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 过程中任意两点A 和B 的机械能分别为: E A =A A mgh mv +221, E B =B B mgh mv +22 1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 恒,于是有 E A =E B ,即 A A mgh mv +221= B B mgh mv +22 1 上式亦可写成B A A B mgh mgh mv mv -=-222121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 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等式 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 落的O 点至任意一点(如图1中A 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 mgh mv A =22 1----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h 是物体从O 点下落至A 点的高度,v A 是物体在A 点的瞬时速 度。 2、如何求出A 点的瞬时速度v A ? 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 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 的瞬时速度可求出A 点的瞬时速度v A 。 图2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 的情况。从O 点开始依次取点1,2, 3,……图中s 1,s 2,s 3,……分别为0~ 2点,1~3点,2~4点…… 各段间的 距离。 根据公式t s v =,t =2×0.02 s (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 是0.02s ),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是1,2,3, ……图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