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大全·中国式颜色名称

颜色大全·中国式颜色名称
颜色大全·中国式颜色名称

中国式颜色名称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

████妃色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

████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注:这里的“品红”估计是指的“一品红”,是基于大红色系的,和现在我们印刷用色的“品红M100”不是一个概念)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注:不大于M70的色彩,有时可加入适量黄色)████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色:鲜红色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注:RGB色中的R255系列明度)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绯红:艳丽的深红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丹色(注:在YM对等的情况下,适量减少红色的成分就是该色的色彩系列感觉)

████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彤:赤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赫赤: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红:鲜艳的红色

████洋红:色橘红(注:这个色彩方向不太对,通常洋红指的是倾向于M100系列的红色,应该削弱黄色成分。)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枣红:即深红(注:色相不变,是深浅变化)

████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鹅黄:淡黄色(注:鹅嘴的颜色,高明度微偏红黄色)

████鸭黄:小鸭毛的黄色

████樱草色: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注:比较常用且有浓郁中国味道)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橘黄:柑橘的黄色。

████橙黄:同上。

████橘红:柑橘皮所呈现的红色。

████姜黄:中药名。别名黄姜。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

████缃色:浅黄色。

████橙色: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驼色: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的浅黄棕色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棕色:棕毛的颜色,即褐色。1,在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任何一种颜色2,适中的暗淡和适度的浅黑。████棕绿: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棕黑:深棕色。

████棕红:红褐色。

████棕黄:浅褐色。

████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赭色:红色、赤红色。

████琥珀:

████褐色:黄黑色

████枯黄:干枯焦黄

████黄栌:一种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做染料。

████秋色:1,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2,古以秋为金,其色白,故代指白色。

████秋香色:浅橄榄色浅黄绿色。(注:直接在Y中掺入k10~30可得到不同浓淡的该类色彩)

████嫩绿:像刚长出的嫩叶的浅绿色

████柳黄: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

████柳绿:柳叶的青绿色

████竹青:竹子的绿色

████葱黄:黄绿色,嫩黄色

████葱绿:1,浅绿又略显微黄的颜色2,草木青翠的样子

████葱青:淡淡的青绿色

████葱倩:青绿色

████青葱:翠绿色,形容植物浓绿

████油绿:光润而浓绿的颜色。以上几种绿色都是明亮可爱的色彩。

████绿沈(沉):深绿

████碧色:1,青绿色。2,青白色,浅蓝色。

████碧绿:鲜艳的青绿色

████青碧:鲜艳的青蓝色

████翡翠色:1,翡翠鸟羽毛的青绿色。2,翡翠宝石的颜色。

████草绿:绿而略黄的颜色。

████青色:1,一类带绿的蓝色,中等深浅,高度饱和。3,本义是蓝色。4,一般指深绿色。5,也指黑色。6,四色印刷中的一色。2,特指三补色中的一色。

████青翠:鲜绿

████青白:白而发青,尤指脸没有血色

████鸭卵青:淡青灰色,极淡的青绿色

████蟹壳青:深灰绿色

████鸦青:鸦羽的颜色。即黑而带有紫绿光的颜色。

████绿色:1,在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2,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3,引申为黑色,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代指为青春年少的容颜。(注:现代色彩研究中,把绿色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和其它红黄兰三原色并列研究,称做“心理原色”之一)

████豆绿:浅黄绿色

████豆青:浅青绿色

████石青:淡灰绿色

████玉色:玉的颜色,高雅的淡绿、淡青色

████缥:绿色而微白

████艾绿:艾草的颜色。偏苍白的绿色。

████松柏绿:经冬松柏叶的深绿

████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

████松花色:浅黄绿色。(松树花粉的颜色)《红楼梦》中提及松花配桃红为娇艳████████蓝:三原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注:这里的蓝色指的不是RGB色彩中的B,而是CMY色彩中的C)

████靛青:也叫“蓝靛”。用蓼蓝叶泡水调和与石灰沉淀所得的蓝色染料。呈深蓝绿色(注:靛,发音dian四声,有些地方将蓝墨水称为“靛水”或者“兰靛水”)

████靛蓝:由植物(例如靛蓝或菘蓝属植物)得到的蓝色染料

████碧蓝:青蓝色

████蔚蓝: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

████宝蓝:鲜艳明亮的蓝色(注:英文中为RoyalBlue即皇家蓝色,是皇室选用的色彩,多和小面积纯黄色(金色)配合使用。)

████蓝灰色:一种近于灰略带蓝的深灰色

████藏青:蓝而近黑

████藏蓝:蓝里略透红色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黛螺:绘画或画眉所使用的青黑色颜料,代指女子眉妩。

████黛色:青黑色。

████黛绿:墨绿。

████黛蓝:深蓝色

████黛紫:深紫色

████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古人以紫为祥瑞的颜色。代指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紫酱:浑浊的紫色

████酱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紫檀:檀木的颜色,也称乌檀色乌木色

████绀青绀紫:纯度较低的深紫色

████紫棠:黑红色

████青莲:偏蓝的紫色

████群青:深蓝色

████雪青:浅蓝紫色

████丁香色:紫丁香的颜色,浅浅的紫色,很娇柔淡雅的色彩

████藕色:浅灰而略带红的颜色

████藕荷色:浅紫而略带红的颜色

████苍色:即各种颜色掺入黑色后的颜色,如苍翠████苍黄████苍青████苍黑████苍白████(注:准确的说是掺入不同灰度级别的灰色)

████水色:水红████水绿████水蓝████淡青████湖蓝████湖绿████皆是浅色。

深色淡色:颜色深的或浅的,不再一一列出。

精白:纯白,洁白,净白,粉白。

████象牙白:乳白色

████雪白:如雪般洁白

████月白:淡蓝色

████缟:白色

████素:白色,无色

████荼白:如荼之白色

████霜色:白霜的颜色。

▓▓▓▓花白:白色和黑色混杂的。斑白的夹杂有灰色的白

████鱼肚白:似鱼腹部的颜色,多指黎明时东方的天色颜色

████莹白:晶莹洁白

████灰色:黑色和白色混和成的一种颜色

████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色(注:暖白)

████铅白:铅粉的白色。铅粉,国画颜料,日久易氧化“返铅”变黑。铅粉在古时用以搽脸的化妆品。(注:冷白)

████玄色:赤黑色,黑中带红的颜色,又泛指黑色

████玄青:深黑色

████乌色:暗而呈黑的颜色

████乌黑:深黑;漆黑

████漆黑:非常黑的

████墨色:即黑色

████墨灰:即黑灰

████黑色:亮度最低的非彩色的或消色差的物体的颜色;最暗的灰色;与白色截然不同的消色差的颜色;被认为特别属于那些既不能反射、又不能透过能使人感觉到的微小入射光的物体,任何亮度很低的物体颜色。

████缁色:帛黑色

████煤黑象牙黑:都是黑,不过有冷暖之分。

████黧:黑中带黄的颜色

████黎:黑中带黄似黎草色

████黝:本义为淡黑色或微青黑色。

████黝黑:(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

████黯:深黑色、泛指黑色

████赤金:足金的颜色

████金色:平均为深黄色带光泽的颜色

████银白:带银光的白色

████铜绿████乌金████老银:金属氧化后的色彩

国画用色

████银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注:黄色成分微高于红色成分,色艳丽,需注意与背景色调和,多数情况下不大面积使用。)

████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赭石:色红褐。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白粉: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花青: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注: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藤黄:色明黄。用以画花卉、枝叶。藤黄:明黄色。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注: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雄黄: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

████石黄:国画颜料,即雄黄。

████洋红:色橘红。用以画花卉。

古典文学常见词

鎏金:中国传统的一种镀金方法,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涂刷在银胎或铜胎器物上。

飞金泥金洒金: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洒金一说是指带斑点的图案。

描金:为使器物美观而在其上用金银粉勾图、描绘作为装饰。

花黄:古代妇女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

撒花:织物上的碎花图案。

云斑:在颜色比较淡的或半透明的材料上的暗黑的或无光泽的条纹或斑点(如在大理石上)。

云母纹:像云母断面及砂子闪烁光泽的纹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da14616457.html,/s?tn=sitehao123&bs=%D1%D5%C9%AB%BD%E2%CA%CD%B4%F3 %C8%AB&f=8&wd=%D1%D5%C9%AB++%B4%F3%C8%AB+++%C9%E8%BC%C6++%B B%E6%BB%AD&inputT=13516

颜色寓意

红色(red)

热情,活泼。容易鼓舞勇气,西方以此作为战关象征牺牲之意,东方则代表吉祥、乐观、喜庆之意。

橙色(orange)

时尚,青春,活力四射。炽烈之生命,太阳光为橙色。

蓝色(blue)

宁静,忧郁,自由,清新。欧洲为对国家之忠诚象征。

绿色(green )

清新,希望。代表安全、平静、舒适之感,在四季分明之地方,如见到春天之树木、有绿色的嫩叶,看了使人有新生之感。

紫色(purple )

神秘,高贵,庄严。一般人喜欢淡紫色,有愉快之感,青紫一般人都不喜欢,不易产生美感。紫色有高贵高雅的寓意,神秘感十足。

黑色(black )

深沉,庄重,无情色,神秘之感,沉虑,如和其他颜色相配合含有集中和重心感。

颜色心理效应

1、红色

视觉刺激强,让人觉得活跃、热烈,有朝气。在人们的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样、好运、喜庆相联系,它便自然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的常用色。同时红色又易联想到血液和火炮,有一种生命感、跳动感,还有危险、恐怖的血腥气味的联想。灭火器、消防车都是红颜色的。

2、黄色

明亮和娇美的颜色,有很强的光明感,使人感到明快和纯洁。幼嫩的植物往往呈淡黄色,又有新生、单纯、天真的联想,还可以让人想起极富营养的蛋黄、奶油及其他食品。黄色又与病弱有关,植物的衰败、枯萎也与黄色相关联。因此,黄色又使人感到空虚、贫乏和不健康。

3、橙色

兼有红与黄的优点,明度柔和,使人感到温暖又明快。一些成熟的果实往往呈现橙色,富于营养的食品(面包、糕点)也多是橙色。因此,橙色又易引起营养、香甜的联想,是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的颜色。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橙色又与欺诈、嫉妒有联系。

4、蓝色

极端的冷色,具有沉静和理智的特性,恰好与红色相对应。蓝色易产生清彻、超脱、远离世俗的感觉。深蓝色会滋生低沉、郁闷和神密的感觉,也会产生陌生感、孤独感。

5、绿色

具有蓝色的沉静和黄色的明朗,又与人目然的生命相一致相吻合,因此,它具有平衡人类心境的作用,是易于被接受的色彩。绿色又与某些尚未成熟的果实的颜色一致,因而会引起酸与苦涩的味觉。深绿易产生低沉消极、冷漠感。

6、紫色

具合优美高雅、雍容华贵的气度。含红的个性,又有蓝的特征。暗紫色会引起低沉、烦闷、神秘的感觉。

7、黑色

具有包容和侵占性,可以衬托高贵的气质,也可以流露不可征服的霸气.

色对眼睛、耳朵和神经系统都会起一个安抚作用,但它也可能会压抑人的情感特别是愤怒。

棕色

棕色代表着稳定和中立。棕色也是地球母亲的颜色,体现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真实与和谐。棕色是稳定与保护的颜色,它代表着充满生命力和感情。在颜色金字塔的测试中,棕色被看作是具有精神抵抗力的颜色。它的这些特点主要是因为棕色是由橙色和黑色混合而成。棕色是一种可靠、值得信赖的颜色。当颜色由浅棕色逐渐加深时,一种真实的感觉也逐渐演变成了让人信赖。棕色也可以令人感到难过、沮丧,但总的来说棕色是象征着阳刚之气的颜色。棕色也给人一种强调逐渐减少的感觉,其实意味着这种要求的态度已经变得很固执,棕色也意味着确定和旺盛的生命力。喜欢棕色的人非常热爱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他们富有感情,喜欢美食、美酒和有人陪伴。然而,作为一个喜欢棕色的人,很可能会因过分抑制自己的感情而生活中个人世界里,惧怕外面的世界。因此你会觉得身穿棕色或泥土颜色的衣服会有一种安全感。在渴望安全的情感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外界的认同,这就需要你能意识到自我的价值并且摒除思想上的狭隘。身着棕色的人往往也是诚实、平凡的人,喜欢一种井然有序、稳定的生活方式。

白色

白色是新雪的颜色,或代表来自上天的灵光,这使得白色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颜色。喜欢白色的人带着好奇观察周围的人,他们也与周遭浑为一体。白色给人一种害羞的感觉,但这不是真正的害羞。他们只是在耐心地等待引起别人的注意,看上去很害羞,但实际上他们是非常外向活泼地。喜欢白色的人无论做什么,总是带着一种圣洁的生活态度。别人也会认为他们如此,尽管他们可能并非真地如此。喜欢白色的人会用一种很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可能对方却一点也感觉不到。自我看重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但只要不造成任何负面影响,这一点不会干扰他们更高的追求。您如果选择了白色,要明白过分会造成被动,而您也可能会变得无生气、过敏和抑郁。白色代表着纯洁和神圣。白色可以对心脏、精神、神经和情绪起到一个很好地安抚作用,也有助于培养活力和获得支持性的情感。白色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压力、肌肉紧张感,增多体内药物和化学成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羞涩感、发散思维、不集中的创造力或极度活跃的思想过程,白色可以减轻疼痛。

绿色

绿色作为一种中立颜色,绿色与复苏、生长、变化、天真、富足、平静等有关。喜欢绿色的人乐意去帮助每一个人,他们是自然界的母亲,往往在和医疗有关的行业里工作。他们喜欢隐藏自己的思想,也不过分关注别人的事,所以他们往往是很好的聆听者,充当顾问这样的角色。其他人

想当然地认为这样的人通常都能很客观地分析事物。热爱和平是他们固化的责任,他们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各谐的生活。由于上述特点,喜欢绿色的人容易成为别人最好的朋友。绿色是由蓝色和黄色对半混合而成,因此绿色也被看作是一种和谐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平衡、和平和生命力。对孕妇而言,绿色可以制造一种平静安宁的氛围。绿色是最容易被看见的颜色,因为绿色经过水晶体几乎刚好落在视网膜上。绿色是治愈的颜色,可以消除神经紧张、改善心脏功能。但是过分地使用绿色也会产生负面作用,特别是当病人已经受过绿色的影响。绿色与胸腺和免疫系统有关。绿色可以解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发烧、溃疡、流感、疟疾、性病和癌症等疾病有疗效。

蓝色

蓝色是一种情感化的颜色,喜欢蓝色的人往往爱呆在个人世界里并且对别人也存在戒备心理。蓝色的灰调表明这个人喜欢一切井然有序。当蓝色逐渐加深,所带有情感色彩也越浓。海军蓝是非常情绪化的颜色,同时也极力在掩饰着什么。具有海军蓝性格的妇女可能会喜欢饮酒作乐,也可能会喜欢去逛商店。如果房间里蓝色过多,您可能会感到很压抑。婴儿处于这样的房间里也会哭个不停。蓝色是种很好的颜色,但也需要其他颜色进行平衡。蓝色性格的人非常感性化,情绪时起时落,在人生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地体验着各种感受。无论高兴还是悲伤,他们都会哭。为了能够有各种各样的人生感受,他们十分愿意和别人交往,但同时他们也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环境对蓝色性格的人影响很大。蓝色令人想到孤独、沉思、独立和平静,它是真理和和谐的颜色,常常用于冷却、安抚、调整和保护。与蓝色有关的还包括:交流、发自内心的声音、确定、统一、创造、意识、忧郁、男性的力量、清楚、信任、骄傲、幼稚、冷酷、好学等等。蓝色有降温冷却的作用,可以减轻肿瘤、痉挛、呼吸系统等疾病症状,对发烧、感染等有效,也可以化解人心中的愤怒和仇恨。在治疗痢疾、哮喘、呼吸疾病、高血压和皮肤病中,蓝色也有一定的作用。由于蓝色有催眠作用,所以可以用来镇痛、止血、治疗烫伤等。

红色

喜欢红色的人通常激情四溢,精力充沛,而且很会赚钱。他们在一种真正的红色时尚中显得非常性感,魅力十足。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经常希望自己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他们能够很快的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他们认为他们什么都懂。如果他们不懂,或者你已经证明了他们不懂,你会发现他们很会寻根问底.他们不在乎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只是不想显示自己的愚蠢。因为他们的动作很迅速,他们总是希望每件事都能很快的完成.但是当他们累了的时候,他们必须马上休息。一旦他们打个小盹之后,他们会很快恢复,好像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喜欢红色的人往往认为无敌的,并且其他人也往往会这样想。红色让人产生权力和控制的欲望。生意

场上人们喜欢穿红色,认为是权力的象征。喜欢红色的人给人一种精力充沛,异常活跃的感觉。喜欢红色的人不会是一个好的领导人。然而,如果有聪明的领导的话,他们会是很好的执行者。他们只想怎么样按要求完成任务,从来不会计较代价是什么。他们是情绪型的人,他们可能在你面前突然象活火山一样不时的爆发一次,然后很快就会平静下来。他们也很容易会扯出一些题外话。他们通常不会花足够的时间去关注某一件事。当他们专注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决定很坚定。他们的思维非常敏捷,很聪明。他们可能没有接受很好的教育,但是出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能够很快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当他们激动的时候,也很容易要发泄他们的愤怒,暴力,仇恨和反叛。这种颜色对那些患有高血压和焦虑症的病人不合适。如果一个喜欢砖红色(红褐色),他们可能对毒品,酒精成瘾,饮食不正常,或者情绪不稳定。喜欢桔红色的人不仅精力充沛,而且很喜欢户外活动和一些群体活动。喜欢红色中带有蓝色折光的人是情绪激昂,很有活力的人。

黄色

爱黄色的人们喜爱权力和控制他人.他们不想改变,很有科学性,分析性,判断性,自我中心,独立性,专业性,很顽固,不坦率,经常担心焦虑什么。有黄色个性的人们很有生意头脑.他们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不管是自学的还是其他的,他们想通过他们智力上的努力来获取成功。他们会是好的领导,他们一般能够很有条理的作出决定.在行动之前会认真的分析每一个细节.每个战略游戏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下棋是他们的嗜好。这种个性有时会显得有点顽固.当颜色趋向深黄色时,这种个性就会演变成他们认为只有他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这使得别人容易怀疑他们做事的

动机是什么。真正的黄色个性是在考虑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才作出正确的决定。有黄色个性的女人做一个生意人会比做母亲做得好,但是也可以两个都做,而且会很快地适应这两份工作。当他们有压力的时候,他们感觉他们需要把他们的情绪隐藏起来.如果他们显示出了他们的压力,那表明他们很虚弱了.他们会尽量的展现他们甜蜜的一面在你面前。他们通常封闭自我,不会让很多人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通常只有一两个好朋友.这些朋友通常也是很有生意头脑的,虽然真正的黄色个性的人们不会依靠任何人除了他(她)自己。他们的穿着很考究,通常看起来很专业.虽然女人可能会加点饰品,但她们的衣着通常很简单。黄色是所有颜色中反光最强的。当颜色加深的时候,黄色的明亮度最大,其他颜色都变得很暗。它有激励,增强活力的作用,能够增加清晰度,便于交流,并以机智而著称。

黑色

黑色性格的人很情绪化,尽管可能处于重压之下他们也会表现地尤其自然。他们通常会很复杂、高贵、戏剧性、正式并且给人一种强有力的感觉。他们可能成为非常有权力和威慑力的人。黑色穿着会让你感到意志坚定、固执和自律,那你必须小心变得过分僵化和独立,同时也可能反映你对自己很好地应对生活的能力缺乏信心。你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

真正成熟起来,所以在真正认识自我的路上你需要黑色来给自己一个保护。黑色代表着放弃,一种最后的放弃,想穿黑色可能表明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之后想放弃所有的一切。黑色也意味着自制,在特定场合身穿黑色表明你想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

中国画的色彩之美相关分析

中国画的色彩之美相关分析 摘要:中国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画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正在于其线条和色彩基础之上的独特的“意境”表达形式,在于水墨与意境的统一。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画的色彩之美,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 引言 自中国文化史发展以来,中国画就伴随着其始终。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领域中独具特色的画种,有悠久的美术历史,并且在世界美术界领域中,独具特色,自成一家。绘画是作为艺术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而色彩作为绘画的本体语言,是构成一种艺术情调和艺术风格最基本的要素,是刺激视觉神经最有效、造成特定情绪美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画又被称为“丹青”,因此可以说中国画从一开始就极为重视色彩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始终贯穿着中国画的发展,具有独特的风格。[1] 一、中国画色彩观的发展分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彩色绘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就是其中的代表。秦

汉时期,五色观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人们对色彩的把握也更加娴熟得当,所以该时期的绘画多以黑红色为主。如西汉的T型帛画,就直接运用朱红、熟赭、石青、黑、白等色彩,整个画面的色彩效果是较为统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西域异族的色彩观也融入中国画创作中,先是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随类赋彩”的理念,随后宗炳则认为应该“以形写形,以色貌色”,所以该时期的绘画色彩主要以蓝绿为主色调,红白黑为副色调,体现了色彩对比和互补的理念。隋唐时期,随着中国画艺术的大发展,色彩运用也随之丰富起来,阎立本、张暄、周舫都在色彩运用上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而且在该时期,山水画和花鸟画逐渐独立出来,在色彩上有着较大差异。五代两宋时期,先是青绿山水发展到了高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等,都是青绿山水的典范之作。随后则出现了文人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画色彩的发展。受到儒、道、禅等思想的影响,文人画追求淡雅、平和、超逸的画面效果,所以玄色就成为了文人画创作的首选色。元明清时期,受到文人画的影响,色彩表现转为以水墨为主,追求简单、质朴的审美趣味,虽然也有青绿重彩作品问世,但是并不占主流。纵观整个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整个中国画色彩观的发展和衍变,可以简单概括为唐宋之前尚色彩,唐宋之后尚水墨,两者是一种先后、轻重的关系,而不是有无和对立的关

中国画颜料的种类及性质

中国绘画有悠久辉煌的历史,几千年来,经过很多画家的钻研创作,已形成独持的形式与风格。遗留下来的经验非常丰富、广泛,我们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加以分析、批判、接受,对于发扬我国民族绘画的传统,创造具有民族形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是有莫大益处的。在接受民族绘画遗产时,关于物质材料和技法上的特点的了解,也不容忽视,所以如何认识和使用中国画一向使用的颜色,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是中国画的物质基础之一,对于创造民族形式的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有不少美术工作者,并不完全熟悉我国优秀的传统的绘画颜色,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我们“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工作的。 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着有色彩的古代绘画作品,重要的如: 辽阳、望都等地的汉墓壁画、西北各地的石窟壁画以及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故宫博物院藏)唐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图”(东北博物馆藏)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宋赵佶的“芙蓉锦鸡”(故宫博物院藏)……等,这些作品距今最远的已有二千年前后,近的也有八九百年,而画上的颜色都还保持着一定的艳丽,还具有各种色调气氛,显示了古代画家使用颜色的才能。 从文献上看,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在画家谢赫传述的“六法”中,提出了“随类赋彩”的理论。 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以前,美术批评家张彦远在他作的“历代名画记”中,叙述了当时绘画颜色产地,使用情况以及历久不变的原因。后来各代有不少画家通过实践或多或少写出了使用颜色的经验,这些材料对于研究中国绘画的颜色问题都有很高的价值。 第一节矿物质颜料 一、赤色 甲朱砂又叫辰砂,属于辉闪矿类。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分子式HgS0它生在石灰岩中,成块形、柱形、板形、马牙形、箭头形。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湖南的凤凰、晃县、麻阳、乾城,贵州的玉屏、毕节、贵筑、安顺,四川的酉阳、

传统国画颜色介绍

传统国画颜色介绍: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矿物质颜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地方。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朱砂、朱磦、石青、石绿、雄黄、雌黄、石黄、黑石脂、云母粉、蛤粉、赭石、土黄、珊瑚粉和其他宝石类颜料粉以及新研制出的高温结晶颜料等。 3 e: N! l! i5 t/ F& w, \需要说明的是:石青与石绿一般分类较细:分成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头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浅,石绿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为主材料,配以少量动物质材料、矿物质细粉颜料组成。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着使用于国画中,已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红、藤黄、赭石、花青、水彩色与丙烯色等 需要说明的是: 1、朱磦是朱砂最细的形态,所以有些画家在使用时以薄涂法来形成水色透明的颜色效果。 2、西洋红:在国画色中的名目较多,又叫做曙红、牡丹红等。 金属颜料:画家使用金属颜料由来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属颜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银箔银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贴金。: 金箔有四个品种: 紫赤金(略带红色):主要贴寺庙中的佛像 库金(足金金箔):绘画中常用,往往是98%的纯金和2%的纯银合成。 大赤金(略带黄色的金):又称冷金,70%的纯金,相当于18K金。 田赤金(呈淡黄色):相当于14K的金。 银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细说。 天雅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兑上胶液即可作画。 (一)胶的溶化:胶的溶化是“岩彩”画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一步。它的浓和淡直接影响画面着色的效果。浓了易开裂,淡了易剥落,只有恰到好处。你的画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胶的溶化方法:将所需用量的明胶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凉水泡5分钟后再加入五倍的70OC热水,用筷子充分搅拌开胶粉。如果有疙瘩,说明未完全溶化胶粉,需继续搅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因明胶是由动物生皮熬制而成,未去掉其骨胶原以外的蛋白质和脂肪这些成份,所以在低室温状态下使用时会出现疙瘩,即原已溶化了的胶液加热。 ※溶化后的胶液保质期限:用完后放入冰箱夏天约3~5天,冬季约一至二星期。※另一种颗粒状的“骨胶”比明胶的接着力要强,且不易凝固,但需熬制。※绘画用的日本鹿胶分三千本胶、干燥鹿胶、软韧鹿胶、特殊鹿胶。它们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它们是专门为绘画而研制的胶,去掉了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易凝固和腐臭;尤其是液体的瓶装鹿胶随取随用使用方便,永不腐臭;固体鹿胶需熬制。 (2)固体鹿胶的溶化方法:将三千本胶一根掰成几小段放入杯中注入300ml清水,再加入一粒方型的干燥鹿胶或软韧鹿胶,放置半小时。后用温水隔水蒸化即可。※加入方形鹿胶粒的目的是增加接着力和防腐臭 (二)调制颜色:将所需用量的色粉到入小碟,用小勺加入少量胶液,用中指拌匀。胶液不够时可再加,直至调成糊状,用时再略加清水稀释即可作画。※调制颜色时用中指或小棍,切忌用毛

中国画色彩特质解析

中国画色彩特质解析 中国绘画样式与造型语言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就是色彩与水墨在造型语言上的主次之争。文人画的大行其道让中国画用色有了“运墨而五色具”的独有状态,墨色成了主色,中国画画家对墨色的质感和色性都拓展到了极致。墨色的优点体现在其兼容性和对比性上,国画家极为巧妙地将画纸底色活用为画面的白色,以“四两拨千斤”的智慧达到“知白守黑”的用色最高境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画的用色是主观的这一结论,色彩的运用不是照抄对象的固有色而是强调画家的情感因素。画家不仅会根据画面的内容和形式感的需要灵活运用色彩,甚至通过大胆变色或运用大面积的底色与墨色结合的办法来营造画面。如果简单地依据西方绘画色彩标准来证明中国画的落伍、滞后,就会极有可能堕入对后现代理念盲目迷信的怪圈,对中国绘画色彩的评价也会有失公允。 中国画色彩特质解析 后现代主义符合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随着跨国资本席卷而来的市场化浪潮,以及络联成的无所不包的信息集合,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也已成为一个跨时代的文化事实。后现代语境中的绘画创作主体——艺术家,他们往往会对中外经典图像、造型元素进行自由地挪用和虚构,自我和他者、历史的诗意和现实的困境混杂在一起,出现了一种超文本拼贴、置换、戏仿的效果,使得原来极为熟悉的创作方式透露出更加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古典的西方色彩体系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出现了明显的裂变,对自然色彩体系的背离、挪用成了一种有效的策略,艺术家努力发掘色彩理念中的哲理特质,通过对异文化元素的机动运用等等手段让自己作品的色彩呈现出浓郁的后现代气质。与之相反,当代中国画在创作理念、方式、技法等等方面对本民族传统的执意追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应,色彩的运用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表征。究其实,后现代情境使得我们获得一种新的考量方式,使得中国画色彩某些原来被忽视的特质凸显出来。 首先,就中国传统用色观念而言,它对自然色彩的“置换、戏仿、整容与篡改”的方式由来已久。中国人对于颜色的认识很早就显示出其特殊性,它的“黑、白、红、黄、蓝”五色观极具民族特色。从商周起,中国人就将赤、黄、蓝、黑、白列为正色,地位尊贵,并且排斥间色和复色。同时,中国画强调“墨分五彩”,并将之具体化为“焦、浓、重、淡、清”等多层次的色彩分阶,并赋予它兼容万色之职能。黑白相和,其间可以调出无数色阶,这是中国画色彩理论中的关键理念,与西方绘画的原色理论大相径庭。比较西方的传统色彩观念,中国画画家

中国画色彩的运用及特色

〔摘要〕在中国画中,对色彩的调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之所以欣赏它,就源于它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最直白的就是色彩视觉。任何一位画家,对中国画色彩的运用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特色,这些绚烂的色彩构成了中国画之魂,让中国画的内涵得以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运用特色 在中国人的心里,对色彩有着强烈的感觉,这是与民族习惯、风俗传统乃至时代精神都息息相关的,中华文化绵延千年,从古至今,对色彩的运用一直就有迹可循。中国画在中华文明史上历来就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借画作传承精神乃是画家们苦心孤诣的造就,到了今天,中国画仍然能带给世人强烈的视觉欣赏,传播美的精髓。在中国画中色彩的运用及特色也是大家一直广为关注的话题,正是由于这绚烂色彩的堆积与协调运用,才构成了美丽的中国画。 一、中国画的用色之道 中国画泛指中国绘画,它与西方绘画不同,更为注重的是意境,人们都说,欣赏中国画其实就是在看故事,画家通过那么一幅画展示出来的是很多意思,或高山,或流水,或草木,或飞禽走兽,等等,各种色彩的搭配与协调,构成了泼墨重彩的画作,传达出另一番风景。从战国时期的帛画开始起算,作为国粹之一的中国画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若是要从原始岩画就开始考究,那么中国画已经经过了五千多年的洗礼。这是怎样的文化瑰宝啊!中国画在用色方面很是讲究,它不会简单地只是用某一种纯色,但也不会乱七八糟地使用各种彩虹色,不求斑斓,但求绚烂。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跟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华夏民族骨子里流动着的是低调却也张扬的血液,这种传承数千年的民族精神在中国画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也正是由于中国画这另类的用色之道,借色彩的完美配置表达各种藏于画家心中的感情,注重色彩却不限于色彩,所以它才可以历经这么多年的风霜雨雪,今天才会在世界画廊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1]。 二、中国画的用色特点 中国画能够绵延千年不绝,经历各种各样的战争与灾害还能呈现在今人的面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不仅我们国人对中国画有着深刻的感情,外国友人对它也是充满了赞赏与崇拜之情。对于中国画中色彩的运用,一直就是大家甚为重视的关注点,毕竟这种搭配不是随便就能够做好的,它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有不同于他物的特点。仔细研究中国画,我们其实也能发现中国画的用色特点。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它鲜明的艺术特点,这与中国画的用色之道有关,先设色,后来才有水墨,而在设色中也是先有重彩,后有淡彩。换言之,画家在绘画时,不是为了画画而画,更为注重的是突出它的艺术特点,打开一幅中国画,迎面扑来的艺术气息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还有,中国画特别讲究平稳沉和,它在用色方面力求各种色彩的和谐搭配,纵观任何一幅中国画,我们都能发现它在色彩方面不会有一些突兀现象,给人的感觉就是浑然天成,不会出现那种刺激性的视觉冲击。 三、中国画与西洋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的区别 在世界美术园林中,除了中国画,还有西洋画,这两者迥然不同,在色彩运用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别。首先,他们的颜料不同。西洋画的颜料都是化学品,是后天合成的。而中国画的颜料来源有两种,一是从植物中得来的,比如花青、胭脂等,另一种是从来矿物中得到的,比如朱砂、石黄等。西洋画与中国画的颜料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就不一样,运用方面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西洋画注重考虑环境色对物象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西洋画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冷暖色,他们很重视色彩冷暖的对比效果,会刻意处理这种对比所带来的一些细致的变化,也就是善于从色彩细节处入手。可是中国画就与之不同,它不关注所谓的色彩冷暖搭配,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抒情写意方面,它注重写真,各种色彩的运用,都是为了呈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中国画的细致在于它传达出的意思。在绘画中,不是依据固定的客体,而是凭借记忆及主观臆想进行敷色,更多的还是来源于画家脑海中的色彩。概括来说,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第一章中国画颜色的品种及性质叙述 中国绘画有悠久辉煌的历史,几千年来,经过很多画家的钻研创作,已形成独持的形式与风格。遗留下来的经验非常丰富、广泛,我们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加以分析、批判、接受,对于发扬我国民族绘画的传统,创造具有民族形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是有莫大益处的。在接受民族绘画遗产时,关于物质材料和技法上的特点的了解,也不容忽视,所以如何认识和使用中国画一向使用的颜色,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是中国画的物质基础之一,对于创造民族形式的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有不少美术工作者,并不完全熟悉我国优秀的传统的绘画颜色,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我们“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工作的。 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着有色彩的古代绘画作品,重要的如:辽阳、望都等地的汉墓壁画、西北各地的石窟壁画以及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故宫博物院藏)唐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图”(东北博物馆藏)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宋赵佶的“芙蓉锦鸡”(故宫博物院藏)……等,这些作品距今最远的已有二千年前后,近的也有八九百年,而画上的颜色都还保持着一定的艳丽,还具有各种色调气氛,显示了古代画家使用颜色的才能。 从文献上看,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在画家谢赫传述的“六法”中,提出了“随类赋彩”的理论。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以前,美术批评家张彦远在他作的“历代名画记”中,叙述了当时绘画颜色产地,使用情况以及历久不变的原因。后来各代有不少画家通过实践或多或少写出了使用颜色的经验,这些材料对于研究中国绘画的颜色问题都有很高的价值。第一节矿物质颜料 一、赤色

甲朱砂又叫辰砂,属于辉闪矿类。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分子式HgS0它生在石灰岩中,成块形、柱形、板形、马牙形、箭头形。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湖南的凤凰、晃县、麻阳、乾城,贵州的玉屏、毕节、贵筑、安顺,四川的酉阳、秀山、彭水,云南的保山、大理等地。最好的是表面光华像镜子似的天然朱砂。已经提炼出水银的,不宜作为绘画颜料。 乙朱标将朱砂研细,兑入清胶水,浮在上面比黄丹更红些的叫朱标。(标也可写作膘,膘是说朱砂上浮的部分像油脂,标是指它浮出的部分,但意义是相通的。) 丙银朱又叫紫粉霜。这是我国古代发明最早的化学颜料。从前的制法是:用水银一斤,石亭脂(药名,即是制造过的硫黄)二斤同研,盛入大口瓦罐内,上面用铁锅盖严,再用铁丝把锅和罐拴紧,用盐泥封固,放在铁架上,下面用炭火烤罐。在火烤时,另用棕刷蘸冷水,刷上面盖着的铁锅,随烤随刷冷水,大约经过一个钟头即成。俟冷后,揭开铁锅,锅里和罐里全生着银朱,石亭脂仍沉在罐底。水银一斤,可得银朱十四两。鸦片战争以后,海运大开,水银出口,价值既贵,用它提炼银朱的很少。主要的产地是福建漳州。到今日,连一包(重一两)银朱也很难找到了。今日用“一硫化汞”替代。 丁赭石又叫土朱,有火成的,有水成的。入画的赭石,是出在赤铁矿中的。原石伴随赤铁矿产出,用手抚摩它,感觉滑腻的是好颜料。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全产赭石。 戌黄丹又叫漳丹,产福建潭。今各颜料店均有,制法是把制作铅份剩下的铅,再炒一下,即成黄丹。 二、黄色 石黄、雄黄、雌黄、土黄是根据颜色浓浅分的,其实都产在一起,成分是三硫化砷,分子式AS2S3石黄是正黄色,雄黄是橙黄色,雌黄是金黄色,土黄是土的黄色。甘肃是重要产地。特别是湖南有世界最大的雄黄矿。这四种都忌和铅粉同用。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 几千年来中国绘画遗产十分丰富,从题材内容分类,一般分为三大体裁: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写意。工笔中有白描、淡彩、重彩之分;写意中有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之分;另有彩墨、水墨(焦墨、淡墨、泼墨、浓墨)之分。其技法主要是勾勒、没骨、设色、水墨渲淡。从表现手法上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多以勾、皴、擦、点、染、干、湿、浓、淡、黑、白,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空白处理和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受焦点透视拘泥的灵活手法,来表现物象和经营画面位置。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就是以生活为源泉,通过画者的理想和艺术手法的处理,将被描绘的对象,提炼成为达到传神境界的艺术形象。其中的关键是:自然物象的客观之神(即他神)和作画者主观之神(即我神)融化为一体,通过相应的笔墨、造型,创造出完美统一的艺术形象。从晋、唐始,经宋、元、明、清,很多杰出的画家遵循这种创作方法,创作了许多璀璨的优秀作品。 我们研究和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就有了明确的认识。概其要者,主要有以下诸特点:一是意境,二是笔墨之法,三是章法的灵活处理。 一、中国画第一个特点是意境的追求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意境的完美和表达。所谓意境是指画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的境界。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所谓境是境界。 意境是客观生活中事物在画家头脑中所反映的结果。就是画家在作画之前,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体验和认识(即感觉)所引起的主观感受,然后把生动而强烈的感受反馈于被描绘的物象,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并且,中国绘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即“神遇”(石涛语)及“迹化”(石涛语)为可视可想的艺术形象。同时,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 意境是构成一幅中国画的灵魂,其主题的确定,构图的 布局和安排,形象的塑造,笔墨及造型的处理,无不受“立意”的主宰。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总之,中国传统绘画历来重视立意问题。 二、中国画第二个特点是对笔墨的注意 中国画从立意到形象的塑造,总归于用笔用墨。谢赫在《六法》中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条。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中国画家以写代描,把笔意墨法置于首位。故使笔墨成为表达“意境”、“形神兼备”的重要条件。 (一)关于用笔。我国绘画很重视线的表现,用线来塑造形象。以线为骨,就是指以线为造型的骨架。为之“骨法”表现物象须有具体的线去塑造,其关键在于“用笔”。线在塑造形象中力的变化,功在于运用笔法。古今画家通过熟练的使笔、运笔,产生笔力、笔意、笔趣,形成虚实变化,浓淡相依,顿挫回旋,巧拙适度,富于节律的造型底线。中国传统画论中形容东晋×顾恺之的线如“春蚕吐丝”;形容唐×尉迟乙僧的线如“屈铁盘丝”;形容唐×吴道子的线为“吴带当风”;形容曹仲达的线为“曹衣出水”。所谓笔法即指执笔的方法和指、腕、肘的运用。传统的笔法为人所使,其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藏锋、露锋等法。所以掌握笔法(即用笔)的起止形态变化及行笔运转方向变化,使之随画意而使转,达到状形立象、传情达意。

浅谈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

浅谈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 关于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自古至今一直议论不断,有的人主张重墨轻色,有的人主张重色轻墨,而中国画笔墨和色彩在数千年来所经历的不同绘画表现形式。在此,我仅以个人体会和看法对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作一点浅议杂谈。 中国画在数千年以来,经过了从形成至成长到成熟的坎坷路程,其表现形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笔墨和色彩的发展,在各个时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中国画最早采用的表现形式是色彩和线条。早在新石器时期,彩陶就采用了这两种形式。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三鱼纹彩陶盆和马家窑文化的旋涡纹彩陶瓮、舞蹈纹彩陶盆上面绘制的鱼、蛙、鹿、鸟、舞乐、人面以及各种纹饰。彩陶是在橙红色的陶坯上,用、黑、白和天然矿物质颜料赭石进行描绘。古朴的色彩,豪放的纹样,大小不一的点线面的装饰美,显现了色彩与线条相辅相成关系的雏形。可以说,用笔工具是形成中国画艺术表现方式的前提条件。彩陶上各种各样的生动灵动的线条美,是形成中国画用笔技法的源头,而天然矿物质颜料,可以说是今天中国画颜料的鼻祖。 在前古不同时期活跃着青铜器艺术、雕塑艺术、书法篆刻艺术、工艺艺术、建筑艺术,它们对中国画艺术有着启示作用,而与中国画艺术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却是用于送葬仪式的一部分具有旌幡形式的帛画,这些先后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时期楚墓和马王堆汉墓等地方的几幅帛画,都采用了平纹绢。 绢画与帛画有一种渊源关系,是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底本。这些帛画的表现形式大部分使用以墨线勾描对象,虽然用笔还未定型,但是笔法坚挺质朴。另外,彩绘在西汉的帛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彩绘帛画中,使用的颜料主要有矿物色朱砂、土红、银粉、黄丹,植物色青黛、藤黄,动物色蛤粉等颜料,色彩种类比以前增多了,更好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能力。如今,这些用大自然材料制作的颜料虽历经几千年的时光,然仍在绢画上依旧闪耀着姿彩。 五代之前,绘画重视色彩。《周礼·考工记》说:“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赤、黄、白、黑为五色,是正色,其它为间色。南朝萧绎《山水松石格》上说:“炎绯(红色)寒碧(青色),暖日凉星”。“丹青”被远古人民指名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专用名词,如《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丹青”是古代常用的冷暖两色红、青矿物质颜料,说明了在数千年色彩已经有了冷暖分法,并赋予了意义。《周礼·考工记》又说:“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古人将色彩作了详细的对比法,使中国画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 现存的魏晋南北朝至宋朝的古画中有很多是绢本,绢一般是上过胶矾的,质地挺爽,手感柔和,是作重彩画的理想材质。古代画家们以千锤百炼的用笔功夫勾勒对象,并以五彩六色的天然性颜料在绢上进行平涂和渲染,使画面上的色彩和线条在数千年之后至今依然鲜艳光彩。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卫贤《高士图》、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等,都焕发着不凡的神采。这些重彩工笔人物画,用笔大都采用铁线描和高古游丝描等,或如行云流水,或如曲铁盘丝,或如锥画沙,流畅生动,色彩浓丽丰满,令人叹为观止,百看不厌。 在花鸟画领域,唐代边鸾创立了宫庭富丽一派,至五代,黄荃创立了富丽的重彩工笔花鸟画的“富贵花鸟”派,他作画以“双钩傅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现存的黄荃《写生珍禽图》,用笔细腻工整,色彩富艳华丽,体现了他深厚的绘画功力。 在山水画领域,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主要以石绿、石青渲染山石树林,并以金线勾勒,用笔坚劲以托出山峦树石,用色浓艳。其山水画被称为“青绿山水”。唐代李思训发展

传统中国画色彩与当代价值(精)

传统中国画色彩与当代价值(1) 摘要:在以中国传统哲学的依托下,中国画色彩历经从随类附彩重“周有色”到“墨分五色”的演变。从有色发展到“无色”,形成了中国画色彩独有的设色面貌和色彩系统,世易时移,历史进入20世纪的工业化时代、后现代时代,审美意识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传统色彩观在现代境遇中如何转型,在中国画多维度、多向度的现代化转型中该起到怎样的作用,是当代中国画众多问题中很有价值的一个思考方向。 关键词:中国画;随类附彩;色彩;水墨 关于中国画色彩问题,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而言,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围绕自唐代以后形成并逐渐形成为中国画主流的文人画样式,也即所谓“墨分五色”的色彩命题,当然其中也涉及到“固有色”的观念。重点之所以放到前者,因为传统中国画的一些观念“山水居首”,“水墨为上”表明作为水墨画的墨分五色已发展为成熟的色彩系统。 中国水墨画色彩系统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不了解这个过程,就不可能正确了解中国画色彩的特点,他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现规律,就会像有些论者那样轻率地指责中国画的色彩不够丰富和缺乏视觉冲击力,他们喜用西洋绘画的色彩传统和成就,在不经意中贬低我国传统绘画色彩语言的价值,这种割裂传统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不利于中国绘画事业的革新与发展。 当然,不了解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我们也不可能冷静地全面地认识我国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的真实面貌,就会忽视传统绘画色彩语言特定的历史内容,一旦陷于固步自封的境地。背离了历史审视的目光,也会失去不断革新不断进取的锐气和方向。同样,会阻碍中国画的发展和提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中国画又叫丹青,可见,中国画本来是重色彩的。远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有相当复杂的色彩:春秋战国和西汉色彩斑驳的帛画;辽阳棒台子汉魏墓壁画《车骑图》,有朱,赤。黄,绿,白,赭,黑,墨等几色,五彩缤纷;隋代展子虔勾勒重彩青绿山水《游春图》;唐代大小李将军的山水金碧辉煌:五代黄筌花鸟鲜艳夺目等,举不胜举的历代名作就是明证,传统中国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异常丰富的色彩系统,明代杨慎曾经概括指出了“画家有七十二色”,而这个系统在宋代之前就是建立在“固有色”基础之上的,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历史事实,进而无端抹煞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其次,时至宋元,水墨画的崛起并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它并没有终止对于绘画色彩语言的追求和更新。并没有中断我国绘画色彩运用的传统,而是在新的表现技巧的形成过程中,对传统的中国的色彩语言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这种革新导致了传统中国画色彩系统的形成,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实,锤炼为一种高度精粹的独特的色彩系统,这种高度精粹的独特的色彩系统,是以墨白这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色彩为主要载体,通过水与墨不同量的融合于宣纸上得渗化,产生黑,白,灰丰富的层次,表现了色彩无穷的变化,如果用今天的色彩构成学中的“蒙赛尔色立体”去剖析这种变幻,它反映在黑白两极之间的纵轴之上,是色彩明度的变化,与横向的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正因为此,从自然物象抽取,概括出来的不是模拟自然色彩的

中国画 色彩调配比例表

中国画色彩调配比例表 1、草绿:约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约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3、老绿: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约70%藤黄+20%朱磦+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后、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朱磦+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9、豆绿色:(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10、墨红色:(曙红+稍许墨) 11、赭绿色:(赭石+草绿) 12、古铜色:(朱磦+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13、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磦) 14、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15、芽绿色:(汁绿+藤黄) 16、米黄色:(藤黄+朱磦+少许墨) 17、桔黄色:(藤黄+朱磦) 18、墨青色:(花青+墨) 19、藏青蓝:(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20、绛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 21、紫色:(曙红+少许酞青蓝) 22、墨绿色:(草绿+少许墨) 23、老绿色:(草绿+少许胭脂) 24、翠绿色:(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25、褐色:(赭石+墨) 26、檀香色:(藤黄+朱磦+少许三绿) 27、蓝灰色:(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28、豆沙色:(胭脂+朱磦+少许花青) 29、土红色:(朱磦+少许胭脂) 30、青绿色:(草绿+少许酞青蓝) 31、四绿色:(三绿+白色) 32、胭脂水:(胭脂+大量水) 33、青灰色:(花青+少许墨+白色) 34、蓝色:(酞青蓝+三青) 35、朱红色:(朱磦+曙红) 36、紫青色:(胭脂+少许酞青蓝) 37、粉黄色:(藤黄+白色) 38、红褐色:(墨+胭脂+少许朱磦)

中国画彩色颜料详解

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它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从使用历史上讲,应先有矿物、后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烟、后有油烟。 矿物颜料 1、朱砂 2、朱膘(朱砂中提炼、最上面的一层) 3、银朱 4、石黄 5、雄黄(又称雄精) 6、石青(分头、二、三、四青) 7、石绿(分头、二、三、四绿) 8、赭石(分深赭、浅赭) 9、蛤粉(贝壳磨制、虽非矿物但归在此类) 10、铅粉(易变黑,常用钛白粉代替) 11、泥金 12、泥银 植物颜料

1、花青 2、藤黄(有毒) 3、胭脂 4、洋红(进口,胭脂虫中提取,虽非植物但归于此类) 化工颜料 1、曙红 2、深红 3、大红 4、铬黄 5、天蓝

第一、二类为纯天然制作,除洋红外(它最初从墨西哥引进),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国画颜料。三类为现代的化工合成颜料,用起来尚可。 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当数上海马利实业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马利牌”中国画颜料,使用方便、但易退色。一般来说一类为粉状,用时须加明胶,二、三类直接在水中浸泡一会就可,使用比较方便。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矿物质颜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地方。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朱砂、朱磦、石青、石绿、雄黄、雌黄、石黄、黑石脂、云母粉、蛤粉、赭石、土黄、珊瑚粉和其他宝石类颜料粉以及新研制出的高温结晶颜料等。石青与石绿一般分类较细:分成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头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浅,石绿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为主材料,配以少量动物质材料、矿物质细粉颜料组成。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着使用于国画中,已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红、藤黄、赭石、花青、水彩色与丙烯色。

于非暗谈中国画的颜料

于非暗谈中国画的颜料 于非闇大师 1940年作女史箴图手卷 中国画颜色的品种及性质叙述 中国绘画有悠久辉煌的历史,几千年来,经过很多画家的钻研创作,已形成独持的形式与风格。遗留下来的经验非常丰富、广泛,我们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加以分析、批判、接受,对于发扬我国民族绘画的传统,创造具有民族形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是有莫大益处的。在接受民族绘画遗产时,关于物质材料和技法上的特点的了解,也不容忽视,所以如何认识和使用中国画一向使用的颜色,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是中国画的物质基础之一,对于创造民族形式的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有不少美术工作者,并不完全熟悉我国优秀的传统的绘画颜色,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我们“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工作的。 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着有色彩的古代绘画作品,重要的如:辽阳、望都等地的汉墓壁画、西北各地的石窟壁画以及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故宫博物院藏)唐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图”(东北博物馆藏)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宋赵佶的“芙蓉锦鸡”(故宫博物院藏)……等,这些作品距今最远的已有二千年前后,近的也有八九百年,而画上的颜色都还保持着一定的艳丽,还具有各种色调气氛,显示了古代画家使用颜色的才能。 ”中,提出从文献上看,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在画家谢赫传述的“六法了“随类赋彩”的理论。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以前,美术批评家张彦远在他作的“历代

名画记”中,叙述了当时绘画颜色产地,使用情况以及历久不变的原因。后来各代有不少画家通过实践或多或少写出了使用颜色的经验,这些材料对于研究中国绘画的颜色问题都有很高的价值。 矿物质颜料 一、赤色 甲朱砂又叫辰砂,属于辉闪矿类。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分子式HgS0它生在石灰岩中,成块形、柱形、板形、马牙形、箭头形。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湖南的凤凰、晃县、麻阳、乾城,贵州的玉屏、毕节、贵筑、安顺,四川的酉阳、秀山、彭水,云南的保山、大理等地。最好的是表面光华像镜子似的天然朱砂。已经提炼出水银的,不宜作为绘画颜料。 乙朱标将朱砂研细,兑入清胶水,浮在上面比黄丹更红些的叫朱标。(标也可写作膘,膘是说朱砂上浮的部分像油脂,标是指它浮出的部分,但意义是相通的。) 丙银朱又叫紫粉霜。这是我国古代发明最早的化学颜料。从前的制法是:用水银一斤,石亭脂(药名,即是制造过的硫黄)二斤同研,盛入大口瓦罐内,上面用铁锅盖严,再用铁丝把锅和罐拴紧,用盐泥封固,放在铁架上,下面用炭火烤罐。在火烤时,另用棕刷蘸冷水,刷上面盖着的铁锅,随烤随刷冷水,大约经过一个钟头即成。俟冷后,揭开铁锅,锅里和罐里全生着银朱,石亭脂仍沉在罐底。水银一斤,可得银朱十四两。鸦片战争以后,海运大开,水银出口,价值既贵,用它提炼银朱的很少。主要的产地是福建漳州。到今日,连一包(重一两)银朱也很难找到了。今日用“一硫化汞”替代。 丁赭石又叫土朱,有火成的,有水成的。入画的赭石,是出在赤铁矿中的。原石伴随赤铁矿产出,用手抚摩它,感觉滑腻的是好颜料。原产山西雁门

中国工笔画色彩调配比例表

中国工笔画色彩调配比例表 1、草绿:约70%藤黄+30%花青调配而成,画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约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3、老绿: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约70%藤黄+20%朱磦+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后、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朱磦+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9、豆绿色:(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10、墨红色:(曙红+稍许墨) 11、赭绿色:(赭石+草绿) 12、古铜色:(朱磦+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13、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磦) 14、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15、芽绿色:(汁绿+藤黄) 16、米黄色:(藤黄+朱磦+少许墨) 17、桔黄色:(藤黄+朱磦) 18、墨青色:(花青+墨) 19、藏青蓝:(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20、绛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 21、紫色:(曙红+少许酞青蓝)

22、墨绿色:(草绿+少许墨) 23、老绿色:(草绿+少许胭脂) 24、翠绿色:(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25、褐色:(赭石+墨) 26、檀香色:(藤黄+朱磦+少许三绿) 27、蓝灰色:(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28、豆沙色:(胭脂+朱磦+少许花青) 29、土红色:(朱磦+少许胭脂) 30、青绿色:(草绿+少许酞青蓝) 31、四绿色:(三绿+白色) 32、胭脂水:(胭脂+大量水) 33、青灰色:(花青+少许墨+白色) 34、蓝色:(酞青蓝+三青) 35、朱红色:(朱磦+曙红) 36、紫青色:(胭脂+少许酞青蓝) 37、粉黄色:(藤黄+白色) 38、红褐色:(墨+胭脂+少许朱磦)

于非闇大师著作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于非闇大师著作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第一章中国画颜色的品种及性质 叙述 中国绘画有悠久辉煌的历史,几千年来,经过很多画家的钻研创作,已形成独持的形式与风格。遗留下来的经验非常丰富、广泛,我们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加以分析、批判、接受,对于发扬我国民族绘画的传统,创造具有民族形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是有莫大益处的。在接受民族绘画遗产时,关于物质材料和技法上的特点的了解,也不容忽视,所以如何认识和使用中国画一向使用的颜色,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是中国画的物质基础之一,对于创造民族形式的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有不少美术工作者,并不完全熟悉我国优秀的传统的绘画颜色,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我们“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工作的。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着有色彩的古代绘画作品,重要的如:辽阳、望都等地的汉墓壁画、西北各地的石窟壁画以及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故宫博物院藏)唐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图”(东北博物馆藏)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宋赵佶的“芙蓉锦鸡”(故宫博物院藏)……等,这些作品距今最远的已有二千年前后,近的也有八九百年,而画上的颜色都还保持着一定的艳丽,还具有各种色调气氛,显示了古代画家使用颜色的才能。从文献上看,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在画家谢赫传述的“六法”中,提出了“随类赋彩”的理论。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以前,美术批评家张彦远在他作的“历代名画记”中,叙述了当时绘画颜色产地,使用情况以及历久不变的原因。后来各代有不少画家通过实践或多或少写出了使用颜色的经验,这些材料对于研究中国绘画的颜色问题都有很高的价值。 第一节矿物质颜料 一、赤色 甲朱砂又叫辰砂,属于辉闪矿类。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分子式HgS0它生在石灰岩中,成块形、柱形、板形、马牙形、箭头形。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湖南的凤凰、晃县、麻阳、乾城,贵州的玉屏、毕节、贵筑、安顺,四川的酉阳、秀山、彭水,云南的保山、大理等地。最好的是表面光华像镜子似的天然朱砂。已经提炼出水银的,不宜作为绘画颜料。 乙朱标将朱砂研细,兑入清胶水,浮在上面比黄丹更红些的叫朱标。(标也可写作膘,膘是说朱砂上浮的部分像油脂,标是指它浮出的部分,但意义是相通的。) 丙银朱又叫紫粉霜。这是我国古代发明最早的化学颜料。从前的制法是:用水银一斤,石亭脂(药名,即是制造过的硫黄)二斤同研,盛入大口瓦罐内,上面用铁锅盖严,再用铁丝把锅和罐拴紧,用盐泥封固,放在铁架上,下面用炭火烤罐。在火烤时,另用棕刷蘸冷水,刷上面盖着的铁锅,随烤随刷冷水,大约经过一个钟头即成。俟冷后,揭开铁锅,锅里和罐里全生着银朱,石亭脂仍沉在罐底。水银一斤,可得银朱十四两。鸦片战争以后,海运大开,水银出口,价值既贵,用它提炼银朱的很少。主要的产地是福建漳州。到今日,连一包(重一两)银朱也很难找到了。今日用“一硫化汞”替代。 丁赭石又叫土朱,有火成的,有水成的。入画的赭石,是出在赤铁矿中的。原石伴随赤铁矿产出,用手抚摩它,感觉滑腻的是好颜料。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全产赭石。 戌黄丹又叫漳丹,产福建潭。今各颜料店均有,制法是把制作铅份剩下的铅,再炒一下,即成黄丹。 二、黄色 石黄、雄黄、雌黄、土黄是根据颜色浓浅分的,其实都产在一起,成分是三硫化砷,分子式AS2S3石黄是正黄色,雄黄是橙黄色,雌黄是金黄色,土黄是土的黄色。甘肃是重要产地。特别是湖南有世界最大的雄黄矿。这四种都忌和铅粉同用。 甲石黄又叫黄金石,它的外面疏松、色黯、有臭味的不要,里面一二层是好石黄。

最全的色彩名称配图及释义【附国画色彩】

色彩名称配图及释义【全】 一、色彩名称及释义: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 ████妃色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 ████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quester注:这里的“品红”估计是指的“一品红”,是基于大红色系的,和现在我们印刷用色的“品红M100”不是一个概念)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quester注:不大于M70的色彩,有时可加入适量黄色)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色:鲜红色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quester注:RGB 色中的R255 系列明度)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绯红:艳丽的深红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丹色(quester注:在YM 对等的情况下,适量减少红色的成分就是该色的色彩系列感觉) ████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彤:赤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赫赤: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红:鲜艳的红色 ████洋红:色橘红(quester注:这个色彩方向不太对,通常洋红指的是倾向于

M100系列的红色,应该削弱黄色成分。)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枣红:即深红(quester注:色相不变,是深浅变化) ████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鹅黄:淡黄色(quester注:鹅嘴的颜色,高明度微偏红黄色) ████鸭黄:小鸭毛的黄色 ████樱草色: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quester注:Y100 M20~30 感觉的色彩,比较常用且有浓郁中国味道)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橘黄:柑橘的黄色。 ████橙黄:同上。(quester注:Y100 M50 感觉的色彩,现代感比较强。广告上用得较多) ████橘红:柑橘皮所呈现的红色。 ████姜黄:中药名。别名黄姜。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缃色:浅黄色。 ████橙色: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驼色: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的浅黄棕色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