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十四讲管理会计的主要应用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本-量-利分析的主要内容

2.了解分部报告产生的原因

3.掌握责任中心的主要类型及其考核方式

4.掌握业绩评价的主要方法

5.了解转移价格对内部考核的影响

6.了解预算的主要作用

7.掌握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

8.了解预算的分类

9.掌握标准成本的主要内容

10.了解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

二、学时安排

会计学专业:0学时;

非会计学专业:6学时

三、授课内容

引子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

1)一个和尚:责任明确;

2)两个和尚:可能存在卸责行为;

3)三个和尚:卸责不可避免;

没有人承担责任;没有相应的激励;都想搭便车,可谁来开车?

你听说过发生在企业/公司中的类似“三个和尚”的案例/现象吗?请举出几个。

要解决这一问题或与之相类似的其他问题,我们就要准确把握管理会计中有关手段和工具的具体应用

(一)本-量-利分析

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CVP)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措施,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有关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分析工具。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1)企业变动、固定成本的界定较准确;2)在相关X围内,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均为常数;3)市场价格可以预测,并且相对较固定;4)保持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销售组合)稳定不变;5)假定产量增加而外购材料成本不变

(2)成本性态的量化

要进行本-量-利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成本性态进行量化。确定固定成本 (a) 的方法主要是分析和观察;确定变动成本 (b·x ) 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分析、通过计算求得等。数据的积累非常重要,常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法。

2.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若用P代表利润(实际上是“息税前利润”),p代表单位售价,结合成本性态分析的模型,就可建立起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P = p·x ―(b·x + a)

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用M表示,是销售收入总额与变动成本总额(包括销售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推销与管理成本)之差,用公式表达即为:

M = p·x―b·x = (p―b)·x

单位边际贡献用m表示,是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之差,即:

m = p―b

此时,本量利分析的模型可以重新表达为:

P = m·x ― a = M ― a

3. 盈亏平衡点(break-even point)

使企业(组织)处于不亏不盈的状态即利润为零(收入等于费用)时的销售量(BEx)或销售金额(BEpx)。由于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我们有:

BEx= a /(p — b)= a / m

BEpx= a /(m/p)

边际贡献率(用mr表示)是贡献毛益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

mr = M /(p·x)= (m·x)/(p·x)= m/p

BEpx= a / mr

没有哪个企业是以保本为目标,一定的目标利润非常重要。此时,我们可以将目标利润视同固定成本,继续应用盈亏平衡点的有关公式。

4. 安全边际(SMx和SMpx)

盈亏平衡点对企业有警示效应,只有当销售量(额)超过盈亏平衡点时,企业才会盈利。销售量(额)超出盈亏平衡点越多,说明企业盈利越多,企业的经营就越安全。我们可以用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额)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额)的差额来衡量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

安全边际量:SMx = x -Bex

安全边际额:SMpx = p·x -Bepx,SMpx = p·SMx

5. 经营杠杆

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企业利润P(净损益)的变化率超过企业销售的变化率的现象称作经营杠杆,表示成本结构中运用固定成本的程度。经营杠杆的衡量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经营杠杆系数(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 , DOL)的公式是:

DOL = [(p — b)·x ] / [ (p — b)·x — a ]= M / P

经营杠杆越大,表示进入门槛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比较高。

(二)分部报告、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1. 分部报告与集团效益

大型企业下的不同分部可以做如下的区分,如业务分部与地域分部。此时,分部报告是内部考核与决策的重要依据。分部报告业绩既包括单纯的财务业绩(此时需要与集团活动结合起来),还要在财务业绩基础上,考核分部对集团的其他贡献

2. 经营管理中永恒难题:集权还是分权?

有许多集权的理由存在,如经营效率高等。但是,集权的弊端表现在:反应慢、员工缺乏参与感等。此时,我们有必要分权并划分责任中心。划分责任中心的成本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划分责任中心的收益体现在:增强管理的覆盖面、提高反应能力等。

3. 责任会计和责任中心

(1)责任会计

凡是会计制度按照企业组织而设计,使每项成本均归入每一部门,各级主管能从会计报告中获悉其所负的责任者,谓之责任会计。在责任会计下,各部门所负责任,仅以其所控制者为限。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它实质上是企业为了强化内部经济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是把会计资料同各级主任单位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控制系统。

建立责任会计系统的一般原则包括:1)可控原则;2)目标一致原则;3)责、权、利结合原则;4)及时性原则;5)反馈性原则。

(2)责任中心:费用中心(成本中心)

企业内的各生产车间是典型的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特征是1)能够影响费用开支情况;2)了解与费用开支及节约的专有知识;3)无法影响到收入的赚取。

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是指:1)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X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2)可控成本: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特定责任中心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否则就是不可控成本,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的,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成本中心的业绩报告:将成本中心责任成本与预算数比较报告,找差异,并分析差异原因。

(3)责任中心: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是指那些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销售收入的责任单位。利润中心的特征是1)能够影响到收入、费用等流动;2)具有价格、产量及产品组合的专门知识。利润中心可以分为1)自然利润中心;2)人为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分部经理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经理人员可控制的可追溯的固定成本

分部毛益=分部经理贡献毛益-分部经理不可控但高层管理部门可控的可追溯的固定成本

(4)责任中心: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是指那些既能控制成本和收入,又能对投入资金进行控制的责任单位,如控股公司、具有完整权力的企业(上市公司)等。

投资中心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投资利润率、投资报酬率(Reture on Investment, ROI)=分部经营净利(EBIT)/分部经营资产(用平均占用额计算的经营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总额)

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应计报酬=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本成本(5)责任中心与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般而言,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更多地与分权组织相联系,成本中心则较多地与集权组织密切相关。

企业的组织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规模、企业外部环境等条件变化而不断修正,与之相对应的,企业的责任中心与责任报告也要随之予以即时调整。

4. 业绩评价

(1)业绩评价的基本原则

业绩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1)与责任中心的权力及责任相符;2)与责任中心的目标一致;3)合理界定可控与不可控;4)充分考虑责任中心行为的外部性;5)基于全局来考核责任中心。

(2)传统业绩考核

传统业绩考核的主要特点是:1)属于量化指标,容易执行与考核;2)过度关注业绩的财务方面,如利润指标;3)报告利润的形成过程容易被操纵;4)容易产生负的外部性,如业绩不佳的企业压缩营销和研发支出。

(3)经济附加值(EVA)

EVA从社会资源角度看企业的运行效率。企业经营中占用的主要资源是“资本”,资本又分为“借入”和“投入”,我们可以将借入资本与投入资本同等看待。计算的EVA相当于经济学的经济利润,是扣除了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后的利润,即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费用之间的差额,代表了企业一种超额盈利能力。

具体计算公式是: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利息费用-资本费用

其中,资本费用包括利息费用和权益资本成本

(4)MVA (Market Value Added)

MVA是通过所有投入资本的市场增加值来评价业绩,即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投入资本的差额,反应投入资本增值程度和对股东回报程度。

(5)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 Card)

利润不再是企业竞争中的唯一考虑,此时,我们需要重新评价企业的竞争力,在财务业绩评价之外,加入非财务因素:1)客户:稳定、忠诚的客户群体,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指标;2)内部经营过程:将目标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的具体场所;3)学习与成长:从学习型个人到学习型组织。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投资报酬率(ROI)、经济增加值(EVA)、企业的可获得利润率、企业的收入增长率和收入结构、企业的成本降低率等。

平衡计分卡的顾客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或客户忠诚度)、新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客户盈利能力等。

平衡计分卡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提供)周期(即从接到客户订单到客户收到产品为止的时间)、质量指标(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如百万产品的次品率等)、单位成本等。

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与成长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保留率、员工离职率(跳槽率)、员工盈利能力、员工合理化建议量以及合理化建议的采用率、员工获取相关信息的方便程度等。

(6)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改进

一般来说,没有绝对完美的方法,只有不断改进,通过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业绩不断改进。

5. 转移价格

(1)为什么需要转移价格

根据科斯关于企业的讨论,资源的内部转移必不可少。我们发现一度在中国的台资企业账面都亏损,但投资额却越来越大,为什么?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后面进行讨论。

转移价格的制订标准包括:市价基础、成本基础、变动成本基础、完全成本基础、协商定价等。企业内部一般会综合运用多种转移价格。

(2)转移价格与内部考核

出于跨国税收的转移价格,往往会歪曲某部门业绩。如何处理?

转移价格可能的外部性表现在:内部各部门间的不合作、交易成本增大等。

解决的方式有:1)重组,这往往是最后的选择;2)外包:真正市场化运作,但市场化运作有一些必要的前提。

课堂讨论

针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就以下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企业为什么需要平衡计分卡?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难点在哪里?

2)一度在中国的台资企业帐面都亏损,但投资额却越来越大,为什么?

(三)预算和预算控制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重在事前谋划与事中控制。最初的管理偏重于事后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泰罗制则将生产管理推进到事中,此时,为了执行标准成本制度,需要将成本标准分解到具体执行层面,从原来的岗位责任到责任中心。标准成本通常只关注成本与开支,对应费用中心。从费用中心到投资中心,责任不断拓展

资本预算则将管理推进到事前,而全面预算则将企业运行的完整过程全部包容进来。

1. 预算的作用

预算的作用表现在:1)垂直及水平地传递信息的沟通工具;2)通过参与式预算,事先将各种专有知识转换为通用知识;3)通过预算,可以降低事后的内部成本,因为预算就是一个协调、磋商与签订内部契约的过程;4)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一部分;5)决策权力划分的过程,因为预算就是一个授权的过程。

2. 预算的编制

预算数据的取得方式有:1)基于历史数据;2)基于未来预测。此时,一些关键假设包括:1)产品市场不发生结构性变化;2)原材料价格不会剧烈变动;3)经济环境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数据获取过程中的各种机会行为问题。

3. 全面预算(Master Budget)

全面预算是企业总体规划的数量说明,根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以及筹资等活动确定具体、明确的目标。

全面预算的编制顺序为:起点-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短期资金筹措与闲置资金使用预算-(财务预算)现金预算-预计财务报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终点。

4. 预算的种类

(1)短期预算与长期预算

短期预算是一种年度预算,它比较细致、具体,用作控制的工具;长期预算一般是两年、三年、五年、十年……等,时间越长,越不可预测,一般是用作管理的工具,长期预算往往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

(2)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是指按照确定的预算期(通常为一个会计年度)来编制的预算;滚动预算则是在编制一定期间预算的基础上,待预算执行一段后,立即再补充后续一个相应期间的预算,并对剩余期间的预算可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作适当调整,如此往后滚动,从而使预算始终都保持在一个事先预定的期间内的预算。

(3)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针对具体的项目,是一次性的而非重复发生型的。项目预算存在预算削蚀问题,如过期作废制、容易诱发机会行为等,此时,醒目预算的有效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4)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是金额确定的预算,弹性预算则是在相关X围内多个业务量水平上的预算。二者的区分关键是责任的界定,如销售预算,对销售部门应当是固定的,对生产部门应当是弹性的。

(5)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的原则是“存在即合理”,是在现有的费用水平基础上,根据业务量预期的变化,对现有费用作增减(比如销售要增加,成本要减少)变化来确定预算期的预算数。

零基预算的原则是“一切从零开始”,对每项费用开支作认真的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据以判断各项开支的合理性和优先顺序,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

(四)标准成本和成本控制

1. 为什么需要标准成本?

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关注成本核算,即便再精确,损失已经发生,而成本管理的目标则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需要对过程进行控制。在进行控制时,需要有事先确定的参照,这就是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是以科学方法预计(时间动作研究)良好工作效率下产品所应发生的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定期进行比较,以显示成本差异(cost variance),管理人员根据例外管理原则(management by exception),分析差异发生的原因,就重大的差异事项,及时采取纠正的行动,以控制成本、衡量绩效。

标准成本的作用表现在:1)成本控制工具;2)绩效衡量的基础;3)预算编制及产品定价的基础;4)简化成本核算和账务处理;5)有助于“责任会计”的实施;6)便于“例外管理”的应用。

2. 服务于决策和控制的标准成本

服务于决策的标准成本的最佳标准是反映资源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通常是决策所需要依赖的。要作出理想的管理层决策,必须取得部门内所有机会成本的信息,如材料、人员、设备、资金等等最佳使用状态。

服务于控制的标准成本的标准是自我行动的参照系,其成本标准往往是企业各项成本开支的上限,凡是高出标准的行为,都将被及时制止,必须随时根据标准来修正行动。此时的业绩考核以标准成本为依据。

理想的标准需要对机会成本进行合理测定,但是,一定限度地误差与“倾向性”误差问题导致这一理想很难实现。

紧标准的作用:1)有利于控制;2)可以实现控制的目的之一:降低成本。

宽标准的作用:1)有利于决策;2)标准过紧的话,没有人愿意参与,原因在于决策过程中参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专门知识等。

可见,标准的紧与宽实际上是一个控制与决策的权衡问题。

3.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指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根据时间动作研究成果和历史经验等);2)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3)汇总计算实际成本;4)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5)分析成本差异的发生原因;若标准成本纳入帐簿体系的,还要进行标准成本及其差异的账务处理;6)向成本负责人及其有关管理人员提供成本控制报告。

(1)标准的制订

整体标准的确立原则涉及一个向后看还是向前看的问题。面向过去的,以历史成本为主,如泰罗制时代的标准成本,面向未来的,以市场价格为主,此时,市场价格的选择是否恰当就显得非常重要。此外,标准的宽与紧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标准的分解

标准分解的关键在于分解到责任岗位,应该作到分解细致、责任明确。责任必须要明确到人,无人负责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另外,还应该作到多维分解,即按物分解与按人分解的结合。当然,我们还要谨慎对待责任到人的度。

(3)标准的执行

标准成本一定要具备可执行性,而标准执行中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反馈。

(4)标准的考核

标准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差异进行科学分析。因此,标准要及时修订。考核重在兑现。此外,标准的制订与考核权力不宜过份集中。

4. 目标成本(Target Costing)

引入目标成本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的压力。目标价格减去目标利润就是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的实现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从设计开始,将成本与功能一道设计进产品中,企业价值必须贯穿其中,因为部门最佳目标的总和往往会偏离总体目标。此时,流程再造也非常重要。

5. 差异分析与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的最大贡献在于从事后补救发展到过程控制。事后补救的话,损失已经发生,事中控制则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及时进行差异分析,分解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助于分清责任并看清数字背后所隐藏的内容。

差异可以分为量差和价差两个部分。

差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即标准问题和执行问题。是标准过紧、无法实现?还是环境改变,标准无法实现?此时,我们必须区分难以实现与不能实现两中情况。

以材料价格差异为例,采购部门应该负责如下差异:1)供应厂家价格变动;2)未按经济采购量批量进货;3)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4)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在途损耗增加;5)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6)违反合同被罚款;7)承接紧急订货造成额外采购。

而材料数量差异则一般反映生产部门成本控制业绩,它们应负责如下差异:1)操作疏忽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2)工人用料不精心;3)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4)新工人上岗造成多用料;5)机器或工具不适当造成用料增加。

但是,购入材料质量问题应由采购部门负责;工艺变更应由技术部门负责;检验问题应由检验部门负责。

6. 标准的修订

标准一定要具备刚性和约束力,在修订标准时,要注意区分环境的暂时改变与较长时期不可逆转两种情况。

课堂讨论

针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就以下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如果企业发现执行结果偏离原来制订的标准,此时企业应当如何处理?

2)标准可以在各家企业中都普遍适用吗?你对标准的“普适性”问题是怎么看的? 3)企业是否应该修订标准?应该在何时修订标准?

案例思考

灵通公司在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公司年年都制定利润目标,却年年都没能实现。可是在奖金发放、员工职位晋升时,没有哪位说自己差的,谁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一大堆自己的“英雄事迹”。结果,每次奖金发放还是采用大锅饭式方法。至于职位晋升,仍采用最古老的办法-论资派辈。所以公司的各职能部门成了官僚机构,任何事情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了的应付应付了事,不同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工作,许多员工缺乏一种责任感和进取心。公司早就很想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可是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合理评价部门、员工工作业绩的有效方法。

一天,公司总经理与会计硕士毕业来到财务部不久的小陈共进晚餐,老总向小陈谈了这些问题,问小陈:你是学管理的,能否找有关专家帮助我们公司诊断诊断,帮助我们解决所面临的困难。

小陈道:“还找别人干什么!这事包在我身上。”,老总以讥笑的口气说:“小陈,你什么时候也会说大话了!你是学会计的硕士,咱们公司所存在的问题跟你这个学会计的有何相干?”

“我说的是真的!,咱们公司的当务之急是自上而下,为每个部门、科室、班组,甚至每个人制定一套切实可行具体目标,然后提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公司定期将各方面执行情况与所定目标进行对比,对目标完成情较好的给予奖励,而对目标完成情况较差着予以处罚。这样,公司上上下下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您所说的上述问题就会迎忍而解。”小陈有板有眼地讲道。

“你这话可说点子上了。虽然你说的是条条是道,难道这与会计有何关系?”,总经理疑惑地问道。

“太有关系啦!可以说是碰到枪口上了。这就是所谓的预算控制,它包括全面预算的编制与实施整个过程,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小陈有些得意地说道。

针对这个案例,请分析如下问题:

1)灵通公司在管理中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2)这些问题可以分别用管理会计中的哪些手段和工具来加以解决?

3)从这个案例中,你看到管理会计的主要应用了吗?

四、重点与难点

1.本-量-利分析

2.业绩评价的主要方法

3.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

4.差异分析与成本控制

五、参考及阅读文献

1.黄正健、龚凯颂主编:《管理会计学》(第二版),XX人民2002年版。

2.潘飞主编:《管理会计》,XX财经大学2003年版。

3.王立彦、戴晓娟等译,罗伯特 N. 安东尼、大卫 F. 霍金斯、肯尼斯 A. 麦钱特著:《会

计学教程与案例:管理会计分册》,机械工业2004年版。

4.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2版),XX人民2001年版。

5.毛付根主编:《管理会计》,高等教育2000年版。

6.杨文安编著:《管理会计原理与个案》,XX财经大学2002年版。

7.胡玉明著:《高级成本管理会计》,XX大学2002年版。

8.[英] 布拉米奇比姆尼:《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9.Charles T. Horngren, George Foster and Srilant Datar, Cost Accounting: A

Managerial Emphasis (Ten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c., 2000.

10.Anthony A. Atkinson, Rajiv D.Banker, Robert S. Kaplan, S. Mark You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 Prentice Hall Inc., 2001.

财务会计-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学教案9 精品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九讲会计信息分析与应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 2.学习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步骤。 3.掌握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 4.学习财务比率的综合分析法。 掌握会计信息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学时安排 会计专业:3学时 非会计专业:6学时 三、授课内容 引子 1.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语道破了 世间很多事情真假难辩的局面。实际上,经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是这样,尤其是会计信息。由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局限性、管理人员的主观倾向、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会计报表信息往往是过时的或是有偏差的。这就需要专业的会计信息分析人员来对会计信息进行专业“解码”,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应用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分析的需求与供给 2.1会计信息的需求 按照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的现状,会计信息分析的需求者主要有三个部分: 企业管理部门。会计信息的需求者首先是企业管理部门。比如,在财务报表加工完成并向外界报送后,如果能及时提供本企业的一些报表分析数据如净资产报酬率、每股盈利等数据以及与同行业比较的水平,对管理当局的一些重大投资决策有相当的影响;又如,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向管理当局报告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的数据,有助于管理当局修订或调整相应的采购政策、赊销政策等。 企业外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而言,其投资者主要来自外部各利益团体或个人。通过各种分析(如长期趋势分析、企业核心盈利能力分析等以及一些非财务分析如该企业所生产力的产品是否具有技术发展前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企业在未来数年内的发展趋势,供大额持股股东决策参考。一些当期财务指标如资产收益率、每股盈利、企业净现金流量等,可以满足中小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政府管制部门。政府管制部门对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各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当然,他们需要的信息也包括经过分析、提炼的数据。比如,财务报表分析表明,上市公司为虚增利润,将大量的费用列作资产。针对这一现象,证监会从1997年起,要求上市公司提供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分析能为证监会更有效地加强对资本市场监管 提供帮助。 1.2会计信息的供给 总体来看,目前能专门提供会计信息分析的阶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各机构内部专业人员。比如,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大型券商(如国泰君安、海通等)都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各种分析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再如,中国证监会创建之初,没有专门人士进行财务分析,但目前,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办公室已拥有相当多位证券分析的专业人才,从事各种分析,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至于企业内部,进行财务分析更是会计部门的当然职责。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4月基础会计学自考试题含答案只是分享

学习-----好资料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假设是() A.会计主体 C.持续经营 2.期末结账后,费用类账户的余额() A.等于零 C.一定在贷方B.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B.一定在借方 D.有时在借方,有时在贷方 3.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填列的依据是() A.“库存现金”账户期末余额 B.“银行存款”账户期末余额 C.“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期末余额 D.“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期末余额之和 4.按原始凭证填制手续的不同分类,限额领料单属于() A.一次凭证C.记账编制凭证 B.累计凭证D.汇总原始凭证 5.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记账方向正确,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更正此错误应采用() A.划线更正法C.补充登记法 B.红字更正法D.蓝字更正法 6.下列账户的明细分类账中,宜采用借方多栏式的是() A.“原材料” C.“管理费用” 7.汇总转账凭证上的账户对应关系是() A.一个借方账户与几个贷方账户相对应 B.两个借方账户与几个贷方账户相对应 C.一个贷方账户与一个或几个借方账户相对应 D.两个贷方账户与一个或几个借方账户相对应 8.期末进行账项调整的会计基础是() A.收付实现制 B.“库存商品”D.“主营业务收入” B.权责发生制

学习-----好资料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9.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和时间分类,更换出纳员时对库存现金的清查属于() A.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C.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B.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D.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0.“预收账款”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200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100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50000元。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A.50000元C.150000元 B.100000元D.250000元 11.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在途物资”账户属于() A.盘存账户C.调整账户 B.资产账户D.成本计算账户 12.购置固定资产支付的总价款,称为该资产的() A.历史成本 C.可变现净值 13.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登记() A.费用的减少额 C.负债的增加额B.重置成本 D.公允价值 B.资产的增加额 D.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14.某商品期初余额40000元,本期增加额20000元,本期减少额48000元。若采用永续盘存制,该商品的期末余额是() A.12000元C.40000元 B.20000元D.60000元 15.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是() A.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C.资产增加、负债减少 B.资产与负债同时减少D.资产减少、负债增加 16.企业与银行对账时如果存在未达账项,应编制() A.盘存单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B.实存账存对比表 D.往来款项对账单 17.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保管期限为() A.3年 C.25年 18.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 A.核对账目法 C.发函询证法 19.编制财务报表的主要依据是() A.原始凭证 B.15年 D.永久 B.实地盘点法D.技术推算法 B.记账凭证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概述(高教出版社)

【课题】会计的概述 【教材版本】 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会计任务。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0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自考基础会计学试题附答案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是(B) A.预付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债券 D.长期借款 2.企业3月末的资产总额为300万元,4月1日从银行取得借款100万元存入银行4月2日用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50万元。上述两笔业务发生后,企业的资产总额应为(C) A.150万元 B.300万元 C.400万元 D.450万元 3.外购材料发生的运费应计入(D) A.销售费用 B.制造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材料采购成本 4.按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A.不高估资产和收益 B.不高估资产和费用 C.不低估资产和收益 D.不低估负债和收益 5.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所形成的项目,称为(B) A.会计计量 B.会计科目 C.会计账簿 D.会计核算 6.按账户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固定资产”账户属于(C) A.资本账户 B.资产账户 C.总分类账户 D.明细分类账户 7.下列属于盘存账户的是(A) A.“原材料” B.“应收账款”

C.“盈余公积” D.“长期借款” 8.借贷记账法下,经济业务的增加或减少登记在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取决于(A) A.账户的性质 B.账户的用途 C.账页的格式 D.账户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 9.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应计入(A) A.管理费用 B.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记账凭证的是(C) A.付款凭证 B.收款凭证 C.原始凭证 D.转账凭证2019年4月00041基础会计学 11.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所体现的会计信 息质量要求是(B) A.可靠性 B.及时性 C.重要性 D.实质重于形式 12.下列各项中,既可作为明细账登记依据,又可作为总账登记依据的是(B)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科目汇总表 D.试算平衡表 13.下列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应采用数量金额式账页的是(D) A.“应付账款” B.“管理费用” C.“实收资本” D.“库存商品” 14.下列不属于财产清查方法的是(D) A.实地盘点法 B.技术推算法 C.查询核实法 D.平行登记法 15.下列属于账账核对内容的是(B)

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材料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材料 院系: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财贸经济系 教研室:会计电算化教研室 课程:基础会计 二O一零年六月

《基础会计》自被学院评为院级精品课程以来,在学院及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课程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立足于本课程在学科中的基础和决定性地位,严格对照精品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的指标内涵,以达到院级优秀课程并向省级重点课程迈进和靠拢为目标,从多方面入手对该课程开展了建设性工作。现对2010年的课程建设目标进行总结。 一、狠抓课程基本建设,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1.注重教材建设 在教材的选用方面,采用国内公认的、高水平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以国家级重点教材及国外的优秀教材为扩充性资料,并配套有实验指导书。 2.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各教学环节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本课程进行了讨论式、研究式和演讲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与学生串讲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程的许多内容贴近实际,课程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因势利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安排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撰写论文,既培养了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又使学生了解了相关内容在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授课中,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另外,课程组还实施了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目前已经上网的资源包括:基础会计课程简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录像;基础会计课程电子教案;基础会计课件;基础会计试题库等。 课程组在考试方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种试点,其中包括考试内容改革(例如,增加综合应用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考试方式的改革(例如,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闭卷与撰写小论文或总结相结合的方式等)以及采用了将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与实验课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 3.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优化学

南京大学出版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教程文件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 【复习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1.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折旧、递延等会计方法,都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2.从核算效益看,对所有会计事项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原则。 A.可理解性 B.谨慎性 C.相关性 D.重要性 3.企业采用的会计方法不能随意变更,是依据()原则。 A. 可理解.性 B.可比性 C.可靠性 D.重要性 4.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横向可比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是()。 A.相关性 B.及时性 C.可比性D可理解性 5.会计基础主要是指()。 A.收付实现制B.现收现付制 C.权责发生制D.实收实付制 6.企业某台机器设备按照购置时所支付的公允价值计量,其会计计量的属性是()。 A.重置成本B.历史成本 C.公允价值D.可变现净值 7.会计 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 A.特定单位B.投资者C.债权人D.管理当局 8.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依据是()。 A.可靠性 B.可理解性 C.及时性 D.谨慎性

9.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限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0.马克思指出: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表明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控制与监督 B. 反映与分析 C.反映与监督 D. 预测与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 A.债权人 B.投资人 C.政府主管部门 D.内部管理者 2.会计主体可以是()。 A.独立法人 B.非法人 C.企业中的某一特定部分 D.企业集团 3.下列项目中,属于规范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A.真实可靠性 B.实质重于 形式 C.权责发生制 D.重要性 4.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A.复式记账 B.填制会计凭证 C.登记账簿 D.编制会计报表 5.具体会计准则包括()。 A.基本业务会计准则B.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C.特殊行业会计准则D.特殊业务会计准则 6.会计基本程序包括()。 A.会计确认B.会计记录C.会计计量D.会计分析 7.我国会计准 刘规定璄会计计量撹法主要有()。

基础会计学原理试讲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1.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的 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 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 进而进行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提供经济信息, 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 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1.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 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2.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3.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公元前一千多

年前,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并以此出现“会计”一词。在宋朝初期出现了“旧管(期初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 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 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入-去= 余 │││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本期结存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 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 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 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缴=存-该 ││││ 收入-支出=资产债权-负债投资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 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 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 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 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 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 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 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ihcneAAA《基础会计学》教案

i h c n e A A A《基础会计 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一次课(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 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 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作业布置 第一章课后习题一 七、板书设计 剩余产品的出现 会计会计产生条件 产生文字的产生

发展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账簿、四柱清册结账法、龙门账 会计的发展 西方:复式记账 会计职能 (核算、监督) 会计的特点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 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 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1、企业的资金运动

2019年全国自考基础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共10页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账凭证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的依据是()。 A.按凭证取得的来源 B.按凭证填制的方式 C.按凭证填制的程序和用途 D.按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 2.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过程中,对于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应()。 A.扣留原始凭证 B.拒绝执行 C.向上级机关反映 D.退回出具单位,要求补办手续 3.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适用的外表形式是()。 A.订本式账簿 B.活页式账簿 C.卡片式账簿 D.活页式账簿或卡片式账簿 4.按账簿的用途分类,“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属于()。 A.分类账簿 B.日记账 C.明细分类账 D.备查账簿 5.下列情况中,属于不定期全面清查的是()。 A.更换出纳人员对现金银行存款进行清查 B.更换仓库保管员对其保管的财产进行清查 C.年终决算前的全面清查 D.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的财产清查 6.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按照()。

C.有用性 D.随意性 7.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中,不能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的是()。 A.实收资本 B.货币资金 C.盈余公积 D.短期借款 8.可以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是()。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累计凭证 D.记账编制凭证 9.关于会计部门内部岗位责任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多人一岗 B.必须贯彻内部牵制原则,或表述为钱、账、物分管制度 C.会计人员合理分工,尽量划小核算单位,缩小会计主体 D.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转换 10.下列工作中,不属于会计人员职责的是()。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行会计监督 C.制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 D.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11.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基础是()。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12.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表示()。 A.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B.负债的增加和资产的减少 C.收入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D.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3.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一般填写在()。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学教案13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十三讲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原则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 2.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3.了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异同 4.学会区分成本、费用和支出 5.能够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6.掌握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成本等概念 7.掌握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8.掌握费用分摊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9.了解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及主要内容二、学时安排 会计学专业:0学时 非会计学专业:6学时三、授课内容引子 前面十二章所学习的内容偏重于财务会计 1)请对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点做一个总结:服务对象、工作范围、工作依据、…… 2)思考: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项需要吗?如果不能,企业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或者工具来获得这些信息呢? 3)你听说过管理会计吗? (一)什么是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评等内部管理职能的范畴,是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MDSS )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会 计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仍处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之中;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所需的管理信息的一种会计。 管理会计是为管理提供信息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作用表现在:1 )为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参与管理;2)协助指导与控制;3)制定激励目 标;4)计量与评价绩效;5)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同点表现在:1)工作对象方面;2 )信息来源方面;3)目标一 致性方面。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点表现在:1)服务对象不同,但这一区别并不是绝对的;2)时间维度不同,财务会计属于报告型会计;而管理会计属于经营型会计;3)灵活性不同,二 者在工作范围、工作依据、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不同;4)如果我们说 财务会计是历史学家”的话,管理会计就是朱来学家”。 (三)成本、费用和支出 费用是企业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耗费或消耗,如设备的折旧或磨损、材料被耗用的部分、专利权中已使用的部分、办公费用、工资费用等等。费用需要通过支出来完成,但支出不等于费用。 支出是指任何导致企业现金流出或义务增加的行为,如购买设备、购买材料、购买专利权、支付工资、支付办公费等等。 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如产品成本是指为生产某件(种)产品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对象不同,成本不同。费用与成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a163484.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a163484.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a163484.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自考00041《基础会计学》简答题精选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简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界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下述四个。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2)持续经营。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简述会计记账基础。 会计记账基础是会计处理过程中确认收入、费用归属期间的基本方式,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2)收付实现制是指对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在收到款项的期间确认收人,在支付款项的期间确认费用。 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种?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并通过编制报告时期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它主要包括以下七种专门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会计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 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是指将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发生额登记在相关账户中所使用的方法。 什么是账务处理程序?企业选用账务处理程序应考虑哪些因素?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在一个会计循环中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企业选用账户处理程序应考虑的因素为:第一、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应与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组织规模大小和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相适应;第二、会计

《基础会计》实训教材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常熟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系 《基础会计学》 综合实训 课程名称: 基础会计学 实训名称: 基础会计学综合实训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训地点: 实训日期: 2011年9月 《基础会计学》 综合实训资料 一、目的 模拟练习一小型制造业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 二、资料 企业名称:东方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企业开户银行:南华市工商银行城南支行 开户银行账号:090 纳税人识别号:887 地址:南华市新世纪大道357号电话:0319 (一) 东方电机制造有限公司2007年12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

. 2、12 *累计折旧1~11月份发生额为20 680元。 3、1 4、12月初有关明细账户余额如下: 原材料——甲材料,期初结存300 000千克,单价0.1元,金额30 000元; ——乙材料,期初结存5 000千克,单价3元,金额为l5 000元。 库存商品——A产品,期初库存250件,总成本计25 000元; ——B产品,期初库存100件,总成本计15 800元。 实收资本——南方公司 600 000元; ——亿立公司 600 000元; (二)东方电机制造有限公司12月份发生下列各项经济业务: (1)2日,收到华光公司还来前欠货款88 000元,存入银行。收到转账支票一张,填制银行进账单。 (2)2日,仓库发出甲材料10 000千克,其中:A产品耗用4 000千克,B产品耗用4 000千克,车间修理耗用2 000千克(材料按实际成本计算,发出材料成本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下同)。按不同用途填制领料单。 (3)3日,仓库发出乙材料2 000千克,全部用于A产品生产。填制领料单。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 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 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

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 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自考基础会计学(004)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财务报表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对外报送,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B ) A.重要性 B.及时性 C.相关性 D.可理解性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要素内容的是( D ) A.预付账款 B.应收账款 C.固定资产 D.预收账款 3.9月1日企业所有者权益如下:实收资本410万元,盈余公积40万元,未分配利润20万元。则该企业9月1日的留存收益应为( C ) A.20万元 B.40万元 C.60万元 D.470万元 4.“累计折旧”账户期初余额10万元,本期借方发生额3万元,本期贷方发生额2万元。 则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为( B ) A.5万元 B.9万元 C.11万元 D.15万元 5.下列账户种,年终结转后一定没有余额的是( D ) A.“库存现金” B.“利润分配” C.“应收账款” D.“主营业务成本” 6.借记“在途物资”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该账户对应关系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 是( A ) A.赊购材料未入库 B.赊购材料已入库 C.购入材料款已付、未入库 D. 购入材料款已付、已入库 7.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人员主要职责是( B ) A.进行工商登记 B.实施会计监督 C.制定企业生产计划 D.产品销售成本 8.“生产成本”账户期末余额反映的是( A ) A.在产品成本 B.产成品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产品销售成本 9.采购材料发生的运输费应计入( C )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支出

C.材料采购成本 D.其他业务成本 10.确认设备出入收入时,应贷记的账户是( D ) A.“预收账款” B.“银行存款” C.“营业外收入” D.“其他业务收入” 11.限额领料单属于( A ) A.累计凭证 B.一次性凭证 C.汇总原始凭证 D.记账编制凭证 12.职工张某报销差旅费,会计人员审核时发现住宿费发票是假的,此时,会计人员应采取 的正确做法是( D ) A.给与报销 B.向法院举报 C.经领导批准后报销 D.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13.不能再日记账和分类帐中记录的经济业务或事项,需要设置相应账簿进行登记。该账簿 称为( B ) A.序时账簿 B.备查账簿 C.分类帐簿 D.活页式账簿 14.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是( D ) A.逐日汇总登记 B.月末汇总登记 C.季末汇总登记 D.逐日逐笔登记 15.下列各项中,属于期末账项调整内容的是( A ) A.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B.用银行存款购买设备 C.接受投资者货币投资 D.取得短期借款存入银行 16.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经批准后一般应计入( C ) A.管理费用 B.投资损失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17.某企业本月发生如下业务:收回上月应收账款20万元存入银行;销售产品一批,价款80 万元尚未收到;预收货款5万元存入银行。采用权责发生制,该企业本月应确认收入( B ) A.25万元 B.80万元 C.100万元 D.105万元 18.下列报表中,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是( A ) A.利润表 B.资产负债表

基础会计情景模拟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 情景教学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制定人:马帅 制定时间: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情景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

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会计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在深刻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会计工作过程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四.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实训室,实训室的文化氛围体现办公室的特征: (1)手工会计实训室内集中办公用桌凳45套,安装投影,配备配套的办公用品:尺子、算盘、印章、装订机等,学生具有完成学习和实际操作任务的活动空间。 (2)墙壁悬挂有关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室安全要求等图表。 (3)学生教师统一在实训室完成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