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托注塑模设计

杯托注塑模设计
杯托注塑模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以“杯托注塑模设计”为主题。其设计思路由参考多个生产事例而得出,设计内容是从零件的工艺分析开始的,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设计的大体思路。在设计当中,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原来所没有接触过的,尤其是前段时间所学的理论课知识与现在的自己动手操作设计,设计顺序开始是从零件的材料选择,接下是成型参数、密度、收缩率的确定,模具种类与模具设计的关系、塑件的尺寸精度与结构、注射机的选择、模具设计有关尺寸的计算(包括模具行腔型芯的计算及其公差的确定)、注塑机参数的校核、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冷却、加热系统计算、注射模标准件的选用及总装技术要求等内容。

其次是模具的结构,在模具结构的设计当中,首先设计的是模具的型腔结构,接下来是型芯结构、斜导柱、滑块、导向机构、复位杆、拉料杆、推件杆和推出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化,更重要的是为了以后与制造人员的配合。既让自己有了良好的设计习惯,又能锻炼自己的配合意识。为以后工作做一次演练,这样更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塑料制品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选择杯托这个题目时,主要是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家用电器,当然杯托也是这些家用电器的必备产品。选择它的目的在于它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另外我们遇到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掌握了它的结构,以及它的性能,还有它的原理,那么每当我们发现它的毛病时,就可以自己动手去操作,把它的问题找出来,一方面可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它的那些地方会经常出现问题,在我们选择杯托时会留意一下。

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高质量的模具设计、先进的模具制造设备、合理的加工工艺、优质的模具材料和现代成形设备等都是成形优质塑料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水平仍然很低,1995年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仅203.5美元/人,根据机械科学研究院采用“投入生产—系统动力学宏观经济模型”的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1384美元/人,也仅仅相当于1950年美国的水平(1530美元/人),略高于日本1965年的水平,因此,我国的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阶段性差距。

近年来我国模具发展的重点放在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上,并取得了可喜成绩。虽然我国模具工业已取得较大的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我国模具市场在汽车、家用电器、电子及通信产品、建材、玩具、仪器仪表等行业将会有更大的需求。但是我们的小型模具,比如像杯托这样的家用产品,因为它的产量较大,并且人们的生活中也不可缺。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这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因此,一些重要的模具标准件也必须重点发展,而且其发展速度应快于模具的发展速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模具标准化水平,从而提高模具质量,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及降低成本。由于我国的模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因此对于出口前景好的模具产品也应作为重点来发展。而且应该是目前已有一定基础,有条件、有可能发展起来的产品。

1、塑件工艺分析

1.1塑件设计要求

该产品用于电源杯托上,要求具有绝缘性的作用。该产品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为一般精度,但在加工制造过程中要求各部分有一定配合精度关系。

1.2塑件生产批量要求

该产品为大批量生产。故设计的模具要有较高的注塑效率,浇注系统要能自动脱模,可采用侧浇口自动脱模结构。由于该塑件要求批量大,所以模具采用一模四腔的结构,浇口形式采用侧浇口,由于塑件相对较小,所以可以采用一点进料,以利于充满型腔。相对于大塑件可采用相对于小的塑件大的分流道,以达到同时充模的效果。

1.3塑件的成型要求

化学性能稳定,绝缘性好,宜于成形加工等,闭弯折不容易产生损坏和断裂现象。塑件表面要求无飞边或缩孔现象。

2、选用塑料

2.1酚醛塑料(PF)

性能:1.一般工业电器用:具有良好可塑性,适用于一般压塑成型,工艺性良好,机电性良好,光泽性好。

2.高电绝缘用:适宜于压缩成形,除力学性能良好外,有优良绝缘性及耐水性。

3.高频率用:有优良耐水、耐热性、耐高频率性、宜用于湿热带气候条件用。

4.耐水、耐热、耐油,耐腐蚀,防湿防霉用,有良好的机电性能。

5.耐冲击用:有高抗冲击强度,电绝缘,防霉,防湿,耐水性能。

6.自然放霉,耐湿,耐酸特性及具有高度防湿,防霉,耐高频特性。

7.日用品用:有一定机械强度,工艺性好、价格便宜。

用途:1.可做工业电器开关及零件,仪表壳,纺织机械零件、矿灯零件,旋纽灯头,开关,杯托等日用电器零件

2.可作电绝缘性,耐水性要求较高的电器仪表及电讯工业零件,交通电工器材及无线电零件

3.可作耐高频的短波和超短波电讯器材,高绝缘试验仪器,无线电,雷达,电子管灯座等电器零件

4.可作要求耐热,耐水,防霉,防腐的各种电器零件,用于船舶,湿热带气候条件时

5.可用于有金属嵌件的复杂塑件,或用于防霉,防湿,防震场合时作真空管杯托,电磁开关座,蓄电池箱盖,通讯机外壳

6.可作蓄电池零件,人造纤维工业用零件,卫生医药用具,有酸,蒸气侵蚀的工作条件时零件以及湿度大,频率高,电压高的电器,机械零件

7.可作瓶盖,纽扣等日用品零件

2.2聚醚砜(PES)

性能:具有耐热性优越的聚醚类塑料,热变形温度磕打260℃,高温下其力学强度也不降低,透明无毒,但易吸水

用途:用于制造电器开关件,汽车变速器齿轮,线圈骨架,杯托,医疗器械飞机窗框

2.3聚碳酸酯(PC)

性能: 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PC可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热成型、印刷、粘接、涂覆和机加工,最重要的加工方法是注塑。成型之前必须预干燥,水分含量应低于0.02%,微量水份在高温下加工会使制品产生白浊色泽,银丝和气泡,PC在室温下具有相当大的强迫高弹形变能力。冲击韧性高,因此可进行冷压,冷拉,冷辊压等冷成型加工。挤出用PC分子量应大于3万,要采用渐变压缩型螺杆,长径比1:18~24,压缩比1:2.5,可采用挤出吹塑,注-吹、注-拉-吹法成型高质量,高透明瓶子。PC合金种类繁多,改进PC 熔体粘度大(加工性)和制品易应力开裂等缺陷,PC与不同聚合物形成合金或共混物,提高材料性能。具体有PC/ABS合金,PC/ASA合金、PC/PBT合金、PC/PET 合金、PC/PET/弹性体共混物、PC/MBS共混物、PC/PTFE合金、PC/PA合金等,利有两种材料性能优点,并降低成本,如PC/ABS合金中,PC主要贡献高耐热性,较好的韧性和冲击强度,高强度、阻燃性,ABS则能改进可成型性,表观质量,降低密度。

2.4材料的确定及相关参数

方案一

采用酚醛塑料,它一般以(40-50)%的酚醛树脂作基本原料,加入(40-50)%填料、固化剂、催化剂、燃料、塑化剂及润滑剂等辅助料而组成,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另外换可以赋予他书性质以及材料的流动性,使之在高压下流入塑模时不致过多地溢出。

方案二

采用聚醚砜,虽然在高温下力学强度不降低,但是易吸水用在杯托上,特别是在用电设备上不太安全.

方案三

因为它的熔融,凝固十分迅速,熔融速度快有利于成型,缩短了成型周期,按经济条件考虑,省时就是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另外它在常温下一般不溶于有机溶剂,能耐醛、酯、醚、烃及弱酸、弱碱,耐汽油及润滑油性能也很好,有较高的抗拉、抗压性能和突出的耐疲劳强度,尺寸稳定、吸水率小,具有优良的减摩、耐摩性能,能耐扭变,有突出的回弹能力;还有较好的电气绝缘性能。

注射成形机类型:螺杆式

密度(g/cm3):1.41~1.43

计算收缩率(%):1.2~1.0

预热:温度(℃)80~100

时间:(h)3~5

料筒温度(℃):后段 160~170

中段 170~180

前段 180~190

喷嘴温度(℃):170~180

模具温度(℃):90~120

注射压力(Mpa)80~130

成形时间(s):注射时间20~90

高压时间0~9

冷却时间20~60

总周期 60

适用注射机类型:螺杆式

后处理:方法红外线灯、烘箱

温度(℃) 140~145

时间(h) 4

3、塑料种类与模具设计的关系

不同种类的塑料其工艺性能、成形特性也不相同,因此为了确定塑料的工艺性能、成形特征,并在模具中充分利用以获得优质的塑料制件。

表3.1 塑料种类与模具设计关系[2]

塑料特征注意事项

聚甲醛POM(结晶型)1,吸水性小,不

用干燥

2,冷却速度快

3,摩擦系数小,

有弹性

1,尽量采用点浇口,尤其是成形较大面积的

扁平体

2,浇注系统散热面积要大,以减缓冷却速度,

保证塑料顺利充填型腔

4、注射机的选择

由给出的工件可称得工件的质量为20g ,一模四腔总重为80g ,可计算浇注系统的体积为

315cm ,由文献[2]:

所以:33

74.5641.180cm cm g

g m

V ==

=

σ

塑件 (式4.1)

浇塑件总V V V +=

3

74.711574.56cm

=+=

选用XS-ZY-125型卧式注射机[2],其性能参数如下: 额定注射量: 3125cm

注射压力: Mpa 120

锁模力: KN 900 最大注射面积: 2320cm 最大开模行程: mm 300 模具最大厚度: mm 300 模具最小厚度: mm 200 拉杆间距: mm 290260? 喷嘴直径: mm 4 喷嘴圆弧半径: mm 12

5、模具的基本结构

5.1模具的成形方法

塑件采用注射成形法生产.为保证塑件表面质量,使用点浇口成形,因此模具应为双分形面注射模.

5.2模具的结构形式

我国目前标准化注射模零件的国家标准有12个,分《中小型模架》(GB/T12556.1—90)和《大型模架》(GB/T12555.1—90)两种。《中小型模架》标准中规定,模架的周界尺寸范围为:≤560mmx900mm,并规定模架的形式为品种型号.塑料注射中小型模架标准GB/T12556.1-12556.2-90.其组合形式有A1,A2,A3,A4四种,根据条件选用A4.其结构形式如下图。

图5.1模架

5.2型腔的布置

塑件形状简单,质量较小,生产批量大.所以应使用多型腔注射模具.考虑到塑件的侧

7 ),需侧向抽芯,所以模具采用一模四腔(计算方法如下),平衡布置.这样面有矩形孔(2

模具尺寸较小,制造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塑件成本较低.其布置如下图:

图5.2 型腔设计

5.3确定分型面

塑件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质量要求,塑件的分型面有多种选择,图如下,分型面选择在轴线上,这种选择会使塑件表面留下分型面痕迹,影响塑件表面质量.同时这种分型面也使侧向抽芯困难,假如分型面选择在下端面,这样的选择使塑件的外表面可以在整体凹模型腔内成型,塑件大部分外表面光滑,仅在侧向抽芯处留有分型面痕迹.同时侧向抽芯容易,而且塑件脱模方便.双分型面注射模注射成型塑件表面平整、没有较大的浇口痕迹.由于该塑件为多型腔注射模,浇注系统有分流道,即要实现分流道脱模,又要实现塑件脱模,

所以应该应用双分型面.

图5.3 分型面的设计

5.4选择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从注射机喷嘴起到型腔入口为止的塑料熔体的流动通道

1)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是指浇注系统中从注射机喷嘴开始到分流道的流通通道. 主流道衬套的材料常用T8A、T10A制造,热处理后硬度为50—55HRC。主流道衬套与定模板采用H7/m6的过渡配合,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采用H9/m9的过渡配合。由于受型腔或分流道的反压力作用,主流道衬套会产生轴向定位移动,所以主流道衬套的轴向定位要可靠其结构形式如下图。

滑块是斜导柱侧抽芯机构中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它上面安装有侧向型芯或侧向成形块,注射成形时塑件尺寸的准确性和移动的可靠性都需要它的运动精度保证.滑块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塑件和模具结构灵活设计,它可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下面用的是整体式:

图8.2 斜滑块

8.5导向机构

合模导向机构在模具中的作用,一是定位作用,模具每次合拢时,都有一个唯一的准确方位,从而保证型腔的正确形状;二是导向作用,引导动定模正确闭合,避免凸模式型芯先进入型腔而损坏;三是承受一定的侧压力,在成行过程中承受单向侧压力。导向机构主要由导柱和导套组成

导柱1

图8.3 导柱1

导柱2

图8.4 导柱2

8.6复位杆

复位零件,为了使推出元件合模后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在设计时应考虑推出机构的复位,推出机构中常用的复位零件有复位杆和弹簧,对于本模具的形式和结构的综合考虑,选用复位杆推出机构。

图8.5 复位杆

8.7拉料杆

拉料杆可分为球形拉料杆、z形拉料杆和薄片式拉料杆,根据对各种拉料杆的对比分析和对本模具成型特点考虑用z形拉料杆,其尺寸就及形状如下图:

图8.6 拉料杆

8.8推件杆

图8.7 推件杆

8.9推出结构

推出机构的组成:第一部分是直接作用在塑件上将塑件推出的零件;第二部分是用来固定推出零件的零件,有推杆固定板、推板等;第三部分是用作推出零件推出动作的导向及和模时推迟推出零件复位的零件。

图8.8 推出机构

9、塑料注射模具技术要求及总装技术要求

9.1零件的技术要求

塑料注射模具应优先按GB/T12555.1—90和GB4169.1—11选用标准模架和标准件。模具成形零件材料和热处理要求,优先按下表内容选用。

表9.1 模具成形零件优先选用材料和热处理硬度参数[2]

零件名称

模具材料热处理硬度

牌号标准号HBS HRC

型腔、型芯定模镶件、动模镶件、活动镶

45 GB699 216—260 40—45

4Cr GB3077 216—260 40—45 40CrNiMOA GB3077 216—260 40—45 3Cr2Mo GB1299

预硬状态

35—45 4Cr 5MoSiV1 GB1299 246—280 45—55 3Cr13 GB1220 246—280 45—55

9.2总装技术要求

模具的安装是指将模具从制造地点运至注射机所在地,并安装在指定的注射机的全过程,在安装时要注意到模具的安装方位要满足设计图样的要求,模具中有侧向滑动结构时,尽量使其运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模具长度与宽度尺寸相差较大时,应尽可能使较长的边与水平方向平行,模具中带有液压油路接头、热流道元件接线板时,尽可能放置在非操作一侧.

工作原理:开模时,动模部分向后移动,开模力通过斜导柱驱动侧型芯滑块,迫使其在动模板的导滑槽内向外滑动,直至滑块与塑件完全脱开,完成侧向抽芯动作。这时塑件包在型芯上随动模继续后移,直至注射机顶杆与模具推板接触,推出机构开始工作,推杆将塑件从型芯上推出。合模时,复位杆使推出机构复位,斜导柱使侧型芯滑块向内移动完成复位。

表9.2 总装技术要求[2]

条目编号条目内容

1 定模(式定模板)与动模(式动模应板)安装平面的平行度按GB/T12555.2和GB/T125556.2规定

2 导柱、导套对定、动模安装面(式定、动模座半安装面)的垂直度按GB/T12555.2和GB/T125556.2

3 模具所有活动部分应保证位置准确动作可靠,不得有歪斜和卡滞现象。要求固定的零件不得相对窜动

4 塑件的嵌件或机外脱模的成形零件在模具上安放位置应定位准确、安放可靠,具有防止错位措施

5 流道转接处应光滑圆弧连接、镶拼处应密合,浇注系统表面粗糙度为Ra≤0.8um

6 热流道模具,其浇注系统不允许有树脂泄露现象

7 滑块运动应平稳,合模后镶块应压紧,接触面积不少于3/4,开模后定位准确可靠

8 合模后分型面应紧密结合,成形部位的固定镶件配合处应紧密贴合,其间隙应小于塑料的额最大不落料间隙,其值应符合如下规定:

塑料流动性好一般较差

塑料间隙

/mm

<0.03 <0.05 <0.08

9 冷却加热系统应畅通,不应有泄漏现象

10 气动式液压系统应畅通,不应有泄漏现象

11 电气系统应绝缘可靠,不允许有漏电式短路现象。

工艺流程

10.1 动模固定板

动模固定板的加工工艺路线:毛坯(板料)→铣削加工→平面磨削加工→钳工

动模固定板加工的工序安排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时设备1 毛坯172*152*16mm板料

2 铣削各个表面,保证四个侧面尺寸

精度IT10级,要求上下表面留

有0.5~0.6mm的磨削加工余量90min 铣床

XA5032

3 平面磨削上下表面保证尺寸精度IT10

级,表面粗糙度Ra0.8 60min 平面磨床

M7130T

4 钳

工钻

Φ40、4-Φ3.8、4-9.8 钻床Z512B

4-Φ4H7、4-Φ10H7 钻床Z5125A

4-Φ12.2深5 钻床Z5125A

10.2 锁紧楔

锁紧楔的加工工艺路线:毛坯→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钳工

锁紧楔加工的工序安排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时设备1 毛坯22*21*17

2 铣削铣削各个加工表面,15表面要

留有0.2~0.3mm的磨削加工余

量,保证其余尺寸的尺寸精度

IT10级、表面粗糙度Ra3.2 60min 铣床

XA5032

3 平面磨削保证15尺寸精度IT10,表面粗

糙度Ra1.6 30min 平面磨床

M7130T

5 钳

工钻

保证中心距10尺寸精度,表面

粗糙度Ra3.2。

钻床

Z5125A 锪

Φ7深4,保证与Φ4.5同轴度公

差0.02mm。

钻床

Z5125A

10.3 定模固定板

定模固定板的加工工艺路线:毛坯(板料)→铣削加工→平面磨削加工→钳工

定模固定板加工的工序安排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时设备

1 毛坯172*152*12mm板料

2 铣削各个表面,保证四个侧面的尺

寸精度IT10级,要求上下表面

留有0.5~0.6mm的磨削加工余

量90min 铣床

XA5032

3 平面磨削上下平面,保证尺寸精度IT10

级,表面粗糙度Ra0.8 60min 平面磨床

M7130T

4 钳

工钻

Φ13.8、4-Φ3.8、2-Φ11.8 钻床Z512B

Φ14H7、4-Φ4、2-Φ12H7 钻床Z5125A

Φ18深3、4-Φ10深6 钻床Z5125A

10.4 定模板

定模板的加工工艺路线:毛坯(板料)→铣削加工→平面磨削加工→钳工→电火花加工凹

模→钳工→研磨

定模板加工的工序安排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时设备

1 毛坯172*152*32mm板料

2 铣削各个表面,保证四个侧面的尺

寸精度IT10级,要求上下表面

留有0.5~0.6mm的磨削加工余

量,保证15、26尺寸精度等级

IT10级。90min 铣床

XA5032

3 平面磨削上下表面,保证尺寸精度IT10

级,表面粗糙度Ra0.8 60min 平面磨床

M7130T

4 钳

工钻

把定模板和动模板和在一起钻

导柱导套孔,作为工艺孔,

2-Φ5.8、2-Φ13.8、4-Φ11.8、斜

孔Φ9.

钻床Z512B

2-Φ5、Φ15、2-Φ14 钻床Z5125A

2-Φ16深3,斜孔Φ12深5 钻床Z5125A

2-M3深10 丝锥

5 电火花加工各个尺寸达到要求精度,

表面粗糙度达到Ra0.2

180min

6 钳工锉削修整拔模斜度+30’留有

0.02~0.04的研磨余量

锉刀

7 研磨保证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Ra0.2 抛光机、研磨膏

10.5 浇口套

浇口套的加工工艺路线:毛坯(棒料)→车削加工→外圆磨削加工→精研

浇口套加工的工序安排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时设备

1 毛坯Φ36*20

2 车削R5半球、Φ14、Φ35、阶梯轴,

Φ7锥孔,保证内锥孔表面粗糙

度Ra0.4,要求其余各面均留有

0.2~0.3mm的磨削加工余量

60min 车床C6063

3 外圆磨削保证尺寸精度Φ14k6,表面粗

糙度Ra0.8,保证垂直度和直线

度要求0.02mm 60min 万能外圆磨

床M1432

4 精研Φ14端面,表面粗糙度为Ra0.2 抛光机,研磨

10.6 导套

导套的加工工艺路线:毛坯(棒料)→车削加工→热处理→内、外圆磨削加工

导套加工的工序安排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时设备

1 毛坯Φ17*31

2 车削车削Φ12、Φ16阶梯轴,Φ8内

孔,要留有0.2~0.3mm的磨削

加工余量,保证其余尺寸的尺寸

精度IT10级、表面粗糙度Ra1.6

30min 车床C6140

3 渗碳淬火

处理渗碳深度0.5~0.8mm,硬度

56~60HRC

加热炉淬火

4 内圆磨削保证尺寸精度Φ8H7,表面粗糙

度Ra0.8 60min 万能外圆磨

床M1432

5 外圆磨削保证尺寸精度Φ12r6,表面粗糙

度Ra0.8 60min 万能外圆磨

床M1432

10.7 导柱

导柱的加工工艺路线:毛坯(棒料)→车削加工→热处理→外圆磨削加工

导柱加工的工序安排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时设备1 毛坯Φ17*71

2 车削Φ10、Φ12、Φ16阶梯轴,Φ10

要留有0.2~0.3mm的磨削加工

余量,保证其余尺寸的尺寸精度

IT10级、表面粗糙度Ra1.6

60min 车床C6140

3 渗碳淬火

处理渗碳深度0.5~0.8mm,硬度

56~60HRC

加热炉,淬火

4 外圆磨削保证尺寸精度Φ10r6,表面粗糙

度Ra0.8 60min 万能外圆磨

床M1432

10.8 动模板

动模板的加工工艺路线:毛坯(板料)→铣削加工→平面磨削加工→钳工→铣削→钳工动模板加工的工序安排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时设备

1 毛坯172*152*32mm板料

2 铣削各个表面,保证四个侧面的尺

寸精度IT10级,要求上下表面

留有0.5~0.6mm的磨削加工余

量90min 铣床

XA5032

3 平面磨削上下大平面,保证尺寸精度

IT10级,表面粗糙度Ra0.8 60min 平面磨床

M7130T

4 钳

工钻

2-Φ4.8,把定模板和动模板和在

一起钻Φ10导柱导套孔,作为

工艺孔,动模板和垫板一起钻

3-Φ3.8、4-Φ5.8

钻床Z512B

3-Φ4H7、4-Φ6H7、2-Φ5H7 钻床Z5125A

4-M8深5.5 丝锥

5 铣削铣T型槽,保证尺寸精度,

表面粗糙度Ra1.6 30min 铣床

XA5032

6 电火花加

工加工动模型腔,保证尺寸精度,

表面粗糙度Ra0.2。

120min

6 钳工锉削修整、清根锉刀

10.9 Φ20型芯

型芯的加工工艺路线:毛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平面磨削加工→外圆磨削加工→钻削

加工

型芯加工的工序安排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时设备

1 毛坯50x23x27mm

塑料水杯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塑件的成型工艺分析 (3) 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3) 1.2塑料件的尺寸分析 (3) 1.3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3) 1.4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4) 1.5 成形工艺参数、工艺卡 (4) 1.5.1塑件的体积及质量 (4) 1.5.2选用注射机 (4) 1.5.3塑件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5) 2 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 (6) 2.1 型腔数目的确定 (6) 2.2 分型面的选择 (7) 2.3 浇注系统的设计 (8) 2.3.1 主流道的设计 (8) 2.3.2 浇口的设计 (9) 2.4 侧向抽芯系统设计………………………………………………………1 0 2.4.1 侧向分型抽芯距的确定… …………………………………………1 0 2.4.2 侧向分型抽芯力的计算… …………………………………………1 0 2.4.3 斜导柱的设计... (1) 1 2.4.4 斜导柱的材料及安装配合... .............................................1 1 2.5 推出机构设计 (1) 2 2.5.1 设计原则……………………………………………………………1 2 2.5.2 推杆材料… …………………………………………………………1 2 2.5.3 推杆的形式… ………………………………………………………1 2 2.5.4 推杆的导向… ………………………………………………………1 3 2.5.5 推杆的复位… ………………………………………………………1 3 2.6 标准模架的选择…………………………………………………………1 3 2.7 排气温控系统设计………………………………………………………1 4 3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1 4 3.1 成型零部件的磨损 (15) 3.2 成型零部件的制造误差… ………………………………………………1 5

杯子消毒程序

消毒杯具程序 消毒原则:客房酒杯、茶杯漱口杯消毒工作由各楼层房务员专门负责,房务员必须保持消毒间的清洁。 ?????一.准备工作: ?????1.消毒用具:手套、塑料消毒桶、托盘、消毒杯巾、百洁布、清洗桶。?????2.消毒剂:消毒水。 ?????二.操作方法: ?????1.收集客房内使用过的杯子,倒去残渣。 ?????2.将收集的杯子放入清洗桶内。 ?????3.注入适量的水,倒入适量的洗洁精,用百洁布将杯子内外茶迹等擦净,注意检查杯子是否破裂。 ?????4.将专用消毒用的塑料桶用洗洁精洗净、冲净。 ?????5.将水注入塑料桶,把冲净的杯子放入桶中。 ?????6.注入适量的水,以没过杯子为宜。 ?????7.注入消毒水,按比例调配,让杯子浸泡半个小时以上。 ?????8.将消毒手套口用夹子或牛筋束紧,?手套束起部分以下全部 泡在装有消毒水的桶中,盖上桶盖,也浸泡半个小时。 ?????9.半个小时以后,将桶中的消毒水倒掉,取出消毒手套戴上。 ???10.用开水冲洗消毒过的手套部分。 ???11.将开水注入装有消毒杯的塑料桶中,冲净消毒杯。 ???12.戴上手套,左手拿着杯子底部或杯子耳部,右手拿着一块消毒过的杯巾,用杯巾一角按顺时针方向擦杯子内外壁及底部,同样办法擦杯盖、 酒杯。 ???13.将钢化杯擦好,套上消毒杯套,和已擦干净的茶杯、酒杯放于托盘,一齐配入客房,配完一间再进行另一间。 ???14.杯子配入客房后,将手套冲净、抹干,套入袋中。 ???15.将塑料桶清洁好,放入固定位置以待第二日消毒时用。 ?????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剂量比例消毒。 ?????2.消毒要浸泡半个小时。 ?????3.消毒液须浸没茶杯、茶具。 ?????4.不得在消毒过程中加入未清洁过的用具。 ?????5.取用杯子时,须戴手套。 ?????6.消毒液浸泡后,只能使用一次。 ?????7.杯具消毒后必须用开水冲洗后方可使用。 ?????8.消毒液保存期为3个月,过期禁止使用。 ?????9.肝炎病人、肺结核病人用过的杯子用应加大消

塑料水杯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1.聚丙烯(PP)水杯的工艺分析 (3) 1.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3) 1.2收缩率 (4) 1.3塑件壁厚 (4) 1.4塑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5) 1.5脱模斜度 (5) 2. 注塑机的选用 (6) 2.1喷嘴尺寸 (7) 2.2定位环尺寸 (7) 2.3模具厚度 (8) 2.4模具的长度与宽度 (8) 3注射模设计步骤 (8) 3.1塑件成型方案的确定 (8) 3.2型腔数目的确定 (9) 3.3成型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9) 3.4浇注系统设计 (12) 3.4.1主流道的设计 (12) 3.4.2浇口的设计 (15) 3.5合模导向和定位机构 (16) 3.6紧固系统设计 (17) 3.7侧向抽芯系统设计 (17) 3.7.1侧向分型抽芯距的确定 (18) 3.7.2侧向分型抽芯力的计算 (18) 3.7.3斜导柱的设计 (19) 3.7.4斜导柱侧向分型抽芯的应用形式 (19) 3.8顶出机构 (19) 3.9推出脱模机构 (20) 3.10标准模架的选取 (21) 3.11排气系统设计 (21) 3.12注塑机参数的校核 (21) 3.12.1开模行程的校核 (22) 4模具图 (23) 5模具总装图 (24)

聚丙烯(PP)水杯注塑模设计 摘要:本文对水杯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工艺方案及模具形式。而且对水杯进行了相关数据的分析与计算, 根据分析结果选注塑机和注塑工艺,从而确定聚丙烯水杯设计思路及方案,最后在设计过程中运用Pro/E、Auto CAD软件进行注塑模结构设计与计算并绘制出模具总装图以及部分非标准图形。从而得出完整的理论设计结果,为今后工程设计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聚丙烯水杯,塑模,设计, 型芯, 型腔 Design of Injection Mold of Polypropylene Cup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s and the technical structures of polypropylene cup to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solution and the mold style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and calculates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cup, and whereupon selects the injection machine and injection technique, determines the design idea, makes the general drawing of mold, and some non-standard drawings with Pro/E and AutoCAD, to obtain the final theoretical design. The design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sign.

杯托注塑模设计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杯托注塑模设计作者 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 起迄日期:2015年1 月19日~2015年1月31日课程设计地点: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李迎春谢江波王文生付一政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5年1月19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目的: 通过塑料成型模具课程设计,强化学生课堂上学习到的塑料注射模具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注射模具动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注射模具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Auto CAD等绘图软件的应用,为学生以后的毕业设计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自行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塑料制件以及成型该制件的注射模具。 (1)对塑料制件的要求: ①塑件形状应有利于成型时充模、排气、补缩,同时能使塑料制品达到高效、均匀冷却,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及使用价值; ②设计塑料制件时应明确指出塑件的尺寸精度、粗糙度、斜度、圆角、螺纹、侧孔、嵌件等; ③成型该塑件的注射模具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Ⅰ:成型模具应具有侧向抽芯机构; Ⅱ:成型模具应具有自动脱螺纹机构; Ⅲ:成型模具应具有点浇口凝料的自动脱出、顺序脱模、二级脱模等较为复杂的机构。 (2)对成型模具的要求: 所设计的模具能够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和性能均符合使用要求的制品,模具结构合理,动作灵活,能够满足在使用时连续生产、高效率、自动化、操作简便的要求。 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实物样品等〕: 本次课程设计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塑料制件图纸一张,要求标注尺寸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以及所用原材料; ②注射模具装配图(零号图纸)一张; ③注射模具零件图至少四张,包括型腔零件图、型芯零件图、模板的零件图、杆件的零件图; ④注射模具结构计算说明书一本。 注:以上各项内容均要求打印。

水杯模具设计说明书

水杯模具设计说明书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号:Z0137 姓名:周礼平 指导老师:叶东 2014 年1 月3 号

I

摘要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课题是PP水杯注塑模设计,本文详细介绍了注射模具模架、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和脱模系统等模具主要的设计过程,并对模具强度要求做了说明。设计中对注射机的相关参数进行了验证,包括模具闭合厚度、模具安装尺寸、模具开模行程、注射机的锁模力等。校核合格后进行了成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既保证了塑件的质量,又兼顾了经济性。最后在设计过程中运用Auto CAD软件进行注塑模结构设计与计算,并绘制出了模具总装图以及部分零件图,从而得出完整的理论设计结果,为今后工程设计打下了基础。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塑料模具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确定成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塑件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外形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精度等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PP性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PP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I

杯盖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报告设计(论文)题目:杯盖注塑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模具姓名 一、课题名称:杯盖注塑模具设计 二、主要技术指标: (1)成型方法:注塑成型塑料原料:ABS。 (2)未注公差尺寸按GB/T14486-1993MT6。 (3)塑件周边不得有飞边缺陷,表面光滑。 (4)采用CAD软件对茶杯进行二维造型。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1)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艺,完成塑料品种及成型参数的相关分析。 (2)注塑机的选择,通过相关公式的计算,初步选择常见的注塑机。 (3)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并进行3D模具制作。 (4)模具和成型机械关系的校核,通过相关公式对初选的注塑机校核。 (5)绘制模具零件图以及制模具装配图。 (6)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xx.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2)xx .模具CAD/CAM[M].校内出版,2009年 (3) xx .MOLDFLOW注塑流动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4) xx.UG NX 4实例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学生(签名)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签名)年月日

瓶盖模具设计

瓶盖塑料模具设计 摘要 1 瓶盖塑料模具设计 1.1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1.1.1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该塑件是一塑料瓶盖,如图1所示 ,塑件壁厚属薄壁塑件,生产批量大,材料为聚乙烯(PE,在高密度聚乙烯中掺入了部分低密度聚乙烯,改善塑件的柔韧性),成型工艺性很好,可以注射成型。 1.1.2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塑件结构形式,分型面选在瓶盖的底平面,如图2所示。 1.1.3 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型腔数量的确定 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又是大批大量生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考虑到模具制造费用,设备运转费低一些,初定为一模八腔的模具形式。 (2) 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 该塑件有两圈内螺纹,要使螺纹型芯从塑件上脱出,必须设计一套自动螺纹的齿轮传动结构,并且型腔的分布圆直径和齿轮分布圆直径相吻合,若采用一模八腔,型腔分布圆直径就相当大了,这样模具结构尺寸就比较大,加上齿轮传动系统,模具结构复杂,制造费用也很高。但该塑件螺纹的牙型不高,且呈圆弧形牙,内侧 突起与直径的比例约为5.26%( 6. 266. 26 28-?100% =5.26%)。因为所用材料为聚乙烯,材料弹性模量比较小,材质硬度不高,课采取强制脱模的方式,这也是注塑厂成型这种类型瓶盖的常用方法。因此本设计采用推件板推出的强制推脱方法,型腔的排列方式采用双列直排,如图2所示。 1.1.4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从上面分析中可知,本模具拟采用一模八腔,双列直排,推件板推出,流道采用平衡式,浇口采用潜伏式浇口或侧浇口,定模不需要设置分型面,动模部分需要一块型芯固定板和支撑板,因此基本上可确定模具结构形式为A型带推件板的单分型面注射模。 1.1.5 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1) 注射量的计算 通过计算或Pro/E建模分析,塑件质量m 1为2.8g,塑件体积V 1 = ρ 1 m = 91 .0 8.2= 3.077cm3,流道凝料的 质量m 2 还是个未知数,课按塑件质量的0.6倍来估算。从上述分析中确定为一模八腔,所注射量为 M = 1.6nm 1 = 1.6 ?8?2.8 = 35.84g 。 (2)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 流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2 ,在模具设计前是个未知值,根据多型腔模的统计分析,

塑料水杯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塑件的成型工艺分析 (3) 1.1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3) 1.2 塑料件的尺寸分析 (3) 1.3 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3) 1.4 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4) 1.5 成形工艺参数、工艺卡 (4) 1.5.1 塑件的体积及质量 (4) 1.5.2 选用注射机 (4) 1.5.3 塑件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5) 2 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 (6) 2.1 型腔数目的确定 (6) 2.2 分型面的选择 (7) 2.3 浇注系统的设计 (8) 2.3.1主流道的设计 (8) 2.3.2 浇口的设计 (9) 2.4 侧向抽芯系统设计 (10) 2.4.1 侧向分型抽芯距的确定 (10) 2.4.2 侧向分型抽芯力的计算 (10) 2.4.3 斜导柱的设计 (11) 2.4.4 斜导柱的材料及安装配合 (11) 2.5 推出机构设计 (12) 2.5.1 设计原则 (12) 2.5.2 推杆材料 (12) 2.5.3 推杆的形式 (12) 2.5.4 推杆的导向 (13) 2.5.5 推杆的复位 (13) 2.6 标准模架的选择 (13) 2.7 排气温控系统设计 (14) 3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4) 3.1 成型零部件的磨损 (15) 3.2 成型零部件的制造误差 (15) 3.3 塑件的基本尺寸计算 (15) 3.3.2 型腔深度 (15)

3.3.3 型芯高度 (15) 3.3.4 壁厚 (16) 3.3.5 圆角 (16) 3.3.6 柄长 (16) 4 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17) 4.1 注射量的校核 (17) 4.2 注射压力的校核 (17) 4.3 锁模力的校核 (17) 4.4 装模部分有关尺寸的校核 (18) 4.4.1 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 (18) 4.4.2 模具安装部分的校核 (18) 4.4.3 模具开模行程的校核 (18) 4.4.4 顶出部分的校核 (18)

塑料水杯注塑模具设计

水杯模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陈洪振 指导教师:高征兵 完成日期:2012年5月22日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模具发展迅速,尤其是塑料模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最近几年,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所占的比例上升到30%左右,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塑料模具工业还将保持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较高速度的发展,国内塑料模具市场以注塑模具需求量最大。将来注射模具发展的方向向更精密、更高效、复合和多功能、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更绿色及更经济的方向发展,模具产品的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模具制造周期将不断缩短。 注射成型是塑料成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热塑料的成型,可以一次成型简单或复杂的精密塑件。本课题是将水杯作为设计模型,将注塑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过程。介绍塑件结构形状,塑件的材料选择,及塑件的结构工艺性,注射机成型的设备组成分类及型号规格。 本文详细介绍了水杯注塑模具的设计,从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具体模具结构出发,选择模具型腔的分型面,型腔的数量,以及对模具的浇注系统的设计,模具成型零件的分析计算,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推出机构,使用EMX(模架设计专家)进行模架的设计,最后对三维造型使用Pro/Engineer形同转出dwg文件进行出图。

关键词:注塑模具;注射机;Pro/Engineer;EMX(模架设计专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ld, especially the plastic mold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in recent years, the plastic mold in the mold industry the proportion of up to 30% jobs, I believe in the coming years, China plastic mold industry will maintain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more than 10% high speed development, the domestic market to plastic mold injection mold greatest dem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jection mold to more sophisticated, more efficient, complex and multi-purpose, larger, more sophisticated, more complex, more green and m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ld the technical content of the product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manufacturing cycle of the die will shorten ceaselessly.

瓶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

1 塑件成型分析 1.1设计概述 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柱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塑料圆盖注塑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圆盖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圆盖的具体结构,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轮辐式浇口单分型面模具的设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标准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侧抽机构、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2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2.1 塑件分析 塑件模型如图1-1所示(为计算需要仅标注几个重要尺寸本图见型中图) 图1-1 塑料盖子 1.2.2塑件的结构及成型工艺性分析 结构分析:该塑件为瓶子罐盖子,其结构应尽可能的简单且维度和钢管应满足需要,塑件的顶部没有两个对称的孔,用于安装提手,部有简单的螺纹,用于和罐子连接紧密。 线性工艺性分析: 1.精度等级:采用一班精度4级 2.脱模斜度:改塑件件壁厚1.5mm,其脱模斜度查表得到塑件材料为聚丙烯pp ,其型腔脱横斜度为:25~45.其型蕊脱横斜度为:20~45.由于该塑件没有狭

矿泉水瓶盖注塑模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的课题为瓶子和瓶盖塑料模具的设计。瓶子的形状是腔大口小,要是采用普通的注射模设计,型芯将难以脱离。虽然可以采用变型芯,但那样会使模具成本大幅度增加,且设计难度比较大。因此瓶子模具为上吹型中空吹塑模具,采用嵌块式结构,铸造水路冷却,结构简单,耐用,便于更换部件,生产效率比较高。模具由动模板、定模板、切割环、模口嵌块、模底嵌块、密封垫板以及固定板等部件组成。瓶盖可以采用普同注射设计,但由于其内部有螺纹,不易采用强行脱模。因此瓶盖模具是两板式,采用旋转脱模的注射模具。该模具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效率比较高。该模具由定模板、动模板、支撑板、齿轮轴,圆柱齿轮、圆锥齿轮、齿条等一系列零部件组成。 关键词:定模板动模板嵌块冷却旋转脱模

Abstract The program of this design is Φ the medicine bottle of 146.6 and the plastic pattern of its cap have design . the shape of medicine bottle is cavity big mouth little, if design , type core with ordinary injection mould will be hard slip away . may adopt though change type core, can but so make mould cost increase substantially, design difficulty just compare big. therefore the mould of medicine bottle is blow type hollow blow mould mould, adopt inlay piece type structure, casting waterway cool , structure simple, durable, change parts easily,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ring and mould high fairly. mould from the fixed die board and board of movable mould , cut mouth inlay piece and mould base inlay piece, gaskets board as well as the etc. parts of fixed head form . cap may adopt general inject design together, but have thread because of its inside, do not be easy adopting force take off mould. therefore cap mould is two board type, adopt spin take off the injection mould of mould have . this mould automation level is mould high fairly, efficiency is high fairly. this mould from fixed die board, the board of movable mould, gripper shoe, gear axle, cylinder gear, cone gear, rack and such a series of component composition. Keywords: the fixed die board board of movable mould inlay piece cool spin take off

保温杯杯盖注塑模设计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保温杯杯盖注塑模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111 学号:201100314115 学生姓名:孟凡强 指导老师:崔江红

目录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产品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杯盖的质量要求........................................................................................... .. (2) (二)杯盖表面粗糙度 (2) (三)杯盖脱膜斜度 (3) (四)杯盖的材料 (3) 二、注塑机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注塑量校核.. (3) (二)注射压力校核 (4) (三)注塑锁模力校核 (4) (四)开模行程的校核 (4) (五)总结 (4) 三、分型面设计. 4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 (5) (一)主流道的设计6(二)分流道的设计 (6) (三)浇口套 (7) (四)浇口的设计 (7) (五)冷料穴的设计 (7) 五、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7) (一)温度对产品的影响 (7) (二)冷却水路尺寸的计算 (8) 六、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9) (一)导柱的设计 (9) (二)导套的设计 (10) (三)导向孔的设计 (10) 七、排气系统的设计 (10) 八、模仁结构和尺寸计算 (11) (一)型腔的结构 (11) (二)型腔径向尺寸计算 (11) (三)型芯的结构 (12) (四)型芯径向尺寸计算 (12) (五)型腔深度与型芯高度尺寸计算 (12) 九、模具总装图 (14)

实训设计_饮料瓶瓶盖注射模具设计说明

模具课程设计 饮料瓶瓶盖注射模设计 一塑料的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塑料的品种:PE(聚乙烯)。成型特征:结晶型塑料,吸湿性小,流动性较好,溢边值为0.02mm左右,流动性对压力变化敏感,加热时间长则易发生分解,冷却速度快,必须充分冷却。设计模具时要冷却料穴和冷却分流。收缩率大,方向明显,易变形,扭曲结晶度及模具冷却条件对收缩率影响大,应控制模温。易用变压注射,料温要均匀,否则会增加应力,使收缩不均匀和方向性明显。 2.塑料的尺寸精度分析 影响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收缩和模具的制造误差。查教材上表2-11得此材料的收缩率为1.5%~2%。塑料制品的公差也可通过教材上表2-12查得,塑料的精度等级选择7级精度。 3.塑件的表面质量分析

塑件外表面要求粗糙度较低,表面光滑,表面要求低点。 4.塑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瓶盖主体外侧均匀分布120个增大摩擦力的防滑筋,瓶盖顶部有商标名称ZSM的字样。瓶盖下部有一防伪圈与瓶盖主体通过8个直径为1mm高1mm的小圆柱相连,防伪圈侧有8个均匀分布长为3mm直径为1.5mm的半圆形凸台。瓶盖部有螺呀为半圆形的螺纹及高为4mm截面直径为1mm的防伪圈与瓶子径严密配合,而高为1mm,截面直径1mm的防伪圈与瓶子外径严密配合防止漏水。 综上所述可采用注射成型加工。 二确定成型设备选择与模塑工艺规程编制 1.计算塑件体积和质量 V=3.05 M=2.9g 选择注射机为SZ-30

理论注射容积为373 cm,实际注射质量为33g,螺杆直径为26 mm,塑化能力 3.6g/s,注射压力170MPa 螺杆转速10~160r/min,螺杆行程70 mm,锁模力为320KN,拉杆有效间距300300 ?2 mm,模板行程110 mm,模具最小厚度80 mm,模具最大 ?,顶出行程厚度110 mm,最大开距220 mm,模扳尺寸400400 50 mm,喷嘴半径为12 mm,高为2 mm。 2.确定成型工艺参数 查教材表2-1得注射成型机类型为柱塞式,密度为 0.91~0.943 kg dm,计算收缩率S=1.5~3.6,预热温度为 / o 70~80C,时间为t为1~2h,料简温度:后段为o 140~160C,前段为170~200o C,模具温度35~55o C,注射压力为P为60~100 MP, a 注射时间为15~60s,保压时间为0~3s,冷却时间为15~60 s,成型总周期为40~130 s,使用注射机类型为螺杆,柱塞均可。 三.注射模的结果设计 1.分型面的选择 瓶盖沿圆周仅通过8个小圆柱防伪圈相连,采用两个半圆的哈夫块来成型防伪圈。结合素件结果特点,塑件,塑件成型后必然留在型芯上,故模具分型面设在防伪圈与瓶盖主体之间截面轮廓最大部位,与开模方向垂直 2.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瓶盖作为包装容器大批量生产,宜采用一模多腔,考虑现有注射机的锁模力,注射量及瓶盖的精度和经济性目标,确定为模腔4,

杯形件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家里蹲大学 摘要 毕业设计 中文题目:杯形件模具设计 English Title:The cylindrical parts die design 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系别:机械与电子工程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摘要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是本次设计的核心内容,设计本模具充分利用了网上资源,图书馆藏书,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才成就了此模具。 通过此次设计使我不仅掌握了冲压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更好的学习了很多在课本上没有学习的知识,而且对于CAD制图软件更加熟练了,对于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 冲孔; 拉深; 计算机绘图; 工艺分析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ABSTRACT ABSTRACT This design for blanking, deep drawing, punching compound die, the design of the mould made full use of online resources, library books, more important is the teacher's guidance and advice, to made the mould. In the mold design process, first of all, briefly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mping die and role in the fiel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s future prospects, points to the mould design; Secondly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workpiece; , in turn, determine the processing plan, calculate the mould work part of the size tolerance, design the parts, and then choose the standard part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final design out of the total mold assembly drawing. Calculated burst pressure is need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blanking, deep drawing force and thrust force, discharge power, so 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mold parts to withstand the role of the press, more important is the working parts of the mold design, as a core problem, the error of the working part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arts. Finally to AutoCAD drawing tools to make the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 drawing, and save a lot of time. Through the design that I not only master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tamping die design, better learn a lot on the textbook knowledge, but also for CAD drawing software with more skilled, for after the graduation work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Keyword:Blunt bore; Pull deeply; The calculator painting; The craft analysis

水杯模具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学号: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题目:塑料水杯注射模的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2011 年 12 月 1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塑料水杯注射模的设计 起迄日期: 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年 12 月 3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塑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塑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塑料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备的选择与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注射机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注射压力的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锁模力的校核 (4) 2.4开模行程的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浇注系统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浇口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主流道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定位环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分型面和排气槽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流动比的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型腔与型芯的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主型腔径向尺寸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主型芯的径向尺寸计算 (9) 4.1.3型腔深度按平均收缩率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型芯高度按平均收缩率计算 (10) 4.1.5按平均收缩率计算型芯或成型孔中心距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型腔壁厚刚度和强度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导柱的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导套的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塑件脱模机构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脱模阻力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正压力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总压力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脱模力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推杆推板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侧向分型机构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抽拔力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斜导柱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强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冷却时间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单位时间注射量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冷却介质体积流量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冷却介质在冷却管中的流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冷却水孔总传热面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标准零件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动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模具装配与试模 (23) 11.1模具装配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