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课有效性

浅析高中数学课有效性
浅析高中数学课有效性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中学数学论文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

福建南安成功中学陈世添

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催逼下,高中数学学科仍然停留在海量解题训练的怪圈中,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题,使得更多的学生负重前行,而相对紧张的课时训练,又增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学习兴趣与日俱下。过分注重对学科知识的训练与掌握,教师缺乏必要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在知识学习过程的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为此,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力阵地,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来营造高效课堂,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备课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前提

备课是教师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通过对例题、试题,以及习题的全面分析,从教材的导向作用来筛选出知识脉络和讲题思路,从而充分展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备课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实际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托现有知识框架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类比、归纳等方法,来接受新知识。如在讲解直线与圆的关系时,借助台风中心与轮船沿直线行驶的实例,让学生从形象的实物描述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知识探究教学

知识与能力是两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课堂教学的老话题,为此,结合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开发。如在2011年某地高考试题中,对于两种农作物进行田间实验,选取两大块地,分别将地划分为n块,在总共

2n块地中,随机选取n块地种农作物甲,另外种农作物乙,求当n=2时,第一块大地种植农作物甲的概率;当n=8时,对于每块地试验结束后得到的农作物产量分别如下表所示,

结合上表,求出农作物甲与农作物乙每公顷产量的样本平均数与样本方差,并对试验结果做出哪种农作物的产量最好的判断。

三、启发诱导,从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问题来说,学生能够从自身知识结构中来审视,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而产生质疑,进而帮助学生从问题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与探究能力。如在学习“杨辉三角与二项式”时,教师通过制作(a+b)n的展开式的各二项式系数关系表,如下图所示:

结合上表所示的系数关系,设置启发性问题,如从系数数字的大小中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如何快速写成当(a+b)7时的各系数值的对应关系?学生们结合自身的观察,自助探究各数字之间的规律性,得出同一行中两端的数字都是1,对于相邻的两行数字,除两端外都是其“肩上”两个数字的和,并且系数值呈现从左到中间渐增,中间到右渐减,且值大小对称相同的特征,在一系列问题中,增强了

高中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让学生从兴趣中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四、有效选择课堂例题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对于课堂例题、习题的选择更要深思熟虑,科学设置,既要体现知识的梯度性,又要拓展知识空间的连贯性。如对于“任意角”的学习,可以从手表的指针关系来进行引入,如表慢走2.5小时,如何将它快速调准,同时对于分针旋转了多少度。在例题的讲解时,如在学习“递推关系与数列”,对于已知数列{an},当a1=1,an+1=an+1,n∈N,求{an}的通向公式,通过引申,可以变换为an+1=an+n,也可以变换成an+1=an+2n-1,还可以变换成an+1=2an+1,还可以变换成an+1=2an-3n……等等,从而实现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解题方法。

五、注重课堂教学反思,推动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提升

对于课堂教学反思,需要对照当前学生的实际能力,从教学实践中反思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进而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如对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讲解难点进行反思,以确保在下一次或下一个班的教学中反思改进,剖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反思课堂教学情境,反思案例教学的生活性,反思课堂评价的合理性等,做到教学经验的及时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点。

总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实现课堂有效性教学就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运用全新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手段,以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各环节,夯实基础,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陈明娥.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途径初探[J]. 数学教学通讯,2011,(09).

[2]田秀亭.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J]. 上海中学数学,2012,(03).

[3]程伟亮.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校园,2013,(04).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1-09-21T09:42:27.2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11月上供稿作者:李晓明[导读]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如何恰当地提问确实是一种教学艺术。李晓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中学363600 摘要:课堂提问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如何恰当地提问确实是一种教学艺术。做得好,自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反之,也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并使学生谈虎色变。数学课与其它课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本文结合笔者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了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如何恰当地提问确实是一种教学艺术。做得好,自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反之,也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并使学生谈虎色变。数学课与其它课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下面结合笔者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例如,在学了等差数列之后,再学习等比数列,许多同学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l)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否可以为0?是否可以为l?(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该数列一定递增?公比小于1,是否一定递减?(3)结合定义,判断由等比数列各项的相反数、倒数、平方数分别组成的数列,是否仍为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所对应的各点是否均匀分布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上?这几个问题,看上去并不难回答,每个同学都有想尝试的愿望,给他们提供了机会。通过强化联系,比较不同之处,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既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又做到了及时地反馈和矫正。从学生的回答上,可以透视出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的诸多疑问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提高提问教学的目的性 例如,复数部分引入棣莫佛定理时,教师提问:“(1- i)100等于多少?”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学生利用复数的代数形式可以直接计算,但实际操作过程却很麻烦,此时,教师可适时指出本题有很简单的计算方法,很自然,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急于知道如何进行计算,提问目的便实现了。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例如立体几何中涉及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等一类题目时,对球心位置如何确定、点面距离如何计算、画出截面圆等问题,完全可以提出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切圆的相关性质问题,这样便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事实上,类比推理的思想对所有学科都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的提问要通俗易懂 例如:“是否存在实数k,使关于x的不等式x2-kx-1>0恒成立?”对于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却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可对其作出说明:“存在”是指“有一个”,“恒成立”是指“永远成立”。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像等描述,学生就较容易解决上述问题。 五、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 虽然课堂提问总是由一个或几个学生来直接回答,但提问的目的却是希望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使问题处于大多数同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的答案成为跳起来可以摘到的苹果,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提问固然不能过浅、过易、如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但也不能过深、过难、使回答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甚至只能由教师自问自答,成为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应让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入手,都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 六、按一定层次提出问题 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因而必须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认知水平,按一定层次提出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深入探究问题本质的好习惯。对同一数学问题的提问应尽量从不同角度进行,这就好比电影艺术中拍摄时,除了一台机器从一个方向拍摄的传统方法,也可以采取多台机器从不同方向甚至从空中拍摄的手段,实际上,后者的效果更具立体感,更有震撼力。数学提问也是如此,同样一个问题,除了代数法,用几何法是否可以处理?另外是否还有办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果经常这样提问,便可以使学生窥见知识的全貌,对知识的理解也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空间。 七、对学生回答问题作积极性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同样一个人经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未经激励前的3到4倍,可见“肯定”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在提问后应对回答的学生及时评价,对于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应大力鼓励和表扬,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首先肯定其积极思考,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评价中不应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不应将其与学生“是否聪明”、“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联系在一起。总之,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他们学到一堆死的书本知识,而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进行有效的问题教学策略,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傅海伦主编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成全主编有效教学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修订稿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 效性策略研究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储能中学商小蓉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作业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完成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形成技能,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指定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习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 1、传统的数学作业内容和形式过于僵化,成了学生和老师的“包袱”。 传统数学教学中,作业是“教”的强化。作业形式、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内容枯燥,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业量大,效率低下,学生不堪重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少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作业成了学生的“包袱”,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厌学情绪,教师批改负担也越来越重,教师与学生都苦不堪言,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竞赛型的训练链,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表一是储能中学作业布置的调查结果。 表一:2006年10高一年级48节数学课作业情况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48节数学课的作业大多是直接从《课本》、《练习册》、《一课一练》上选择的,而这些书上的习题主要是巩固性练习。自编的练习卷实际上也是搜集到的一批练习题的剪拼。这种作业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或应试教育相适应,它有许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 李显春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李显春 发表时间:2019-04-19T11:02:42.37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7期作者:李显春 [导读] 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以点带面,有机整合,系统解决,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开启高效课堂模式。四川省南江中学635600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高中数学知识多,知识点密集,课堂教学时间紧,教学矛盾十分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都可能思考到提高课堂效率这一途径,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根本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数学教师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多做题、熟记常用习题的解题方法、套用数学解题模板等,确实通过这些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解题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不显著。 我执教高中数学教学以来,认真研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这一课题,收集整理了很多的学案与教案,分析得失,优化教案与学案,力争把教与学高度融合在一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本文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与同仁商榷,旨在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对高效数学课堂的解读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过去高效课堂就是老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的知识多的课堂,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更新,高效的课堂涵义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概念,三维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三维目标成为界定高效课堂的标准,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就是高效课堂,否则就不是高效课堂。具体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说: 1.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深厚情感,了解我国数学的悠久的文化历史,我们的祖先在数学领域的伟大智慧,对人类数学的伟大贡献。例如函数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数书》中有所体现,可见我国数学文化十分深远丰富,通过学习数学让学生树立为祖国数学事业献身的远大理想,提高数学学习的情商与智商。 2.能力目标:这是数学教学教师共识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提高数学学科思维素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视野,建立数学思维模式,不断将生活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 3.知识目标:我们上课就是要讲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数学问题如何提出的,公式定理如何推导的,学会数学公式各种变形,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清晰数学公式运用的范围,对定理需要多思考,定理逆定理是什么,逆否命题是什么,它们是否成立,深刻理解相近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一数学问题,解决同一数学问题,活化数学知识运用。 二、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它可以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好奇心和专注力,开发学生创造力,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能够创新性地筛选、整合、优化信息,扩大信息的链接,激活大脑细胞,利用这些信息不断演变新的结论。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开发学生兴趣。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模型讲起。 因为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熟悉生活中的事物,只不过没有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生活中的模型,我们重新回到生活模型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剖生活素材,学生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感,顿悟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怀着好奇心走进数学课堂。 2.开发数学中的美学。 数学中含有很多的美学知识,例如高中解析几何中讲解的与原点对称的直线方程,与一个点与X、Y轴对称点的坐标等,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两扇窗户是对称的,衣服以衣扣为轴对称的,阴阳八卦图也是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中间一条曲线,我们数学中椭圆、双曲线、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给学生种对称美、和谐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中渗入美学教育,学生兴趣盎然。 三、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我们在上课时必须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比较简单的让学生自学,主要精力要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要合理、科学,不能平均用力。 1.知识与思维结合。 就是我们对知识和技能讲解要语言经济、简捷、思维严谨、干净利落,深入浅出讲解,让学生便于理解,在讲解过程深入数学思想,比如方程思想、函数的思想、恒等变形的思想、图形几何的思想,通过思想的渗入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步形成数学学科素养。 2.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 一题多解就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旨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数学问题,不断深化、活化、内化、强化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拓展思维空间和视野,打破数学的章节界限整合数学知识,使数学系统有序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知识效益化。多题一解旨在要求学生总结数学的解题规律,深入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抛开非实质性的干扰,高效地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学生图形几何思想、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数学思想深入学生数学意识中。 总之,数学高效课堂建立涉及因素很多,除了上面谈到的因素外,还有学生基础与认知能力、数学新课标的、高考导向等,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以点带面,有机整合,系统解决,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开启高效课堂模式。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创设问题情景,加强思维训练,并积极探索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笔者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发现教师若能充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恰当的把握好传授知识与增长能力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数学素养,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体验和掌握数学概念,促使其能运用数学概念灵活处理相关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概念认识掌握拓展应用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任何数学概念都有它产生的背景,考察它的来龙去脉,我们能够发现它是合情合理的。而要让学生理解概念,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背景,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概括概念,完善概念,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概念。才能是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因此,概念教学的环节应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括概念——明确概念——应用概念—— 形成认知。传统的教法教师经常包办到家,口若悬河,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致使不少学生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对数学内容的后续学习。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

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如何搞好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呢? 一、让学生在亲自感知、体验教学中认识概念 学习一个新概念,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它的意义,作用。因此,教师应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体会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引入,一类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入。我们着重谈一下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创设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亲自体验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如在椭圆概念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小图钉和一条长度为定长细线,将细线两端分别固定在图板上不同两点a 和b ,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提问思考讨论:(1)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2)当细线长等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当细线长小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4)请同学总结,完善椭圆定义。这样的设计,不是教师机械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从而体验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上数学课兴趣,感受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由来,方便记忆。 二、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形成系统化,进一步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面角与空间角、映射与函数、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浅谈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浅谈 摘要: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本,作业设计的目标必须反映新课标的理念,本文结合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从作业的分层性、多样性、系统性、趣味性等角度谈一下数学作业设计;改变评价目标、内容与方法是“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对学生作业来说也应如此,学生作业的评价从评价主体、评价沟通、评价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标准作业设计形式评价 优质高效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追求。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将教学的每一环节务实优化。作业,作为教与学互动的重要形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为高中数学教育重要环节的数学作业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作业的功效?这就需要教师以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设计出学生感兴趣,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交流,这些无疑都会对数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传统作业在学生思维和能力锻炼中的弊端: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竞赛型的训练链,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中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现象比较突出。评价方式单一,以笔试为主,忽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全面考察; (2)课本作业与教学资料的不足之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直接布置课本作业或者补充一部分教学资料中的题目,但是,课本作业形式比较单一,相应知识点的考察题量分布不均匀;教学资料中的题目普遍存在题量过大,多数配套练习与教学内容脱节, 练习缺乏层次性,难易程度难以适应学校的具体教学要求,难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等要求。 在作业设计方面新课标比旧教材考虑得多的就是多元化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那么作业设计如何落实和实现这些目标,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1作业设计要体现“四性” 1.1作业应体现分层性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 性策略研究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储能中学商小蓉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作业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完成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形成技能,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指定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习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 1、传统的数学作业内容和形式过于僵化,成了学生和老师的“包袱”。 传统数学教学中,作业是“教”的强化。作业形式、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内容枯燥,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业量大,效率低下,学生不堪重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少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作业成了学生的“包袱”,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厌学情绪,教师批改负担也越来越重,教师与学生都苦不堪言,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竞赛型的训练链,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表一是储能中学作业布置的调查结果。 表一: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48节数学课的作业大多是直接从《课本》、《练习册》、《一课一练》上选择的,而这些书上的习题主要是巩固性练习。自编的练习卷实际上也是搜集到的一批练习题的剪拼。这种作业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或应试教育相适应,它有许

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成为教师们追求的先进的教学立项,因为,高效课堂可以促进教师进行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同时还能叫给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今生的道路上不走弯路,茁壮成长。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师点拨、教学手段、例题精讲和练习生活实际方面来打造高校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基本知识的要求和技能与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两个方面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前提。 例如,讲授“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一章节时,我们的教学目标的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了解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了

解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2.技能与能力目标:会根据条件,求出相应的椭圆(或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标准方程,指出曲线的性质;通过本章内容教学,进一步熟悉利用代数手段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要采用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老先生一语道破了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营造高效率的课堂。例如,在讲授椭圆的定义的时候,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死板地直接给出椭圆定义,也可以找两名学生演示椭圆曲线形成过程,然后通过讲解椭圆曲线的形成过程再给出椭圆定义,显然第二种处理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再比如做等差数列习题的时候,对于反应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掌握解题的通用方法,而对于反应比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教给他们解题的巧妙方法。 三、教师点拨,拓展延伸 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进行监控,即在学生的讨论过

高中数学的作业设计

高中数学的作业设计 数学作业设置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 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设置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那么,如何设计高中数学的作业呢?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 现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五留五不留的要求,坚持“精选、先做、全批、讲评”原则,做到“五留五不留”:即留适时适量作业,留自主型作业,留分层型作业,留实践型作业,留养成型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不留节日作业,不留机械重复作业,不留随意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 对于高中数学学科的作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抽象性: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高中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使高中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高中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2、严谨性: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同样具有严谨性。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从而不仅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的建立起来。”可见高中数学的严谨性。 3、独立性:高中数学中,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相对明确的系统(与平面几何相比也不成体统),代数、三角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 4、频繁性:由于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在提高。同时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多而杂,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每节课的内容较初中时要多。且高中课程中数学课在一周中几乎天天都有,因此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极其频繁的。课堂上往往“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变式训练”。每堂课后都有课外作业,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有数学作业。 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如何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9-04-08T17:26:09.1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作者:梁旭金[导读]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 梁旭金(广西岑溪市岑溪中学广西岑溪 543200)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面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更加看重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率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高效率体现在教师高效率地教授知识,学生高效率地吸收知识。高效课堂是将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在感受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环境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情境;自学能力;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91-01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教改精神转变观念,转变自身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当家做主人。 一、创设情境,气氛和谐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接受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可言。因此,也就无兴趣可谈。 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亲其师,信其道,采其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给学生学习的最佳、最活跃的空间氛围,把从灌输知识为主的应试教学方式改变为开放、创新、开拓进取的素质能力上来。在教学中,教师的微笑是淡化学生心理畏惧的良药;教师的鼓励是对学生体验成功的最好的奖赏;教师引用的竞争机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树立自信心,互相有比、学、赶、超的劲头和勇气。和谐、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学习探索,其成果可想而知了。 二、改变角色,变师为友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团体中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真正建立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相促进;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产生愉快的求知欲望,才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保证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听取学生的想法、意见,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觉到朋友般的温暖和鼓励。 同时,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素材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功的味道,从而情趣大振,热情高涨,时刻带给学生一种安全、友好的氛围,使他们乐于和教师交往,信任教师这位有学识、有经验的大朋友。 三、学生做主人,培养自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追求学会学习为主特征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这样才能养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例如,教学新课之前,我都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课知识点,复习旧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总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到正确合理的观点。学生讨论还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上课学习时提出来,师生群策群力,教师适当点拨。就这样,大家在轻松、愉快、自主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体验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中发展了自我。学生成了主动的学习者。 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可以使某方面处于优势的学生帮助这方面弱势的学生,从而形成知识技能等方面互补,达到“人人帮我,我帮人人”的良好氛围。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建立学习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学生之间是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一个合作共同体,他们语言交流起来容易,沟通方便,被帮助学习者容易接受、理解和消化。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感受团体协作的力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有些较内向、胆小的学生,上课不愿表达,可在小组里,都是朝夕相处的伙伴,他就可以畅所欲言了。时间久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强了。能力的提高也是自信心增强的基石,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也变得大胆起来,善谈起来。 总之,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来说,要想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师绝不是只把功夫下在课堂上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课前精心设计,课上认真授课、适时而动,课后认真总结、积极反馈作业,并作好师生沟通。 参考文献 [1]余晓红. 从“课本”到“趣味数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7). [2]曾冬华.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素质的培养[J].学周刊.2013(02). [3]王殿华.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 现代交际. 2014(01).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发表时间:2011-01-26T17:01:56.81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杨昆 [导读] 如何在这一要求下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我认为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一环。 贵州省平塘民族中学杨昆 教师应该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并在解决各类问题时灵活应用数学概念是新课标下数学概念的教学要求。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如何在这一要求下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我认为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一环。下面我从引入概念、解析概念、巩固概念三个方面谈谈对概念教学。 一、引入概念 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因此引入数学概念就要以具体的典型材料和实例为基础,揭示概念形成的实际背景,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由材料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并引导学生把背景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下面介绍几种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 1.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概念。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数学概念的引入上,尽可能地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 2.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概念。 教师要善于恰当地创设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概念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从问题分析中,归纳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样形成的概念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3. 从最近概念引入新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数学概念往往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的系统。公理化体系就是这种系统性的最高反映。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引入概念,使相应的具体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形式定义,而且有利于建立起关于概念的恰当心理表征。使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变成对知识的融合。 二、解析概念 生动恰当的引入概念,只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新概念,还必须多角度、多方位的解析概念。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解题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要正确而深刻地理解一个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从多方面着手,适当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解剖概念,充分认识概念的科学性,抓住概念的本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概念课,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理论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用数学符号语言解析概念。数学教学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特点,数学语言无非是文字叙述、符号表示、图形表示三者之间的转换,当然要会三者的翻译,同时更重要的是强调符号感。引进数学符号以后,应当引导学生把符号与它所代表的实质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看到符号时就能够联想起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事实上,如果概念的符号能够与概念的实质内容建立起内在联系,那么,符号的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关键就在于能够合理、恰当地应用符号,而这又要依靠对符号的实质意义的把握。在概念学习中,形式地掌握符号而不懂得符号的本质涵义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这时符号将使知识学习产生困难,导致数学推理的错误。 2.用图形语言解析概念。数与形的结合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深刻体会概念的好方法,数形结合妙用无穷,教学中凡是“数”与“形”能够结合起来讲的,一定要尽量结合起来讲。 3.逆向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人的思维是可逆的,但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逆向思维活动的能力。对某些概念还应从多方面设问并思考。 4.讲清数学概念之内涵和外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概念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叫做这个概念的内涵,又称涵义。适合于概念所指的对象的全体,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又称范围。 5.揭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立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概念体系中,同化新概念。教学中,应将相近、相反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到一块来对比讲解,从定义、图形、性质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正确理解把握概念.。 三、巩固概念 学生认识和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之后,巩固概念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巩固的主要手段是多练习、多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沟通概念、定理、法则、性质、公式之间的内存联系。我们可以选择概念性、典型性的习题,加强概念本质的理解,使学生最终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当学习完“向量的坐标”这一概念之后,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提出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1,2),(2,4),(0,2),试求顶点D的坐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不少学生运用平面解析几何中学过的知识(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斜率、直线方程、中点坐标公式等),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有的学生应用共线向量的概念给出了解法,还有一些学生运用所学过向量坐标的概念,把点D的坐标和向量CD的坐标联系起来,巧妙地解答了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 总之,在中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只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概念的具体特点,注重引入,加强分析,重视训练,辅以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概念的教学任务,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高中数学概念课

我的模式我的课 ——浅谈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数学概念有效教学是“四基”教学的核心。 在数学教学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数学概念课较为抽象,使人费解,教师经常包办到家,口若悬河,津津乐道,常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致使不少学生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对数学内容的后续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数学概念方法,而是要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运用运动变化,联想等辨证观点来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教学。 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调研中,注意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考试、练习而轻视概念教学的现象,教师对概念的呈现、形成、运用等环节缺乏精心设计,特别是在学生对一些核心概念缺乏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就投入高强度的训练。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最典型特征是我们发现在高三模拟题中涉及到的新定义题型,概念题型,应用题型学生得分率特别低,很多学生觉得读不懂,不知道怎么下手,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本文将就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做浅显研究。 一、为了更好的研究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现状,首先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做以下调查问卷。 (一)问卷调查目的 关注概念课的课堂现状,关注学生对概念课的学习兴趣,关注教师对概念课的教学态度,分析目前状况下概念课对学生的短时影响和长远影响,分析概念课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二)问卷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市重点中学、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高中数学教师,便于区别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差异,使所得结果更加客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调查问卷及结果 第1题您的教龄()[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A. 5年及以下47.55% B. 6~10年916.98% C. 11~20年2343.4% D. 20年以上1732.0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3 第2题您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怎样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怎样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学后讲。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 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 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 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 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 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 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 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6、减少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有时在环节转换和串 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 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 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 的学具等。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 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既对实现新课程改革三 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预设保证。

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想法

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想法 发表时间:2009-07-07T11:16:12.73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仙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概念教学;课堂教学;理解;概括 作者简介:王仙,任教于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重解题、轻概念,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而已,认为概念教学就是对概念作解释,要求学生记忆。而没有看到像函数、向量这样的概念,本质是一种数学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一节“概念课”教完了,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剩下的是赶紧解题,造成学生对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质量。另一方面,新教材有的地方对概念教学的要求是知道就行,需要某个概念时,就在旁边用小字给出,这样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造成学生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那么如何搞好新课标下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呢? 一、正确地理解概念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虽经历多次修订,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搞好三基。并强调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而当前我国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恰好是把掌握数学基础,即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给忽视了。一方面是教材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了“减负”,淡化甚至回避一些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另一方面,“题海战术”式的应试策略,使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如何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说是为了减负,其实南辕北辙,老师、学生的压力都增加了。 其实我们知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掌握各种法则、定理、公式,从而也就不能进行计算和论证。因此,讲清概念,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教师们都渐渐地开始重视概念的教学。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概念教学搞“一个定义三项注意”,不讲概念产生的背景,也不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仅从“逻辑意义”列举“概念要素”和“注意事项”,忽视“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导致学生难以达成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无法形成相应的“心理意义”。 没有“过程”的教学,因为缺乏数学思想方法为纽带,概念间的关系无法认识,概念间的联系难以建立,导致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缺乏整体性。 用例题教学替代概念的概括过程,认为“应用概念的过程就是理解概念的过程”。殊不知没有概括过程必然导致概念理解的先天不足,没有理解的应用是盲目的应用。结果不仅“事倍功半”,而且“功能僵化”--面对新情境时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难以实现概念的正确、有效应用,质量效益都无保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呢? 二、对不同的概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有的只需在例题教学中实施概念教学。比如:相关关系的概念是描述性的,不必追求形式化上的严格。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比函数关系,重点突出相关关系的两个本质特征在:关联性和不确定性。关联性是指当一个变量变化时,伴随另一个变量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不确定性是指当一个变量取定值时,与之相关的变量的取值仍具有随机性。因为有关联性,才有研究的必要性。因为其不确定性,从少量的变量观测值,很难估计误差的大小,因此必须对变量进行大量的观测。但每个观测值都有一定误差,为了消除误差的影响,揭示变量间的本质联系,就必须要用统计分析方法。 有的先介绍概念产生的背景,然后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提炼出本质属性。如:“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可以在长方体模型或图形中(或现有的教室中),引导学生找到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直接给出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然后画出一些看起来是异面直线其实不是异面直线的图,以完善异面直线的概念。再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最后让学生在各种模型中找出、找准所有的异面直线,以体验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 有的要联系其它概念,借助多媒体等一些辅助设施进行直观教学。比如:导数是微积分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有着极其丰富的背景和广泛的应用。高等数学里,导数定义为自变量的改变量趋于零时,函数的改变量和相应的自变量的改变量之比的极限(倘若存在),涉及有限到无限的辩证思想,这样的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这与初等数学在知识内容、思想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跨度,加上学生刚接触导数概念,所以往往把导数作为一种运算规则来记忆,却没有理解导数概念的内涵和基本思想。建议(1)导数教学前要加强变化率的实例分析; (2)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动态无限趋近的思想;(3)利用APOS理论指导导数概念教学。 有的在情景设计、意义建构、例题讲解、课堂小结整个教学环节中实施,比如“函数”一课。我们知道函数是一个核心概念,函数思想是一种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衢州高级中学何豪明老师是用三个实例(以解析式、图象、表格三种形式给出)设计情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函数概念及三要素,又用四个例题层层深入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整堂课紧紧围绕函数概念和思想方法进行教学,上出“简约”而“深刻”的效果。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抽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步认识到它的本质属性以后才形成的。数学概念也不例外。因此,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数学概念的认识都要经历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学生要形成、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这就决定了对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的教学不能一步到位,而是要分阶段进行。 三、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是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