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化学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

主讲教师:

使用教材:《定量分析化学》

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

分布系数(δ):

一元弱酸(HA)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分布

3.酸度对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

三、酸碱溶液的pH 计算

2.酸碱溶液的pH计算

实际上精确式用的较少,而最简式用得最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抓

住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

四、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2.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温度;指示剂的用量;离子强度和溶

剂等因素

3.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突跃范围有部分重合即可。

4 五、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1.滴定曲线

(1)强酸、强碱的滴定曲线

(2)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弱酸弱碱能够被准确滴定的条件:Ca Ka >10-8或C b K b≥10-8

(3)多元酸碱的滴定

①多元酸(碱)某一级离解的H+(OH-)若能被准确滴定,则必须满

足C a K a≥10-8(C b K b≥10-8)。

②若能分步滴定,则必须满足K a1/K a2>104(K b1/K b2>10-4)

③混合弱酸的滴定与多元酸的类似。

2.滴定突越范围

影响滴定突越范围的因素:滴定突跃与酸的浓度和强度成正比。

五、应用与示例(自学)

作业4:(1),(3),(6),(7);11;15。

适用范围:常用于测定Cl-、Br-,在弱碱性溶液中还可测定CN-.

一、概述

(二)方法及应用

1.铬酸钾指示剂法

用K

2CrO

4

作指示剂,用硝酸银作滴定剂,利用终点时稍微过量的

Ag+与K

2CrO

4

生成砖红色Ag

2

CrO

4

沉淀来指示滴定终点到达方法。

使用条件:要求浓度约为5×10-3mol/L较合适, K

2CrO

4

指示剂只能在

近中性和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适用范围:常用于测定Cl-、Br-,在弱碱性溶液中还可测定CN-.

一、概述

(二)方法及应用

1.铬酸钾指示剂法

用K

2CrO

4

作指示剂,用硝酸银作滴定剂,利用终点时稍微过量的

Ag+与K

2CrO

4

生成砖红色Ag

2

CrO

4

沉淀来指示滴定终点到达方法。

使用条件:要求浓度约为5×10-3mol/L较合适, K

2CrO

4

指示剂只能在

近中性和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适用范围:常用于测定Cl-、Br-,在弱碱性溶液中还可测定CN-. 2.佛尔哈德法

是用铁铵矾NH

4Fe(SO

4

)

2

做为指示剂,以NH

4

SCN或KSCN为标

准溶液,生成红色的配合物,即为滴定终点。

使用条件:酸度(硝酸)制在0.1~1mol/L之间。Fe3+的浓度控制在0.015mol/L.

适用范围:铁铵矾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一般酸度

大于0.3 mol/L,可以避免PO

43-、AsO

4

3-、CrO

4

2-等弱酸根离子的干扰,

因此方法的选择性高。

(2)ML

n

型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K n和累积稳定常数β

2.副反应系数

在配位反应中,把被测金属离子M与EDTA之间的配位反应称为主反应,而把酸度的影响、其它配位剂和干扰离子等的反应都成为副反应。

?EDTA的酸效应系数Y(H)

由于H+的存在,在H+和Y之间发生副反应,使Y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酸效应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来衡量。

[]

[]

[][][][][][][]

[]

[][][][][][]

1

2

3

4

5

6

6

2

3

4

5

6

5

3

4

5

6

4

4

5

6

3

5

6

2

6

4

2

6

5

4

3

2

2

3

4

Y(H)

H

H

H

H

H

H

1

Y

Y

H

Y

H

Y

H

Y

H

Y

H

HY

Y

Y

Y'

α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配位应系数Y(N)

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系数αM(配位效应系数)

由于其他配位剂L的存在使金属离子与EDTA主反应的能力下降的现象称为

配位效应。配位效应的大小用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系数M

(L)

表示。

[]

[]

[][][]n

n

2

2

1

M(L)

L

β

......

L

β

L

β

1

M

M'

α

+

+

+

+

=

=

(3)配合物的MY的副反应(可以忽略不计。)

3.条件稳定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校正了各种副反应的影响后生成配合物的实际稳定常数称为条件稳定常数K′MY。

MY

Y M MY MY Y

M MY

MY MY αlg αlg αlg K lg K'lg αααK K' +--=?

=或

(二)配位滴定曲线 1. 滴定曲线

在配位滴定中,随着滴定剂EDTA 的加入,金属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发生突变,产生滴定突跃。由滴定剂的加入量与对应的pM ′作图,也可以画出滴定曲线。 2. 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1被测金属离子和滴定剂的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2M和Y发生的副反应越多,K ′MY 越小,则突越范围越小. 4.金属指示剂

(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终点前: M+In=MIn 溶液颜色 B 色 终点时:MIn +Y=MY+In

溶液颜色 A 色

(2)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MIn 的颜色应与指示剂In 本身的颜色有明显区别,终点变色明显。

② 显色反应要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 ③ 显色配合物MIn 的稳定性要适当。一般要求K MY /K

MIn >10

2

④金属离子指示剂应比较稳定,便于储存和使用。 (3)常用金属指示剂

铬黑T 简称EBT 或BT ;钙指示剂(又称钙羧酸指示剂)简称NN ;二甲酚橙 简称XO ; PAN

要根据测定样品的情况和要求,选择不同的指示剂。 5.能否准确滴定的判据

通常将lgCK'MY ≥6作为能准确滴定能够的条件。即当C M 在10-2mol/L 左右时,条件稳定常数K'MY ≥8,才能用配位滴定准确测定金属离子。

三、滴定条件的选择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可以通过控制酸度和使用掩蔽剂的方法。

选择滴定条件就是控制滴定条件使在此条件下的条件稳定常数在108数量级,即满足lgK MY≥8。

1.酸度的选择

最高酸度或最低pH值:lg Y(H)= lgK MY-8,lg Y(H)对应的酸度;

最低酸度:金属离子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酸度,可以通过溶度积计算出pOH后得到。

滴定的最适宜酸度范围: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之间的范围,在此范围内进行滴定,滴定误差≤±0.1%。

最佳酸度:用指示剂指示终点时,在最适宜酸度范围内,当pMt=pMsp时对应的酸度。

由于溶液的酸度影响金属离子的条件稳定常数,所以调节适宜的酸度,可以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2.掩蔽剂的选择

如果金属离子M和N的稳定常数比较接近,就不能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此时,可以用加入适当的掩蔽剂,使它与干扰金属离子发生反应,而不与被测离子反应,可以大大降低干扰离子的浓度,从而消除干扰。常用的掩蔽方法有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和氧化还原掩蔽法。

配位掩蔽法是利用配位反应降低或消除干扰离子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掩蔽方法。

四、滴定方式与示例(自学)

Ox

Red Red Ox 0'0lg 059

.0αα??f f n +

= 根据条件电位可以判断电对的实际氧化还原能力,在分析化学中更有实际意义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1.滴定曲线

从滴定曲线可以看出,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电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数是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 2.指示剂

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常用指示剂有三类: (1)自身指示剂

例如:KMnO 4标准溶液 (2)特殊指示剂

例如:淀粉指示剂。淀粉溶液遇I 3-产生深蓝色,反应非常灵敏,在5.0

10-6mol/L I 3-溶液中也能呈现显著的蓝色。反应具有可逆性。

用于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3)氧化还原指示剂

本身是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它的氧化形和还原形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中,因为被氧化或还原而发生颜色突变来指示滴定终

点。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V 059

.0'

0n

In ±

?,理论变色点是0'。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指示剂颜色变化的范围应在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前后0.1%)之内,以保证终点误差不大于0.1%。

三、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在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中,关键是正确确定被测物质与滴定剂间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需要正确写出有关的滴定反应方程式。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以自学为主)

两次测量法;为了消除残余液接电位引起的误差,选用的标准缓冲溶液的pH 应和待测液的pH 接近。059

0.E E pH pH s

x

s

x

-+

=

4.测量误差和注意事项: 5.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电位

?

Ii

i

C lg nF RT

.K a lg nF RT .K 30323032±'=±

=?

i

i

f lg

nF RT .K K α

±='3032

式中,K '和K 为电极电位活度式和浓度式的电极常数;a 代表活度;f 代表活度系数;C 代表分析浓度;

α代表副反应系数;n 代表响应离

子电荷,响应离子为阳离子时取+号,为阴离子时取-号。 6.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 (1)与Nernst 方程式的符合性: (2)选择性 (3)稳定性 (4)检测限: (5)有效pH 范围: (6)响应速度

此外,离子选择电极还有内阻、不对称电位、温度系数、使用寿命等性能指标。

7.离子选择电极测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指示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 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为保持电极常数K`不变,可采用两种方法:

a)若试样的基质组成基本固定并已知,可选用与样品基质相同的标准样,或配制人工合成基质来制备测量用的标准溶液。

b)若试样基质组成复杂,变动性大,使用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otal ion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 TISAB)分别调节标准液和待测液,以维持溶液具有相同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

a.两次测量法

要求:电极响应严格符合Nerest 关系式,且Ex-Es 差值不能太小。 b.标准曲线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测E 。以Es~lgCs 作图,测Ex ,由标准曲线指出相应的Cx 。

优点:即使电极响应不完全符合Nerest 关系式,也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c.标准加入法

在试样基质组成复杂,变动性大,或没有基质相同的试样或人工合成基质利用时,宜采用标准加入法。

10V

)V V (V C V V V C V C C S

E s

s

s

s

s

s

-+=

++=?

8.电位测量的准确度 E n E RT

nF C C ?≈?=?39

9.根据Nernest 方程式,指示电极的电位在滴定终点时将发生急剧变化,故电位滴定法由电极电位变化率最大点确定滴定终点,方法有 E-V 曲线法,△E/V-v 曲线法和△2E/△V 2-v 曲线法及目测法。 10.电位滴定法具有客观可靠,准确度高,易于自动化,不受溶液有色,浑浊的限制等优点,特别适于没有合适指示剂的滴定反应,并常用于确定指示剂的变色终点或检查新方法的可靠性。

11.永停滴定法是重氮化滴定和Karl Fischer 测定微量水分的常用方法,其滴定曲线根据电流变化的特性可分为可逆电对滴定不可逆电对,不可逆电对滴定可逆电极对及可逆电对滴定可逆电对三种类型。 []

S

X

S

X

C lg C lg nF

RT

.-=E -E 3032μ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等工科各专业) 大纲编写依据: 参照原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化学专业定重分析课教学大纲》,结合分析化学方法的最新发展,以及化学工程专业及高分子材料专业特点和对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实际教学经验,本着课程的规性、特色性、连贯性和系统性而编写。 教学目的和要求: 定重分析课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分析化学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学教育、化学'生物、地质、环境等学科工作的基础。定重分析课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重”的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及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定重分析课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堂握常重组分定重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 堂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3. 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 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旦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与自学、辅导答疑以及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规定每章有代表性的作业定期完成并修改,期末进行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先修课程及相关课程: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无机化学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即学生应具有四大反应平衡的理论知识。相关课程有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等。 学时分配建议表 容学时 绪论1 —定童分析化学概论2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8 —络合滴定法6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6 五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4 六吸光光度法4

基础化学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第十章)

思考与习题 一、选择题 1.分子组成符合CnH2n-2通式的化合物可能是 B A 环烷烃 B 环烯烃 C 环状共轭二烯烃 D 单环芳烃 2.能使溴水溶液颜色褪去的物质可能是 B A 环戊烷 B 甲基环丙烷 C 苯 D 乙基环己烷 3.不能发生傅-克反应的物质是 B A 甲苯 B 硝基苯 C 氯苯 D 叔丁基苯 4.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B A 环己烯 B 环己烷 C 甲苯 D 1,3-丁二烯 5.能够活化苯环的第一类定位基是 C A -Cl B -CHO C –NHCOCH3 D -SO3H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ⅹ”。 1.环己烷分子内碳原子间的键角为正常键角109.5°,不存在环张力,分子很稳定,体现 同饱和脂肪烃一样性质。(√) 2.芳香烃和卤素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芳烃。(√) 3.—NHCOR,—OCOR,—CONH2都是邻对位定位基。(×) 4.吡啶环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相对于苯环小,是缺电子的芳杂环。(√) 5.五元芳杂环是富电子的芳杂环。噻吩与硫酸亲电取代反应易于苯,在室温条件下即可 发生反应。(√) 三、填空题 1.把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填在横线上面。 呋喃O, 1,1,2-三甲基环戊烷, 2 Cl , ,噻吩O,吡啶N,8-羟 基喹啉 N OH,2,4-二甲基环己烯 CH3 CH3。 2.硝基是间位定位基;烷氧基是邻、对位定位基3.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 HBr (1) CH 2H C C CH 3 CH 3 3H CH 2CH 3 24 KMnO4 (2) HOOC CH 2CH 2CH 2CH 2CH 3 COOH CH CH 2CH 3 24 2Fe H 2O (3) CH 2CH 3 3H CH 2CH 3 SO 3H Cl CH 2CH 3 Cl (4) C 12H 25 24 40~50℃ NaOH C 12H 25 SO 3H C 12H 25 SO 3Na (5) CH 3 +CH 3 C O O C O CH 3 无水AlCl 3 CH 3 C O CH 3 (6) 浓H SO ? SO 3H Cl N 浓HNO 324 (7) N NO 2 S 室温 S SO 3H + H 2O (8) N HNO 3 (9) N COOH COOH (10) N CH 3 HNO 3N COOH

定量分析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精品文档 定量分析化学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共22空,每空1分,共22分) 1.在滴定分析中,若使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0.1%时,则滴定剂的用量最少必须为 。 2.离群(可疑)值是指 ,离群值的取舍方法有(1) (2) 。 3. 滴定的操作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用EDTA 滴定水中Ca 、Mg ,测定总量时,应调节pH 为 ,有时要加入三乙醇胺,其目的是为了掩蔽 、 干扰。 5.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是 和 。 6.莫尔法测定Cl - 浓度时,以 为标准溶液,以 为指示剂,通过生成 色的沉淀从而指示终点的到达。 7.根据误差的性质及产生原因,误差可分为 和 。 8.某弱酸HA 的Ka=1.0×10-5,则其0.1mol/L 溶液的pH 值为_________。 9.直接用长期保存于干燥器中的硼砂(Na 2B 4O 7·10H 2O )标定盐酸溶液,将使所标定的盐酸溶液的浓度_________(填偏低或偏高)。 10.NH 4H 2PO 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既可用于标定NaOH 溶液,又可用于标定KMnO 4溶液的基准物质为 _。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正确打“V ”) 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当lg K =20.43,则K =: a .2.7×1020 b .2.69×1020 c .2.692×1020 d .3×1020 2.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 CaO 平均含量为 30.60% ,而真实含量为 30.30% ,则 30.60%-30.30% = 0.30% 为: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3.下列试剂中,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K 2Cr 2O 7 b .NaOH c .H 2SO 4 d .KMnO 4 4.某酸碱指示剂的K HIn =1.0?10-5 ,则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 a .4~6 b .4~5 c .5~6 d .3~7 5.用0.1mol/L 的NaOH 滴定0.1mol/L 的H 2C 2O 4(K a1=5.9?10-2,K a2=6.4?10-5),两级离解出的H +: a .分别被准确滴定 b .同时被准确滴定 c .均不能被准确滴定 d .只有第一级离解出H +能被准确滴定 6.指出下列条件适于佛尔哈德法的是: a .pH6.5~10 b .以K 2CrO 4为指示剂 c .滴定酸为0.1~1 mol ?L -1 d .以荧光黄为指示剂 7.配位滴定法以EDTA 滴定金属离子时,终点的颜色是: a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b .指示剂配合物的颜色 c .EDTA 配合物的颜色 d .EDTA 配合物与指示剂配合物的混合色 8.用佛尔哈德法测定I -含量时,没有加入硝基苯,其测定结果会: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 9.有一K 2Cr 2O 7标准溶液,已知其浓度为0.01683 mol ?L -1,求T Fe/ K 2Cr 2O 7为多少g ·mL -1: a 、0.05640 b 、0.008063 c 、0.005640 d 、0.080 10.EDTA 与金属离子生成螯合物时,其螯合比一般为: a . 1:1 b .1:2 c .1:4 d .1:6 11.配位滴定中,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 a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 b .被测溶液的酸度过高 c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大于MY 的稳定性 d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小于MY 的稳定性 12.配位滴定中,αY(H)=1表示: a .Y 与H +没有发生副反应 b .Y 与H +之间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c .Y 的副反应较小 d .[Y']=[H +] 13.用铈量法测铁时,滴定至50%时的电位是: a .1.44 V b .1.06 V c .0.68 V d .0.86 V (已知 1.44V ?'=4+/3+Ce 0.68V ?'=3+/2+Fe ) 14.下列滴定法中,不用另外加指示剂的是: a .重铬酸钾法 b .甲醛法 c .碘量法 d .高锰酸钾法 15.用K 2Cr 2O 7法测定F e 2+时,为了增大突跃范围、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应在 试液中加入: a .H 2SO 4+H 3PO 4 b .H 2SO 4+HNO 3 c .H 2SO 4+HCl d .H 2SO 4+HAc 16.碘量法测定铜时,近终点时要加入KSCN 或NH 4SCN ,其作用是: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分 1、(× )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微量分析。 2、(√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要差一些。 3、(√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4、(× )酸碱滴定中溶液愈浓,突跃范围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 5、(√ )当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显色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金属离子与EDTA 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时,易产生封闭现象。 6、(× )高锰酸钾法通常在强酸性溶液如HNO 溶液中进行。 3 7、(√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大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 8、(√ )随机误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 9、(×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10、(×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着性差异,应当用Q验。 二、选择题。20分

1、分析化学依据分析的目的、任务可分为:…………………………………………( A )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B: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C: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2、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天平零点突然变化 B:读取滴定管的度数量偏高 C:环境温度发生变化 D:环境湿度发生变化 3、用于反应速度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滴定剂后不能立即定量完成或没有适当的指示剂的滴定反应,常采用的滴定方法是:………………………………………………( B )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4、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 D ) A:优级纯的Na 2B 4 O 7 ·10H 2 O B:99.99%的纯锌 C:105-110。C烘干2h的Na 2C 2 O 4 D:烘干的Na 2 C0 3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B )

定量分析化学试卷

云南农业大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 期末考试 定量分析化学试卷(A ) (课程代码3061010) 一、 填空题(共30分) 1、用标准草酸钠标定4KMnO ,若温度为95C 0,则结果_________(偏高 偏低 无影响) 2、在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浓度一般应与被测物质浓度相近。两溶液浓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若两滴定管中标准溶液浓度过小,将_________;若浓度过大则_________。 3、下列基准物质常用于何种反应?(填A 、B 、C ) (1)Zn _________ (2)722O Cr K _________ (3)O H O B Na 2742. _________ A 、酸碱反应 B 、络合反应 C 、氧化还原远反应 4、EDTA 滴定中介质Ph 越低,则)(H Y a 值越_________,)(/MY K 值越_________,滴定的/PM 突跃越_________,滴定准确度越_________。 5、指出在不同酸度下和滴定时应该选择的缓冲溶液。 (1)PH=10时 EDTA 滴定+2Ca 、+2Mg _________ (2)PH=12时 EDTA 滴定+2Ca _________ 6、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时,工作(或标准)曲线是以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___为纵坐标绘制的。 7、某人误将参比溶液的透射比调到98%,而不是100%。在此条件下测得有色溶液的透射比为36%,,则该有色溶液的正确透射比应为_________。 8、用25ml 容量瓶滴定溶液,其有效数值应为_________位。 9、下列操作涉及什么反应?(填A 、B 、C 、D ) (1)-4MnO 滴定+2Fe 时,_Cl 的氧化被加快_________ (2)-4MnO 滴定-242O C 时,速度由慢变快_________ (3)Ag 存在时,+2Mn 氧化成-4MnO _________ (4)-4MnO 滴定+2Fe 时,用3HNO 酸化_________ A 、催化反应 B 、自动催化反应 C 、副反应 D 、诱导反应 二、判断题(共10分) 1、某显色剂R 分别与金属离子M 和N 形成有色混合物RM 、NR ,在某一波长下分别测得RM 、------------------------------------转---------------------------------------------------------订---------------------- ------- ---------------------------------线--- ------------------------ -------- --- ----------- 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教学班号:1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础化学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第三章)

习题解答(第三章) 一、选择题 1.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 C )。 (A )敞开系统 (B )隔离系统 (C )封闭系统 (D )孤立系统 2.某系统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经历了两条不同的途径,与环境交换的热和功分别为Q 1、W 1和Q 2、W 2。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B )。 (A )Q 1=Q 2,W 1=W 2 (B )Q 1+W 1=Q 2+W 2 (C )Q 1>Q 2,W 1>W 2 (D )Q 1<Q 2,W 1<W 2 3.当系统状态发生变化后,其热力学能差值一定为零是( A )。 (A )循环过程 (B )绝热过程 (C )恒容过程 (D )恒压过程 4.某理想气体恒温压缩时,正确的说法是( B )。 (A )ΔU >0,ΔH <0 (B )ΔU =0, ΔH =0 (C )ΔU <0,ΔH <0 (D )ΔU <0, ΔH >0 5.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K 压缩到500K ,则其ΔH 为( B )。 (A )300R (B )500R (C )-300R (D )-500R 6.298K 时,下列物质中θm f H ?=0的是( B )。 (A )CO 2(g ) (B )I 2(g) (C )Br 2(l ) (D )C (s ,金刚石) 7.下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正确的是( A )。 (A )环T Q ds δ≥ (B )环T dQ ds ≥ (C )T Q ds R δ≥ (D )T dQ ds = 8.理想气体经不可逆循环,其熵变为( C )。 (A )0>?S (B )0

基础化学电子教案要求

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学习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方法; 3、利用实验数据会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二、预习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论基础; 3、反应速率常数的意义; 4、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意义 5、速率常数与活化能的关系; 6、如何使用作图法求反应的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7、计时秒表的使用; 8、恒温水浴槽的使用; 三、基本操作: 四、实验原理: 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为: (NH 4)2S 2O 8 + 3KI === (NH 4)2SO 4 + K 2SO 4 + KI 3 其离子反应为: S 2O 82- + 3I - === SO 42- + I 3- (1) 反应速率方程为: n I m O S c kc r --?=28 2 式中r 是瞬时速率。若-28 2O S c 、-I c 是起始浓度,则r 表示初速率(v 0)。在实验中只能测定出在一段 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t c r O S ??-= - 28 2 在此实验中近似地用平均速率代替初速率: t c c kc r O S n I m O S ??-= =- - -28 2 28 20 为了能测出反应在△t 时间内S 2O 82-浓度的改变量,需要在混合(NH 4)2S 2O 8 和KI 溶液的同时,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 2S 2O 3溶液和淀粉溶液,这样在(1)进行的同时还进行着另一反应: 2S 2O 32- + I 3- === S 4O 62- + 3I - (2) 此反应几乎是瞬间完成,(1)反应比(2)反应慢得多。因此,反应(1)生成的I 3-立即与S 2O 32-反应,生成无色S 4O 62-和I -,而观察不到碘与淀粉呈现的特征蓝色。当S 2O 32-消耗尽,(2)反应不进行,(1)反应还在进行,则生成的I 3-遇淀粉呈蓝色。 从反应开始到溶液出现蓝色这一段时间△t 里,S 2O 32-浓度的改变值为: )O S )O S )O S O S c c c c 始始终(((23 223 223 223 2][----=--=? 再从(1)和(2)反应对比,则得: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试样的采集与制备:是指从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的样本作为原始试样,然后再制备成供分析用的最终式样。 采样的基本原则:均匀、合理、具有代表性 试样的形态:气体、液体、固体 2.取样方法: 气体样品:集气法(eg.工厂废气中有毒气体的分析)、富集法(eg.大气污染物的测定、室内甲醛的含量测定) 固体样品:抽样样品法(“四角+中央”)、圆锥四分法 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后按照上中下分层取样 二、试样的分解(预处理) 1.分解试样的原则: ①式样分解必须完全,处理后的溶液中不得残留原试样的细屑或粉末 ②式样分解过程中待测组分不应挥发 ③不应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物质 2.分解方法:溶解法、熔融法、消解法 (1)溶解法: 水:例(NH4)2SO4中含氮量的测定 酸:HCl、H2SO4、HNO3、HF等及混合酸分解金属、合金、矿石等碱:例:NaOH溶解铝合金分析Fe、Mn、Ni含量

有机溶剂:相似相溶原理 (2)熔融法: 酸溶:K2S2O7、KHSO4溶解氧化物矿石 碱溶:Na2CO3、NaOH、Na2O2溶解酸性矿物质 (3) 消解法——测定有机物中的无机元素 湿法消解:通常用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与试样一起置于克氏烧瓶中,一定温度下分解,属于氧化分解法常用试剂:HNO3、H2SO4、HClO4、H2O2和KMnO4等。 干法灰化:待测物质加热或燃烧后灰化、分解,余留残渣用适当的溶剂溶解。 适用范围:有机物和生物试样中金属元素、硫、卤素等无机元素。 常用方法:坩埚灰化法、氧瓶燃烧法和低温灰化法。 三、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1. 分离:让试样中的各组分互相分开的过程(纯化) 分离的作用:提高方法的选择性、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 分离方法:沉淀分离、萃取分离、挥发分离、色谱分离 2. 富集:待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检测限时,在分离时将其浓缩使其能被测定 富集方法:萃取富集、吸附富集、共沉淀富集 四、测定方法的选择 分析对象(样品性质、组分含量、干扰情况)→分析方法(准确度、

分析化学试题

一.不定量滴定1. 指出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若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2)所用砝码被腐蚀 (3)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4)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5)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6)蒸馏水或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定的离子 (7)滴定时,操作者不小心从锥形瓶中溅失少量试剂 2.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结果为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3. 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2%或1%的准确度,问至少应用分析天平称取多少克试样?滴定时所用溶液体积至少要多少毫升? 4. 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每次称取2.6g,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 5.654% 5.646% 乙: 5.7% 5.6% 试问哪一份报告合理?为什么? 5. 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成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成标准溶液? FeSO4 H2C2O4·2H2O KOH KMnO4 K2Cr2O7 KBrO3 Na2S2O3·5H2O SnCl2 6. 有一NaOH溶液,其浓度为0.5450mol·L-1,取该溶液100.0ml,需加水多少毫升才能配制成0.5000mol·L-1的溶液? 7. 计算0.2015mol·L-1HCl溶液对Ca(OH)2和NaOH的滴定度。 8. 称取基准物质草酸(H2C2O4·2H2O)0.5987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移取25.00ml标定NaOH标准溶液,用去NaOH溶液21.10ml。计算NaOH溶液的量浓度。 9. 标定0.20mol·L-1HCl溶液,试计算需要Na2CO3基准物质的质量范围。 10. 分析不纯CaCO3(其中不含干扰物质)。称取试样0.3000g,加入浓度为0.2500 mol·L-1HCl溶液25.00ml,煮沸除去CO2,用浓度为0.2012 mol·L-1的NaOH溶液返滴定过量的酸,消耗5.84ml,试计算试样中CaCO3的质量分数。 11. 用开氏法测定蛋白质的含氮量,称取粗蛋白试样1.658g,将试样中的氮转变为NH3并以25.00ml,0.2018 mol·L-1的HCl标准溶液吸收,剩余的HCl以0.1600 mol·L-1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用去NaOH溶液9.15ml,计算此粗蛋白试样中氮的质量分数。 12. 怎样溶解下列试样 锡青铜,高钨钢,纯铝,银币,玻璃(不测硅) 13. 常量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1mL,如果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分别小于0.5% 和0.05% ,问滴定时至少消耗标准溶液的量是多少毫升(mL)?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14.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可准确称至±0.0001g,如果分别称取试样30.0mg和10.0mg ,相对误差是多少?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量至少多少毫升(mL)? 15. 求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 K2Cr2O7 = 0.1000mol /L)以K2CrO7及其Fe2+、FeO和Fe2O3表示的滴定)g/mL度(. 16. 测定某废水中的COD,十次测定结果分别为50.0,49.2,51.2,48.9,50.5,49.7,51.2,48.8,49.7和49.5mgO2 / L,问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各多少? 17. 为标定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准确浓度,准确取5.00mol / 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K2Cr2O7 = 0.2500 mol / L ),用(NH4)2Fe(SO4)2溶液滴定消耗12.50,问该溶液的量浓度((NH4)2Fe(SO4)2,mol / L)是多少? 18. 水中Ca2+为20.04 ppm,令其比重=1.0,求其量浓度是多少(Ca2+,mol /L, nmol /L表示)?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尔(Mohr)法和佛尔哈德(Volhard)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B,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a,则换算成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 指示剂变色范围 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甲基红 4 .4 — 6. 2 酚酞 8. 0 — 10.0 硝胺 11.0 — 12. 3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差吸光光

度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 1×10-2 ,K a2 = 1×10-6 ,K a3 = 1×10-12 。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6、 NH 4H 2PO 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滴定曲线对称的反应是(A )。 A 、 Ce 4+ + Fe 2+ = Ce 3+ + Fe 3+ B 、 2 Fe 3+ + Sn 2+ = 2 Fe 2+ + Sn 4+ C 、 I 2 + 2 S 2O 32- = 2I - + S 4O 62- D 、 MnO 4- + 5Fe 2+ + 8H + = Mn 2+ + 5Fe 3+ + 4H 2O 2、 在滴定分析测定中,属偶然误差的是(D ) A. 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B. 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C. 砝码生锈 D. 滴定管最后一位估读不准确 3、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D ) A. C(1/5 NaOH)=2.5C(NaOH). B. 5C(1/5 NaOH)=C(NaOH) C. C(1/5 NaOH)=C(NaOH) D. C(1/5 NaOH)=5C(NaOH) 4、关于重铬酸钾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最新整理高三化学试卷讲评电子教案

高三化学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试卷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一次周日化学试卷的讲评,着重针对学生思路不得法、基本实验技能错误较多等题目进行讲评。环节上,教师通过展示,引导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错因做本质剖析,对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分类辨析与拓展变式训练,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讲解和进一步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等思维方式和解题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两性物质、水解及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并能指导做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严谨能力,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警戒意识,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 (三)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的主导剖析错因,探究问题的全过程,提供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增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警戒意识,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并构建解题过程中常见性错误的“错题库“;体会推断题和实验题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学生通过自改,小组交流讨论,对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提出后,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错因,引导学生共同的分析,总结归纳此类问题的解题要领。同时通过变式训练和拓展引申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掌握,让学生通过纠错和拓展练习真正的理解错因,在应用中防止类似的错因在以后训练中再次出现。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学生自主改错—合作探究—错因展示

剖析—拓展变式训练的过程,在展示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分析,找出学生具有普遍性的错解特点,就有关问题研讨处理之后,教师针对该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巧、技能、思想、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同时通过精心编制一些变式练习,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展示交流,归纳总结,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进行分组:六人为一个小组 2、准备相应试题的拓展练习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试卷分析]①基本题型掌握不到位,知识与应用相脱节; ②缺乏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 ③思维规范性和书写规范性较差,此处失分率较高。[展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及出错点 (说明:不超过6分钟) [合作研讨](15分钟)学生就自己的错题自主改错后,未能解决的题目再进行小组内研讨。 (说明:此时教师要对这15分钟想达到的目标提出指导性要求)[提出问题]学生将研讨后仍未能解决的题目或问题提出。重点讲评 甲、乙、丙、X、Y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X、Y分别是常见的强酸和强碱,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生成物和水略去)

(完整版)分析化学(高教第四版)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第四版)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5. 某试样中汉MgO约30%,用定量法测定时,Fe有1%进入沉淀。若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求试样中Fe2O3允许的最高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Fe2O3的质量分数为Fe2O3,试样质量记为m样 测定的相对误差= = 即0.1% = Fe2O3 2Fe , nFe O = nFe Fe O = ,nFe O = mFe=nFe MFe=2nFe2O3 MFe=2 MFe= 代入 0.1%= 0.001= Fe O =0.043=4.3% 6. 某含Cl-试样中含有0.10%Br-,用AgNO3进行滴定时,Br-与Cl-同时被滴定,若全部以Cl-计算,则结果为20.0%。求称取的试样为下列质量时,Cl-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a. 0.1000g, b. 0.5000g, c. 1.000g. 解:设Cl- 真实含量x,称取试样质量ms(g)。则 0.2000=x+ ∴x=0.200-0.001 =0.200-4.4 10-4=0.1996 E=x-T ∴绝对误差:4.4 10-4(即0.044%) 相对误差: 100%=0.22% 7. 某试样中含有约5%的S,将S氧化为SO42-,然后沉淀为BaSO4。若要求在一台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BaSO4的质量时可疑值不超过01.%,问必须称取试样多少克?解:设必须称取x克 S -- SO42---BaSO4 32.066 233.39 x 5% m BaSO 天平上的绝对误差 0.1mg 2 (两次读取) 相对误差= 0.1%= ∴ x= = =0.6g 8. 用标记为0.1000 HCl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求得浓度为0.1018 ,已知HCl溶液真实浓度为0.0999 ,标定过程中其他误差均小,可以不计,求NaOH溶液的真实浓度。 解:设真实浓度为x,则有OH-+H+=H2O HCL的相对误差应等于NaOH的相对误差 所以 = ∴x=0.1017

基础化学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第七章)

思考与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心离子是配合物的形成体,它位于配离子的中心。常见的中心离子是带正电的金属元素的离子. 2.配位体中具有孤对电子、直接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结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如NH3中的N 原子是配位原子。在配离子中与中心离子直接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3.填充下表: 配合物的化学式命名中心离子配离子 电荷 配位体配位数 [Ag(NH3)2] NO3 K4[Fe(CN)6 ] K3[Fe(CN)6 ] H2[PtCl6] [Zn(NH3)4]( OH)2 [Co(NH3)6] Cl3硝酸二氨合银(Ⅰ) 六氰合铁(Ⅱ)酸钾 六氰合铁(Ⅲ)酸钾 六氯合铂(Ⅳ)酸 氢氧化四氨合锌(Ⅱ) (三)氯化六氯合钴(Ⅱ) Ag+ Fe2+ Fe3+ Pt4+ Zn2+ Co3+ +1 -4 -2 -2 +2 +3 NH3 CN- CN- Cl- NH3 NH3 2 6 6 6 4 6 4.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配离子和外界离子,而配离子在水溶液中部分 电离,存在着配位平衡。在[Ag(NH3)2]+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式为[Ag(NH3)2]+ Ag++2NH3。 5.配位数相同的配离子,若K稳愈大或K不稳愈小,则该配离子愈稳定,若K不稳值愈大,表示该配离子离解程度愈大。 6.在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产生AgCl (写化学式)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静置片刻,弃去上面清液,在沉淀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生成了[Ag(NH3)2] Cl (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Ag(NH3)2] ++Cl- 。 7.当配离子中的配位体能与H+合成弱酸时,则溶液中酸度增大时,配离子的稳定性会减弱。 8.当一种配离子转化为另一种配离子时,反应物中配离子的K稳愈小,生成物中配离子的K稳愈大,那么这种转化愈完全。

高考化学复习 物质的定量分析含答案及解析

物质的定量分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电子天平是定量分析中常用的精密仪器,下列关于电子天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天平操作方便、读数稳定、准确度高,不同型号的电子天平具有相同的精确度 B.电子天平是电子仪器,十分精密,不需要校准和调零 C.电子天平有归零键,烧杯不洁净或潮湿不影响使用 D.电子天平使用时,要关上附近的窗户,不要撞击使用天平所在的桌面;读数时,侧门应关闭,防止气流影响称重 答案D 解析电子天平十分精密,不同型号的电子天平具有不同的精确度;使用时需要校准和调零;烧杯不洁净或者潮湿都不能使用其称量。 2.下列关于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滴定实验都需要加指示剂 B.滴定实验中待测溶液一定盛放于锥形瓶中 C.酸碱中和滴定只适用于强酸或强碱浓度的测定 D.所有的滴定都需要用到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答案D 解析A项,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的氧化还原滴定一般不需再另加指示剂;B项,待测液和标准液都可盛放在锥形瓶中;C项,酸碱中和滴定也可用于弱酸、弱碱浓度的测定;D项,不管哪种滴定都需要用滴定管逐滴滴加液体。 3.在25 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 mL刻度处,现将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出,流入量筒内,所得溶液的体积为( ) A.5 mL B.20 mL C.大于5 mL D.小于5 mL 答案C 解析滴定管最上端的刻度为0,且滴定管最下端的一部分溶液并不能通过滴定管刻度反映出来。 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C.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应洗净烘干后才能使用 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答案D 解析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相当于增加待测液,会引起滴定误差,A错;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改 变待测液的浓度,可能导致测定结果不准,B错;C项中,锥形瓶不需要烘干,洗净即可。 5.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

分析化学1章

【分析化学-第 1 章定量分析化学概念】 测试总分:111分 1.填空题:分析某试样允许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若试样称取量为2g左右,则应称至小数点 后位,记录应保留位有效数字。 2.填空题:用分度值为0.1 g的台秤称取约20 g的物品, 最多可记录位有效数字。如用来测定 土壤水分, 要求称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2%,至少应称取土壤试样g。 3.填空题:平行四次测定某溶液的浓度(mol/L),结果分别为0.2041, 0.2049, 0.2039,0.2043。 则其平均值=,标准差s=, 变异系数CV=,平均值的标准差=。 4.单选题: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表述-----------( ) A. 置信水平愈高,测定的可靠性愈高 B. 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C. 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 D. 置信水平愈高,置信区间愈宽 5.单选题:测定某有机物, 称取0.2000 g, 溶解后加入0.01000 mol/L I2标准溶液10.00 mL, 回滴I2时消耗0.01000 mol/L Na2S2O319.20 mL, 则此测定的相对误差约是 --------( ) A. 百分之百 B. 百分之几 C. 百分之几十 D. 千分之几 6.填空题:正态分布曲线反映出误差分布的规律性;总体平均值μ表示测量值分布的。在不存 在系统误差的情况下, μ就是;总体标准差σ表示测量值分布的。 7.单选题: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随机误差小的是---------() A. 高精密度 B. 与已知的质量分数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 C. 标准差大 D. 仔细校正所用砝码和容量仪器等 8.填空题: 测定明矾中铝的质量分数,经九次测定得= 10.79%, s= 0.042%, 查表知t0.05,8 = 2.31, 置信度为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 9.单选题:在量度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时, 应采用的统计量是----------( ) A. 变异系数CV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设计

第 1 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 教学要求 ] 1 .掌握近代理论在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问题上的重要结论:电子云概念,四个量子数的意义,s 、 p 、 d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分布的图象。 2 .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对多电子原子能级的影响,熟练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 3 .从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 [ 教学重点 ] 1 .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 3 .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 ] 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 教学时数 ] 8 学时 [ 教学容 ] 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衣的预言,电子的衍射试验,测不准关系)。 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电子云及其图象表示(径向与角度分布图)。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区别与联系。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自旋量子数ms )。 3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近似能级图,原子能级与原子序数关系图)。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和电子排布(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原因,电子层结构和周期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族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的分区)。 4 .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电负性。 1-1 道尔顿原子论 古代自然哲学家对物质之源的臆测:本原论(元素论)和微粒论(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 约 460—370 B C ):宇宙由虚空和原子构成,每一种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 波意耳:第一次给出了化学元素的操作性定义 ---- 化学元素是用物理方法不能再分解的最基本的物质组分,化学相互作用是通过最小微粒进行的,一切元素都是由这样的最小微粒组成的。 1732 年,尤拉( Leonhard Euler, 1707—1783 ):自然界存在多少种原子,就存在多少种元素。 1785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Antoine L. Lavoisier 1743—1794 ):提出了质量守衡定律:化学反应发生了物质组成的变化,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797 年,里希特( J. B. Richter 1762—1807 ):发现了当量定律。 1799 年,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 Joseph L. Proust 1754—1826 ):发现定比定律:来源不同的同一种物质中元素的组成是不变的。 1805 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John Dalton 1766—1844 ):把元素和原子两个概念真正联系在一起,创立了化学原子论:每一种化学元素有一种原子;同种原子质量相同,不同种原子质量不同;原子不可再分;一种不会转变为另一种原子;化学反应只是改变了原子的结合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