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中考语文试卷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33分)

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着力着急着手成春不着边际

B . 处置处所泰然处之处心积虑

C . 和谈和睦和衷共济一唱百和

D . 强迫强使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B . 演员那滑稽的动作,引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 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园,他每每触目伤怀。

D .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3. (2分) (2017七上·临沂月考)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 .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能够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4. (2分) (2017八上·潍坊期中) 选出下列标题中短语结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超凡蜘蛛侠》

B . 《熊出没》

C . 《极品飞车》

D . 《冰雪奇缘》

5.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作者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 . 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故事情节,布局精巧。

C . 小说中用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 . 小说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

6. (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áo tóu________ ,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2)太和殿俗称jīn luán diàn________ ,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3)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liú li________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4)仰望殿顶,中央zǎo jǐng________有一条巨大的雕金pán lóng________。

7. (8分)根据提示默写。

①做事情应学会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用孔子的话说就是:________ ,________。

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慨国势危亡、人生坎坷的两句诗是:________ , ________。

③陆游《游山西村》中暗含作者摆脱逆境的强烈愿望,同时包含深刻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 , ________。

④在余光中的《乡愁》诗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________。________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8. (10分) (2019八下·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随着经济发展,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青少年成为阅读主力军。中国有3亿青少年处于黄金阅读年龄,巨大的需求拉动巨大的供给。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原创图书和儿童阅读速度迅猛发展,少儿类图书销售连续十多年增长,每年出版新书约4万余种,每年销售达130多亿元,其中儿童文学书籍超过30%—40%。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动物大王”沈石溪认为,市场的急剧增长让儿童文学成为规模巨大的“小文学”。曾经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大作家主业之外的副业。冰心、叶圣陶等人,都是在自己主要创作、研究领域之余,提笔为孩子写几篇小文,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家能像今天一样扬眉吐气。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

(2)请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形容儿童文学。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60分)

9. (6分) (2018七下·苏州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10. (14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②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

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②罗纨:罗与纨都是丝织品,这里指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③夕舂:夕阳的代称。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1)下列句中加线的“于”与“多于堤畔之草”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苛政猛于虎也

B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 . 达于汉阴

D . 万钟于我何加焉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指出春景、月景、朝烟、夕岚是西湖最美的景色。

B . 当今年春天梅花盛开,尤其是石篑要“我”赶快去欣赏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时,我却迷恋桃花,可见我只喜欢桃花而不喜欢梅花。

C . 作者描绘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

D .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独到的审美情趣,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山水为乐的情感。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

①与杏桃相次开放相次:________ ②石篑数为余言数:______ ③止午、未、申三时止:__________ ④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1. (20分)阅读选文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选自《人间草木》)

(1)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2)结合文意说说第⑥段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3)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4)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12.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对老妇人身体状况作了怎样的描写?这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

(3)战时后备役老兵对那两位小姑娘所讲的话中,让她们不要再笑的原因是什么?

(4)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怎么理解?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按要求作文。

有时即使是不起眼的细节也能轻轻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请以“细节中的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33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6-4、

7-1、

8-1、

8-2、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60分)

9-1、

9-2、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