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导论期末题A简答分析部分

信息安全导论期末题A简答分析部分
信息安全导论期末题A简答分析部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几个等级?各等级的定级依据是什么?

、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几个等级?各等级的定级依据是什么?

根据等级保护相关管理文件,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2.简述网络积极安全防范的基本原理

对正常的网络行为建立模型,把所有通过安全设备的网络数据拿来和保存在模型内的正常模式匹配,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就认为是攻击行为,对其作出处理。模型建立比较困难。

3.简述入侵者隐藏攻击行为的主要方法。

文件隐藏,进程活动隐藏,网络连接隐藏,网络隐藏通道

4,如何评价一种信息隐藏技术的性能?(第98~100页)

从不可觉察性,容量,健壮性,安全性进行判断(具体看书)

5.简要说明访问控制的实现机制。

访问控制矩阵,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控制能力列表

访问控制安全标签列表

6、包过滤是防火墙的基本功能之一,请给出包过滤技术的逻辑流程图。

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网络系统安全的目标应该是什么?从理想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谈谈。

理想目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现实目标:及时的检测、响应和(需要的)恢复

假设:

安全措施能够提供的防护时间Pt:表示从入侵开始到入侵成功所需的时间

检测时间Dt:表示从入侵者发动入侵开始,到能够检测到入侵行为所花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Rt:包括检测到系统漏洞或监控到非法攻击到系统启动处理措施,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间

系统暴露时间Et:系统的暴露时间是指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的时间(Et = Dt + Rt - Pt)则,网络系统安全的目标就是设法令Et<0或Pt>Dt + Rt

2,谈谈你对网络攻击逻辑流程的认识

①(入侵者)隐藏身份和位置,比如通过利用被入侵的主机(肉鸡)作跳板、盗用或假冒他人账号、伪造IP地址等

①信息收集:系统一般信息(软/硬件平台、用户、服务、应用等);系统及服务的管

理、配置情况;等等

②漏洞挖掘(包括软件漏洞、管理漏洞、网络漏洞等)

③获取权限(获取系统账号权限,并提升为管理员权限),隐藏攻击行为,干活(展开

攻击/入侵)

④种植后门

为了保持长期对自己胜利果实的访问权,在已经攻破的计算机上种植一些供自己访问的后门。后门一种登录系统的方法,它能绕过系统的安全设置。账号后门就是第一次入侵成功后,便在远程主机内部所建立的一个备用管理员账号,以便日后用管理员的权限再次进入该系统。

⑤清除痕迹:比如日志上的痕迹,以免被管理员发觉

3、哪一种防火墙体系采用如下图所示的结构?简要说明该种防火墙体系结

构的防护原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此题答案找不到的)

包过滤防火墙体系采用上图结构。

?包过虑防火墙对到达的数据包作以下处理:

?规则允许该数据包通过,那么该数据包就会按照路由表中的信

息被转发

?规则拒绝该数据包,那么该数据包就会被丢弃

?如果没有匹配规则,根据系统的设计策略(缺省禁止/缺省允许)

决定是转发还是丢弃数据包

2、什么是数字签名?它的实现过程是怎样的?

数字签名是在公钥密码体制下很容易获得的一种服务,它的机制与手写签名类似,单个实体在数据上签名,而其他的实体能够读取这个签名并验证其正确性。数字签名从根本上说是依赖公钥密钥对的概念,可以把数字签名看作是在数据上进行的私钥加密操作。

实现过程:

①发送方产生文件的单向hash值。

②发送方用他的私钥对hash值加密,凭此表示对文件签名。

③发送方将文件和hash签名发送给对方。

④接收方用发送方发送的文件产生文件单向hash值,同时用发送方的公

钥对签名的hash值解密。如果签名的hash值与自己产生的hash值匹配,签名就是有效的。

2019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安全技术)习题与答案

信息安全技术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基础技术 一、判断题 1.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是实现所有安全服务的重要基础。(对) 2.对称密码体制的特征是 :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完全相同 ,或者一个密钥很容易从另ー个密钥中导出。(对) 3.对称密钥体制的对称中心服务结构解决了体制中未知实体通信 困难的问题。(错) 4.公钥密码体制算法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 ,!而用另一个不同但是有关的密钥进行解密。(对) 5.公钥密码体制有两种基本的模型 :一种是加密模型 ,另一种是解密模型(错) 6.Rabin 体制是基于大整数因子分解问题的 ,是公钥系统最具典型意义的方法。(错) 7.对称密码体制较之于公钥密码体制具有密钥分发役有安全信道 的限制 ,可实现数字签名和认证的优点。(错) 8.国密算法包括SM2,SM3和 SM4. (对)

9.信息的防篡改、防删除、防插入的特性称为数据完整性保护。(对) 10.Hash 函数的输人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消息,其输出是一个长度随输 入变化的消息摘要。(错) 11.数字签名要求签名只能由签名者自己产生。(对) 12、自主访问控制 (DAC)是基于对客体安全级别与主体安全级别的比 较来进行访问控制的。(错) 1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基于主体在系统中承担的角色进行 访问控制,而不是基于主体的身份。(对) 二、多选题 1.公钥密码体制与以前方法的区别在于()。 A.基于数学函数而不是替代和置换B、基于替代和置换 C.是非对称的,有两个不同密钥 D.是对称的,使用一个密钥 2.公钥密码的优势体现在()方面。 A.密钥交换 B.未知实体间通信 C.保密服务 D.认证服务 3.以下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 A.RSA B.DSA C.AES D.ECC 4.密钥生命周期过程包括( )

信息安全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精品文档 Ch01 1.对于信息的功能特征,它的____________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有序性动态性。 2.对于信息的功能特征,它的____________表现为维系社会的生存、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3.信息技术主要分为感测与识别技术、____________、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的施用技术等四大类。 4.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系统,是人、____________、数据库、硬件和软件等各种设备、工具的有机集合。 5.在信息安全领域,重点关注的是与____________相关的各个环节。 6.信息化社会发展三要素是物质、能源和____________。 7.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____________、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8.____________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的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9.____________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在信息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 10.____________指授权用户在需要时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方便地使用所需信息。这一目标是对信息系统的总体可靠性要求。 11.____________指信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可由合法拥有者加以安全的控制。 12.____________指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 13.PDRR模型,即“信息保障”模型,作为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由信息的保护技术、信息使用中的检测技术、信息受影响或攻击时的响应技术和受损后的____________组成的。 14.当前信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是PDRR模型和____________的整合应用。 15.为了避免给信息的所有者造成损失,信息____________往往是有范围(区域上、时间上)和有条件的。 16.信息技术IT简单地说就是3C,即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和____________。 17.数据链路层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____________的连接。 18.传输层为两个用户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有效的____________,常用协议有TCP和UDP。 19.为了实现网络中各主机间的通信,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____________。 20.IP基于____________,信息作为一个“数据包”序列--IP分组进行传递。 21.TCP协议基于面向连接的技术,为数据包提供____________,在发送数据前需要通过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 22.TCP的报头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源端口号、____________和序列号。 23.每个以太网数据包都有包括源以太网地址、目的以太网地址和一个____________的报头。 24.ARP协议可以通过发送网络广播信息的方式,将____________解释成相对应的物理层地址,即MAC地址。 25.ICMP即____________,用于处理错误消息,以及其他TCP/IP软件自己要处理的消息。 26.僵尸网络是指由黑客通过控制服务器间接并____________的僵尸程序感染计算机群。 27.网络仿冒就是通过____________来诱骗用户提供个人资料、财务账号和口令。 28.DoS破坏了信息的()。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控性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模拟试卷有答案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模拟试题(三) 一、判断(10×1=10) 1、三级信息系统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2、口令认证机制的安全性弱点,可以使得攻击者破解合法用户帐户信息,进而非法获得系统和资源访问权限。(√) 3、只要投资充足,技术措施完备,就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信息安全。(×) 4、特权用户设置口令时,应当使用enablepassword命令设定具有管理员权限的口令。(×) 5、Windows2000/xp系统提供了口令安全策略,以对帐户口令安全进行保护。(√) 6、脆弱性分析技术,也被通俗地称为漏洞扫描技术。该技术是检测远程或本地系统安全脆弱性的一种安全技术。(√) 7、结构安全是网络安全检查的重点,网络结构的安全关系到整体的安全。(√) 8、一旦发现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信息系统所有者应当在2天内迅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的取证和调查。(×) 9、不同vlan内的用户可以直接进行通信。(×) 10、三级系统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连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并准确定位.(×)

二、单项选择题(15×2=30) 1、我国在1999年发布的国家标准()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奠定了基础。 A.GB17799B.GB15408 C.GB17859 D.GB14430 2、安全保障阶段中将信息安全体系归结为四个主要环节,下列______是正确的。 A.策略、保护、响应、恢复 B.加密、认证、保护、检测 C.策略、网络攻防、备份D保护、检测、响应、恢复 3、为了数据传输时不发生数据截获和信息泄密,采取了加密机制。这种做法体现了信息安全的______属性。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靠性 D.可用性信 4、在使用复杂度不高的口令时,容易产生弱口令的安全脆弱性,被攻 击者利用,从而破解用户帐户,下列()具有最好的口令复杂度。 A.Morrison B.Wm.$*F2m5@ C. D.wangjing1977 5、息安全领域内最关键和最薄弱的环节是______。 A.技术 B.策略 C.管理制度 D.人 6、对于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来说,以下所列的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是______。 A.安全检查B教育和培训C.责任追究D.制度约束 7、公安部网络违法案件举报网站的网址是______。 A.B.

信息安全期末考试题库与答案

题库 一、选择 1. 密码学的目的是(C)。 A. 研究数据加密 B. 研究数据解密 C. 研究数据保密 D. 研究信息安全 2. 从攻击方式区分攻击类型,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被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主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 A. 阻止,检测,阻止,检测 B. 检测,阻止,检测,阻止 C. 检测,阻止,阻止,检测 D. 上面3项都不是 3. 数据保密性安全服务的基础是(D)。 A. 数据完整性机制 B. 数字签名机制 C. 访问控制机制 D. 加密机制 4. 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C)。 A. 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 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 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 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 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5. 基于通信双方共同拥有的但是不为别人知道的秘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该秘密作为加密和解密的密钥的认证是(C)。 A. 公钥认证 B. 零知识认证 C. 共享密钥认证 D. 口令认证 6. 为了简化管理,通常对访问者(A),以避免访问控制表过于庞大。 A. 分类组织成组 B. 严格限制数量 C. 按访问时间排序,删除长期没有访问的用户 D. 不作任何限制 7. PKI管理对象不包括(A)。 A. ID和口令 B. 证书 C. 密钥 D. 证书撤消 8. 下面不属于PKI组成部分的是(D)。 A. 证书主体 B. 使用证书的应用和系统 C. 证书权威机构 D. AS 9. IKE协商的第一阶段可以采用(C)。 A. 主模式、快速模式 B. 快速模式、积极模式 C. 主模式、积极模式 D. 新组模式 10.AH协议和ESP协议有(A)种工作模式。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11. (C)属于Web中使用的安全协议。 A. PEM、SSL B. S-HTTP、S/MIME C. SSL、S-HTTP D. S/MIME、SSL 12. 包过滤型防火墙原理上是基于(C)进行分析的技术。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13. VPN的加密手段为(C)。 A. 具有加密功能的防火墙 B. 具有加密功能的路由器 C. VPN内的各台主机对各自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密 D. 单独的加密设备 14.(B)通过一个使用专用连接的共享基础设施,连接企业总部、远程办事处和分支机构。 A. Access VPN B. Intranet VPN C. Extranet VPN D. Internet VPN 15.(C)通过一个使用专用连接的共享基础设施,将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或感兴趣的

2020最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及答案

2020最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___。 A. 保密性 B.完整性 C. 可用性、可控性、可靠性 D. A,B,C都是 2.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___。 A. 对称加密技术 B. 分组密码技术 C. 公钥加密技术 D. 单向函数密码技术 3.密码学的目的是___。 A. 研究数据加密 B. 研究数据解密 C. 研究数据保密 D. 研究信息安全 4.A方有一对密钥(K A公开,K A秘密),B方有一对密钥(K B公开,K B秘密),A方向B方发送数字签名M,对信息M加密为:M’= K B公开(K A秘(M))。B方收到密文的解密方案是___。 密 A. K B公开(K A秘密(M’)) B. K A公开(K A公开(M’)) C. K A公开(K B秘密(M’)) D. K B秘密(K A秘密(M’))5.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___。 A. 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 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 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 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6.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__。 A. 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 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 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 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7.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___。 A. 是防止Internet火灾的硬件设施 B. 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C. 是保护线路不受破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D. 是起抗电磁干扰作用的硬件设施 8.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___。 A. 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 B. 目录服务 C. 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 D. 访问控制服务 9.设哈希函数H有128个可能的输出(即输出长度为128位),如果H的k个随机输入中至少有两个产生相同输出的概率大于0.5,则k约等于__。 A.2128B.264 C.232 D.2256 10.Bell-LaPadula模型的出发点是维护系统的___,而Biba模型与Bell-LaPadula模型完全对立,它修正了Bell-LaPadula模型所忽略的信息的___问题。它们存在共同的缺点:直接绑定主体与客体,授权工作困难。 A.保密性可用性B.可用性保密性 C.保密性完整性D.完整性保密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完整word版)2016信息安全概论考查试题

湖南科技大学2016 - 2017 学年信息安全概论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15分,每个3分) 信息隐藏:也称数据隐藏,信息伪装。主要研究如何将某一机密信息隐藏于另一公开信息的载体中,然后会通过公开载体的信息传输来传递机密信息。 宏病毒:使用宏语言编写的一种脚本病毒程序,可以在一些数据处理系统中运行,存在于字处理文档、数据表格、数据库和演示文档等数据文件中,利用宏语言的功能将自己复制并繁殖到其他数据文档里。 入侵检测: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行为、安全日志、审计数据、其它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以及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地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 花指令:是指利用反汇编时单纯根据机器指令字来决定反汇编结果的漏洞,在不影响程序正确性的前提下,添加的一些干扰反汇编和设置陷阱的代码指令,对程序代码做变形处理。缓冲区溢出攻击:指程序运行过程中放入缓冲区的数据过多时,会产生缓冲区溢出。黑客如成功利用缓冲溢出漏洞,可以获得对远程计算机的控制,以本地系统权限执行任意危害性指令。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 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是最常用的最常用的认证方式(√) 2. 当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属于钓鱼攻击(√) 3. RSA算法的安全性归结于离散对数问题(×) 4. 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不确定性原理,构成了量子密码的安全性理论基础(√) 5. 访问控制的安全策略是指在某个安全区域内用语所有与安全相关活动的一套控制规则(√) 6. 反弹连接是木马规避防火墙的技术,适合动态IP入侵(×) 7. 驱动程序只能在核心态下运行(×) 8. 混沌系统生成的混沌序列具有周期性和伪随机性的特征(×) 9. 最小特权思想是指系统不应给用户超过执行任务所需特权以外的特权(√) 10. 冲击波蠕虫病毒采用UPX压缩技术,利用RPC漏洞进行快速传播(√) 三、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 按照密钥类型,加密算法可以分为(D )。 A. 序列算法和分组算法 B. 序列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 C. 公钥密码算法和分组算法 D. 公钥密码算法和对称密码算法 (2) 以下关于CA认证中心说法正确的是(C )。 A. CA认证是使用对称密钥机制的认证方法 B. CA认证中心只负责签名,不负责证书的产生 C. CA认证中心负责证书的颁发和管理、并依靠证书证明一个用户的身份 D. CA认证中心不用保持中立,可以随便找一个用户来做为CA认证中心 (3) Web从Web服务器方面和浏览器方面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 D )。 A. 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的通信方面存在漏洞 B. Web服务器的安全漏洞 C. 服务器端脚本的安全漏洞 D. 以上全是

信息安全导论

一.名词解释 信息安全: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现代信息系统,其安全定义较为明确,那就是: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相关数据,使之不因偶然或是恶意侵犯而遭受破坏,更改及泄露,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正常可靠的运行。 VPN:一般是指建筑在因特网上能够自我管理的专用网络,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共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和加密传输,在一个公用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从而实现早公共网络上传输私有数据达到私有网络的级别。 数字证书:是指各实体(持卡人、个人、商户、企业、网关、银行等)在网上信息交流及交易活动中的身份证明。 应急响应:其含义是指安全技术人员在遇到突发事件后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而突发事件是指影响一个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有时也称为风险分析,是组织使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和薄弱点及其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可能行评估,也就是确定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 入侵检测:顾名思义,便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他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

的对象。 二、选择题 1.、加密算法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 2。、口令破解的最好方法是(B) A暴力破解B组合破解 C字典攻击D生日攻击 3、杂凑码最好的攻击方式是(D) A 穷举攻击B中途相遇 C字典攻击D生日攻击 4、可以被数据完整性机制防止的攻击方式是(D) A假冒*** B抵赖**** C数据中途窃取D数据中途篡改 5、会话侦听与劫持技术属于(B)技术 A密码分析还原B协议漏洞渗透 C应用漏洞分析与渗透 D DOS攻击 6,PKI的主要组成不包括(B) A CA B SSL C RA D CR 7,恶意代码是(指没有作用却会带来危险的代码) A 病毒*** B 广告*** C间谍** D 都是 8,社会工程学常被黑客用于(踩点阶段信息收集)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测试题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测试题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测试 一、单选题(14分) 1、下列不属于网络安全测试范畴的是( C ) A. 结构安全 B. 边界完整性检查 C. 剩余信息保护 D. 网络设备防护 2、下列关于安全审计的内容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 日志记录。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 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C. 应能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报表。 D. 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审计记录可以随意删除、修改或覆盖。 3、在思科路由器中,为实现超时10分钟后自动断开连接,实现的命令应 为下列哪一个。( A ) A. exec-timeout 10 0 B. exec-timeout 0 10 C. idle-timeout 10 0 D. idle-timeout 0 10 4、用于发现攻击目标。( A ) A. ping扫描 B. 操作系统扫描 C. 端口扫描 D. 漏洞扫描 5、防火墙提供的接入模式中包括。( ABCD ) A. 网关模式 B. 透明模式 C. 混合模式 D. 旁路接入模式 6、路由器工作在。( C ) A. 应用层 B. 链接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7、防火墙通过__控制来阻塞邮件附件中的病毒。( A ) A.数据控制B.连接控制C.ACL控制D.协议控制 二、多选题(36分) 1、不同设VLAN之间要进行通信,可以通过__。( A B ) A交换机B路由器C网闸 D入侵检测 E入侵防御系统2、能够起到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有__。( ABD ) A网闸 B三层交换机 C入侵检测系统 D防火墙 3、路由器可以通过来限制带宽。( ABCD ) A.源地址 B.目的地址 C.用户 D.协议 4、IPSec通过实现密钥交换、管理及安全协商。(CD) A. AH B. ESP C. ISAKMP/Oakley D. SKIP 5、交换机可根据____来限制应用数据流的最大流量。( ACD ) A.IP地址 B.网络连接数 C.协议 D.端口 6、强制访问控制策略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 BD ) A.局限性 B.全局性 C.时效性 D.永久性 7、防火墙管理中具有设定规则的权限。( CD ) A.用户 B.审计员 C.超级管理员 D.普通管理员 8、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用协议的方式以防被窃听。 (AC) A. SSH B. HTTP C. HTTPS D. Telnet E.FTP 9、网络安全审计系统一般包括(ABC )。 A.网络探测引擎 B.数据管理中心C审计中心 D声光报警系统

信息安全复习题(大学期末考试专用),DOC

一、选择题 1.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 2. 对攻击可能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 3. 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阻断攻击是针对(可用性)的攻击。 4. 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截获攻击是针对(机密性)的攻击。 5. 拒绝服务攻击的后果是(D)。 A. 信息不可用 B. 应用程序不可用 C. 阻止通信 D. 上面几项都是 6. 机密性服务提供信息的保密,机密性服务包括(D)。 A. 文件机密性 B. 信息传输机密性 C. 通信流的机密性 D. 以上3项都是7.最新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安全攻击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网)。 8.攻击者用传输数据来冲击网络接口,使服务器过于繁忙以至于不能应答请求的攻击方式是(拒绝服务攻击)。 9. 密码学的目的是(研究数据保密)。 10. 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对称加密技术)。 11.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含义是(将公开密钥公开,私有密钥保密)。 12. 用于实现身份鉴别的安全机制是(加密机制和数字签名机制)。 13. 数据保密性安全服务的基础是(加密机制)。 14. 可以被数据完整性机制防止的攻击方式是(数据在途中被攻击者篡改或破坏)。 15. 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16. 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17. 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访问控制服务)。 18. 下面不属于PKI组成部分的是(D)。 A. 证书主体 B. 使用证书的应用和系统 C. 证书权威机构 D. AS 19. 一般而言,Internet防火墙建立在一个网络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叉点)。 20. 包过滤型防火墙原理上是基于(网络层)进行分析的技术。 21. “周边网络”是指:(介于内网与外网之间的保护网络)。 22. 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23.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类隐藏在(存储介质)上蓄意破坏的捣乱程序。 24. 信息安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下____不属于这三个发展阶段。(D) A 通信保密阶段 B 加密机阶段 C 信息安全阶段 D 安全保障阶段 25. 信息安全阶段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三个基本属性,下列____不属于这三个基本属性。(C)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不可否认性 D 可用性 26. 安全保障阶段中将信息安全体系归结为四个主要环节,下列____是正确的。(保护、检测、响应、恢复 27. 下面所列的____安全机制不属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事先保护环节。(杀毒软件) 28. 为了数据传输时不发生数据截获和信息泄密,采取了加密机制。这种做法体现了信息安全的____属性。(保密性) 29. 定期对系统和数据进行备份,在发生灾难时进行恢复。该机制是为了满足信息安全的____属性。(可用性) 30. 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发生了非法访问行为,这破坏了信息安全的____属性。(保密性)

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及答案(全部)最新版本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正确 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器由组成。abcde A、漏洞数据库模块 B、用户配置控制台模块 C、扫描引擎模块 D、当前活动的扫找知识库模块 E、结果存储器和报告生成工具 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包括。A、内容分级审查B、关键字过滤技术C、启发式内容过滤技?? 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对 完全备份就是全部数据库数据进行备份。正确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啐纸机粉啐或焚毁。正确 权限管理是安全管理机制中的一种。正确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述 一、判断题 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 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信息安全导论期末重点复习

第一章1:信息安全威胁的基本类型:信息泄露,信息伪造,完整性破坏,业务否决或拒绝服务,未经授权访问。 2:信息的安全属性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行。 3:信息安全威胁的主要表现形式:攻击原始资料(人员泄露,废弃的介质,窃取),破坏基础设施(电力系统,通信网络,信息系统场所),攻击信息系统(物理侵入,木马,恶意访问,服务干扰,旁路控制,计算机病毒),攻击信息传输(窃听,业务流分析,重放),恶意伪造(业务欺骗,假冒,抵赖),自身失误,内部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 4:面向应用的层次型技术体系结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管理安全。 5:面向目标的知识体系结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6:面向过程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护,检测,反应,恢复。 7:OSI开放系统互联安全体系结构:安全服务(鉴别,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抗抵赖性),安全机制(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鉴别交换,业务流填充,路由控制,公证机制)。 第三章 1:设备安全防护: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 2:防信息泄露:电磁泄露(屏蔽法,频域法,时域法),窃听。 3:物理隔离:意为通过制造物理的豁口来达到物理隔离的目的。他是不安全就不联网,绝对保证安全。 4:逻辑隔离也是一种不同网络间的隔离部件,被隔离的两端仍然存在物理上数据通道连线,但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被隔离的两端没有数据通道,即逻辑上隔离。在保证网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安全。 5:物理安全:指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确保系统在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分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使信息丢失、泄漏和破坏,对计算机系统设备、通信与网络设备、存储媒体设备和人员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实体安全和环境安全,涉及到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等属性。 6:电磁泄露:就是说你用的电脑,显示器,手机等,都是能产生电子辐射的,而且都有固定的特征,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分析你电脑的使用内容,或者还原画面,造成秘密泄露! 7: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的区别:物理隔离部件的安全功能应保证被隔离的计算机资源不被访问,计算机数据不能被重用。逻辑隔离应保证被隔离的计算机资源不被访问,只能进行隔离器内,外的原始应用数据交换,保证在进行数据交换时的数据完整性,以及保证隔离措施的可控性。 第四章 1:身份认证:是证实用户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实现身份认证的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基于密码学的认证技术和生物特征的认证技术。 2:数字证书:是一种权威性的电子文档。它提供了一种在Internet上验证您身份的方式,其作用类似于司机的驾驶执照或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证。它是由一个由权威机构----CA证书授权(Certificate Authority)中心发行的,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交往中用它来识别对方的身份。当然在数字证书认证的过程中,证书认证中心(CA)作为权威的、公正的、可信赖的第三方,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数字证书也必须具有唯一性和可靠性。它采用公钥体制。 3:重放攻击:指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破坏认证的正确性。它是一种攻击类型,这种攻击会不断恶意或欺诈性地重复

(安全生产)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编号: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信息系统安全服务资质认证申请书 (一级) 申请单位(公章): 填表日期: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

目录 填表须知 (3) 申请表 (4) 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5) 二,企业组织结构 (6) 三,企业近三年资产运营情况 (7) 四,企业主要负责人情况 (9) 五,企业技术能力基本情况 (13) 六,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过程能力 (18) 七,企业的项目和组织过程能力 (41) 八,企业安全服务项目汇总 (58) 九,企业安全培训软硬件情况 (60) 十,企业获奖、资格授权情况 (62) 十一,企业在安全服务方面的发展规划 (63) 十二,企业其他说明情况 (64) 十三,其他附件 (65) 申请单位声明 (66)

填表须知 用户在正式填写本申请书前,须认真阅读并理解以下内容: 1.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对下列对象进行测评认证: ●信息技术产品 ●信息系统 ●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组织和单位 ●信息安全专业人员 2.申请单位应仔细阅读《信息系统安全服务资质认证指南》,并按照其要求如实、详细地填写本申请书所有项目。 3.申请单位应按照申请书原有格式进行填写。如填写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4.申请单位须提交《信息系统安全服务资质认证申请书》(含附件及证明材料)纸板一式叁份,要求盖章的地方,必须加盖公章,同时提交一份对应的电子文档。5.不申请安全工程服务类资质认证的单位无需填写《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过程能力》此项内容。 6.不申请安全培训服务类资质认证的单位无需填写《企业安全培训软硬件情况》此项内容。 7.如有疑问,请与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联系。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7号北科大厦9层 邮编:100091 电话:86-10-68428899 传真:86-10-68462942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a17861544.html, 电子邮箱:cnitsec@https://www.360docs.net/doc/da17861544.html,

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及答案(全)

1 连云港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总题库及答案 1282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A 正确 B 错误 128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A 正确 B 错误 1284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A 正确 B 错误 1285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摄氏度。 A 正确 B 错误 1286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A 正确 B 错误 1287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A 正确 B 错误 1288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A 正确 B 错误 1289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A 正确 B 错误 1290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A 正确 B 错误 1291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A 正确 B 错误 1292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地线做电气连通。 A 正确 B 错误 1293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A 正确 B 错误

2 1294 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A 正确 B 错误 1295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A 正确 B 错误 1296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A 正确 B 错误 1297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A 正确 B 错误 1298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A 正确 B 错误 1299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____。 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 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 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 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 1300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____。 A 可以随意弯折 B 转弯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0倍 C 尽量直线、平整 D 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1301 对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EMC)标准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A 同一个国家的是恒定不变的 B 不是强制的 C 各个国家不相同 D 以上均错误 1302 物理安全的管理应做到____。 A 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个人工作职责 B 制定严格的值班和考勤制度,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C 在重要场所的进出口安装监视器,并对进出情况进行录像 D 以上均 正确 1303 场地安全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 A 场地选址 B 场地防火 C 场地防水防潮 D 场地温度控制 E 场地电源供应 1304 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部署应注意____。 A 避开可能招致电磁干扰的区域或设备 B 具有不间断的专用消防电源 C 留备用电源 D 具有自动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教程初级学习笔记

. 第一章网络安全测评 1.1 网络全局 1.1.1 结构安全 a)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有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d)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e)应根据各部分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和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f)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g)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制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时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1.1.2 边界完整性检查 a)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位,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技术手段:网络接入控制,关闭网络设备未使用的端口、IP/MAC地址绑定等 管理措施:进入机房全程陪同、红外视频监控等 b)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位,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1.1.3 入侵防范 a)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b)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优质范文. . 1.1.4 恶意代码防范 a)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b)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1.2 路由器 1.2.1 访问控制 a)应在网络边界处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能够起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有:网闸、防火墙、路由器和三层路由交换机等 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 FTP, TELNET, SMTP, 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d)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 e)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路由器可根据IP地址、端口、协议来限制应用数据流的最大流量; 根据IP地址来限制网络连接数 路由器的带宽策略一般采用分层的带宽管理机制,管理员可以通过设置细粒度的带宽策略,对数据报文做带宽限制和优先级别设定,还可以通过源地址、目的地址、用户和协议4个方面来限制带宽 f)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 地址欺骗中的地址可以使MAC地址,也可以使IP地址。目前发生比较多的是ARP地址欺骗,ARP地址欺骗是MAC地址欺骗的一种。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低层协议,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 ARP欺骗分为2种,一种是对网络设备ARP表的欺骗,另一种是对内网PC的网关欺骗。 解决方法:1在网络设备中把所有PC的IP-MAC输入到一个静态表中,这叫IP-MAC绑定; 2.在内网所有PC上设置网关的静态ARP信息,这叫PC IP-MAC绑定。 一般要求2个工作都要做,称为IP-MAC双向绑定 g)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h)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优质范文. . 1.2.2 安全审计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b)审计记录

信息安全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Ch011.对于信息的功能特征,它的____________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有序性动态性。 2.对于信息的功能特征,它的____________表现为维系社会的生存、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3.信息技术主要分为感测与识别技术、____________、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的施用技术等四大类。 4.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系统,是人、____________、数据库、硬件和软件等各种设备、工具的有机集合。 5.在信息安全领域,重点关注的是与____________相关的各个环节。 6.信息化社会发展三要素是物质、能源和____________。 7.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____________、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8.____________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的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9.____________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在信息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 10.____________指授权用户在需要时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方便地使用所需信息。这一目标是对信息系统的总体可靠性要求。 11.____________指信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可由合法拥有者加以安全的控制。 12.____________指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 13.PDRR模型,即“信息保障”模型,作为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由信息的保护技术、信息使用中的检测技术、信息受影响或攻击时的响应技术和受损后的____________组成的。 14.当前信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是PDRR模型和____________的整合应用。 15.为了避免给信息的所有者造成损失,信息____________往往是有范围(区域上、时间上)和有条件的。 16.信息技术IT简单地说就是3C,即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和____________。 17.数据链路层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____________的连接。 18.传输层为两个用户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有效的____________,常用协议有TCP和UDP。 19.为了实现网络中各主机间的通信,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____________。 20.IP基于____________,信息作为一个“数据包”序列--IP分组进行传递。 21.TCP协议基于面向连接的技术,为数据包提供____________,在发送数据前需要通过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 22.TCP的报头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源端口号、____________和序列号。 23.每个以太网数据包都有包括源以太网地址、目的以太网地址和一个____________的报头。 24.ARP协议可以通过发送网络广播信息的方式,将____________解释成相对应的物理层地址,即MAC地址。 25.ICMP即____________,用于处理错误消息,以及其他TCP/IP软件自己要处理的消息。 26.僵尸网络是指由黑客通过控制服务器间接并____________的僵尸程序感染计算机群。 27.网络仿冒就是通过____________来诱骗用户提供个人资料、财务账号和口令。 28.DoS破坏了信息的()。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控性 29.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A.缓冲区溢出 B.钓鱼攻击 C.后门攻击 D.DDoS攻击攻击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编号: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产品认证申请书 申请单位(公章): 产品名称(版本/型号): 填表日期: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

告用户 用户在正式填写本申请书前,须认真阅读并理解以下内容: 1.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对下列对象进行测评认证: ●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服务 2.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分为: ●型号认证 ●产品认证 3.型号认证的方式为:用户选样测试后本中心再抽样测试,都通过测试并符合有 关标准后,即获得型号认证。 4.产品认证的方式为:用户选样测试后,本中心再抽样测试,都通过测试并符合 有关标准后,本中心再根据ISO/IEC9000系列有关标准和国家信息安全工程与服务评估规范等对用户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安全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审核,通过评审后方能获得产品认证。 5.通过型号认证和产品认证的项目,获得认证书并准予使用国家信息安全认证标 志,并列入《政府和企业信息安全产品采购指南》。 6.上述内容和有关用户获得认证的实际情况,本中心将以各种有效方式周期性向 国内外公告。

目录 目录 (3) 填表要求 (4) 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5) 申请认证类别和产品状况 (6) 产品功能说明书 (8) 产品设计方案 (10) 使用手册 (12) 产品自测情况说明 (14) 脆弱性分析 (20) 执行标准情况 (22) 主要原材料,外协外购件明细表 (23) 申请认证产品的生产厂商检验室主要检测设备表 (24) 质量手册的简要说明 (25) 质量体系和安全保障能力文档 (26) 申请认证产品的生产厂商检验室人员情况表 (27) 主要技术人员情况表 (28) 送(抽)样产品明细表 (29) 委托书 (30) 申请单位声明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