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

苏教版八上生物

全册教案

目录

14.1《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14.2《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14.3《神奇的微生物》x

14.4《生物的分类》

15.1《生物多样性》

15.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16.1《生命的诞生》

16.2《生物进化的历程》

16.3《生物进化的学说》

16.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7.1《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18.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18.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说课稿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19.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0.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20.2《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设计依据和构想】

植物界是学生学习分类知识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生物类群,也是学生感性认识最丰富的部分。我的设计构想是: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并创造条件把活动开展好。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尤其表现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通过活动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观点:植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懂得保护我国的珍稀植物,增强热爱大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难点:

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不同类群植物的图片,录像。采集一些松树的球果。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有松树,别忘了也采集它们的球果。

2.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1 课时)

1、导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思考问题:(1)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你还收集到哪些植物图片?(学生上前展示图片)学生经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植物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植物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引入新课。

设计思想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新课教学:

活动一:藻类植物

(1)创设情境:

一个学生出示一个水已经变绿的鱼缸,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引起其他学生们的议论,有的说是鱼排出的粪便染绿的。有的猜水中生有绿色植物。有的说是因为水中生有大量的藻类植物……

设计思想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课本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同时提醒学生,平时要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实验: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P25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A 你所观察到的藻类植物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B 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C 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D 对于藻类植物你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①爱护实验器材②正确使用显微镜③仔细观察。最后把学生中存在的有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大家共同解决。通过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和课上的观察、讨论和交流,很容易回答出前两个问题,但对于第3个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设计思想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给出思考题,使学生学习的目标具体、明确,避免盲目性。同时为下面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埋下了伏笔,也有利于学生对将这三类植物进行对比。

(3)展示成果:

最后,教师把学生做的好的临时装片(衣藻、水绵)用显微投影来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概括出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

设计思想通过展示成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活动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根据平日的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趁此机会用课件来展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它们二者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实验: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P26的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用盆栽的葫芦藓和铁线蕨为实验材料,没有条件的可以观察标本或图片。

学生:思考屏幕上的问题:A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吗?B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植株高矮一样吗?C 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活动: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进行。这些植物不但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还具有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因此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教师: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发给学生。

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靠孢子繁殖的。它们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设计思想前面学习了藻类植物的基础上,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不需过多参与,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通过观看,回顾这三类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设计思想通过看录像,使学生对这三类植物有了一个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更加深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4、课内评价:

(1)学生独立完成P32的自我评价1 2 3,然后组内互评。

(2)小组讨论“思维拓展”部分1,最后全班互评。

(3)讨论:“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三句诗词中分别涉及到了哪几种植物?

设计思想通过对以上三句诗词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2 课时)

新课内容

活动一:

教师:在初一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有关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学生:思考问题:1.绿色开花植物具有哪些器官?2.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方式很特殊,称为什么?3.绿色开花植物又被称为什么植物?为什么?

设计思想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知识,一环扣一环,一步一步使问题得到深化。

活动二:裸子植物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殖过程”。

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松树的球果”进行观察。通过课前的实地考察和课上的观察,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但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一类比较高等的植物。)

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举例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裸子植物的名称,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相关图片、录像。通过成果展示和资源共享,学生知道,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丰富,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设计思想通过实地考察,有利于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每个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活动三:探究水生被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步骤:(1)教师播放录像:几种水生被子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2)学生6人一组,尝试提出有关水生被子植物适应水生生活的问题(先猜测)。

(3)根据自己的猜测,作出相应的假设。

(4)利用推荐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作出的假设。

(5)得出结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6)小组内讨论:水生被子植物是如何适应水生生活的。最后全班交流。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中的被子植物有其特定的适应方式:生活在陆地上的,根系发达。生活在水中的,体内通常有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借助水的流动为其传播果实和种子。

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通过看录像来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和设计实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

活动四: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前查找的资料,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思想这样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达自己见解,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活动五:关注我国的珍惜植物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我国珍惜植物的图片.

师生:共同来关注这些稀有资源。

设计思想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给学生:要珍惜这些天然财富,保护这些历史遗产,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课内评价:学生独立完成P32的自我评价5,思维拓展2,然后组内互评。

课外延伸:实地考察校园内的绿色植物,拍成照片并进行分类,举办一次“美丽的校园”

图片展。(两周后展出)

设计思想在校园内举办植物图片展,让全校同学都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在全校发出倡议,让大家用实际行动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教后反思】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结构。

2、培养学生从网上查询搜集整理有关细菌,病毒和真菌的信息资料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于微生物的结构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本节内容需借助显微镜、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尤其是病毒部分最为抽象,可参考教材中的模式图加以具体说明。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学习,应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健康的情感。

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秩序。第一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