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五拳精诀】少林梅花精拳

【少林五拳精诀】少林梅花精拳
【少林五拳精诀】少林梅花精拳

【少林五拳精诀】少林梅花精拳

1.五拳总精意歌你中有我我中你,世间真理拳中有;拳中奥妙无他解,唯凭五形才释然;虎豹为先龙居中,蛇再次之鹤最末;兽有兽长也有短,何不再来禽中寻;

龙聚万物为一体,禽兽和谐神物功;

虎豹阳刚蛇鹤柔,阴阳五行在龙中;

创造五式附新意,少林五拳拳中魁;

历尽沧桑本未变,拳传千秋古人功;

勤练五形超自然,方显少林真本事。

2.前五形精意歌

宗门拳技礼在先,左掌右拳心可见,

两手护腰心朝下,奇直正曲为宗法,

合十佛礼功之源,万千手法出自此,

能进能退大丈夫,深明大义文少林,

此道虽小莫小视,个中奥妙非易得,

武本蕴文方称艺,修身养性全凭文。

3.虎拳练骨歌

骨虎之形王气旺,万气一束血骨间,威武之形柔功造,扫扑天技独天下,行步无声蕴千力,闪躲腾挪藏家法,双目如灯声如雷,毛尾带骨胜钢鞭,骨本充髓方称实,五拳练骨全凭虎。

4.豹拳练力歌

力豹之形灵气荡,吞吐一气肺腑间,活泼之形柔功造,天炮连环如穿梭,直奔横停独门技,四肢攀缘赛猿猴,高低左右不分家,快字当头胜王字,力本横实方称柔,五拳练力全凭豹。

5.龙拳炼神歌

神龙之形霸气足,横贯一气天地间,神勇之形柔功造,万物一体赛神仙,横力四射手足印,内劲汹涌如波涛,内外无两相兼备,上下两端皆在心,神本不测方称奇,五拳炼神全凭龙。

6.蛇拳炼气歌

气蛇之形阴气盛,劲力一条首尾间,

凝柔之形柔功造,骈指按出似两舌,遇直迂回横力升,内劲浑圆如桶箍,首尾无两遥呼应,意气两端俱在心,气本连贯方称通,五拳炼气全凭蛇。

7.鹤拳炼精歌

精鹤之形仙气足,上下一贯心足间,闲定之形柔功造,回旋漫舞荡真气,单立运臂比华表,怀抱仙丹成正果,膀紧肩缩腋力涌,迈步儒雅赛麒麟,精本洋溢方称足,五拳炼精全凭鹤。

8.后五形精意歌

功成身退虎当先,豹龙蛇鹤次第收,亮爪推出握拳收,奇收正推为宗法,五指弯曲拳之初,万千手型出自此,有出有收真丈夫,威服四方武少林,功夫不负有心人,专恒二心实为秘,文本蕴武方称法,安邦定国全凭武。

9.通用暗诀

少林五拳象五形,拳从自然取其意;融贯旧法创五式,一七三手集大成;

精意释然传千秋,古今师法遵秋月;拳走一线守家法,崇尚手技入南拳;动中求静静不止,意气相推生横力;刚中有柔柔带刚,运柔成刚谓上乘;实中有虚虚转实,寓虚于实始超脱;沉心静气明法外,禅拳一体称少林;右练毕时接习左,左右逢源方成巨;出手如风迹难觅,一指半足分胜败;浑身上下皆可拳,指先掌次拳即末;孤心苦往年如日,神技妙术技乃神。

10.有相暗诀

昂首挺胸气畅然,怒目强项似罗汉;砸肩敞腋力充沛,立腕沉肘赛金刚;虚腹实腰承上下,展膝固踝如生根;腰马一体接天地,三合内外比卯榫;气贯丹田雕横力,五心相印塑直气;此中三昧玩自心,精微乃见功自成。

11.无相暗诀

练到骨节通灵处,周身龙虎任横行,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

12.呼吸暗诀

小开弓马,大开胸腋;

简脚根地,繁手枝天;

徐呼徐吸,尽呼尽吸;

气芽暴滋,遍体得力。

浸形神缸以气染,力由底发奔灵盖,弓马永动把息环,上下相印串一气。

13.运使暗诀

力从气出,气隐力显;

运柔成刚,使虚转实;

意到气随,速于声响;

全力一吐,沉重若山;

力达指尖,不局三停;

气透肤理,不囿三焦;

沉实厚重,活泼虚灵;

刚柔虚实,神变无穷。

14.爪掌开拇暗诀

指散口紧现力蹼,平圆曲直偏不扣;栉风滗气方沉力,点印如花妙蛙作。

15.拳指扣拇暗诀

卷勾如亲齐向心,弯而又曲死力扣;穿肉扣骨方传力,挤眼掐心功苦生。

16.肘法暗诀

腋气井喷膀管送,力达楔尖胜利器,努拐戳动兼阴阳,中平车腰方称活。

17.眼法暗诀

镜眼点拳怒视焦,目随拳走神不丢;观外为下观内上,钢拳眼铸全凭神。

18.听法暗诀

青龙黑虎赛风影,邃通海底如灯芯;听物为下听我上,龙奔虎跃画风景。

19.舌法暗诀

封井开边续阴阳,津如泉涌化琼浆;细流入海润丹田,化作精气力分发。

20.喊法暗诀

眼忙鼻碌口不闲,抢步吐声助力推;

分寸得当方显威,乱哮见笑徒哼哈。感谢您的阅读!

梅花拳简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梅花桩是梅花拳的一种功法,传说历史非常悠久。据《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描述,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第二代为江苏徐州张三省,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影响面非常狭窄。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于民间。从历史记载看,梅花拳最晚诞生于明末清初,真正的创始人是当时江苏铜山人邹宏义。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幼时客居江苏铜山北街。明朝崇祯末年,邹宏义拜武林高人张三省为师学习武艺。历经数载风霜雪雨,邹宏义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术——梅花拳。梅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最初多在梅花树下习练,故冠以“梅花拳”之名。此外,梅花拳还有取梅花在冬天未尽、春天未到之时开放,蕴含先知先觉之意,暗合先备先用之理,达成先发制胜之效。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加之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部分,讲究文武双场结合,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从文理层面看,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做到文武兼备。从武功层面看,练习梅花拳要从基本功开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在文理、武功的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具体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它经历了数百年来武林高手的不断锤炼,伴着岁月递嬗日臻完美,既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的武术功法,又是凝聚力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梅花拳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制,形体神韵,皆有独特风格。在习练与实战中,梅花拳无论是马上还是徒步,无论是桩上还是落地,均能闪展腾挪,格斗自如,内功外功互补,轻功重功并举,软功硬功兼使,采日月之精华,外练筋骨皮,遵文化之意蕴,内练精气神,变幻莫测,出神入化。梅花拳创始之初,无论练功还是技击均在桩上进行,在长方形的拳场上栽桩约百根,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木桩越来越高。后来由于时代变迂,桩上练功渐渐落到地上,是为落地梅花拳。但它仍保持了原来的

少林大悲拳内外功

少林大悲拳内外功 大悲拳注重内外兼修,在练法上强调气沉丹田,沟通任督。 一、内功法 1 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身 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 内;头项正直,眼向前平视,口轻闭,舌 抵上腭(图1)。 立身要中正安静,全身放松,不 得有丝毫僵劲,含胸拔背,两臂下垂, 要松肩坠肘,手指自然微叉,手心要 空,要开裆敛臀,尾闾中正,气沉丹田, 神贯于顶。 大悲拳预备式的步法、身法、手法和其要点要求,无一不是内功(气功)的要求。这就给拳术的开式和全套动作,打下了良好的气功基础。 2 双垂掌式 两手拇指自然叉开,其余八指自然靠拢,然后两臂徐徐平举,与肩平,成双垂掌式(图2)。 双臂平举不可一高一低,不得有前有后,要求与肩、胸成直线,随两臂徐徐左右平举,气沉督脉吸入脑海,两臂要明三节,即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都要松开,以使气血贯通。在两臂上举时,其着力点在手腕上端,腕就像吊着一桶水似的那样沉重。肘部还应有下坠之感,肩部要切实松开,使气贯于手指,并有发麻、发热和热流冲撞十指感。 3 立掌式 接上式,由肩部再往下沉松,逐渐缓缓以内劲将双掌翘起,形成立掌(图3)。 五指自然叉开,手心要空,中指微翘,以引气上行。此时要沉肩、坠肘、坐腕(塌腰),以使气贯于十指,随缓缓立掌动作,气沿任脉归于丹田。 上述两式,系一吸一呼。一吸气入脑海,一呼气入丹田。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与所谓的“小周天”循环相似。 4 合掌式 接上式,双臂立掌以小臂缓缓向前合拢,指肚相对(先以中指相对,后食指、无名指、小指及大拇指相继而对),掌心合紧,拇指与喉齐,要松肩坠肘,徐徐向胸前回收,深吸气于脑海,形成合十手(图4)。 5 下垂掌式 接上式,手尖向前渐渐下垂,合掌下垂至裆部,要松肩坠肘,长呼气,形成下垂掌,气沉于丹田(图5)。 以上是大悲拳开始的五个立身动作,在全套复杂的动作中,下盘功夫繁多的情况下,也要掌握深长的腹式呼吸。做到呼吸与动作相结合,以形成任脉、督脉循环。 6 贯气式 面南而立,本身肌肉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手下垂于两侧,舌抵上腭,眼平视,两牙齿轻叩,形神安静,此同预备式。 身体稍前倾,腿与身体成120度角。用嘴吸入一口清气,意想清气吸入体内,呼气时,意想体内浊气从口呼出,如此反复3次;再恢复预备式;然后再用嘴吸气,吸气时发出“服”声,把气从牙缝吸入肺,同时,两手向上、向外展。至两掌高举于头上时,两掌掌心相对,与此同时,两脚跟也随之提起(图6、7)。 当提到最高时,吸气满,然后闭气,两掌向下作弧,掌指相对,掌心向下,经印堂、天突、膻中至下丹田,意想胸部之气随手下压沉入丹田,同时,脚跟也随之下落(图8)。 当脚跟落地时,闭气满,两掌向外展收于两腰侧,掌心向上,同时丹田之气也收于两腰侧,呼气(用鼻轻轻呼出),恢复预备式。如此共做9次。 然后收功,即将脚跟提于最高度,放松脚部,使身体自然下沉,震动全身。共做3次。

吴利民讲形意拳

吴利民讲形意拳 我是怎样教形意拳学的 第一讲 :形意拳的基本概念! 形意拳名的创意: 练形意拳本是门仿生学,它是根据宇宙间日月星辰,万事万物生态环境,人与物的动作形象,以物象演变形式的意式形态为立法之本。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及劈、崩、钻、炮、横。金:是金属,以斧头为形象,劈木为拳意,谓之劈拳。木:以弓箭为形,射物为拳意,谓之崩拳。水:以柔软而无骨,随形而变化,一但高低落差增大,意之急流漩涡翻浪,谓之钻拳。火:以炮为形,发射爆炸为拳意,谓之炮拳。土:以弹丸为形,滚动旋转自然为拳意,谓之横拳。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基础,采取动物为了生存,以捕抓食物的天性为主导的技击,养身等功能进行学习锻炼。十二形:是龙、虎、鸡、鹰、熊、马、猴、蛇、鼍、骀、鹞、燕,通过模仿野兽猛禽的特技功能,形象思维学习其捕物动作,象其形而取其意,运动于拳法,必须合其拳理,五行取其一势,十二形取其活动一特技,应用与技击艺术,形式简单易学而意义深刻,动作简而不繁,但其中的奥妙变化功用无穷。如十二形之龙形以其传说中的神物,他有鹿角蟒身鸡爪狮尾的形像,腾空

搜骨探瓜之拳意。虎形,取其威武勇猛为形态,凶残扑食之技能立意为拳。鸡是丽禽形美,喜斗、善走、抖翎、啄食技精为意,形意拳特重其技。鹰形像凶残,爪尖目锐,更有抓兔技能。熊形是取其形像壮实力大为形,取意滚膀三节连击法,上打迎面拳,肘击,下撩阴,膀靠,头撞。马形壮性善,有刨蹄狂奔之特长。猴是灵物喜攀爱纵。这就是形意拳名的由来。不但是形意拳学习动物等形象演练,而且中华武术里无论是那一种拳,它都离不了动物等形象的模仿应用,如太极拳里的,野马分鬃,倒辇猴,揽雀尾,等。八卦掌里的白蛇吐信,鹞子穿天,大鹏展翅,狮子抱球等。少林拳也多是雄鹰展翅,金鸡独立,猴子爬杆等等。都有仿生象形取意的用意联系,无不以形态动作的模仿而用运,所以说形意拳是一门高功能仿生学,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与体悟。起势由”无极”势,平心静气,无我无物,无思无念,生而”有极”,有意于采集日月精华,乾坤之灵气,用以强身壮体益寿延年,升之为”太极”包罗万象,太极之两仪万事万物阴阳互易,天人合一化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空也虚也须精,地之实也坚也必灵。形意拳及形象思维拳,形是动作体位,意是用法概念,两者高度协调统一而达到应有的效果。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乃是在技击应用方面讲,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练,造就高层功法,对于来犯之敌凭触觉应变化,发招不用

少林五花连环拳

少林五花连环拳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点明显,体系完整,既有拳术、器械、对练,又有实战散打、技击功法等内容,其中少林拳又被誉为中国武坛四大名拳之一,而少林五花连环拳便是少林拳种的优秀代表。 少林五花连环拳套路结构严密紧凑,动作朴实无华,刚劲有力,风格勇猛快速,巧妙多变,注重技击。立足于实战,并兼容健身养身之功效。讲究拳打一条线,静如处女,动如猛虎,虚实互变,刚柔并重,目随招视,手眼相合,意气相随,移步轻柔,落步生根等等。 经常习练少林五花连环拳,可品味到传统武术之精髓所在,逐渐步人功力之淳厚,技术之精妙,拳理之高深,武德之高尚的武术境界,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技击自卫、陶冶情趣、递 结拳友、竞技扬武、利国利民之功效。 套路动作说明 第一段 起势 双脚并步站立,舒胸收腹,松肩平头,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如图1)。 要点:体松意静,呼吸自然。 1、弓步连环砍掌 左转体,左脚向体左斜前方上步成左弓步,左掌向外横搂,随即回收腰间,右掌弧形向左方平砍,双掌掌心均朝上。接着,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右掌翻腕向右侧横搂,随即收在腰间,左掌弧形向右方平砍,目视掌方(如图2、3)。 要点:蹬地转腰,送肩发力,力达掌外沿,砍掌连贯快速。 2、并步双桉掌 左转体,右掌直臂经左掌上方穿出,左掌随即回收右腋下,左脚向右脚内侧并步,双掌下按身体两侧,目转视左方(如图4、5)。要点;穿掌并步协调一致,按掌转头敏捷有神。 3、并步双冲拳 双掌变拳屈肘回抱腰间,再直臂立拳向左右方打出,高与肩平,目视左方(如图6、7)。 要点:冲拳快速有力。力达拳面。 4、十字冲拳 左转体90度,左脚向左侧上步,右脚随进于左脚内侧,左拳屈肘向里横压在右腋下,右拳屈肘回腰经左拳上方向前冲出,拳心朝下,目视拳方(如图8)。 要点:手脚协调一致,冲拳有力,力达拳面。 5、提膝冲拳 右转体180度,右脚向后撤步成右弓步,右拳直臂向后抡劈,随即回收腰间,左拳变掌随之摆动向体前横按掌,肘部微曲。与此同时急回身,左腿屈膝上提,右拳直臂立拳向体前打出,左掌随护右肘内侧,目视右拳方(如图9、10)。 要点:转身灵活,手法连贯有力。 6、弹腿劈拳 身体稍右转,左掌向前直臂上挑,掌指朝上。同时,左脚向前弹踢,右拳随向体后摆动,左脚向前落步,右脚随即跟步并蹲,右拳向下劈砸,左掌屈肘扶贴右小臂,目视前方(如图 11、12)。 要点:挑掌弹踢同动,劈拳与左掌合击响亮。

梅花拳大师韩百广论动静之中的梅花拳

梅花拳大师韩百广 论动静之中的梅花拳 文静武动、阴阳相生、浑浑沌沌、生化出个大到无外,小到无内的玄妙境界,引出世代高人寻根究源,探索的奥秘世界。佛先世而觉、梅先春而开。梅花拳中的梅花二字则是公开之秘,静能内生妙境,动能外达无极,一动一静,构成了梅花拳完整的文武功法体系,其中之奥妙,是历代阴阳学、兵学及儒释道三教的探究之源,亦是近代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所研究发现的新课题。梅花拳中的拳术,虽为小道,也是通往大道的难得之术。武林界有句名言: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则我先动。这句话说起容易,实用极难,如不得功法要诀则领悟不到“彼欲动则我先动”的妙用,更升越不到“随感而发”和更高的击煞境界。 梅花与桩梅花是五行的变称,桩是梅花拳中一种练功工具,桩功、桩法,具传开天辟地已有之,起源何时,说法不一。据有文字记载,商汤时期大将造父原是驾驭车夫,得到桩法之后,助商汤王平定天下,时人称车无敌。桩法兴起于商周,盛行于汉、唐、宋。南宋末年宋皇赵显被俘,文臣武将有的随主北去,有的隐居民间,桩法也随之秘密在民间生根发芽。明末

清初,邹祖把文武功法、桩阵、阵法、桩位、桩法及拳术、兵械系统整理。命其名曰梅花拳并传著于世,为了公开传播梅花拳、邹祖立教设规,使之多角度、多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父子不能成师徒,师徒却能成父子,就是其中之一项,不管自身功夫高低、富贵贫贱必须把子女送到同辈人门下为徒,这就是所谓父子拳的真实涵义。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父传子、子传孙之谬传。正因有此正确的教育理念,就避免不成器的子孙和无子女者断代失传之弊。能在众多弟子之中觉察人才,使师徒关系建立在如同父子关系的基础上,代代传承才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至今不衰。梅花拳中的文武功法是历代明君都视为的安邦定国之本。不像有些文章中说梅花拳是低层民众中流传的小把戏。梅花拳如没有真正让男女老幼都受到身心的愉悦和脾益之处,就很难在冀中平原发展近百万梅花拳弟子。行家云:听其人论技理之深浅,便知其人授艺之高低。九宫配天干地支则万物无不在其中,干支五势梅花桩之全称即源于此。 希望有些梅拳弟子,要求其实贵自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装懂是自欺欺人。外吹捧内空虚一时之新,心中和养六腑益寿延年。

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

形意拳得鼻祖——布秉全——《精武》 形意拳得鼻祖 布秉全——《精武》素有“金太谷”、“小北京”之称得太谷县,不仅文风淳厚,而且崇尚武术。在民间武风盛行,拳种繁多得武术流派中。尤以形意拳最负盛名。它以其历史悠久、活动普及、论著丰富、名家辈出而影响甚大,闻名于国内外,被誉为“形意拳之乡”。1996年12月4日,国家体委授予太谷县“全国武术之乡”称号,成为当时山西省唯一得武术之乡。太谷县能成为享誉全国得武术之乡,自有其辉煌得历史缘由。据《太谷县志》文献资料统计,仅明清时期,就有文进士47人。武进士20人(其中武状元1人),文举194人。武举195人。可谓人杰地灵,文武称盛。早在元代,“太谷武村人高福,就精武技、有战功,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明代,有武状元安国。清雍正年间。少林拳就已传人太谷,习武之民风,油然兴起,对后来形成与盛传于全国得形意拳影响极大。乾隆间,北郭村人张凌霞、上安村人牛天畀均为武进士,官至总兵、提督职。富甲一方得太谷县,在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习武传统得基础上,于咸丰年间,又诞生了一个新得拳种。它就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得形意拳。咸丰六年(1856年),由河北深州人李洛能(世称老农)始传于太谷县得形意拳崛起。不数年,形意拳名振武林。作为一个拳艺流派,很快便形成了一个独立得大派拳种,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对于这样一个影响远广得优秀拳种,由来之

说也纷纷纭纭。由于历代文献史料记载极少,创始之说更就是难见一字。所以,我们只能根据流传得拳谱、碑文及形意拳前辈得口传等资料,来进行源流梳理。近年来,笔者查阅了解放前出版得形意拳书及其民间手抄本约二十余本,结合形意拳前辈得口传及有关形意拳资料,又进一步分析了一些形意拳研究者对历史源流得实考之作,以自己粗浅得水平,慎重求证,对形意拳早期沿革之历史,溯本而求源,大体上归纳为“意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四个发展阶段。在岳飞意拳维型拳法得基础上,经过漫长得发展演变,历代大师得综合提炼,逐渐形成了各自具有独特风格得三个自成体系得拳种流派。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形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三大拳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考其拳源,此三大拳种均始于民族英雄岳飞。形(心)意拳门尊岳飞为鼻祖,就是有其根深蒂固得历史原因与以其代代相传为依据得。形意拳为岳飞创始之说,民国年间,即有学者因质疑《岳武穆九要论》非岳飞之作,进而提出“形意拳就是否岳飞之传,亦可疑也”得观点。及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研究者又顺着这一“疑古”之风,进一步发挥,基本上对岳飞创拳之说持否定态度,并在形(心)意拳界占有了一定得市场。之后。不再提起岳飞。但就是我认为否定之论据,显然有失偏颇。形(心)意拳门历代尊岳飞为鼻祖,或者说岳飞所练得拳法及思想理论就是形(心)意拳得雏形就是有一定道理

论梅花桩的起源及其文武一体的特点

论梅花桩的起源及其文武一体的特点 梅花桩不仅是一派拳术或养生的方法,而是流传在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和“根”。相传在西周以前,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有一个祖师化名“云盘”,住在“西域天盘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即现在的昆仑山一带。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一为“梅花”。它们的图谱分别是:其中“八卦”的图谱是“八卦”、“三爻”、“阴阳”、“太极”;而“梅花”的图谱则是“五行”、“八方”、“九宫”、“太极”。图谱的前三项说的是人类认识宇宙、认识万事万物时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思维顺序。例如“八卦”图谱中的“八卦”,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或八个卦相,它们也分别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天地万物的一种简约形相。“三爻”(又称“三才”),即天、地、人。“阴阳”,也是阴、阳二爻。又如“梅花”的图谱则是:“五行”,即金、水、木、火、土,它们代表了万事万物的五种基本性质或五种基本组成因素。“八方”,即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八个方向,因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也都与方向有关。“九宫”,则指八个方向及中心一点的九个位置,在此它表示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或地形,因为任何事物也都受着它所在的地域、地形的影响。在以上“八卦”和“梅花”的图谱中都有一个“太极”的图象,这表示上述的两种思维顺序,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思维规律━━“太极”。 《太极图》是一个思维规律的模式,这就是: 一、万物都有阴有阳,而且要阴阳分明,达到阴阳平衡; 二、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纯净的,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渗透; 三、《太极图》中的阴阳交界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它表示宇宙万物的阴阳变化也是逐渐地,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根据中国古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解释:“太极”系由“无极”而来,“无极”为宇宙之始,由“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于是万物生矣,这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顺序。《系辞》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这里的“天下之至神”,即大脑产生的灵感。人类可以通过练功而达到心性的“寂然不动”,“静能生慧”大脑的潜意识活跃灵感被激发。(见作者所

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

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 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 五行拳法具有相生相克的原理,这也体现了太极拳中的相互矛盾、互抵的关系,即阴阳变化,每个招式动作都有体现。 如相生学说,劈拳生钻拳(金生水),钻拳生崩拳(水生木),崩拳生炮拳(木生火),炮拳生横拳(火生土),横拳生劈拳(土生金)。 相克学说,劈拳克崩拳(金克木),崩拳克横拳(木克土),横拳克钻拳(土克水),钻拳克炮拳(水克火),炮拳克劈拳(火克金)。 练习太极拳具有补肾强身的作用,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对内脏具有按摩的作用,坚持练习可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另外,人秉五行之气以成形,五脏各有所主,如肾主骨,心主力,肝主筋,肺主气,脾主肉,懂得五行拳的相生与相克学说理论,对养生及技击有莫大之益处。 习练内家拳,如果光实践练习而不明白理论者,是个瘸子;而有理论却不去真实地去实践之人,是个瞎子。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完美的修行者。 五行拳“本诸劲力育心理,证之生理与卫生”,先求其规矩,后顺其自然,是求练实战技击内功、劲力的最佳途径与练法,练习的顺序与太极拳的修炼顺序基本相同,由招熟—懂劲---神明,只不过是门派不同、师传不一而提法不同而已。 修炼太极拳要求周身一致,内外双修,太极拳也是一项有氧

运动,可以让加快身体内外物质交换,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如有的形意拳派提到的五行拳中“身法和步法是修炼的第一阶段,”其实,细分析,身法和步法无非就是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在之架势。练习五行拳外不乖于形劲,内不悖于神气,六合相抱,内外和顺;技击时,“劲”分懂劲和化劲。 我能将对方之来力“听懂”之,知晓其攻防变化之意图,然后将其化解,形成人背我顺之局面,此为“懂劲”,将敌人之攻击化解掉,然后将其打出,是为“发劲”。 形意拳师所说的“心法”其实就是“神明”阶段,虽然心法处处有,但修炼到上乘非神明而不足论矣。以我个人体会,形意拳的发劲在于身法,再进一步细说,发劲就在于人体的枢纽部位——脊柱。 在实战时,充分利用脊柱发力,才能达到“点紧身松”,重创对手。真正想练好“五行拳”,除了重点练习五拳之首---劈拳外,还要将崩拳放在重点上进行练习,因为全部拳法及劲力技能都可以从劈拳、崩拳中演化出来。 同时在横拳中求达五行合一,因为在五行拳里,横拳是最吃功夫的,也是极其特殊的单操拳法,“万物土中生,”横拳是将其他四拳之劲合而为一的特殊拳法,劈拳、钻拳、炮拳和崩拳都可以由横拳化生而出,只是拳势外在的运动轨迹不同而已。 形意拳势合阴阳,形于自然,以之锻炼身体可平肝益气,使人的思想不因宠辱、毁誉而引起情绪上过大的波动,为人坦坦荡荡,内心无欺,喜从心生,“无我相、无他相、无众生相”。 让人活的自自在在、舒舒服服,进而促进气血旺盈,经络畅

少林金刚拳

少林金刚拳 少林金刚拳是少林拳术中的上乘功夫,以技击为主,长击短打,迅猛多变,刚疾快狠,手似利箭,起落翻转,进退自如。进则有方,退则有法,式正法圆,非攻即防,勇猛快速。素有起如举鼎,落如分山之说。 少林金刚拳是少林鹰派拳术金铡功法之一,具体讲授金刚拳的鼎功、猫功、沙包功、桩功、墩功和砖石功的练习方法以及冲拳、砸拳、抄拳、掼拳、翻拳、鞭拳的应用方法。 这套少林金刚拳,法简效宏,可使习者短期之内修炼双拳如钢似铁,用于技击威方甚大,少林金刚拳第二式巨龙显力与第五式罗汉卧禅在练习20天左右竞达拳头可将红砖一拳击碎,可见此功之威力。 第一式:红阳人丹练功前平心静气,排除杂念。然后,双脚开立略宽于肩,两膝微曲成高马步状。双掌合十,劳宫相对,放到胸前约5厘米处,指尖向上,似拜佛状。意念:空中红阳当照,照得我浑身暖乎乎的。过-会几意念:红阳之暖流自我天门流人,至下丹田,我的丹田不断地吸取着红阳之精气,并光芒四射,照亮全身。(以下丹田为中心点)行功30分钟后即可调息收功,收功方法:将左手放在下丹田处,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双手均掌心向内,意念:全身之气以丹田为中心聚于一团,丹田就像磁石一样不断地将全身散气吸收在一起。再意守丹田l分钟上。 第二式:巨龙显力。接。上式,双手轻握拳,左右官臂抬起与肩同高成一字状,吸气八月田,同时小腹微鼓,吸气满,猛然闭气同时全身紧绷5秒钟,心中旬默数1、25、4、5,以丹方入拳,呼气放松。重复练习50次。 第三式:青龙分水接上式,双手各持一砖,在胸前作开合。手臂伸直,吸气时合,呼气时开。吸气时气人丹田,呼气时以丹力注拳臂之中。练习100次。 第四式:蜈蚣浅行接上式,以双拳着地,向前爬行100步,头不可低,头、身要成一线。意念:双拳坚硬如铁。呼吸均匀。 第五式:罗汉卧禅接上式,左手握拳支于砖面上,身体伸直,另一只手放在身体上即可。吸气人丹,呼气丹方注拳,坚持l分钟换另一只手练习。左右互换。共练10分钟。 第六式:铁拳穿壁接上式,面对墙壁站立,吸气人丹,呼气丹力注拳,双拳由轻至重各击墙壁200拳。 第七式:金龙坚尾接上式,以双拳着地,全身倒立贴在墙上,动作与双手倒立相同。吸气人丹,呼气丹力注拳,练习5分钟。习练日久可行单拳倒立练功。 第八式:调息收功接上式,全身放松,平心静气,意守丹田l分钟,揉拳面,抖腕。 注解:本功操练简单易学,所以无须图解说明。此功法不用药物辅助行功,因此又是业余习武者增强内方、拳洁杀伤力的首选之法。红阳人丹是一内功修炼法,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练后精力充沛,丹田发热,内力打通任督二脉。巨龙显力可使浑身肌肉坚实,如同整体若一,可为其它硬气功打下根基。青龙分水动作同现代体育中的扩胸运动,是提高臂力的有效方法。蜈蚣浅行主练拳面韧性。罗汉卧禅可以快速提高拳骨坚硬度,练习几天便可见肉茧了。铁拳穿壁与金龙竖尾都是训练铁骨拳硬度与拳功杀伤穿透力的重要式子,习者应全部修炼才有大成之望,本法历代秘传,提高功力快,习上三五十天,被铁骨拳击中者必受重创,望习者以德为重。 少林铁拳功做法: 一式:习者用双拳面对撞100—200下。 二式:习者以双拳撑地,意念丹田之真气通过双拳面奔泻于地底深处。 如此力尽为止(一般习10—30分钟)。

梅花拳

武术打法的虚实变化,就是两句话,打人避实就虚,打得是对手空档;护身避虚就实,拦得是自己的空裆。具体的变化,内家就在六合之中,外家就在拳套招法的千锤百练之中 八打八不打: 八打为:一打眉头双睛(眉弓及眼睛);二打唇上人中(人中穴);三打穿腮耳门(面颊和耳门);四打背后骨缝(肩胛骨内外缘);五打肺腑胸膛(两肋);六打撩阴高骨(耻骨);七打鹤膝虎头(骸骨);八打破骨干斤(臁骨)。这八个部位攻击之后不致于给对方造成严重伤残,又能有效控制对方。 而八不打是:一不打太阳为首(太阳穴);二不打对正锁口(胸口剑突);三不打中心内壁(硬软肋结合部);四不打两肋太极(两腋);五不打海底撩阴(下阴);六不打两肾对心(腰眼);七不打尾闾风府(骶尾骨);八不打两耳扇风(耳窝)。这八个部位中的任何一个被击都会引起对方伤残乃至死亡。 下手如钻, 上手如弓, 左右开弓中间崩, 打的是左右太阳中间缝。 敌撤退,我猛攻, 倒插步,连环行, 无穷妙腿藏其中。 共八节。 一:手的用法,包括,拳、掌。 二:腿法,包括,弹腿、蹬腿、侧踹、后撩腿、扫、趟腿、龙盘空。 三:肘法,冲肘、顶肘、横肘、后顶肘。 四:铁头功,流星破球、铁头开瓢、背后撞钟。 五:铁身靠, 六:铁砂掌。包括洗手药方、器械制法、练功法 七:金刚锤,药方、练功设施、练法。 八:千斤脚,药方、练法。 每个小节写全,字太多了。在下打字又慢,太费劲。具体的问自己的老师们吧!许多人有。我写这些,是想说明,咱梅拳有老的文字资料。并非有人说的没文字记录! 二人要交斗,切莫乱心神,一招可夺命,胜败瞬时分,出手先夺头,侧身取太阳,近中摘茄子,贴身卡咽喉,--------,靠腿旋跪膝,错身插肋沟,回马破枕头,近足偷泼麦,奇招施铁头,转身鬼推磨,神仙也发愁。 一:旋风掌;腰斩石人;撩阴。 其中旋风掌有以下打法;斩打、钩打、压打、捋打、冲打、里抹眉、冲胸掌、攀肘、撩裆、踢膝、踢里外臁、按膝、里靠、里勾、外‘廓’手、飞抓、卷手。 第二式。【腰斩石人】

什么是梅花拳的“真文大武”

燕子杰2006年4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和路遥教授到冀、鲁、豫各省农村调查梅花拳历史时,很多农民家中供奉着梅花拳祖师的牌位。有的牌位两旁有这样的对联—— 横联是“流传万古”;左联是“灵通济世本棋天经地义”;右联是“玄妙教人全凭真文大武”。 当时老人们对我们进行了讲解,现在回忆起来前辈们的话都是很发人深省的,我认为很有必要把这幅对联里的话好好认识一下。 横联的“流传万古”意思明显,梅花拳《根源经》[#1]中说过:“……把老祖留的梅花拳流传万世,普天下都有梅花拳。”不用说,这是拳民们的共同心愿了。 左联的“灵通济世本棋天经地义”,前辈们说:“灵通,就是梅花拳练出来的本领。有了本领就要为乡亲们做好事,这是咱爷们儿的本分。……”这话说得多么朴实!可是现在流行的说法却是,“有了本领就可以……”“升学、提职称、当官、发财……”甚至有的宗教也是“成仙、成佛、进天堂……”,总之都是为了个人!而且,认为这才是“天经地义”的。我们的社会从解放初起就提倡为公、为人民,可是现在仍有人认为这是“迂腐”的,似乎只有为自己才是时髦的。梅花拳流传了千百年,一直是这样教育它的拳民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和路遥教授调查时就看到,梅花拳五代宗师邹克诚的碑文上刻着:“……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像这样赞扬梅花拳前辈宗师的碑文还有很多,就是近代我遇到的许多梅花拳前辈,包括韩其昌老师在内也都是急公好义、德高望重之人。

右联的“玄妙教人全凭真文大武”,什么是“玄妙”呢?“玄妙”就是无法理解,不可思义,就是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事物。不要一听见“玄妙”就认为是迷信!其实,我们的宇宙、自然界就是“玄妙”的。只是,人类在努力探索,不断地认识它。什么时候能够完全认识它呢?谁也不敢说,也许人类永远不能完全认识它! 同样,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也是“玄妙”的!例如人就是自然生成的,到现在人体的许多奥秘,任何科学家都还解释不了。人类的大脑是当前自然界最高级、最神秘的物质,它的生长规律、活动能力,迄今为止人们仍然是一知半解。难道这不“玄妙”吗? 梅花拳是训练大脑、开发大脑智慧的科学,如果想使它真正起到作用,就必须要用符合自然规律的锻炼方法。怎样才能符合自然规律呢?《易·系词》[#2]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就是“法天象地”向大自然学习而成的!所以,《周易》就是一门“玄妙”的学问。它所揭示和研究的,是阴阳变化之奥秘,天地造化的玄机。对《周易》,绝不能象物理学、数学那样能用实验证明,或用逻辑推理演算出来,而只能靠人灵感或直觉思维去领悟。 我在《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3]中说过,梅花拳是我们祖先从长期与兽搏斗、与人搏斗的体验中,不断积累、总结、提炼出来的。其中包括了通过锻炼使人体健康和长寿的方法,与兽、与人搏斗制胜的方法等,这就是拳法、拳理的形成!我们的祖先与人、与兽的战斗中,逐渐形成了“武文化”。所以我说人类的“文”是从“武”中产生的!只是到了后来,“文”才又来指导和影响着“武”。 在梅花拳的练功方法和技击手段中,主要还是顺应或利用人体的自然规律,而不是仅凭主观意愿强求而为的。因此,梅花拳也是一门“玄妙”的学问(指拳理)或手段(指练功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来看看,梅花拳确实处处充满了“玄妙”! 梅花拳不是只练人的身体,它还要练气、练神。而且认为“神”才真正主宰着人体的健康、活动或技击,甚至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神”!所谓“神”,本来就是人体最“玄妙”的现象。说通俗些,“神”就是大脑的功能,人体生命的活力。最近美国神经医学和翁正茂先生(台湾梅花拳传人),称其为“神经电能”。 “气”是中国人所发现的,人类活体中所存在的一种能量(以后称“内气”)。这种能量,可以通过梅花拳锻炼增强它。“内气”增强后,可以通过许多客观试验或观察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证实它的存在。但“内气”本身却始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有些人对“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不承认它的存在,认为是迷信。其不知在西方科学中,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还真不少呢!例如地球的“引力场”、“电磁场”、宇宙空间的“黑洞”等,也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它们只能通过物理实验,才能发现它存在。这不是和“内气”有着一样的特性吗?为什么的西方人发现的“引力场”、“电磁场”、“黑洞”等就是客观物质,而中国人发现的“内气”就不是客观物质呢?这是典型的文化歧视! 原来有些西方学者不承认“内气”,我就是这样批驳他们的。现在好了,有相当一批西方人跟我学了梅花拳后,自己也练出了“丹田之气”。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这些西方人(其中也有

少林内功五拳总诀

少林五拳总诀 总诀歌一(通用暗诀) 少林五拳象五形,拳从自然取其意; 融贯旧法创五式,一七三手集大成; 精意释然传千秋,古今师法遵秋月; 拳走一线守家法,崇尚手技入南拳; 动中求静静不止,意气相推生横力; 刚中有柔柔带刚,运柔成刚谓上乘; 实中有虚虚转实,寓虚于实始超脱; 沉心静气明法外,禅拳一体称少林; 右练毕时接习左,左右逢源方成巨; 出手如风迹难觅,一指半足分胜败; 浑身上下皆可拳,指先掌次拳即末; 孤心苦往年如日,神技妙术技乃神。 总诀歌二(有相暗诀) 昂首挺胸气畅然,怒目强项似罗汉; 砸肩敞腋力充沛,立腕沉肘赛金刚; 虚腹实腰承上下,展膝固踝如生根; 腰马一体接天地,三合内外比卯榫; 气贯丹田雕横力,五心相印塑直气; 此中三昧玩自心,精微乃见功自成。 总诀歌三(无相暗诀) 练到骨节通灵处,周身龙虎任横行,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 总诀歌四(呼吸暗诀) 其一 小开弓马,大开胸腋; 简脚根地,繁手枝天; 徐呼徐吸,尽呼尽吸; 气芽暴滋,遍体得力。 其二 浸形神缸以气染,力由底发奔灵盖,弓马永动把息环,上下相印串一气。 总诀歌五(运使暗诀) 力从气出,气隐力显; 运柔成刚,使虚转实;

意到气随,速于声响; 全力一吐,沉重若山; 力达指尖,不局三停; 气透肤理,不囿三焦; 沉实厚重,活泼虚灵; 刚柔虚实,神变无穷。 总诀歌六(爪掌开拇暗诀) 指散口紧现力蹼,平圆曲直偏不扣;栉风滗气方沉力,点印如花妙蛙作。总诀歌七(拳指扣拇暗诀) 卷勾如亲齐向心,弯而又曲死力扣;穿肉扣骨方传力,挤眼掐心功苦生。总诀歌八(肘法暗决) 腋气井喷膀管送,力达楔尖胜利器,努拐戳动兼阴阳,中平车腰方称活。总诀歌九(眼法暗诀) 镜眼点拳怒视焦,目随拳走神不丢;观外为下观内上,钢拳眼铸全凭神。总诀歌十(听法暗诀) 青龙黑虎赛风影,邃通海底如灯芯;听物为下听我上,龙奔虎跃画风景。总诀歌十一(舌法暗诀) 封井开边续阴阳,津如泉涌化琼浆;细流入海润丹田,化作精气力分发。总诀歌十二(喊法暗诀) 眼忙鼻碌口不闲,抢步吐声助力推;分寸得当方显威,乱哮见笑徒哼哈。总诀歌十三(胆力暗诀) 练达思结神通处,浑身胄甲随纵放,胆向先从心气足,一声咆哮万敌愕。总诀歌十四(快慢暗诀) 独习繁中采,对习简中取, 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 慢为有形诀,快为无形窍, 快自慢中企,急功须缓图。 总诀歌十五(冷拳暗诀) 对敌忌出灌怒拳,怒不及人反昏心,自动不知当人偶,何送白隙任人乘?

少林五形拳之豹形

少林五形拳之豹形 少林五形拳之豹拳练法 1.承蛇拳最后一动,右腿向前踏出一步,两腿并立,同时双手用柔劲慢慢收至两腰侧,使左右两拳拳心向下。而后抬起右腿,左腿独立,头略右转,目视前方(图1)。 2.金豹形:右脚向正前方落下,成右弓步,上盘姿势不变(图2)。 3.身体左转90度,双腿屈膝下蹲,下盘成马步;同时双拳变爪,左爪从腰间向左、向小腹处推出,右爪由腰间向胸前横击,形成右上左下之八卦手(图3)。 4.身体右转90度,下盘成右弓步;同时双爪变拳,左拳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右拳发力向前上方快速击出,拳心向左(图4)。此右拳称为豹拳。 5.下盘保持右弓步不变,腰略右转,上身前倾,同时右拳向下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左拳发力向前上方快速击出,高与头齐,拳心向右(图5)。 6.下盘保持右弓步不变,腰身略左转,同时左拳向下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右拳发力向前上方快速击出,高与头齐,拳心向左(图6)。

7.下盘保持右弓步不变,腰身略右转,上身前倾,同时右拳向下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左拳发力向前上方快速击出,高与头齐,拳心向右(图7)。此为左豹拳。如此左右连环快速出击的动作,叫作连环通天炮。 8.下盘保持右弓步不变,腰略左转,同时左拳向下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右拳发柔劲向前上方击出,高与头齐,拳心向左(图8)。 9.卧豹离山:身体左转,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成右仆步,同时双拳变爪,右爪由上向左、向下按压于胸前,爪心向左;左爪由下向上、向左上架于头部上方,爪心向上,屈左臂(图9)。 10.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左爪收于小腹前。右爪变拳以柔劲向前上方击出,止于额前,高与头平,拳心向左(图 10)。 11.金豹直拳:保持右弓步不变,左爪变拳向右、向上挑打于右肩前,同时右拳收于左拳内,再由左拳下向前贴身打出,拳心向左,右拳之力急如炮火(图11)。 12.保持右弓步不变,右臂屈肘抽回于胸前,右拳心向内;左拳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图12)。 13.子午生根:保持右弓步不变,右肘后摆,右拳下落,

民俗与武术

1、从梅花拳派看义和拳运动中的民俗因素,张士闪著,民俗研究1994年第四期 笔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实质,是清朝末年一些乡村社会民众通过历史性武术传承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社会文化民俗团体所发生的一次突发性群体暴动行为。 笔者试图通过对梅花桩拳派民俗的考察,揭示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土壤、思想状态和它随历史契机猝然爆发并波浪式发展的深层原因。 义和拳运动是梅花桩拳派民俗群体对当时社会的政治体制、文化发展趋势所做出的调整、改善的强烈暴力的反映。事实上,当年义和拳的始发地带和后来运动最为活跃强盛的地区,正是当时梅花桩拳术比较普及、拳派民俗稳固兴盛的地方,皆属梅花桩拳派民俗“密点”。通过对梅花桩文场的考察,我们基本可以肯定梅花桩拳派不是什么“教”,“义和拳教”也无法涵盖整个义和拳运动的组织形式和文化源流。 梅花桩拳派有着自己培养人才的规范思路:文理统驭武功,武功深寓文理。 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日,全国各地的梅花桩拳民都要都预先约定的祖师纪念处举行大规模的“亮拳”活动,时至今日仍长盛不衰。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亮拳”。在这期间,各地拳首商议着一年来的拳派事务,解决有关问题。中国社会的农业性和宗法性特点在这里展现出它极其和谐、极富情感凝聚力的一面。整个活动既是传统智慧的巧妙运用,又是个人灵性的自由发挥。可以说是梅花桩拳派一年一度的力量大检阅、情感大交流,是梅花桩拳派民俗场形成、辐射、强化的重要方式,它本身也是成为梅花桩一项很有特色的民俗事象。身临其境的人们往往会对这种“场”的力量留下深刻的印象。 直隶、山东义和拳运动中的民俗因素: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日深而导致的民族危机形势,面对法、德教会势力不断掀起精神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梅花桩拳派以传统民俗为号召,团结民心,检视拳众力量,张扬民族精神,开始了针对西方教会侵略势力的对抗尝试。中西宗教信仰和社会礼俗的矛盾冲突,是义和拳运动的直接成因和初期斗争形式,而且又贯穿于整个运动的始终。这是一个内聚力较强并富有抗外性的民间拳会组织,反映了华北村落农民的群体心理意识,并代表了传统文化的某些精华部分。他们以传统的“亮拳”习俗作为斗争的发轫和多次行动的集聚方式,民俗因素在整个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另外,从“洋兵就要来了”这句话在当时的多次流播及其惊人效果,可以看出中西民俗文化的隔阂对运动起了多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义和拳运动是梅花桩民俗群体作为一种比较独立的传统文化意识载体,以暴力对抗为基本形式,与它所处的时代社会进行了一场规模较大的能量交换。 2、梅花拳的复兴与华北乡村的群体认同,张国栋,[美]Thomas A.Green,李运著,民俗研 究2016年第5期 笔者采用的是质化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田野调查中的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其中的一位作者是梅花拳的内部传人,作为局内人来参与调查和研究。文章访谈涉及到的问题有:当地梅花拳的传统、个人的习武经历、梅花拳对个人和社区的影响、梅花拳面临的问题以及对梅花拳未来的看法等。 尽管梅花拳在官方的记载中出现得较晚,但根据义和团运动研究专家路遥的成果、武术史学者周伟良的研究、相关民间武术文献以及梅花拳的传承谱系,可以确定它早在明朝末年就出现在山东和江苏的交界地带,并在整个清朝沿着山东、江苏、河南和河北的交界地带在广大的乡村社会传播开来。 文章将通过回顾梅花拳的变迁历程及对当下城镇化背景下梅花拳复兴的田野考察,探寻这一民间文化复兴的社会因素。聚焦于梅花拳的书写历史、口头历史、传承现状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 文章得出的结论:从明末至今,梅花拳历经各种战争和政治更替,并在当下的城镇化背景下经历着其传统的复兴。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华北乡村的社会基础为梅

嫡派真传少林内功秘传——倜庵识

序 易筋经为少林武术祖师达摩禅师所传授,分内外两经。内经主柔,以静坐运气为事,非少林正宗子弟,不得其传;且擅此者,亦不肯轻易授人,守少林戒也。后之练武者,欲自炫耀,往往皆以十二段锦之法化之,以其段数相同,法则相类也。其实十二段锦自十二段锦,易筋经自易筋经,两经可互而不可尽混者也。至于外经,则主刚,以强筋练力为事。其法遍传于世,惟真本亦殊不多遘。坊间俗本,所载各段,节数虽相同,其法实大有出入。欲觅一完善之本,不可得也。大抵此法盛行于北方。兹编各法,乃得之于山西药商邹仲达君之秘授。据云:为少林山陕支派之真传,较寻常坊本为胜也。法偏重于上肢,实为练力运气、舒展筋脉之妙法。每日勤行四五次,百日之后,则食量增加、筋骨舒畅、百病不生;至一二年后,则非但身体强健精神饱满,且两臂之力,可举千斤。即为平素孱弱多病,力不足以缚雏者,练习一二年,亦可以一扫其孱弱,两臂增加数百斤之力。至若老年之人,精气已衰,勤习此法,虽不足以返老还童,亦足以延年却病。江右老人程明志,年已八旬,精神犹如壮年,日徒步三十里不为苦。尝谓余曰:“予气体素弱,中年多病。从友人之言,勤习易筋后,不久即康健。四十年中,从未为病魔所扰。今犹能强健步者,谓非易筋经之功乎?”观乎老人之言,则此法之效力,可以知之矣。兹特将前后两经练法绘图列说,印行于世,以公同好,且为坊间俗本一证其讹。 倜庵识 弁言 先强健体魄,而后易收明心见性之功也。自此少林武术,遂成一派,时在梁隋之际也。及乎宋代,武当道士张三丰,修真养气,而得神传之秘。应召入京,途中遇寇,一夜之间,以单丁杀贼百余人。其武术亦为世所推重,从游以求其技者,亦颇众多,至是武术除少林一派之外,又增一武当派矣。故今之学武术者,不出于少林,即出于武当。顾少林之术,似属于刚,专注意于力之作用;而武当之术,如太极、八卦等拳法,皆以柔胜,纯任自然,而专注意于气之作用。因此,世人又强指少林为外家功夫,以武当为内家功夫,殊不知内功、外功之分别,并不在于两家之宗派也。刚柔寓阴阳之理,刚属阳而柔属阴,阴阳相济,始可孕育化生。独阴不生,孤阳不长,此一定不易之理也。于万物皆如此,而谓于武术一道,反能越出此理乎?少林派之武术,显刚隐柔,即所谓寓柔于刚者是也,故亦可以鼓气以御敌;武当派之武术,显柔隐刚,即所谓寓刚于柔者是也,故可以鼓气以击人。因皆刚柔相济,阴阳相生之法,若谓少林有刚而无柔,武当有柔而不刚,则我实未见其可也。惟因此而宗派出矣。宗派既分,门户斯立。如同学于少林门下之人,因师父之不同,而手法稍异,则必号于众曰,我师何人也。我之所学某家之行派。甚有一知半解之徒,略习皮毛,即变更成法,专取悦目,而自鸣得意,自立门户,以期炫耀于世。此于少林、武当二派之外,又有所谓某家拳某家刀拳,但一究其实,则其本源要不出二派也。至于内外功夫,二派中本皆有之,惟后人门户之见太深,凡学少林派者,则指武当为柔术,而不言其外功;学武当派者,则指少林为外功,而不言其内功,积久而此种见解,随成为学武者之通病矣。今试执一略知武术者而询其内功之源流,则彼必猝然而对曰:是出于道家,而武当实其嚆矢。若语少林内功,彼必嗤为妄言,而必不肯信,斯非过甚之言也。世间万事,只要门户之见一深,即易发生此弊。固不仅武术然也,即以文事喻之,孔孟之徒,必斥杨墨;而杨墨之徒,必非孔孟。其实孔孟之学,固足为法,而杨墨之学,亦有可取,其所以不能相容而互相排斥者,门户之见深也。故予谓欲集各家之长,必先破门户之见而后可。若斤斤于此,势成冰炭,无融合之余地,则两派之长,固可保持,欲融冶一炉,而推阐演进,以求其最精奥之武术,必不能也。且犹有说者,武当祖师张三丰之武术,亦从少林派中得来;且有谓张实出于少林之门。此说虽无可征信,不足为据,而明代著名之武当派武术家如张松溪等,其初固皆从少林派学,后始转入武当门下者。由此以观,则两派固可相容,而不必互相排斥者矣。其实少林派中,各种功夫,并非完全为外功,亦自有内功在。易筋、洗髓二经,所列各法,而能称之为外功乎?更进一步言之,道家练气而讲胎息,佛家养气而讲禅定,我人试就此胎息与禅定二事,而究其妙用之所在,其理果有所异乎?一则心中念念在道,一则心中念念在佛,表面虽微有不同,实际则互相吻合,此所谓殊途同归者是矣。予不揣鄙陋,而有此少林内功之编,非必欲苟异于人,而强别于武当派之内功,实因少林亦固有其内功,以世人忽视而不传,甚为可惜。故不厌词费而述之,使世之学武者知少林亦非专以外功见长也。更愿学武者皆平心静气,破除门户之见。将两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