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 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包括客观性、实质与形式一致、会计确认、连续性和谨慎性。

1. 客观性:会计信息应基于客观的事实和证据,准确地反映经济事件,避免个人主观意见的偏见。会计人员应根据可观测的现象和证据进行判断和处理。

2. 实质与形式一致:会计应关注经济交易的实质而不仅仅是其法律形式。即使某项交易在法律形式上与现实相符,但如果其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符,应按照其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

3. 会计确认:会计信息应在经济交易发生时确认,并根据可靠的证据计量和记录。确认的基础是经济事件已经发生而且与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关。

4. 连续性:会计信息假设企业将会继续经营下去,即使存在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应基于企业连续经营的假设。

5. 谨慎性:会计人员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保持谨慎和审慎态度,预估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并在会计处理中充分考虑。

这些基本准则旨在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使其能够为用户提供正确、全面和有关联的决策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的遵循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规范性和经济效益。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 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用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准则体系。其中,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下面,我将就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进行详细阐述。 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是真实性。真实性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这意味着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将其真实、准确地体现在财务报告中。 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二是公允性。公允性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应当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原则对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进行计量,并确保计量结果客观、公正。 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三是连续性。连续性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应当按照连续经营的原则编制。即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应当假设将会继续经营下去,不考虑可能发生的破产、停业等情况。这样可以确保财务报表的比较性和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四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按照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时间确定会计确认的时点。即企业应当在

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时确认相关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而不是按照实际收付款的时间来确认。 还有,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五是会计期间。会计期间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时间段。企业应当选择适当的会计期间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并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标注会计期间的起止时间,以便用户正确理解财务报表的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六是货币计量。货币计量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中的经济业务应当以货币计量单位为基础进行度量和报告。即企业应当以货币形式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包括真实性、公允性、连续性、权责发生制、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这些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比较性。企业应当认真遵守这些基本准则,确保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用户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从而帮助用户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规范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

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年度和中期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货币计量为基础,以综合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财务结果与影响。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和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

企业会计准则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基本原则和普遍规则。其中包括了基本准则、会计要素、计量基础、会计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本文将重点 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要求在财务会计中所记录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项目,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和财务状况。只有真实地反映,才能为有关方面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在会计处理中必须严格按照会计规定和会计原则进行。 二、权责清晰 权责清晰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要求在传统财务记账中,必须清楚地划分 所有者的权益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益,以及各自的债务和财务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明确 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在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合理、公正的关系。 三、连续性 连续性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假定企业 将持续经营,并将其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表现为一系列相互连续的周期,以便更好地 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四、谨慎原则 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要始终坚持 保守处理的原则。保守处理是指在面临若干不确定因素时,企业应该将预测未来的结果或 情况悲观地估计,以避免偏高或虚高。谨慎原则的实施,可以使财务报表更为可靠和真 实。 五、收入确认原则 收入确认原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之一,要求企业必须在收入实现的过程中, 按照收入的性质和出现的时间,将收入确认为应计收入或实现收入。准确、及时地确认 收入,有助于更为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有利于经营决策和运营管理。 六、成本匹配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规则。它 们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一致和可比的会计标准,以增强财务信息的可靠 性和透明度。本文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包括会计实体、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错误更正等。 一、会计实体 会计实体是独立存在的经济组织,可以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每个会计实体都应编制独立的财务报表,以反映 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实体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遵 循一贯性原则,即应确保在相同会计期间内使用相同会计政策和会计 估计。 二、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企业为编制财务报表而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计量规则。企业的会计政策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并且在财务报表中应明确披露。会计政策的选择应以真实、合理和公允为原则,确保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企业在更改会计政策时,应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披露,并解释 更改的原因和影响。 三、会计估计 会计估计是根据可获得的信息和专业判断对不确定事项进行合理估 计的过程。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合理估计相 关项目的金额和计量。会计估计需基于可靠的数据和假设,且应被披

露。如果会计估计的变化对财务报表产生显著影响,企业应说明变化 的原因和影响。 四、错误更正 错误更正是指对之前年度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正,以纠正由于计算错误、会计政策错误或不正确使用会计估计所导致的错误。企业在发现 错误后应及时更正,并在当前年度的财务报表中进行适当的披露。错 误更正的调整应反映在期初财务报表的账面余额,而不是单独列示在 损益表中。 五、财务报表的编制 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准则的核心成果之一,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应以真实、合理和公 允为基础,反映会计实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编制财 务报表的流程包括信息收集、会计处理、信息呈现和报表披露等环节。 六、财务报表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和适当的披露,以提 供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财务报表的披露内容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担保事项、关联交易和重大事项等。披露应明确、准确、完整和易于 理解,使用户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做出明智的经济 决策。 结语

企业会计准则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准则是指企业在确定其财务报表所基于的会计原则的一组标准。它的本质是一种统一的财务报告要求,它定义了企业财务报表的组织格式,以及会计师在准备财务报表时应遵循的会计原则,以便准确可靠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准则的核心,它定义了企业业务活动中应遵循的审计原则。基本准则包括: 一、实物原则。即企业在确定会计科目时应依据实物原则,即根据其财务信息的实质,而不是根据其形式,依据会计原则的要求,将财务信息的实质分类记录为会计科目。 二、实质优先原则。即企业在确定会计科目时,应优先考虑财务信息的实质,并结合会计原则的要求,将财务信息的实质分类记录为会计科目。 三、按现状记账原则。即企业在确定会计科目时,应按照财务信息发生、计量时的现状记录会计科目,而不是按照未来事件记账。 四、全面性原则。即企业在确定会计科目时,应全面、准确、真实的反映所有的经济事件,不应漏报或者曲解财务信息。 五、相关性原则。即企业在确定会计科目时,应将财务信息的实质与其影响的会计科目联系起来,以便反映财务信息的实质特征和发生的经济事件。 六、收益原则。即企业在确定会计科目时,应将收益按现金流量原则计入财务报表,以及按照科目记账原则把收益分别记入不同的会计科目。 七、可比性原则。即企业在确定会计科目时,应将财务信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原则记录,以便比较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果。 八、及时性原则。即企业在确定会计科目时,应将财务信息及时记录入财务报表,以及按照科目记账原则把财务信息分别记入不同的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准则是企业财务报表准备的依据,是决定企业财务报表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准则。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准则的核心,它定义了企业业务活动中应遵循的审计原则。企业应根据基本准则,准确可靠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财政部令第33号 颁布时间:2006-2-15发文单位:财政部 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批复》(国函[1992]178号]的规定,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金人庆 二○○六年二月十五日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七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Basic Standards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于2024年颁布实施,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本文将从其定义、 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对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基本规范的 总称。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减少信息的 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和其他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 置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会计报告的基本 假设、会计基础等。其中,会计报告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会计报告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和持续经营等。会计基础包括货币计量和依实际发生制度。 1. 规范性强: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强制性规范,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必须依据准则进行财务核算。 2. 灵活性大: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适当调整和变通,以满足企业的特殊需要。 3. 国际接轨:企业会计准则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4. 财务信息透明度高: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财务信息进行真实、完整和及时的披露,增加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便于投资者和其他利 益相关方的决策。

1. 规范企业财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企业财务核算的基本要素和方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平台,减少了会计处理的主观性,促进了财务核算的规范化。 2. 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信息的披露和编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3. 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财务信息进行真实、完整和及时的披露,增加了企业的责任意识,促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 4. 加强企业间的比较和竞争: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更加可比,有利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企业间的比较和竞争,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对企业财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通过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间的比较和竞争,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企业会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修改)-财政部令第76号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修改) 正文: ----------------------------------------------------------------------------------------------------------------------------------------------------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14年7月23日根据财政部令第76号《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修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修订)-财政部令第33号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修订) 正文: ---------------------------------------------------------------------------------------------------------------------------------------------------- 财政部令 (第33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批复》(国函〔1992〕178号)的规定,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金人庆 二○○六年二月十五日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七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九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条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行为,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下面是准则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14年7月23日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修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