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身体失去水分和电解质,导致体

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果及时不抢救和护理,中暑可能

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中暑抢救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中暑抢救护理的常规措施。

中暑抢救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急救阶段,主要是迅速降温;第二阶段是康复期,主要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第三阶段是后期康复期,

主要是锻炼身体,恢复体力。

在康复期,中暑者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因为中暑导致了体内

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所以需要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来进行补充。

饮食上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稀饭、面条、蔬菜等,以避免过

度负担消化系统。此外,中暑者还需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充分恢

复体力。

在后期康复期,中暑者需要逐渐恢复体力。可以进行适量的锻炼,如

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此外,中暑

者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再次中暑。

除了上述抢救护理常规,以下几点也需要注意:

1.预防中暑是最重要的。在高温天气条件下,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尽量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在高温环境

下工作或运动,要做好防暑措施,如穿戴透气、吸汗的衣物,戴遮阳帽,

多饮水等。

2.在户外活动时要常备清凉饮料,并适量饮用。可以选择含有电解质

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椰子水等,以帮助维持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3.在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可以使用空调等设备调节室温和湿度,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4.注意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如果发现有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总之,中暑是一种常见的高温疾病,如果发生中暑,要及时采取抢救护理措施,尽量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预防中暑是最重要的,要注意防暑措施,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以降低中暑的风险。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热痉挛、热衷蝎、热射病、和日射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临床表现】 以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 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 1.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肢倦,胸闷恶心,口渴多汗等症。如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为先兆中暑。 2.面色潮红,胸闷烦躁,皮肤干燥,呼吸急促,大量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为轻度中暑。 3.上述症状持续不解,继现汗闭高热,头痛呕吐,神昏肢厥,或肢体痉挛抽搐等症,为重症中暑。 【临证护理】 1.口唇紫绀缺氧时遵医嘱及时吸氧。 2.出现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时,遵医嘱艾灸。 3.抽搐痉挛者,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4.大汗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频频冷服。 5.出现身热汗少、口渴不欲饮、吐泻等症者,遵医嘱给予藿香正气水口服及针刺。 6.神昏热厥者,遵医嘱鼻饲灌注醒脑急救中药或针刺治疗。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多食清暑水果、蔬菜和绿豆汤等,忌食油腻及烟酒。 【用药护理】

1.按医嘱用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 3.应用冬眠药物期间,要密切观察注意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 【并发症护理】 1.高热者,可予头部行冰袋冷敷,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丰隆、风池、内关、照海等穴位。 2.出现神昏、惊厥、四肢抽搐、息短气粗、四肢厥冷、泠汗不止、瞳孔散大时,可灸神阙、气 海、关元,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健康指导】 1.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使之气血通畅。 2.注意水分的摄人,保持环境的通风,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 3.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在湿热环境中宜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 4.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物。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夏季汗出较多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忌食油腻、辛辣、烟酒之品。

急救措施_精品文档

一、中暑急救: 1 、迅速转移:应将中暑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物, 脱掉鞋子,平卧,头部不要垫高。 2、降温:用凉水或者50%酒精擦洗全身,直到皮肤发红,以促进散热,有条件的可在病人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必要时可将病人 放入凉水中浸浴降温。降温时必须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和心 跳状况,当体温降到38 度摆布时,应即将住手降温,以免病人虚脱。 3、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对能喝水的病人,应鼓励他喝足加盐开水 或者其他饮料 (如汽水喝西瓜汁)。对不能饮水的病人,应即将送医院输液。 4 、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涂抹清凉油等,以消毒解暑, 也可采用民间刮痧法。 二、触电事故中的伤员急救: (1)、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即将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救治,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抛却现场抢救,更不能根据没有呼吸或 者脉搏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抛却抢救。 (2)、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 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 (3)、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份带电设备的开关、 刀闸或者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者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 离电

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 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许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wei)险;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脱离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 (4)、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者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者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者干板上。 (5)、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 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份必 要的安全距离。 (6)、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 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者右)喉结旁凹陷处的劲动脉有无搏动。 (7)、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头判定呼吸心跳住手。 (8)、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住手时,应即将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 (一)病因 高温、潮湿、无风的环境最容易引起中暑。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易诱发中暑。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如年老、体弱、产妇、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阿托品)、汗腺功能障碍(如硬皮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等容易发生中暑。 (二)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 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

2.轻症中暑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3.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 (1)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2)热衰竭在热应激情况时因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表现为头晕、晕眩、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常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属于高温综合征,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运动数小时(劳力性),或老年、体弱、有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维持数日(非劳力性)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使中心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其征象为:体温高达40~42℃甚至更高、皮肤干燥(早期可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 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 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 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 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 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 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 第三章症状护理常规 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 第二节惊厥护理常规 第三节休克护理常规 第四节昏迷护理常规 第五节咯血护理常规 第四章急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暑护理常规 第二节触电护理常规 第三节中毒护理常规 第四节溺水及窒息护理常规 第二部分专科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二章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 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物品,对急诊及危重病人,应根据病情,做 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2、病房护士应及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送到指定床位。 3、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并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2)介绍住院规则及有关病室制度。

(3)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及同室病人。 4、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测T、P、R、BP、身高、体重,做好相应记录。 5、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6、主动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并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拟定护理计划 及措施并实施,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7、入院后每日测量T、P、R3次并记录,正常者改为每日2次,如果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 测生命体征。做好因时制宜护理,每日询问大便次数1次并记录,每周测量体重、血压1次并记录。 8、严密观察神志、面色、舌象、脉象变化,做好辨证施护。 9、重症入院病人遵医嘱建立重症记录单,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 10、入院后,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化验标本,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 1、护士根据出院医嘱,预先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2、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病情及具体情况实施具有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告之注意 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填写意见卡等。 3、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停止病人的治疗,注销各类卡片并整理病历。 4、指导家属办理出院结帐手续。 5、护士接到出院结算单后,协助病人整理物品,收回并清点医院物品。告之病人出院所带药 物的服药方法等,送病人离开病区。 6、清理、消毒床单位,如死亡病人或传染病人出院,根据病情进行终末期消毒处理。 7、铺好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 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 (一)指征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3、各种严重创伤。 (二)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保证抢救物品性能良好。 2、制定护理计划,遵医嘱设重症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舌质、舌苔、脉 象做好辨证施护,并做好记录。准备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定时翻身,严防并发症, 确保病人安全。 第二节一级护理 (一)指征 1、病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高热、昏迷、肝、肾功能衰竭者。 (二)护理常规 1、病人应严格卧床休息并做好周密细致地各项生活护理。 2、注意观察病人心理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我国南、北方最近连续出现高温天,专家提醒老人和体弱多病者是高温的最大受害者。很容易造成中暑,中暑患者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于中暑的护理和急救措施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 中暑急救要点有如下几点 第一,立即将病人扶到或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最好是空调的房间内。 第二,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上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帮助其散热降温。昏迷呕吐者,要让其头偏向一侧,取出活动的假牙,慎防呕吐特误吸引起窒息。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

---------------------------------------------------------------最新资料推荐------------------------------------------------------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及操作流程急诊科注: 人手一册,请各位熟记护理常规内容,掌握急诊常见中医护 理操作流程,以备检查。 目录一、中暑1 二、毒蛇咬伤2 三、吐血3 四、 暴泻4 五、食物中毒5 六、高热6 七、神昏8 八、晕厥证 9 九、痛证11 十、湿敷法流程13 十一、涂药法流程15 中暑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 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 一、临床表现人体在高温环境或暑天烈日下出现出汗、头 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 热,严重者以神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 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 二、临证施护 1、生活起居护理⑴病室宜整洁,凉爽,安 静,通风良好,室温应偏低,保持在 20-22℃。 重症病人可以安排在有空调设备的病室内。 ⑵病人应松解衣扣,卧床休息,取平卧,保持安静,不宜 多搬动,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病床应设床栏,以免坠床等以外发生。 ⑶保持床单位干洁,病人汗出及时更衣,做好口腔护理和皮 肤护理。 1 / 3

2、辨证施护⑴暑湿表遏证: 身热少汗,头痛,头昏,疲倦乏力,胸闷不畅,苔白,脉濡数。 ①针刺足三里、关元、内关穴,隔姜灸神阙穴等;②可予以刮痧,取曲池、内关、大椎等穴。 ⑵暑热蒙心证: 高热无汗,面红耳赤,口干唇燥,渴而多饮,烦躁不安,神志不清。 舌红少津,苔黄,脉洪数。 可用冰袋,冰毯,冰帽,酒精或冰水擦浴的物理降温措施。 也可遵医嘱予冰水或盐水灌肠。 ⑶气阴两竭证: 面色苍白,汗出较多,呼吸浅促,四肢逆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血压下降。 舌红或淡红,脉细数无力或数不清。 ①用温水擦浴,忌用冷敷疗法;②艾炷灸关元、气海、肾俞、百会等穴;③大汗者,用金银花、玄参、麦冬、甘草煎水代茶饮。 三、饮食护理给予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清凉饮料,如绿豆汤、西瓜汁,淡盐水等,以清热解暑;忌食油腻及烟酒。 四、用药护理 1、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2、

中暑患者的护理常规

中暑病人的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观察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剧烈头痛、昏厥、昏迷、痉挛、等中枢神经系统 受损的症状。 3、观察病人有无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的症 状。 【护理措施】 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中暑者置于空调室或通风处,室温20~ 2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冰块、冰帽、冰毯、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 的冰葡萄糖盐水中静滴1~2小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输液速度慢而均匀,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10.7kPa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对老年及重症者禁忌快速推注降温药,以免诱发心脏骤停或肺水肿. 服用解暑中药)。 2、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尿量 变化,每10~30分钟测量肛温一次,肛温下降至38℃左右暂停降温,如患者进入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低于80mmHg),停止降温。 3、防止冻伤:降温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觉凉爽舒适为度心前区 及胸部勿置冰袋,骨突出要防止冻伤。 4、合理按摩::对中暑病人的肌肉的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则会使疼痛加重。 5、用药护理对于昏迷患者者,可遵医嘱给予纳络酮等药物,以降低 应激反应,起到促醒作用。对抽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者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6、饮食与休息清醒患者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昏迷病人留置胃管, 鼻饲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7、口腔和皮肤的护理昏迷患者每日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 防止溃疡的产生。定时给昏迷患者翻身,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尤其是灌肠后的病人,防止皮肤破损的发生。 8、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工作。 【健康指导】

急诊抢救护理常规2022版

急诊抢救护理常规2022版 第一节、多发伤抢救护理常规 第二节、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第三节、溺水护理常规 第四节、电击伤抢救护理常规 第五节、有机磷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第六节、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第七节、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一、多发伤抢救护理常规 1.立即解开或剪开患者衣裤,充分暴露检查部位,按ABBCS检查方法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初步判断,按伤情备好急救物品。具体检查方法为:A (airway),气道有无堵塞;B (breathe),呼吸深度和频率; B( bleeding),体表出血部位;c (circulate),脉搏、血压、末梢循环;S (sense),意识、反应。 2.迅速吸出口鼻腔、咽部的呕吐物、血块等异物,取出活动性义齿,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 3.给予鼻导管或面罩高流量吸氧,应用呼吸机者配合医生调节好呼吸机的各项参数,注意观察氧疗和通气效果。 4.迅速建立两条或以上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首选上肢、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尽量不用下肢静脉;常规选用16-18号留置针;采用加压输液装置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5.根据不同的伤情选择伤员的体位:一般创伤取仰卧位;颅脑伤、颌面部伤应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胸部伤取半卧位或伤侧向下的低斜坡卧位;腹部伤取仰卧位,膝下垫高使腹壁松弛;休克病人取仰卧中凹位。 6.使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伤员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 的变化,观察病人面色、神志、瞳孔、体温、皮肤温湿度等情况,并 做好各项记录。 7.给予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及出入水量,并做好记录。

8.对于经抗休克治疗仍不能维持血压的病人,或有开放性骨折、 胸部开放性创口等需手术的病人,立即做好配血、皮试、备皮、更衣等术前准备。 9.注意抬高受伤肢体,骨与关节损伤时局部固定、制动,疑有 脊髓损伤者给予颈托保护病人的颈部。 10.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 性状及量,并及时记录。 二、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11迅速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安置于20〜25℃房间。 1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 13采用4c的冰水擦浴、冰袋置于枕部及大血管处、4℃生理盐 水1000 ml灌肠、冷盐水胃内注入等物理方法迅速给病人降温。 14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注射、氯丙嗪25〜5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滴、纳洛酮0. 4~1. 2mg静脉注射等药物降温方法迅速降温,注意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 5,降温过程中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皮肤颜色 及尿量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肛温、脉搏一次,肛温降至38℃时停止降温;如有呼吸抑制、深昏迷、血压下降等情况则汇报医生,停用药物降温。 三、溺水抢救护理常规 1.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有义齿者取出义齿,保持呼 道通畅,换下湿衣裤,注意加盖棉被保暖复温。 2.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搏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

急救护理常规

一、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常规 1、紧急、优先处理窒息、大出血、休克;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立即开放1-3 条大口径静脉通路; 4、绝对卧床,防止坠床;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 6、及早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二、颅脑损伤急救护理常规 1、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开放1-3条大口径静脉通路; 3、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坠床,必要时禁食; 4、密切观察病情,尤其神志、瞳孔变化; 5、及早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6、对耳鼻流血或脑脊液耳漏者,保持清洁通畅,切勿堵塞或冲洗。 三、中暑急救护理常规 1、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室,室温22-25℃; 2、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3、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4、静脉补液,病情允许时给含盐饮料; 5、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 四、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护理常规 1、迅速清除毒物,清醒者给予催吐,洗清为止; 2、皮肤接触中毒者及时脱去污染衣物,清水彻底清洗; 3、立即终止毒物吸收,尽早、彻底、反复洗胃,洗清为止; 4、建立静脉通道,正确运用有机磷解毒剂,如阿托品、解磷定等; 5、观察病情,防止阿托品中毒,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常规 1、立即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的环境,解开衣领; 2、高流量吸氧4-6 L/min,或高压氧治疗;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人工机械通气; 4、准备抢救物品,建立静脉通道;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保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 六、心跳骤停急救护理常规 1、立即置患者于平卧,清除口鼻异物; 2、开放气道,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4、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电除颤; 5、迅速开放2条以上静脉通路,正确应用抢救药物; 6、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确记录每小时尿量; 7、头部置冰帽,保护脑细胞。 七、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环境安静; 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予镇静、镇痛治疗; 4、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做好除颤准备; 5、抗凝治疗时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6、做好PTCA术前准备; 7、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心理、饮食护理。 八、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常规 1、患者取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浓度给氧6-8L/min,湿化瓶中加入30%乙醇;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正确运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 4、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情况; 5、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情绪。 九、高血压危象急救护理常规 1、患者半卧位,安静休息,减少刺激,避免躁动; 2、吸氧; 3、遵医嘱正确运用降压药,监测降压效果并记录; 4、控制抽搐,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5、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情绪; 6、保持大便通畅,做好饮食指导。

中暑抢救的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的护理常规 1.概述 中暑: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2、病因 1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 2农业及露天作业时 3在人群拥挤、公共场所 3、容易中暑的人群 1老年人 2孕产妇 3婴幼儿 4心血管病患者 5糖尿病患者6感染性疾病患者 7营养不良的患者

8正在服用药物的患者 4、症状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C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脉搏快弱,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度中暑:热衰竭、热痉挛、热射病 5、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发病时所处环境的湿度和热辐射强度、居室的室温和通风情况。2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及有无高热、痉挛、晕厥、昏迷。 3中暑类型。 4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湿度,有无电解质失衡,有无脱水。 5气道维持情况。 6有无严重心衰、肺水肿、脑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7降温的效果,体温维持情况。

8病房室温情况。 9有无再惊厥、昏迷现象。 10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反应。 11实验室检查情况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检测。 6、护理措施 1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或有空调处,解开衣服,平卧休息。 2.对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患者,给予淡盐开水口服或清凉饮料。 3对重度中暑者,应迅速降温,降温是治疗的根本,必须争取时间尽快降温。4物理降温控制室温在20~25。有条件者使用冰毯。头部放冰帽或冰枕,腋窝、月筋殳沟等大动脉放置冰袋;全身用冰水擦拭。用4~10℃的10%葡萄糖盐水100OmI注入患者胃内。用4~10℃的10%葡萄糖盐水100Oml给患者灌肠。 5药物降温注意必须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 6密切监测降温效果每15~30分钟测量肛温一次,体温降至肛温38℃左右即终止降温,并维持体温不回升;如降温过程中,患者出现昏迷、呼吸抑制、血压明显下降,应停止降温。 7监测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及皮肤出汗情

中暑的护理常规

中暑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及神志。 2、病因及诱因。 3、中暑的程度及其他伴随病症。 (1)先兆中暑:体温>37. 5。。,出现头晕、眼花、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2)轻度中暑:体温〉38。&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湿冷、脉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3)重症中暑:高热体温〉40℃,嗜睡、昏迷、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呼吸加快、心率加快。 (4)热衰竭表现腋温高,周围循环衰竭、晕厥、神志不清。 (5)热痉挛表现体温正常、阵发性肌肉痉挛、少尿。 (6)热射病表现剧烈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意识障碍。 4、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响。 二、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 1、降温:脱离高温环境,置患者于阴凉通风处。 (1)轻度中暑者,口服清凉含盐开水等。 (2)重度中暑者,脱去衣服,用冷水、冰水或乙醇擦浴全身,加速 散热。头部放置冰枕或冰帽,大血管处置冰袋,必要时冰盐水灌

肠。 2、取合理体位:心衰患者给予半卧位,血压过低患者取平卧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如有呼吸停止倾向,应做好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的准备。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应用脱水剂及利尿剂控制脑水肿;有心衰者及早用洋地黄类药物;躁动抽搐者给予镇静处理;有急性肾衰竭者注意限制水、盐的输入;发生DIC者,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一般护理 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降温效果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2、药物护理: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响。 3、补液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防止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高热惊厥患者应给予保护性约束,防止坠伤,床边备开口器与舌钳以防咬伤。 4、对热痉挛患者,轻者多饮含盐饮料,重者积极补充钠盐及水份,直至血压恢复正常。 5、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做好尿管和会阴部护理。 6、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 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1、高温下保证足够的入量,加强营养。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高热2.热痉挛3.热衰竭4.热射病5.水电解质紊乱6.急性肾功能衰竭7.脑水肿8.DIC 初始评估 1.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情况,评估体温,循环衰竭 2.评估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 3.评估神志、面色、瞳孔、肢体活动及各种反射 4.询问现场接触史,是否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5.中暑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6.是否出现伴随症状:高热, 皮肤干燥无汗,痉挛、晕厥、昏迷及三联征等症状7.主诉与过去史 持续评估 1.神志、面色、瞳孔、生命体征 2.气道维持情况 3.降温效果 4.病房室温情况 5.有无再惊厥、昏迷现象 6.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反应 7.实验室检查情况:ABG,电解质,肾功能检测 8.用药效果

干预措施 1.判断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情况,如无心跳呼吸立即给予心肺脑复苏及进一步生命支持。连接心电监护如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立即予除颤。 2.有心跳呼吸,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使指氧饱和度在95%以上。 3.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也便于分泌物从口角流出,避免吸入呼吸道。及时吸除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吸,使氧分压在80-100mmHg。 4.持续体温心电监护、血压、氧饱和度监测。 5.开通静脉通路,根据医嘱予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ABG、指测血糖等。 6.迅速降温,降温是治疗的根本,必须争取时间尽快降温,体温降至肛温38˚C左右即终止降温,但不让体温再度上升。 6.1 物理降温 6.1.1 用空调控制室温在20˚C~25˚C左右。有条件者使用冰毯。 6.1.2头部放冰帽,大血管区放置冰袋,用加入少量乙醇(5%-10%)的冰水擦浴。 擦拭顺序上肢自侧颈→肩→上臂外侧→手背;自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 窝→手心;背部自颈下至臀部。下肢自髂骨沿大腿外侧至足背;自腹股沟沿 大腿内侧至足内踝;自臀下沿大腿后侧经腘窝至足跟。 6.1.3用4-10˚C的10%葡萄糖盐水1000ml注入患者胃内。 6.1.4用4-10˚C的10%葡萄糖盐水1000ml给患者灌肠。 6.2 药物降温注意必须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 6.2.1氯丙嗪20-50mg加入4˚C的葡萄糖盐水中静滴,5~10分钟内滴速需慢,以 30~40滴/分为宜,2小时内滴完。 6.2.2山莨菪碱10-20mg稀释在5%的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滴以改善微循环,防 止DIC的发生。 6.2.3消炎痛栓塞肛。 6.2.4人工冬眠药物,一般用氯丙嗪8mg、哌替啶25mg、及异丙嗪8mg,在保证 血压的基础上尽早使用。 6.2.5激素治疗:DXM,氢化可的松。改善机体的反应性,预防肺水肿,对轻度脑 水肿尚有脱水作用。

中暑的护理

中暑的护理 【概念】 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症状的总称。 【病因】 1.环境温度过高 2.产热增加 3.散热障碍 4.汗腺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 1.先兆中暑 头痛、、头晕、口渴、大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2.轻度中暑 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伴有下列表现之一,同时又不能继续劳动者为轻症中暑。 (1)体温在38℃以上; (2)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胸闷等表现; (3)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细而快、大量出汗;经及时处理于4h内恢复正常者。

3.重度中暑 (1)热痉挛多发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降低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2)热衰竭表现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心率明显增快、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中心体温(CBT)升高不超过40℃,无神志障碍。 (3)日射病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脑组织充血水肿,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四肢抽搐。 (4)热射病高热,早期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意识障碍,四肢抽搐。重者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 【辅助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心肌标志物。 2.怀疑颅内出血或感染时:应行脑CT和脑脊液检查。 3心电,心脏彩超。 【治疗原则】 1.脱离高温环境 2.降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3.对症及支持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中暑病人的护理

模块三损伤、中毒病人的护 任务九中暑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酒精中毒兴奋期乙醇浓度达到多少? 答:11mmol/L 2.共济失调的表现? 答: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眼球震颤 【新课导入】 【案例】(图片) 李先生,54岁,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室外工作,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T: 40.5 C并伴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速,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表现,急诊就诊。 临床诊断为:热射病(中暑高热)伴休克 思考: 1.为该患者降温首选的方法是? 2.请说出停止降温的指征?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不同类型中暑患者选取适宜物理降温方法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氯丙嗪为患者进行药物降温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并能区分不同中暑类型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治疗原则并掌握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图片) (一)病因 1.环境因素在高温(>35C)、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或环境温度虽未达高温,但空

气中湿度大且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 态,维持体温在37 C左右。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 温在正常范围。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机体产热增加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以及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搬痕形成等使出汗减少散热受阻;对热的适应能力下降,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三、临床表现(图片)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V 38 C)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C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1.热衰竭(中暑衰竭)为最常见的类型。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 2.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多见于健康青壮年。 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脑组织温度可达到40〜42C,但体温不一定升高。在烈日下劳动时间过长,但又没有防护措施者易发生。 4.热射病(中暑高热)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早期表现头疼、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

注:人手一册,请各位熟记护理常规内容,掌握急诊常见中医护理操作流程,以备检查。及操作流程 急诊科 目录 一、中暑 (1) 二、毒蛇咬伤 (2) 三、吐血 (3) 四、暴泻 (4) 五、食物中毒 (5) 六、高热 (6) 七、神昏 (8) 八、晕厥证 (9) 九、痛证 (11) 十、湿敷法流程 (13) 十^一、涂药法流程 (15) 中暑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 一、临床表现人体在高温环境或暑天烈日下出现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 心 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 二、临证施护

1、生活起居护理 ⑴病室宜整洁,凉爽,安静,通风良好,室温应偏低,保持在20-22 C o 重症病人可以安排在有空调设备的病室内。 ⑵ 病人应松解衣扣,卧床休息,取平卧,保持安静,不宜多搬动,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病床应设床栏,以免坠床等以外发生。 ⑶ 保持床单位干洁,病人汗出及时更衣,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2、辨证施护 ⑴ 暑湿表遏证:身热少汗,头痛,头昏,疲倦乏力,胸闷不畅,苔白,脉濡数。 ①针刺足三里、关元、内关穴,隔姜灸神阙穴等; ②可予以刮痧,取曲池、内关、大椎等穴。 ⑵ 暑热蒙心证:高热无汗,面红耳赤,口干唇燥,渴而多饮,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舌红少津,苔黄,脉洪数。 可用冰袋,冰毯,冰帽,酒精或冰水擦浴的物理降温措施。 也可遵医嘱予冰水或盐水灌肠。 ⑶ 气阴两竭证:面色苍白,汗出较多,呼吸浅促,四肢逆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舌红或淡红,脉细数无力或数不清。② 艾炷灸关元、气海、肾俞、百会等穴; ③大汗者,用金银花、玄参、麦冬、甘草煎水代茶饮。 三、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清凉饮料,如绿豆汤、西瓜汁,淡盐水等,以清热解暑;忌食油腻及烟酒。 四、用药护理 1、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