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测试题(共4套)含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测试题(共4套)含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测试题(共4套)含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测试题(共4套)含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测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A.化学 B.文学 C.化解D改易

2.宫廷文化属于()

A.上层文化 B 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 中层文化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A.南夷 B.南蛮C.西南蛮 D.西南夷

5.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

6.《尧典》载于()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 《尚书》

7.老子认为,取法“自然” B.“治人” C.“治心” D.“治学”

8.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

9.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

10.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

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A.预测天气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2.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A.唐 B.宋 C元 D 明

13.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 昭穆制

14.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

15.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

16.《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土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的()

A。规范性 B.调和性 C 等级性 D 延续性

17.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

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18 《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 抽象思维

19.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20.周代,人们按四时祭祀祖先,夏祭叫()

A. B 禘 C 尝 D.

21.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D.葛洪

2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

2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A 回文 B.顶真 C 对偶 D 析字

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A.秦汉时期 B 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 明清时期

25.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A.孙中山 B.蔡元培 C 李大钊D.章太炎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广义文化产品的有()

A.农具 B.陶器 C 雕塑 D.绘画 E.典籍

27.后期法家的主张有()

A.以杀去杀 B.以乐去乐 C 以仁去仁 D.以刑去刑 E.以礼去礼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居住用房的主要方式的有()

A.半穴式 B.干栏式 C 塔楼式 D.井干式 E.哥特式

29.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三省”包括()

A.中书B.门下 C 尚书 D.内阁 E.枢密院

30.20世纪30、4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有()

A.贺麟 B.冯友兰 C 余英时D.刘述先 E.胡适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思潮

32.墨家学派

33.毕昇

34.《法经》

35.知行合一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

37.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

38.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39.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40.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42.简述儒家的义利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测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

分)1.D 2.A 3.B 4.D 5 C 6.D 7.C 8.C 9.A 10 B 11.D 12.B 13.C 14.D 15 A 16.C 17.D 18.C 9.B 20 B

21.C 22.C 23.A 24.B 25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A B C D E 27.A D 28.A B D 29 A B C 30 A B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在—定的背景下,

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32.该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创始人是墨翟。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到了战国时期,该学派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的发明创造。

33.毕异,宋仁宗时期(11世纪中叶)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节省工料,又提高了效率,加速了我国印刷业发展。

34.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在各国成文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35.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古代哲学家主张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1)

岭南籼稻自然生长,四季不缺;(2)岭南原始居民没有

改良籼稻品种之必要;(3)与上述两点相反的长江中下

游在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从而形成

了中国稻作农业。

37.(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于争夺周王

室失落的王权,从而引发了各国的变法大思考,构成

“百家争鸣”的最重要部分。

(2)民力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经济。

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

宝贵的部分。

38.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宋仁

宗时期(公元11世纪中叶),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技

术;公元8世纪时雕版印刷术传人日本;14—15世纪,

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并行欧洲。

39.(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

手段;(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

40.(1)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信; (2)

特别注重语言的传达效果; (3)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

对象、时机和分寸; (4)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与华美

这一矛盾。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1)正面影响:第一,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

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第二,

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

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负面影响:

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

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42.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一个非常重要

的命题;儒家学者对“义”进行评价时,往往把“利”

作为它的对立面,在义利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

想观念;“利”就是物质利益,“义”是行为原则,

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必须以义为前提。孔、孟、荀、

董等都主此,体现了儒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

观念。当然,儒家在强调义的重要性时,过分地抑制

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种倾向曾

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_______的典礼。

2.西周官吏选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袭制,战国时期,逐渐实行_______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

3.中国从辛亥革命以后至今主要采用阳历,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_______历,因其便于农事,至今仍在农村使用。

4.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_______。

5._______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6.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_______。

7.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_______两大类。

8.朱熹认为客观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陆九渊认为主观意识的“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_______。

10.古代通称棋艺为“博奕”。“奕”是_______。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姨诀称姨夫,自己与姨夫关系为妯娌。( )

2.江西庐山的岳麓书院是北宋著名书院。( )

3.自秦始皇以后,方孔圆钱成为中国铜钱的固定形式,直到清末,沿用了两千多年。( )

4.韩愈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开创了诗坛的新局面。( )

5.王实甫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近70种剧本,留存下来的有18种。( )

6.农民是民间故事的传播者也是它的主人公。( )

7.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题中有“判”,即判决书。( )

8.住持是一寺之首,又称方丈。( )

9.明末清初一些杰出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都是科举制的强烈批判者。( )

10.敦煌文书大致可分为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两大类,其中世俗文书数量较多。(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称为“三礼”,即《周礼》、( )、《礼记》。

A.《仪礼》

B.《家礼》

C.《小戴礼》

D.《大戴礼》

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 ),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3.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了私人办的学校,( )是其首创者。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4.唐时科举考试( )一次,考前各地举子先向礼部报名,投递履历表,叫做“投状”。

A.每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5.中国历史上的准确年代计算,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 )年)开始的,迄今不曾中断。

A. 827

B. 841

C. 781

D. 51

6.建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 ),《赠白马王彪》是其代表作。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粲

7.向年轻人谆谆传授自己刻苦学习体会的《送东阳马生序》是( )的作品。

A.刘基

B.宋濂

C.高启

D.归有光

8.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赋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A.《子虚赋》

B.《洛神赋》

C.《登楼赋》

D.《秋声赋》

9.( )作《戏为六绝句》,以诗论诗,从此,论诗诗成为古代诗论的形式之一。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苏轼

10.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近体两大类,始于( )

A.南朝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1.骈文句式以( )为主。

A.三五

B.四六

C.四七

D.四八

12.民本思想是( )政治观的精华。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

13.《日知录》是( )的著作。

A.方以智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4.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翻译了( )

A.《法意》

B.《原富》

C.《群学肆言》

D.《天演论》

15.最能代表隋唐佛教特点的,是宗派佛教的出现。从隋到唐,先后出现了

( )个佛教宗派。

A.四

B.五

C. 六

D.八

16.隋唐时的孙思邈精于医药,后世尊称为药王。他是( )

A.佛教徒

B.道教徒

C.伊斯兰教徒

D.基督教徒

17.以道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最有名的是( )

A.《搜神记》

B.《西游记》

C.《封神演义》

D.《东周列国志》

18.真正代表魏晋新学风的著作是魏王弼的( )和何晏的《论语注》。

A.《春秋注》

B.《周易注》

C.《周礼注》

D.《尚书注》

19.盛行( )是宋代书法的一大特色。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20.蔡伦首创了用( )造纸,这是造纸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

A.树皮

B.麻头

C.麻布

D.麻皮纤维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七夕

2.《木兰辞》

3.四大传说

4.盂兰盆节

5.钟鼎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什么叫“三言”、“二拍”?

2.你怎样理解墨子的认识论?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汉代统治者对法制进行的改革。

2.简述王充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测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祭祀

2.客卿

3.阴阳或农

4.《离骚》

5.杜甫

6.《汉书》

7.讲史话本

8.心

9.篆书10.围棋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C

3.B

4.A

5.B

6.C

7.B

8.D

9.B 10.C

11.B 12.C 13.C 14.D 15.D 16.B 17.C 18.B 19.B 20.A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七夕”是古代的一种节日,农历七月七日,据说是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们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妇女织彩缕向月穿七孔针,穿过者为得巧。

2.《木兰辞》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篇章,它歌颂了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

3.“四大传说”指《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与青蛇》、《梁山伯与祝英台》四大民间故事。

4.孟兰盆节是群众性最强的佛教节日,时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佛寺于此日举办孟兰盆会。

5.“钟鼎文”是指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刻的铭文,因铭文多刻在青铜的礼器或乐器上,所以叫钟鼎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三言”指冯梦龙编纂的《古今小说》(又名《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凌濛初创作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惊奇》。

2.墨子的认识论属于唯物论的经验论。他把客观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基础。墨子还提出了检验真理的三条标准,即“本”、“原”、“用”。“本”即间接经验,“原”即直接经验,“用”即通过实践效果进行检验。但由于墨子片面强调感性经验,轻视理性思维,往往把错误的传闻和幼觉假象也当成真理。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汉代统治者对法制进行的改革:

(1)废除苛法和酷刑。(2)优恤老幼废疾。(3)推行谳狱制度。谳狱,即评议定罪量刑。 (4)以《春秋》决狱。即引《易》、《书》、《诗》、《礼》、《乐》和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著作为断案的准绳。 (5)以儒家教义解释法律。

汉代法制改革,是统治者不断总结经验修订秦法制的过程,也是儒家思想逐步影响封建法制的过程。

2.王充的哲学思想: (1)王充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是“气”,万物因气而生。(2)在认识论方面,王充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反复强调,人的知识只能通过人的感官和外界接触得来,尖锐批判当时流行的圣人“神而先知”论。(3)王充既重视感性经验,又重视理性思维。 (4)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王充肯定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5)王充虽然否认神秘的天命论,却陷入唯心主义命定论。王充的唯物论仍然是朴素的,还存在不少的漏洞。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测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

A.24个

B.20个

C.16个

D.12个

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A.章炳麟

B.吴稚晖

C.鲁迅

D.钱玄同

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赖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监察制度

C.科举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18.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 )

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

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

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

19.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 )

A.《针炙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伤寒杂病论》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2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2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A.仁爱孝梯

B.谦和礼让

C.重义轻利

D.真诚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24.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

A.识字教学

B.写字教学

C.句子训练

D.作文训练

25.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广义文化

27.新石器时代

28.摊丁入亩

29.宗法制

30.语言崇拜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

32.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

33.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

35.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

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全国20XX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 )

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B.后天物质的创造

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D.后天修养与精神

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 )

A.文化政策 B.文化传统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 )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

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

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 )

A.“四渠通漕” B.“通漕四渠” C.“渠漕四通” D.“渠通四漕”

5.在植树方面,朱元璋有了不起的政绩,据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约为( )

A.7亿棵 B.8亿棵C.9亿棵 D.10亿棵

6.上古文化虽说多元,但是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夏商两代,却只是建立在( )

A.黄河上游地区 B.黄河下游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

7.夏文化的特点是( )

A.尚忠 B.尚孝C.尚义 D.尚礼

8.“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 )

A.儒家的思想核心 B.法家的思想核心

C.墨家的思想核心 D.道家的思想核心

9.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10.我国南北各地在春分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 )

A.“龙抬头” B.“桃花水”C.“打春牛” D.“唱春官”11.旧时铁匠行所崇拜的祖师是( )

A.鲁班 B.老君李耳C.灶君 D.嫘祖

12.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

A.明代中后期 B.清代初期C.清代中期 D.晚清时期1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 ) A.神农 B.陶弘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14.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

A.夏代 B.周代C.商代 D.秦代

15.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

16.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 )

A.冠、婚、丧、祭、乡 B.冠、婚、射、朝、聘

C.祭、凶、宾、军、家 D.吉、凶、宾、军、嘉

17.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 )

A.周代周公 B.春秋孔子C.西汉董仲舒 D.宋代张载18.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 )

A.陶弘景 B.张鲁C.张道陵 D.葛洪

19.“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是( ) A.仁爱孝悌 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 D.真诚有信

20.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 )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格物、致知、诚意

C.诚意、正心、修身 D.齐家、治国、平天下

21.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 )

A.《步辇图》 B.《清明上河图》

C.《天王送子图》 D.《簪花仕女图》

22.《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 )

A.场合 B.对象C.时机 D.分寸

23.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

A.西周 B.西汉C.秦代 D.唐代

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 )

A.佛教的传入 B.伊斯兰教的传入C.基督教的传入 D.犹太教的传入

25.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 )

A.60年代 B.70年代C.80年代 D.9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属于文化观念的有( )

A.人生观 B.审美观C.建安风骨 D.隋唐佛学E.宋明理学

27.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 )

A.齐国的管仲 B.魏国的李悝C.郑国的子产 D.秦国的商鞅E.赵国的赵鞅

28.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天下大权”的有( )

A.“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朝赏暮戮,忽罪忽赦。”C.“天下一家,何非君土。” D.“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E.“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9.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 )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 B.布局上左右对称C.外观的多样性 D.强烈的人文性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30.下列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的有( )

A.对联 B.字谜C.预言 D.姓名E.敬惜字纸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国别文化

32.《中国救荒史》

33.清谈

34.家庭

35.天神祭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西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水利工程及其作用。

37.什么是针灸学说?

38.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39.简述尊崇自然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

40.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

42.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测试题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

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______________”,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

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______________》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

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______________。

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

《______________》。

6.贸易古称“______________”,原指交易、专卖。

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

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______________手法的运用。

9.对联是由古代的“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熊十力。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

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

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

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

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

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

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

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D.文化内涵

2.国别文化是以()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B.民族C.地域D.层次

3.中国的地势地形()。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

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的局面。

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A.仁者,人也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为而无不为D.修身,治国,平天下

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A.秦代B.两汉C.魏晋D.隋唐

7.“道统”的思想是()提出的。

A.孟子B.董仲舒C.韩愈D.白居易

8.车的发明者是()。

A.神农氏B.轩辕氏C.伏羲氏D.有巢氏

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

A.敬财神B.广告C.唱市经销D.坐商经营

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的工具。

A.时间B.长度C.重量D.体积

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A.周文王B.秦王赢政C.汉武帝D.汉高祖

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山川祭祀等。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 必修B。必修 C . 选修D 。 选修 3.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 .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 ?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 念 5.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6.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 . 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 . 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 .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 教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题及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 20%-22% )、数学( 13%-15% )、英( 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 7%-9% )、体育( 10%-11% )、艺术(9%-11% )、综合实践(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0%-12% )、历史、地理( 3%-4% )。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二、单项选择题 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校本课程) 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上课) A 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B教师) 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教材 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A充分的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三、多项选择题

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课时。(_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程,自小学___.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2.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新概念英语一测试题答案

新概念英语一测试题答案 (1) 数词, 冠词, 介词, 动词时态变化, 比较级和最高级 一写出复数 1. radios 2. knives 3. glasses 4. shelves 5. bosses 6. dresses 7. housewives 9. leaves 10. churches 11. mouths 12. families 13. ties 14. tomatoes 15. pianos 16. babies 17. teeth 18. countries 19. keys 20 potatoes 21. matches 22. boxes 23. hours 24. heroes 二用冠词a, an, the 或some , any 填空, 如果不需要,则用/ 代替. 1. Alice is _an___ air-hostess. Her father is __an__ engineer and her mother is ___a__ housewife. They all play __/____ tennis very well. 2. He has __an__ uncle and his uncle lives in __the__ United Kindom. He first saw him in __the__ autumn of 1978. 3. It is better to tell ___the___ truth than to tell ___/____ lies. 4. Will you have ____/__ more tea There’s plenty in the pot. 5. There is __a_university near my home. Every Saturday evening,_some__ students hold ___a_ party. _Some__ are dancing, _some___ are singing. They make a lot of noise. 6. Get me ____some____ cigarettes, please. ____Any__ kind will do. 7. We need __some___ ink, is there __any___ left 三用适当介词填空. 1. Can you see the words written ____ on ____ the blackboard (in, on, by, with)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打“√”,错得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与进展得总与。( 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得就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就是惟一得结论。(√) 3.教师就是既定课程得阐述者与传递者,学生就是既定课程得接受者与吸收者。这就是新课程倡导得教学 观。( x ) 4.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 5.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就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得新教材。( 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得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应 用。 (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就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得儿童”,从而促进儿童得发展。( 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就是考试得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x ) 9.教学反思就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发展得重要手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得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得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就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总得设计。(x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得评价改革就就是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得改革。( x ) 二、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意得。请把最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得核心目标就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得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得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新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得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得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得终极目得就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得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得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得归纳与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得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得根本目得就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与课程得发展 B.形成新得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得功能 D.体现最新得教育观念与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得课程就是(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得认识,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得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得相同需求与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与学校得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得健康与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得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 材(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得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得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得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得主要条件就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得眼光审视与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得各种问题,对自身得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得答案就是符合题意得,请把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得确立( ABC )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v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1测试题(含答案)

Unit 1 一. 单项填空 1.--- Mary’s got crazy and has been sent to the mental hospital. Did you tell her boss about that? --- Yes, but I _____ her husband first. A. should have told B. shouldn’t have told C. must have told D. needn’t have told 2.There was ______ time _____ Chinese used foreign oil. A. a; when B. a; while C. /; when D. /; while 3.It was because of bad weather __________ the football match had to be put off. A. so B. so that C. why D. that 4. --- Look! The telephone is broken. Someone damaged it ________ purpose. ---That may be right. But perhaps it was broken _________ accident. A. on; by B. by; by C. on; on D. by; on 5. What great trouble we had ___________ where his house was. A. in finding B. to find C. find D. found 6.Some students have trouble _____ grammar while others have difficulty______ new words. A. in; remember B. for; to remember C. on; remembering D. with; remembering 7. I cannot spend ________ money on the car which is ________ expensive for me. A. too much; much too B. far too; too much C. much too; too much D. too many; much too 8. catch the first bus, he got up very early this morning. A. In order to B. In order that C. So as to D. So that 9. There are altogether 6 people in the room, the baby________. A. include B. including C. included D. to include 10. The manager of the factory told us that very little ______ was made of the waste material in the past. A. cost B. value C. use D. matter 11. There is no ______ swimming-pool in this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often go to swim ______. A. indoors; outdoors B. indoor; outdoor C. indoor; outdoors D. indoor; indoors 12.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_______ this kind of moon cake. A. enjoyed B. have enjoyed C. enjoy D. enjoying 13. When was it _____ your mother showed you around the West Lake ? A. until B. if C. which D. that 14. In the reading room, we found her _______ at a desk, with her attention ______ on a book. A. sitting; fixing B. to sit; fixed C. seating; fixing D. seated; fixed 15. I’m glad you’ve come; I am _______ telephoning you. A. at the point of B. to the point of C. on the point of D. in the point of 二:完型 You Did More Than Carry My Books Mark was waking home from school one day when he noticed the boy ahead of him had dropped all of the books he was carrying, along with a baseball bat and several other things. Mark 16 down and helped the boy pick up these articles. _17 they were going the same way, he helped to carry some of them for him. As they walked Mark _18 the boy’s name was Bill, that he 19 computer games, baseball and history, that he was having a lot of _20 with his other subjects and that he had just broken 21 with his girlfriend. 1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

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

新课程改革试题

新课程改革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1)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2)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3)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职责: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学习方式的几种特点: 1、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2、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 3、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 新课改的几个转变: 1、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7、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精选高一英语必修一试卷(含答案)(适合测试)

姓名 高一英语测试卷 (选择题答案写在题目后面的表格里) 一,选择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Look at the timetable. Hurry up! Flight 4026 off at 18∶20. A. takes B. took C. will be taken D. has taken 2. I was late this morning because my alarm clock failed to . A. turn off B. take off C. go off D. set off 3. Look! The children ___ trees on the hill. A. is playing B. will plant C. are planting D. planted 4.This kind of work ______ a lot of time, so you need to start now. A. takes up B. pays for C. looks for D. gives out 5. Don’t make any noises. We ____ to music. A. listened B. is listening C. are listening D. have listened 6. --- May I speak to Mr. Smith please? --- I’m sorry he is not here ______. Please call him later. A. in the moment B. at the moment C. for a moment D. in a moment 7. The school is near my house. So my sister often _________ to school. A. walk B. walks C. is walking D. is walk 8. It was ____ cold that they had to put on more clothes. A. such a B. such C. so D. so a 9. Jack ________ doing his homework at seven every evening. A. finish B. will finish C. finishes D. had finished 10. Remember _____ the lights when you leave the house. A. to switch off B. turning off C. to switch on D. turning on 11. He said the sun ____in the east and ____in the west. A. rose; set B. rises; sets C. rises, set D. rise; sets 12. Don’t worry. I will make a phone c all to you as soon as I Beijing. A. will reach B. am reaching C. reach D. am going to reach 13. ---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at TV programme? --- Oh, It’s so boring. . A. sure B. I hate to see it C. I enjoy it D. I like it 14. With the address,I had no in finding the old man’s house. A.idea B. time C. help D . difficult 15. --- What would you do if it ______ tomorrow ? --- We have to carry it on , since we’ve got everything ready . A. rain B. rains C. will rain D. is raining 16. Study hard________ you will not pass the final examination. A.but B.so C.however D.otherwise 17. It ______ me about an hour to read English aloud every morning. A. spends B. costs C. takes D. pays 18. They found the text_______ to understand A. bored B. difficult C. interested D. difficultly 19. I don’t like Tom because he _____ those in trouble without giving a hand to them.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试模拟试题(选择、判断)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2021年高一上学期模块一测试英语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模块一测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I.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In which season does it often rain? A. In the summer. B. In the winter. C. In the autumn. 2.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A. To do something at home. B. To go out to do something. C. To have dinner at a restaurant. 3. What did the woman say? A. She has been to Germany. B. She has been to America? C. She is going to America. 4.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supermarket. B. At home. C. In a bookshop.

5. What is the weather going to be like? A. It is supposed to be warm. B. The rain is not expected to last long. C. It’s l ikely to be cloudy and cold.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A. To the post office. B. To the museum. C. To the fruit shop. 7. How can she find the bridge? A. Go down the street and turn left. B. Go down the street and turn right. C. Go straight forward along the street. 8. How long will it take the woman to get there?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得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得三维目标就是目标、目标与目标。 3、新课程得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得以、、为中心得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与得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得课程门类与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得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编写、与得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得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得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得整合,逐步实现得呈现方式、方式与方式得变革。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得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得爱好、兴趣与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得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得尖子生 14、新课程得核心理念就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得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得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得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得过程,其价值观就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得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得经济利益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就是新一轮得教材改革。( ) 17、新课程改革得核心目得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得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就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就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得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与考试得标准。( ) 20、《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养成健康得审美情趣”得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得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得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她课程也都应该关注与培养学生得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得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就是新课程对教师得要求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