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检修技术规程

减速机检修技术规程

适用围:本规程适用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解体检修。

图1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结构

l 一视孔盖;

1-视孔盖; 2-吊环; 3-油尺; 4-油尺套; 5-螺塞;6,10,14、17-端盖;

7,12-轴承; 8-挡油环;9-高速级齿轮;11-高速轴; 13-低速轴;15-低速级齿轮;

16-定位销; 18-甩油盘;19-底座; 20-底座与箱盖连接螺栓; 21-箱盖;

22-轴承座连接螺栓; 23-轴承盖螺钉; 24-通气罩

图2 圆锥齿轮减速机

图3 蜗轮蜗杆减速器

一、拆卸与检查

1 .拆卸联轴器,检查对中及磨损情况。

2 .检查机体有无缺陷和损坏,测量检查中分面的密封情况。

3 .清洗齿轮箱油垢及杂物,检查齿面磨损,配合间隙及啮合情况。

4 .检查轴承,测量、调整间隙。

二、检修质量标准

1.轴承

●拆卸轴承应用专用工具,严禁直接敲打。

●滚动轴承外圈滚道、滚动体表面应无腐蚀、坑疤与斑点,接触平滑,滚动无

杂音。

●滚动轴承圈必须紧贴轴肩或定位环,用0.05mm塞尺检查不得通过。

●轴承径与轴的配合,外径与轴承座的配合见表1。

向心球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推力滚子轴承径与轴配合外径与轴承座配合径与轴配合外径与轴承座配合H7/k6或H7/js6 J7/h6或H7/h6 H7/m6或H7/k6 J7/h6或H7/h6

2.轴

●轴及轴颈不应有毛刺、严重划痕、碰伤等缺陷。

●轴的直线度为0.03mm/m。

●轴颈的圆柱度为0.015mm,表面粗糙度为 Ral . 6 。

3.机体

●机盖与机体的剖分面应光滑、平整,保证装配严密,用0.05mm的塞尺插入深

度不得大于剖分面的1/3,检查剖分面的严密性。

●机盖与机体不得有裂纹、伤痕等缺陷。

4.圆柱齿轮

●齿面不得有损伤、胶合、剥落或裂纹等缺陷,必要时做无损探伤。

●齿轮啮合的齿顶间隙为( 0 . 20~0 . 30 ) mn (mn为法向模数),齿侧间隙

见表2。

表2齿侧间隙 mm

表3 齿轮最大允许磨损值 mm

●齿轮啮合接触面积见表4。

注: ( l )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应趋近齿面中部,齿顶和两端部棱边不允许接触。

( 2 )括号中数值,用于轴向重合度ξB> 0 . 8 的斜齿轮。

●齿顶圆的径向跳动公差值见表5。

●留齿轮啮合表面粗糙度为 Ra3 . 2 。

●齿轮径圆柱度公差值为0.010~0.025mm,表面粗糙度为 Ral . 6 。

●齿轮与轴配合为 H7 / m6 或 H7 / k6 。

●齿轮轴线平行度公差。x方向平行度公差按表6, y 方向轴线平行公差取 x

方向轴线平行度公差一半。

5. 圆锥齿轮

● 齿轮齿表面应光滑,无毛刺、伤痕、裂纹等缺陷,必要时做无损探伤。 ● 齿轮节圆处齿厚的最大允许磨损值见表3。 ● 齿轮轴中心线夹角极限偏差见表7。

表7 齿轮轴中心线夹角极限偏差 mm

● 齿轮中心线的位置度公差值见表8。

表8 齿轮中心线的位置度公差值

mm

● 齿轮啮合的侧间隙见表9。

表9 齿侧啮合的侧间隙 mm

● 齿轮啮合的齿顶间隙为( 0 . 2~0 . 3 ) m s (m s 为端面模数)。 ● 齿轮啮合接触面积见表10。

表10 齿轮啮合面积

● 锥齿轮齿顶圆锥的径向跳动公差见表11。

表11 齿轮径向跳动 mm

6. 圆弧齿轮

● 齿面不得有损伤、胶合、剥落、裂纹等缺陷,必时做无损探伤。 ● 圆弧齿轮传动的齿顶间隙和齿侧间隙的理论值见表12。圆弧齿轮传动的实际

间隙应不小于理论值的2/3。

表12 圆弧齿轮传动的齿顶间隙和齿侧间隙 mm

注:m n 为法向模数

● 圆弧齿轮啮合接触面的正确位置应分布在名义接触迹线的上下两侧。单圆弧

齿轮的名义接触迹线距齿顶的高度:凸齿为0.45m n ;凹齿为 0 . 75m n ,圆弧齿轮接触迹线和位置偏差见表13。

n ● 正确啮合接触面积见表14。

● 齿轮径圆度公差值为 0 . 02mm,表面粗糙度为 ● 齿轮与轴配合为 H7 / m6或 H7 / k6 。 ●

齿轮轴线平行度公差。x方向轴线平行度公差按表15,y方向轴线平行度公差取x方向轴线平行度公差一半。

表15 齿轮轴线平行度公差 μ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