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实验报告模板

运动处方实验报告模板
运动处方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一:身体形态测试

实验目的:学习重量、长度、宽度、围度等常用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器材:软尺、指距尺、足长测量器、直角规

实验步骤:

(一)重量测量

1.体重:与身高一同测量。

(二)长度测量

1.身高:两臂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30-40度,足跟、骶骨和两肩胛间与立柱接触,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

2.指距(指距尺):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指尖点间的直线距离。3足长(足长测量器):跟点至趾尖间的直线距离。

4上肢长(直脚规):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5下肢长(直脚规):髂前上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A。

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B。

臀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C。

也可以用身高—座高。

6跟腱长(直脚规):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跟点的垂直距离。

(三)宽度测量

1.肩宽:左右肩峰之间的直线距离。

2.骨盆宽(弯脚规或直脚规):左右髂嵴之间的直线距离。

(四)围度测量(软带尺)

1.胸围:软带尺的上缘置于背部肩胛骨下角点,经腋窝水平绕至胸前,

男性及未发育女性软带尺下缘置于乳头上缘,以发育女性则

通过胸中点水平绕一周,呼气末读数。

2.腰围:肋骨及髂嵴之间腰部最细处水平绕行一周的围度。

3.臀围:臀部最突出的部位一周的围长。

4.大腿围:臀纹线最低点绕行一周的围长。

5.小腿围:腓肠肌最粗处水平绕行一周的围长。

7.踝围:脚踝处周长。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2)参考值18.5-23.9)和腰臀比=腰围/臀围(WHR :女0.75-0.80,男0.85-0.95)

指标 结果 指标 结果 身高(cm ) 骨盆宽(cm) 体重(kg) 胸围(cm) 体

数(kg/m 2)

腰围(cm)

指距(cm) 臀围(cm) 上肢长(cm) 腰臀比 下肢长(cm) 大腿围(cm) 跟腱长(cm) 小腿围(cm) 肩宽(cm)

踝围(cm)

实验名称二:身体机能测量(1)

实验目的:心率、血压、布兰奇心功指数、卧倒-直立试验、直立-卧倒实验反映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熟练使用心率表、血压计。

实验器材:心率表、血压计

实验步骤:

(一)心率:使用心率表或桡动脉/颈动脉触摸法(食指、中指、无名指)测试10秒心率值,获得每分钟心率。

(二)血压:使用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测试安静状态收缩压、舒张压。(三)布兰奇心功指数:计算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四)卧倒-直立试验:受试者卧姿3min,测试1min脉搏、血压,然后缓慢站起,测1min脉搏和血压。

(五)直立-卧倒实验:受试者站立3min,测其1min脉搏和血压,然后缓慢躺下,测1min前10s脉搏和后50s血压。

结果与分析:

指标结果参考值分析

心率(次/分)60-100次/分

血压(mmHg)100-120/60-80mmHg

布兰奇心功指数110-160

卧倒-直立试验脉搏增加12-18次/分,

血压增加60-70%

直立-卧倒试验脉搏减少6-14次/分,

血压稍有下降

实验名称三:身体机能测量(2)

实验目的:学习肺活量及最大摄氧量间接推算测试方法。 实验器材:肺活量测试仪、台阶、节拍器、秒表 实验步骤:

(一)肺活量:开仪器,安吹嘴,面对仪器站立,手持吹嘴;深呼吸后,对准吹嘴慢慢呼气直至不能呼出为止;测量两次,取最大值。 (二)12min 跑:进行12min 跑,记录距离(m )。

(三)二次台阶试验:登台阶频率为25次/分(节拍器100次/分);第一级台阶高度15cm ,第二级为30-40cm 。每次负荷的持续时间为3分钟,两个负荷之间,休息3-5分钟。记录每级台阶对应心率,计算MET 、画图,获得最大摄氧量。

结果与分析: 指标

结果 参考值

分析 肺活量(ml )

男:2400-6000ml 女:1700-4200ml

肺活量体重指数(ml/kg ) 男:55以上 女:43以上 12min 跑(m )

最大摄氧量(ml/kg/min )

男:50-55 ml/kg/min 女:40-45 ml/kg/min

二次台阶试验结果: MET=F ×(2.394×H+0.2)/3.5+1

F 为登台阶频率(次/min ),H 为台阶高度(m )

负荷

台阶高度

/cm 蹬阶频率 次/min

MET Ml/kg/min 心率/次 次/min 第一负荷 第二负荷

实验名称四:力量素质测试

实验目的:学习背力、握力、俯卧撑、仰卧起坐、纵跳的测试方法。

实验器材:背力计、握力测试仪、纵跳仪/直尺、软垫、秒表

实验步骤:

(一)背力:受试者站立于背力计踏板的指定位置,调节背力计握柄的高度致使受试者上体前倾30度的位置,然后手心向里紧握把柄,双腿伸直,用最大力量伸腰直臂上拉背力计。测量3次,取最大值记录。

(二)握力:受试者手持握力计,两臂自然下垂,以方便姿势站立,然后以最大力量紧握握力计1次,按提示音再握1次,取最大值记录。

(三)纵跳:先测量受试者体重。然后受试者手指涂印泥,右臂上举,右侧身体靠于垂直的墙或门旁,标记站立摸高的距离。再令其于屈膝位垂直向上尽力跳起,标记跳至最高点时手摸高的距离。用木尺分别测量站摸高和跳摸高的距离。

结果与分析:

指标结果参考值分析

背力(kg)男:139.3±23.1㎏

女:83.7±17.8㎏

握力(kg)男:47.6±6.3㎏

女:30.4±4.9㎏

握力体重指数男:54以上

女:40以上

纵跳(cm) 男:47.1-57 cm

女:29.1-36 cm

实验名称五:柔韧、灵敏、平衡素质测试

实验目的:学习坐位体前屈、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的测试方法。

实验器材: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反应时测试仪(或长木尺)、秒表

实验步骤:

(一)坐位体前屈: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

(二)反应时:测试者用手捏住木尺顶端,受试者在刻度尺为70cm处做握住尺的准备,当看到测试者放开手时,立即握住尺,读取刻度,计算反应时间。测5次,去掉最高、最低,3次取均值。

(三)闭眼单脚站立:受试者自然站立,当听到“开始”口令后,抬起任意一只脚,同时测试员开表计时,当受试者支撑脚移动或抬起脚着地时,测试员停表。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非零进一。

结果与分析:

指标结果参考值分析

坐位体前屈(cm)男:36.1-44 cm

女:28.6-37.5 cm

反应时(S)男:0.18-0.19 s

女:0.19-0.21 s

(体育学院学生文献)

闭眼单足站立(S) 男:3s以上

女:2s以上

40岁以上的成年人

实验名称六:运动处方的制定

实验目的:结合上述测试数据,为自己或他人制定预防性健身运动处方

实验步骤:

1、受试者基本情况

姓名:年龄:

2、整理测试数据

(1)体质状况评定

身高:体重:

身体质量指数:

(2)心脏功能能力(F.C.):METs ,属于水平您的心脏每分钟可提供全身的最大氧气量约为

您的心脏每分钟可以提供每公斤体重的最大氧气量约为

3、制定运动处方

(1)运动强度

运动能力(E.C.):,主观疲劳感觉:

靶心率(THR):次/分,或次/10s

(2)运动项目

周期性有氧运动:

其他运动项目(结合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3)锻炼时间:

(4)锻炼频率:

(5)注意事项: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多谐振荡器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班级:07050341 学号: 姓名:

多谐振荡器 一、实验内容 1.用555芯片设计一个频率为50HZ的多谐振荡器占空比为2/3。画出设计的电路,并用Multisim 7进行软件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在0.01uF,1uF;确定R1,R2的值) 2.用555芯片设计的在实验仪上安装好电路,检查实验电路接线无误之后接通电,用示波器测量出波形,标出幅度等。 3.总结实验收获。 二、实验目的 1.了解555定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用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的方法。 3.学习使用示波器测量脉冲幅度、周期和宽度的方法。 三、实验装置: 示波器SS5702 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实验板 四、实验原理 1、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如图1所示,通电后输出高电平,同时电源通过R1,R2向电容C充电,当电容C充电到电源电压的2/3时,内部比较电路使得输出变为低电平,电容开始C放电,当电容C放电输出到电源电压的1/3时,内部比较电路使得输出变为高电平,这样循环往复电容两端电压在电源电压的1/3与2/3处振荡,使输出产生方波。 图1 电路的振荡周期T=T1+T2=(R1+2R2)CLn 改变R1R2和C的数值可以得1Hz到3000kHz振荡频率 2、工作原理:

多谐振荡器的工作波形如图6-11(b)所 示: 电路接通电源的瞬间,由于电容C 来不及充电,Vc=0v,所以555定时器 状态为1,输出Vo为高电平。同时,集 电极输出端(7脚)对地断开,电源Vcc 对电容C充电,电路进入暂稳态I,此 后,电路周而复始地产生周期性的输出 脉冲。多谐振荡器两个暂稳态的维持时间取决于RC充、放电回路的参数。暂稳态Ⅰ的维持时间,即输出Vo的正向脉冲宽度T1≈0.7(R1+R2)C;暂稳态Ⅱ的维持时间,即输出Vo的负向脉冲宽度T2≈0.7R2C。 因此,振荡周期T=T1+T2=0.7(R1+2R2)C,振荡频率f=1/T。正向脉冲宽度 T1与振荡周期T之比称矩形波的占空比D,由上述条件可得D=(R1+R2)/(R1+2R2),若使R2>>R1,则D≈1/2,即输出信号的正负向脉冲宽度相等的矩形波(方波)。 五、实验结果: 由R1,R2,C组成积分电路,由输入端6脚和2脚的输入值V-和V+两者切换的临界值决定,而V-与V+之间往复振荡遵循1/3VCC与2/3VCC的电压关系进行。电容的充电时间T1和放电时间T2 公式各为: T1=(R1+R2)CLn2 T2 =R2CLn2,R1=5.1K,R2=12K,波形如图所示 六、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熟悉了由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方法,对555定时器加深了了解,通过实验过程,培养了认真谨慎的精神。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32(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面向对象:社会体育专业 课程英文名称: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体育运动与康复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并能担任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健康指导工作服务,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1.教学要求 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方法和要求。明确体育运动与康复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 (1)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2)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发展简史 (3)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方法和要求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育运动与康复概念、任务、内容。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难点:“学习方法和要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二)体质与健康 1.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体质与健康概念、影响因素,了解体质和健康的评价方法,了解有关体质与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 2.教学内容 (1)健康的概念、标准和评价 (2)体质的概念、内容和评价

(3) 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健康教育介绍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质和健康的概念、评价,影响因素 难点:体质和健康的评价 (三)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 1.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 (1) 体育锻练原则 (2) 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3) 运动建筑设备卫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难点: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四)运动与营养 1.教学要求 熟悉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营养功用和供给量;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2.教学内容 (1) 营养素 (2) 热能 (3) 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4)比赛期的营养 (5)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营养素、热能、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难点:蛋白质及糖的作用、人体的热能消耗、平衡膳食的概念。 (五)不同人群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卫生 1.教学要求 了解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掌握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一般与特殊的体育卫生要求。 2.教学内容 (1)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

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 实验一 实验名称:进程创建模拟实现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环境: win7 vc++6.0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实验地点:东六E507 实验日期:2017 年 10 月 10 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7 年 10 月 10 日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进程创建相关理论; 2)掌握进程创建方法; 3)掌握进程相关数据结构。 二、实验内容 windows 7 Visual C++ 6.0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内容 1)输入给定代码;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2、实验步骤 1)输入代码 A、打开 Visual C++ 6.0 ; B、新建 c++ 文件,创建basic.h 头文件,并且创建 main.cpp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A 、编译、运行main.cpp B、输入测试数据 创建10个进程;创建进程树中4层以上的数型结构 结构如图所示:。

createpc 创建进程命令。 参数: 1 pid(进程id)、 2 ppid(父进程id)、3 prio(优先级)。 示例:createpc(2,1,2) 。创建一个进程,其进程号为2,父进程号为1,优先级为2 3)输入创建进程代码及运行截图 4)显示创建的进程

3、画出createpc函数程序流程图 分析createpc函数的代码,画出如下流程图:

四、实验总结 1、实验思考 (1)进程创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1)申请空白PCB 2)为新进程分配资源 3)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4)将新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 (2)该设计和实际的操作系统进程创建相比,缺少了哪些步骤? 答:只是模拟的创建,并没有分配资源 2、个人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操作系统的认识,了解了操作系统中进程创建的过程,对进程创建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用高 级语言进行模拟演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的课程设计让 我受益匪浅。虽然自己所做的很少也不够完善,但毕竟也是努 力的结果。另外,使我体会最深的是:任何一门知识的掌握, 仅靠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与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才能 达到功效。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成绩 仪器与电子学院实验报告 (软件仿真性实验) 班级:14060142 学号:26 学生姓名:殷超宇 实验题目:信号运算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电桥放大电路的类型 2?理解电桥放大电路的原理 3.掌握电桥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器材 MultiSim实验仿真软件 三、实验说明 1.设计信号运算电路,并在MultiSim 环境下搭建仿真电路。 2?把信号发生器接入输入端。 3?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观测与理论计算是否相符。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仿真分析P26中图2-5(a)、(b)单端输入电桥放大电路,并列写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量、电桥电压的数学关系式。(仿真要求:改变某桥臂的电阻值:0.90R、0.92R、0.94R、0.96R、0.98R、R、1.02R、 1.04R、1.06R、1.08R、1.1R,记录相应输出电压,并绘制电阻-输出电压曲线) 2.仿真分析P27中图2-6差动输入电桥放大电路,,并列写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量、电桥电压的数学 关系式。(仿真要求:改变某桥臂的电阻值:0.90R、0.92R、0.94R、0.96R、0.98R、R、1.02R、1.04R、 1.06R、1.08R、1.1R,记录相应输出电压,并绘制电阻-输出电压曲线)

3?仿真分析P27中图2-7线性电桥放大电路,,并列写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量、电桥电压的数学关系式。(仿真要求:改变某桥臂的电阻值:0.90R、0.92R、0.94R、0.96R、0.98R、R、1.02R、1.04R、 1.06R、1.08R、1.1R,记录相应输出电压,并绘制电阻-输出电压曲线) 五、电路图实验结果 1.1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三人行预测模拟题系列-----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2、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 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 C、辨伪评论 D、证真评论 3、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4、题录、索引、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常用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发生学方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实验法 6、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实验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D、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学术专著等 7、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原则是()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可能性原则 8、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测量法 9、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A、正确选题 B、写好指导语 C、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 D、设计目标体系 10、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也称为() A、霍桑效应 B、马太效应 C、皮格马里翁效应 D、消散效应 二、辨析题: 1、教育研究的新手适合运用结构性调查方法 三、论述题: 1、某中学进行“运动处方”式教学实验,取初二两个班为样本。首先对这两个班学生进行体质、体能测查,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分析。由同一教师任教,对比班,按常规体育课进行教学。实验班学生按测查结构,分为耐力、速度、灵敏、力量等不同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锻炼处方”,每周进行三次以上“处方”式锻炼。三个月后,对两个班再次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动处方”式教学对学生体质、体能是否有影响。 请回答: (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2)这个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3)这个实验属于哪类实验设计?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范文_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范文_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篇1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篇2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

实习实训评价表

实习实训评价表 1:教学岗位评价表 职业学院教学实习、实训评价表 注: 1、总成绩100分,遵守纪律占10%;工作态度占10%;基础礼仪占20%;岗位技能占60%; 2、一项岗位技能占60%;当出现轮岗,评定两个岗位的岗位技能时,每个岗位占30%。 3、企业指导教师评定学生的基础礼仪和岗位技能占90%,班主任评定的遵守纪律10%。总成绩由学生所在系的实习工作小组汇总。

实习实训评价表2:客服岗位评价表 职业学院教学实习、实训评价表 学生姓名:专业:实习岗位:企业指导教师: 时间:评价人: 注: 1、总成绩100分,遵守纪律占10%;工作态度占10%;基础礼仪占20%;岗位技能占60%; 2、一项岗位技能占60%;当出现轮岗,评定两个岗位的岗位技能时,每个岗位占30%。 3、企业指导教师评定学生的基础礼仪和岗位技能占90%,班主任评定的遵守纪律10%。总成绩由学生所在系的实习工作小组汇总。

实习实训评价表3:销售岗位评价表 职业学院教学实习、实训评价表 学生姓名:专业:实习岗位:企业指导教师: 时间:评价人: 注: 1、总成绩100分,遵守纪律占10%;工作态度占10%;基础礼仪占20%;岗位技能占60%; 2、一项岗位技能占60%;当出现轮岗,评定两个岗位的岗位技能时,每个岗位占30%。 3、企业指导教师评定学生的基础礼仪和岗位技能占90%,班主任评定的遵守纪律10%。总成绩由学生所在系的实习工作小组汇总。

实习实训评价表4:健康咨询岗位评价表 职业学院教学实习、实训评价表 学生姓名:专业:实习岗位:企业指导教师: 时间:评价人: 注: 1、总成绩100分,遵守纪律占10%;工作态度占10%;基础礼仪占20%;岗位技能占60%; 2、一项岗位技能占60%;当出现轮岗,评定两个岗位的岗位技能时,每个岗位占30%。 3、企业指导教师评定学生的基础礼仪和岗位技能占90%,班主任评定的遵守纪律10%。总成绩由学生所在系的实习工作小组汇总。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运算电路的仿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仿真软件和实验箱,学习并掌握各种运算电路的仿真,并且调试出各种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积分电路 2 、微分电路 3 、运算放大器积分电路 R1=16K,C1=100nF 4 、运算放大器微分电路 R1=16K, C1=100nF 5、反相加法器 6 、同相加法器 7、减法器电路

三、实验结果 1、积分电路 2、微分电路 3、运算放大器积分电路 4、运算放大器微分电路

5、反向加法器 6、同向加法器 7、减法器电路

实验二A/D 、D/A 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掌握大规模集成D/A和A/D转换器的功能及其典型应用。 二、实验内容 1、A/D转换实验 2、D/A转换实验 图1 所示电路是4 位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它可将4 位二进制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R f=26kΩ,R=4kΩ,求当[u1u2u3u4]=[1110]和[u1u2u3u4]=[0010]时,输出电压u0。 三、实验结果 1、A/D转换实验

2、D/A转换实验 被选模拟通道输入 模拟 量 地址输出数字量 IN V1(V) A2A1 A0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十进制IN0 4.5 0 0 0 0 1 1 1 0 0 1 1 115 IN1 4.0 0 0 1 0 1 1 0 0 1 1 0 102 IN2 3.5 0 1 0 1 0 1 0 1 0 0 1 89 IN3 3.0 0 1 1 0 1 0 0 1 1 0 0 76 IN4 2.5 1 0 0 0 0 1 1 1 1 1 1 63 IN5 2.0 1 0 1 0 0 1 1 0 0 1 1 51 IN6 1.5 1 1 0 0 0 1 0 0 1 1 0 38 IN7 1.0 1 1 1 0 0 0 1 1 0 0 1 25

【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篇1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2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

实验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目的】能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及正常范围。初步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原理】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位于导体之中。心脏兴奋时,其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播到体表。利用表面电极从体表不同部位将心肌的电变化引导并放大到心电图机上所记录到的波形,即为心电图。【对象】人 【器材与药品】 心电图机、导电膏、75%酒精棉球。 【内容】 (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1、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 2、正确安放电极,连接导联线。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摘下眼镜、手表、手机和其它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在手腕、足踝和胸前放置引导电极。一般手腕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足踝应在小腿上方约3cm处,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如图1所示)。在放置引导电极前,应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用酒精棉球反复擦试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或涂上少许导电膏,保证导电良好。接着,连接导联线。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导线连接方式是: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足—蓝色、右足—黑色(接地)、胸导联—白色。 3、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将运转控制键置于“准备”档,导联选择开关置于“0”位。旋转“调零位”旋纽,使描记笔居中,然后将运转控制键转换到“记录”档,开始走纸,走纸速度通常设定为25mm/s。 4、输入标准电压。通过调节增益来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按下“标准电压”按纽,使1mv电压推动描记笔向上移动10mm。 5、记录心电图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等干扰后,即可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彭耀峰第七周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 2 指导老师: 孙盾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集成运算放大器特性和参数的理解; 2、学习集成运算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高增益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在理想情况下,集成运放的Aod =∞、Ri =∞、V IO =0、 I IO =0、K CMR =∞。但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理想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了解实际运放与理想运放的差别,以便正确使用集成运放大器,有必要研究其实际特性,并对其主要指标进行测试。 1、输入失调电压V IO :输入信号为0时,输出端出现的电压折算到同相输入端的数值。电路如图,用万用表测出V O1,由12 11 O IO V R R R V += ,得出V IO 。 2、输入失调电流:是指当输入信号为0时,运放的两个输入端的基极偏置电流之差,反映了运放内部差动输入级两个晶体管β的失配度,电路如图,用万用表测出V O2,由 b O O IO R R R R V V I )(| |211 12+-= 计算得出I IO ; 专业:电气1304 姓名:彭耀峰 学号:3130103174 日期:2015.4.21 地点:东3-211 D1_ D1

3、输入偏置电流I IB :为了使运放输入级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所必须输入的一个直流电流,实验电路如图,当S 1 断开、S 2 闭合时,测得运放输出电压为V O3,当S 1闭合、S 2断开时,测得运放输出电压为V O4,则))(( 132 11 O O b BN V V R R R R I -+=, ))(( -142 11 O O b BP V V R R R R I -+=,两式相减得 b 211 43)() (21)(21R R R R V V I I I O O BP BN IB +-=+= 4、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od :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od 可以采用直流信号源进行测量,但为了测试方便,通常采用低频(如几十赫兹以下)交流信号进行测量。具体的测量方法很多,一般采用同时引入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的测试方法,如图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实验二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课程设计实验报 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时钟控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9月7日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对象:粉冶、信息、能源、交通工程实验2101学生时间: .6 2周(18~19周) 指导教师:王小玲 1.课程设计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程序设计。在设计当中学生综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编制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系统。经过此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开发一个管理应用程序的思想、方法和流程。 2.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铁道出版社,主编杨长兴刘卫国。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铁道出版社,主编刘卫国杨长兴。 ●《Visual 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严华峰等编著。 3.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自己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开发(如画笔、游戏程序、练习打字软件等),要求利用MFC 工具操作实现。 (2)也可选一个应用程序管理系统课题(如:通讯录管理系统;产品入库查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 等);

设计所需数据库及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设计所选课题的系统主封面(系统开发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日期)。 设计进入系统的各级口令(如系统管理员口令,用户级口令)。 设计系统的主菜单。要求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数据的浏览和查询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各种报表 ●打印输出 ●帮助系统 多种形式的窗体设计(至少有查询窗体、输入窗体) 注意:开发的应用程序工作量应保证在2周时间完成,工作量不能太少或太多。能够2人合作,但必须将各自的分工明确。 4.写出设计论文 论文基本内容及撰写顺序要求: ●内容摘要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系统开发的体会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数据通信实验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数据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Z-Stack 协议栈的SappWsn 应用程序框架的工作机制 2. 掌握在ZigBee 协议栈中添加人体红外传感器驱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装有IAR 开发工具的PC 机一台 2. 下载器一个 3. 物联网多网技术开发设计平台一套 三、实验原理 在Z-Stack APP中的HAL\Target\CC2530EB\Includes组中,提供了一个hal_io.h的文件,如图所示。 其中,提供了名为HalIOSetInput 的函数,可以将燃气传感器端口(P1.0)设置为输入,然后通过调用HalIOGetLevel 函数来获取传感器状态。 四、实验步骤 1、将单片机zigbee协调器拆卸下来,取出烧写器。通过Mini USB接口将zigbee 协调器与下载器和PC机相连。

2、将实验箱控制方式切换开关拨至“手动”一侧,转动实验箱“旋钮节点选择”旋钮,使得协调器旁边的LED灯被点亮 3、打开配套代码中的ZStack-CC2530\Projects\SappWsn\SappWsn.eww工程文件,在“Tools”组中,找到“f8wConfig.cfg”文件,双击打开,并找到大概第59 行的“-DZAPP_CONFIG_PAN_ID=0xFFFF”,将其中的“0xFFFF”修改为其他值,例如0x0010

4、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上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CoordinatorEB”,点击工具栏中的“Make”按钮,编译工程,等待工程编译完成,如看到警告,可以忽略。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中的工程名称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Options”,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左侧的“Debugger”,并在右侧的“Driver”列表中选择“Texas Instruments”,点击“Download and Debug”按钮。待程序下载完毕后,点击“Go”按钮,使程序开始运行。点击工具栏中的“Stop Debugging”,退出调试模式, 5、转动实验箱“旋钮节点选择”旋钮,使得热释红外传感器节点旁边的LED灯被点亮,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上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EndDeviceEB”,在“SAPP_Device.h”文件中,取消“HAS_IRPERS”的注释,并保证其他的功能均被注释,如图所示

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目录 实验一 RC有源滤波器实验 (2) 实验二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 (4) 实验三积分与微分电路实验 (8) 实验四电压比较电路实验 (10) 实验五电压/频率转换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隔离放大电路实验 (14) 实验七 PWM调制控制直流电机实验 (16) 实验八温度测量实验 (18) 实验九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实验* (20) *选做实验

实验一 RC有源滤波器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有源滤波器构成及其特性; 2.学会测量有源滤波器幅频特性。; 仪器及设备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预习要求 1.预习教材有关滤波器内容; 2.分析图一、图二、图三所示电路,写出它们的增益特性表达式; 3.计算图一、图二电路的截止频率,图三的中心频率; 4.画出三个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5.设计报告要求的电路,准备用实验测试验证。 实验内容 1.低通滤波器 实验电路如图一所示。 图一低通滤波器按表1内容测量并记录填表。 表1 i 2.高通滤波器 实验电路如图二所示。

图二高通滤波器 按表2二内容测量并记录填表。 表2 3.带阻滤波器 实验电路如图三所示。 图三带阻滤波器 (1)实测电路中心频率; (2)以实测中心频率为中心,测出电路幅频特性。 实验报告 1.整理数据,画出各电路曲线,与理论计算绘制的曲线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如何组成带通滤波器?试设计一中心频率为300Hz,带宽为200Hz的带通滤波器,并搭接电路,测试验证。

实验二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比例,求和电路的特点及功能; 2.学会上述电路的测试和分析方法。 实验仪器 1.数字万用表; 2.示波器; 3.信号发生器。 预习要求 1.计算表1.1中地V o和Af。 2.估算表1.3的理论值。 3.估算表1.4、1.5中的理论值。 4.计算表1.6中的V o值 5.计算表1.7中的V o值。 实验内容 1.电压跟随器 图2.1 电压跟随器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 按表2.1内容实验并测量记录。 表2.1 2.反相比例放大器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8篇)(优秀版)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总结(一): 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实验报告总结(二):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与体会,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记下来与大家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