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中三年知识点全解

地理-初中三年知识点全解
地理-初中三年知识点全解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赤道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本初

午线

纬)

纬)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铁路国界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5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2.5)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中的图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P30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37中的图2.19)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58中的图3.23)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 ⑵人口的增长速度: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

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

②欧洲

③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

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

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

②食——粮食紧缺

③住——住房紧张

④行——交通拥挤

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⑶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⑴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⑵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⑶主要语言的分布:

补充:道教,中国本土的宗教。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

⑴聚落: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

①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②城市: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⑵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②生产活动不同:乡村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聚落与环境

⑴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⑵分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⑶聚落差异大:

热带雨林:双层木楼、高架屋

热带沙漠:墙厚、窗小

黄土高原:窑洞

北极地区:冰屋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⑴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

⑵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⑴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

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

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

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⑸重要概念

①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②国语界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数理界线(经纬线)、人文界线(民族、语言、宗教)

③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④我国的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陆地)+300万平方千米(海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⑴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⑵分布:

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②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3、国际合作

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⑵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⑶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②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在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一、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⑵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

①面积最大,约

4400万平方千米; ②跨纬度最广,80°N ~10°S ; ③东西距离最长,约8000千米。 ⑶亚洲的分区(6个):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二、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多样的地域文化

⑴亚洲大小民族约1000个左右。人数差异很大,既有人数超过10亿的汉族,也有人数不到1千的民族。

⑵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①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印度河流域

③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

⑶亚洲不同的地域文化及成因:(P13中的图6.17)

3、经济发展差异

⑵三类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流通、服务部门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一、日本(P18中的图7.2)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⑴地位: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⑵条件:不利——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有利——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科技先进

⑶经济特征:

⑷主要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⑸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纺织、电子

⑹工业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P23中的图7.13)

⑺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3、东西相容的文化

⑴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历史上,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很大;近现代,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⑵民族:单一的大和民族。

⑶日本东西方相容的文化的影响和借鉴:

①影响: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现代文化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②借鉴:及时大胆地吸纳西方现代文化为我所用,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合百家之长,创独家之新,不断加深中国文化的内涵,使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二、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P27中的图7.18) ⑴位置:亚洲的东南部

⑵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⑶交通:马六甲海峡被称为联系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被日本人称为是“海上生命线”。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⑵东南亚人喜食米饭的原

因: ①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而

种水稻产量大;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③本区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⑴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⑵主要河流: 进口原料 依靠科技 加工产品 出口产品 海运便利

⑷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 有利条件:①提供大量城市建设用地

②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③水运通道

④若城市位于上游,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

不利条件:①河流水患②河流污染,城市环境恶化 3、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⑴华人与华侨的涵义

①华人:中国人在国外定居下来后,取得了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②华侨:长期居住在国外的中国人,保留了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⑵东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聚居地。

⑶旅游胜地: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三、印度(“金砖四国”之一)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⑴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次大陆上,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⑵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 ⑶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

⑷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2、水旱灾害频繁(P35中的图7.34) ⑵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P37中的图7.39、7.40) 3、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P38中的图

7.41)

⑴在20世

纪60年代,

印度实行

了“绿色革

命”,改进

了粮食生

产技术,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现在,印度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⑵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4、发展中的工业(P40中的图7.43)

⑴独立前后工业的变化

⑵工业分布和原料产地的关系

⑶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

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

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班加罗尔:印度的软件之都

四、俄罗斯(“金砖四国”之一)

1、国土辽阔(P41中的图7.45)

⑴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领土170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⑵自然环境特征

⑶俄罗斯的国旗“三色旗”的含义: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着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⑴丰富的自然资源(P44中的图7.48)

特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分布:乌拉尔山脉以东面积占国土的3/4,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

重要产地:库兹巴斯——煤;库尔斯克——铁;秋明油田、第二巴库——石油。

⑵四大工业区

圣彼得堡工业区主要有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

乌拉尔工业区造纸、电子、食品、纺织工业发达

莫斯科工业区煤炭、石油、电力、钢铁工业重要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最发达地区,有汽车、飞机等部门

⑶工业特征: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3、交通与城市

⑴发达的交通:

①特点: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

②分布:欧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和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亚欧大陆桥)的分布不平衡。

③河运:伏尔加河

海运: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摩尔曼斯克(北冰洋)、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

④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着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北部地区冻土层很深,难度大。

⑵重要的城市

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圣彼得堡: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的国家和地区

一、中东(长期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

1、两洋三州五海之地(P51中的图8.3)

⑴两洋:印度洋、大西洋

三州: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

⑵中东的范围: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⑶两个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大大地缩短了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土耳其海峡(是黑海进出口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2、丰富的石油资源

⑴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储量、产量、输出量均占世界第一

⑵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匮乏的水资源

⑴气候炎热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引发战争

⑵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⑶解决水资源匮乏的办法: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埃及的跨流域调水。

4、文化差异

⑴阿拉伯世界: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⑵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三个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 两个圣地:“和平之城”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麦加(伊斯兰教)

⑶阿以冲突: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 二、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⑴位置:亚欧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处于40°~60°N 。

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除前苏联以外的欧洲地区,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⑵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共有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英、法、德三个国家影响最大,号称“三驾马车”。 ⑶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欧盟):欧洲西部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加强了本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发出同一个声音,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欧盟有27个成员国。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⑴制造业: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⑵特点:本区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为国家带来财富。

⑶工业分布特点:多而密集,十字型分布。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3、传统的畜牧业 ⑴畜牧业发达

①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很高。 ②生产已达到机械化、专业化程度。 ③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⑵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 →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4、繁荣的旅游业

⑴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 ①风光优美的海滨沙滩 ②幽深曲折的峡湾景观 ③高耸险峻的阿尔卑斯 ⑵丰富各异的人文景观

①众多的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 ②独特的风土人情 ⑶旅游胜地

英国——伦敦塔桥;荷兰——风车;北欧——峡湾风光;瑞士——阿尔卑斯滑雪; 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意大利——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西班牙——斗牛;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P67中的图8.26)

⑴人口:有6亿多,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⑴两个概念:

①初级产品:没有经过加工或经过简单加工的原料、半成品 ②单一商品经济: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生产的经济 ⑵特点: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

⑶原因:殖民主义者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

⑷出路:例如西非的科特迪瓦,被称为“非洲成功的经验”。 ①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 ②发展多样化农业,进行农产品加工。

③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 3、人口、粮食与环境

⑴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各大洲之首,达2.4℅。 ⑵粮食:生产落后,产量低。

⑶环境:开垦草原、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恶化。

⑷人口、粮食、环境的内在联系:

⑸解决途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富,干季干燥少雨。 分布: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呈“马蹄形”,是世界最大的热带草原分布区。 影响:容易形成严重的旱灾 四、澳大利亚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古老、特有的生物很多) ⑴国徽上的动物:袋鼠、鸸鹋。 ⑵古老、原始的生物

①代表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树袋熊)

②9000种的特有植物、450种的特有鸟类、140多种的有袋类动物。

⑶存在古老生物的原因: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减缓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羊特别多)

矿产、森林、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 出口

进口

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产生 人口问题

毁草开荒

环境恶化 粮食问题 单一商品经济 产生

影响

加剧

危 及

⑴自然条件(P75中的图8.38、P76中的图8.39)

⑵发达的农牧业

①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②重要的牛肉、小麦出口国 ③实现了生产机械化

⑶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①与地形的关系: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平原,有优良的牧草,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作业,时间上又不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②与气候的关系: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南部为冬季湿润、夏季高温干燥的地中海气候。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⑵工矿业:矿石一半以上出口。

⑶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⑷主要城市:(P77中的图8.40) 堪培拉:首都

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⑸人口、城市的分布规律:东南沿海地区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一、美国 1、移民国家

⑴移民国家:只有一个国家的主体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能称为移民国家。 ⑵人口:2000年为2.78亿 ⑶人种构成:

①白种人——占主体

②黄种人——华人聚居的“唐人街”,印第安人的“保留地”

③黑种人——仅次于白种人的第二大人种

⑷美国今天的成就不是某一个单一民族或种族创造的,它是世界人民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种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美国——美国的人口、美国的民族、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经济、美国的成就。

2、农业地区专业化

⑴美国国旗“星条旗”的含义: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着组成美国的50个州;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着美国最初的13个州;国旗上的红色代表着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着纯洁和清白,蓝色代表着警惕、正义和坚忍不拔。

种族歧视

⑶世界上的农业大国(P85中的图9.9)

①地位:许多农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②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③主要的农业带:乳畜带、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

④实行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更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P86中的图9.12)

⑴工业特点:体系完整,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⑵工业分布: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⑶工业中心: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底特律等。 ⑷高新技术产业

①产业中心:旧金山东南的“硅谷”,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而得名,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

②促进作用: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⑸主要城市

华盛顿:首都,位于哥伦比亚特区。

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城市,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洛杉矶: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旧金山:又名圣弗朗西斯科,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4、资源消耗大国

⑴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居世界前列。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之上,因而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⑵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

1⑴世界著名大国(面积、人口均居世界第5位): ①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②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初中地理基本常识知识点小结

初中地理基本常识知识点小结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图例,方向,比例尺。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

地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 祖国篇 第一章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世界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 水稻、大豆、茶叶等农作物的栽培、猪、鸡、鸭、鹅等禽畜的饲养都起源于我国。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 现代化农业向“立体式农业”和“工厂化农业”等方向发展。 农业的分布 1、农作物的分布 2、三大林区 中国的三大林区是指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东北林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西南林区:主要包括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 是我国第二大林区。 东南林区:秦岭一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和经济林区。 人工造林,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人工造林两个重点地区:一、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1.各具特色的四大农业区 持续增长的工业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发展成就辉煌 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信息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一批现代化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弃物。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煤炭储量丰富,产量居世界第山西省市我国重要煤炭基地。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仅次于煤炭。黑龙江省大庆是我国最大的采油工业基地。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钢铁工业大国,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大型钢铁工业基地:辽宁省鞍山、津京唐(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市。)和上海。 鞍山称为“钢都”。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四川省攀枝花称为“钢城”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电子工业成为国内第一大产业。音响、电话机、彩电、DVD等产品产量居世 界第一。重要电子工业基地:沪宁杭地区、华北京津地区、华南珠江三角洲地区微电子工业: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汽车工业基地: 东部与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1.西气东输我国中西部地区蕴藏这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短缺。为使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的互补,我国决定启动“西气东输”工程。 该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到上海。

七下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7、中国北邻北亚,西邻西亚和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海拔大于3000米,部分地区高于5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北部,海拔0~200米,是亚洲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分布在亚洲东部,海拔0~200米;印度河平原~~分布在亚洲南部,海拔0~200米;德干高原~~分布在亚洲南部,海拔200~1000米;伊郎高原~~分布在亚洲西部,海拔1000~3000米;中西伯利亚山地~~分布在亚洲北部。 3、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4、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5、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第二节人文环境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0年,世界总人口共60.55亿,亚洲人口约36.8亿,占总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最新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一、知识点: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2)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边国家的边贸往来。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2、我国的面积及邻国 (1)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

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陆地面积仅小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疆界绵长,陆地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我国四至点: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 3、我国的临海、主要岛屿 (1)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我国领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我国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4、我国三级行政区划 (1)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

上海市初中地理复习 会考 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点整理

主题1 地理景观 知识结构: 主题2 地图 知识结构: 学习内容: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如: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400千米可以写成 1/20000000 (数字式比列尺)或者(线段式比例尺) 2.一般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3.怎样判断东/西经、南/北纬(经线—“领带”“竖着的”,纬线—“皮带”“横着的”)

4.东/西半球划分(20° W 往东---160 ° E 为东半球),20°W 、160°E 为界线。 5.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北半球),赤道作为界线。 北半球 南半球

主题3 国家概述知识结构:

主题4 国家 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大洲。 按照海陆位置划分日本为岛国,印度为沿海国。(海陆位置分为沿海国、内陆国、岛国)按照亚洲分区划分日本属于东亚国家,印度属于南亚国家。 2.运用板块构造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多火山、地震、温泉。) 3.日本陆地面积:37.8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人首都:东京 印度陆地面积:298万平方千米人口:13.4亿人首都:新德里

1.非洲有50多个独立国家,是世界各大洲中拥有国家最多的大洲。北部非洲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多为黑人。 2.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也是埃及的母亲河(农业、城市、人口等全部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判断河流的流向:主要靠判断地势高低。(水往低处流) 3.苏伊士运河被称为“东方伟大的航道”,大大缩短从亚洲到欧洲的航程。运河税收也是埃及重要的外汇来源。 4.埃及陆地面积:100.1万平方千米人口:9755万人首都:开罗 埃及被称为金字塔之国。 1.欧洲面积在七大洲中仅比大洋洲大。拥有40多个国家,多数欧洲国家经济比较发达。按照欧洲分区划分德国属于中欧、俄罗斯属于东欧。 2.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流经德国,各河流之间又有运河相通,内河运输网四通八达。德国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基尔运河)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捷径,此运河是世界每年通过船只最多的国际通航运河。 3.俄罗斯纬度较高,冬长夏短的气候,农业受到气候条件限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森林面积世界第一。 4.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尽管亚洲部分面积大,但是主要的农业、工业、城市、经济部门都在欧洲部分,所以属于欧洲国家。

人教版地理七下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同时跨越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东经26°—西经169°)。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带(北纬81°—南纬11°)。 3、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二、亚洲面积—世界最大的大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 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 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巧学妙记: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东西长、纬度广、世界最大洲;围三洋、连两洲、两洲隔海望。 三、地理分区: 1、习惯上分为六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 2、各地区和国家如下: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菲律宾。 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也门、阿曼、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亚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亚洲之最: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首都北京 第二大国家:印度首都新德里 第三大国家: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四、亚洲地形地势 (一)、总特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起伏大,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二)、主要河流: 1、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位于亚洲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2、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长江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3、湄公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太平洋,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4、恒河:位于亚洲南部,自西向东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印度洋。(孟加拉湾) 5、印度河:位于亚洲南部,自北向南流经巴勒斯坦,注入印度洋。(阿拉伯海) 6、黑龙江:位于亚洲北部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又叫阿穆尔河。 (三)主要的高原、山地: 1、中西伯利亚高原:位于亚洲北部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总结(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 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初中地理知识点精华

1、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陆界:亚非界河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把此分两边。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分布数,最多亚洲次非洲,最少要数大洋洲,无人居住南极洲。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南美洲欧,极地沙漠高山区,热带雨林少人口。 4、澳大利亚知识总结:澳大利亚大洋环,南回归线过中间,地广人稀国发达,高原面积占一半,气候植被呈半环,动物稀有多奇观。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5、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6、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7、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8、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9、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 10、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 11、学生学中国地形时,可用歌诀概括: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祁连横断山,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太行巫雪峰。 (2)三级阶梯特点的影响 海洋湿润供水多,利于农、林、牧、渔棒。 许多大河向东流,沟通海陆交通网。 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阶梯间。 12、长江概况:青藏高原唐古拉,长江源出此山间,各拉丹东是源头,自西向东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奔流上海入东海,流程全长六千三,排名世界列第三。宜昌以上为上游,切山断岭多峡谷,落差达到六千米,水力资源最丰富。中游宜昌到湖口,湖泊支流寻常见,下游湖口至海口,江宽水深平原阔。 13、黄河源流概况: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湾。 14、秦岭-淮河线的概括:秦岭淮河线两边,亚热暖温分界线,湿润半湿分两半,八百毫米降水线,一月均温零度线,水田旱地分界线,南方北方分界线,自然风光大异然。 15、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江口东是香港,素称明珠和天堂。新界九龙香港岛,发展经济各有长。进口原料搞生产,电子钟表和服装,银行如林船如梭,金融中心自由港。九七回归更发展,一国两制好主张。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

地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 祖国篇 第一章疆域与人口 1.1疆域与行政区划: 1、海路位置: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位于热带 2、辽阔的国土: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四至”点:最东—与乌里江的相交处。最南—南海的曾母暗沙。最西—的帕米尔高原。最北—漠河以北的主航道中心线(图1) 四大近海:以北向南:渤海(我国的海),黄海,东海(我国最大的渔场渔场),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的海域,我国海) 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主要岛屿是岛、岛、群岛和南海诸岛。 三大岛屿:岛,岛,崇明岛。 3、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1997年7月1日(英国)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葡萄牙)回归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行政中心 辽川青藏陕甘宁,蒙新琼渝北上天,

澳门和,祖国统一盼团圆。 1.2人口与民族

1、我国总人口为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丰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但还是增长很快,这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的原因造成的。 2、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主要以“——腾冲”线为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 9,我3、我国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少数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这种分布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交往学习,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二章地形与地势

人教版七下地理知识点梳理

前言:上学期的地理为世界地理总论,这学期的地理为世界分区/区域地理。在学习本册书的时候会用到上册学习过的知识,同时又会增加新的知识点,所以要求同学们在预习下册书的时候遇到相关知识要去联系上册学习过的 内容。这个知识梳理同学们可以配合课本一节一节看,大部分内容我是按照教材编写顺序梳理的,但考虑到有些知识点的前后关联会有所调整。后期开学还会重新梳理。 预习提示:1.结合知识梳理仔细看教材,相关图片也不要漏掉,图文结合,尽可能做到图文转换. 2.有计划的预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与范围 知识点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占据亚欧大陆大部分,三面临海: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南纬11度--北纬81度,东经26度--西经170度之间。 知识点二: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①面积最大②跨纬度最广,地跨热、温、寒三带③东西距离最长 2、大洲分界线(上册已学)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亚洲6个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知道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第二节自然环境 了解: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之分。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岩石,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在地球表面上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各处的自然环境也就不同。初中阶段一般说到某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从气候,地形,和水文这三个方面总结。

知识点一:亚洲的地形 1、地形特点:⑴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⑵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地理锦集(教材第8页阅读材料部分,需背诵以下内容,并要了解它们的位置)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知识点二:亚洲的河流 1、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主要河流(结合P7图6-8) 知识点三:亚洲的气候 西亚—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东岸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洲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亚洲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洲北冰洋沿岸—寒带气候,终年寒冷中部高大的山脉和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3、(熟读,理解)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 、1600E ) 赤道(00纬线) 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会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4、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 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南北回归线约在23.5°S-23.5°N之间。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亚洲是面积最大的。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15、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6、板块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七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完结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 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 ——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4图6.5“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 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7图6.8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 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10 6.10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各个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 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7、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9、亚洲的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 、P8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二 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 ;世界上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共有11个,其中有6 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多样的地域文化: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的帐篷和长袍,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印尼的达雅克人住在长屋里。(理解P5页图6.6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 东岸三种季风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

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最完整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3)(精华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1 七分海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2 洋洲。(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3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4 、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5 马孙平原。 、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6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7 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8 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风雨、冷热、阴晴等) ,1 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 稳定的。 、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2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3 、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2 时左4 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 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 月份,最低气温是 1 月份,南半球相反。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5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 差值。 、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下降6 0.6 ℃。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

地理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 全球篇 第一章地球对运动 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5)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多种气体的混合气体 水圈:由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地球表面由生物(主要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1.2地球的自传 为了统一时间,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 小时。 1、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划分为各12

个时区,在中时区移动,划分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到西十二区。. 2、我国规定全国都采用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 3、国际上规定把180 度经线作为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而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上一天。 4、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 概念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特点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 北回归线: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 南回归线: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线。意义产生四季和五带 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四季的形成: 每年3 月21 日前后(北半球春分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 每年6 月22 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每年9 月23 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光又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 每年12 月22 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多;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3、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4、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3、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4、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人们过聚居生活 5、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 6、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7、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主要岛屿:北海道岛(纬度最大的岛屿)、本州岛(面积最大的岛屿)、四国岛、九州岛;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2、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海拔3776米。 3、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4、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 5、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南洋群岛)。 2、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3、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分布:中南半岛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4、农业生产: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5、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6、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人种:大多数为黄种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