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植物和我们

动物植物和我们
动物植物和我们

课题:《动物植物和我们》

设计者(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吴伊娜)

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楚雄市环城小学六(2)班陈阳晶指导教师周晓丽 不久前,我们家搬进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成了植物园了,换摆那么多植物干嘛?”爸爸笑着说:“植物能造成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都离不开它们|,离开它们都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为什么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了两只小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园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然后用薄膜把鱼缸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里面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壁绕着缸低快速地往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轻轻拿开,捉出第一只小老鼠,又搬入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薄膜。我不停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有烟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个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

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到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科技书籍,又到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①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丝尚存。但如果没有氧气,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②动物与植物的呼吸,植物的燃烧,也都需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减少吗?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制氧场,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③有人做过统计,1公倾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树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用完。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小学思品课程标准

小学思品课程标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小学思品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

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

动物植物我们

动物植物我们

————————————————————————————————作者:————————————————————————————————日期: ?

动物、植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和一些动植物的特征。 2.感受生命的神圣,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和喜爱动植物的情感。 3.学会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查找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动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和一些动植物的特征。 2.学会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查找资料的方法。 3.感受生命的神圣,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和喜爱动植物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1. 看与动植物有关的书籍或电视节目。 2. 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生命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还邀请了一些朋友与我们一起学习。我们一起来猜猜它们是谁,好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演,其余小朋友来猜。表演的同学,不能说出是什么,只能用动作和声音,让大家来猜一猜。 大公鸡、大象、猴子、青蛙。 师:你们都是模仿高手啊,一下子都猜出来,回想一下,我们刚才猜出的这些,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动物) 2.猜谜语。 师:接下来我用猜谜语的方式来请出我们的朋友。 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并说明猜出的理由。 谜语一: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谜语二: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 谜语三:身上有节不是竹,粗的能有锄把粗,小孩抓住啃不够,老人没牙干叫苦。

谜语四:一物长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拨开胡子看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师:原来个个都是猜谜小能手!我们这回猜出的这四位朋友,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植物)。 3. 揭示课题。 师板书,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一起读,《动物、植物和我们》。(二)探寻生命现象 1.在自己身上寻找的生命现象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有生命的。对吧,比如,我会呼吸,我有生命;我会思考,我有生命。你们也能像我这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我会什么,我有生命?呼吸、会动…… 身体上有什么变化,我有生命?长高、壮实……) 师一:你上幼儿园跟现在比,有没有长大?长大是不是也说明我们是有生命的? 师二:你还能从身上的哪些变化,发现自己是有生命的? 师小结:咱们说了很多的“会”,我们就把这些“会”叫做“生命现象”。会呼吸.会长大.会吃饭.会动……这些都是生命现象(板书:生命现象) 2.在动物身上寻找生命现象 动物朋友们也是有生命的,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来说说,我们的动物朋友有哪些生命现象呢?(生说) 小朋友们对动物的了解真不少,但是如果大家看了老师带来的录像,相信大家还能说更多。(视频,动物的生命现象) (生说,师生合作填表格) 我们把刚才大家说的整理一下,填到这张表格里去好吗? 是呀,这些动物朋友像我们人类一样会叫会跳,同样需要食物与空气,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有生命的。 3.在植物身上寻找生命现象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说课稿 动物、植物和我们 1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说课稿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 2. 动物、植物和我们 一.说教材 《动物、植物和我们》是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的第二个主题内容,教材一开始就通过生机盎然的动植物图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世界,引领我们去探索各种神秘的生命现象,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现象来体会动植物都是有生命,而诗歌《爸爸,我恨死你的猎枪》则展现了一颗珍爱生命,保护动植物并愿与之和谐相处的童真之心。 教材贴近孩子的生活,启发孩子们去观察探究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感受世间万物生命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同时激发他们热爱动植物的美好情感,唤起他们保护动植物的意识。二.说教学理念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进程,传统的思品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学生、课堂发展的需要,生动而形象的课堂映入教师和孩子们的眼帘,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我眼里,《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极强的课程,始终应以学生的儿童生活为基础,回归生活,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和身心特点的主题活动为课堂教育载体,以正确而实用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生活。 不过,《动物植物和我们》这一课内容,教材提供的仅仅只是的图画。但挖掘教材,其中便有着情感的展现和升华。单凭课文的解读,去理解生命现象,去感受生命的神奇,去热爱生命,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多媒体等一系列的活动手段的呈现,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教材,将更多丰富多彩的事物更好地展现和传递,更好的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也就是我设计教学活动时始终贯穿的教学理念和思考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以及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寻找和感受走进动植物的生命世界,体会生命的朝气蓬 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生成关爱动植物的美好情感,产生保护动植物的行为动机。四.教学重难点

思想品德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参与、感悟、践行? ──思想品德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这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不仅需要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评价方法的革新,更需要教学方法的变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一、正确引导,主动参与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知、情、意、信、行的过程,它是在认知、感悟、践行的基础上,一系列的道德现象的内化与道德规范的外化的过程。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由其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他们不可能自发完成社会主义道德的修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因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在社会生活的实际中体验,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探究,领悟人生的意义,明辩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正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是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基本的途径。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的方式有许多种,根据初中生的特征,主要应采取访谈、观察、考察、调查、讨论、交流等形式 如课程标准里活动建议中指出,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考察社区内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 采访教师,内容包括该教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就“公民的平等”问题作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而不是表现在经济地位上。 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引导;要依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生活范围实际精心设计活动项目,避免成人化和形式化;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应经过教师辅导,同学互助,逐步使学生独立参与;要善于抓住关键情景,扩大学生感受的程度,增加学生体验、感悟的力度。 二、独立思考、自我感悟,在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有待于将生活中感受到的经验升华,这需要学生积极的独立思考、自主感悟,在逐步扩展的生活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感悟是一种心理活动,其基本途径是学生的自主思考与体会,他人是无法代替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好课程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为情感、态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我代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编写组的全体成员,向你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能得到广大任课教师和中学生的支持与肯定。 我将与大家共同来学习、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并结合析以往教材的比较分析,说说我们的设计思路。 一、解读新《课标》 (一)基本理念解读 1、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究竟要试图去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相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究竟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 基本问题: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针对性的缺乏是指未能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真实的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而更多地是基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考虑和成人世界的品德要求出发,来设计学生思想品德课程。 与之相关,缺乏针对性必然使得这种教育远离真实教育情景中的学生,学生的主动性自然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发挥。由于这、这种课程设计从整体而言是脱离学生实际的,所以,不管教师如何去启发诱导,从根本而言之,他们都只可能是被动的接受者。 落实到效果,就导致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的缺乏。 以2001年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稿)》为例:初一年级(七年级)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重视品格修养,培养健康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初二年级(八年级)采用以例说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同犯罪做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初三(九年级)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国策、发展战略。提高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从整体内容目标而言,已经初步具有了贴近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意向,注重学生个体完整的个性发展,但基本上还是从成人世界对学生品德的简单设计,而不是从学生品德与生活发展实际的需要出发,带有浓郁的学科化痕迹,强调内容设计中的逻辑性和内容标准的整齐划一。 以此为准的教科书设计,一般都是将初中三年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教材分为三大板快: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国情教育。每一块中都是按照所涉及学科的逻辑框架,开中药铺似地一一展开。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正是要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打破传统的学科似框架体例,真正使教科书的编写发生实质的转向,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规范设计转而面向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 2、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规定 新《课标》明确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作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完整word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性: 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是对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梳理、加工和提炼。

【教案】动物、植物和我们

【顾老师台州学院二(5)班】 2、动物、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1、知道动植物有哪些生命现象。 2、感受动植物的生命现象,知道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 3、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情感,形成爱护动植物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动植物有哪些生命现象,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动植物的什么现象,形成爱护动植物的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在美丽的校园里除了同学和老师是我们的朋友之外,还有谁也是我们的朋友?(植物,动物) 2.出示课题《动物、植物和我们》。生齐读课题 二、图片欣赏,感受生命 1.今天是顾老师第一次给二(5)班的同学上课,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想不想看呀?那就仔细看看,看完之后得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2.出示植物和动物的组图(欢快钢琴曲配乐《summer》—久石让) 3.你看到了什么呀?(树会长绿叶,会开荷花,蚂蚁搬家,秋天树叶会变黄,小鸟会飞,小鸡会吃东西) 4.这真是一个充满了美丽的生命现象的世界。(黑板教具画:大树,小鸟) 三、激发兴趣,寻找生命现象 1.哪些现象告诉我们,人类是有生命的?(板书:生命)同桌之间讨论, 2.同桌讨论。指名回答。全班交流。(会吃东西,会说话,会笑,会哭,会走路……)3.出示组图(会吃东西,会哭,会笑……) 4.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对呀,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人类是有生命的。我们刚才看了那么多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想一想哪些现象告诉我们植物和动物和我们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呢?找一找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现象(板书:现象) 5.出示段落:《生命现象》。全班齐读 6.对,这就是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现象,正因为有了这些呀,我们的生活的世界才充满了生机,我们的生活才有了乐趣。 7.寻找植物的生命现象 (1)小朋友,我们再来找找它们有哪些生命现象呢?先来找找植物的。出示表格。 (2)这个表格看得懂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3)小组讨论,完成表格。(把课文表格填写完整) 8.植物带给我们生活的好处。 (1)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有了植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不一样了,植物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呢?比如教室里有了植物就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漂亮了。 (2)指名回答! (3)是呀,植物有那么多的好处,让人忍不住地想要夸夸她们,古人创作的很多诗句就是用来夸她们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最新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动物 植物和我们》版教案.doc

动物、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2、生成关爱动物植物的美好情感; 3、产生保护动物、植物的内在行为动机。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小朋友,喜不喜欢玩游戏?那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吧!——叫做请你猜一猜。小眼睛看仔细了,这是谁的尾巴?你怎么知道?这是谁的眼睛?(课件出示燕子的尾巴、青蛙的眼睛)。 2.刚才老师给大家猜的都是(板书:动物)。小朋友们只看到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就猜出来了,真了不起。 3.还想玩吗?换一种形式?猜谜语怎么样? 课件出示: 四季它常绿,总是不开花。摊开一只手,满手刺来扎。(仙人掌) 师:要不要再猜一个 课件出示: 高高个儿一身青,圆脸金黄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向日葵) 4.小朋友们,仙人掌、向日葵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板书:植物) 5.小朋友们,动物、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他们和我们一起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完整课题)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板书:生命) 二、探究生命现象 1.师:我们每位小朋友都是有生命的。那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有生命的?(会动、会说话、会长头发、知识会越来越多) 师: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会,会呼吸、会长大、会说话,这些会,其实就是生

命现象(板书: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我们是有生命的。 2.师:刚才我们讲到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那么动物会些什么,植物会些什么?有哪些现象说明他们也是有生命的。今天老师也请来了几位动物、植物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闭上眼睛,教师出示金鱼、乌龟、两株植物的实物。 现在老师把这些动物和植物放在讲台上,请每位小朋友排队来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看看他们有哪些生命现象 3.请学生说说你发现了哪些生命现象 4.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生命现象。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动物、植物朋友今天没有出现在课堂里,想感受一下它们富有生机的一面吗?小眼睛看大屏幕(生观看配乐录像)注意一边看一边找,你看到了哪些生命现象。 5.师:从刚才的录像中,你有看到了什么生命现象? 6.从刚才的录像中我们看到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都尽情地生长着,追求太阳的光芒,舒展生命的绿色,各种动物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生长着。这一切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到动物、植物的生生不息、欣欣向荣。你能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生命现象。 7.那么,你能说说你平时还观察到了哪些生命现象? 8.小朋友们,课文用一张表格,为大家整理了动植物的生命现象(课件出示)。植物会长高,会长出新叶子,动物会吃东西,会动,这些都是他们的生命现象。其实,小朋友们刚才还说了很多很多,所以老师用一个省略号表示。 9.师:是啊,这些就是动物的生命现象!你听,大象伯伯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flash音频:“生命现象”) 10.模拟代言 (1)师:是啊,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还会说话呢,你听到过吗?(学生说说听到过的大自然的语言) (2)看听小游戏: A.听声音(flash“动物的声音”) 猜猜是谁(动物)在说话。 B.看图片(flash“植物发芽、开花、结果、落叶……”),猜猜植物在说什么。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概述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课标”修订的背景,其次说明了“新课标”修订的总原则及两项具体原则。第二部分全面对比了新、旧课标的不同,帮助教师全面认识“新课标”,从课程实施方面更深入地理解“新课标”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逻辑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内容。第三部分为教师在“新课标”引领下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提供帮助,第三部分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课的特征及任务、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实施、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操作。在此部分,围绕“新课标”的实施,介绍了思想品德课的三个特征及五项任务;结合“准、活、实”、教材的二次开发、整体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教学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并结合案例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新课标”中开发教学资源的要求,特别结合教师实际需要,重点介绍了“案例”这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选用策略;介绍了“新课标”中关于评价的精神,也特别结合教学需要,重点说明了“成长手册”评价方式。本课程内容凸显了学科特点,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核心,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案例典型、设计巧妙。相信可以帮助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灵活运用评价方式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一.修订的背景及原则 (一)修订的背景 1.国内国际大形势变化为课标修订提供了大背景 (1)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文化多样多元,中国社会每日每时发生着深刻变化。 (2)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突出,世界政治多极化不可阻挡,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转向以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成为未来提高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关键。 2.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成效为课标修订奠定了基础 (1)坚持传统(战略重视、思想明确、队伍整齐、积极作为、注重实效); (2)不断改革(贴近实际、丰富内容、改进方法、创新形式、理论研究);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7) 一、成长中的我 (7)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10)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15)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9) 一、教学建议 (19) 二、评价建议 (21) 三、教材编写建议 (21)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23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追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话、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2021春浙教版品生二下《动物植物和我们》word教案

2021春浙教版品生二下《动物植物 和我们》word教案 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蔡丽媛 教学目标: 1、明白动植物具有的生命迹象,体验生命的奇异和神圣。 2、认识到动物、植物差不多上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和人类之间有紧密的关 系,并制作表达自己心意的环保警示牌。 3、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悄感,培养儿童珍爱生命、爱护动植物的意识和能 力。 教学重点:明口动植物有哪些生命现象,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培养儿童珍爱生命、爱护动植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彩笔、有关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动物生活、植物生长的图片。 教师描述:大树有生命,小草有生命。春天吐出嫩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落叶飘落,周而复始,这确实是生命现象。大象有生命,小鸟有生命,小蚂蚁也有生命。小象和妈妈在河边嬉戏;母鸡带着小孩在草丛里觅食;燕子依照气候的变化南来北往;小蚂蚁忙忙碌碌……这确实是生命现象。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小结:大象、小蚂蚁、母鸡它们差不多上动物(板书“动物”),小草、大树 差不多上植物(板书“植物”)。这节课我们就来掀开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之间的隐秘。(板书"我们”) 二、查找生命现象 过度:在漂亮的大自然里,不仅生活着我们人类,还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呢。 1、你喜爱什么动物或植物?向大伙儿介绍一下。

学生个别介绍,小组介绍。 2、刚才小朋友们介绍了那么多自己喜爱的动植物,每一种差不多上那么可爱。正 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欢乐,我们生活的世界才充满了生气。 (板书“欢乐”“生气”)动植物跟我们一样差不多上有生命的。那么,从哪里能够看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查找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现象吧。 (板书“生命现象”) 3、出示课文中的表格,提出要求:小组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现象,预备全班交 流。 4、小组讨论,查找生命现象。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评判补充提升。 6、小结:带着一双留心观看的眼睛,我们发觉了这么多的生命现象,每一个小动物、 每一棵植物都代表一个鲜活的生命。 三、走进森林,心灵震动 1、森林是动植物自山生活的天堂,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森林吗?你见过的森林是什么样的?(指名说说自己心忖中的森林的模样。)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漂亮的大森林?那我们动身吧。 2、播放图片,教师描述惜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树的叶子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光,不远处的桃花开了,这香味飘散在整个森林中。小鸟们在枝头轻巧地唱歌。小鹿在林间悠闲地散步,吃草。丛林深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采访:(1)小兔,你生活在如此漂亮的森林里,你快乐吗?(2)小鹿,住在这漂亮的树林里,你心情如何样?(3)小松鼠,你在如此的森林里生活得如何样? 4、是呀,一切都那么美好。这时一阵刺耳的声音打破了森林中的宇静。(播放电锯声)只见不远处一棵大树倒下了,紧接着更多的大树倒下了。小动物们惊慌失措,吓得四处逃跑。(课件:大树倒2张,树桩一张) 5、采访:(1)小鸟你在叫什么啊?(2)小兔你现在的心情如何样?(3)小鹿你的腿如何痫了?(4)小猴你的伙伴到哪儿去了?(5)啄木鸟,你的翅膀增么少了一只呀? 6、现在的森林再不是原先漂亮的模样了,专门多小动物无家可归,还有专门多小动

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动物、植物和我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动物、植物和我们(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维系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给人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懂得遵守公德,如何爱护动植物。 情感:对破坏植物,残杀动物的行为表示气愤,激发关心热爱动植物的情感,唤起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爱护动植物,不做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的事,积极主动参加各种保护动植物的公益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做幻灯片。 学生:1、课前分组调查我喜欢的动物和植物,做好资料卡,样子如书所示。2、并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者植物画下来。3、了解动植物面临的生存危机或者人为破坏。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动植物图片(可以让小朋友喊出它们的名字) 一、图片导入 能说说你刚才看到的吗?是的,五彩缤纷的自然王国里有许多动植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和这些可爱的动物植物来交朋友。揭题,读题。 二、我喜欢的动物和和植物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动物、植物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它们和我们一样也有生命。 1、小朋友,在那么多动植物中,你最喜欢什么动物或者植物呢?简单说说为什么。 2、小组交流:我们课前已经对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进行了观察了解,还认真地做了资料卡。拿出你的资料卡,在小组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动植物吧。要求,一个小朋友说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更多地了解一下其他小朋友喜欢的动植物,好吗?(物色) 3、课堂交流:谁愿意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喜欢的植物?(对他介绍的哪点特别感兴趣?感谢给我们带来……) 4、介绍的真棒!奖励大家做个游戏,叫作是“动物模仿秀”你可以通过模

仿你喜欢的动物的行走的样子、神态、叫声,来让小朋友猜,行吗? 表演后,结合资料补充介绍。(你也喜欢**吗?有没有补充?) 5、看来小朋友对喜欢的动植物的了解还真不少。考考你们,怎么样?(A\B\C) 随机展开:为什么选A?你怎么知道的?(爱看书的孩子;会观察的孩子;聪明的孩子善于从生活(电视)中获得知识) 6、小结引入:动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家园才变得生机勃勃,五彩缤纷。那如果没有了这些可爱的动植物,我们的地球将会变得怎么样呢?(指名答)是啊,没有了可爱的动植物,我们就看不到春天百花争艳,秋天的果实累累;听不到枝头的鸟叫,池塘的蛙鸣;这真可怕,我们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现在正有许多动植物面临着生存危机,看—— 三、动植物面临的危机: 1、出示资料。北极冰山融化速度加快 2.7万北极熊生存堪忧 你对此有所了解吗?说说 北极熊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全世界约有2.7万头北极熊。 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北极周围地区的冰山正在消失,这无疑威胁到了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因为北极是它们唯一的自然栖息地。并且它们的食物也越来越少,因为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同样生活在冰山上的海狮。所以它们的命运令人担忧。(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全球气温升高吗?(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过多,再加上人类砍伐树木,导致大片森林受损,能被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少了,于是这些废弃就在地球上空形成厚厚的废气层,就像……) 2、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面临着怎么样的生存危机呢?(补问:它们为什么会面临生存危机吗?)(人为破坏,环境变差)世界上很多物种正以非常快的速度消失。(图片)像这些一级保护植物、动物——正濒临灭绝,如果我们再不注意环境保护,若干年之后,它们将在地球上消失,我们再也见不到这些可爱的动植物了。 3、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我们人类可以怎么爱护呢?) 结合学生回答渗透: (1)爱护自然环境——植树造林,我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为呼吁人民群众爱护大自然,设立了很多节日:植树节(3、12)爱鸟周(4、10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准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法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古今中外,“方法”一词用得非常广泛,无论对它的解释增加多少新的内容,总离不开它最基本的含义,即指向一定目标的“途径”,“道路”,“工具、手段”和“操作、步骤”。研究教学方法,同样要抓住这些要义。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其最终结果是学生按照预定的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水平和创造素质。教学方法的本质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理解活动(学习)和教师相对应活动(教学)的逻辑程序以及心理方面,即由教与学的协调一致的效果来决定。20世纪80年代以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则将教学法分为三大类,每大类又分为几小类。第一大类为组织和实行学习理解的方法,下分为:(1)传递信息和听觉感知信息的方法;(2)直接传递知识信息和视觉感知信息的方法;(3)通过实际活动和触觉、动觉传递与感知信息的方法。第二大类为激发和形成学习理解活动的方法,下分为:(1)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2)激发学习义务感和责任心的方法。第三大类为检查和自我检查学习理解活动效果的方法,下分为:(1)口头;(2)书面;(3)实验、实践。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学引不起学生兴趣或教学效果不佳,就是因为教师偏重于教,一些教师只知讲条条,让学生背条条,教学方法呆板、陈旧。全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在全国十省市搞了一个较大面积的理想、动机与兴趣的调查,中学生把政治课作为自己最感兴趣学科的只占1.67% ,再深入调查他们为什么喜欢政治课,回答却是共同的:“老师教得好!”所以,在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要真正重视学生的学,教的得法是为了学的有效。下面介绍国家级、省级实验区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归纳教学法,与我们经常采用的举例说明相比较,虽然都涉及了引用实例,但两者毕竟存有着显著区别。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一种直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材料,经过人工处理过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案例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案例教学是一种稳定的或定型化的教学方法,具有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要领,而举例一般是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辅助形式,不具备一系列详尽或定型化的操作程序。(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体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极有益处。其具体表现为: 1.能够提升学生使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案例情境的“再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