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

管理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
管理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

《管理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材版本

《管理学》王德中主编,2001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是一门系统的研究和适用于各类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础;亦是人类管理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属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本科、专科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各章节重点

上篇:总论篇

§第一章:概论

1·1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1)管理是在社会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力、物力资源,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其含义是:服务于特定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构成的一个活动过程;要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的有效性来判断;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开展的。

(2)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管理是一切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保证组织通过作业活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当今先进的管理同现代科学技术被认为是一起构成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

1·2管理的职能和性质

(1)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协调、创新等职能及相互联系。

(2)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3管理者

(1)管理者的类别及主要职责:按众向分为最高层管理者、中间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按横向分为职能型管理者,综合型管理者、项目管理者。

(2)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制定角色。

(3)管理者的业绩:有效性和效率二要素。

(4)管理者的三大技能:概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技能。

1·4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2·2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传统管理理论阶段(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2)古典管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泰罗(美):差别计件工资制;标准化;职能工长制度;例外原则。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法):企业管理的6大活动;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被尊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德):三种合法的权力;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3)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霍桑试验”

埃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的“经济人”;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士气”。

行为科学理论的核心也是现代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现代管理论阶段(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管理理论的丛林”

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美)。组织是一个“开放式”的协作系统;组织中最关键的是经理人员;经理人员的三项职能。

决策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美)。管理的关键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满意原则”。

经验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美)。主张成功企业组织特别是大型企业组织的实际管理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又称为“经验案例学派”。

权变学派:代表人物弗雷德·菲德勒。强调依据组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管理技术等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又称随机制宜理论学派。该理论日益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学派之一。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管理数学学派,或运算学派。强调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求出最优解去进行管理决策,提高管理效率。

组织文化学派:“7S”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系统、权变、人本、创新等管理观点,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

2·3中国管理学的建设

建设中国管理学的要求

§第三章:管理与环境

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必须根据组织的内外情况来灵活运用,并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3·1组织的外部环境

组织外部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组织外部环境通常分为:一般环境(又称宏观环境)和特定环境(又称产业环境或任务环境或微观环境)。一般环境因素一般为: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自然环境;组织特定环境因素一般包括:顾客(包括中间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劳力市场和政府、金融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

组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动态性)矩阵。

3·2组织内部环境

组织内部环境的三个基本因素:使命、资源、文化。组织的使命是管理的一大约束力量,管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组织的使命。组织的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数量表明组织的规模,资源的素质基本决定组织的素质。

§第四章:管理与组织文化

4·1组织文化的概念、具体内容和特征

4·2组织文化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

4·3影响组织文化形成的因素;组织文化渗透的途径

§第五章:管理与决策

5·1决策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5·2决策的程序和影响因素

决策程序:确定目标、收集情报、拟定方案、评估选择、实施方案。

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组织文化、过去决策、时间、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等。

5·3决策原则与管理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层次原则;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相结合原则;系统原则;风险原则;信息原则。

决策的原理(4条)

5·4决策方法

(1)定性决策法

(2)定量决策法:

①确定型决策法:直观法;量本利分析法;

②风险型决策法:最大可能法;决策树法;敏感性分析;

③不确定型决策法:最大最小值法;等概率法;最小后悔值法。

下篇:职能篇

§第六章:计划

6·1计划职能的重要性;计划的任务和内容

6·2确定目标时须考虑优先次序、时间和结构。组织目标体系及其作用。

6·3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程序、制定组织总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6·4计划的类别、编制程序,计划的组织执行。

计划的编制方法:滚动式计划法;网络技术计划法。

6·5战略规划的焦点、制定、模式、执行。

§第七章:组织

7·1组织的概念、原则。组织职能的内容:组织结构设计和再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7·2组织结构设计: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组织设计的内容:职务分析与设计;部门层次设计;权力设计。组织运行。职务设计做到科学合理的要求。

组织结构形式: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网络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概念及两者间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正确处理,授权的原则与艺术。

7·3组织结构的运行:直线与参谋、委员会、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7·4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重要作用、内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第八章:人事

8·1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及意义。

8·2人员配备:人员的识别和选拔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人员的招收程序和步骤;从组织内外挑选管理人员的比较分析。人员使用的原则,人员的考评。

8·3人员的报酬:确定人员报酬的原则,基础工资制度,工资形式,社会管理与员工福利。

8·4人员培养的方式及重要意义

§第九章:领导

9·1领导的含义、作用、个人素质;领导者的群体素质

9·2领导方法:连续流理论,R·利克特模式的四种领导方式,四分图,领导寿命周期理论,权变领导模式,途径-目标理论。

9·3领导艺术

9·4对员工的激励

(1)激励的概念及意义

(2)人性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威廉.大纳的“Z理论”;莫尔斯、落希的“超Y理论”。(3)西方的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里兰的“成就激励理论”;伏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4)我国的激励方式和激励原则

§第十章:控制

10·1控制的含义、种类和基本程序

10·2控制职能的三个环节: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10·3控制的方法:预算控制法;非预算控制法;全面绩效的控制方法:经济核算、资金利润率要项控制、内部审计。10·4战略控制

§第十一章:协调

11·1协调的概念、意义、原则、分类

11·2组织内部的协调: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矛盾的解决方法。

11·3组织外部的协调:组织外部协调的对象,协调关系。

11·4信息沟通的三个基本要素及过程;信息沟通的形式;组织沟通的网络形式。

§第十二章:创新

12·1创新的含义、特征和内容

12·2创新的要素、方法、原则

四、试题题型及难度:

1、题型:

①名词解释②选择填空③判断

④简答(简述)⑤案例分析(计算)

2、难度:

严格按照教学基本要求的范围命题,难易适度,命题两小时。

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基本要求 华夏园教育教师管理专题五——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责和教师劳动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 1.教好功课 教好功课是教师“搞好教学”职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遵循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反映的是教学过程内部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否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效率。因此,对教师教好功课的首要要求,就是在教学工作中要遵循教学规律,按教学规律的要求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内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根据这三个方面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联系,人们将教学规律概括为四条: 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以传授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 该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要求教师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对象主要是以课程、教材为基本形态的间接经验。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的关系。 ③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要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第一,在观念上明确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把二者对立或等同起来,特别是不能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思想品德就可以自然而然也得到发展,以至于以掌握知识的多少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 第二,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因素,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 第三,不能脱离知识教学,脱离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空泛地进行思想教育。 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该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主导者,起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学生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知识获得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指导、调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进一步来讲,其辩证统一的表现有三: 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基础的。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是相互促进的。 (2)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确定的、各科教学都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表现为教学工作必须使学生在哪些方面达到何种程度的发展。 教学工作表现为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和教学经验,从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后备力量和建设人才出发,我国普通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技巧。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3)教研活动的安排(含教科研课题研究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本要求自2008年9月1日开始实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见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 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 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 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 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 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 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 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成武镇中心学校 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为了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真正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特制定成武镇小学日常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一、落实课程计划。 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是教育教学的法规性文件,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作了具体的规定,我校必须严格执行。 1、安排任课教师。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由学校业务领导根据教师情况安排任课教师,再提交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任课教师,在开学前一周向全体教师公布。 2、制定课程表。任课教师公布后,由教导主任根据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制定学校课程表,于开学第一周开始试行,第二周确定落实并开始运行。教师不得随意串课、调课,不得无故旷课。 3、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开学前两周由教导主任根据区教研室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学工作总体计划和目标,针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点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并对其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对各项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交业务校长审查后,经过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审核通过,于开学前一周下发给各教研组,由各教研组教师集体学习讨论,最后形成公文在学校网上发布,并开始实行。教学计划在开学第一周上交到教研室一份。

4、制定教研组教学计划。教研组教学计划,由组长制定,计划要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本组工作目标,结合本年级、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计划须经本组教师讨论认可,由组长实施,计划确定后开学第一周交教导处审定。教导处根据各教研组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指导,最后确定落实计划,教研组留一份,上交教导处一份。 5、制定各科教学计划。各科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制定教学计划前,首先要了解课程计划,学习新课标,在体现学校计划的前提下,要做到(1)熟悉新课程标准,明白本学期、本学科总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2)熟悉教材,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部联系,理解各章节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教材重点难点。(3)熟悉学生,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制定计划。各科教学计划应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本册教材分析;本学期学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教学时数和起讫日期:主要教具的选择。学期教学计划在开学前由各任课教师个人制订,一式两份,一份个人保存,一份交教导处。 单元教学计划必须做到“五个清楚”:即单元教学目标清楚;重点、难点清楚;课时划分清楚;课型选择清楚;主要教法清楚。根据新课改理念,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课前准备、课时分配。单元教学计划须在该单元教学之前拟定好。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杜集镇教研室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为了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杜集镇本学期实行集体备课。 现就集体备课提出以下要求: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第一、备课小组集体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进度,备课组长做好备课分工,确定主备人名单及备课内容,(备课分工交教办备案)由主备人准备教学设计并打印,按时分发给小组其他成员。 第二、备课分发给小组成员前,备课组长对主备人教学设计的内容、格式、打印进行检查,没有问题分发给备课小组成员。 第三、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主备人集体备课发言)发言稿基本内容为: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简述教学流程,凸现设计亮点——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作业、检测——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 --------------------------------------------------------------- 模拟、[L、中 讲课 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自己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主备人陈述时,其他教师看印发的主备人的教案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适时圈画。 第四、备课组集体研讨。 1.讲--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备课组教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主备人和其他教师的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选择两三个老师),分别指出主备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课人有异议的地方,其他老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等,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希望得到的帮助等。 评与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有精彩的讨论、交流,发言时不拘顺序,可以多次发言,甚至是有礼貌的插话。 这个过程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也可结合学生情况,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发言时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要避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说一遍。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另外,备课组长必须有问题引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场研究,逐一解决,备课组长及备课组教师作好研讨记录,为设计个案提供第一手资料。(备课组教师准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本,备课组长准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表,教办统一发学校邮箱) 第五、主持人作结:把大家的观点、意见进行归纳,提供给主备 人和其他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常规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 1、每位教师在学期初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上课前要备好课,做到备教材、备考纲、备学生,提前一周写好教案; 3、每节课都要在预备铃响到教室门口侯课,上课要准时,不拖堂、不提前下课;有迟到的学生要问清原因,不允许学生随意离开课堂;眼保健操时间应组织学生做好,禁止个别学生外出; 4、每节课后作业要精选,作业量要适当,批改要及时认真,所订的学科练习册要至少批改60%以上,每月要至少有一次测验; 5、要坚持听课,主要听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每周至少一节,教研组长、学科骨干要至少两节,并做好听课记录与评价; 6、积极参加教研组会议及活动,主动承担教研任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回来要向学部领导、所在教研组传达汇报。 7、提倡教师个别辅导,但严禁占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集体补课; 8、上课时要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规范,讲普通话,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坐着讲课,严禁接打手机或查看手机信息,不得随意离开课堂包括早、晚自习课; 9、严格按课表上课,没有学部批准不得私自调课串课,包括早晚自习,随意调课且不在教务处备案,视为教学违纪; 10、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在课堂上训斥学生,更不能随便责令学生离开课堂。 11、每位教师都要按照学部安排,承担监考任务,监考要认真负责,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收发试卷要规范及时; 12、未经学部审批,任何教师不得向学生推销、订购复习资料、课外读物和模拟试卷、练习册等; 13、语文、英语早读,要做好计划和安排,要有目标、有任务、有检测、有考核、有实效; 14、每位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与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15、教师要不断成长进步,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每学期撰写出至少一篇教学案例、经验总结或论文; 16、学部教学检查每学期至少进行三次,每次都评出等第,并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数据指标。 二、各学科作业量最低标准要求: 语文:作业每周2次,作文每三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批改。 数学:每周三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批改 英语:作业每周2次,作文或日记每三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听写、练习。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高考学科每周2次,非高考学科每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备课基本要求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 2、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3、各学科提倡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作业、时间安排等,课后要有教后反思。 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教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备教材,三个层次结合: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备学生,做到三个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方法,做到教法、学法两同步。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备教法同时,应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备教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 5、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6、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备好。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备好;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备好。 7、自然科学应做的实验,备课时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准备好必要仪器设备,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与安全。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要预先协调好,以免上课时手忙脚乱,耽误上课时间。 8、教导处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会同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备课、作业;平时根据需要做不定时检查。 二、上课基本要求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导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材处理要科学,教学方法要新颖、切合实际,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大力提倡电化教学,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一经进入教室,不许中途出入,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

校园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最新

校园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编制:__ 审核:__ 批准:__ 编制日期: 编制学校:

目录 前言 (2) 一、教学计划(2条) (2) 二、备课(7条): (3) 三、课堂教学:(11条) (5) 四、作业(8条): (6) 五、因人辅导:(4条) (8) 六、考核:(3条) (9) 七、教学研究与实验:(6条) (9) 六、管理督查指导 (10) (一)校级的管理督查指导。 (10) 前言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教学专业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我镇小学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教学计划(2条)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计划,是整个学期的教学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学校和各任科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制定好教学计划。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及目标于开学前制定,对各科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做出具体安排;科组的教学工作计划由组长结合本组、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各科教学工作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开学后两周内完成。以上计划均交学校教导处备查。 2、各科任教师在执行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部联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

及学生的学风、学法等情况,充分估计到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材的重难点(按单元写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计划要注重实效,可行可检,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二、备课(7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统观全册、备好每一节课。 1、备课过程是教师对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认真执行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仔细解读给定内容的意义,丰富教学内容,精选学习方式,编写教学方案,为上课做好各项准备。 2、备课要做到“三熟悉”、“四精心”、“五必备”。 “三熟悉”:即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课程理念、设计思路、各学段目标、内容框架及实施意见等;熟悉教材,熟悉研究教材是备课的重要一环,要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明确本学段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学段的具体体现、统筹安排,从“三维”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熟悉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从学生需求的实际出发,认真选择能够确定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四精心”,即精心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在本学段的具体体现;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既有基础知识训练的作业,又有开放性的作业;精心设计板书,做到纲目清楚,直观形象。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实施的建议为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理念 (一)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有效的教学应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 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的实效。现代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面向全体的原则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知情并重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本学期教学、教研教改、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及措施;(2)教研教改和实施计划;(3)各年级活动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措施。(4)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和教学科研安排。2、学科教学计划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应具备:(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5)教研教改课题及教研活动日程安排。3、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超前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

学校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学校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建立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备课基本要求 1.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2.各学科提倡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作业、时间安排等,课后要有教后反思。 3.教师备课要做到:一备课程标准,教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二备教材,内容包括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三备学生,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四备方法,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备教法同时,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 4.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5.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完成。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完成;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完成。 6.自然科学应做的实验,教师备课时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准备好

必要仪器设备,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与安全。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要预先协调好,以免上课时手忙脚乱,耽误上课时间。 7.教务处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会同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备课、作业;平时根据需要不定时检查。 二、上课基本要求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务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不得私自调课、代课。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材处理要科学,教学方法要新颖、切合实际,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大力提倡借助学校数字化平台实施教学。 3.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10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进入教室,不许中途出入,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 4.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正。在教室里不准抽烟,不坐着上课,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 5.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规则,教学行为规范。到点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 6.认真组织教学(英语课用英语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 7.每一堂课要达到下述基本要求:①目的明确;②讲授正确;③重点突出;④难点突破;⑤讲练结合;⑥效果落实。 8.教师上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9.课堂讲授坚持启发式,杜绝满堂灌。讲授范围和详略依课程标准、教材而定,依教学目标而定,依学生学情而定。讲授的主旨在于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哪些元素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哪些元素?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 各元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备课 备课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明确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 2、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并熟悉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掌握相关年级的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全册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侧重点,确定本学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3、全面了解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 4、编制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标题、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简析、学习目标、教学措施、新课进度安排、学期复习计划、署名及日期。 6、精心编制教案。备课教案应超前3~5课时,每课时教案一般应具备以下十个环节: (1)通排课时编号:从01开始,一课时一编号,通排课时,一学期教案课时总数原则上应与课程开设的课时数相符合。 (2)授课时间:在授课后注明授课日期,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第几节课; (3)课题名称; (4)教学目标:是指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教学重点、难点; (6)教法、教具; (7)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成的师生互动过程,视新课、练习课、复习课、测验课等不同课的类型有所差异。新课的教师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设计、探究新知、巩固运用、教学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 (8)作业布置: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bd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3)教研活动的安排(含教科研课题研究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

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4

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制定实施教学常规的细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完成幼儿园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从我园的实际情况出发,特制订我园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一、计划制定 第一条:学期初,业务副园长、教研组长应根据幼儿园全园工作计划要求,分析思考上学期教学工作,强调连续与发展,制定本学期教学教研计划,明确提出教学要求,制定实施工作目标的措施,策划全园性的教研活动,活动安排要具体、详实。 第二条:班主任制定班级计划(包括班级情况分析、师幼配合、物质和心理环境、教育教学、家长工作、财物管理等);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包括学期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保育老师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包括环境卫生、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助教工作、家长工作等);后勤人员则根据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工作计划。 第三条:计划内容主要应涵盖:情况分析、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具体安排等。计划是工作的参照,要求切合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具体活动安排具有可操作性。 二、课前备课 第四条: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开学初,教师首先要熟悉各年龄段课程标准并掌握其要求;其次要统揽教材,了解教材内在联系;其三要认真研读每篇教材,依据教材内客,幼儿实际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重点、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并能随机调整教学策略。 第五条: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研究,交流教材教法,认真研习修订教案,实行电子备课并提前一周上传,做好活动前教学具的充分准备。教案要写明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注重三维:情感、能力、知识)、活动准备(教具、学具、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等)、活动过程(如何导入、主要环节、活动延伸等,新教师要求必须写详案)。环节设计有条理,层次清晰,过度自然,问题设计具有启发引导作用。书面教案书写要整洁规范。 第六条:教师不得生搬硬套抄袭教参或其它备课资料上的教案设计,要结合本班幼儿实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出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基本环节: 一、备课 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道德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一)钻研理解教材 1.钻研理解教材的方法 (1)整体把握法 (2)单元教学法 (3)单篇钻研法 (4)教例收集法 (5)专题比较法 (6)立体展现法 2.钻研教材的具体操作 (1)抓重点,抓关键 (2)突破难点 (3)找出规律 (4)关注习题 第一,明确习题的目的功能 第二,明确习题的解答要求 第三,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解答方式一般有口答、板演、书面作业、思考、讨论等。 第四,安排恰当的习题份量和难度。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参阅有关资料,根据需要自编、自选、改编一些补充习题,保证教学、训练有效进行。 (二)分析研究学生

1、分析研究学生的内容 教师研究所教学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也就是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二是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具体如下: (1)研究所教学生的群体特点规律 (2)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 (3)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 2、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 常用的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全局观察法、细微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实验观察法(2)问卷法 问卷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的情况,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作答,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 问卷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选择) 1封闭型或结构型问卷 是否型、选择型、评判型、封闭型 2开放型或非结构型问卷 3综合型问卷 (3)谈话法 谈话的方式有:1渐进式谈话2商讨式谈话3谈心式谈话 (4)自我介绍法 (5)总结法 3分析研究学生必需的技能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2)教师要学会分析和观察 (3)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4分析学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及措施;(2)教学计划;(3)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 2.应具备:(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 3、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超前

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新课程、新课标、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新时代对人才要求标准都给教育带来新的形势。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永远是学校教学管理不变的主旋。随着新课改以及新的教育理论,教育口号多发的时期,如何遵循教学基本原则,保证教学质量,是每个管理者及工作者都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并能与时俱进的大事,不能把教育口号、理论、研究混为一谈,因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而高素质教师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体现在富有启发性的新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实施上,要探索教与学多种方式。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的效益进行深入研讨并指出具体要求。一堂好课不仅仅是45分钟而应有三个重要方面:①备课②上课③课下辅导。 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备课的质量决定上课的质量。 1.原有教参、教材、教具意义上的备课已远远不够备好一节课的基本条件。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生动形象便捷的“正投”设施,高科技、高智、活跃环境长大的新时代学生, - 1 -

都迫使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课堂等,要了解学生状况,充分利用所有丰富资源与条件,要让严师的内涵注入更多的指导、引导意义。 2.要多开展集体备课,有的甚至可以一人主备,创造性的资源共享。正确处理好深钻、细研与精力有限的矛盾。为了传承教学中宝贵经验,每学年每年级教研组应编辑一本实践检验过的…案例?,以使体验提升为经验与理论。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如何加大检查交流力度是管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年终检查要对此环节在管理及教师群体的备课水平方面做出具体汇报。 3.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备好课,其中重要一环就是钻研教材,如何不能很好地熟悉、理解、驾驶教材,无论用什么样先进方法和现代化手段,都将会是空洞的形式而低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意思是说只有对细微的道理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加以阐述,才可以当教师。所以要上好课,首先要钻研好教材。研究教材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熟悉课程标准(大纲、考纲),第二步阅读教材(把握内容、明确教材地位),第三步:分析教材,读懂教材。纲举目张,从整体把握上再去把握各个从属部分,这还只是教师自我内在感受,教给别人什么怎么教,关于你对教材怎么分析,这- 2 -

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上渡办事处中心学校中小学校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树立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强化常规管理,有效推动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现就加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一、德育常规管理 1、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国旗无破损、无污迹,旗杆直立,位置适宜。中小学生必须坚持佩戴团队标志和红领巾。开好每周一次的周会、朝会,切实有效地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逐步达到行为规范的要求。 2、健全团、队、学生会组织机构,根据其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开展健康有益和生动活泼的活动。 3、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按照“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根据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优化德育工作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诚信教育和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多种多样的庆祝、纪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他们的远大理想。 4、坚持思想品德评价制度。每学年评比一次“三好学生”、“新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 5、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制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等。聘请校外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开展警校共建活动。 二、教学常规管理 7、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施教育教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变更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停课或提前结束授课。 8、保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执行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节假日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任意迟到、早退、旷课,不随便私自调课、停课和放假。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1天以上的,须报县教育局备 案。 9、扎实开展艺体教学工作。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规程》,有条件的学校必须保证音乐、体育、美术课时。每天坚持做好“两操”,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 10、抓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小学三年级以上应开设英语课程,做到上课时间、任课教师和教学内容“三落实”。 11、定期举行运动会、文艺演出、征文比赛、学生作业展览、演讲、书法、绘画、普通话和科技创新制作比赛,活跃校园氛围。 12、抓好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常规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课外活动、考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