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提问技能

中学物理教学提问技能
中学物理教学提问技能

中学物理教学提问技能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提问能帮助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思维走向主动跟随老师的引导,推动教学双边活动,同时又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触及学生思维兴奋点、提示思路、启动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

但在实践中,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并非尽如人意,尽管老师在提问内容、方法、设计上颇费心思,却常常得不到学生积极的配合,或胡乱应对,不肯认真回答;或似深思,其实冷漠厌倦;或稳如泰山,实则六神出游……,种种消极表现从学生角度看,形成原因有年龄、心理、知识能力、学风等诸多因素,不作细论,我这里从老师本身而论,老师要“善问”,既要过硬的提问技能。提问得当与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效果如何的关键,教师教学中使用同一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但不同的老师启发引导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有异。因此提问的设计及应遵循的原则,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答问的评价等提问技能就成为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

一、提问的设计及遵循的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提问如果不认真设计、不遵循一定的原则,背离科学规律去主观想象、随意发挥、信口开河,就

会使严肃的教学流于庸俗,造成学生学习的“负迁移”,招致教学失败。相反,好的提问可形成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把握好提问的设计及遵循的原则。

1、把握重点,具有针对性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这样提出:“有些课堂效率很低,原因是教师不善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主要、最本质的教材上,不善于正确地分配所授新教材的提问时间”。所以中学物理教学提问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材的内容目的,课堂目标,重、难点上设计提问,每一问都问在“点子”上,做到有的放矢,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认识什么道理,训练何种能力是教学的主旨,必须把握教材重、难点,及时点拨,层层设问,指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实现教学目的,避免随意性、肓目性和主观性。

提问具有针对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提问和设计上,必须选准突破口,切中要点,不应在枝节上拉扯过多,更不能无的放矢。如我们在讲“机械动力”时,课本开头有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部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认为是一只虫子,抓过来一看,却是一颗德国子弹。老师可针对这个故事提问,“这

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到一颗子弹呢?”借此一问,会令学生在惊异不解之余,主动积极地去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课堂主题。而有的老师却在此问,你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发生在其中的一些趣事吗?这样必须致使学生胡乱联想,造成学习的“负迁移”,因此,设计提问应把握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需要而定。

2、难度适宜,具有层次性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所以设计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即根据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设计提问,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使他们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学生思维。赞可夫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内二、三秒内就有多数学生举手回答,是不值得称道的”。因此老师设计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如只是“是不是”“对不对”等,让学生齐答了事,根本不动脑筋,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对教学毫无用处。但是如果提问不分层次,难度太大,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可看出老师对每节课的提问要和学生思维兴奋点同步,切忌越级而上,根据重难点分层

次提问,难的密集一些,易的跨度大一些,以免浪费时间,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获得知识逐步深化。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并导出公式F浮=ρ液gV排后,可提问“公式中V排与物体的体积有何关系?”根据此原理,用量筒和水能测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吗?”而如果马上提问:“利用浮力能测出物质的密度吗?”是不适宜的。

3、启动思维,体现启发性

物理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思维,它是开启思维门扉的钥匙,老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最困惑的认知焦点上设疑,在学生的思维定势或思维缺陷处设疑,把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此所提问题必须让学生经过回忆、对比,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操作后,才能得到答案,而不是从书中就能找到只是简单的背诵或复述。如问“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其可能原因有哪些?”比直接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更有启发性。

4、通俗简炼,具有全面性

老师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精英们”,教室之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因此老师要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过程中来。在提问时,题意要清楚,语言要简炼,通俗易懂,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在作风上要发扬民主,态度亲切真诚,让学生敢于

插话提问,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全面披露灵性,展示个性;在学生作答上,老师要认真听取回答,感知学生对问题的思路,及时予以纠正,引导,并用鼓励性的言词,激发兴趣,使每课都具有全面性。

二、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遇者问得笨”。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问要把握提问的时机、方式、节奏等,要问得开窍,问得美妙,启人心智,问的有技巧,有艺术。

1、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现有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师生间对话,这就要求老师审时度势,把握时机,问在“点”上。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进入“喷、悱”状态,才是提问的最佳时机。老师在提问时,要善于用语言、手势、实践等方式创设“喷”“悱”物理情境,并适时诱导。如在讲运动和静止时,老师可轻声吟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时同学们兴趣盎然,老师可提问竹排运动,选什么为参照物?又选什么为参照物两岸青山在运动呢?

2、变式提问,激发兴趣

问题难易不同,目的不同,发问的方式也不同,一课中要采

用直问、曲问、正问、反问、明问、暗问、悬问、梯问、实验设问等多种不同方式相互结合进行提问,力求灵活多样。如在讲用电压表测电压时,可及时提问:电流表使用时有什么要求?与电压表有什么异同点?在讲浮力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死海不死”的故事,然后提问。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提问的目的。

3、适当停顿,把握节奏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具体化、系统化思维才能完成,所以提问时老师要适当停顿一段时间,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时间长短视问题难易而定。在这段时间里老师不能无所事事或频频追问,而是要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获取反馈信息,以确定提问的时机对象,否则将使教学陷入困境。如学习运动和平衡概念时,可设问,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其发动机是开启的还是关闭的?为什么?这时老师只有给学生留有

适当时间,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分析、比较才能作出全面的答案。

4、面向全体,因材施问

不少老师存在偏向心理,进行“精英”提问,而对差生则不问不闻,使他们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因此老师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做到有教无类,对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相应程度的学生,因材施问,既给差生创

造成功的机会来增强自信心,又给好学生提出更高要求,从而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差生中也可能有“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充分利用“波格玛利翁效应”,促进差生转化。正如巴班斯基所说:“为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创造取得成绩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三、对答问的评价

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答问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双向反馈,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对答案的复述、分析、修正、引申等,使正确的答案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又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1 、评价要及时准确,褒贬适宜

学生回答后急切想知道对错,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此时对答问进行评价,能够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或强化记忆。如果对答问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或因设计不周把握不准而模糊评价时,都达不到提问的最佳效果。评价时对答对者不能生硬一句“对,坐下”,这会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影响学习情绪;对答错者更不能斥责挖苦“木头脑袋”“笨蛋”……这种劣性评价的后果,爱因斯坦曾告诫说:“摧残学生感情、诚实和自信”。挫伤学生自尊。而应该对其敢于回答的勇气给予表扬,对错答中可能有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评价要循循善诱,绕道迂回

有些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思而不解或答而不详时,教师要巧妙分解,由浅入深,即兴设计好阶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步步接近目标,最后使学生顿然醒悟。当启而不发,提问出现“卡壳”时,可灵活避开原题,变换另一个角度切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取得殊途同归的效果,切忌“严刑逼供”或接三连二叫起一大片,导致变相体罚,不利于创造和谐、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结束语:中学物理教学提问技巧不能一言以蔽之,它不是漫无目的的“卖关子”,而是抓住学生疑难之处,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精心设问、引导,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师生互相配合,实现教学相长的手段,它具有很强的原则性、技巧性、科学性。但是提问也正如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一样,它有格而无定格,老师只有互相交流学习,完善提问技能,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作者:————————————————————————————————日期: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 敬浩成 (山阳县户塬中学陕西山阳726409)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然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物理教学的艺术。本文将自己教学实践过程对物理教学艺术的认识与同仁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艺术 The teaching art of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preliminary study Jing Hao cheng 【Abstract】Be physics in a high school the teacher not only want induction knowledge,more important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science spirit,however,in the physics the teaching process want special attention physics the art of the teaching.This text oneself the teaching practice process to physics teaching art of understanding Be made with colleague as follows study. 【Key words】Physics;Teaching;Art “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应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 例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前面认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础上,来研究这三者关系的课题,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内容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注意学科渗透等课程理念,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性”和“同时性”,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推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研究过程,从而能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2)初步学会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互相合作。 (3)学习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欧姆当年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关系的简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体会。 二、教学重点: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以及结论的得出。 四、教学器材:调光灯、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数根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的方法: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 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探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以良好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垂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用心爱心专心118号编辑- 1 -

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本5篇

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本5篇 计划本身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本(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分析: ①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③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 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 知识越来越丰富 ,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音叉、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 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学生交流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

物理教学类论文题目

附录:物理各类毕业论文题目 二、实验类 1、复摆实验仪的研究 2、杨摸量实验仪研究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10、镜像声波演示装置的设计与制作11、静电起电盘电荷收集装置的研制 12、非平衡电桥在非电量测量中的应用13、载流圆线圈平面内任意一点磁场的测试与理论分析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20、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光致双折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1、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四波混频特性的实验研究22、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23、如何做好学生分组实验24、如何测定弹簧的有效质量25、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26、固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分析 27、光学谐振腔的优化设计28、对大学物理改革的思考:用电脑模拟实验过程29、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0、物理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31、光电效应伏安曲线研究32、物理实验对学生科学好奇心的培养33、大学物理实验专题课件研究34、激光全息实验分析 35、设计性实验研究 36、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37、CCD技术及其应用38、考研对我院物理本科教学的影响及对策39、塞曼效应实验研究40、H-D原子光谱实验的误差分析及其优化41、如何实现电机的变速42、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43、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法类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谈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3、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 4、物理习题隐含条件的探讨 5、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讨 6、高中“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总结 7、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8、论物理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养 9、新的中学物理课程目标分析(择其某一项)10、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素材研究 11、物理教学中的创造人格培养12、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13、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14、对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改革的思考 15、未来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结构之设想16、现行物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有关评价 17、对高中某一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教学研究(电磁学,光学方面)18、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 19、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比较与评价20、论非智力品质在物理学习中的形成与作用 21、中学物理光电实验如何适应新课标的改革22、中学物理教学中互动作用的深入探讨23、用FLASH制作自由落体运动的课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24、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在物理教学中Powerpoint应用经验及技巧26、如何用Authware互动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7、中学物理兴趣培养初探28、在中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可行性初探 29、用Flash制作课件效果评析30、Powerpoint物理课件实用性与演示实验剖析 31、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结构分析32、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及其改进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与评价两个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与评价两个案例 案例1:追寻嫦娥一号的踪迹 【设计意图】 本案例是“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主题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的一次学习活动,体现了物理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可供有条件的学校教学参考。活动日的是引导学生在初步形成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牛顿力学的运动规律与现代科技前沿联系起来,通过观看视频、模拟操作、讨论交流、推埋论证等过程,从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角度探索嫦娥一号的发射和运行规律,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建立航天器发射和运行的模型。学习全部内容需要2~3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结合課堂与课外网络学习完成。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建模过程,突破准点,侧重发展学牛的建模能力、推理能力、探究和交流能力,将评价和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布置预习作业。 观看“嫦娥奅月”视频:几千年米,“嫦娥年月”的古老神话在百姓间广为流传,奔向遥远的月,成为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早在明朝就有一个名叫万户的人,自制火箭尝试“飞天”。尽管他失败了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他却成为人类挑战太空的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万户山”。 思考:人类是如何实现天梦想的? 【引入】(可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观看“婩娥弃月”后的惑受及思考,提出相关疑问。 学生活动2——观看视频:看嫦娥一号发射新闻报道视,同时在作业纸上记录数据,并在组内交流,提出需要深入研宄的问题。 学生通过上述活动,初步形成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过程的整体图景,并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核心问题:嫦娥一号是如何发射升空的?是如何运行的?又是如何变轨的? 【探究过程】 问题1 嫦娥一号是如何发射升空的 思考:将物体从高塔上水平抛出,物体最终落到地面上。当增大抛射速度时,物体运动的距离更远;速度越大,距离越远。如果这个速度非常大,会是什么情况呢? 活动1——模拟操作 用仿真实验室体验,选不同的抛出速度:v=20 m/s、v=20km/s、v=7.9km/s≤v≤11.2kms、v ≥11.2km/s,观察物体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与思考结果进行比较。(以上活动可在课前利用网终完成,小组讨论也可通过网上交流实现。) 活动2——小组讨论 为什么物体能绕地球旋转起来呢?这个速度为什么必须是7.9kms?请从理论上推导,并跟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都是“加速度” 1.问题的产生 去年国庆,我的第一届学生聚会,我是班主任,同时任教他们高一入门的物理课,被他们邀到现场,大家非常开心,由于是高中同学,不免要回忆高中时代的一些生活学习片断,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接住,笑着对我说,老师,加速度多大?旁边一大帮同学笑嘻嘻地抢着回答: ●你是指抛上去还是落下来的过程?(一个女孩子,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 ●上升加速度朝上,下降时加速度朝下。(军事指挥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干脆利索地回答) ●上升过程速度都没增加,哪有加速度?下降才有加速度吧。(师大学毕业的,不是学物理专业) ●最高点苹果都停下来了,肯定没有加速度。(竟然是一个重点大学理工科毕业学生的回答) ●老师,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还给你了,白学了。(一个女孩,后来学文科了) 2. 他们是这样学的,我是这样教的 加速度的概念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贯穿高中物理始终,但过不了三五年,他们将这些东西抛到了九霄云外,抑或将加速度概念扭曲。也就是上面回答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加速度”答案。 想想原来我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两种模式进行导入: 第一种是列一个如下所示的表格作为新课的引入: 然后设计问题: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个速度改变量大? 2.哪一个所用时间长? 3.哪一个速度变化快?

学生讨论回答完毕,老师总结:单位时间速度的改变量就叫加速度。然后转身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上今天的主题:“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第二种是作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导入: 作出两物体的v —t 图像,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30m/s , 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10m/s 。 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甲物体,因为甲的速度每秒才改变6m/s 。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引入一个新概念——加速度,来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这两种方式估计是全中国千千万万的物理教师通常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来引出“加速度”,最终迫不及待地给出定义: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是就叫加速度。然后说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正负之分,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公式进行巩固等等。对于加速度方向问题,更是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材对加速度方向的描述为“加速度也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通常取物体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0t v v ,加速度a 为正值,表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0v 的方向相同,物体在加速;这句话我一直耿耿于怀,除了表述使你发晕之外,再找不到其它价值所在,何况还经不起推敲。 为此,我建议取一个合理的中文名词取代“加速度”。

406-《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标准答案

第一套《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标准答案(A卷) 一、填空题 共设20空,每空1分,缺或答错者每空扣1分。 1、(1)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2)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 (3)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4)中学物理教学见习与试教 2、(1)讲授法(2)实验法 (3)自学法(4)讨论法 3、(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 (2)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 (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 (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1)平时复习(2)阶段复习 5、(1)依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 (2)依据学生接受水平,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3)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 (4)依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6、(1)备学生(2)备教法(3)备教材 二、选择题 本题共设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选项为任选,选错或未选的每题扣2分。 1、A、 2、C 3、C、D 4、A 三、简答题 本题共设6个小题,答题应简明、条理清晰、要点准确,否则将按各要点分值酌情减分。 1、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1)该门课程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1.5分)。(2)它综合运用这些科学成果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5分)。(3)主要研究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一般过程(1分);(4)如何立足于知识传授、着眼于能力的培

养(1分);(5)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3分)。 2、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 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为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分);再通过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入门,甚至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情绪(3分);最后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的意志(2分)。 3、本题共6分,各要点的分值如下: 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3分)。其分为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方程法则、定则;其它,如力的平衡条件,串并联电路规律;荼的熔解和凝固规律(3分)。 4、本题共6分,每个要点分值如下: (1)组织教学(1分)(2)复习旧知识(1分)(3)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1分);(4)学生练习(1分);5、小结(1分);(6)布置作业(1分)。 5、本题满分为7分,每个要点的分值如下: 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和学是教学工作中一对主要矛盾,在这对矛盾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3分)。为此,必须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方面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情况(2分)。 其含义是指教师必须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掌握他们的各种情况,懂得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活动(2分)。 6、本题满分为7分。其分值如下: 第一册:力学九章;第二册共十一章:热学两章,电磁学六章,光学两章近代物理一章。(4分) 共安排包括188个知识点;96个演示实验;15个学生实验;节后习题81个,章后习题143个,阅读材料33个(3分)。 四、论述题 本题共设2个小题,满分为30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其要点的分值如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州市安家中学张立萍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

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

上海市初级中学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用本)学习要求

第一单元物质 本单元知识由太阳系、原子和密度等部分组成。在本单元中,主要学习物质的一些基本形态和关于宇宙的初步知识,其中密度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 密度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概念之一,且它与第五单元的压强、浮力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密度概念是在生活实例、有关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分析归纳得出的。因此,在学习中要重视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这一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1.知道太阳系。知道八大行星,知道地球及其卫星,感悟科学的宙观。 2.知道原子。知道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知道原子是很小的;认识科学家建立原子模型的过程及方法。 知道分子。知道分子动理论。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质量的概念。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同一物质与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理解用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定义密度,根据公式ρ=m/V熟练完成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计算;学会查密度表,记住的密度ρ水=1.0×103千克/米3。 知道密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学生实验: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调节天平横梁使其平衡;能正确读出质量值;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会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用实验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 (3)设计“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测得数据鉴别物质。 说明 (1)不要求计算混合物质的密度。 (2)在“用天平测质童”的实验中,重点是天平的操作使用,不要求多涉及天平的工作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参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会确定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重点) 3.理解什么是合运动、分运动. 4.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难点) 5.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重点) [先填空] 1.曲线运动 质点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建立坐标系 研究在同一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时,应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 3.描述 对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应尽量用坐标轴方向的分矢量来表示. [再思考] 图5-1-1中做飞行表演的飞机正在螺旋上升,为了描述飞机的位移,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吗?如果不可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坐标系? 图5-1-1 【提示】飞机不是在一个平面内运动,所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无法描述它的位移.描述飞机的位移需建立三维坐标系. [后判断] 1.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2.研究风筝的运动时,可以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 3.当物体运动到某点时,位移的分矢量可用该点的坐标来表示.(√) [先填空] 1.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运动性质 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即速度时刻发生变化,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描述 用速度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分矢量表示,这两个分矢量叫做分速度. [再思考] 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的火星沿什么方向飞出?转动雨伞时,雨伞上的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由以上两种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火星将沿砂轮与刀具接触处的切线方向飞出,雨滴将沿伞边上各点所在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由这两种现象可以看出,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点时的速度方向应沿该点所在轨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同时改变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的切线方向,因此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速度的大小可以变化也可以不变. [后判断] 1.喷泉中斜射出的水流,其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可以不变.(×) 3.分速度是标量.(×) [先填空]1.蜡块的位置(如图5-1-2所示) 图5-1-2 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的速度设为v y ,玻璃管向右移动的速度设为v x .从蜡块开始运动的时刻计时,于是在时刻t ,蜡块的位置P 可以用它的x 、y 两个坐标表示,x =v x t ,y =v y t . 2.蜡块的速度 大小v = v 2 x +v 2 y ,速度的方向满足tan θ=v y v x . 3.蜡块的运动轨迹:y =v y v x x 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再思考] 在蜡块运动的描述中,如果只让玻璃管向右移动的速度变大,蜡块的速度如何变?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_电功率的计算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电功率的计算 新课程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样的学习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生活中的物理是我们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引导学生开发课外的学习资源。 课例1:“电功率的计算”教学片段 师:上周我们要求大家统计了每个家庭一天少用电半小时后少用电能的数量。现在我们报一下数。 生:我们家少用0.5度电。我们家少用0.8度电。我们家少用0.6度电…… 师:现在分别统计一下一天少用0.5度电、0.6度电、0.8度电、1度电的家庭数字。 师:好,少用0.5度电的家庭数是10个;少用……按照一天少用电能的计算,估算一下一个月每个家庭少用的数量;全班同学所有家庭一个月少用的数量;一年少用的数量。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想如果每个家庭每天不必要的用电多半小时.那全国所有家庭一天浪费电能的数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 生:我觉得节约电应从现在做起,回家跟家长讲,尽量做到人走灯灭。 …… 教师首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一天节约电的数量.这就是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统计一天内每个家庭节约电的数量,来估计整个班级所有家庭一个月或一年节约电的数量。教师创设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现象,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体验物理,学生从中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是服务于生活的,物理是生活的物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估算意识,节能意识。通过感受和体验,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更多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世界。可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的好习惯,是物理学习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第三节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人们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不同,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教学原则是人为规定的,从这一点看,教学原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学原则正确的反映了教学规律且符合教学实际,它就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正确运用教学原则,不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随着教育发展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原则也会不断完善。 物理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物理新课程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和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参照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以下五条物理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强调教学的科学性,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的物理知识是准确无误的,即教学生规范物理实验操作,向学生准确地描述物理现象,正确讲授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物理例题和习题等。 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科学的实施教学。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运用物理语言,对物理学内容表述正确、表达准确。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讲物质的比热容时不能把“物质的比热容”说成“物体的比热容”;讲质量时,不能把“物质的量”说成是“物体的量”;讲物体的受力分析时,不能把“物体所受的力”说成“物质所受的力”等。另一方面,要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地把握和处理教学内容,在中学阶段,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有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教材中的呈现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针对这些内容要正确处理教材,教师既要做到讲准确、讲清楚,又不要一次把某一个问题讲深、讲透、讲全。例如,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中都涉及“力”的内容,但二者对“力”的内容要求层次是完全不同的;在高中物理讲“重力”时,只讲到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至于重力的进一步分析,在此阶段就不要再加深了。 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除了教给学生科学准确的物理知识之外,还要教给学生物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方法以及科学的学习物理学的方法,引导并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结构。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由教学规律决定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教书和育人始终是不可分离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这就决定了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强调和重视教学的教育性,把教育性渗透到物理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理论与感受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理论与感受 物理是宇宙的操作系统,那么,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理论与感受探讨是? 物理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一起联动,教和学揉合在一起,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师和学生之间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双方都能够达到快乐,最终教与学在愉悦的氛围下实现完美对接。因此,教师的礼仪、举止必须规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我们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在的美,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拥有幸福感。通过平时教育教学经验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懂得怎样备好、上好、评好一节课;对怎样成长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感受深刻……下面谈谈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感想:(1)教育学生,从爱出发。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

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平。(2)如何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物理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物理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人类灵魂工程师”。(3)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物理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物理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物理;抓住物理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物理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物理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乐学、爱学物理。一节好的物理课,要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物理方法,体现物理课的灵魂,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物理是宇宙的操作系统”,通过实践我对物理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重视学生的学法,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创新能力;注重情感领域,倡导愉快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代教育改革的飞速发展,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以此、处理好以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