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资源化研究

科技创新与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资源化研究
科技创新与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资源化研究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摘要 目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稀缺,如何对受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处理,使其资源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如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A2/O工艺、SBR法、A/B法及生物膜法的污水处理特点及其工作流程。提出了污水资源化的概念,污水回用的途径。并且详细阐述了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过程存在的问题,为水厂具体污水处理项目的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资源化

目录 1 引言 (1) 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工艺 (1) 2.1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1) 2.2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2) 2.2.1 A2/0(厌氧一缺氧一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 (2) 2.2.2 传统活性污泥法 (3) 2.2.3 A/B 法 (3) 2.2.4 Carrousel(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 (4) 2.2.5 SBR工艺 (4) 2.2.6 生物膜法 (5) 3 城市污水资源化及其现状分析 (5) 3.1 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回用途径 (5) 3.2 污水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 3.2.1 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 (6) 3.2.2 污水处理厂选址存在问题 (6) 3.2.3 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不合理 (6) 3.2.4 污水资源化技术落后 (7) 4 结论 (7)

1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大量水资源消耗的同时,每天产生的大量生话、生产污水,也给周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城市污水处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话环境和人身健康,对于一个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环保意识日渐强烈的现代社会,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在城市发展建设工作日益繁重的今天,做好城市污水处理,保障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是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1]。 城市污水水量稳定、经过净化的污水可以作为一种再生的水资源,具有量大、集中、水质和水量都较稳定的特点,能够用于农业、工业和市政用水,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且还可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因此污水再生利用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城市污水正被逐步回用于工业,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但目前我国的污水回用率却很低,污水回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运行流程。通过对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有关领域的分析总结,探讨了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污水资源化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指导[2]。 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工艺 城市废水指城市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物,其性质因城市规模、气候条件、排水体制等因素,特别是城市中工业的多少和性质、工业废水预处理程度等而异,但当对工业所排放的特殊污染物,如重金属、酸、碱、有毒物质、油类等有一定的内部治理措施时,一般的城市废水的性质是相似的.城市废水所形成的水污染,以有机污染最为严重,表现为水体中的BOD5,COD超标,还含有不少难以被生物降解的、甚至是有毒有害的有机物.此外,氮磷物质引起的富营养化污染也非常严重。 2.1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虽然我国近年在污水处理上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我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薄弱,污水处理设备和技术相对滞后,而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生活污水量增长迅速,污水处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大量污水没有经过污水处理就排入江河流域和湖泊海洋,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2007年,全国“城考”城市生活污水

中国科技资源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摘要:从科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方面,系统评价科技资源投入变化。从科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市场创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系统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从r&d的人员数量及全时当量和r&d经费支出规模及占gdp总量比重四个关键指标衡量r&d投入规模和增长,中国已经进入科技创新增长期,具备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投入基础。中国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政策环境日益完善,科技人才总量大幅增长,人才结构日益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创新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思想,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成为共识。建国以来,经过六十余年的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文化发展,中国科技资源投入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科技资源投入变化 科技资源投入规模与强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评价国家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科技人力资源投入 1952年,全国科技人员达到42.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4万人,农业科技人员1.5万人,卫生技术人员12.6万人,科学研究人员8000人。到1978年,全国全民所有制科技人员达到434.5万人,相当于1952年的10.2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57.1万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27.6万人,农业技术人员29.4万人,科学研究人员31.0万人。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时从事研发工作研究人员数稳步增加。1980年仅为32万人,2000年达到69万人,比1980年翻了一番。2005年,中国全时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达到111.9万人,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3.5%,超过日本。2007年增至19.7%,接近美国和欧盟。2013年中国r&d人员总数为353.3万人,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10~2014年,中国研究开发人员全时当量投入从255.4万人年快速增至393.7万人年,增长了54.2%,基本上形成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科学研究以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为主,实验开发以企业为主的研究开发人员投入格局。 (二)科技物力资源投入 建国初期,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只有55个。1957年全国科研机构共有580多个,达到建国初期的19倍多。1965年底达到1714个,比1957年翻了两番。1991年全国科研机构数量已达到5463家,相比1965年再次翻了两番。但随着科研机构转制,1991~2010年,中国科研机构数量不断递减,2010年已降至3696家。但高等学校作为培育科研人才和从事基础研究的重要机构,从1991年的806所增至2006年的1867所,2010年发展到3321所,比1991年翻了三番。2014年,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科学研究以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为主,实验开发以企业为主的格局。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国家高新区115家,成为“中国创造”的主力军。 (三)科技财力资源投入 我国科技研发投入一直在持续不断增长。1978年,中国全社会r&d经费支出不足40亿元,1990年超过100亿元,1997年达到509.16亿元。2001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2.5亿元,比1997年翻了一番。2006年超过3000亿元。2012年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298.4亿元,名列世界第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开始稳步提高。2000年突破1%,2007年达到1.49%,远高于俄罗斯的1.12%、巴西的1.11%、南非的0.92%、阿根廷的0.51%等发展中大国,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12年达到1.98%,与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基本相当。2013年首次超过

红薯淀粉废水处理方案

红薯废水处理工艺 红薯淀粉生产废水中含有水溶性淀粉、糖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有机物,属于生化性较好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除此之外,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所以适合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的方法。该厂是一红薯淀粉加工为租的生产企业,其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NH 3 -N等。 1、废水水量、水质 该红薯淀粉生产厂家提供数据、参照同类企业以及我公司处理类似废水水质,一达标排放为目的进行该厂废水的工艺设计。设计处理水量为500m3/d,设计出水水质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进出水水质 项目 COD (mg/L) BOD (mg/L) SS (mg/L) NH3-N (mg/L) pH 进水 水质 13600650022001654~6 出水 水质 ≤60≤20≤70≤156~9 2、工艺流程 近年,关于处理淀粉生产废水的方法很多,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物理方法:沉淀法、离心法、反渗透等;化学方法:臭氧氧化、高锰酸钾氧化等;生物方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由于淀粉废水有机负荷较高且无毒性,所以该方案采用预处理+厌氧+水解+A/O的方法。详细工艺流程图见图1。 红薯淀粉废水经过管道流至格栅,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出水流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

的调节;调节池出水进入絮凝沉淀池,通过加入絮凝剂进行悬浮物的去除;出水进入中间水池,到此步骤为处理工艺的预处理;接下来是工艺的生化处理阶段,出水进入UASB 进行厌氧反应,中温运行,污水从底部进入和污泥床接触反应,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反应从而降低水中污染物质,发生反应的气水污泥混合物上升,通过三相分离器进行分离,污泥进行絮凝重力下沉、气体上升排出、水经过溢流堰流出流入下个构筑物;UASB出水进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水解把相对大的分子链水解为更小的易分解物质为后续好氧做准备;A/O工艺是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在厌氧(缺氧)、好 氧交替运行中进行NH 3-N的去除,从而保证出水NH 3 -N的含量达到要求排放标准,到此阶 段生化反应结束,水质已基本达到排放标准;出水进入沉淀池把沉淀和水流带出的污泥沉淀下来;水最后流入清水池进行外排。 该系统絮凝沉淀池和沉淀池的沉淀物经管道进入污泥浓缩池,经污泥脱水系统进行脱水后外排或者焚烧处理。 3、主要构筑物 格栅 采用机械格栅,半地下式,一座,尺寸:×× 2m。 调节池 调节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半地下式,一座,尺寸:9m × 8m ×,有效高度:5m,总容积:396m3,有效容积:360m3,水利停留时间:17h。加药系统(含加药泵,PH计),材质:PE,体积:500L;加药系统(含加药泵),材质:PE,体积:500L。 絮凝沉淀池 絮凝沉淀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半地下式,一座,尺寸:9m ×4m ×,有效高度:5m,总容积:198m3,有效容积:180m3,水利停留时间:。加药系统(含加药泵),材质:PE,体积:500L。 中间水池 中间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半地下式,一座,尺寸:9m ×3m ×,有效高度:5m,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科技投入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未来科技发展成效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十一五期间,为推动科技投入优化配置,我们努力聚焦科技投入、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科研条件建设以及企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宏观配置和统筹协调,为十一五新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几年来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00 余项,争取国家和省、市级以上项目资金2400 万元,投入县级科研经费每年都在1000 万元以上,促进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全县煤炭回采率由上世纪末的25%提高到了现在的65%。冶铸产业全部淘汰了100 立方以下的高炉,引进建成了300 万吨的福盛钢厂。发展培育了一批10万吨级规模铸造企业。建成2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农场,15个规模养殖小区,农业新技术覆盖面达95%,农作物优种普及率达100%,37 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发展科技示范户2100 个,培育科技 当家人35600 个,培训各类实用型技术人员20 多万名。每年对10 名外聘科技人才实施重奖,组织正高级、副高级、外聘和特殊技能专业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并每月分别给予500--1000 元生活津贴。近

年来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 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0 余名。 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提高档次、增加效益”的方针和“关小、改中、建大”的原则,对全县的煤铁传统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提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靠示范项目的引导和带动,发展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环境污染少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稳定发展基础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中,首先摒弃“重工轻农”的思想,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培育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了2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建设了四个生态农业基地和五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向着立体化、生态化发展。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政策引导树立科技新理念。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年来共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政策10 多个,其内容涉及科技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培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金扶持、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度较大,成效显著。 当前我县科技工作呈现了新的态势: 一是以技术攻关引进为切入点,全国铸造产品交易集散 地初具雏形。我县依托传统铸造优势,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

马铃薯淀粉废水治理(DOC)

土豆淀粉废水: 废水一、水量:360立方 COD=69000mg/L 提取蛋白后COD=18000mg/L BOD=52000 mg/L SS=86000mg/L NH3-N=3600mg/L S=125mg/L P=0.55% 植物蛋白含量2.43% 废水二、水量:150立方 COD=24000mg/L BOD=9880mg/L 本方案设计参数为废水一提取蛋白后与废水二一起进入进入系统处理。 设计进水水质: COD=20000mg/L BOD=10000mg/L 根据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废水排放应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1998年1月1日后建设单位)的“二级”标准: COD cr ≤ 150mg/L BOD5 ≤ 30mg/L SS ≤ 150mg/L NH3-N ≤ 15mg/L PO4-3(以P计) ≤ 0.5mg/L PH : 6-9

根据马铃薯淀粉生产的实际情况和排放污水的特点,结合我们在海南木薯淀粉生产厂家污水治理工程中的实践经验,在保证污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本着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去除效率高的原则,来确定工艺流程。 设计工艺流程 出水 如果进入UASB反应器进水悬浮物很高,则考虑UASB反应器后也加一沉淀罐,沉淀回收由于进水悬浮物过高带走的厌氧污泥。

设计计算 1、调节沉淀池 废水中含有的大量的悬浮物,可以通过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离。本方案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地下砖混结构构筑物。沉淀的蛋白晒干后作为粗饲料外卖。 调节沉淀池内隔开一池作为中和、加温池。并设可提升式潜水排污泵两台,一用一备。 设计流量: 510m3/d 停留时间: 2天 总容积: 1000 m3 提升泵:80QW60-13-4 两台(一用一备) Q=60m3/h H=13m N=4kw 加温设施:一套 调节PH值设施:一套 2、 UASB反应器 UASB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该技术由荷兰引进,是该污水处理工程的主体构筑物。由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在反应器中集有大量高效颗粒化的厌氧污泥,因而大大提高了COD 去除率,高出一般传统的厌氧消化池2-3倍,减小了后续处理段的进水负荷,从而降低工程造价。该技术经国内专家十几年的研究开发和大量的工程实际应用,工艺更加完善,培养出的污泥活性高,沉降性能好,处理效果好,倍受国内环保界的重视,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中被广泛推广

“十三五”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方向迈进,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长期以来,矿产、能源、水和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减排压力巨大、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上限等严峻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是我国资源行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资源领域科技发展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与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资源领域产业创新发展,抓住科技革命契机推动行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资源行业向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等绿色发展,保障资源供给安全,更加高效、安全、清洁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核心。为更好地引领资源领域“十三五”科技发展方向,培育和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强化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相关国家、行业层面的规划内容,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结合资源领域“十三五”技术预测和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按照“全产业链、全创新链”的设计思路,全面统筹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培育科技领军人才,解决制约保障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加强科技任务超前部署,制订本规划。本规划涵盖的资源类型包括水资源、能源资源(煤炭、油气)、矿产资源(金属、非金属、盐湖等)和土地资源等。 一、形势与需求 (一)国际资源领域科技发展形势 世界资源领域科技发展正在从单纯地注重资源的勘查开发逐步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

科技创新平台精选版

科技创新平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 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54家,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网络与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在孵企业

废水资源化技术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

六、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初步分析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国将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逐步强化环境质量的约束性要求。为此,迫切需要面向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开展废水资源化与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关系研究。我国在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目标任务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要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要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明显降低。《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因此,我国环保工作将开始走污染物总量、浓度和多指标同时控制的治理道路。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5%。从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止2011年9月底,全国已经落实,在“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约2600亿元,其中中央的投资1139亿元,“十二五”期间水利的总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左右,并且在“十二五”中指出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将升级改造,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要求现有执行二级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要提高到一级B 标准,部分地区根据地方标准或流域水质要求,需提高至一级A 或更严格的标准。因此在废水资源化利用方面,高端污水处理设备及材料产业有望获得快速发展,例如膜生物反应器(MBR)将是污水处理设备行业中最具投资前景,MBR 是未来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领域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技术,也是21 世纪水处理的关键技术,是替代传统工艺的最佳选择,是我国当前重点鼓励发展的污水处理设备。预计到2015 年MBR的市场容量至少为300 亿元。 对于面积达3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5. 9%;人口9748万(占全国人口的13.7%,2009年统计数据)的西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多民族融汇聚居区,土地、光热和矿藏资源在全国占有明显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统计,2009年西北地区主要农产品总产达3633万吨,人均0.37吨,人均GDP达9876.7元,已经基本摆脱贫困,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初步基础。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不断提高区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废水处理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废水处理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作者:冯欢 技术简介: 马铃薯淀粉加工排出的废水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流送槽废水、分离机废水、精制废水。流送槽废水的排出量虽为原料的8~17倍,但其成分主要是马铃薯表面的泥沙,其BOD值不超过50~400mg/L,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只要在沉淀池中沉淀数小时即可循环使用,当其中污浊度较大时经沉淀池处理后就可以排放。精制废水其水量和成分的绝对量都少,在工艺上主要用作洗涤薯块的洗涤水,洗涤后用于补充流送输送槽送水,因而问题不大。分离机废水包含着原料中可溶性成分的大部分,排出量达原料的4~6倍,其BOD因原料种类、用水量和处理时期有相当大的变动,污浊成分虽然比原汁液(BOD20000~50000mg/L)稀释了许多,但其BOD值仍达到3000~8000mg/L,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江河中。 加工1t马铃薯大约需要11m3的水。一个油炸马铃薯片厂,废水处理是一个长期问题。在去皮废水中含有10%~20%的碱液,不合理的油炸工艺造成脂肪皂化物的污染,在洗涤、去皮和烫漂废水中有残余淀粉和一些可溶性成分等。这些都使废水的BOD和COD值高,而对这类废水的回收利用难度也较大。 一、废水的初级处理 废水的初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大多采用物理方法。当用筛子去除大的固形物(悬浮物和沉淀物)后,废水可以进入初级处理系统。初级处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长方形和圆形的澄清设备。它设有一个刮板机,用来去除固形物。刮板机安在底部或浮在顶部。澄清池中通常设有一个溢流堰。 1.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或其它栅条制成的框架,斜臵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留悬浮状态的杂物。在废水处理流程中,格栅是一种对后处理装臵或水泵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随着我国废水处理行业的不断完善,格栅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地相继开发应用了一些新型格栅,比较成功的有圆条型回转细格栅、回转式固液分离机、曲面格栅。 2.重力分离

美国科技资源配置的4种导向

美国科技资源配置的4种导向 美国是战后利用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最成功的国家典范之一,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种现象主要归功於民间蓬勃的创新能力及企业家精神的运用。美国既没有明确的综合性的中长期科技政策规划,也没有如中国由科技部来统筹运作科技发展规划及科技资源的配置,而是根据科技资源配置的实际需求和政策的目标导向进行分类设计。从政策的目标导向看,美国政府常用的科技政策大致可分为四类:政府规划导向(Engineering)、市场导向(Market)、公共利益导向(Public Interest)及社会基础变革导向(Transformational)。这一分类主要根据科技创新的社会效益、政府涉入民间科技创新的准则、政府的特殊使命和组织能力、最适合政府涉入科技的型式、政府最佳政策工具,以及政府政策的优先级等条件来加以分类。 (1)政府规划导向:政府主导科技政策的制订和规划组织能为社会大众带来积极影响的科技创新活动,其精神在于鼓励政 府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引导社会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2)市场导向:由于政府对民间产业的了解程度不如企业经营者,政府应站在辅助立场,以健全市场功能为最大政策目标。 制订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政策,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公共利益导向:政府为了实施兼顾社会大众利益的公共政策,有限度地利用公共利益原则来引导科技创新,任何违反 社会利益,如环保问题等,都加以限制或禁止。同时,政府 将决策系统透明化,以便接受社会团体的公正评估与质询。

(4)社会基础变革导向:科技创新可能会对社会安定有负面的影响,政府的计划应该引导有利于人类的科技创新活动及产业的发展,以健全社会的基础结构,如教育等。健全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基础结构,有利于社会的科技创新自然水到渠成。(5)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科技厅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寿剑刚赵新龙吴正光叶杭玲刘信郑亚莉夏昶祺 夏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工作存在“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评价机制不合理、人才发展机制不完善”等“四个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表现在科技资源特别是优质科技资源尚还没有形成向企业集聚的态势。因此,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是破解“四个不”问题的根结所在,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心任务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本判断 基本判断是目前优质科技资源尚没有形成向企业明显集聚的态势。这一判断是基于: 1. 企业尚未形成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确立了,自觉就会形成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态势,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就形成了,创新型省份也自然就形成了。 2. 科技人力资源布局主要分布在政府及周围,包括高校

和科研院所。企业目前尚还缺乏承载高端科技人才的有效载体。 3. 企业技术的外部依赖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从研发经费的执行和来源看,2011年我省613亿元R&D经费,来源于企业的539亿元,占88%,由企业执行的为502亿元,占82%,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执行存在明显的“倒挂”,表明企业研发活动存在外部依赖。2010年美国企业的研发经费,61.6%来源于企业,70.3%由企业来执行。我省企业研发经费的这种来源与执行倒挂的态势,可以作为衡量科技资源是否自觉向企业集聚重要统计依据。 (二)进步明显 从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创新资源在向企业集聚,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明显得到提高,企业的主体地位在逐步确立起来。 1. 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壮大。到2011年,我省企业科技活动人员43万人,企业R&D人员22万人年,较2005年分别增长118.9%和255.3%,年均增长13.9%和23.5%。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全省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达到76.9%,企业R&D人员占全省R&D人员的比例达到8 2.6%。 2. 研发经费投入加快增长。到2011年,我省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502亿元,较2005年增长284.8%,年均增长25.2%。工业企业R&D经费占全省R&D经费比重达

畜禽养殖场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畜禽养殖场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随着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场和养殖区的不断增加,在解决了畜产品供应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畜禽的粪便和污水排放量剧增,加之农业上由传统的使用有机肥转向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畜禽粪便利用率低,在合理发展规模养殖、调整养殖结构与布局的同时治理养殖污染,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河南环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针对该类废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制定出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供养殖业客户来参考选用。 一、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的情况 针对畜禽养殖行业的污染现状,畜禽养殖行业主要的污染种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空气;堆积的畜禽粪便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刺激性气体,最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污染水体;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其污染负 荷很高,这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直接排入或随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库,使水体变黑 发臭,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塘及河流丧失使用功能;养殖污水长时间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增高,水质恶化,同时危及周边生活用水水质。 3、传染人畜共患病,因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随地堆积、任意排放,直排田 间、河流,使得养殖场周围臭气冲天、蚊蝇成群。据统计,90余种人畜共患病是 由畜禽粪便及排泄物为主要载体传染的。 畜禽养殖行业产生的污染物是典型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COD C K氨氮、SS 总磷等污染物浓度都比较高。 二、畜禽养殖废水的特征 1、畜禽养殖废水的来源;畜禽养殖行业废水通常主要是由尿液、冲洗废水、(主要是圈舍冲洗废水、饮水槽冲洗废水、地面清洁用水、设备设施清洗用水)少量的生活用水等。 畜禽粪尿排泄系数 2、清粪方式:畜禽养殖行业的清粪方式主要包含:干清粪、水冲粪、水泡粪。具体各种清粪

淀粉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湖北美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000M3/d淀粉污水处理

第一章、概述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已涉及食品、医药、保健、饲料和有机酸等几个方面。但是,随着生物化工的发展,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我国的环境污染大户。在生物化工的各个行业中,由于淀粉、啤酒、酒精、味精、柠檬酸、抗生素的产值较大,环境污染严重,尤其引起人们重视。 食品工业是以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工业。这类行业用水量大,废水排放量也大,尤其以淀粉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占首位。我国淀粉行业有600多家企业。在国内,每生产1m3淀粉就要产生10~20m3废水,有的甚至更多。废水中主要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废酸和废碱等污染物,随生产工艺的不同,废水中的 COD浓度在2000~20000mg/l之间。这些淀粉废水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其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后迅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而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同时废水中悬浮物易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臭气,恶化水质。 湖北美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以红薯、马铃薯为原料生产淀粉,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淀粉废水,影响周围环境,为适应当地环保工作的需要和工业项目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原则,也使出水水质达到相应的标准,故投资兴建此配套污水处理设施。 根据湖北美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特点及提供的占地面积,本设计方案运用投药气浮分离技术+UASB+SBR处理工艺,其工艺

是一套高效,稳定和经济技术合理的处理工艺,保证废水达到所需要的排放标准,同时回收废水中植物有机蛋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设计依据、原则和内容 2.1 设计依据 1、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企业工艺废水物化处理小试报告; 3、地质勘探报告; 4、工艺废水水量调查; 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6、《关于印发**省工业废水处理前期设计编制内容和深度格式暂行 规定的通知》;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有关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范、规定。 2.2 设计采用的指标和技术标准 本设计采用或参考下述资料、标准与规范: 1.《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三废处理技术工程手册》化工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环境工程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修订) GBJ14-87;

科技创新优质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创新优质资源服务平台 建 设 方 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

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1、坚持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社会共享的原则; 2、坚持资源综合集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的原则;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在企业员工培训学习方面,企业可以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与创新目标对科技人才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与培训,加强员工主动学习的意识。企业必须加强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与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实现科研项目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其次,积极鼓励和组织同行企业间多种形式的科研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重心也逐渐转移到科技创新的竞争,因此,科技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怎么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成为众多企业研究的一大课题。文章通过对科技创新的内涵做了简要的介绍,并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有利于企业探索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为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再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技术更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如此之大的推动作用。归根到底,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表面上它体现在产品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上,实质上直接关联着企业的生产、市场、生存、发展,间接关联着企业所在地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以及所在行业的市场平衡。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出成果、出效益丰富经济,科技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及相互支持,是社会快速进步的必须也是必然。因此,企业必须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才能立足行业,

走向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 科技创新概念目前在国内引用频率极高,但对于科技创新的内涵大多没给出充分阐述,这就有必要从指导实践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对“科技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否则,容易导致“科技创新”的“泛化”,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创新资源趋于分散,导致真正的科技创新得不到有效的集中支持。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对科技创新的内涵说法不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最核心的特性是科技创新者拥有科技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同之处:(1)对科技创新的定位认知有差异。(2)对科技创新的主体认知有差异。(3)对科技创新的外延认知有差异。 (4)对科技创新中“科技”的认识有差异。 笔者认为,科技创新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与某一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理解科技创新的内涵首先要正确理解科技创新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其次要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技术发展水平现状和战略目标。再次要把握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定位、产业特点和企业规模及企业现有创新能力的不同。理解科技创新内涵,还要将科技创新与政府、企业各自的职能相联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衡量企业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是取得市场的认可,为企业带来利润。从政府层面或从国家层面看,科技创新最根本任务是国家竞争力的加强,其实质是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能力。无论是本国哪个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成功,只要这种创新增强了国家竞争力,就应当予以鼓励支持。 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某市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

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规划,以及西安市近期实施的污水处理厂和回用水工程,阐述了西安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的意义。重点介绍了西安市城市污水回用试点项目的基础条件、试验研究、设计与实施。作者强调,面对日益短缺的淡水资源,污水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应引起足够重视;回用水市场开拓初期,用户发展、价格政策极为重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综合考虑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回用水项目的运营管理要遵循市场规律,回用水的定价要考虑供水单位效益、用水单位承受能力和现行物价水平,以便更好地发挥污水资源的作用。 关键词:西安市水资源污水处理污水回用模型试验工程设计 0. 前言 西安市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三千多年的城建史和昔日的繁华盛世,给西安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和旅游胜地。半个世纪以来,西安经过了三次大的建设高潮,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科技、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和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九五"以来,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2000年西安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87km2,人口326万。根据《西安市排水规划(1995年至2010年)》,西安市中心市区分为六个污水收集系统,现状污水排放总量约80万m3/d,污水处理率约34%。 同时,西安市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城市,全市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不足350m3,仅为全国和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和1/20,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所需1000m3的临界值,随着今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将会影响城市供水。而污水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可再生利用的水资源,是解决城市缺水的一条重要途径,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工矿企业、市政环卫、园林绿化以及城市河道景观等方面。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污水资源,体现了水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和"开源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经济利用"的原则。 1. 西安市污水处理及其回用的现状与规划 1.1 西安市污水处理现状 西安市现状排水服务面积约152.2km2,排水管道除老城区及东北郊部分为合流管外,其余以分流制为主。排水管网总长约835.4km。其中污水管道490km(包括现状合流管),普及率67%,雨水管渠345.4km,普及率45%,管渠密度约5.5km/km2。目前污水管网接纳城市污水量约80万m3/d,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两座,总处理能力27万m3/d,污水处理率34%,其中北石桥污水处理厂15万m3/d,邓家村污水处理厂12万m3/d。

科技创新支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EXPERT VIEWS 专家论坛 科技创新支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李越 车璐 科技创新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和鼓励科技创新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一项重大战略。《“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专栏的形式,把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发布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目录、组建一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等一系列强化技术支撑的保障措施,充分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以科技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环保部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政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得到成功应用,带动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科技创新带动新兴产业迅速壮大 机械装备再制造产业迅速扩张。基于激光技术、微/纳米涂层及微/纳米减摩自修复材料和技术、自动化表面工程、修复热处理技术、再制造毛坯快速成型等高尖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再制造工艺,已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对重载车辆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实车考核证明用再制造技术强化的零部件比新品的相对性能提高1.9-8.3倍,寿命延长2-3倍。在海军某舰上推广新型电弧喷涂防腐技术,可使该舰钢结构的防腐寿命从5年延长到15年。再制造工程对于科学改造我国军队陈旧装备,减少库存备件,以最低经费投入装备并发挥最好的作战效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民用领域, 再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再 48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