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高考志愿填报交流会发言稿”作文指导与优秀范文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高考志愿填报交流会发言稿”作文指导与优秀范文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高考志愿填报交流会发言稿”作文指导与优秀范文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高考志愿填报交流会发言

稿”作文指导与优秀范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做牙医的潘先生希望女儿不要走得太远,最好能在广州上大学,但女儿坚持要去内蒙古读书,她说:“离父母远一点,就可以早点学会独立自主。”

材料二王阿姨的女儿想填报中文专业,大学毕业后想做媒体人。但王阿姨夫妇希望女儿能选择一个毕业以后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比如师范专业。女儿抱怨说:“虽说按你们的意愿去做,我可能少走一点弯路,但你们根本不考虑我是否喜欢,你们不尊重我的理想。”

高考志愿填报,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孩子今后就业方向及人生道路的大事。但是,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往往出现不一致的情形。请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任务一:请你结合教材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组织的高考志愿填报交流会上,与你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任务二:假如你也面临志愿填报,经过反复权衡、深入思考,你终于做出了决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志愿填报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听从内心,自主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交流会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听从内心,自主选择》志愿填报于我们而言,是人生之大事,但对于这一“大事”,父母与我们的意见却往往相左:父母希望我们留在身边,我们却希望去向远方独立成长;父母希望我们选择易就业的工作,我们却希望追求内心理想。年龄和经历的不同,让我们与父母产生了分歧,在我看来,父母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把握自己的人生,听从内心,自主选择。

听从内心,自主选择,是对内心理想的坚守。

西方哲人有云:“深究你的内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都在你自己。”贫困学子钟芳蓉在考出680分的高分后,没有选择金融等热门专业,而是报考“心

之所向”的考古学。她作出的选择正是源于她对内心理想的坚守。如她一般的人还有很多:投身医学的省状元、从北大退学重考川大牙医的学霸……对理想的执着让他们不计舆论喧哗,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出心中最渴望的选择。

听从内心,自主选择,是对未来人生的负责。

《南方周末》中曾写道:“成长的方向是独立人格。”试想一下,若未遵从内心召唤,去选择了毫无兴趣的专业,也许未来的人生也就失去了热爱,如何对得起这“仅此一次”的人生旅程?钱学森对自己的爱国之心负责,选择放弃名利,回到祖国;钟南山对自己的医者之心负责,选择不顾危险,奔赴疫区。正是想要不留遗憾、对人生负责的心,让他们听从内心做出选择。于我们而言,亦是如此,自当听从内心,自主选择,不负自己的人生。

听从内心,自主选择,绝不是所谓的“任性妄为”,而应是面对未知前方时心怀勇气、坚定前行。

黄文秀选择走入大山时,心中满是不安,但她并未放弃自己的选择,而是勇敢、坚定地前行,带着百坭村告别贫困。听从内心想要回报家乡的声音,做出回到乡村的选择,这不是她的一时冲动,而是内心盈满的勇气和信念。你我何不是如此?做出选择后,就请携着勇气坚定向行。

“青春如朝日,如初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正值青春的我们,何不勇敢追求理想、把握人生,在抉择之时听从自己的内心,独立自主做出选择?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

本文属于比较规范的主题发言稿,从第一段的紧扣任务要求,亮出观点,到主体部分的分层次论述,逐步展开,最后总结和强调,整体上行文沉稳,有节有度,有较明显的身份感、对象感和交流感。并且全文用例丰富,引用也比较恰当,较大程度上避免了空洞说辞。

当然,作为考场作文,瑕疵和漏洞也在所难免。说理上的不够严密,表达上的不够准确,是当今较多学生考场作文的硬伤,我们的考生只有不断地修改和锤炼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逐步纠正。

另外,因高考的功能总体服务于国家选拔人才,所以考生考场作文的立意,应时刻注意跟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适时体现青年一代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担当,这样利于提升文章的档次。本文举钱学森和钟南山两例时,文意有所涉及,但没有进一步挖掘,文章的立意就只能停留于人生追求这个层面了。

再一个就是,如有可能,行文中应适当强调一下,我们应就自己的志愿选择,

积极与父母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意孤行,放飞自我”。

高三英语作文指导

高三英语作文指导 一.常见题型模版 ★★★对比观点题型★★★ (1)????要求论述两个对立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1.????有一些人认为……2.????另一些人认为……3.????我的看法…… The topic of ①-----------------(主题)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recently. 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s about it. Some people say A is their favorite. They hold their view for the reason of ②-----------------(支持A的理由一)What is more, ③-------------理由二). Moreover, ④---------------(理由三). While others think that B is a better choic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Firstly,-----------------(支持B的理由一). Secondly (besides),⑥------------------(理由二). Thirdly (finally),⑦------------------(理由三).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⑧----------------(我的观点). The reason is that ⑨--------------------(原因).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explain my choice. For me, the former is surely a wise choice . (2)????给出一个观点,要求考生反对这一观点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①----------------(观点一). For example, they think ②-----------------(举例说明).And it will bring them ③---------------(为他们带来的好处). In my opinion, I never think this reason can be the point. For one thing,④-------------(我不同意该看法的理由一). For another thing, ⑤---------(反对的理由之二). Form all what I have said, I agree to the thought that ⑥-----(我对文章所讨论主题的看法). ★★★阐述主题题型★★★要求从一句话或一个主题出发,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论述. 1.????阐述名言或主题所蕴涵的意义. 2.????分析并举例使其更充实. The good old proverb ----------------(名言或谚语)reminds us that ----------------(释义). Indeed, we can learn many things form it. First of all,-----------------(理由一). For example, -------------------(举例说明). Secondly,----------------(理由二). Another case is that ---------------(举例说明). Furthermore , ------------------(理由三). In my opinion, ----------------(我的观点). In short, whatever you do, please remember the say------A. If you understand it and apply it to your study or work, you’ll necess arily benefit a lot from it. ★★★解决方法题型★★★ 要求考生列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1.????问题现状2.????怎样解决(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In recent days, we have to face I problem-----A, 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First, ------------(说明A的现状).Second, ----------(举例进一步说明现状) Confronted with A, we should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For one thing, ---------------(解决方法一). For another -------------(解决方法二). Finally, --------------(解决方法三). Personally, I believe that -------------(我的解决方法). Consequently, I’m confident that a bright future is awaiting us because --------------(带来的好处). ★★★说明利弊题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基本结构思路(精)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基本结构思路 考场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掌握行文的结构模式十分必要。下面我们就议论文的写作给同学们提供三种结构模式,供大家参考。 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 所谓层进式,即在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后,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针对新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五字结构式:引,即引述所给材料,材料特别短的 可以照抄,长的要进行精炼概括,并根据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引述;提,即在引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精要分析,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即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即由此及彼联系自然和社会,采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再次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结,即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再次申明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恰当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使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语意连贯,不突兀。 【示例一】 我看中国式“垄断” (北京一考生 在刚刚结束的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表现出色,又包揽了全部金牌,正是国人振奋之际,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是对国家荣誉的麻木,对他人胜利的嫉妒,还是审美疲劳,他们指指点点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稍稍明智点的,则将自己提到了“理性”的高度,看似忧国忧民,又像杞人忧天,他们眉头颦蹙道:“这不利于世界乒乓事业的发展。”【文章开篇运用描摹性的文字对所给材料进行精炼概述,生动形象(引】呜呼!于情于理,我个人都不敢苟同。【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反驳,亮明自己的观点(提】 我要问问那些慷慨者,怎样才能“大家好”呢?难道故意输给人家不成?为了所谓 的发展而忘掉根本的体育精神?

高三语文漫画作文指导

高三语文漫画作文指导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漫画作文指导 高考分析:漫画式材料是材料作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十几年来的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如“三南”作文试题《妈妈爱吃鱼头》,全国卷《给六指做手术做手术》、《截错了》,全国Ⅰ卷《出事了吧》,江西卷《助鼠为患》等等。既然属于材料作文之列,那么在审题立意方面还要遵循材料作文的基本规律。但漫画式作文毕竟不同于文字阅读,它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审题立意时要遵循其规律特点: 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这类看图作文所提供的图画一般由标题、画面、注释三部分构成,审题时要重点审读这三个组成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透视画面本意。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告知人们图画的主题思想,是图画的“眼腈”。透过这“眼睛”,我们可洞察图画的主题。所以审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图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图画的寓意所在。 二、观画面 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分析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画图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读图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 三、读注释 图画是一门艺术,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注释文字。这注释是弄清图画寓意的一把金钥匙,考生必须仔细品味,思考其所隐含的信息和观点。 四、析夸张 很多图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引起观者共鸣。夸张之处往往就是图画的弦外之音,是图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所以,审读题时必须注意图画的夸张之处。 五、联现实 图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解读时必须展开想象,跳出画面,联系现实,揣摩画。外之音。考生要多角度思考,切忌就画论画。 总之,漫画类材料审题难度并不大,最近几年,高考语言运用试题中有很多漫画类题目,或者说明画面内容,或者命一个题目,或者揭示寓意,这就是漫画式材料作文审题非常好的训练方式。 认真观察这幅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一漫画材料审题不难,材料涉及到一个鸟、一个鸟笼,而且鸟笼有残破的地方,并且有文字说明: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材料的主体是鸟,但文字说明事实上已经揭示了漫画的主旨,也就是写作的主旨。显然作者对鸟是否定的。鸟笼对鸟已经起不到禁锢作用了,是鸟自己把自己禁锢住了。需要注意的是“以为”一词,它更强调了鸟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非客观现实。 文章的立意角度可以是解放思想,勇于冲破精神的牢笼,解放心灵,打破惯性思维,打破定势思维。 [例文一]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辅导 搭好“骨架”,独见创新 高考作文的主旨确立,应该是力求达到“深刻集中、独见创新”的时代精神标准。 所谓“深刻集中、独见创新”,就是在中心主题的确定上,是优中选优、好中选好。元代的陈绎在他的《文选》中曾引用他人所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此句中的“陈言”,即过时无用的陈词滥调;而“正语”,是大家公认的一般化观点,也不可取;只有“精语”,那才是独到创新的意旨,可用来作为自己文章的最佳主题。 有一些文章,当我们读了它以后,只觉得朦朦胧胧如坠于五里雾中,不知其所云;还有些作品,它的要点此起彼伏,看不出作者的致力点何在。他究竟想说些什么,使人觉得混淆不清。这只能证明作者对上述两点没有搞清楚。”于是,你应该做到“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只有这样,你的思想水平,才能在同龄人中收到“棋高一着”、令人称赞的层面。 但是,我们也要切实严防在一些同学的头脑中存在的、那种误以为把“奇异怪僻、荒诞出格、差池忤逆”的立意,也当作是标新立异、独到高见,这恰恰是十分荒谬可笑的错误行径。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的话,那是肯定要遭到阅卷老师们的批判和否定的。东汉的王充,在他的《论衡·别通》篇中,早已提到确立主旨的最高原则应该是:“入道弥深,

所见弥大。”我们若把这句话译成现代文的话,它的真义就是:“切入道理的理解越深,那么你所发现道理的含义也就越大。” 因此,考生们对任何作文题,都要作深刻研究、细致思考,挖掘出其中最深最新的观点,并与当今社会时代紧密结合,然后提出个人独到的见地、崭新的理念。主题是一文之“灵魂”,让文章的“灵魂”,真正体现出是自己思想上的“制高点”,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给人以特新的感受,让人们对你的作文,为之吸引、逼人一览。 高考作文的段层安排,应该是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的环环相扣准则。 所谓“进递有序、精致关联”,就是要使自己的文章,在段落与段落以及段落中的句子与句子的组合上,都要切实做到“有机相连、逻辑推进”。“作为布局的结构(或简称结构)是任何作品都不可缺少的,没有布局的结构就不可能有作品。布局是整个作品的组织、内部构造和部署调配。指的是作品中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总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作家根据对生活的认识,适应一定体裁的要求,按照题材和主题的需要,分别轻重缓急和主次先后,作合理、匀称而又有层次的安排,使之在艺术上达到形象的完整和风格的和谐。”(刘衍文、刘永翔《文学的艺术·泛论结构与情节》) 因此,你在写作前,首先要对自己要写的文章进行整体段落的构思:全文总共要写几段、每段的意蕴是什么、段与段的上下关系怎样;文章中的“起始段、引入段、过渡段、铺叙段、议论段、说明段、抒情段、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写作指导

高考写作指导_速度话题作文导写 【作文材料】 每周六上午,海尔中高级经理人都要进行互动式培训。在一次培训中,面对70多位中高层经理,海尔集团的CEO(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互动培训的主题是“推进流程再造”,并首先出了一个很像“急转弯”的问题:“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 首先提出了一个很像“急转弯”的问题:“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张瑞敏摇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摇头说:“没有木板!” “做一块假石头!”大家哄堂大笑。张瑞敏还是摇摇头说:“石头是真的。” 此时,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顿悟道:“是速度!” “正确!”张瑞敏面带笑容斩钉截铁地说,“《孙子兵法》上有这样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大家可能都记得,儿时在河边用石头打水漂,石头之所以能在水面上连续跳跃而不沉下去,就是因为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速度。同样,在信息化时代,速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海尔流程再造就要以更快的响应市场速度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 读罢这则材料,请以“速度”为话题,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第1页共4页

【写作导引】 材料本身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生存与发展理念,即“速度制胜”,在写作时无论如何叙说或阐发,一般都应建立在这一基点之上。言之有点,立意为先,具体立意取向主要有两种选择—— 一是“一是一,二是二,说一不二说二不一”,即感点集中,主要从一个方面展开即可,专攻一点不及其余。 这里选择的感点一般应围绕速度的正面意义来谈相应经历、故事及其认识,其他尽可避而不谈,以求笔力集约。 另一选择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即辩证、系统地分析问题,既肯定追求速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又指出 片面追求速度的危害,由此提醒人们科学、理性地认识和践行“速度制胜”的理念。 无论如何立意、作何文体,都应同时做到—— 言之有物。从选材角度来讲,要联系实际,以典型素材为支撑,或典型情境、经典事例、名言警句,或个人所见所闻之实例,而不是絮絮叨叨、粗泛笼统地谈对“速度”的理解,让人感觉言而无味。 言之有理。不论引介何种类型素材,都不能简单转引或复述、“只叙不议”或“引而不析”,必须有自己的分析,说理不可空而不实、泛而不深,而要切中要害点到为止。 言之有序。从结构角度看,要根据自身立意取向把握文章的具体架构。详略安排上,如取前一立意,“集中 优势兵力”之下,相应事例、印证可稍加详细铺展。而在后一立意取向中,因为要从两点结合分析,一般宜“先分 后合”,“兵分两路”后再“合兵一处”,相应事例、印证的处理最好简洁一些。因为应考作文,字数相对限定,一篇文章呈现两个感点,“分兵”之下,如果笔力不够精当、匀称,难免会因“兵力分散”而导致整体不够深刻、浮光掠 第2页共4页

高三语文“错过”作文指导、范例及点评

“错过”作文指导、范例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腾的列车,车窗外不断变动着变化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有些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终将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添光彩。 其实,每个人对人生中的错过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带有浓厚哲理色彩的话题作文。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完美,总会有许多错过。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也许会错过一场缠绵的爱情。一次误会,也许就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这一次次的错过,造成了人生一次次的缺憾,但也磨练了人生,成就了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当然,不同的人对待“错过”的态度截然不同。有的人,错过了,便独自咀嚼一份人生的苦涩,变得消极、沉沦;有的人,把这“错过”看成是人生的磨炼,成就了一番伟业;还有的人,把这“错过”看成是人生的“必修课”,淡然处之;更有甚者,从这“错过”中领悟到人生哲理,使生命变得更有深度。其实,每一次错过,都可以演绎成一段精彩的故事,话题可由此生发开去,编故事、发议论等。因此,我们在写作这一话题时,应将思路放得开阔一些,立意的角度尽可能多一些。当然,写作时应紧扣话题,将这一次次的错过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大气,才有深度。 【优秀作文选评】 错过也是一种美丽 错过了清晨的朝霞,错过了正午的骄阳,错过了夕阳中的绚烂,错过了暮色中的朦胧,也许还会错过迷人的月色。 错过了春日的烂漫,错过了夏季的奔放,错过了秋天的丰硕,错过了冬日的清冽,也许还会错过春夏秋冬转换的空隙。 错过了童年的幼稚,错过了少年的懵懂,错过了青春的激扬,错过了中年的凝重,也许还会错过老年的安详。 错过了青梅竹马的两小无猜,错过了卿卿我我的初恋情怀,错过了海誓山盟的相亲相爱,错过了耳鬓厮磨的相依相偎,也许还要错过超脱于现实之外、凌驾于精神之上的相遇相知。 人生中总会有那么多的错过,这种错过有时会让云流泪、让风止步、让春夏秋冬停滞、让生命轮回有情。承受过错过之痛的人都明白:一时的错过,也许就会成就一世的落寞。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人不能让自己生活在感慨里。 这世上,有无数春雨,无数清晨,无数落叶,无数场大雪。错过的不只这一个。无数完美,无数缺陷,不是每一个都完美,每一个都有缺陷。 生活中错过的实在是太多,几多愁思,几多无奈。不经意间,许多美好的记忆和我们擦肩而过,随风流逝。但是我们也不妨这样想想,正是因为错过,那一切才显得如此让你为之动情,难以忘怀,也弥足珍贵。假使你使之成为现实的永恒,回头看看,也许一切都显得那样平淡了。因此错过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种新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正如维纳斯因缺少了双臂而美丽,我们又因为选择了太多的错过而发现了完美。如果不是这曾经的错过,尘封的心里怎么会有思念在日夜疯长?情感的荒原怎么会有蓓蕾在悄悄绽放? 那么就让我们把错过当成一种美丽吧,就让我们在深深的思索中,把这份错过化作一枚

高三作文写作指导(竞争)

2018届高三作文写作指导(“竞争”) 作文题: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 一、写作任务:“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中“上述问题”指什么?有什么限定? 1、钢琴大师特别想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说的话 2、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 二、写作要求:“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 思考与权衡的是“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 不好吗?” 所以,本次作文有别于“以竞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三、永恒的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谁与谁竞争什么,为什么而竞争,以怎么样的方式来竞争,这有必要吗,要争到什么结果。 谁与谁?应讲到学生及家长, 争什么?应讲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为什么?僧多粥少,机会难得,追求上进,不甘落后…… 怎么样的方式?正当与不正当 什么结果?你死我亡,相依相存…… 那么,怎样良性竞争?需要谁做什么 写作中,应在叙述和议论中突显这些问题的细节,不是泛泛而谈。 范文(见下页)

有一种竞争叫急功近利 钢琴大师格拉芙曼的话引发人深深思索…… 是的,国人太强调竞争,一个“太”字形象地描绘出国人急切的心态;“尤其要争第一”是这种心态的一种延续;绝大多数的家长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强调竞争而让孩子苦不堪言。 毫无疑问,竞争是必要的,争做第一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又有几人能不卷入竞争呢?幼儿园的孩子与小伙伴竞争谁获得的小红星多,小学的孩子要比拼谁背的诗文多,初中的孩子要竞争谁的分数多,高中各校要竞争谁的升学率高……因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标语深入人心,所以各类培训班如过江之鲫;因为太多人相信“没有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所以“争第一”就甚嚣尘上进而让人疲于奔命。 毫不否认,在竞争中赢得第一的确可以暂时获得认可;然而,又有几人能够长期维持第一的位置?就算是你在某个方面能维持较为长久的第一,但,你的内心深处真的就快乐吗?也毫不否认竞争中获得第一会让你光彩夺目,但这只能是我们追求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结果;倘若我们把这样的结果当成目标来追求,那这种追求会让你精疲力竭苦不堪言,那这样的追求又有什么值得提倡的呢? 陈鹤琴先生有一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这句话只能作为教师的自勉而不能作为对教师的要求;倘若,教师以此为自勉,我们应该对这类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倘若这作为对教师的要求,那这就是一把枷锁让教师喘不过气;同理,我们强调竞争的精神,也重视争第一;但,我们只能用“争第一”的精神来自勉;当这种精神用以自勉时,其难能可贵甚至相当崇高;倘若把“争第一”作为目的,那它同样会成为枷锁而让我们苦不堪言。 过分“争第一”是很可怕的,人不可能天天过着打鸡血的日子。从小以竞争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知识灌输也是很可怕的,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进而破坏了想象力与思考能力,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对孩子的教育是很少强调竞争的,他们不主张孩子赢在起跑线,但他们拥有世界一半的诺贝尔奖;国内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或者成凤,因此,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当我们“争第一”的理念成为日常生活的不自觉时,它就成为精神的枷锁,我们丧失的不仅仅想象力与思考能力,甚至丧失了民族的未来!

高三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日前,某省教育厅发布《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认为,适度合理的学业压力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过重的学业负担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方案措施中有一项为“学校不得举行中考、高考誓师大会”,这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论。有人认为确实应该禁止,学习的动力更应该来自内在,集体发誓会让学生压力更大,迎考更需要气定神闲;有人则认为不必禁止,誓师大会是一种很有仪式感的活动,能鼓舞人心增加学生的冲劲,年轻人就要热血沸腾。 目前,该方案正在面向全国征求意见。针对方案中的该项措施,请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提交一份意见书,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体知识 意见书,又称“建议书”。个人、集体、单位就某一问题或情况,向有关领导或机构提出建议的文书。 倡议书和建议书虽然都是为了提出建议而写的,但其对象、作用和传播方式完全不同:倡议书而向公众,或张贴、散发,或广播、登报,以号召大家共同行动;而建议书是直接写给有关领导或机构的,仅就一定问题或情况陈述己见、献计献策,决无鼓动、号召之意。写建议书要先说明缘起、目的,再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态度要严肃、认真,语气要谦恭、恳切,文字要简洁、清通,建议要明确、具体、合理、可行。 其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可在笺首正中写上“建议书”或“建议”的字样。而在考场作文中,建议先拟写包含文章观点的主标题,然后以“关于……的意见书”做副标题。 考场佳作两篇 范文一:支持该项措施 空喊誓师口号,何如脚踏实地? ——关于应禁止举办誓师大会的意见书 尊敬的省教育厅领导: 您好!欣闻贵省发文,明令禁止中学举行中考、高考誓师大会,我不禁直呼:“大快人心!”同时期盼河南的方案早日出台。因为,与其空喊誓师口号,不如脚踏实地努力。 形式主义表演,能有几分效力?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试题有四个关键的词句巧妙地嵌在试题中——“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中的“文化生活”,“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中的“你”“成长”和“影响”。综观这几个关键词句,不难发现试题要求以当今“文化生活”对考生的“影响”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审视和辨析”文化现象的基础上畅所欲言。 要领二,明确要求很重要。 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一般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角度”须从材料来,要求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自主”不等于“自由”,立意必须依据材料的中心;标题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标题,然后拟出题目。 “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一是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二是限定文章的中心或主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确定为套作或抄袭的作文,得分最多在四类10分一下,甚至0分。 “800字以上”,是篇幅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是每少50字扣1分。通常有了写作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800字容易做到。 要领三,记叙议论选所长。 材料作文写作对文体的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我们就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作。2007年全国卷II作文满分卷就既有记叙文(如《摆渡手》),也有议论文(如《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2009年上海作文满分卷也是既有记叙文(如《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也有议论文(如《独一无二》)。 要领四,恰当地应和材料。 试题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写议论文,忌开头不引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抛开材料。如果整篇文章不应和所给材料(既不明引,也不暗合),你的作文与试题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用好材料,如果是议论文,除开头引述材料外,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高三语文冲刺作文指导

高三语文作文指导材料 2019作文专题一:比较选择型作文的写法 【例题展示】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例题分析】 大李、老王、小刘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年龄段、三个不同的职业(科研、生产、摄影)、三个不同的领域(高科技、实用技术、摄影艺术)和三个不同的身份(科学家、工艺师、摄影师),分别着重表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侧面。其中,在大李身上着重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在老王身上着重体现的是敬业精神;在小刘身上着重体现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分享精神。但是否是从中选择一个人,围绕其身上的特点展开就可以了呢? 肯定是不行的。 来看题干的要求: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第一个句子有一个关键词:更。这要求从中选择的必须是经过优中选优的。第二个句子有三个词语:思考、权衡和比较。 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更具风采;权衡,主要是比较,比较谁更具风采;无论是权衡还是最后的选择都要注意最优化原则。选择后开始写作,重点阐释你做出选择的原因,包括他们各自的成就,以及对他们的贡献、价值、意义作用的评判。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这三个人中进行比较,在进行思考和权衡之后,然后得到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我们筛选和比较的过程写入作文当中。 【范文指路】 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2021新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21新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灰尘和污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会改变生活中的 我们。 有的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端盆 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 有的人十天也不愿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与为伍。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②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灰尘和污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会改变生活中的我们。”围绕这个中心点,材料内容里列举了两类人,“一类人每天照镜子,洗去脸上的污物和灰尘;一类人十天也不愿照镜子,弄得灰头土脸。” 面对这样的材料,你首先会从哪个角度去思考?会从哪个方面去选材?对于材料作文来说,第一要务是将材料的中心较为明确地提炼出来,然后对号入座,选择与之吻合的内容素材去展现这个中心意图。 材料作文的写作提示中,倘若出现了某种具体的“物”,一定要与抽象的情与理结合起来。灰尘与污物可以指代什么?它可以是我们某段时间之内主观认知的偏颇,低落的心情、消极的情绪、迷茫的心态等;也可以是在某段时间之内,来自客观环境的压力与不可预知的风险;或者是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负能量,给自己带来的困扰与不安等。

但如果把文章的内容仅仅定格在对所谓的“灰尘”与“污物”的描写之上的话,那只解读了一半,还有另外一半更加重要的内容便是对于“镜子”这个事物的具体阐释。如若按照上面的标准,将“镜子”的内涵深挖,那么,与“镜子”相对应的抽象情理,或许是指面对迷惘时的积极心态,或许是指面对挫折时的睿智提醒,或许是指心情低落时的温暖举动,因为这些“镜子”的力量,将自我的灯芯点亮,将自我的蒙蔽驱散。 俞俪彤同学的文章从自我成长的角度选材,设置特定的情境,将自我的成长领悟定格在画室这个场景之中,难能可贵的是,她写出了对于画不锈钢器皿的变化,由之前代表“灰尘”与“污物”的畏惧不前到后来代表“镜子”的老师的提醒,其间的心理刻画细腻真实,真切感人。这样的选材不但切近材料意旨,而且切近日常生活,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材料作文的选材取向,可以此为切入,作为素材备选。 与俪彤同学相似选材的是金思敏同学的作文,不同的是,思敏同学将着眼点放在考试科目的学习之上,视角范围限定在学校区域,这样的选材如果笔力不够清新,往往会流于俗套。好的是,思敏同学能够极其真实地还原当时情境,人物的对话简洁有力,整篇作文充满了视觉张力。 李鼎铭同学的作文从客观环境的角度取材,将自我领悟与环境压力联系在一起,着重于刻画升学带来的迷惘、困惑、不安、纠结。因为写作的着笔点在于外界的风险压力,所以,他的文章里有很多笔墨都在渲染自然景物,冬日的冷寂、万物的凋零,以充满伤感色彩的景物渲染内心的负面情绪,读来很有代入感和情境感。如此多元素的着笔,既需要作者笔力分散,又需要作者笔力集中,能把景、情、理三者融于一体,还要能切合主旨,写出内心拭去“灰尘”与“污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材角度,值得借鉴仿效。

高三作文审题指导

高三作文审题指导 (一)近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往往需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概念的界定,如“天空”、“好奇心(非好奇)”、“时尚”、“绿色生活”、“平庸”,更需在题目中的“动词”上做文章,如“怀想”、“品味”、“拒绝”等。 分类判分的主要依据是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深刻,材料是否新颖、典型,是否对生活有独到的观察与思考,情感是否真实感人,论证是否严密有层次等。 要指导学生学会虚题实写,实题虚写。 要指导学生从题目本身出发,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生活,寻找题目与生活的连接点,做到以小见大。 据此,平时的作文训练及讲评就应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写作与讲评都要做到心中有标准与目标。下发一些作文题目及分析、例文,供学习借鉴。 一、学会从容 1、对“从容”的理解 “从容”在词典里有两个解释:①不慌不忙,镇静,沉着;②(时间或经济)宽裕。由之,放在本命题中,当作第一义项使用。 “从容” 可以指一种自持的内心、处事的态度和策略,也可体现在应对外界事务的处惊不乱、处乱不惊、心灵坚守、无所畏惧的豪气,更可归属为一种心境,一种情怀,一种人生的价值取向、境界及人生追求。 “从容”是一种积极的应事、应世态度,完全有别于消极避世、无为的状态,有别于将一切人生世事“看淡”、“看透”,于“滚滚红尘”之中,我一无所求,放弃原则立场、人生理想与追求,置人生于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之状。 这样的状态,具备“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的自信,“泰山崩于前而不惊” 的冷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胆略。作为平常人,则能“胜不骄,败不馁”;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沉得住气” ,“静得下心” ;不急、不躁、不惊、不乍,心中有“主” ,方寸不乱。 2、对“学会”的理解作动词解。是一种带有鲜明主观色彩的行为动词。它可表现为:通过接受外来的信息,经由自身的揣摩、模仿、实践等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或提高素养。 3、对“学会从容”的理解动宾短语。此短语的题眼在动词“学会”上。体现的途径甚多:对观念的认同,对状态、过程的呈现,并由此获得的结果,还可以理解为对过程结果的体悟、反思等等。它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最终的归属必须是“自觉”的认知及行动。 4、几点说明: (1)切题:所写内容,能体现“动宾短语”题旨意向;能呈现对“从容”的认同及行动的状态。基本切题:有认同,但主体行为呈现不足。不切题:所写内容,仅止于“从容”的内涵外延的解说与演绎。 ( 2 )“行为状态”的呈现形态: ①认识到“(原先)不会”、“不具备”或认识到“十分重要、不可或缺”,而产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及行动; ②付诸具体的实施行为; ③由具体实践而获一种或几种体悟、反思等。 例文一每次出门时,妈妈总会在身后叮嘱一句:“路 上慢点。”起初总不以为意,低着头自顾自走得飞 快,直至突如其来的一个身影出现在眼前,撞到了人 的我不好意思地道歉,老奶奶只是笑了笑,慈祥地 说:“孩子,慢点。”

安徽省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2020年安徽高考作文 一切事物都是以矛盾体出现的。这正与硬币一样,没有背面的菊花,哪有正面的面值。一种状态往往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叠加而成的。如蝴蝶那五彩缤纷的翅膀,不是由其本身而呈现的,而是由其奇妙的微观结构,外加阳光而产生的。若缺其一,蝴蝶之美就失去了色彩。那么庄周梦蝶就没有那么玄妙,杜甫吟蝶就没有那么情深。 安徽2020年高考作文就是从蝴蝶这个精灵的故事入手的。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析导写】 1、材料辩证分析:既然世间是一个矛盾体,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材料中有主要信息,有次要信息,也有干扰信息。材料前面的背景介绍,属次要信息和干扰信息。考生不应在此盘桓,而应抓住最后一句:“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那么我们就应追踪思考: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为什么现实中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呢? 这就涉及到问题的两个方面:其一蝴蝶本身有特殊的微观结构:其二光线的照射。也就是说,蝴蝶的特殊微观结构,在光线的照射下,才呈现缤纷的色彩。没有特殊结构不行,没有光线照射也不行,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微观结构”与“光线”,孰重孰轻呢?蝴蝶是主体,没有其自身的特殊结构,“光线”怎么照射也不行,就如“光线”照在其它物体上,就没有蝴蝶这样的色彩效应。这让人想起哲学上的话题: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鸡蛋在适宜的温度下可孵化小鸡,但石头在任何温度下也孵不出。所以说蝴蝶的“微观结构”是内因,“光

2020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发言稿(指导+例题+范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发言稿(指导+例题+范文)写作指导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摘自百度百科) 一、发言稿特点 1、观点明确 2、条理清晰 3、语言简洁明快 二、发言稿结构 1、标题 2、称呼(顶格写) 3、问候(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 4、正文 5、结尾致谢(如:谢谢大家) 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 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们纷纷点赞道:原来 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 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 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英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 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追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能参加由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追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断追逐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和“杂 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心中梦想澎湃如昨,奋斗热情依旧高涨,这位“当代神农”, 不仅让更多人远离了食不果腹之忧,还以自身经历给了世人另一种精神财富:对科研 的忘我投入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不断学习、不断突破,对未来充满希望,为理想倾 尽毕生精力,让自己活出闪闪发光的样子。 心系天下苍生的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发现 水稻“杂种优势”,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等,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 色神话。在89岁高龄之时,袁隆平用发音清晰的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尽显大师 风范。袁隆平在致辞中表示,自己努力练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友人沟通, 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这种胸怀世界、胸怀人类的思想正是大师的情怀和风 范,值得世人致敬!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 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美国的摩西奶奶认为“人生 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热爱生命的她,70岁拿起画笔,80岁首次开个人画展,她 坚持绘画,不断创作,活出了勇于挑战自我的境界。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对于一个 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 我们正值青春年华,面对未来和自我的挑战,只有放飞理想,青春才能变得色彩 斑斓!只有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拿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态,我们的 每一天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追梦的路上怎能不跌跌撞撞?唯有一路向前,才能让 青春在梦想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铺成通往理想的大道,越过泥泞

高三语文漫画作文指导(新)

漫画作文指导 高考分析:漫画式材料是材料作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十几年来的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如“三南”作文试题《妈妈爱吃鱼头》,全国卷《给六指做手术做手术》、《截错了》,全国Ⅰ卷《出事了吧》,江西卷《助鼠为患》等等。既然属于材料作文之列,那么在审题立意方面还要遵循材料作文的基本规律。但漫画式作文毕竟不同于文字阅读,它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审题立意时要遵循其规律特点: 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这类看图作文所提供的图画一般由标题、画面、注释三部分构成,审题时要重点审读这三个组成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透视画面本意。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告知人们图画的主题思想,是图画的“眼腈”。透过这“眼睛”,我们可洞察图画的主题。所以审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图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图画的寓意所在。 二、观画面 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分析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画图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读图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 三、读注释 图画是一门艺术,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注释文字。这注释是弄清图画寓意的一把金钥匙,考生必须仔细品味,思考其所隐含的信息和观点。 四、析夸张 很多图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引起观者共鸣。夸张之处往往就是图画的弦外之音,是图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所以,审读题时必须注意图画的夸张之处。 五、联现实 图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解读时必须展开想象,跳出画面,联系现实,揣摩画。外之音。考生要多角度思考,切忌就画论画。 总之,漫画类材料审题难度并不大,最近几年,高考语言运用试题中有很多漫画类题目,或者说明画面内容,或者命一个题目,或者揭示寓意,这就是漫画式材料作文审题非常好的训练方式。 认真观察这幅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文。

江苏南通2013届高三期末“保持本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江苏南通2013届高三期末“保持本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3届南通高三期末调研作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耶稣)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 第一则材料强调安贫乐道,第二则材料强调保持心灵纯净,第三则材料强调坚守自我,而三则材料的核心是保持生命的本真,或崇尚简单的生活。 评分建议:考生如果选取前三个角度的任意一个角度写作,均算切题;如果能抓住第四个角度写作,为最佳立意。 【参考资料】 《生命的品质》序 周国平 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一生的精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 人是自然之子,生命遵循自然之道。人类必须在自然的怀抱中生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春华秋实、生儿育女永远是生命的基本内核。你从喧闹的职场里出来,走在街上,看天际的云和树影,回到家里,坐下来和妻子儿女一起吃晚饭,这时候你重新成为一个生命。 在今天的时代,让生命回归单纯,这不但是一种生活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耶稣说:“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你们决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生命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 人不只有一个肉身生命,更有一个超越于肉身的内在生命,它被恰当地称作灵魂。外在生命来自自然,内在生命应该有更高的来源,不妨称之为神。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只有外在生命状态单纯之时,内在生命才会向你开启,你活得越简单,你离神就越近。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说到底,人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人生。我自己觉得,我的价值观已经相当明晰而简单,围绕着两个词,即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 【作文范文】 吾侪本是素心人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如是话。 这何尝不是对于我们今天这些读书人的一种警告?警告我们如何去当一个“素心人”。 钱钟书先生曾评述道:学问就是荒江野庐二三素心人商量谋划之事。这里的“素心人”指的就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不世俗,不功利之人。他们是头脑清醒,难得糊涂却又糊里糊涂之人。 中国文人历史都是才能与命运二律悖反。舍此,于现实中的一些读书人便会懂得了如何在名利场上折腾,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借用庄子中的一句话说:“进退——成规——成矩,从容——若龙——若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