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排电流负荷校正系数表 TMY铜母线 载流 温升

铜排电流负荷校正系数表 TMY铜母线 载流 温升
铜排电流负荷校正系数表 TMY铜母线 载流 温升

一、TMY铜母线关键性能指标

符合GB/T5585-2005 TMY铜母线标准

化学成分:Cu+Ag≥99.90%

20℃直流电阻率≤0.01777Ω.mm2/m ;电阻温度系数0.00381℃-1

硬度≥65HB

二、温升试验条件

持续50Hz交流电,电流排暴露在不流动的空气中,且无人工冷却。

三、环境温度为35℃,引起电流排上温度65℃及85℃的电流。

空气温度35℃时电流负荷能力(A)规格截面积

母线温度65℃母线温度85℃10*3 30 110 140

20*5 100 310 370

50*3 150 500 610

30*5 150 430 520

30*6 180 470 570

50*4 200 600 730

40*5 200 550 670 20*10 200 470 570

40*6 240 600 740

50*5 250 680 830 30*10 300 640 780

40*8 320 720 880

60*6 360 880 1080 40*10 400 830 1020 80*6 480 1100 1340 60*8 480 1050 1280 50*10 500 1000 1220 60*10 600 1200 1460 80*8 640 1350 1650 80*10 800 1500 1830 100*10 1000 1830 2230 110*10 1090 2000 2440 120*10 1200 2150 2620 120*12 1440 2550 3110

四、校正系数曲线图

注:由于计算及试验条件均为理想环境(空气无流动、环境温度恒定、母线无常规氧化、无自然折旧、无外界电场及磁场影响、无光照及其它外界因素影响等),实际使用环境较复杂,对载流及温升影响不同,表格中数据均为理想条件下负荷能力,建议实际选用时考虑安全系数。

例如:

TMY/50*10铜母线,在理想使用环境下,空气温度35℃,母线温度为65℃情况下,载流1000A。当负载增加至1220A时所需的校正系数K为1.22,经查表,在此校正系数下,母线温度升至约82℃。

电解铜母线制安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贵冶铜电解三期工程是国家建设规划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贵冶近年来扩建的最大子项工程,为了确保贵冶实现年产40万吨电解铜,在原电解车间的北面新增一电解车间。 本次扩建铜母线部分主要工作量如下: 1.1.TMY-300310母排制安24000余米(不含4#、5#整流器室工作量)。 1.2.TMY-15030.5母排制安2.93t。 1.3.短路开关18台,隔离开关10台。 1.4.母线绝缘子900个,绝缘子支撑I200310939计1250m。 为了保证该次铜母线安装按期保质保量竣工,早日确保贵冶年产40万吨电解铜的实现,特拟该施工方案。 2、车间制作 2.1.车间制作场地平面布置见附图 2.2.车间制作工艺 直流铜母线制作主要工艺流程为: 铜母线材料检验——矫平——矫直——下料——钻孔——弯曲——焊接——搪锡——包装——现场安装 2.3.铜母线材料检验 2.3.1.铜母线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书,母线的机械性能和电阻率技术参数,且符合设计要求。 2.3.2.母线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裂纹、裂口、划痕、气孔、坑

凹、起皮、折皱、夹杂物及变形和扭曲等缺陷。 2.4.矫平、矫直 对铜母线旁弯及侧弯需进行矫平、矫直处理,母线矫正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旁弯用平板机矫平,操作时谨防压伤母线,局部旁弯也可用木锤处理,侧弯用矫直机处理。用拉线法检查平整度及侧弯矢高,定为每米不大于0.5mm、且6m不大于2mm为合格。 2.5.下料 下料前应根据供应的铜母排长度尺寸及施工详图统一策划,考虑焊接收缩余量统一排版。母线对接焊缝的部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离支持绝缘子母线夹板边缘不应小于50mm。 2)母线宜减少对焊接缝,每一片母线两焊缝间距应不小于500mm。 3)同组母线不同片上的对焊缝,其错开位置不应小于50mm。号料采用钢划针,下料采用剪板机剪切,应反复调好剪板机刀口间隙, 2.6. 根据本工程特点,为保证全部母线连接片上孔眼加工质量,具备一定的互换性拟加工十个左右标准孔眼钢模具,以供套钻连接片上的孔眼,套钻时一次钻6个,二次钻完一组连接片。

标准铜排的选型指南

标准铜排的选型指南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1.目的 规范开关柜柜内用铜排的规格尺寸选择,即在铜排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截面规格,以保证铜排在相应使用环境下的额定载流量。 2.适用范围 所有电工用铜和铜合金母线。 3.低压开关柜柜内铜排选择作业指导 低压开关柜柜内铜排的正常使用条件 铜排材料:符合GB/标准的TMY、THMY; 使用条件:环境温度35℃,允许温升70K; 海拔高度:< 1000m; 额定工作频率:50/60Hz。 若使用条件与上述不一致,根据铜排的具体使用条件按本指导书第4条对铜排的载流量重新校核。 系统水平主母线选择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技术支持工程师按表1根据低压系统的额定电流选择或修改水平主母线的规格。若设计院不同意修改,技术支持工程师必须与机械设计工程师一起确认水平主母线的规格选择。 表1:水平裸铜母线额定载流量表(铜排立放,相间距单拼a=110、双拼a=110、三拼a=130)

柜内汇流母线选择 在正常项目设计中,低压开关柜柜内若干主电路连接在汇流母线上,在 任一时刻汇流母线通过的预计最大电流为连接其上的所有主电路的额定电流之和乘以额定分散系数(见表2)。汇流母线的规格按预计通过的最大电流来选择。馈线柜垂直裸铜母线的规格选择与对应的额定载流量见表3。 表2 表3 装置内其它铜母线选择 进线或联络开关的分支母线选择综合考虑系统的额定电流与开关的框架电流。当系统的额定电流大于开关的框架电流时,分支母线选择框架开关的额定电流;反之,选择系统的额定电流。其余 元器件连接母线按元器件的框架电流选择。铜排规格选择优先考虑使用K3系统中的常用铜排规格,使用不常用的铜排规格时必须得到机械分部经理的同意。装置内其它铜母线额定载流见 表4。 表4

铜排母线制作

1母线制作、安装细则 1.1母线的分类 1.1.1主母线:即汇流排 1.1.2分支母线:电器元件与主母线之间或电器元件与电器元件之间的连接母线(裸母线或绝缘导线) 1.1.3中性母线(N线) 1.1.4接地母线(PE线) 1.2母线材料规格及长度的选择 1.2.1母线的材料规格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并应是符合表2-1、表2-2载流量规定的合格品。 表2-1单片矩形母线规格及载流量 表2-2 多片矩形母线规格及载流量

1.2.2分支母线的材料规格按《通则》中1.4中要求选取 1.2.3中性线与保护导体截面按照《通则》中表1-1、表1-2选取 1.2.4保护导体(PE、PEN)选用按《通则》中1.6中要求选取 1.2.5母线的长度应根据开关柜安装的需要来确定。铜质母线及铝质母线在20m以上时,应加母线伸缩头,伸缩点的截面应不小于母线截面。主母线在5m内允许有一个搭接头,10m内允许有两个搭接头,15m内允许有四个搭接头。 1.3母线的制作 1.3.1母线加工设备与工具:锯、台钳、台钻、冲床、锉刀、盒尺、抚顺SS-201-B01型和BM303-S 型母线折弯机、手砂轮、扳手等。 1.3.2选料 在加工前,应对母线材料进行检查。凡有下列局部缺陷的部位,应将该段剪掉。 a)母线表面有裂痕、斑痕、凹坑及有硝石沉积物的部位。 b)铜母线表面有气孔直径大于5mm、深度大于0.15mm者。 1.4平直 母线材料在剪切前,每米窄面不直度超过10mm,每米平面不平度超过100mm者,应调整平直,以缩小剪切后毛胚尺寸的误差。 1.5冲剪 按需要尺寸将母线切断,并符合以下要求: 1.5.1母线两端的窄面与端面不垂直度不大于0.5mm。 1.5.2母线两端在冲剪后,不得有毛刺和突出的立棱。 1.5.3高压母线端头应在冲床上使模具倒圆角处理,母线截面积6×60 mm及以下倒圆角半径R不小于8mm,母线截面积6×60 mm以上倒圆角半径R不小于15mm;低压母线端头应使手砂轮机、板锉等工具打磨掉毛刺。

铜排载流量计算表及母线槽铜排规格

矩形母排载流量计算法 1、40°时铜排载流量=排宽*厚度系数:E(排厚:D) 序号排厚D㎜厚度系数E 1 12㎜20.5 2 10㎜18.5 3 8㎜16.5 4 6㎜14.5 5 5㎜13.5 6 4㎜12.5 此表是根据lyq137********的建议和进一步核算,将原厚度系数分别加了0.5,更加接近。 例:当厚度为10排宽度为100的铜母排载流量为100*18.5=1850A 2、双层铜排【40°】=1.56~1.58倍的单层铜排(对应相同的矩形排和温 度); 例: 100*18.5=1850A*1.58=2940A 3、三层铜排【40°】=2倍的单层铜排(对应相同的矩形排和温度); 4、四层铜排【40°】=2.45倍的单层铜排(对应相同的矩形排和温度)不 推荐此类选择; 二、环境温度对铜排载流量的影响: 【40°】时的铜排=【25°】时的铜排的0.85 【40°】时的铜排=【40°】时的铝排的1.3 三、变压器KV A容量输出电流计算公式为:I(A)=K V A值/(√3*0.4)0.69284

母线槽铜排规格一、母线槽 CFW 序号电流范围铜排规格 1 4000A 2*(150*8) 2 3150A 200*8 3 2500A 185*8 4 2000A 160*6 5 1600A 150*6 6 1250A 100*6 7 1000A 80*6 8 800A 60*6 9 630A 50*6 二、铜铝复合母线槽 KFM 1 4000A 2*(100*10) 2 3150A 230*8 3 2500A 125*10 4 2000A 160*6 5 1600A 100*8 6 1250A 100*6 7 1000A 80*6 8 800A 60*6 9 630A 50*6 10 400A 40*6 11 200A 30*4 三、密集型母线槽 CCX 1 3150A 250*6 2 2500A 205*6 3 2300A 165*6 4 2000A 130*6 5 1600A 110*6 6 1350A 100*6 7 1250A 80*6 8 1000A 60*6 9 800A 45*6 10 600A 35*6 11 500A 35*6 12 400A 30*6 13 315A 25*6 14 250A 25*5 15 200A 25*4 16 100A 25*3

硬母线温升计算

硬母线温升计算 请教各位,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垂直母线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如何选取? 在论坛一直潜水,学习帕版及各位老师的帖子,受益匪浅。本人有一事不明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垂直母线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如何选取? 对于2500kVA,阻抗电压6%的变压器,主母线选择额定短时耐受电流85kA/1S,垂直母线应如何选取?垂直母线上的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否应于母线相匹配? 另,帕版经常提到的“MNS Engineering Guide-line ”式中下载不到,可否提供以下?谢谢 楼主的问题是: 对于2500kVA,阻抗电压6%的变压器,主母线选择额定短时耐受电流85kA/1S,垂直母线应如何选取?垂直母线上的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否应于母线相匹配? 我们先来计算一番: 因为:Sn=√3UpIn,所以In=2500x103/(1.732x400)=3609A 因为:Ik=In/Uk,所以Ik=3609/0.06=60.15kA 对于断路器而言,选择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60.15kA即可,一般取为65kA。但是对于主母线来说,是不是我们也选择它的动稳定性等于65kA 就可以了? 动稳定性的定义是:低压开关柜抵御瞬时最大短路电流电动力冲击的能力。那么60.15kA就是最大短路电流的瞬时值吗? 我们来看下图:

这张图我们看了N遍了。其中Ip就是短路电流的稳态值,也是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在楼主的这个问题中,我们计算得到的60.15kA 就是Ip,它也等于短路电流稳态值Ik。显然,它不是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 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是冲击短路电流峰值Ipk,Ipk=nIk。根据IEC 61439.1或者GB 7251.1,我们知道当短路电流大于50kA后,n=2.2,于是冲击短路电流峰值Ipk=nIk=2.2x60.15=132.33kA,这才是动稳定性对应的最大短路电流瞬时值 也就是说,对于楼主的这个范例,低压开关柜主母线的峰值耐受电流必须大于132.33kA 我们来看GB 7251.1-2005是如何描述峰值耐受电流与短时耐受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如下: 我们发现,对于主母线来说,它的峰值耐受电流与短时耐受电流之比就是峰值系数n

铜排设计载流量计算-包括开孔

铜排技术规范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1目的 (4) 2 适用范围 (4) 3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4) 4 规范内容 (4) 4.1基本功能描述 (4) 4.2 技术要求 (5) 4.2.1 一般设计要求 (5) 4.2.2 设计选型 (5) 4.2.3基础数据 (6) 5检验/试验要求 5.1检查母线及其附件的质量,按图纸技术要求检验 5.2镀层检验 5.3搭接面检查 5.4绝缘性能指标 5.5母线样件防腐试验

前言 本规范由有限公司研发部发布实施,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及相关活动。本规范根据国家标准GB5585.1-8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GB7251-9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ZBK45017-90《电力系统用直流屏通用技术条件》、GB/T9798-97《金属覆盖层镍电镀层》、《电器制造技术手册》等标准编制而成,于2001年11月30日首次发布。本规范由结构造型设计部及外协加工管理部门遵照执行。 本规范拟制部门:结构造型设计部; 本规范拟制人:; 本规范批准人:

1目的 本规范适应于结构设计人员,外协加工管理人员,目的是规范铜排结构件设计,指导结构设计人员正确地选择铜排形式和材料。指导铜排的加工、检验和验收。 2 适用范围 电源、电气产品的铜母线设计、制造和检验 3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GB5585.1-8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之《第一部分:一般规定》 GB5585.2-8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之《第二部分:铜母线》 GB7251-9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ZBK45017-90《电力系统用直流屏通用技术条件》 GB/T9798-97《金属覆盖层 镍电镀层》 GB/T2681-81 《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颜色》 GB/T3181-95 《漆膜颜色标准样本》 GB/T1720-7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电器制造技术手册》之《第二十二章:母线连接工艺》等 4 规范内容 4.1基本功能描述 4.1.1 满足电气功能需要,实现电流、电压及电信号的传输; 4.1.2 对大截面导线用铜排代替,工艺要求低,易弯曲,容易实现连接; 4.1.3 对小截面导线用铜排代替,体积小,美观且容易固定; 4.1.4 在实现电流汇接,接地功能时,接线方便;

高低压柜 铜排 母线表格计算

进线主母排8m 主母线 1.5m 水平主母排3m/段,每段+200mm 分支母排 8m 分支母线2m 水平N排3m/段,每段+200mm 接地刀连接母排(60*6) 2m 避雷器接地 1.8m 水平PE排3m/段,每段+200mm 联络/隔离分支母排8m 主接地0.6m 水平主母排6m/段,每段+200mm 母线提升 分支母排8m 主母线 1.5m 水平N排6m/段,每段+200mm 分支母排 8m 分支接地 2.5m 水平PE排6m/段,每段+200mm PT连接母排(30*3) 2m 主接地0.6m 抽屉内3m/250A,分支母排 3m 主母线7.5m 柜内母排(<3200A)14m PT车内母排(30*3) 2m 主接地 1.1m 柜内母排(≥3200A)15m 分支母排 8m 垂直母排搭接2m PT车内母排(30*3) 2m 分支N排 2.2m 柜内垂直母排5m 进线主母排12m 框架分支母排10m 出线分支母排12m HXGN17-12出线分支排 3.9分支N排 2.2m 联络/隔离分支母排12m 进线分支排 4.5m 柜内垂直母排7m 母线提升 分支母排8m 框架分支母排15m 分支母排8m 分支N排 2.2m PT连接母排4m 电容柜柜内母排柜宽*3 +3m 分支母排4m 柜内母排柜宽*3 +3m*刀开关数 PT连接母排4m 馈线断路器连接排 1.5m/只 分支母排8m 分支N排 2.2m PT连接母排 4m 上表均为单排长度,双排、三排相应倍增。 相排4m 零排 3.5m KYN28A-12 出线(无CT)GGD出线PT+提升 两台框架馈线下出三台框架馈线下出计量PT GCS/GCK/GDMNS GGD XGN15-12低压进线/母联 计量抽屉柜 出线进线(无CT) 目录!A1 XGN2-12 计量PT PT+提升 变压器侧出线

变压器的温升计算

变压器的温升计算方法探讨 1 引言 我们提出工频变压器温升计算的问题,对高频变压器的温升计算也可以用来借鉴。工频变压器的计算方法很多人认为已趋成熟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其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成熟的东西也需要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对于一个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讲温升计算问题可能并不存在,温升本身来源于试验数据,企业本身有大量试验数据,温升问题垂手可得,拿来主义就可以了,在本企业来说绝对有效,离开了本企业也带不走那么多数据。但冷静的考虑一下,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生产全系列变压器,总会有相当多的系列不在你生产的范围内,遇到一些新问题,只能用打样与试验的方法去解决,小铁心不在话下,耗费的工时与材料都不多,大铁心耗费的铁心与线材就要考虑考虑了。老企业可以用这样简单的办法去解决,只不过多花费一些时间罢了,一个新企业或规模不大的企业,遇到这些问题要用打样与试验的方法去解决,就耗时比较多了,有时候会损失商机。进入软件时代,软件的编写者如不能掌握这一问题,软件的用户将会大大减少。下面就温升的计算公式进行探讨,本文仅提出一个轮廓,供大家参考。 2 热阻法 热阻法基于温升与损耗成正比,不同磁心型号热阻不同,热阻法计算温升比较准确,因其本身由试验得来,磁心又是固定不变的,热阻数据由大型磁心生产厂商提供。有了厂家提供的热阻数据,简单、实用何乐而不为。高频变压器可采用这一方法。而铁心片供应商不能提供热阻这一类数据,因此低频变压器设计者很难采用。热阻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温升ΔT(℃) 变压器热阻Rth(℃/w) 变压器铜损PW(w) 变压器铁损PC(w) 3 热容量法 源于早期的灌封变压器,由于开放式变压器的出现这种计算方法已被人遗忘,可以说是在考古中发现。这种计算方法的特点是把变压器看成是一个密封的元件,既无热的传导,也无热的辐射,更无热的对流,热量全部靠变压器的铁心、导线、

母排的问题

1 前言 母线,也称母排或载流排,是承载电流的一种导体。在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主要用于汇集、分配和传送电能,连接一次设备。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短路事故绝大部分是直接或者间接发生在母线部位,母线故障是电气设备故障中最严重的故障之一。因此,对母线的正确选用和应用显得极为关键。 本文对中压3.6kV—40.5kV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与母线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计算和总结。 2 母线的类型 户内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母线按截面分为矩形、圆形、D型、U型等,其中由于同截面的矩形母线较圆形、D型、U型等母线电阻小、散热面大、载流量高等原因,矩形母线在40.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应用最广泛。圆形和D型母线由于集肤效应较好,防电晕效果好,也有应用,但连接比较复杂。U型母线一般用于电流较大、力效应要求高的设备中,如发电机出口开关柜。其额定电流大,一般达到5000A以上,额定峰值耐受电流(IP)大,一般为50kA以上。按材质分,可分为铜母线、铝母线、铁母线,其中铜母线由于载流量大,抗腐蚀性能和力效应好,应用最广泛。铝质母线在电流小、非沿海和非石化系统也有应用。使用铁母线主要从经济上考虑,主要应用于PT连接线。按自然状态可分为硬母线和软母线。软母线主要应用于连接不便可以吸收一些力效应的场所,如断路器内部。 3 母线的载流量 3.1母线的载流量的定义:母线的载流量是指母线在规定的条件下能够承载的电流有效值。 说明:规定的条件中主要指标是温度,对于户内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来讲是指环境温度上限为40℃,下限为-25℃。 3.2母线布置与载流量之间的关系 母线立放时载流量比平放时要高一些,一般当母线平放且宽度小于60㎜时,其载流量为立放时的0.95倍, 宽度大于60㎜时其载流量为立放时的0.92倍,这是由于立放时散热性能要比平放时要好的缘故。 3.3 载流量数值 根据母线的材质不同,在同一温度下其载流量也不同。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主要以矩形铜母线为主矩形铝母线为辅。其载流量数值一般可根据各种设计手册查到。笔者根据多年经验,通过对各种手册中母线载流量的统计,总结出立放时母线载流量(交流)的简易计算公式。 40℃时单层矩形铜母线的载流量Id(A): Id =k(b+8.5)h

变压器的温升计算公式

变压器的温升计算公式 1 引言 工频变压器的计算方法很多人认为已趋成熟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对于一个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讲温升计算问题可能并不存在,温升本身来源于试验数据,企业本身有大量试验数据,温升问题垂手可得。下面就温升的计算公式进行探讨,本文仅提出一个轮廓,供大家参考。 2 热阻法 热阻法基于温升与损耗成正比,不同磁心型号热阻不同,热阻法计算温升比较准确,因其本身由试验得来,磁心又是固定不变的,热阻数据由大型磁心生产厂商提供。有了厂家提供的热阻数据,简单、实用何乐而不为。高频变压器可采用这一方法。而铁心片供应商不能提供热阻这一类数据,因此低频变压器设计者很难采用。热阻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温升ΔT(℃) 变压器热阻Rth(℃/w) 变压器铜损PW(w) 变压器铁损PC(w) 3 热容量法 源于早期的灌封变压器,由于开放式变压器的出现这种计算方法已被人遗忘,可以说是在考古中发现。这种计算方法的特点是把变压器看成是一个密封的元件,既无热的传导,也无热的辐射,更无热的对流,热量全部靠变压器的铁心、导线、绝缘材料消耗掉。这样引出一个热容量(比热)的概念,就可以利用古人留给我们的比热的试验数据,准确的计算出变压器的温升来。不是所有的变压器都可以利用这一计算公式,唯独只有带塑料外壳的适配器可采用这一方法,这种计算方法准确度犹如瓮中捉鳖十拿九稳。 若适配器开有百叶窗,那就有一部份热量通过对流散发出去,如不存在强迫对流,百叶窗对温升的影响只在百分之三左右。上一代的变压器设计工作者对这一计算方法很熟悉,现在的变压器设计工作者根据此线索,进行考古也会有收获。热容量法的计算模式如下: 式中,温升ΔT(℃)

铜排载流量计算法(网络软件)

铜排载流量计算法 简易记住任何规格的矩形母排的载流量 矩形母线载流量: 40℃时铜排载流量=排宽*厚度系数 排宽(mm);厚度系数为:母排12厚时为20;10厚时为18;依次为: [12-20,10-18,8-16,6-14,5-13,4-12] . 双层铜排[40℃]=1.56-1.58单层铜排[40℃](根据截面大小定)3层铜排[40℃]=2单层铜排[40℃] 4层铜排[40℃]=单层铜排[40℃]*2.45(不推荐此类选择,最好用异形母排替代) ) 铜排[40℃]= 铜排[25℃]*0.85 铝排[40℃]= 铜排[40℃]/1.3 例如求TMY100*10载流量为: 单层:100*18=1800(A)[查手册为1860A]; 双层:2(TMY100*10)的载流量为: 1800*1.58=2940(A);[查手册为2942A];

三层:3(TMY100*10)的载流量为: 1860*2=3720(A)[查手册为3780A]以上所有计算均精确到与手册数据相当接近。 铜排的载流量表 一、矩形铜排 铜母排截面25℃35℃ 平放(A)竖放(A)平放(A)竖放(A) 15×3 176 185 20×3 233 245 25×3 285 300 30×4 394 415 40×4 404 425 522 550 40×5 452 475 551 588 50×5 556 585 721 760 50×6 617 650 797 840 60×6 731 770 940 990 60×8 858 900 1101 1160 60×10 960 1010 1230 1295 80×6 930 1010 1195 1300 80×8 1060 1155 1361 1480

标准铜排的选型指南

1.目的 规范开关柜柜内用铜排的规格尺寸选择,即在铜排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截面规格,以保证铜排在相应使用环境下的额定载流量。 2.适用范围 所有电工用铜和铜合金母线。 3.低压开关柜柜内铜排选择作业指导 3.1低压开关柜柜内铜排的正常使用条件 铜排材料:符合GB/T5585.1-2005标准的TMY、THMY; 使用条件:环境温度35℃,允许温升70K; 海拔高度:< 1000m; 额定工作频率:50/60Hz。 若使用条件与上述不一致,根据铜排的具体使用条件按本指导书第4条对铜排的载流量重新校核。 3.2系统水平主母线选择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技术支持工程师按表1根据低压系统的额定电流选择或修改水平主母线的规格。若设计院不同意修改,技术支持工程师必须与机械设计工程师一起确认水平主母线的规格选择。 表1:水平裸铜母线额定载流量表(铜排立放,相间距单拼a=110、双拼a=110、三拼a=130)

3.3柜内汇流母线选择 在正常项目设计中,低压开关柜柜内若干主电路连接在汇流母线上,在任一时刻汇流母线通过的预计最大电流为连接其上的所有主电路的额定电流之和乘以额定分散系数(见表2)。汇流母线的规格按预计通过的最大电流来选择。馈线柜垂直裸铜母线的规格选择与对应的额定载流量见表3。 表2:额定分散系数值(引用标准GB 7251.1-2005 4.7条表1) 表3:垂直裸铜母线额定载流量表(相间距a=80)

3.4装置内其它铜母线选择 进线或联络开关的分支母线选择综合考虑系统的额定电流与开关的框架电流。当系统的额定电流大于开关的框架电流时,分支母线选择框架开关的额定电流;反之,选择系统的额定电流。其余元器件连接母线按元器件的框架电流选择。铜排规格选择优先考虑使用K3系统中的常用铜排规格,使用不常用的铜排规格时必须得到机械分部经理的同意。装置内其它铜母线额定载流见表4。 表4:装置内其它铜母线额定载流量表(设计选型)

电容器外部温升计算

電容器外部溫升計算公式 :3.1416 :頻率 (Hz ) :損耗因數 tan δ :峰值電流 (A ) :容抗 (Ω) π f DF I rms Xc :電容器外部溫升 (℃) :傳熱系數 MPE Film 1.4×10-3 W/( cm 2×℃) MPP Film 2.5×10-3 W/( cm 2×℃) :電容器表面積 (cm 2) :電容器容量 (F ) :頻率系數 2πf (Hz ) β S C ω 1 β*S I 2 rms*tan δ ω*C )× 1 β*S I 2 rms*DF* )* 2πfC 1 Xc= = ω*C 1 2πfC 1 ω =2πf 1cal/(cm 2?s ?℃)=4.1868 W/(cm 2 × ℃) CAPACITORS HUNG JUNG ELECTRONICS GUANG DONG 1 β*S I 2 rms*tan δ ω*C × 1 β*S =( )×I 2 rms ×DF ×Xc =( )×I 2 rms ×DF × 1 β*S 2πfC 1 MPE Film β :1.4×10 -3 W/(cm 2 × ℃) S :18.16cm 2 (26×18×10mm) I rms :1. 1.20A 2. 2.30A 3. 2.83A DF :0.018 π :3.14 f :50KHz=5×10 4Hz 1. 1.20A =( )×1.22×0.018× =39.3329×0.018×3.1847133×1.22 =2.2547506×1.22 =3.2468408(℃) 1 1.4×10 -3×18.16 1 2×3.14×5×10 4×10 -6 △T 2. 2.30A =2.2547506×2.3 2 =11.92763(℃) △T 3. 2.83A =2.2547506×2.83 2 =18.058072(℃) △T MPP Film β :2.51208×10 -3 W/(cm 2 × ℃) S :19.855cm 2 (26×18.5×11.5mm) I rms :1. 1.20A 2. 2.83A 3. 3.50A DF :0.007 π :3.14 1. 1.20A =( )×1.22×0.007× =20.0491×0.007×3.1847133×1.2 2 =0.4469544×1.2 2 =0.6436143(℃) 1 2.51208×10 -3× 1 2×3.14×5×10 4×10 - 6 △T 2. 2.83A =0.4469544×2.83 2 =3.579613(℃) △T 3. 3.50A =0.4469544×3.50 2 =5.4751914(℃) △T

铜排标准载流量

有铜排(90度角和圆角)以及铜导线的标准截流量手册(表) 1.铜排(90度角和圆角)的标准截流量手册? 2.铜导线的标准截流量手册? 铜排截面积公式,铜排载流量 摘要:【1】铜排载流量计算法简易记住任何规格的矩形母排的载流量矩形母线载流量:40℃时... 【1】铜排载流量计算法简易记住任何规格的矩形母排的载流量 矩形母线载流量: 40℃时铜排载流量=排宽*厚度系数 排宽(mm);厚度系数为:母排12厚时为20;10厚时为18;依次为: [12-20,10-18,8-16,6-14,5-13,4-12] 双层铜排[40℃]=1.56-1.58单层铜排[40℃](根据截面大小定) 3层铜排[40℃]=2单层铜排[40℃] 4层铜排[40℃]=单层铜排[40℃]*2.45(不推荐此类选择,最好用异形母排替代) )铜排[40℃]= 铜排[25℃]*0.85 铝排[40℃]= 铜排[40℃]/1.3 例如求TMY100*10载流量为: 单层:100*10 =1860A [查手册为1860A] 双层:2【100*10】的载流量为:1800*1.58=2940(A);[查手册为2942A]; 三层:3(TMY100*10)的载流量为:1860*2=3720(A)[查手册为3780A] 以上所有计算均精确到与手册数据相当接近。 【2】铜排的载流量表

一、矩形铜排 规格环境温度25℃环境温度35℃ 平放(A) 竖放(A) 平放(A) 竖放(A) 15×3176 185 20×3233 245 25×3285 300 30×4394 415 40×4404 425 522 550 40×5452 475 551 588 50×5556 585 721 760 50×6617 650 797 840 60×6731 770 940 990 60×8858 900 1101 1160 60×10960 1010 1230 1295 80×6930 1010 1195 1300 80×81060 1155 1361 1480 80×101190 1295 1531 1665 100×61160 1260 1557 1592 100×81310 1425 1674 1850 100×101470 1595 1865 2025 120×81530 1675 1940 2110 120×101685 1830 2152 2340 2(60×6)1126 1185 1452 1530 2 (60×8)1460 1480 150 3 1600 2(60×10)1680 1170 2140 2250 2(80×6)1320 1433 1705 1855 2(80×8)1651 1795 2117 2515 2(80×10)1950 2120 2575 2735 2(100×6)1564 1700 2000 2170 2(100×8)1930 2100 2470 2690 2(100×10)2320 2500 2935 3185 2(120×8)2140 2330 2750 2995 2(120×10)2615 2840 3330 3620 二、铜导线载流量(35℃) 截面(mm2)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载流量(A) 10 13 17 23 30 45 85 110 136 170 216 263

铝母线和铜母线的对比

古河电业H-P型铝母线的性能介绍 由于电解铜材料价格的上涨,铜母线的价格也日益攀高,工程配电的成本也日益增高。目前市场上的母线产品以铜母线为主,那么可不可以找到一种性能和铜母线相同,价格却低于铜母线的产品呢?答案是肯定的,铝母线以其价格低廉,使用性能优良的优势可作为铜母线的替代品。目前母线市场上,铝母线的单价接近铜母线的50﹪。因此,在同等性能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完全可以选择铝母线替代铜母线。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古河铝母线的性能,以便用户对铝母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铝母线的导电率的分析: 古河铜母线的导电率为99.98%,而市场上铜排的导电率仅为52%~85%,可见我公司的铜母线的导电率要远远高于市场上其他铜母线的导电率,而我公司铜母线的截面积又大于其他公司母线的截面积,这就大大增强了我公司母线的安全系数。由于铜母线的价格和重量原因,古河还为广大客户提供了铝母线,古河铝母线采用导电率≥61%的铝排,虽然导电率较铜母线有所降低,但是也达到了市场上的某些铜母线的导电率,而且铝母线截面积也随之增加。 因此在安全方面,不会因为材料的变化影响母线的安全性能。 二、铝母线电流密度的分析: 2 同等重量情况下载流量的分析: 铝的密度为2.7克/立方厘米,铜的密度为8.9克/立方厘米。铜的密度约铝的3.3倍。因此在相同的重量下,铝的载流量要远远大于铜的载流量。例如,1600A的情况下,单位重量的铝的载流量为铜的2.67倍。这就大大降低了母线的重量。有利于减轻建筑负荷和便于建筑上的安装。

三、阻抗的分析: 以1600A为例铜的阻抗为:R:0.282,X:0.129,Z:0.311 铝的阻抗为:R:0.360,X:0.107,Z:0.375 单位:(10-4Ω/m) 可以看出,铝的阻抗和铜的阻抗相差无几。 低阻抗可以增长传输距离,增强有效的信号的传送。 四、压降的分析: 在压降方面,铜和铝的压降由如下公式计算: 压降计算△V= √3 I(Rcosφ+Xsinφ) △V:线-线压降(V/m) I:负载电流(A) cosφ:负载功率因数 sinφ:√1- cos2φ R:负载电流下的交流阻值(Ω/m) 1+α{55×I/I0+20}2 R=R95× 1+75α R95:阻抗值表中的数据。(10-4Ω/m) α:电阻温度系数铜:3.85×10-3 铝:4.00×10-3 I0:额定电流(A) X:电抗(Ω/m)

铜母排载流量对照表

铜排的载流量表矩形铜排 铜母排截面35℃25 铜排型号平放竖放 15×3176 185 20×3233 245 25×3285 300 30×4394 415 40×4404 425

40×5452 475 50×5556 585 50×6617 650 60×6731 770 60×8858 900 60×10960 1010 80×6930 1010 80×81060 1155

80×101190 1295 1 100×61160 1260 1 100×81310 1425 1 100×101470 1595 18 120×81530 1675 19 120×101685 1830 21 2(60×6)1126 1185 145 2 (60×8)1460 1480 1503

2(60×10)1680 1170 2140 2(80×6)1320 1433 170 2(80×8)1651 1795 211 2(80×10)1950 2120 2575 2(100×6)1564 1700 2000 2(100×8)1930 2100 2470 2(100×10)2320 2500 2935 2(120×8)2140 2330 2750

2(120×10)2615 2840 3330 铜母排

LMY铝母排载流量(A) 本简表摘录于《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年8月第一版吕光大主编单片: 尺寸载流量尺寸载流量尺寸载流量15×314550×6651120×81670 20×318960×676560×101015 25×323380×6101080×101305 30×4321100×61255100×101600 40×342260×8902120×101820 40×547580×81160 50×5585100×81430 多片: 尺寸每相载流量每相载流量 60×62片11683片1488 80×62片14103片1817 100×62片16743片2150 60×82片14533片1886

铜排母线制作

铜排母线制作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母线制作、安装细则 1.1母线的分类 1.1.1主母线:即汇流排 1.1.2分支母线:电器元件与主母线之间或电器元件与电器元件之间的连接母线(裸母线或绝缘导线) 1.1.3中性母线(N线) 1.1.4接地母线(PE线) 1.2母线材料规格及长度的选择 1.2.1母线的材料规格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并应是符合表2-1、表2-2载流量规定的合格品。 表2-1单片矩形母线规格及载流量

1.2.3中性线与保护导体截面按照《通则》中表1-1、表1-2选取 1.2.4保护导体(PE、PEN)选用按《通则》中中要求选取 1.2.5母线的长度应根据开关柜安装的需要来确定。铜质母线及铝质母线在20m以上时,应加母线伸缩头,伸缩点的截面应不小于母线截面。主母线在5m内允许有一个搭接头,10m内允许有两个搭接头,15m内允许有四个搭接头。 1.3母线的制作 1.3.1母线加工设备与工具:锯、台钳、台钻、冲床、锉刀、盒尺、抚顺SS-201-B01 型和BM303-S型母线折弯机、手砂轮、扳手等。 1.3.2选料 在加工前,应对母线材料进行检查。凡有下列局部缺陷的部位,应将该段剪掉。 a)母线表面有裂痕、斑痕、凹坑及有硝石沉积物的部位。 b)铜母线表面有气孔直径大于5mm、深度大于0.15mm者。 1.4平直 母线材料在剪切前,每米窄面不直度超过10mm,每米平面不平度超过100mm者,应调整平直,以缩小剪切后毛胚尺寸的误差。 1.5冲剪 按需要尺寸将母线切断,并符合以下要求: 1.5.1母线两端的窄面与端面不垂直度不大于0.5mm。 1.5.2母线两端在冲剪后,不得有毛刺和突出的立棱。 1.5.3高压母线端头应在冲床上使模具倒圆角处理,母线截面积6×60 mm及以下倒圆角半径R不小于8mm,母线截面积6×60 mm以上倒圆角半径R不小于15mm;低压母线端头应使手砂轮机、板锉等工具打磨掉毛刺。 1.6校正 1.6.1冲剪后的母线应进行校平校直处理。

pcb线路温升计算

Temperature Rise in PCB Traces Douglas Brooks UltraCAD Design, Inc. doug@https://www.360docs.net/doc/da7457242.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a7457242.html, Reprinted from the Proceedings of the PCB Design Conference, West, March 23-27, 1998? 1998 Miller Freeman, Inc. ? 1998, UltraCAD Design, Inc. Background I built my first “electronic” device over 40 years ago. (I was really young at the time!) Over the intervening years, there have been dramatic changes in technology. Some of these changes include the shift from designing circuits with components to designing systems with IC’s, the shift from high voltage vacuum tube requirements (say 250 volts, or so) to (mostly) low voltage requirements, and the subsequent decline in the relative number of designs where high voltage and high current requirements are an issue. In the 60’s almost all designers had to worry about the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PCB traces on at least some of their designs. Now, some designers can go through an entire career without having to address this issue at all. As I looked at this I began to understand why the significant investigations into PCB trace temperature-vs-current (T-C) relationships are mostly over 25 years old! The current T-C bible for most of us is the set of charts in IPC-D-275. (IPC) (Footnote 1) Yet there is a nagging concern about them when we use them: Are they current? Are we sure where they came from and can they be trusted? Some people say they were generated with only three or four points and then “French Curves” were used to create smooth lines between the points. Others say they have been redrawn so many times by so many artists that they only somewhat resemble the original data. And you only have to look at the incongruous result from some of them that up to 125 ma of current can flow through a conductor with zero cross-sectional area! (You know, the curves really should go through the origin!) Then I ran across another set of data in an old (1968) copy of “Design News” (DN) (Footnote 2). McHardy and Gandi recently reported on an analysis where they tried to test a theoretical, mathematical model on the IPC and the DN data (Footnote 3) with some limited success. That was when I decided to do the same thing using a different, more analytical (I believe) approach. This paper is a report of that analysis. Defining the Model We can think of a model as a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the context of this paper I will use an equation to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 and the temperature of a trace. If the model is realistic, then when I substitute variables into the equation, the result will (within reason) reflect the actual result that would be obtained in the physical world. We can “test” a model by looking at actual results, and see if the model would give similar result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It is intuitive that the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a trace (power) will cau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race to increase. The formula for power is I2*R, so the relationship is probably not simply linear. The resistance of a trace (per unit length) is a function of its cross-sectional area (width times thickness).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current, therefore, is probably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current, trace width, and trace thickness. But the ability of a trace to “shed”, or dissipate, heat is a function of its surface area, or width (per unit length).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ent is heating the trace, the trace is cooling through the combined effects or radiation, convection and conduction through its surface. Therefore, the relative effect of width in the overall model is probably different than thickn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