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引导

自主学习引导
自主学习引导

自主学习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很重要的教学经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品尝获取知识的愉悦。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紧紧围绕教师的言语和教学思路,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提问和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造成学生自觉地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的态势。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使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语)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行为方式。一经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利于良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相反,则会有碍学生的进步,并且不易克服。为了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要的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掌握“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宝库。

对此,在方法上,主要侧重:

1、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促成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学习倾向和教学需要。它的积极性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按教学目标需求教学的作用,达到教师讲课分析,学生听课思考的目标。“有的放矢”,而密切配合,这样就减少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良好的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局限在课堂内,因此,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有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及训练和复习的习惯等,并努力使其规范化。教师必须把它作为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一项基础教学工程来实施。

2、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运用。

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主要来自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教学目标、程序、方法和效应,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方法的运用是直接的教学认知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予以精神指导。

其一,通用性的学习方法指导,这种方法对各门学科都适用。如记忆的方法,有比较法、分类法、歌诀法、理解法、联想法和形象法等。其二,专科性的学习方法,这是专门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如语文学科阅读方面的学习方法,有朗读法、默读法、选读法、说读法、熟读法、识读法、精读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掌握还必须在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下,才行之有效。

在教材中把握整体教学,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注意阶段内容系统化和单元教学内容集中化,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课堂教学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成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在确定教学重点时,从教材和总体知识角度来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从而进行综合的教学训练。但教师德课堂示范,既要注重教法运用的影响作

用,又要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使之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同时与学生一起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而形成学习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始终在不断变换,不断促进,其方法也在互相选择,对学生也有种种要求。但由于学生的智力条件不同,基础情况不一,因而选择的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就有区别。教师在课堂施教中,应区别对待,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囿于呆板的固定程式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学习方法。一般来说,要求达到识记、了解程度的,可选用讲解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领会、理解程度的,可选用启发讲导法、质疑法和探索法等;要求达到分析、综合、应用程度的,则应选用类似比较法、系统讨论法、讲评法和练习法等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教学内容的不同,所要求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运用的是实验的方法。因此,方法的选择必须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主体性特点,致力于将外在客观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主体要求上来,能适应课堂教学认知结构的学习能力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获得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益。

3、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扩大教学信息传递,以增加课堂学习密度,给学生最大最快最有效的知识信息,加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信息传递,转换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每节课四十五分钟,努力掌握和研究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规律,将其传递形式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中。对于教科书上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课堂上学生不易听懂的问题和较难掌握的公式方法,教师应善于及时调整信息传递,转换成学生容易接收的学习信息传递信号形式。由于信息传递的形式不同,信息传递的“质” 与“量”也不相同。如:同一篇散文,有表情带感受地朗读,比无表情无感受的朗读,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要多,而且效果好。再如:评批一篇作文,用语言评批比用分数评批,学生所获得的效益要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行动提示,都是在有效地传授信息,使学生找到从已知到获取新知的内容。然后,开展和创设出课堂交往情境教学讨论,如:探索式讨论、训练式讨论、操作式讨论、评价式讨论和理解式讨论等,这样通过讨论交往,师生之间彼此沟通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知识等不同的信息,使课堂教学得以和谐,传递有效的进行。(该文刊载于《教育教学研究文集》第525页,1995年8月出版)——选自《心灵夜语》

因此,必须学会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 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教师维护课堂秩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有效引导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签:小学数学;有效引导;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通过适当的情境对学生予以进一步的引导,环境这一外界因素实际上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如果能够采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使之能够对数学的学习引发思考,那么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整体水平作为着手点,巧妙的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进而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时,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一定要在现实的基础上,不能与实际相互脱离,如果脱离了现有的环境进行情境的创设,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对于学习效果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2.巧设疑问,引导积极思考 问题使人生疑,有了疑问才能进行思考,有了疑问才能实现引导的目标。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的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引导”的目标。在问题中,学生可以发现他们不懂的地方,在问题中,他们还能够进行分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四根长短不一的小棒中任选三根小棒摆成三角形。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呢?”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其得出三角形边的规律:当两边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时,就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不仅有效引导了学生对相关规律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其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正确引导,纠正学生错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同样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对学生“错误”的思考进行纠正引导。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还不高,致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一般包括知识上的错误和理解上的错误这两种类型。故而,

讲究引导策略 发掘探索能力

讲究引导策略发掘探索能力 发表时间:2009-04-08T16:50:48.543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林秋红[导读] 探索数学知识是数学探索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决定探索活动成败的关键摘要:在数学探索式教学中,教师讲究引导探索的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他们今后乃至终生的持续发展。要鼓励充分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要开放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要搭建合作平台,鼓励学生 积极探索。 关键词:数学知识探索引导策略 探索数学知识是数学探索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决定探索活动成败的关键。探索的数学知识是未知的,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数学探索式教学中,教师讲究引导探索的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他们今后乃至终生的持续发展。 一、鼓励充分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探索数学知识,需要探索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满腔的热情、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探索活动。只有经历探索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运用的过程,对获得的数学知识才会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灵活。我们提倡合作学习,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钻研的基础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导个人独立钻研,应该是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的策略。引导学生探索的关键问题是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例如:在教学“分饼(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作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具有较大探索问题的空间,首先创设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情境,“八戒化缘时只化到3张饼,该怎样分呢?每人分到多少张饼呢?”的问题情境。接着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方法说明你是怎样得到,然后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逐步发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可以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并且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不能只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而且大于1;分子和分母同样大时,分数等于1。整个教学过程我没有包办代替、硬性规定,而是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改变了“问—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新知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应让学生感觉到问题是与旧知有联系的,又是新奇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与探究,另一方面使其感受到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我首先创设了“一张长方形的彩纸,用来做2面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小旗,你想到了什么办法?再做11面这样的三角形小旗,需用多大的彩纸?”这一问题情境,当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时会发现作已有和知识不易解决今天的问题,由于有上节课的基础,他们自然联想到“能不能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样得到一个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进而激发了探究的欲望,使全体学生都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从而自己探索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经过这样的思考—操作—探索,学生深刻体会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快乐。 三、开放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涵在教材中的那些可以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资源挖掘出来,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材料,要着力营造一个“天高任鸟飞”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自主发现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这样设计:在新课导入时,我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故做神秘地说:“我可以用这张长方形纸变魔术,你们信吗?”全班同学都瞪着好奇的双眼,我先变出一个1/2,并在1/2处涂上颜色,接着把这张纸对折2次、3次、4次……每折一次都记下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和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自己很快就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了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出示3个分数: 1/3、2/6、3/9;(1)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它们的变化有规律吗?谁能把它们变化的规律找出来?(2)哪一个分数最大呢?(3)你还能写出一些分数值是1/3的分数吗?看谁写得又多又快。(学生独立写出很多分数值是1/3的分数,然后汇报交流)(4)怎样才能写得又多又快呢?(5)分数值相等的分数,是不是只有这样的一组呢?(不是,还有很多组)(7)好!谁来说一个分数,其他同学写出和它分数值相等的分数,看谁写得多。(指名说一个分数,其他学生写出和它分数值相等的分数,然后交流)(8)自己随便写出一个分数,看谁能不能写出一些和它分数值相等的分数。(学生自己写,然后交流)(9)我们写出了很多分数值相等的分数,从中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规律呢?(学生自己概括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搭建合作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学生探知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获得甚至应用的全过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例如,“点阵中的规律”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出示点阵,从问题出发,引导探索,(1)、每个点阵有多少个点?你是怎样想的?(2)、每个点阵可以看成是什么图形?(3)、你是怎样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让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寻找规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图形中点的变化情况,进而推导出后续图形点的数量。问题是探索的基础,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搭建探索问题的平台,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交流。学生的探索过程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径,有时思考方向正确,顺利前进;有时思考方向不当,曲折迂回。在这期间,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索,而不是走过场,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索。在学生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包办,而应该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思考;而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走出困境;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立即予以肯定,并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今天小编在整理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时,深有感触,印证了“教无定法”,觉得这些模式都体现出了课堂教学新理念,值得学习和模仿。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四、夏镇一中“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基本结构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分为自学、释疑、达标三大板块;分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七个环节。自学包括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和纠错互评四个环节。释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和提炼总结五个环节。达标包括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两个环节。三大板块相互兼顾、相互关联。同时,该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抓手,便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罗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

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

最新-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精品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鲁平 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问题中主动思考。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动机,研究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心理,通过学生的行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情景,烘托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根据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索;引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正所谓一切的学科都起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要学好数学,探索数学问题,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数学作为三大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谓不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就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呢? 一、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激起探索欲望 数学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何,学生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数学教学中灌入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所以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不再是学生心目中不实用的科目,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比如,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做课后作业时需要多长时间,上下学需要多长时间,遇到雨天要增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出门才不会迟到。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学生会遇见的问题,与自身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起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欲望。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高效课堂十大模式

高效课堂十大模式 一、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法则 昌乐二中模式,是一个高效课堂教学概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简称“271课堂法则”。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法则”的一切核心是课堂教学。 “271法则”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 “271法则”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轻起来。 “271法则”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老师根据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预习提纲。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体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提纲的学习。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该课堂模式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数学概念形成的引导策略研究 (1)

数学概念形成的引导策略研究 (项目实施研究报告) 绍兴县柯岩中心小学朱铁琴 【问题的缘起与描述】 2006年底,我在市新课程培训活动中上了一节《三角形的认识》。解读教材,我们发现新教材的编排作了一些改动:三角形的定义描述变简单了,相关的情境却增加了。对于这样的概念教学课型,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呢?我反复地研读教材,反复地试教,也找了许多资料。上完课后,对于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我一直耿耿于怀,也就有了研究这个内容的冲动。 所谓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从许多具体事例中,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事例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一种形式。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从而概括出概念的过程。 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中,主要有如下两种模式。 模式一:教师呈现概念→学生记忆概念→辨析强化概念→巩固运用概念。 模式二:提供实际材料→分类命名→辨析强化概念→巩固运用概念。 上述两种模式的概念教学,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参与了“模仿口述”、“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但这些都是指令性的,本应有着思维坡度的抽象活动在教师牵制下“化曲为直”,缺失了思维活动的渐进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记忆、辨析和运用概念,概念的演绎代替了概念的形成。 基于对以上现象的认识和思考,在2008年11月,我们确定了这个研究项目:《数学概念形成的引导策略研究》,并成立了朱铁琴、倪狄兴和唐月华三位教师组成的课题小组。 【项目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8年10月)

(一)实施步骤及目标 1、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课堂调研,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2、制定项目研究方案,完成项目申报。 3、组建项目研究小组。 本阶段目标:完成项目资料收集和初步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立项。 (二)资料的收集 在确定了课题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在2008年10月份从网上和教育教学杂志中对概念学习的文本资料进行收集和学习。学习了诸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陈幼民,上海教育出版社),《学生错误数学概念的成因及纠正策略》(王利庆,浙江师范大学)、《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李星云,南京师范大学)《是概念,还是思维对象?》(王永,《小学教学》数学版, 2007/4)等关于概念教学的文章,从这些文章的搜集和学习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概念教学的引导策略关注度比较低。 (三)原因的分析 我们走进课堂观察和调查,进一步分析这种演绎式的概念形成过程,我们发现在这种简化的范式教学背后隐藏着的一些值得商榷的教学问题: 1、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失当。 有的教师认为讲清概念,就是讲清课本中的一些定义或者名词、术语,满足于使学生记住,甚至熟背这些定义或者名词、术语。学生对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不明确,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不牢固,不善于应用。 2、概念的形成缺乏有效引导。 在演绎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老师带着学生小步走,学生按照老师的思维慢慢走”的引导模式。 在分析以上原因后,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在耳濡目染的教学中,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对于概念的教学,总是以“抓牢重点字词习得概念就行了”的理念左右着策略的运用,这个主要是教师的思想和理念的问题,所以我们把课题的研究的重点放在探索“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概念”的策略探索上,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程序

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程序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是农村学校,从2006年起,历经四个年头,开创了自主发现式教学模式。我们在研究该学习课堂结构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核心,以知识整合内化为目标的开放式课堂为模式。强调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协作探讨愉快和谐和彰显潜质的学习氛围,形成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综合实践和自主发展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一、自主发现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发现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遵循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挖掘其自主学习的潜力;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索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建构的活动程序和结构框架。它是一种综合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二、自主发现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程序(一)目标定向 目标定向: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小黑板上公示,我们称之为“学习导航” 。在目标定向环节中,教师活动体现在:(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强化学习策略,提供学生达到知识迁移的背景材料(图象资料、方法提示、小黑板实践操作等等),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2)揭示目标,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运用自主发现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并能总结归纳出学习的具体要求,列出自学提纲,要注意学习达标要求的适度性,既要符合新课改和教材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目标定向环节中,学生活动体现在:(1)自主发现。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按照学习目标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选择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分析理解,把教师提供学习的背景资料,加以综合运用,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有独特的思想、独特的表现。(2)寻问探疑。学生根据学习内容与要求,自主学习,积极思考问题,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 地发现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 合作探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师生互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反馈、不断掌握学习策略建构的过程。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围绕自己发现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并将自己学习的结果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相互评价,并及时互补,营造一种有序、积极愉快、自由开放、和谐之美和思辨之美的课堂氛围。 在合作探讨环节中,教师活动体现在:(1)启发引导。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师巡回在小组研讨的学习过程中,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倾听、意味着相互建构。教师不仅要融入小组之间了解学生学习的信息,而且要对学生碰到疑难问题给予点拨引导,并启发提供理解学习内容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认知过程中来,独立获得知识的结论,促使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2)组织调控。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不再是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学情,反馈信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活泼、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对整个学习活动组织有序、安排合理、调控自如,对局部障碍想法排除,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在合作探讨环节中,学生活动体现在:(1)讨论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以自主合作学习为核心,将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贯穿整个学习时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思考问题,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动脑和动口实践体 周大战* *[作者简介]周大战,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湖南永州425000) [摘 要]自主发现式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为核心,以小黑板为小组成果展示平台,以知识整合内化为 目标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它主要分为目标定向、合作探讨、整合内化三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三大环节改学生围绕教师转为教师围绕小组转,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发现;目标定向;合作探讨;整合内化教学评论 9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正确处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冶父山镇罗岗小学高岳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人为地分开和割裂,要高度重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合理组织和科学调控,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是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一、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学生手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忙于穿梭,疲于应付,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摆摆花架子,充其量只是漫无目的的自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究其根本,在于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自主就是完全放开,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教师袖手旁观,不加干涉,不做有效引导,这种放野马式的自主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自主与引导密不可分,不能人为分开,高效的自主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步阶段,知识面窄、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单调、处理问题能力薄弱,在如何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时候,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因此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合理定位,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提供排除障碍、解决问题方法和措施,使其尽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1)增加学生自主时空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裕的时空,教师少讲、精讲,可讲可不讲的地方就坚决省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弄懂掌握的的内容,教师就不必事无巨细地重言倒语,只在介绍背景、方法方式、升华提高、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即可。这样增加学生的活动时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阔的空间去读书、思考和体验。 (2)扩大学生选择权利 学生学习往往受老师画的条条框框的制约和束缚,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享受高度的选择权。学生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和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合作者,事倍功半,成效明显。 二、正确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矛盾,也无谁优谁劣之分。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喜欢和人交流的学生,引导他们要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机整合和交叉效应才是上策。 (1)加强合作的针对性。 合作任务要明确,具有针对性。要选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合作不能漫无目的和随便随意,要精心挑选。 (2)加强合作过程的有效性。 合作的过程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给予学生一定的个别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思考有一定的结果时,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做到讨论交流时胸有成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认识,做合作的主人,而不是充当观众和听众。合作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随便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话,最好快速记录别人发言要点。自己发言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结合别人的发言谈论话题。在充分交流基础上整合观点,进而形成集体意见,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实和喜悦。 三、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并非贬低自主性学习的价值。探究性学习和

开放式教育在课堂中的作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Open teaching model us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刘佳慧 摘要:如何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这是教育中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与授”的模式,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以开放式教学模式为研究主题,介绍了卡尔·罗杰斯的基本学习观和自由开放教学观,并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五个方面上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与时俱进的人才。 Abstract: How to get students from"learn by teacher" to "learn by himself", which is the important issue in the education to explore.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grant" model, using open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The topic of this test is using opening teaching model , introduced Carl Rogers ? The basic learning concepts and concept of free and open teaching and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teaching time and space, teaching method, evaluation of five aspect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spire students to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be advanced with the times.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 Key words: open teaching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of time and spac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1开放式教学的起源

探究性学习的引导策略

探究性学习的引导策略 金山小学黄凯达 联系方式: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过去的“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做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即使在知识传承方面,应当重视的也不是信息的量,而是理解的质。这就给学生乃至老师都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当然也留下了更广阔的思考与发展空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探究活动,经常给学生相应的探究思维的熏陶,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动能,培养科学精神,这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因知识容量过大又面面俱到,而严重挤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谈谈具体的策略: 一、创设知识疑点引导探究 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今人拍手叫绝的解决方案。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独立思考。在这一活动中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让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挖掘教学知识的思维价值,把思维过程发掘出来。同时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的疑难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惊奇。这就要求教师,除做到言简意赅,还要寓于情感,形象直观,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疑难问题的难度和梯度。例如: A D 已知:AD//BC,AD=6cm,BC=12cm, S△ACD=18cm2,求:S△ABC=? B C(单位:cm)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表现出畏难情绪,他们从问题着手分析,发现关键在于求出三角形ABC的高,也就是三角形ACD的高。于是得出算式:18×2÷6×12÷2。 这时为了获得巧解,教师只是单纯地问:“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尽管能引起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但是持续时间短,欲速则不达,更可惜的是学生再次成为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体味着失败的无奈。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王丽推介)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学校简介 江西省武宁宁达中学创建于2001年,坐落在武宁县?庐山西海?湖畔。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 1 38亩,建筑面积1 0000余平方米,基本教学设施齐全,有在校生860名,教职员工69人。 该校打破了常规和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形成了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能力,由“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教师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该校的宗旨是创办人人平等的普适教育,不分重点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与班级管理上,撤消了教师的讲台,实行“分组学习”,采用异质同组,由六到八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学科不同小组长不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采取了加分优先权的方式来提高后进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宁达中学办学以来,在张项理校长的带领下,坚持“创办人人平等的普适教育,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立了“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连续七年获得武宁县中考第一,

被定为全国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省级综合性重点教改课题“自主式、开放型课堂研究”被评为优秀课题,先后获得江西省学校规范管理先进集体、九江市德育示范学校、九江市优秀民办学校。宁达的教学改革成果,在全国教育界引起较强的反响,被新闻媒体和专家誉为“宁达现象”,国家、省、市、县教育部门领导、教育专家数次莅临考察指导,对宁达中学的教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2009年5月和1 1月,《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分别在宁达中学举办了“全国新课改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大会”和“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五次年会暨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全国推广宁达中学的教改经验,《中国改革报》、《中国教师报》、《辅导员》杂志、《江西日报》、《江西教育》、江西教育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九江日报》、九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专题报道了宁达中学教改经验,全国各地来校参观取经的同行络绎不绝。 阅读内容摘要: 一、课改背景: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二、课堂模式: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三、课堂解读:聚焦课堂、深度解析 四、课堂创新:?破帖?生成的宁达模式 五、补充材料: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一、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宁达办学之初时可以说是一只?丑小鸭?。尽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武宁县?庐山西海?湖畔,那时的他们被人戏称为一所?捡‘破烂’的学校?,可短短几年间,就一跃成为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数学学科定安县实验中学张楠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来看,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解题反思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学习。学生只要能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捷径;学生只要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等于建立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推进机制。在长期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下,让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途径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我完善。 关键词:有效教学;自主探究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各种教学技术的支持。在新课程教改中,本人对不同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解题反思模式下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形成反思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目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习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问题解决后不要停止,应立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后的反思,并把反思中的得失板书出来,使学生能够效仿。 2、教师要启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发现和结论的猜想,并树立自觉的猜想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猜想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从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出发,大胆猜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进行自主学习。 3、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4、反思题目结论,进行解题成果的扩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而且还要将反思对象扩展到学生作业后要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有了作业反思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上便产生了互动和交往,根据从学生的反思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很多有利于教学的信息。 案例1:在讲解《勾股定理》时,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 b a =+。 问题提出:那么当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为多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题目,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勾股定理再结合平方根的知识,得到斜边的长度为5254322==+。 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结果进行反思:从具体再到抽象,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相同题目的解题公式: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222,,a c b b c a b a c -=-=+=。 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使学生自己应用知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具体”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自主探索学习。 5、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外,用一段时间进行专门解题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标》中恰当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落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趣探索,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激发灵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推力,它就象一块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探求新知识。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了《小熊分西瓜》的故事:熊妈妈买了一个西瓜,要分给三个儿子,给了他们1/3、2/6、3/9三个分数,要他们选择自己要得到的西瓜数量,大哥说我比较大,给弟弟分多一点吧,选择了1/3,二哥也说,我是哥哥,多的应该给弟弟,它就选择了2/6,三弟没办法只好选择了3/9。然后,

我就问同学们:“大家说,三个小熊说的对吗?它们到底得到了多少西瓜呢?”这时,他们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有的同学带着我的问题通过画图得出三个分数一样大,也有的同学用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发现1÷3、 2÷6、3÷9三个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商不变。看到同学们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结论,都纷纷使出自己的本事,各显神通,我真替他们高兴。就这样,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独立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自主探索的的机会,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中培养创新精神。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把自己剪好的松树、衣服、五角星、蝴蝶等图案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图形所具有的性质,通过“看”、“折”、“比”,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这些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个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过程,理解了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合作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小组交流、合作探索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互递、知识互补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愉

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调查问卷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 教师问卷调查 温馨提示:尊敬的老师们,辛苦了!为了便于我校“开放式”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顺利实施和深入开展,制订本调查问卷。请您实事求是,认真填写。 一、选择。(题中横线可自行填空) 1、自2004年新课程全面实施后,你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做了怎样的改变?() A、很大改变 B、略有改变 C、没改变 2、你认为你当前的课堂教学效率需不需要提高?() A需要B不需要 3、你以往在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方面()。 A、一直在进行尝试、摸索(注:尝试的是这一教学模式) B、检查、公开课时有所尝试 C、没想过进行什么新型教学模式 4、如果你进行过新型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尝试,你认为实施和运用该新型教学模式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A、非常明显 B、有一定效果 C、效果不明显 5、你认为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与抓教学成绩之间的关系是()。 A、互相促进 B、互相制约 C、互不影响 6、你对学校即将推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所持的态度是:() A、大力支持 B、认可 C、反对 7、你认为我们学校“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否引领高效课堂的构建?() A、肯定能 B、可能吧 C、不一定 8、我校将推行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你认为主要制约因素会是()。 A、学校的推进力度 B、教师的认可程度 C、教研氛围 D、其它,例如。 9、你认为学生对“开放式”教学模式感兴趣吗? A、很感兴趣 B、感兴趣 C、不感兴趣 10、你是否同意将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行为纳入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A、同意 B、不同意 C、无所谓 二、问答。 在推进“开放式”教学模式方面,你希望学校要做好那些工作?请留下宝贵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