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检测标准影响因素探析

石油产品检测标准影响因素探析
石油产品检测标准影响因素探析

石油产品检测标准影响因素探析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产业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以及完善,对于石油产品的检测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在石油检测行业还处于劣势的地位,相关的石油产品检测技术也不够完善,在具体检测过程中还存在有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主要就石油产品检测标准的几点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

标签:石油产品;检测标准;影响因素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constantly developed and improved,the detection of petroleum product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However,our country is still in a disadvantaged position in the oil detection industry,the related petroleum product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not perfect,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in the specific test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sever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troleum product testing standard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Keywords:petroleum products;testing standards;influencing factors

随着石化产业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以及完善,但是我国这一行业现阶段还处于劣势的地位。在具体的石油产品的检测过程之中,还包含有石油产品检测的重要性;对石油产品如何进行检测以及如何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来进行绿色工程項目的开展。因此现有的石油产品检测人员还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来取得良好的石油产品检测结果,从而使得我国的石化产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 加强石油产品检测标准的影响因素简析

石油产品检验机构往往是石油产品的最终输出决策者以及把关者,在具体检验过程之中还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而影响。因此在检测过程中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偏差,就会直接导致检验结果出现严重的偏差,并容易导致测试资料的可解释性变差。为了进行数据的有效以及准确搜集,还需要石油开采的科研工作者不遗余力的降低对石油产品检测结果的影响,其对于促进我国石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在石油产品检测工作之中,一旦测试数据出现了不合格的问题,对于后续的开采工作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石油开采方面的科研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力度。

2 影响石油产品检测的几点因素

2.1 采样

(1)在石油产品的采样过程之中还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化学反应,对于后续的检测结果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采样过程之中还需要进行采

商品标识的国家标准

商品标识地国家标准 国家对商品地标识有明确地规定,必须符合国家地各项强制性地标准.标识主要是商品标签地规范和各种技术性指标地标志等.具体地要求如下: 食品标签地国家标准 1.食品地品名,必须采用表明食品地真实属性地名称;2.标签上必须有配料表,注明原料、配料、食品添加剂等; 3.净含物以及固形物地含量;4.制造者、经营者地名称、地址等; 5.食品地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期;6.贮藏方法、贮藏条件、质量等级等;7.产品执行国家地标准号;8.特殊地标注内容. 具体细节参照附录《食品标签管理规定》,其中宠物进口食品必须有中国国家检查机构出具地检验证明. 饮料、酒标签地国家标准 1.必须有商品地品名,名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地规定,不可以独创;2.标签上必须有产品地配料表,注明原料、配料、食品添加剂以及特殊酒类中地中草药成分等;3.注明酒精度,如啤酒用%(m/m),其他酒类用%(v/v) 注明;4.标明原汁地含量,啤酒用麦芽汁地含量,如12度,果酒用原果汁地含量,如50%;5.标明产品地净含量;6.必须有制造者、经营者地名称、地址;7.必须有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地标号(执行地国家标准)和质量地等级; 8.白酒需要注明香型,果酒、葡萄酒、黄酒需要标明类型和糖度,如半干白,或糖度7.0g/l. 化妆品标签地国家标准 1.化妆品必须有中文标识,而且标签地所有内容,均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科学正确; 2.化妆品标识不能出现“消炎”等医疗用语,或者与药品混淆地用语,一切有着夸大和虚假内容地标签,都说明这个化妆品地品质值得怀疑; 3.化妆品标签上都需用中文(无论是进品还是国内生产地)标明产品制造、包装、分装者地依法登记注册地名称和地址,进口化妆品还应标明在我国经销或代理商地登记注册名称和地址;4.标签上还应标明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和使用日期,日期应标注在产品包装地可视面; 5.进口化妆品还需标明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证批文号; 6.化妆品应标明生产企业地生产许可证号、卫生许可证号和产品批准号.常用地雪花膏、水包油护肤膏霜地引用标准是:GB7619(化妆品卫生标准)、GB/T13531.1(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QB/T1685(化妆品产品包装外观要求)、QB/T1684(化妆品检验规则);7.对于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防晒、祛斑等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标注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批准文号;8.化妆品要有安全警告、使用指南以及标明储存条件; 9.体积小又无包装,并且不便标注说明性内容地产品(如唇膏、化妆笔等),应标明产品名称和制造者名称. 家用电器标签地国家标准 参照附录《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地产品目录》节选,进口电器要求有CCIB标签,国产电器要求有CCEE标签,通讯类产品同时要具备电信入网标签. 服装标签地国家标准 1.标签上必须有制造者地名称、地址,进口产品必须标明原产地以及代理商、进口

石油化工技术标准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石油化工技术(570203) 【学制及招生对象】 三年/普通高中毕业生 【就业面向】 主要就业领域:石化类或与石化类密切联系的其它化工企业、有机化工中间产品的合成企业、其它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与部门。 初始就业岗位群:石油化工工艺运行控制岗位、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位等。 发展岗位群:经过3-5年的努力,可以从事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生产方法,能从事石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相关岗位一线工作的,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1)综合素质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并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职业能力 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研究行业产业链中生产流程和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五个目标就业岗位及十四个典型工作岗位。 石油化工产业链包括新产品的研发,产品的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系统维修维护、产品的销售等环节,每一环节均有相应的职业岗位,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每一岗位中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中、低职位。 即具有熟练的石化新产品开发能力、石化产品生产能力、石化产品检验能力、技术型销售能力等。

石化产业链产品研发 产品生产产品销售 新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品控管理市场营销 就业岗位群工作岗位初 级中 级高 级 企 业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红色代表可零距离就业岗位 产品检验产品品控实习生试验员工艺员技术员工程师研发主管研发主任 实习生操作工设备员工艺员技术员生产主管车间主任 实习生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施工队长技术部长项目经理 实习生质检员品控员品管员工程师维修主管 实习生售货员销售员营销员销售主管营销主管营销经理 工段长 (3)职业拓展能力 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善于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确切汉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和熟练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开发和实际工作能力。 【职业证书】 本专业学生需取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 课程体系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对专业岗位描述及职业能力的分析,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设定本专业课程体系为:以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五层次训练,四情景升级”。即从岗位概念性能力、岗位性相关能力、岗位功能性能力、岗位系统化能力、岗位指导性能力五个层次确定情景课程结构和课程大纲,通过岗位概念性能力训练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发布实施(doc 11页)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发布实施(doc 11页)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粮食行业相关代码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GB/T 7635.1-2002)(以下简称“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 “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是一项大型的基础性标准,是与国际通行产品目录协调一致的国家产品分类编码标准体系。规定了全国可运输产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代码结构、编码方法、分类与代码。主要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一、《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的组成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由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可运输产品,第二部分为不可运输产品。第一部分由五大部类组成,与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制定的《主要产品分类》(CPC)1998年10版的第1部分相对应,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是对《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T7635—1987)的修订。主要变化有: 1、对GB/T7635—1987标准名称进行了修改; 2、对代码结构和编码方法进行了修改。GB/T7635—1987代码结构是四层8位数字码,每层2位码,采用了平均分配代码的方法。“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代码结构是六层8位数字码,前五层是一层1位码,第六层是3位码,采用了非平均分配代码方法; 3、产品分类和类目的设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4、采用了GB/T10113-1988《分类编码通用术语》中确立的术语;产品类目采用了规范的产品名称。 二、我国主要粮食与机械产品分类代码介绍 在“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中,与粮食行业相关的产品分类代码涉及我国原粮、米面油产品和粮油加工机械产品等三个方面。详见附件。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粮食行业相关代码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 分:可运输产品》(GB/T 7635.1-2002)(以下简称“可运输产 品代码”标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 布,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 “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是一项大型的基础性标准,是与国

L-TSA汽轮机油国家标准

xx国家标准 L-TSA汽轮机油 Turbine oils L-TSAGB11120-1989本标准的一级品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8068-87《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石油基汽轮机油(ISO-L-TSA和ISO-L-TGA)-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深度精制基础油并加抗氧剂和防锈剂等调制而成的L-TSA汽轮机油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中所属产品适用于电力、工业、船舶及其他工业汽轮机组、水汽轮机组的润滑和密封。 40℃按运动粘度中心值分为32,46,68和100等四个牌号。 2引用标准 GB/T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4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511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1884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1885石油计量换算表 GB/T1995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3141工业用润滑油粘度分类 GB/T35石油倾点测定法 GB/T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4756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GB/T4945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中和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GB/T5096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7305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GB/T11143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测定法 GB/T12579润滑油泡沫性测定法 GB/T12581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 SH/T0124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规则 SH/T0308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3技术内容 3.1产品质量等级 本产品质量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等三个等级。3.2技术要求 运动粘度,(40℃)mm2/S 粘度指数1 倾点2,℃不高于 闪点(开口),℃不低于 密度(20℃),kg/m3 酸值,mgKOH/g不大于 中和值,mgKOH/g不大于 机械杂质,%

什么是产品执行标准

什么是产品执行标准 超市,提到这个词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超市里面的每一样商品它都会有相应的产品“执行标准”,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产品执行标准吗? 产品“执行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工业品必须执行或者推荐执行的标准。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等。有的产品必须执行某种标准,有的产品可选择执行某种标准。无论是强制的还是选择的,只要一个企业声明其产品所执行的标准,那么产品就必须接受标准的约束。所以,商品上的“执行标准”可以是企业自行选择的,行政机关只能审查企业的产品是否执行合法的标准,并不证明企业的产品一定执行了该标准,但在产品检验时,应选择企业声明的执行标准。 序号行业标准名称行业标准代号主管部门 1 农业NY 农业部 2 水产SC 农业部 3 水利SL 水利部 4 林业LY 国家林业局 5 轻工QB 国家轻工业局 6 纺织FZ 国家纺织工业局

7 医药YY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8 民政MZ 民政部 9 教育JY 教育部 10 烟草YC 国家烟草专卖局 11 黑色金属YB 国家冶金工业局 12 有色冶金YS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 13 石油天然气ST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14 化工HG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15 石油化工SH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16 建材JC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17 地质矿产DZ 国土资源部 18 土地管理TD 国土资源部 19 测绘CH 国家测绘局 20 机械JB 国家机械工业局 21 汽车QC 国家机械工业局

22 民用航空MH 中国民航管理总局 23 兵工民品WJ 国防科工委 24 船舶CB 国防科工委 25 航空HB 国防科工委 26 航天QJ 国防科工委 27 核工业EJ 国防科工委 28 铁路运输TB 铁道部 29 交通JT 交通部 30 劳动和劳动安全LD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31 电子SJ 信息产业部 32 通信YD 信息产业部 33 广播电影电视GY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34 电力DL 国家经贸委 35 金融JR 中国人民银行 36 海洋HY 国家海洋局

LTSA汽轮机油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L-TSA汽轮机油 Turbine oils L-TSA GB11120-1989 本标准的一级品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8068-87《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石油基汽轮机油(ISO-L-TSA和ISO-L-TGA)-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深度精制基础油并加抗氧剂和防锈剂等调制而成的L-TSA汽轮机油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中所属产品适用于电力、工业、船舶及其他工业汽轮机组、水汽轮机组的润滑和密封。 40℃按运动粘度中心值分为32,46,68和100等四个牌号。 2引用标准 GB/T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188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1885 石油计量换算表 GB/T1995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3141 工业用润滑油粘度分类 GB/T3535 石油倾点测定法 GB/T3536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475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GB/T4945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中和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GB/T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7305 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GB/T11143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测定法 GB/T12579 润滑油泡沫性测定法 GB/T12581 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 SH/T0124 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规则 SH/T0308 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3技术内容 3.1 产品质量等级 本产品质量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等三个等级。3.2 技术要求

石油产品质量检测现状及发展对策

石油产品质量检测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18-11-21T11:36:20.60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下作者:李华 [导读] 石油属于我国的重要重要行业,尤其是国内的石油产业为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能源,还和国家实力密切相关,石油企业的健康和生存发展关系到社会各生产领域和人民生生命安全。它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人们和社会各生产领域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已成为国家和经 (天津石化公司化验计量中心,天津300270) 摘要:石油属于我国的重要重要行业,尤其是国内的石油产业为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能源,还和国家实力密切相关,石油企业的健康和生存发展关系到社会各生产领域和人民生生命安全。它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人们和社会各生产领域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已成为国家和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所以,石油产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市场的长久利益。本篇论文主要分析当前我们国家有关石油产品质量检测的现状,并对此提出一些积极措施来改善当前的情况。 关键词:石油产业;检测;质量;应对措施 随着世界经济的提高,我国面临的压力和机会也越来越多,在普遍为国家的利益竞争下,石油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已经成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或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人们和市场经济的用处也越来越多。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石油最多的第二大国家,可是我国的石油生产却不够多,所以不断的从国外购买来推动国内生产发展。石油对我们的用处越来越多,石油企业及产品是否健康,质量是否及格,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石油产业想要长久、平稳的发展,对石油质量的把关检测还需要再多多加强。 1 我国石油产品质量的检测现状 石油对于我国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在石油的消耗量也大的惊人,最近几年,我国的工业厂越来越多,随着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石油的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可是,由于石油质量的检测技术方面以及有关方面还不够先进,会导致很多企业在对石油进行质量检测时,做不到质量第一的要求,总是生产出一些质量不好的石油,影响人们的使用。 1.1 石油开采的风险较大 因为缺少比较有技术含量的作业人员,机器维修也不够到位,很多需要的机器以及资料物品等也不够先进。石油质量不够好、不过关而发生的事故还没有全面的了解和改善,对导致事故出现的原因也无法确定和追究,所以现在对发生次数较高的事故也无法改善和处理。同时因为开采石油的工作,大部分都在环境相对严峻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也会发生爆炸或者着火的情况,工作起来非常危险。 1.2 测量机器不够先进 测量设备老化,存在很多比如生锈,腐蚀等原因,没有办法完全测量石油是否合格,而且测出来的结果也不一定精准详细。此外由于企业资金的限制,很多检测设备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如果对当今的石油进行检测,已经检测不出来什么有效的结果。 1.3 工作人员不够专业 相关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严格的管理标准,所以有的产品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同时也会因为工作失误影响检测,这样让有关石油事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而且他们由于传统思想的桎梏,总是照着过去的方法进行检测,忽视了检测方法跟技术的更新,使得检测结果脱离实际。 1.4 质量目标不清晰 由于每个团队都有不同的质量目标,没有一致的方向,导致我国石油监管过程中出现不清晰的现象,没有办法让员工更好的去完成质量把控工作,有很多人也会趁机占便宜,在不触碰底线的原则上,为自己谋私利,最终使石油质量越来越不好。 上面的这些讨论都是国内普遍发生的一个现象,反映出我国对石油检测的把关不够严格,一方面,机器长时间不维修,不换新,也没有更为先进的机器。很多生产商都更重视生产和销售,所以大大忽略了石油产品的质量健康,不够重视机器设备的维修,导致我国质量一直不够合格。另一方面,对作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也不够专业,高素质的人员较少,只占一小部分,这也是导致石油质量不合格的一个原因。由于一直在国外购买石油产品,所以太过于依赖国外的技术,导致我国品质检测水平一直没有提高。 2 提高石油产品质量检测的措施 2.1做到监督和管理同时进行 2.1.1 有效监督 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越来越发达,各行各业都开始引入先进的新原料或者新机器。在石油行业领域中,牵扯到很多的专业性技术,同时因为很多生产设备以及有关设施,都是在环境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容易发生一些危险事故,所以我们要做到全面监督,时刻监管石油行业的运作,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我们首先要保证石油质量检测数据的精确性,以便我们可以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工作,提高石油的质量检测。其次,我们要恪守职业道德,相关技术人员要认真学习,提高石油检测的频率,同时也要不断改进监督流程和方法,从小细节入手,保障监督的可信服度。最后相关工作人员要调整思想认识,无论何时把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执行监督的目标要求。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提高石油检测的技术,用技术的发展带动行业的前进。 2.1.2有效管理 相关管理人员要深入学习一些现代知识,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把石油产品的质量检测作为工作的重心,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检测状况,制订一些合理的、规范的制度体系,推动检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我们也要对那些具有管理责任的人员,积极进行工作培训,在提高他们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做好对石油产品的质量检测。除此之外也要增强对石油检测过程的视察,因为检测石油质量做起来非常麻烦且艰难,经常会出现一些漏洞,所以要加强对工作的各方面视察,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 2.2 提高石油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相关石油检测设备,另一个是相关技术人员。对于检测设备来说,我们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如果自身技术不过关,可以去购买其他的高技术设备,从而有效提高检测的高质量性。此外也可以多加了解有关检测设备的趋势,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不过关的问题。对于相关技术人员来说,我们要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参与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作为石油

产品标识标注规定(国家)

产品标识标注规定 2006-06-16(1997年11月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监发[1997]172号发布)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产品标识,引导企业正确地标注产品的标识,明示产品质量信息,保护企业、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产品标识是指用于识别产品及其质量、数量、特征、特性和使用方法所做的各种表示的统称。 产品标识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物等表示。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产品,其标识的标注,应当遵守本规定。 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标识的标注另有规定的,应当同时遵守其规定。 第四条产品应当具有标识。 裸装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第五条除产品使用说明外,产品标识应当标注在产品或者产品的销售包装上。 产品或者产品销售包装的最大表面的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的,在产品或者产品销售包装上可以仅标注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限期使用的产品,在产品或者产品的包装上还应当标注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本规定的其他标识内容可以标注在产品的其他说明物上。 第六条产品标识所用的文字应当为规范中文。 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或者外文,汉语拼音和外文应当小于相应中文。 产品标识使用的汉字、数字和字母,其字体高度不得小于

1.8毫米。 第七条产品标识应当清晰、牢固,易于识别。 第八条产品标识应当有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应当表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用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如标注“奇特名称”、“商标名称”时,应当在同一部位明显标注本条 (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 第九条产品标识应当有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的,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名称和地址。 进口产品可以不标原生产者的名称、地址,但应当标明该产品的原产地(国家/地区,下同),以及代理商或者进口商或者销售商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进口产品的原产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原产地的暂行规定》予以确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对其生产的产品,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分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对其生产的产品,可以标注集团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名称、地址,也可以仅标注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 (三)按照合同或者协议的约定相互协作,但又各自独立经营的企业,在其生产的产品上,应当标注各自的生产者名称、地址;

量具类产品国家标准编号

量具类产品国家标准 一、长度测量器具 1. 量具类 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 GB/T 6093-2001 几何量技术规范(GPS)长度标准量块 GB/T 6322-1986 光滑极限量规型式与尺寸 GB/T 9056-1988 钢直尺 JB/T 7980-1999 半径样板(替代GB 9054-88) JB/T 8788-1998 塞尺 JB/T 10313-2002 量块检验方法 2. 卡尺类 GB/T 1214.1-1996 游标类卡尺通用技术条件 GB/T 1214.2-1996 游标类卡尺游标卡尺 GB/T 1214.3-1996 游标类卡尺高度游标卡尺 GB/T 1214.4-1996 游标类卡尺深度游标卡尺 GB/T 6317-1993 带表卡尺 GB/T 14899-1994 电子数显卡尺 JB/T 5608-1991 电子数显深度卡尺 JB/T 5609-1991 电子数显高度卡尺 JB/T 8370-1996 游标类卡尺游标卡尺(测量范围为0-1500mm、0-2000mm) 3. 千分尺类 GB/T 1216-1985 外径千分尺 GB/T 1218-1987 深度千分尺 GB/T 6312-1986 壁厚千分尺 GB/T 6313-1986 尖头千分尺 GB/T 6314-1986 三爪内径千分尺 GB/T 8061-1987 杠杆千分尺 GB/T 8177-1987 内径千分尺 GB/T 9057-1988 单杆内径千分尺 GB/T 9058-1988 奇数沟千分尺 JB/T 2989-1999 板厚千分尺(替代JB 2989-1981) JB/T 4166-1999 带计数器千分尺(替代JB 4166-1985) JB/T 6079-1992 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 JB/T 10005-1999 小测头千分尺(替代ZB J42 002-1987) JB/T 10006-1999 内测千分尺(替代ZB J42 003-1987) JB/T 10007-1999大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为1000~3000mm)(替代ZB J42 004-87) JB/T 10032-1999 微米千分尺 JB/T 10033-1999 测微头

L TSA汽轮机油国家标准

L T S A汽轮机油国家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L-TSA汽轮机油 Turbine oils L-TSA GB11120-1989 本标准的一级品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8068-87《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石油基汽轮机油(ISO-L-TSA和ISO-L-TGA)-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深度精制基础油并加抗氧剂和防锈剂等调制而成的L-TSA汽轮机油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中所属产品适用于电力、工业、船舶及其他工业汽轮机组、水汽轮机组的润滑和密封。 40℃按运动粘度中心值分为32,46,68和100等四个牌号。 2引用标准 GB/T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188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1885 石油计量换算表 GB/T1995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3141 工业用润滑油粘度分类 GB/T3535 石油倾点测定法 GB/T3536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475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GB/T4945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中和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 GB/T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7305 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GB/T11143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测定法 GB/T12579 润滑油泡沫性测定法 GB/T12581 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 SH/T0124 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规则 SH/T0308 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3技术内容 3.1 产品质量等级 本产品质量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等三个等级。 3.2 技术要求

国家产品标准

前言 机动车的四轮定位值是保证机动车的操纵稳定性和直线行驶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为完善国家的行业标准,规范四轮定位仪的生产市场,健全生产法规,促使交通运输业快速健康的发展,特制定《汽车四轮定位仪》产品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行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鹤山市黑豹电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吉林大学汽车运输工程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苏建李炎华张立斌王建强潘洪达戴建国周茹波刘玉梅陈熔李向阳何凤江武洪泽 本标准由交通行业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四轮定位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轮定位仪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使用说明书和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汽车四轮定位的仪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 GB 机械安全 机械电器设备 第1部分 通用技术条件 GB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电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低温贮存试验 GB/T 电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贮存试验 GB/T 电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跌落试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 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四轮定位仪 Four-wheel alignmenter 用于测量汽车四轮定位参数的仪器。 单轮前束 Individual wheel toe-in 每一车轮的旋转平面相对汽车纵向轴线(几何中心线)的内夹角称为单轮前束角(θ),车轮前端偏向纵向轴线方向为正,反之为负,单轮前束通过公式(1)计算。 l=θsin ?D (1) 式中:l ——单轮前束值,单位:mm ; D ——车轮前束测量点所处的直径,单位:mm ; θ——单轮前束角,单位:o 。 总前束 total wheel toe-in 左、右单轮前束之和。 推力角 Thrust angle 车辆在俯视平面内纵向轴线和推力线(是一条假想的线,从后轴中心向前延伸,由两后轮共同确定的后轴行驶方向线)的夹角。推力线相对纵向轴线向左侧偏斜为正,向右侧偏斜为负。 轴偏角 Wheel setback angle 同一轴上两车轮中心连线与车辆纵向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右轮相对于左轮在前为正,反之为负。轴偏角也称为退缩角。

【石油行业标准】石油液化气标准

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GB11174-1997的具体内容为: 实际应用中,密度和蒸气压是最便于检测的参数,由于该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密度值,我单位依据多年液化石油气入库检测经验及北方各大炼厂的油品质量状况,规定了液化石油气的入库检测密度标准。低于这一标准时,C5以上组份含量及蒸发残留物一般符合国家标准,直接入库;高于这一标准时,则须按照SH/T0230 方法进行色谱分析。 2007年6月,我单位接收了两批液化石油气,检测合格入库。该油品分装后实际使用时,火苗却只有原来的1/2~1/3,用户反映强烈并退货。当时的密度检测值为0.62kg/m3,色谱分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为: 表1 两批遭用户退货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

与标准进行对照,就会发现这两批油品虽然密度较大,但组份含量却是符合要求的。符合国标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问题出在哪里呢? 二、原因分析 为找出符合国标的液化石油气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因,我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如几种主要成份的化学性质、燃烧特性等。但因资料来源和笔者学识所限,未能找到影响用户使用的确切原因,只能从几种主要成份已掌握的物化性质进行一些表面分析。 首先是饱和蒸气压,当液态液化石油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时,只要容器上部还留有空间,这部分空间就会被气态液化石油气充满。当容器上部气液两相处于动态平衡时,所测出的气相空间的压力,就是当时条件下该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众所周知,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与容器的大小及液量无关,仅取决于成份及温度。几种液化石油气主要组份的饱和

蒸气压如下: 表2 几种液化石油气组份的饱和蒸气压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仅C3组份饱和蒸气压与C4相差较大,同一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间蒸气压也有较大差异。如正丁烷与异丁烷、顺丁烯-2、反丁烯-2与正异丁烯,均相差30%以上。饱和蒸气压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种物质自然气化能力的大小。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感到效果明显不同。 其次是化学活性,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应该是丙烷、丁烷。烷烃是饱和烃,是只有碳碳单键的链烃,因为C-H键和C-C单键相对稳定,所以烷烃的性质很稳定,难以断裂。除了氧化、卤化、裂化反应外,烷烃几乎不能进行其他反应。因此,很多发达国家的液化石油气是丙烷气、丁烷气或丙丁烷混和气。而烯烃是指含有C=C键 (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双键基团是烯烃分子中的功能基团,具有反应活性,可发生氢化、卤化、水合、卤氢化、次卤酸化、硫酸酯化、环氧化、聚合等加成反应,还可氧化发生双键的断裂,生成醛、羧酸等。因此,烯烃虽然也是易燃易爆气体,但由于其晶间结构排列的不同,相同温度下密度高于烷烃,

浅谈石油产品检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浅谈石油产品检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摘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油品质量化验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所执行的石油产品的试验方法和标准进行检验,要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细节操作,且多次校正相关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落实有关油品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按时、按量完成常规及中间控制部分的分析检验任务。 【关键词】石油产品检验工作注意事项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油品质量化验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所执行的石油产品的试验方法和标准进行检验,要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细节操作,且多次校正相关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落实有关油品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按时、按量完成常规及中间控制部分的分析检验任务,现就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个归纳与探讨: 1.仪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在进行试验前,应选用合格的,符合该实验技术要求的设备和仪器,并且要对该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校验。例如,石油沥青延度测定中,首先要检查仪器的制冷和温度控制情况,温度是否可以控制在25±0.5℃,仪器拉伸时的速度也应在5±0.25㎝/min,试件模具的两个弧形端模和两个侧模在组装时能否达到变化范围,仪器的整个水浴容量至少为10L,温度变化不大于0.1℃,试件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得少于10cm,水浴中设置的带孔搁架距水浴底部不得小于5cm,当然仪器在启动时还应无明显的振动。 在实验中,我们经常使用到各类玻璃仪器和溶液试剂,如量筒、试管、蒸馏烧瓶、烧杯等,在使用这些仪器设备前应该保证所用的器皿干净,干燥,无油污且显中性,若使用的器具达不到要求,势必会影响分析结果,使所得数据与真实值有较大的误差。 2.准确取样与转移试样 我们在做每一个实验时,都要取用一定数量的样品,所以在样品的取用上就要做到准确,特别是在做平行试验时。例如,石油产品蒸馏法测定中所取试样量要求在100ml,并要将100ml样品全部转移到蒸馏瓶中再进行蒸馏试验,若样品在取样和转移过程中有损失,将会对测定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汽油的干点和柴油的95%点也就相应偏差。再如,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中,取样量一定要在玻璃试杯所标水平刻线处,即45ml,并且所取样品不应有气泡,否则对测定结果也会有较大影响。 3.严格控制升温和加热速度 在石油产品的多项试验中,(如蒸馏、开口闪点、闭口闪点、软化点、实际胶质、酸度、酸值等),其升温速度,加热时间及受热情况没有在实验方法的标准内,都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在石油沥青软化点试验中,升温速度应控制在5±0.5℃/min,从浴槽底部加热使温度以恒定的速率5±0.5℃/min上升,为防止通风的影响必要时可用保护装置。试验期间不能取加热速率的平均值,但3min后升温速度应达到5±0.5℃/min,若温度上升速率超过此限定范围,则此次试验失败。同样,加热时间对闪点、实际胶质、酸度、酸值等项目的测定也有较大影响。升温速度过快,会使闪点偏低,软化点偏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可运输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粮食行业相关代码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GB/T 7635.1-2002)(以下简称“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 “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是一项大型的基础性标准,是与国际通行产品目录协调一致的国家产品分类编码标准体系。规定了全国可运输产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代码结构、编码方法、分类与代码。主要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一、《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的组成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由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可运输产品,第二部分为不可运输产品。第一部分由五大部类组成,与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制定的《主要产品分类》(CPC)1998年10版的第1部分相对应,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是对《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T7635—1987)的修订。主要变化有: 1、对GB/T7635—1987标准名称进行了修改; 2、对代码结构和编码方法进行了修改。GB/T7635—1987代码结构是四层8位数字码,每层2位码,采用了平均分配代码的方法。“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代码结构是六层8位数字码,前五 —1 —

层是一层1位码,第六层是3位码,采用了非平均分配代码方法; 3、产品分类和类目的设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4、采用了GB/T10113-1988《分类编码通用术语》中确立的术语;产品类目采用了规范的产品名称。 二、我国主要粮食与机械产品分类代码介绍 在“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中,与粮食行业相关的产品分类代码涉及我国原粮、米面油产品和粮油加工机械产品等三个方面。摘录如下: —2 —

石油石化主要检测项目

石油石化检测指石油石化类产品的物相定量分析(成分分析)、元素分析、化学分析、油品鉴定、单元素定量分析、物理性能化学测试等。可依照 GB、ASTM、TP、ISO、UOP、JIS、EN 等标准进行测试分析。 产品项目 原油类产品 产品: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中间基原油、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 高硫原油、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石脑油、胶质、沥青质、油泥 检测项目: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杂质含量、含蜡量、含硫量、含胶量、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原油成分分析: (1)碳元素检测、氢元素检测、硫元素检测、硫化氢检测、硫化物检测、二硫化物检测、单质硫检测、氮元素检测、氧元素检测 (2)金属元素检测:镍元素检测、铁元素检测、钒元素检测、铜元素检测、砷元素检 测 (3)原油盐类检测:氯化钠检测、氯化镁检测、氯化钙检测 柴油类产品 产品:生物柴油、轻柴油、车用柴油 检测项目:色度、氧化安定性、硫含量、酸度、10%蒸余物残碳、灰分、铜片腐蚀、水分、机械杂质、运动粘度、凝点、冷滤点、闪点、十六烷值、馏程、密度、着火性、油渣、油质、柴油毒性检测、浊点测定、雾化、挥发性 煤油类产品 产品:动力煤油、溶剂煤油、灯用煤油、燃料煤油、洗涤煤油、航空煤油、煤焦油 检测项目:馏程、闪点、总酸值、密度、芳烃、烯烃、灰分、总硫含量、硫醇硫、博士 试验、铜片腐蚀、冰点、净热值、运动粘度、辉光值、热安定性、水反应、电导率、润滑性、

残留量、萘烃含量、氧含量、氮含量、硫含量、金属含量、芳香化合物含量、酸度测试、氢氧化钾检测 汽油类产品 产品:车用汽油、航空汽油 检测项目:硫含量,腐蚀性,抗氧化安定性、抗爆性、馏程、蒸气压、汽油抗爆性、抗 爆剂、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碘值、实际胶质、诱导期、酸度、水溶性酸碱、铜片试验、硫含量、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等、辛烷值、品度值、水分、苯含量、铁含量、磷含量 燃料油 检测项目:外观、破乳性、粘度、密度、含硫量、闪点、水分、灰分、机械杂质、色度、凝点、酸度、馏程、金属元素含量、残碳、灰分、氧化安定性、十六烷值、燃料油热值 润滑油类产品 产品:机油、润滑剂、齿轮油、液压油、白油、润滑脂 检测项目:外观、色度、密度、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倾点、酸碱值、中和值、水分、机械杂质、灰分、硫酸灰分、残炭、泡沫性、凝胶指数、过滤性、承受能力、清洁度、液相锈蚀、抗擦伤试验、初馏点、油膜质量、蒸发量、防腐蚀性、硬化实验 石蜡类 产品:脂肪酸、高级醇、火柴、蜡烛、防水剂、软膏、蜡纸、蜡笔、蜡烛、复写纸、微 晶石蜡、液体石蜡、聚乙烯蜡 检测项目:熔点、含油量、安定性 石油沥青 产品:直馏沥青、溶剂脱油沥青、氧化沥青、调合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液体 沥青、固体沥青、稀释液、乳化液、改性体等;道路沥青、建筑沥青、防水防潮沥青 检测项目:黏滞性、塑性、温度敏感性、大气稳定性、溶解度、密度、蒸发损失、脆点、蜡含量、针入度、运动粘度、冻裂点、软化点、垂度、沥青质含量 石油焦类 产品:针状焦、弹丸焦或球状焦、海绵焦、粉焦 检测项目:灰分、硫分、挥发分、真密度、孔隙率、电阻率、热膨胀系数、机械性能、 密度、微量元素含量、表观油含量、颗粒稳定性、微晶尺寸值

LTSA汽轮机油国家标准

L T S A汽轮机油国家标 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L-TSA汽轮机油 Turbine oils L-TSA GB11120-1989 本标准的一级品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8068-87《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石油基汽轮机油(ISO-L-TSA和ISO-L-TGA)-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深度精制基础油并加抗氧剂和防锈剂等调制而成的L-TSA汽轮机油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中所属产品适用于电力、工业、船舶及其他工业汽轮机组、水汽轮机组的润滑和密封。 40℃按运动粘度中心值分为32,46,68和100等四个牌号。 2引用标准 GB/T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188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1885 石油计量换算表 GB/T1995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3141 工业用润滑油粘度分类 GB/T3535 石油倾点测定法 GB/T3536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475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GB/T4945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中和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 GB/T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7305 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GB/T11143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测定法 GB/T12579 润滑油泡沫性测定法 GB/T12581 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 SH/T0124 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规则 SH/T0308 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3技术内容 3.1 产品质量等级 本产品质量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等三个等级。 3.2 技术要求

原油检测概述

原油检测概述 --国联质检实验室 国联质检实验室进行原油检测标准如下: 标准号标准名 ASTM D1250-08 石油计量表 ASTM D1298-99 (2005) 用石油密度计法测定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比重)或API比重的试验方法ASTM D3230-09 原油中含盐量的标准试验方法(电测法) ASTM D4006-07 蒸馏法测定原油xx的试验方法 ASTM D4007-08 离心法测定原油xx和沉积物的试验方法 ASTM D4294-10 用能量分散X-射线荧光分光法对石油产品中硫含量的试验方法 ASTM D473-07 萃取法测定原油和燃料油中沉积物的试验方法 ASTM D4807-05 (2010)

原油中膜过滤沉淀物的试验方法 ASTM D4929-07 原油中有机氯化物测定的测试方法 ASTM D5808-09a 用微库仑分析法测定芳香烃和相关化学品中氯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6560-00 (2005) 原油和石油产品中沥青质(庚烷不溶物)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664-09 电位滴定法测定石油产品酸值的标准方法 GB/T 17606-2009 原油中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 18609-2001 原油酸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GB/T 18610-2001 原油残炭的测定xxxx GB/T 18612-2001 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测定微xxxx GB/T 1884-2000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 1884-2000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GB/T 1885-1998 石油计量表(附润滑油部分、原油部分、产品部分) GB/T 6531-1986 原油和燃料油中沉淀物测定法(抽提法) GB/T 6533-1986 原油xx和沉淀物测定法(离心法) GB/T 7304-2000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 GB/T 8929-2006 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 (2004) 石油产品残留在燃料油中的总沉淀物第2部分老化程序测定法 ISO 10307-1-2009 石油产品残留在燃料油中的总沉淀物第1部分热过滤测定法 ISO 10307-2-2009 石油产品残留在燃料油中的总沉淀物第2部分老化程序测定法 ISO 10336-1997 原油水分的测定电位卡尔xx滴定法 ISO 10337-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