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辨证要点表格

中医脏腑辨证要点表格
中医脏腑辨证要点表格

心、小肠

肺、大肠

脾、胃

肝、胆

肾、膀胱

脏腑兼病

脏腑辨证

第八章脏腑辨证 一、单选题 1. 症见心悸,兼有口咽干燥,失眠烦热,舌红少苔等,最宜诊断为( ) A.心火炽盛证B.心血虚证C.心肾不交证D.心阴虚证E.痰火扰神证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 ) A.心烦B.舌淡C.脉细数D.失眠E.盗汗 3.小便赤涩,灼痛,兼见面赤口渴,心烦不寐,便干,舌红脉数,最宜诊断为( ) A.心火亢盛证B.膀胱湿热证C.小肠实热证D.阴虚火旺证E.下焦湿热证4.下列哪项鉴别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最有意义( ) A.有无心悸怔忡B.有无面白神疲C.有无形寒肢冷D.是否舌淡脉弱 E.有无自汗乏力 5.心脉痹阻中,若胸痛以闷痛为特点的是( ) A.痰阻心脉B.气滞血脉C.寒凝心脉D.热郁心脉E.瘀阻心脉 6.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吐痰清稀,自汗,舌淡脉弱者,最宜诊断为() A.肺气虚证 B.肾不纳气证 C.脾肺气虚证 D.心肺气虚证 E.肺气阴两虚证 7.咳喘胸闷,痰多黄稠,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见于 ( ) A.肺气虚证 B.热邪壅肺证 C.风热犯肺证 D.上焦病证 E.燥邪犯肺证 8.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最宜诊断为() A.风热犯肺证 B.风热表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肺阴虚证 9.下列哪项对鉴别风寒犯肺证和风寒表证最有意义() A.咳嗽的轻重 B.口渴或不渴 C.是否发热恶寒 D.是否舌苔薄白 E.有汗或无汗 10.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涩者,最宜 诊断为() A.大肠液亏证 B.肠虚滑泻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肺阴虚证 11.寒邪客肺证和风寒犯肺证共同的临床表现为() A.咳嗽痰稀色白 B.形寒肢冷 C.发热恶寒 D.咳嗽痰多性粘色白 E.胸闷 12.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证的共同见症是() A.畏寒肢冷,肢体浮肿 B.食少便溏,少气乏力 C.腹部疼痛,喜温喜按 D.脘腹重坠,食后益甚 E.便血衄血,月经量多13.脘腹胀闷,纳呆,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肢体困重,舌淡胖苔腻,脉濡缓,此属() A.寒滞胃脘证 B.寒湿困脾证 C.脾阳虚证 D.食滞胃脘证 E.脾气虚证 14.患者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此为() A.肝火犯胃证B.湿热蕴脾证C.胃火炽盛证D.血热证 E.肠热腑实证 15.下列哪项不是肝病的常见症状() A.急燥易怒 B.少腹胀痛 C.纳呆便溏 D.月经不调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脾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实证多由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脾之特性:(1) 六腑之氣皆降,唯脾性上升。(2) 喜燥惡濕。

氣下陷之病歸屬脾,濕之證亦常屬於脾。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病變範圍: (1)運化遲鈍(脾者運化),水和穀,出現 1. 吃的東西不消化,吸收不良,水穀不化,化源不足,水詩瀦留。 2. 營養不足,出現營血虧損,生血無源。 脾氣升,然清陽不升。清陽為何?混濁之物不會升,清的陽氣(指好的物質,有營養的物質)。清陽不升,統血失職,脾主統血。脾的功能還包括小腸的吸收。 脾有問題常出現的症狀: (1)腹脹隱痛,肚子脹。脾的功能可能主要指小腸的吸收消化功能。小腸分清別濁。 小腸即在肚臍周圍。小腸(脾)功能減退可出現腹脹,隱痛。不欲食而納少(納少除了與脾有關,也與胃有關)。由於消化吸收不好,胃納減退,或腹瀉便溏(不是新起腹瀉,新起的屬腸的問題)。長期慢性的腹瀉便溏,浮腫,身重,乃因脾主

中医诊断学病位辨证脏腑辨证总结大全

精品文档 . 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闷痛+①瘀阻心脉:刺痛伴舌质晦暗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②痰阻心脉:憋闷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③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伴形寒肢 心 小肠 肺 大肠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血虚 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 心悸失眠多梦+ 眩晕视力退肢麻 阴虚 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尿黄便结 心悸心烦失眠+ 干咳无痰痰少而黏+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 眩晕目涩胁肋隐痛+ 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 气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动则诸症加剧为主要表现 心悸怔忡+ 咳喘痰稀+ 纳少腹胀便溏+气虚 胃脘痞闷隐痛喜按纳少+气虚 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滑精带下量多清稀+肾气不固 出血+不统血 眩晕泄泻重坠脾虚气陷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甚肾不纳气 阳虚 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咣白气虚舌淡共见 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 大便失禁+|肠虚滑泻证 腹胀腹痛大便清稀+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阳虚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肝阳上亢 腰膝冷痛性欲减退夜尿多+ 下半浮肿虚水泛 实热 发热口渴便秘尿黄出血舌红苔黄脉数 心烦失眠舌赤生疮吐衄尿赤+(心火亢盛证) 小便赤涩疼心烦舌疮+()小肠实热证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红肿疼痛+(肺热炽盛证 腹满硬痛便秘脉沉数或沉迟 +(肠热腑实 证) 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实热 头目胀痛胁痛烦躁耳鸣+肝火炽盛证 湿热 脘腹胀闷、下利尿磺、舌苔黄腻 腹痛泄泻+ 腹胀纳呆便溏+ 尿频急尿道灼痛尿短黄 痰热 痰黄稠咳吐不爽 发热口渴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烦躁不宁失眠多梦狂躁神昏谵语+(痰火扰神) 咳嗽气喘息粗+痰热壅肺 惊悸失眠胆怯易惊+胆郁痰扰 燥 干燥不润 干咳无痰黏+ 阻 滞 实寒 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 冷痛恶心呕吐+寒滞胃脘 少腹前阴颠顶冷痛+|寒凝肝脉 气滞 胀闷胀痛窜痛脉弦 面黄体瘦排虫+虫积肠道 胃脘胀满嗳腐 吞酸食滞胃脘 情志抑郁胸胁少 腹胀痛脉弦 特殊 心阳虚脱证:心悸胸痛神志模糊或昏迷与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痰蒙心神: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独语喉有痰声口吐涎沫面色晦暗胸闷呕恶 瘀阻脑络:头痛头晕与固定刺痛肿块出血与肤色舌色青紫 风寒犯肺:咳嗽痰稀色白+恶寒发热鼻塞清涕头身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寒痰阻肺:咳嗽气喘痰多色白+痰稠易咯肢冷 风热犯肺:咳嗽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口干微渴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风水搏肺:骤起面睑浮肿+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或发热重恶寒轻苔薄黄脉浮数 饮停胸胁 肠燥津亏:大便燥结难下+口渴尿少便干口鼻唇舌皮肤干燥 寒湿困脾:脘腹痞闷纳呆腹胀便溏身重+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量多或身目发黄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便于打印)

脏腑辨证歌诀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 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 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 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 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 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 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 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 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 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3 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 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 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 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 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 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 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 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 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 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 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 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 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 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 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 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 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 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 喜温喜按四肢冷。便溏水肿或白带, 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 3《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 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 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4《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 面目发黄色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 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 大便不调脉濡数,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 5《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 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 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6《胃阳虚证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 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 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 口不渴) 7《胃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 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 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 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 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 8《胃热亢盛证胃实热证胃火》 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 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 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 9《寒邪犯胃证胃实寒证胃寒》 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 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 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10《胃腑血瘀证》 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 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 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 猬皮) 11《肝气犯胃肝气不和》 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 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 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12《食滞胃脘伤食证》 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 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 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1《肺气虚证》 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 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 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 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 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 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

伤寒六经方证表 +开方方法 1六经辨证 2脏腑辨证

[转] 急诊科特殊病例(48例) 1、我有一次值班。夜间(大约晚上12点)来了一个病人,指着剑突区诉不适,家属大嚷心脏问题,但心电图未见异常,随后出现呕吐,当时病人清醒,查看过往病历,有类似病史,最终以“胃炎”出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但无正规治疗,在门诊已予心痛定含服,故进病房后血压不高,予制酸治疗,接着患者“睡着”了,唤之应答,但不醒,以为正常睡觉,谁知逐渐出现烦躁,查体双瞳孔不等大,病理征未引出,心率、呼吸平稳,但我为保险行头颅CT,谁知脑干大量出血,破入脑室。即予气管插管,当时咽反射灵敏,但气管插管后就出现心率减慢、自主呼吸停止。这回才知道脑干大量出血不是都是早期昏迷!汗!! 2、病人50多岁,因鼻塞低热就诊查血象胸片后以"上感" 予以"庆大霉素、病毒唑"静点.2天后病人诉耳聋,疑为庆大所致,遂改为"氨苄西林"静点,仍不见好转.同行建议耳鼻喉科检查,约一周后病人往上级医院确诊为"鼻咽癌" 因病人是熟人后来得知,恍然大捂"中年人鼻塞耳聋追问病史有鼻出血应该首先排除鼻咽癌呀" 3、今天在急诊遇到一个病人,24岁,诉头痛难忍,敲打桌面,我以为三叉神经痛,后做头颅CT,结果示颅内出血,汗!! 4、碰到一个40岁女性,诉打鼾1月,爱人陪她过来看。病人诉乏力,头晕,查体神经系统体征均阴性。当然要预约PSG了。当时想打鼾病史才1月,会不会有其它问题,于是和旁边的医生交流了一下,说“拍个头颅CT”吧。等结果出来后,大吃一惊!脑干血肿! 5、从外院转来一个胸外伤病人,已经放置双侧胸腔闭式引流.和气管切开.双侧胸引管畅通,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氧饱和度只有60%-80%.复查胸片见双肺复张好,未见有严重创伤性湿肺.给地塞米松后血氧仍未见好转.赶紧请教老板.老板过来看了一眼说:管子细了(指气管插管).马上换了粗的气管插管,惊人的一幕发生了: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一下就飚到98%.我们无语,从此开始仰望老板. 一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气道压力一直高,病人SPO2在90%左右。主任查房嘱气管插管再拨出一点看看,情况即刻改善。原来病人颈短,气管插管进入支气管。 又一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呼吸机气道压力一直很高,病人SPO2低,外院转入,主任让护士吸痰,吸痰管插入不畅,主任嘱马上更换气管插管,换下的气管插管内见有坚硬的痰痂附着在内壁,已堵1/2口径。以后知道气道湿化之重要。尤其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 针对气管插管的患者我们科是除了常规听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还要常规排床边胸片的,看看插管的位置是否合适,距隆突3cm左右!!!另外气管插管的直径要根据患者的体重等来估计的,管径过细很容易导致气道压力的过高. 6、有一老太,发热3天入院,住院1月,体温始终不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沉,免疫指标,甲状腺功能都正常,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正束手无策时,病人家属一句话给了我们提示:这老太和老头闹别扭闹的挺大的,我们后来仔细观察老太,结果发现其量体温前半小时都喝过热水的,真晕。 看来,我们也需要考虑医学以外的因素。 7、刚到急诊时记得有个头痛头晕的病人,经头颅CT检查后无明显异常后,当班的医生就对症

精选-中医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中医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一)心 1.心气虚: 面色(白光)白,心悸气短,动则易汗,舌质较谈,体倦乏力,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治宜补心气。 人参、炙黄芪、党参、孩儿参、茯苓、五味子、炙甘草。 2.心阳虚: 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气,心悸气短,经常自汗,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治宜温心阳。 桂枝、肉桂、制附子、薤白、干姜、大枣。 3、心血虚: 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易惊,健忘失眠,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心血。 酒当归、丹参、白芍、鸡血藤、龙眼肉、紫河车。 4.心阴虚: 心悸心烦,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口干,健忘失眠,脉细数。治宜补心阴。 熟地、生地、麦冬、玉竹、阿胶、百合。 5.心神不宁: 心血虚,心阴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健忘,易惊等症。除可用补心血,补心阴的药物以外,还可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宁神的药物。 养心安神: 酸枣仁、首乌藤、炙远志、合欢皮。 镇心安神; 琥珀、朱砂、煅龙骨、煅龙齿、煅珍珠母、磁石。飞铁落、生牡蛎。 6.心火旺: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疼痛,舌尖红或舌质红,脉数。治宜清心火。 水牛角、牛黄、黄连、马尾连、生栀子、莲子心、百合、竹叶、木通、连翘、生地、丹皮。 7.痰迷心窍: 神志错乱,意识不清,或神呆目滞,自言自语,举止失常,脉沉弦滑,苔白腻。严重者可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喉口痰鸣,漉漉有声。治宜开窍化痰。 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蟾酥、菖蒲、炙远志、郁金、细辛、猪牙皂、竹沥、青礞石。 8.心血瘀阻: 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向左臂内例放射,时发时愈,严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丹参、桃仁、酒红花、酒川芎、三七、赤芍、郁金、毛冬青、银杏叶、鱼腥草根、荜苃、檀香、降香、沉香、公丁香、乳香、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 (二)小肠 1.小肠虚寒: 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排气则舒,或疝气作痛,苔白脉弱。治宜温小肠寒。 煨肉豆蔻、乌药、肉桂、小茴香、橘核、青皮。 2.小肠实热、心移热于小肠,心胸烦热,尿频而痛,口舌糜烂疼痛。治宜清小肠热。 木通、竹叶、小蓟、泽泻、白茅根、生地、赤茯苓、猪苓、灯芯、滑石、玉米须、赤小豆。 (三)肝 1.肝阴虚; 头痛眩晕,两胁隐痛,耳鸣失眠,五心烦热,口干咽操,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治宜滋养肝阴。

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 一、A1 1、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皮下出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此为 A、心血虚证 B、脾不统血证 C、心脾气血虚证 D、气不摄血证 E、心气虚证 2、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 A、肺肾阴虚证 B、肺肾气虚证 C、肾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肺阴虚证 3、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证属 A、肝火炽盛证 B、肝胆湿热证 C、肝阳上亢证

D、肺热壅盛证 E、肝火犯肺证 4、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 A、肝脾不调证 B、肝胃不和证 C、肝胆湿热证 D、肝郁气滞证 E、胃热炽盛证 5、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属于 A、肾气不固证 B、肺肾气虚证 C、肺肾阴虚证 D、肺气虚证 E、肺脾气虚证 6、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不包括 A、心烦失眠 B、食欲不振 C、腰膝酸软 D、五心烦热 E、潮热盗汗

7、心悸气短,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此属 A、心血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阴虚证 D、心气虚证 E、心脾气血虚证 8、下列不属于心血虚证表现的是 A、心悸怔忡 B、失眠多梦 C、健忘 D、心中烦躁 E、面色萎黄 9、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者属于 A、心脉痹阻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火上炎证 D、痰蒙清窍证 E、瘀阻脑络证 10、痰蒙心神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 A、神情痴呆 B、心烦失眠

C、意识模糊 D、喃喃自语 E、举止失常 11、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 A、心痛 B、心烦 C、失眠 D、健忘 E、心悸 12、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属于 A、心火亢盛证 B、膀胱湿热证 C、胃热炽盛证 D、肝火上炎证 E、肠道湿热证 13、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 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 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 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 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 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一一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 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 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 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 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 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 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 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

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中 医 治 疗 男 性 病 的 心 得 和 体 会

中医治疗男性病的心得和体会 【摘要】:本文在综合研究了当前我国男性病中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有限的医疗实践,主要讨论了当前国内男性病中医临床治疗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尝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辨证辨病辩体论治 1.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也越来越关注,以前不太受重视的一些疾病,如男性病等慢性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西医对男性病等慢性疾病疗效较差,或者说可以诊断,但没有好的办法治疗,或者根本诊断不出疾病,只能归结为功能障碍,而且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在此背景下,中医药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中医男科学也得以建立和发展,其理论发展也已成熟,并也成为教科书的内容。在中医外科学中成为泌尿男性疾病,包括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等各项内容,还详细论述了一些常见的男性疾病的诊治。[1] 教材较为全面,但是教材也存在缺陷,如缺乏案例,辨证论治不够细致,对方剂论述过少,对药物则毫无论述。即教材有些脱离缺乏临床实际,缺乏对初学者的经验指导,经依靠学习教材,无法成为合格的临床男科医师,编写的再好,学完了也被大多数学生抛弃了。 男性病中医临床中存在的问题更多,最常见的是大多数男科中医师,临床中依靠的是化验单,先确定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就是用西医套用中医中药。如确定为前列腺炎,那治疗方法即为抗生素加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方剂,水平高的再加些活血化瘀药,再高点的加点理气止痛药,再高点加点补气血阴阳之类的药。忘记了最基本的中医辨证,更不要谈什么辩体、论治了。教材上的辨证论治都抛之脑后了。有的医师还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中西医结合了,看的很好了,效果不好纯粹是病人病的太重,或前列腺炎是看不好的,为自己的平庸推卸责任。传统的理法方药,他们是彻底的忘了个精光,理没了,法、方、药更不用谈了,或者这也是当代中医的悲哀,患者的悲哀。当然前列腺等男性疾病的治疗确实有较大难度,但是不等于毫无办法,传统中医在此病的治疗上还是有较好疗效和较大优势的。 下面主要讨论下男性病中医辨证和论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以及几个案例,希望男性病中医治疗能不断改进、提高,同时也对自身进行反省,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准。 2.辨证 首先强调要重视辨证,绝对不允许现在很多医师的所谓中西医结合辨证法,必须坚持传统的中医辨证,如脏腑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有些病还涉及经络辨证、八纲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具体辨证时,应结合疾病和治疗需要选择辨证种类。在病位上,以脏腑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为主;辨证内容包括单一辨证、复合辨证。 临床中辨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辨证时往往只重视脏腑辨证。如重视膀胱病辨证,尤其是治疗前列腺炎、淋症、睾丸炎等病时。重视肾病辨证,如治疗阳痿、早泄、不育等病时。辨肾病时重视肾阳、肾气,忽视肾阴等。近来又很重视瘀血辨证,而往往忽视心、肝、脾、肺辨证,更忽视气血津液辨证。在辨病因时重视湿、热,忽视寒、风、暑、燥。辨病机时重视脏腑、血瘀,忽视气、经络。即使

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九单元脏腑辨证 病性 气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虚脉(细弱无力) 血虚唇甲色淡、爪甲色淡、面色无华、脉细涩 阴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虚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胖大、虚脉 精亏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发脱齿松,健忘 实寒寒冷、排泄物清稀白、舌苔白、脉紧或缓或迟 实热发热、排泄物黄稠、舌红苔黄、脉数或滑 痰湿痰多,胸闷脘痞腹胀、困重、苔腻、脉滑或濡 痰热 排泄物黄稠量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湿热 气滞胸闷脘痞腹胀、走窜、情志影响、嗳气矢气、脉弦 血瘀刺痛、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食积暴饮暴食、嗳腐吞酸、厌食、矢气酸臭、苔腻 水身体浮肿 内风口眼歪斜、肢体震颤、四肢抽搐、言语不利、半身不遂阳亢眩晕、面红目赤、头重脚轻、舌红苔黄,脉弦 燥口干、唇燥、咽干、舌苔干,脉浮 津亏口干、唇燥、咽干、舌苔干,脉细数无力

细目一辨心病证候 要点一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1.心血虚证: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舌色淡,脉细无力。 2.心阴虚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心气虚证: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细目一辨心病证候 4.心阳虚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5.心阳虚脱证:突然冷汗淋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6.心火亢盛证: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甚或口舌生疮、溃烂疼痛;或见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或见吐血、衄血;或见狂躁谵语、神志不清。 7.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或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瘀) 或以心胸憋闷为主,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痰)或以遇寒痛剧为主,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寒)或以胀痛为主,与情志变化有关,喜太息,舌淡红,脉弦。(气)

中医考研复习经验及复习资料分享

中医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对很多人来说,也许这如登天,因为,这对他的意志力、自律力、体力等,都是极大地考验;而对有的人来说,考研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能完成很多人不愿意做,也不敢的事情,也正是这一类人,他们在考研中很容易获得成功,并且,在以后的诸多事情中他们都在默默努力,心存目标,一点一点向目标接近。对这类人,我们现在会给他们一个称号,那就是——“学霸”。不少人对“学霸”这个称呼多多少少都心存敬畏,可是,我要说是,只要你愿意,你就是别人羡慕的“学霸”。做好准备了吗,下一个“学霸”? 跟随我的思路来吧! 从一进大学校门那天起,我就知道学医的路子不好走,不是因为医患关系紧张,也不是因为学医要记忆的东西多,而是因为,医学的学习不像别的专业那样,你要有所作为,想让自己能力突出的话,你就必须不断学习,包括考研、考博等。所以,从我知道这个现实的时候起,我就决定,我要考研。决心很重要,有了做事情的决心,你成功的几率就会增大很多。所以,我要讲的第一点,就是下定决心。 一、下定考研决心 无论做什么事,决心是第一位的,有了决心,才能一直坚持,没有决心,则如一盘散沙,因此,对于考研的同学,应该及早明确是否考研。明确是否考研后,要做的就是,下定决心。考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下定决心之前,肯定要进行一番思考斗争,因为一旦决定考研,就意味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要丧失比别人多得多的课余时间,要忍受酷暑寒冬坐在教室里埋头苦干,更难以做到的是,要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管理自己,一直坚持到考试的那天。要做到这些,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二、确定目标 有了决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努力才有方向,才能有更好的更充足的动力。但是目标的明确不是越早越好。太早树立目标,到真正报名的时候,可能会困扰你,

针灸学练习题__第一临床医学院

针灸学练习题--1 总分:200.00 及格分:120.00 一、单选题(共200题,每题1.00分) 1.耳穴屏尖位于( ) A.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B.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C.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D.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E.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2.散刺法又称( ) A.点剌B.豹纹刺 C.循经刺D.毛刺E.半刺 3.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A.4寸B.5寸 C.6寸D.7寸E.8寸 4.冲脉在腹部并何经而行( ) A.任脉B.胃经 C.肾经D.脾经E.以上都不是 5.两眉头的中间是( ) A.攒竹B.印堂 C.鱼腰D.太冲E.球后 6.手阳明经的输穴是( ) A.三间B.后溪 C.中渚D.陷谷E.束骨 7.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

A.印堂B.太阳 C.球后D.丝竹空E.上明 8.下列穴位中所属经脉属土,穴性属水的是( ) A.冲阳B.解溪 C.太白D.大都E.阴陵泉 9.既是八会穴又是合穴的是( ) A.委中B.委阳 C.阳陵泉D.足三里E.太渊 10.针灸治疗便秘的正确取穴方法是取( ) A.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B.三焦经以宣通三焦气机 C.肝经荥穴以疏肝解郁D.脾俞胃俞以扶助中气E.温通下焦阳气为主 11.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治疗什么病( ) A.顽固性遗尿B.顽固性头痛 C.顽固性腹胀D.顽固性呕吐E.顽固性痛经 12.《难经》全书共有( ) A.七十八难B.八十一难 C.六十九难D.七十二难E.八十八难 13.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 A.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B.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 C.前胸与后背的密切联系D.脏腑与五官的密切联系E.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密切联系14.牙痛取“大肠”的选穴原则是( ) A.按相应部位取穴B.按临床经验取穴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

熟悉气血津夜的功能和四个基本虚症的表现 1气虚元气虚神疲乏力;宗气虚气短息弱,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脉虚;卫气虚自汗易感冒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肺气虚:咳喘无力、易于感冒、痰白清稀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肾气虚:二便、胎元、精关、经带不固,呼多吸少 2血虚(一黄五白加病位)面色萎黄五白:面色、唇、睑、龈、甲淡白无华 + 脉细无力 头目失养,头晕眼花;筋失所养,手足麻木;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冲任不足月经少、闭经 心血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 + 血虚证 肝血虚(筋脉目爪失养+血虚证)头晕目眩,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润动,或见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舌淡,脉细 3阴虚瘦形体消瘦;红颧红,唇红,舌红少苔;热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骨蒸劳热,盗汗干口燥咽干,便秘溲黄,舌苔少津数脉细数 心阴虚:心血虚(心悸怔忡)+阴虚 肺阴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阴虚内热 肝阴虚(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滋润,阴虚内热)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胸胁灼痛,手足蠕动,脉弦 肾阴虚: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女子经少、闭经或见崩漏 4 阳虚气虚自汗,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 + 寒象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便溏,面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心阳虚:心悸怔忡,胸闷或胸痛,脉弱或结代,+ 阳虚证 ?脾阳虚:寒象 + 纳少腹胀,大便稀溏+腹痛喜温喜按、 ?肾阳虚:性机能减退阳痿、宫寒不孕腰膝酸冷,形寒肢冷,下肢为甚等虚寒之象 心病辨证生理功能 ?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1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2心主神明,为人体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A心病的常见症状 1心脏本身:心悸、怔忡、心痛、胸闷; 2血:面色无华、暗晦; 3神志: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躁狂、神昏、神识错乱; 4舌:舌尖红、绛、起刺、舌疮;5脉:细微、结代或促 B小肠病的常见症状 1泌别清浊:大便失调、小便短赤;2坠入阴囊:疝气。 心血虚证(心悸、失眠及血虚证) ?概念: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

中医脏腑辨证

中医脏腑辨证 心血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头晕,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 心阴虚证 【临床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或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 心气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质淡 心阳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形寒畏冷,面色 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 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动则益甚,咳痰清稀,语声低怯,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 肺阴虚证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

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见肥胖、浮肿,舌淡苔白 脾阳虚证 【临床表现】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 寒湿困脾证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口腻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 胃气虚证 【临床表现】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不思饮食,食后胀甚,时作嗳气,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气短神疲,倦怠懒言,舌质淡,苔薄白 胃阳虚证 【临床表现】胃脘绵绵冷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挟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无力,畏寒肢冷,舌质淡嫩或淡胖 胃阴虚证 【临床表现】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习题及答案:脏腑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习题及答案:脏腑辨证 一、A1 1、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皮下出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此为 A、心血虚证 B、脾不统血证 C、心脾气血虚证 D、气不摄血证 E、心气虚证 2、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 A、肺肾阴虚证 B、肺肾气虚证 C、肾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肺阴虚证 3、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证属 A、肝火炽盛证 B、肝胆湿热证 C、肝阳上亢证

D、肺热壅盛证 E、肝火犯肺证 4、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 A、肝脾不调证 B、肝胃不和证 C、肝胆湿热证 D、肝郁气滞证 E、胃热炽盛证 5、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属于 A、肾气不固证 B、肺肾气虚证 C、肺肾阴虚证 D、肺气虚证 E、肺脾气虚证 6、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不包括 A、心烦失眠 B、食欲不振 C、腰膝酸软 D、五心烦热 E、潮热盗汗 7、心悸气短,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此属

A、心血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阴虚证 D、心气虚证 E、心脾气血虚证 8、下列不属于心血虚证表现的是 A、心悸怔忡 B、失眠多梦 C、健忘 D、心中烦躁 E、面色萎黄 9、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者属于 A、心脉痹阻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火上炎证 D、痰蒙清窍证 E、瘀阻脑络证 10、痰蒙心神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 A、神情痴呆 B、惊悸失眠 C、意识模糊 D、喃喃自语

E、举止失常 11、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 A、心痛 B、心烦 C、失眠 D、健忘 E、心悸 12、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属于 A、心火亢盛证 B、膀胱湿热证 C、胃热炽盛证 D、肝火上炎证 E、肠道湿热证 13、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 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 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 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 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 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 14、胃阳虚证呕吐的特征是 A、干呕呃逆 B、呕吐酸馊食物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一一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 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 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 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 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骞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 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 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 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 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 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一、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悸,胸闷,气短。 2、气虚表现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3、辨证依据心悸、神疲与气虚症状共见。 二、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 2、阳虚表现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3、辨证依据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与阳虚症状共见。 三、心阳暴脱证的临床表现 1、心阳虚证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2、辨证依据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等。 四、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鉴别 五、心脉痹阻证瘀、痰、寒、气的比较

六、心脉痹阻证的证候分析 1、病因 (1)本证多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运血无力,而致气滞、血瘀、痰浊、阴寒等邪气痹阻,心脉癖阻。 (2)其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2、证候分析 (1)心阳不振,失于温运,或瘀血内阻,心脏搏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 (2)阳气不宣,血行无力,心脉阻滞不通,故心胸憋闷疼痛。 (3)手少阴心经之脉横出腋下,循肩背、内臂后缘,故痛引肩背内臂。 七、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悸,失眠,多梦。 2、血虚表现头晕眼花,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3、辨证依据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多有久病、失血等病史。 八、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 2、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盔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辨证依据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症状共见。 九、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