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十讲第一讲

有效教学十讲第一讲
有效教学十讲第一讲

有效教学十讲

原著:余文森教授福建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节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在学生的学习上。学习有有效性可用三个指标来考量:

一、学习速度。二、学习结果。三、学习体验。

速度:(学习效率):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同样的学习内容,达到同样效果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

学习结果:指经过学习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我们希望每节课,或者每次课之后,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主要表现在:从不知→知、从知之较少→知之较多、从不会→会、从不能→能,等等。这是考察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传统的指标主要表现为学业成绩上)。

学习体验:(1)学习中伴随着的状态(过程兴趣)——是生气勃勃、喜气洋洋、其乐融融、愁眉苦脸、冷漠呆滞。(2)结果兴趣——随着某个学科学习的进展,或者说你的学科知识获得的越多,那么你对学习的兴趣是不是越来越强,这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效率: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不能单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当然没有时间做保证,有效性也无从谈起)。课时+ 课外围绕本课程所

花费的时间(预习、完成学案、作业、复习、竞赛)。其它学习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外校外自由学习的时间。非学习时间:休闲、玩、劳动、制作、交友等等。

学习结果:传统的学习结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而学业成绩考试的题目中有两类题目,(一)知识型题目:靠时间、记忆、机械操练、复制即可获得成绩的题目。(二)能力型题目:靠思考、创造性思维、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自由学习及个性化的知识而等而获得成绩的题目。

现在很多高中生为追求高分已经没法过正常的人生活了。假如,过正常人的生活可以考600分,不过正常人的生活可获得610分、620分、非人生活可获得630分、640分(影响他的健康)。但是获得640所付出的代价太高了。现在整个国家的情况大体如此,有些地方已经有了好转。

学习体验:学习中的感情、感悟、思考。如果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一定是主动与幸福的,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能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习变成习惯、变成生活、变成品质。

所以学习的有效性应从三个指标综合考虑。

有效的教学的分析: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落在学生的学习上。

教师的教是促进学的。这种促进又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促进,另一种是间接促进。

“直接促进”是指教师教现成的知识,就是教师授完课后,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深、更容易,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可能学得很慢、学得很潜、理解不到位。

“间接促进”是指教师教的不是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老师的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学习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慢慢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状态。

直接的促进短效。间接的促进长效,它有后劲。教有直接促进和间接促进,这种都是有效的教。

无效的教学分析:无效的教是阻碍学生学习的。

无效的教也分为两种,一种显性阻碍,一种是隐性阻碍。

“显性阻碍”,有的教师讲课条理不清楚,课堂毫无情趣、死气沉沉,这种教就是很直接地阻碍学生学——学生越学越没劲。

“隐性阻碍”,教师讲的都是学生懂的东西,或者说都是学生看书都能看懂的东西,这个教也是阻碍学的,它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有效教学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这是新课程对教的有效性的定位。

一、发展的内涵

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融合,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学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这是新课程对教的有效性的定位。

二、发展的层次(人的发展水平有两层次:现在发展水平与最近发展水平)

现在发展水平:学生可独立完成自己的功课、自己的学习任务。授课提出的问题或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就能解决,这问题就在现在发展区;

最近发展水平:学生刚刚接触这个问题,不能够独立解决,他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合作中、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个问题就在最近发展区。(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

我们的教学就要立足于现有发展区,针对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才会促进发展。我们的教师要瞄准、针对学人发展区,通过教学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的转化为现在发展区,也就是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不能的转化为能的。这种教学对促进学生发展就非常有成效,如果自己的教学老是停留在现有发展区里面,学生虽然获得知识,但是他的智慧不会有发展。(教学内容的把握与教学设计的进行,有理论指导作用)。

三、发展的机制

学生发展按其内在的机制看有两种:一种叫预设性的发展,一种叫生成性的发展。

预设性发展与生成性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可以预计得到的,并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学习完以后就掌握了,也就是说掌握与不掌握是可以预设的。但是也有很多发展是不可预料的,因此,学生是活的,生命与思维是流动的,有的发展无法预设,还有其它方面的发展。

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关注预设性发展(可能是低效的,机械的、沉闷的),还要关注生成性的发展。

四、发展的时间

教学不能短视,要确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教学生3年,要为学生的30年的发展负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这三年的发展若看成是眼前发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在很长时间后仍有作用。

五、发展的主体(发展的落脚点)

主要是学生,同时还有教师。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教师自我提升、专业成长的过程,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学相长”)。教师不断从教学当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这是教学内在吸引力。

有效教学: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