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2) 中考试题汇编

鱼我所欲也(2) 中考试题汇编
鱼我所欲也(2) 中考试题汇编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一、(2007济宁市)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封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⒈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 辟_______

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_______ 骄_________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⒋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二、(2007芜湖市)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2)天祥泫然出涕涕:

⒉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译文:

⒊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⒋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⒌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三、(2008年河南省)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

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

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

句回答。(2分)

四、(2009年赤峰市)

甲:一箪食,一豆羹,----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

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

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

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

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五、(2007年辽宁)

[甲] 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

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

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②值:遇到。③胡贼:胡人入侵

的军队。④败:毁坏,舍弃。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⑥止:

停留。⑦全:保全。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4)遂班军而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

4.[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的思想。(2分)

六、(2007滕州市)

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

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人物

言或行:

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

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

分)

七、(2005年重庆市)

鱼,我所欲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屋舍俨然

B.故患有所不辟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且人患志之不立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D.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5分)

⑴选段中,作者将比作鱼,将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3分)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这个词含义相同。(2分)

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4.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3分)

八、(2005广西南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

C.呼尔而与之与:

D.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2分)

九、(2006浙江金华)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2)贤者能勿丧耳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7.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3分)

8.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4分)

十、(2004四川自贡)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短语。(2分)

①患:②何不用也:

10.按要求填空。(4分)

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然后从两面论

证论点。

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甚于死者”就

是。

十一、(2004湖北襄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12.下列句中“穷”字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复前行,欲穷其林。B.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穷山之高而止。

13.文中“ ”这几句话与“嗟来之食”的故事相近。(2

分)

14.请引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

□□□□□□□;原因是□□□□。(2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十二、(2004广东梅州)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苟:(2)辟:(3)丧: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8、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人皆有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已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陈胜者,阳城人也

19、简答:(5分)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3分)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用原文回

答,2分)

十三、(2008 年湘潭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故患有所不辟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2 分)

12、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

法。( 3 分)

十五、(2008年益阳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

B.由是/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

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十六、(2009年安徽省)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

(乙)过零丁洋(文天祥)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十七、(2008年莆田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2008山东青岛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辟: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

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

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

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

分)

a.

b.

二十一、(09 山东省滨州市)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

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

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

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

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 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 分)

二十二、(09 贵州省贵阳市)

一箪食,一豆羹-----?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 分)

之蹴辩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 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的论证方法.文

段中着重论述了比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 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 分)

二十三、(2009 泸州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 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2)蹴尔而与之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 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4.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 分)

十九、(2012绵阳市)

鱼,我所欲也,……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十、(2012年衡阳)

鱼,我所欲也,……贤者能勿丧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故不为苟得了②故患有所不避也

10.请找出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成王封伯禽于鲁B.告之于帝

C.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D.今诸生学于太学

11.翻译文中画句子(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2.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2分)

13.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2分)

二十一、(2012·兰州市)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之谓失其本心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山不加增复前行,欲穷其林

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二十二、(2011北京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二十三、(2011年广西柳州)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

11.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二十九、(2011年广安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

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

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

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

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4)何故()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

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

心论点(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

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三十、(贺州2011)文言文阅读(12分)

鱼我所欲也鱼,……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12.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学而不思则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朝而往,暮而归

13.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

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

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

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

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二十四、(庆阳市2009甘肃省)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21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7.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

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

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

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

的?(3分)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

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

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

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 _(2)一箪食,一豆羹_ _ (3)蹴尔而与之_ ___(4)乞人不屑()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 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为:(1)今为()(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 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 1、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3、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联:,此是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

简单机械 1.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省力的是(D) A.用羊角锤起钉子 B.用撬棒撬物体 C.用起子起瓶盖 D.用钓鱼竿钓鱼 2.如图所示,在处于水平平衡的杠杆上A点,挂上4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 g),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作用在杠杆B点的力最小为(g取10 N/kg)(D) A.15 N B.6 N C.3 N D.1.5 N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1、m2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BO,不计杠杆重力,则m1、m2的关系为(B) A.m1>m2 B.m1

5.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它相当于一个省力(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若旅行箱内装满物体且质量分布均匀,其总重为210 N,轻质拉杆拉出的长度是箱体长度的二分之一,要使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70N. 6.如图所示,某人在A处提起物体,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解: 7.请画出门手柄受到的压力F的力臂. 解: 8.小明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左(填“左”或“右”)调. (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乙所示的A位置挂上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在B位置挂上4个钩码. (3)下表是该组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杠杆平衡的部分数据: 实验 F1(N)l1(cm)F2(N)l2(cm) 次数 125△10 2310215 32303☆

2020天津各区中考模拟汇编《曹刿论战》

2020天津各区中考模拟汇编《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鄱,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河北结课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师:军队 B.对曰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C.小大之狱狱:案件 D.小信未孚孚:赐福,保佑 10.以现代语言习惯来看,下面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B.何以战 C.必以分人 D.一鼓作气 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B.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原因有三,其中得到曹刿认可的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本文略写齐鲁两军正面交战的情景,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突出了曹刿对有关战争问题的卓越见解读者从中可以看出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D.曹刿的远谋表现在:使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的基础;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明察敌情,把握战机;深谙“勇气”于作战之理,洞察“彼竭我盈”,知道

《陈涉世家》历年中考题集锦(附答案)

《陈涉世家》历年中考题集锦(附答案)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及古诗文填空 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课标A卷)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 2 -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 - 3 -

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二、(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6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 - 4 -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C 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

简单机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简单机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O为拉杆式旅行箱的轮轴,OA为拉杆.现在拉杆端点A处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使箱体从图示位置绕O点缓慢逆时针转至接近竖直位置.则力F的大小 A.一直变大B.始终不变 C.一直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箱体的重力不变,也就是杠杆的阻力大小不变,动力F竖直向上,重力G竖直向下,这两个力的方向始终平行,根三角形的相似性可知,动力臂与阻力阻的比值是不变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与阻力的比值也是不变的,由于阻力不变,所以动力F的大小是始终不变的,故应选B. 2.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老师演示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同学们观察实验 C.便于正确理解力臂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所以这样做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力臂的正确认识,故C正确. 3.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在使用机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但都不能省功,故A选项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B、C、D选项错误; 4.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吊起一袋沙的过程中,做了300J的有用功,100J的额外功,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A.75% B.66.7% C.33.3% D.2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人所做的总功为W总=W有+W额=300J+100J=400J,故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300J/400J=75%,故应选A。 【考点定位】机械效率 5.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且刻度均匀,各钩码质量相等,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减少一个钩码,杠杆会() 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 C.杠杆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原来:3G×4L=4G×3L,杠杆平衡;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减少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现在:2G×4L<3G×3L,所以杠杆不再平衡,杠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右端下沉。故ACD错误,B正确。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 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汇编 2020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6. 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7.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分) 8. 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①, ②”(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 自然之景,抒发了②之情。(2分)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 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_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共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 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2020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doc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 一、古诗文填空。 1、今夜偏知春气暖,。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3、鸡声茅店月,。 4、,。 5、以水喻愁,往往可以收到具体可感的效果,如李煜绝命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在国败、夫亡、失宝时写的《武陵春》中也流露出了类似的感慨:“,。”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李绅对贫苦百姓田间除草的描写;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这是对贫苦百姓割麦的描写(用的名句填写),他们都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 7、我们今天要表达“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意思时,常常会引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陈涉世家》中表示陈胜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 ....(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 秦吏,今欲崐背 ..(借..(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 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 ..(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7、上文中加点的“为”字读音不同于其他3个的是()(2分) A、士卒多为.用者 B、吴广为.都尉 C、君为.秦吏 D、为.陈(陈说)利害 8、下列4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2分)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2009——2011) (一)2011北京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3、非独贤者有是心是:这个,这样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宁愿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为了(第二个)为:接受 5、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 6、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7、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二)09年安徽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简单机械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

简单机械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和G2的两个物体,不计摩擦与绳重,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G1=G2,则F1<F2,甲的机械效率高 B.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C.若G1<G2,则F1<F2,甲、乙的机械效率相同 D.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于滑轮组相同,并且不计摩擦则额外功相等,若G1=G2,则有用功也相同,所以机械效率相等,故A错误; B. 甲图n=3,F1=G1,乙图n=2,F2=G2,若G1=G2,则F1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2009年辽宁省十二市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王①,帝②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③置酒,众皆褒美,坦④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②帝:宋太宗。③僚属:下属官吏。④坦:指姚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众皆褒美,坦独俯首。()(4)尝作假山。() 9.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 (2)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译文: 10.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鲁庄公与宋太宗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 答: 2009年辽宁阜新市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1)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一、1.(1)逃亡 (2)去、往 2.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4.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5.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6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鱼我所欲也_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C 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齐地方千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 shuò”,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读音: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二)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及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鱼我所欲也 【作者】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2)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3)辟:同“避”。 (4)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这里指代办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是,这。 (9)丧:丧失 (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 (11)蹴(尔而与之):蹴,践踏。 (12)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丰厚的俸禄。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辩,同“辨”。 (14)于我何加焉: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于,对。何,什么。益,好处。 (15)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 (16)得我:感激我。得,同“德”,动词。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三十六:简单机械实验(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三十六:简单机械实验 1.(2019攀枝花,30)某同学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一块石头,估测石头质量大约800g。回家后,他用弹簧测力计、玻璃杯、细绳和足量的水等器材测量石头的密度。观察弹簧测力计量程后,发现该测力计不能直接测得石头的质量。通过思考,该同学利用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细木杆和上述实验器材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将木杆的中点O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对杆平衡的影响; (2)将左端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细线把石头挂于OA的中点C,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A端,使杆保持水平,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拉力大小为N;将石头浸没于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杆水平,记下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2.7N; (3)通过计算,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石头的密度为g/m3(已知ρ=1.0×103g/m3); 水 (4)若上述(2)步骤中,只是杆未保持水平,则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019齐齐哈尔,19)小红和小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相等。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调节(选填“A”或“B“)。如图乙所示,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的C点挂4个钩码,在D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仍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3.(2019包头,10)下图是“利用杠杆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ρ水=1.0×103g/m3) (1) 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并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桶A中,此时小桶A中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3) 将石块从溢水杯中取出,擦干后放入另一相同小桶B中,将装有水和石块的A、B两个小桶分别挂在调好的杠杆两端,移动小桶在杠杆上的位置,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回复平衡,如图丙所示。此时小桶A、B的悬挂点距支点O分别为13cm和5cm,若不考虑小桶重力,则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为g/m3;若考虑小桶重力,石块的实际密度将比上述测量值。 4..(2019遂宁,22)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选择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滑轮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效据如下表:

2009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2009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整理编辑: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曹刿论战》选文,完成问题。(8分)(09年义乌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一)1.B(2分) 2.D(2分)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4.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题目。(共8分)(09年北京市怀柔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课标A卷)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二、(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6分)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失期,法皆斩。译文:②天下苦秦久矣;译文: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文: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 ....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答: 三、(甘肃省兰州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11分) 二世元年七月,.....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 ..谪戍渔阳闾左:(2)度.已失期度:(3)会.天大雨会:(4)宜.多应者宜: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必然性: 四、(山东省临沂市2006年非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素:②比.至陈比:③使公即恒楚将.将:④恒楚亡.在泽中亡: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译: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译: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答: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 五、(浙江省绍兴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选文,回答文后各题。(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