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1-2019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学毕业期末试卷(江苏真卷)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末试卷 2019.6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14%)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忠贞.(zh ēn ) 时光荏.(rén )苒 B.摇曳.(yì) 同仇敌忾.(kài ) C.教诲.(huǐ) 直截.(jié)了当 D.瘦削.(xu ē)乘.(chéng )虚而入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硕大无朋.(比) B.绿草如茵.(垫子或褥子) C.锲.(雕刻)而不舍 D.望而却.步(推辞,拒绝) 3.下列词语中与“玉琢冰雕”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柳暗花明 B.鬼哭狼嚎 C.鉴往知来 D.山清水秀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铁路梦、大桥梦、大学梦、机场梦,到触手可及....的高铁梦,一个个美梦成为现实,引领泰州一次次跨越赶超…… B.这次比赛,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泰州远大足球队都略胜一筹....。 C.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很多人已经对中国式“剩宴”司空见惯....。 D.最近,音乐老师蓄谋已久....的舞蹈节目终于在鼓楼广场成功演出。 5.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近百年来,我国虽然也出现过不少杰出的科学家, 出现过像“五四”运动那样的倡导科学的全国性热潮,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科学事业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全国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 A.同时 但是 因为 所以 B.甚至 但是 只有 才 C.同时 由于 只有 才 D.甚至 由于 因为 所以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老师慈母般的关怀,我一辈子都终生难忘。 B.秋天的古银杏森林公园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那个时候,游客纷至沓来。 C.任正非先生侃侃而谈,其胸怀之宽广,视野之开阔,见解之高明,令人佩服。 D.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7.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学校(校区)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二、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6%)

8.六月的荷塘碧波dàng yàng(),?u huā()在池中悄然zhàn fàng(),鱼儿在水里尽情xī xì(),几只bái lù()时而高飞,时而低鸣。这美景真令人táo zuì()啊!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

9.赏景品花。语文学习就是一次寻美之旅,你看那大自然的母性之美:

是她宽广的胸怀,是她,是她,是她……你再看那广玉兰的韧性之美: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

10.吟诗弄词。“,”这是李贺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是于谦愤世嫉俗的呐喊;“,”这是李清照凛然风骨的写照……徜徉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我应如张志和笔下的渔翁一样“,,”。

四、语文实践活动。(6%)

11.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句:太阳无语

..,却.体现出巍峨。(2分)。

..,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

仿写:

12.在学校组织的参观泰州白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活动中,同学们对海军诞生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致推荐你去邀请纪念馆解说员为大家讲解。你怎样邀请解说员?将你邀请时说的话写在横线上。(2分)

13.秦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西游记》原著。肖军同学认为原著生涩难懂,且篇幅很长,作为六年级学生,只要大致了解《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就可以了,因此,他选择阅读《西游记》(青少版)。作为同学,你如何劝说他?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2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五、阅读以下介绍5G的短文,完成14-16题。(6%)

5G的主要性能,分别是、和。第一个是超高速率,5G的峰值速率,下行可以达到每秒20G比特,上行速率可以达到每秒10G比特。可能会有很多人不明白,这样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我们以同样的口径,4G的下行速率是每秒1G比特,所以说5G的速率是4G的()倍。第二个是超低时延,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开车的时候从发现情况到要踩刹车这个反应的时间一般是0.4秒,也就是400毫秒,而5G只要一毫秒就可以反应了。第三个是超高密度,在一平方公里内,5G大约可以把100万台设备连接起来。

14.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2分)

15.“在一平方公里内,5G大约可以把100万台设备连接起来。”一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6.“第二个是超低时延,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开车的时候从发现情况到要踩刹车

这个反应的时间一般是0.4秒,也就是400毫秒,而5G只要一毫秒就可以反应了。”一句中,运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2分)

六、阅读丁立梅的散文《满架秋风扁豆花》,完成17-22题。(14%)

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中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有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房,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⑧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17.“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1分)

18.季敏同学觉得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比较啰嗦,不如改成“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树和树枝爬”。你认为呢?请将你的观点和理由写在横线上。(3分)

19.从文章结构看,第五自然段起的作用。(1分)

2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分)

⑴第二至四自然段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扁豆从藤蔓攀缘,到花朵盛放,再到结荚成形的生长过程。()

⑵第三自然段中,“无数的蝶翅,在秋风中翩然舞蹈,欢天喜地。”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蝴蝶生机勃勃的情态,蕴含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⑶文中作者对扁豆花经历了冷漠、欣喜、喜爱到赞美的感情变化。()

21.第七自然段中,“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联系上文,“那个姿势”是什么姿势?请用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从“都是那个姿势”,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妇人?请写在横线上。(3分)

22.文章题目是《满架秋风扁豆花》,读完全文,你认为丁立梅仅仅是在写扁豆花吗?为什么?(3分)

第三部分课外阅读

七、名句积累。(2%)

23.商女不知亡国恨,。

2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26.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八、选择题。(1%)

27.嘎鱼一口咬定青铜偷了他们家的一只鸭子。此时,青铜的做法是()

A.与嘎鱼一家据理力争

B.不得不承认自己偷了鸭子

C.找到那只公鸭,抱着它满村巷跑

D.从自家捉了一只,悄悄还给嘎鱼

28.《清塘荷韵》一文中,作者在种荷之前,“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这样做的目的是()。

A.讨厌莲子

B.砸碎它,让它消失

C.让它永远埋在泥土里

D.让莲芽破壳而出

九、简述题。(2%)

29.《西游记》阅读交流课上,大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甲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昏庸无能、是非不分。作为乙方代表,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简要阐述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第四部分习作表达

十、习作表达。(40%)

30.一本书,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这是书的魅力;一座名山,一汪湖水,一处名胜,让我们流连忘返,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一手好字,一部影片,一幅画,让我们反复回味,这是艺术的魅力;知识丰富,举止文明,关爱别人,尊老爱幼,这是人格的魅力……请以“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紧扣题目,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字数在500字左右。

(命题人:丁斌陈爱琴审核人:张怀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