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经典名著

西方哲学经典名著
西方哲学经典名著

西方哲学经典名著选读书目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

(意大利)奥古斯丁《忏悔录》

(意大利)阿奎那《神学大全》

(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荷兰)斯宾诺莎《伦理学》《神学政治论》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狄德罗《百科全书》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逻辑学》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英)培根(《新工具》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

(英)霍布斯《利维坦》

(英)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英)休谟《人性论》

(英)洛克《政府论(下)》

(英)密尔《代议制政府》《论自由》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奥地利)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奥地利)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英)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法)萨特《存在与虚无》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奥地利)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

(美)罗尔斯《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

(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美)亨廷顿《第三波》《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英)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民族-国家与暴力》《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合法性危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法)福柯《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

西方思想家经典著作选读

西方思想家经典著作选读 物理09—5 朱志伟 10094674

浅析黑格尔法哲学 【摘要】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在晚年完成的法哲学思想体系,不仅是对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完善,也是近代法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作为一位哲学家,黑格尔对政治、法律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发表了许多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在理论上的深刻性,逻辑上的严密性都远远超出了一般法学家。因此,他在政治、法律哲学上的贡献是重大的,甚至有人说,不了解他的政治、法律哲学,就不能透彻理解他的思辨哲学。[ 《黑格尔政治著作选》作者:(德)黑格尔著,薛华译者序。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自由意志理念 黑格尔所著的《法哲学原理》是他担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出版的,这也是他晚年在柏林任教期间唯一的著作。他主要的政治哲学思想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系统的阐发。遭到了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许多人批判,称其为普鲁士王国的“官方哲学家”、“把哲学应用来替反动的普鲁士政府服务”等等。对于这些批判,我们应该站在哲学思辨的高度去审视,不能人云亦云。本文拟对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以及法哲学在其哲学体系、对法的定义、法哲学的具体思想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法哲学包含了三大部分,即抽象的法、道德、伦理。这三个部分都是特定的法或者权利在不同形式上和阶段上自由的体现,较高的阶段比前一阶段更加具体、更加丰富。意志自由贯穿着其整个法哲学体系。抽象法阶段只有抽象形式的自由;道德阶段便有了主观的自由;而伦理阶段是抽象法与道德法的真理与统一,也就是说意志自由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实现的阶段。[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7] 所以,黑格尔的法哲学就是关于人类自由的系统化学说。 黑格尔认为,法及其法哲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有自己的特定范畴和完整的体系。这些内容包括:抽象法、道德法、伦理、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世界历史以及一系列的法律思想。 另外,黑格尔的法哲学将法分为自然法和实在法,并将法和法律加以区分。实定法是指现实中存在的法,包括习惯法(主观的和偶然的被知道的法)、判例法(法官定法)、引证法(法学家著作)、制定法(立法法)[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218至220],又根据其适用的范围分为国家法(国内法)和国际法。自然法是指应然法或者法的原理,又被成为“哲学上的法”。由于黑格尔着重从哲学的层面研究法,并将他的哲学思想运用于对法的分析,因此他的法哲学研究重点不是放在实然法上,而是放在应然法上。他的法哲学研究更具有思辨性,但又不仅有思辨而不关涉现实的操作。无论从哲学还是法学的角度来看,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一书都是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二、法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关系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089 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学分:4 学时:68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 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 (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 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 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第三章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一、智者运动 (一)智者和智者运动 1、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 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文明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二)智者运动的原因 1、为适应人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 2、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条件。 (三)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 (四)智者中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 (五)智者运动的意义 二、苏格拉底 “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观念和理想统治西方文明达两千年之久,而且继续影响今天的思想。”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罗素有如下表述: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 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后,自然科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与传统哲学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即使是哲学,其中也因态度的差异而分出若干派别来了。但这种差异,主要的还是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哲学反映人的生活,也介入人的思想,它也就有些差异。 罗素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以归纳和实验为基础的哲学)最终成为塑造时代的主要知识范型。(这一点对于文科的学者和学生不免有些不甘心,但事实如此)罗素自己理科成绩很好,曾和怀特海合著有《数学原理》一书,因此也敢于大胆地批评黑格尔的数学和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哲学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数学大约不比黑格尔高明,在此方面就无从下手)。当然,读书至此,我也只能叹气,我的数学基本上是四则运算水平的,又何从决定罗素的对

西方哲学简史

怀化学院 《西方哲学简史》 学科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理想国》社会问题制度设计 及与当今我国政策对比 姓名:李林 班级: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3班 学号: 1008403003

2012年12月 摘要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是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巨著,他基于对当时希腊雅典社会政治的观察,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痼疾,以及自己在政治上的失利,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见解,想要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追求最高的善,实现完美的生活。他所要建立的国家在现在看来虽然不是他所认为的那种高度的理想,可是却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因为人类社会是有其相通之处的。 关键词 柏拉图《理想国》制度设计思考 Abstract Platon's " ideal country "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scholar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work, he was Greek Athens based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see in the social reality of weakness, as well as his political defeat, and 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political opinion, wan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deal state, the pursuit of the highest good, to achieve perfect life. He wanted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seems at present although not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整理初稿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利益和谐论: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利益和谐,是相对而言的,它并非指各主体的利益分毫不差的完全一致,而是指它们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利益取向具有一致性,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能够并行不悖,某一主体实现自我利益的行为并不干扰或阻碍其它主体利益的实现。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阿奎那、亚当·斯密、巴师夏。 2、教会税: 又称为宗教税,是对教会成员征收的一种税。由于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在各国的税法体系中往往显得很独特,目前主要存在于部分欧洲基督教新教国家,如德国、瑞士及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在德国、瑞士、奥地利,由于政府与天主教和新教教会签的条约有教会税。教会税是所得税的百分之九左右。而且,在弥撒可以捐款。别教会的会员通常自愿地付款。别的欧洲国没有教会税。例如,因为法国没有教会税,法国人只自愿地捐款,所以法国的教会很贫穷的。 3、政治自由: 指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自由地发表意见、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 它通常表现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只能做法律允许的事情,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就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或制裁。 4、排他性利益: 是指一种利益只能被某一特定的主体来占有或消费。排他性利益通常与对抗性(rivalry)联系在一起,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团体来享有或消费这一利益时就会发生零和性的对抗,一方所得即为另一方所失,某一民族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建立在排斥其它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的。排他性利益最典型的例子是国际关系领域国家主权属下的自然资源,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它只能由当事国来开发、管辖,其他国家不能干预。 5、应然:

经典哲学书籍推荐

经典哲学书籍推荐 哲学入门书:国外比较好的有《苏菲的世界》,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罗伯特middot;所罗门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等; 国内的比较好的有: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袁卫的《哲学家的故事》,吉林出版集团的文聘元的《你不可不读的西方哲学故事》等。 进阶:开始系统地读哲学史的著作。西方哲学推荐先读张志伟老师的《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老师的《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再读凤凰出版社与江苏人民出版社合出的《西方哲学史middot;学术版》。中国哲学先看冯友兰先生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再看中山大学与武汉大学合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复旦大学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看哲学史的时候,可以结合地看原著选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深入:研读各位哲学家的原著, 西方哲学: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奥古斯都:《忏悔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 洛克:《人类理解论》、《政府论》。斯宾诺莎:《人类理智新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密尔:《论自由》。体谟:《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纯粹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原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尼采:《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胡塞尔:《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福柯:《词与物》、《知识考古学》。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约翰bull;罗尔斯《正义论》。等等。 中国哲学:《周易正义》、《论语集注》、《孟子正义》、《大学》、《中庸》、《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庄子集释》、《荀子校释》、《韩非子集解》、《淮南子集释》、《春秋繁露》、《王弼集校注》、《原道》、《周敦頣集》、《张子正蒙注》、《二程集》、《四书集注》、《朱子语类》、《传习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周山全书》等等。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笛卡尔的唯理论)【圣才出品】

第13章笛卡尔的唯理论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哲学家,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指导心智的规则》(1628年)、《方法谈》(1637年)、《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年)、《哲学原理》(1644年)。 一、方法论的反思 笛卡尔从方法论的角度,摧毁旧的经院哲学体系的基础,同时证明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合法合理性。他的《方法谈》为理性时代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1.普遍数学 (1)笛卡尔坚持统一的科学观,所有科学门类都统一于哲学。 (2)科学的统一性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他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 (3)普遍数学把数学最一般的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数学的一般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 ①数学的“度量”只是量与量之间的比较。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同与异的比较。 ②科学研究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一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分析。在数

学中,研究对象是同质的,这两种方法是可逆的。但形而上学的方法首先是分析,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2.方法论规则 按照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笛卡尔建立起四条方法论的规则: (1)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 (2)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 (3)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 (4)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分析要彻底,综合也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 这四条规则都没有经验感觉的地位,分析和综合都是理性的方法。 二、第一哲学的沉思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包括六个沉思,前三个沉思用分析方法,建立第一原则“我思”(cogito)和第一原因“上帝”,后三个沉思用综合方法,从简单推导复杂,得到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一、名词解释 (1)智者学派P32--33 1、“智者”来自“智慧”这一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 2、“智者”才专门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种有成就的人。学生交纳学费、教师则保证学生获得事业成功所需的能力; 3、智者传授的智慧主要是修辞学和辩论学; 4、智者着重培养学生演说和辩论的技艺,而不传授知识学理; 5、智者职业带有商业特点,智者虽然是“有智慧的人”,但智慧只是他们专用来达到使用目的之手段。 (2)、四因说P72 1、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方面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理由就是运动的四种原因。 2、事物运动变化有四种原因。 3、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继续存在?因为他们由不变的质料构成,这一理由即质料因;事务为什么以某一特定的方式运动?因为他们各有特定的形式,即形式因;事事物为什么会开始和停止运动?因为他们受到推动或作用,推动或作用者即动力因;事务为什么要运动?因为他们都朝各自的目的,对动者或作用者即动力因。 4、“亚里士多德强调,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通常是一致的,因此,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都属于形式,把“四因”最终归结为质料与形式的区分。

(3)、经院哲学p138 1、“经院哲学”,愿意为“学院中人的思想”,又译作“士林哲学”。 2、其特殊含义是,在公教会(或天主教)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3、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以“经院”为生存环境,二是它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4)、奥康的剃刀 1、奥康提出的。 2、只有自明知识或证据知识才能算作知识,那么,一切既无逻辑自明性又缺乏经验证据的命题和概念都必须从知识中剔出去。 3、这句话后来被人转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施”,即经济思维原则。 (5)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一场14-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继而发展到西欧各国的思想文化运动。由于这一时期,思想家们主要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的杰出贡献,通常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而它的实质是“人文主义运动”。 (6)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指人文学科。 2、包括语法、修辞、诗学、历史与道德哲学。 3、它的培养目标是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4、其本质是论证人的崇高价值。即尊严、价值、自由。 (7)四假相说P204-205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导论 1、人类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实现自足。 2、政治学要处理好的关系:①神权与俗权的关系,涉及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如何安排的问题。 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涉及到社会自律与政府管制的尺度如何把握的问题。 ③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集体、局部与整体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④平等与等级的关系,涉及基于社会差别的公民权利和社会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⑤自由与权威的关系,涉及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如何划分的问题。 ⑥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涉及公民权利范围与政府权力界限如何界定的问题。 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涉及公民权利的内容和条件如何确定的问题。 ⑧大众与精英的关系。涉及大众参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 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权力结构以及地域分布如何安排的问题。 ⑩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涉及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如何平衡的问题。 3、为什么名著的魅力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所讨论的议题是永恒的,它们所阐发的价值取向 和道德意义是永恒的,它们的话语是政治思维永恒的源泉。是时代的具体问题有感而发的著作,而它们的内容却又都有超时代、永恒的意义……它们是我们了解西方现代文化的基础,它们也是构成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所需的知识的核心。 三种研究方法:①历史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认为,对于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理论的理解,都必须把它置于它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并且是对于某种特定政治事实的反应,研究者的任务在于发现并揭示历史当中的“伟大传统”。 ②哲学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政治思想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复活历史上的巨人,而在于更新今天的生活,解决今天的问题。 ③语境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通过分析思想家的语言环境来完整准确地理解各种思想的真实含义,如主权、平等、权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理想国。 1、柏拉图式的爱情:追求心灵的沟通,排斥肉欲。 2、柏拉图的评价:正如耶稣在基督教中的地位,柏拉图在思想领域也扮演着相同的角色,他就是思想 界的耶稣。诚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的,“欧洲哲学传统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它是由对柏拉图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先要了解它们的哲学与历史。赵敦华所著的《西方哲学简史》不仅是一部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教材,更如书本简介中写的那样,使“一系列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的展览”,通读全书,你大概便会了解千年来主导西方,尤其是欧洲的哲学思想,明白他们脑中的哲思与看世界的角度是如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科学:一切确切的知识;神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外的教条。哲学:介于二者之间,包含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又诉之于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全书从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开端,到黑格尔哲学的发展结束,全面而粗中有细地描述了西方理性思维与哲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其中庞杂的引用与抽象论证使得阅读此书的速度必须慢下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哲学教人理性,激励人们无所无忌的去学习与求知。面对宇的无限,宙的永恒,茫然的时空迁移,我们是沧流中的微尘,不知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但即使不知道,很多人依旧可以幸福地活着,安然而满足。但有人不甘于满足。正如我们对种种自然现象怀着无限的好奇一样,我们对有限的自身和无限的宇宙之间的关系都有着浓烈的求知欲。真理固不可得,哲学的命题也永远没有答案,但我们无法忍受不去探寻的停滞,所以我们不懈寻求,向着没有源头的光明,漫步跋涉在无垠的迷林中。 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西方哲学史全脉络

西方哲学史全脉络 以上,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 它提出了逻辑、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以上,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西欧不可侵犯的绝对意识形态,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所笼罩。从教父哲学(柏拉图-奥古斯丁体系)到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体系)的过渡反应了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复苏,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为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以上,近代早期西欧哲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演化出欧陆唯理论同不列颠经验论的对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对经验(外在或内在)的重视。唯理论演变成莱布尼茨

-沃尔夫体系中的独断论,而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为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以上,18世纪法国哲学包括法国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两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上则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法国自然神论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础,而激进的卢梭则引导了后世批判哲学(马克思和尼采)的出现。法国唯物主义者否定自由意志,但推崇人的理性,使理性主义成为法国哲学鲜明的特点。

以上,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古典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它将考察重点转向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了西方哲学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后的第二次飞跃。康德通过对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严格区分,发展出认识论的先验自我意识统摄机能和道德实践领域的纯粹理性,以及沟通两者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通过辩证法三段论将整个世界容纳在绝对精神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最终达成绝对理性自我意识的宏大历史过程。因此,黑格尔成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大体系,并引发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其的反思。 以下,19世纪中后期,形而上学和理性主义的传统西方哲学走向终结,导致了向现代西哲的过渡时期。马克思把哲学从天上拽回了人间,对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确认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形而上学的终结者(海德格尔语);以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则着重于人生命意志的实现。 两者的思想都没有构成完整的体系,但对后世的现代西哲,现象学运动、结构主义、西马、精神分析学乃至后现代哲学,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启发。

文化类书目

历史文化类书目 资料收集2006-10-15 20:01:58 阅读66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国文史: ------------------ 中华书局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周易译注周振甫 诗经译注周振甫 论语译注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 孟子译注杨伯峻 左传译文沈玉成 礼记译解王文锦 老子注译及评价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孙子兵法新注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孙子》注释小组 吴孙子发微李零 前四史: 史记(第二版)司马迁中华书局1982 汉书班固中华书局1962(缺) 后汉书范晔中华书局1965(缺) 三国志陈寿中华书局1971(缺) 资治通鉴司马光中华书局1956 文史通义校注章学诚中华书局1985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乐府诗集郭茂倩1979 管锥编钱钟书1979

------------------ 上海古籍 十三经译注丛书 礼记译注杨天宇2004 洛阳伽蓝记校注杨衔之范祥雍注 1999 ---------------- 中华书局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建安七子集 古典诗词名家 诗经选译(有诗经译注周振甫) 楚辞选译 两汉诗选 三曹诗选 谢灵运鲍照诗选 谢朓庾信诗选 高适岑参诗选 李白诗选 杜甫诗选 白居易诗选 韦应物诗选 王维孟浩然诗选 李商隐诗选 杜牧诗选 韩愈柳宗元诗选 黄庭坚诗词选 秦观词选 柳永词选 苏轼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陆游诗词选 周邦彦词选

辛弃疾词选 元好问诗词选 人民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读本丛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绣像插图本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孽海花 镜花缘李汝珍 1955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1988 --------------- 上海人民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章节题库(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二、名词解释 1.本原 答:本原是自然哲学家关注的焦点,它的本意是“原初”“本原”。这一概念由阿那克西曼德最先使用,他使“本原”概念具有了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意味。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原因。本原有两层意思:构成事物的基质;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则。 2.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 答: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认为由于冷、热相互消长,气随着凝聚和稀散的运动而分别转化为火、水、土以及宇宙万物。他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综合了水和“无定形”的特点,气具有冷、热两种对立性质及与之相应的凝聚与稀散两种相反运动,因而可转化为具有其他性质的物质。当气稀散时,便生成火;当气凝聚时,便产生风,风再凝聚成云,再凝聚变成水,更高程度的凝聚生成大地,最密集程度时变成石头。可见,冷和热的对立是生成的最有力因素。 3.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答: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其关于万物运动的变化法则的哲学观点。“逻各斯”原意是“话语”,引申为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他认为自然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因此宇宙的变化不是偶然的,而是依据“定则”的。在一切变化和矛盾中唯一保持不变的,是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即他所说的逻各斯。“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

创举,它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西方哲学中语言学精神的出现。 4.色诺芬尼的理神论 答:色诺芬尼的理神论是坚持神是唯一的、不变的本原的哲学观点。他认为神有统一性和不变性,是独一无二的,在形体或精神上与世人不同,其用思想来统治万物,居住于一处,是“全视、全知、全闻的”。神无始无终,是永恒的,无所不包,他是无限的。他所说的神是唯一的、不变的本原,这是在原则意义上所说的本原,“神”是世界最高原则的代名词。 5.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答: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原子”原意是“不可分割”的东西。他的原子具有如下特点:①内部充实的、不可分和不可入的基本粒子,原子虽然是构成一切具体事物的最后单位,但原子本身却是不可感知的;②数量无限,性质相同,相互之间只有形状、次序和位置方面的差别;③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由于方向不同而相互碰撞,形成漩涡运动并构成万物,受因果必然性决定;④不生不灭的本原,万物的产生与毁灭是原子的聚散。他的原子论被人们称作是“打碎了的巴门尼德的存在”。 6.原子论者的“流射说” 答:“流射说”是原子论者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关于感觉如何产生的重要观点。他认为,在所有的生成物中都有流射物存在,当这些流射物与感官相接触而进入感官时,感觉就产生了。但是,不同的流射不能随意进入不同的感官通道,只有某物适合那些通道时,感觉才会产生。因为对于被感知的对象来说,一些通道碰巧太宽,另一些又恰好太窄,因此,有些对

《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

希腊哲学一,发展脉络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希希 二,早期自然哲学 主要研究问题:世界本原是什么? 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希希自自自自“自”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 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克赛诺芬尼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 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一,智者学派 发挥逻各斯理论探讨威力,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强力工具。

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 二,原子论 存在从数量上变为多,性质上变为一。 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之高峰。 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三,苏格拉底 1,认识你自己。哲学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 2,神学目的论。 3,真善统一。“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论与道德论至统一。 4,方法论。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定义的做法。 苏格拉底派的分流 1,麦加拉派:普遍东西存在,个别事物非存在。 2,昔尼克派(犬儒学派):生活简单粗陋、随心所欲,鄙视道德规范。 3,昔勒尼派:美德是促进快乐的手段,快乐时生活的目的。 四,柏拉图 1,本体论的理念论 理念是普遍本质或共相,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 2,认识论的回忆说 “绝对本质”知识受肉体遮蔽,经感觉经验的刺激,而被回忆;学习即回忆。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康德的批判哲学)【圣才出品】

第17章康德的批判哲学 一、康德理论哲学概述 1.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和它的简写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年);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形而上学基础》(1785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1793年)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年)等。 2.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在1781年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他把这部书的意义概括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这场革命的任务是为了解决哲学面临的危机。 (1)哲学危机的根源 ①形而上学超越经验的企图是不合法的; ②经验论对形而上学的怀疑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克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 ③形而上学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表明了它缺乏科学性,由此也不能像科学那样取得共识,不断进步。 (2)先天综合判断 ①概念来源

“先天综合判断”这个概念来自休谟关于综合判断与分析判断的区分。在休谟那里,分析和综合判断的区分等于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又等于先天和后天判断的区分。休谟做如此区分的目的是为了,把传统形而上学从人类知识领域排除出去。 ②提出的目的 康德的目的是建立新的形而上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一样,它的命题是必然的、先天的,而同时又是对经验世界做出的判断。为了使这种命题也能够成为人类知识,他在休谟的两类判断之外,又增加了一类更重要的判断,这就是他所谓的先天综合判断。 ③提出的理由 分析和综合判断只是逻辑形式上的区分,而不涉及判断的内容和性质。 ④先天综合判断的分类 经验知识中一切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判断都是先天综合判断。 a.数学的判断 他把数学判断归于综合判断,而不归于分析判断。他说,数学判断的要素之间没有分析判断的主词和谓词之间那种逻辑蕴涵关系。 b.自然科学的基本判断 自然科学的基本判断指比自然科学定律更一般的判断,之所以是综合的,因为这些判断的主词不包含谓词的意义。那些说明了事物、原因和结果的普遍必然联系的命题也是先天综合判断。 c.形而上学的判断 当康德说形而上学判断是先天综合判断时,他既陈述了一个事实,又表达了一种理想。 二、先验感性论

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课后思考题

西哲史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试从“有定形”和“无定形”的角度来说明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思想的发展脉络。 2、为什么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之源端? 2、说明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火与逻各斯的关系。 4、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所指称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古代最早提出唯理论思想的人? 5、试分析芝诺的诡辩论与高尔吉亚的诡辩论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6、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是如何导致了自相矛盾的后果? 7、梳理从“四根说”、“种子说”到“原子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8、根据“原子自动”的思想,总结古希腊自然哲学在质料与动力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发展。 9、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10、说明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11、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它如何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根基? 12、试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内在同一性。 13、根据“理念论”与“回忆说”的关系,说明形而上学本体论与先验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1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如何对古希腊哲学关于本原问题的思考进行总结的? 16、简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基本内容? 17、说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差异及其意义。 18、比较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葛主义的异同之处。 19、试说明古代怀疑主义“悬置判断”的思想观点。 20、分析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精神联系。

1、说明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2、奥古斯丁的“原罪”理论如何表现了一种神秘主义决定论思想? 3、波菲利提出的“共相”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4、唯名论与实在论在“共相”问题上的根本差异是什么?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在神学上将可能导致什么结论?梳理二者各自的发展演变情况。 5、分析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6、分析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7、托马斯·阿奎那是如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学说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 8、试论作为英国自然实验科学思潮之开创者的罗培尔·培根的主要哲学思想。 9、简述邓斯·司各脱的意志主义神学观。 10、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它的哲学意义何在?

中国古典哲学经典名著选读课期末考试答案(吴根友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与“殇子”含义相近的一项是()。(1.0分)1.0分 ?A、 失去母亲的小孩 ? ?B、 失去父亲的小孩 ? ?C、 刚出生就夭折的小孩 ? ?D、 悲伤的小孩 ?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尚书.洪范》中提到的“五福”指的是()。(1.0分)1.0分 ?A、 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 ?B、 福、禄、寿、喜、慈

? ?C、 貌、言、视、听、思 ? ?D、 财、官、寿、禄、才 ?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 “知行合一”这一概念是由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1.0分)1.0分 ?A、 王夫之 ? ?B、 朱熹 ? ?C、 顾炎武 ? ?D、 王阳明 ?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乾卦“用九”的爻辞为()。(1.0分)

0.0分 ?A、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B、 潜龙勿用 ? ?C、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D、 见群龙无首,吉 ?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5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哲学家是()。(1.0分)1.0分 ?A、 卢梭 ? ?B、 康德 ? ?C、 马克思 ?

?D、 费尔巴哈 ?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庄周梦蝶”故事中的“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中的“蘧蘧然”形容的是以下哪种状态? ()(1.0分) 1.0分 ?A、 高兴的样子 ? ?B、 惊疑的样子 ? ?C、 失落的样子 ? ?D、 心有不甘的样子 ?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关于《周易》,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1.0分) 1.0分 ?A、 为孔子所作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西方哲学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20012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三)开课对象: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大学文理基础课人文类或文史政等专业的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展示西方重要思想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揭示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和一般规律。 (五)教学目的:通过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六)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了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哲学的教学。讲授中,应当侧重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揭示。注重启发和哲学理论深度的挖掘。课前及课后,应当及时布置有关哲学原著的阅读。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学时具体分配: 教学内容讲授实践/实验合计 古希腊罗马哲学10 10 基都教哲学 3 3 文艺复兴哲学 3 3 近代英国哲学 6 6 欧洲大陆哲学 4 4 法国启蒙哲学 5 5 德国古典哲学 5 5 合计36 36 (八)教学方式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40%(书面作业、原著阅读情况检查和上课出勤情况的检查各占一半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理解古希腊罗马时期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著作和重要哲学思想。 1、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社会和哲学起源发展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