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定稿版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定稿版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定稿版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

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化学教学论》试题5

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

()

1.正确

2.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

错误(2分)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

3.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错误(2分)修正: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错误(2分)修正: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1分

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

错误(2分)修正:化学问题解决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6. 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错误(2分)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

1.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着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2分);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

2.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上图的制作过程,“电解质”这个核心概念是与“溶液”和“电离”逐个两个概念形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1分)

然后再去完善“溶液”和“电离”相关的概念,“溶液”的上位概念是“分散系”,而溶液还包括非电解质。电解质根据电离情况的不同分为强弱电解质。(1分)

此外,也要关注“电解质”的直接的特征,并注意在概念下面加上实例,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概念图。(1分)

3. 以钠与水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学习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将实验、观察与思维结合,学生的思维的参与更深刻,更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景、过程有机结合,增进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3分)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

2O=2NaOH+H

2

学生首先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浮、熔、游、红、嘶),尝试根据反应现象解释原因,并对该反应的产物作出推测,即提出假说,然后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说,从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3分)

验证实验方案: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收集的气体能被点燃。(2分)

三、设计题:(共50分)

1.通过“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15分)

【参考答案】

[创设情景]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每年因钢铁生锈造成的经济损失。(2分)

[提出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在不同条件下对铁的生锈产生哪些影响(2分)

[提出假设] 1与空气接触;2与水蒸汽接触;3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3分)

[实验验证]

实验1:取一只干燥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2分)

实验2: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加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2分)

实验3: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2分)

[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或隔离空气只与水反应都不生锈,当铁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时才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2.为高中教材“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节内容(见附页)编写出教学目标,并设计一段教学情景,引入新课。(20分)

为高中教材“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节内容(见附页)编写出教学目标,并设计一段教学情景,引入新课。(20分)

【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分类1分)

[知识和技能](3分)

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3分)

通过实验、讨论、探究方法等学习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3分)

通过防治酸雨和环境污染的学习和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通过与同学共同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倾听、欣赏、分享,增强团队精神。

(2)新课引入(10分)

[投影展示]雕像、森林受酸雨毁坏的图片:公园里的大理石雕像、寺院里古塔上的美丽的图案都变得模糊了、森林里的树木枯死了、源泊里的鱼死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使雕像模糊、树木枯死?

[过渡]酸雨造成了今天这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什么是酸雨是什么化学物质使雨水变酸性今天的学习会带领我们从学习活动中寻找答案。

3.请你根据所给的教材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见附页)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15分)

评分:二氧化硫的酸性(5分),(其中教学活动设计3分,设计意图2分。)

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性(5分),(其中教学活动设计3分,设计意图2分。)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5分),(其中教学活动设计3分,设计意图2分。)

一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所得数据如下:

为什么雨水的PH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析雨水PH变化原

因。

题,培养知识迁

移能力,增强图

表分析能力。

[提问]在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的废气中往往含有

SO

2、O

2

、N

2

、CO

2

等,如何设计方案除去有害气

体SO

2

变废为宝?

介绍防治酸雨的不同途径。学生讨论、选

择、解释,并比

较各种方法的优

劣。

通过防治酸雨和

环境污染的学习

和教育,增强环

保意识、社会责

任感、参与意

识,形成牢固的

“可持续发展”

观。

小结: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以及检验方法,酸

雨形成和防治。

回忆积极思考。巩固本节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