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调查报告

韶山调查报告
韶山调查报告

韶山调查报告

篇一:韶山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韶山之行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

红色之旅革命精神

二.调查准备过程:

1.全班教育,讲授关于韶山的历史渊源和东山学校发展概况。

2.网上搜集资料,进一步增进对调查地点的了解和认识。

3.明确社会实践目的,讨论社会调查的侧重点。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XX年7月

2.调查对象:毛主席铜像广场、毛泽东故居、东山学校

3.调查单位:*****

4.调查目的: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学员对于相关红色文化的了解,促进

学员爱国爱校的热情,增进学员报效国家的激情。

5.调查方法:参观,写感悟

四.社会实践感想:

为了纪念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红色文化教育,队里特地安排全队学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加深对革命历史的了解,

进一步激发学员的爱国主义热情,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于各项工作之中,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踏着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那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感受红土地上英雄们的壮丽诗篇,让我的心灵得到又一次的洗礼。

韶山也叫韶山冲,它所在的湘潭县和少奇家乡炭子冲所在的宁乡县是紧邻,从王家湾过去不过几十里地。深秋十月十一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一代伟人的故乡——韶山,去寻找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足迹。听队长介绍说铸造于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这尊铜像在运抵韶山途中的井冈山时运送的汽车突然抛锚,让主席在他最早拿起枪杆子的地方住了一夜;铜像运抵韶山当天上午的10时,天上突然出现日月同辉的奇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在冬日竞相开放;铜像

揭幕仪式的第二天,六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主席身边,那是主席在创建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献身的六位亲人回来为主席祝福,??这种也许是自然界巧合的现象,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感情去诠释,去想象。不管这些诠释是多么的牵强,这些想象是多么的奇特,它都是代表人们对领袖的深深的爱戴、思念和崇敬。我们在铜像广场举行仪式,进献花篮并重温了入党誓词。后来又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回忆了伟人的生活足迹。

之后,我们又来到革命教育基地----东山学校。东山学校(东山书院),位于湖南省湘乡市东效,始建于光绪21年(1895年),始名东山精舍,1900年易名为东山书院。1905后以学堂相称,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其母校题名“东山学校”,沿用至今。

东山学校平面布局很奇特,建筑群外环以人工围河而成半岛状,据称围河是由三口品字形池塘凿通而成,池边种满了高高的树木,一座有栏杆的石桥横跨在池上,为全校师生的进出的必由之路,池边有一口水井,是年轻的毛泽东和同学们谈论时政的地方。黄昏时分,桥下水波,池中游鱼,引来毛泽东驻足观望,排解了少小离家的毛泽东不少乡愁。顺便说一句,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离开韶山冲,到外婆家上学。

百余年来,东山学校成为仁人志士成长的摇篮,毛泽东1910-1911年在此学习,陈赓谭政大将,诗人萧三,社会活动家易礼容,烈士毛泽覃等一代名人的学生时代都在此度过。

一天的行程短暂而紧凑,在一天的旅程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重要的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诗国长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绵延的历史脉络令人赞叹折服,岳麓书院深幽的景致意境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令人流连忘返,但是这些都不及韶山的烙印韶山的精神那般令人敬仰乃至朝圣。韶山之行对我们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篇二:韶山红色旅游资源与利用调查报告

“韶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社

会调查

报告书

题目韶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姓名xxxxxx

学院

班级

学号

一前言

(一)原因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能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红色旅游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更加值得我们的关注。湖南韶山,因作为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故居,其历史意义更是浑厚,我们对于其的关注更需要加强。

(二)目的

以调查的形式,加强对于韶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关注力度,并且号召身边的人一同对于我们特有的历史遗产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调查微薄之力,对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解决措施。

(三)意义

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调查,能促进韶山红色旅游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提升,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给每一位游客创造更加舒适的服务环境,唤醒爱国主义精神,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合理开发,充分利用韶山红色旅游资源。

(四)调查方法,时间,地点

20XX年5月2日,借着五一长假部门组织”韶山映山红志愿活动文明劝导服务”的机会,我来到了毛主席故居韶山进行调查,全天采用的是实地考察以及随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由”映山红“志愿活动中心提供,由本人于一名同行伙伴共同完成,对于韶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主要以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父母墓、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南岸(毛泽东小时候念书的地方)等景点为主。

二调查主体

(一)调查方式及内容

1.问卷调查

针对熙熙攘攘的游客,一大早,我就与小伙伴一同分发问卷调查表,其中由于跟团游客要赶路,时间不充足,以及由于人多,大家忙于去各景点排队,我们多半对路边提包等人或者休息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调查50张,其中问卷调查内容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景点设备,第二部方面是关于景点周边部署。主要问题如下:

1,对于景点附近的交通状况是否满意

其中认为很满意的有5人,认为满意的有14人,认为一般的有11人,认为差的有18人,两人弃权。

2,对于景区线路的设置是否满意

其中30人认为很满意,10人认为满意,10人认为一般。

3,认为景区内部指向标以及图标的设置是否合理

其中40人认为合理,3人认为不合理,7人弃权。

4,景点附近的公共卫生是否满意

其中20人认为很满意,30人满意。

5,景点周边的餐饮小吃物价是否满意

其中3人认为满意,27人认为一般,13人认为不满意,7人认为差。6,是否认为合理开发与利用了韶山红色旅游资源,可以结合自身所见所闻谈谈

其中38人认为合理,12人认为不合理,有一位写了备注,认为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带动了周边农家的经济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起了积极地作用。

7,对于景点公共设施(比如厕所,垃圾桶)的设置是否满意

其中27人认为很满意,13人认为满意,10认为一般。

2.实地考察作为志愿者,我可以不用排队近距离而又快速的进入各大景区,首先我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刚进入里面我觉得和我十年前看到的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墙壁,毛主席的旧址墙很脆弱,旅游部门对墙稍微进行了巩固,使得整个房子相对以前来说亮堂一点了,在墙上挂了请勿拍照的警示牌,为了防止部分游客随意触摸景点摆设,在每个景点前面设置了一条红色的围栏,护住了里面的文化遗产,对于房屋的参观都进行了合理的顺序安排。然后我参观了南岸,里面墙上摆满了毛主席的照片,

进门口有一个恰同学少年的题词,其中还展示了他小时候穿过的木屐

鞋,以及小竹篮等历史遗物,还有毛主席用过的纸笔,以及他的字迹写真,就像讲述着他的一生,很有影响力,就是人潮拥挤,大多只是匆匆扫了一眼。然后我去了毛主席父母墓,在故居的背后山上不远处,沿路有很多小吃摊子,还有自带黄瓜来卖的小摊贩,父母墓还是保持着原样,有修剪过杂草的痕迹,草木没有很深,周围很凉爽,为了保护游客还立着小心摔倒的牌子。最后我经过了毛氏宗祠以及毛泽东图书馆,感触没有前面几个景点深刻就不做过多的说明。

(二)我的认识,结论以及感悟

1.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首先我觉得在节假日,天气炎热,人群繁多,交通状况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十点多左右,人开始越来越多,然而毛泽东铜像馆前面的停车场地没有可以遮阴的相关防护设施,这样导致游客的满意度不高,天气炎热,在太阳下暴晒也不是很舒服。然后对于旅游景区附近的公共设施我觉得做的很不错,第一是厕所,我个人认为厕所内部异味很轻,并且有清洁人员及时进行清理,每隔不远就有厕所的指向标,方便了游客。第二是垃圾箱,对于毛泽东故居周围的卫生环境我觉得保持的很好,即使人群众多,但是依旧给我们一个整洁的环境,这也是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对于景区周边的小吃餐饮,我也去考察了,物价确实很高,外面卖4元的雪糕,那里要卖到8到10元不等,水也很贵5元一瓶,以及爆米花,热狗,麻辣烫之类的各种小吃都很贵,这样对于天气炎热急需要补水和能量的游客无疑是一次让人不满意的服务。

篇三:湖南韶山考察心得

湖南韶山考察心得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0XX年11月24日至11月27日,我参加了第二批中层干部赴湖南韶山的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1、韶山圣地凭吊毛泽东丰功伟绩

韶山,这个神圣而光荣的圣地,令无数党员群众魂牵梦绕的革命摇篮、红色之都,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一块神秘而又令人心驰神往的土地。赴韶山学习考察我们学到了积淀深厚的韶山精神,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韶山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仰、爱戴和怀念。

毛泽东故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学家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里里外外收拾得非常干净。各间居室内均有木牌说明原为谁人所住,杂屋也都表明其用途,一应农具家什俱全。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朴实。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