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与思考(第五章)

练习与思考(第五章)
练习与思考(第五章)

练习与思考(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和协调组织结构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叫做( B )。

A结构设计

B组织

C组织变革

D人员配备

2、( C )把权力划分为法理权、奖赏权、强制权、专家权、模范权。

A韦伯

B巴纳德

C弗兰奇&雷文

D法约尔

3、关于部门化,现代的观点更加强调( C )

A区域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

D过程部门化

4、组织设计的四个主要依据不包括( D )

A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B组织环境

C组织战略

D产业状况

5、( A )是一种小企业中多见的有机式组织设计选择。

A简单结构

B事业部制

C委员会

D任务小组

6、( B )一般为临时结构,多为达成特定复杂任务而设立。

A多维矩阵

B任务小组

C股东委员会

D虚拟企业

7、在管理学上,人们基于相互联系的需要而自发地建立的社会关系的网络叫做( C )。A非正式组织

B群体

C非正式网络

D小集团

8、著名的“解冻——变革——冻结——解冻……”的三阶段理论是( C )提出的。

A罗宾斯

B孔茨

C卢因

D库兹

9、( B )与有机结构是两种不同的典型组织形式。

A直线职能结构

B机械机构

C无机机构

D直线结构

10、设立和变革组织结构的工作叫做( A )。

A组织设计

B组织变革

C结构设计

D结构调整

11、在管理学中,我们通常把组织分化的程度叫做( A )

A复杂化

B正规化

C集权化

D分化度

12、集权和分权是一对( D )的概念。

A绝对

B无关

C基本等同

D相对

13、在组织结构与战略关系研究方面,( C )通过《战略与结构》的写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A孔茨

B法约尔

C钱德勒

D韦伯

14、( D )不属于有机式组织设计选择。

A简单结构

B矩阵型结构

C企业集团

D事业部型结构

15、( C )不属于机械式组织设计选择。

A直线型结构

B直线职能型结构

C委员会结构

D职能型结构

16、当员工人数较少,或者组织是新建的、环境简单的时候,( B )结构效果较好。

A直线职能型

B直线型

C任务小组

D矩阵

17、以下关于组织变革带给员工压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压力本质上并不是不好的东西,有压力也未必就是件坏事。

B压力的根源在于与组织有关的因素及员工自己生活中衍生的因素。

C最好的管理者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根除变革给下属带来的压力。

D降低压力水平的努力需要始于员工的甄选。

18、以下关于结构与战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组织结构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的战略的需要

B战略选择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结构的选择

C结构紧跟战略,在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成功企业的一般做法

D不同的战略对业务活动提出不同的要求,但一般不会影响到管理结构的设计19、( D )结构更可能造成多头指挥,从而降低组织效率。

A直线型

B事业部型

C任务小组

D职能型

20、直线型结构最大的优点是( A )。

A结构简单、命令统一

B在命令统一基础上可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C强调结果,会提高效率

D对于环境的适应性高

21、状师能够帮人写状子、打官司,主要是基于他的( B )。

A职权

B专家权

C个人影响权(模范权)

D强制权

22、权力的分散主要是通过( A )和授权两个途径来实现。

A制度分权

B部门再细分

C一人多职

D权力简化

23、以下机构中,更多行使参谋职能的是( A )。

A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B证监会

C中共河北省委

D全国人大委员会

24、( A )是一种最普遍的部门化的方法。

A职能部门化

B区域部门化

C产品部门化

D过程部门化

25、( B )是由通用汽车公司和杜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的。

A直线职能型结构

B事业部型结构

C超事业部型结构

D多维矩阵型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

1、考察组织结构的三个维度(即组织结构的三层含义)是( ACD )。

A复杂化

B简单化

C正规化

D集权化

E集成化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ABCD )。

A工作环境

B工作特征

C工作能力

D工作条件

E工作时间

3、( ABDE )是组织中参谋人员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A协商权

B建议权

C指挥权

D传递权

E职能权

4、传统的部门化的方法和途径包括( ACDE )。

A职能部门化

B弹性部门化

C区域部门化

D过程部门化

E用户部门化

5、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ABCD )。

A环境

B技术

C规模与发展所处的阶段

D战略

E企业原有管理模式

6、组织设计的原则主要有( BCD )。

A人员报酬要公平的原则

B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C权责对等的原则

D命令统一的原则

E跳板原则

7、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包括( ABCDE )。

A群体方面的阻力

B非正式群体方面的阻力

C外部环境的阻力

D个体方面的阻力

E组织的阻力

8、过分集权的弊端主要有( BCE )。

A降低决策的速度

B降低决策的质量

C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D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

E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9、下列关于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关系论述中正确的是( AC )。A垂直式组织结构的管理幅度窄,组织层次多

B垂直式组织结构的管理幅度窄,组织层次少

C扁平式组织结构的管理幅度宽,组织层次少

D扁平式组织结构的管理幅度窄,组织层次少

E扁平式组织结构在未来将在各行业全面取代垂直式组织结构10.在组织设计时,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BC )。

A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

B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

C对组织结构总体性的影响

D对人员配备的影响。

E对部门内人际关系的影响

11、( BD )属于机械式组织设计选择。

A矩阵型结构

B直线型结构

C任务小组

D事业部型结构

E简单结构

12、( BDE )属于有机式组织设计选择。

A职能型结构

B矩阵型结构

C直线职能型结构

D集团控股型结构(企业集团)

E委员会

13、事业部型结构的主要优点是( AB )。

A强调结果

B有利于培养管理者

C避免活动和资源的重复配置

D命令高度统一

E最大程度发挥参谋部门的作用

14、企业集团一般由( ABD )构成。

A母公司

B关联公司

C跨国公司

D子公司

E分公司

15、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对策包括( ABCD )。

A谈判

B参与

C人事调整

D求得支持

E仲裁

16、在组织中,分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CDE )。

A管理者的素质

B领导的个性

C活动的分散性

D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E组织的规模

17、( ABCDE )是影响组织中的集权倾向的因素。

A组织的历史

B领导的个性

C决策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素质

D经营环境条件和业务活动性质

E组织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广度

三、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1、管理者能有效地直接管理下属的人数总是有限的,因此必然产生管理层次。(A)

2、只有当变革导致其自身的权益和地位的下降,才会引起人们的反对。(B)

3、管理幅度总是越宽越好的,组织层次总是越少越好的。(B)

4、权力并非仅仅来源于职位。(A)

5、委员会是永久性的,近年来应用十分普遍。(B)

6、企业集体本身不具有法人资格,而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联合体。(A)

7、组织战略要服从组织结构。(B)

8、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缺点之一是形成了多头指挥。(A)

9、组织之所以不断变革,完全是为了适应残酷的环境变化。(B)

10、提倡较小的管理幅度以便对下级严格控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B)

11、分工一定能够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B)

12、参谋职权是最基本形式的职权。(B)

13、在处理组织的职权关系时,应充分发挥职能职权,并尽可能限制参谋职权。(B)

14、人员配备也是组织工作的一部分内容。(A)

15、组织工作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过程。(B)

16、过分集权最大的弊端就是会减低决策的速度和效率。(B)

17、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至于编写职务说明书,那是人事部门的后续工作,与组织设计无关。(B)

18、在一个大型企业中,机械式和有机式结构设计的成分是可能同时并存的。(A)

19、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小企业总是比大企业分工更加细密,这是因为小企业人员少便于深化管理。(B)

20、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于正式组织总是弊大于利的。(B)

21、现有组织往往带有一定惯性,这在客观上会构成组织变革的阻力。(A)

22、变革过程给员工带来的压力只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因此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根除之。(B)

23、组织变革以变革行动的实施作为结束的标志。(B)

24、组织扁平化的最根本目的是通过削减冗员来降低管理费用。(B)

四、论述题

1、试述一种组织变革举措,并结合实际进行评论。

可选取以下四种组织变革举措中的一种,进行述评:

(1)组织扁平化

(2)企业裁员

(3)团队建设

(4)大企业内部“小企业经营”

2、以自己所在的班集体为例说明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组织设计的工作步骤都包括哪些。(1)组织设计的工作步骤:职务设计与分析;部门划分;组织结构的形成。

(2)组织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并建立组织结构;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人员配备;组织结构的协调、调整与变革。

3、试述如何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合理的管理层次。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和性质;(3)工作条件;(4)工作环境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分析:两者成反比的关系。

4、试述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1)集权与分权的概念;(2)影响集权的因素;(3)影响分权的因素。

无机化学最新第四版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 1. “原子” 为什么不像过去那样定义为组成的基本粒子 ? 2. 量子力学的轨道概念与波尔原子模型的轨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3.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有何关系 ? 与电子云有何关系 ? 4.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 ? 解 :用四个量子数 :主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 副量子数 ------ 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角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张方向 自旋量子数 ---------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 . 5. 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 ? 为什么 ? n l m (1 2 1 0 (2 2 2 -1 (3 3 0 +1 解:(2 , (3不合理。当 n=2时, l 只能是 0, 1,而(2中的 l =2,当 l =0时, m 只能是 0,而(3中的 m 却为 +1 6. 为什么任何原子的最外层最多只能有 8个电子 , 次外层最多只能有 18个电子 ? 7. 为什么周期表中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并不一定等于原子中相应电子层的电子最大容量数 (2n2?

因为存在能级交错现象 8. 量子数 n=3,l=1的原子轨道的符号是怎样的 ? 该类原子轨道的形状如何 ? 有几种空间取向 ? 共有几个轨道 ? 可容纳多少个电子 ? 9. 在下列各组电子分布中哪种属于原子的基态 ? 哪种属于原子的激发态 ? 哪种纯属错误 ? (1 1s22s 1 (21s22s 22d 1(31s22s 22p 43s 1 (41s22s 42p 2 (1属于原子的基态; (3属于原子的激发态; (2 , (4纯属错误。 10.(1 试写出 s 区 ,p 区 ,d 区及 ds 区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 . (2 具有下列价层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哪一个区 ? 它们各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 ns 2 ns 2np 5 (n-1d2ns 2 (n-1d10ns 2 解:(1 所在区价层电子构型 s ns 1-2 p ns 2np 1-6 d (n-1d1-10ns 1-2 ds (n-1d10ns 1-2 (2 价层电子构型 ns 2 ns 2np 5 (n-1d2ns 2 (n-1d10ns 2 所在区 s p d ds 金属或非金属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

第五章小结与思考导学案

七年级(上)数学 第五章 小结与思考 学案 学习过程: 一、想一想 回顾本章所学的知识内容: 1、“图形世界”是由基本图形构成的,而基本图形是由 、 、 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到 ,线与线相交得到 ,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 2、常见几何体有 等,本章学习后,我们感受到了图形的千变万化,通过图形的 、 、 ,感受到了图形的变换关系,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了空间观念。 3、通过 、 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知道了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 。 4、在“三个方向看”这节中我们学会了根据实物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即 、 、 )或由三视图搭出对应的几何体。 二、议一议。 本章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⑴分类思想:几何体的分类,平面图形的分类; ⑵对比思想:几何体特征的对比; ⑶转化思想:一些几何体的表面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一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几何体。 请举例说明本章是怎样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 三、典型例题 例1、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 一周,能形成一个什么 样的几何体? 例2、下面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 例3、⑴5个相连的正方形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图形,请将这种图形尽可能多地画出来; ⑵在所画的图形中,哪些可以折叠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 ⑶以方格纸中的每一个小方格为一个面,你能利用下面这张方格纸做出的多少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在方格纸中画出示意图,并与同学交流。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例4、如图是由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分别画出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四、小结 五、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如图,属于柱体的是 ,属于锥体的是 ,属于球体的是 。 2、如图可以看成是由 和 两种几何体组成的。 3、从一个多边形的某一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项点,把这个多边形分成10个三角形,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4、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若将它还原成正方体,则与点P 重合的点是 。 5、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一样的几何体分别为 。 二、选择题 6、七棱柱的侧棱数是( ) A .7 B .9 C .14 D .21 7、下列图形形成方式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A . B . C . D . 8、对于下列各种说法:①棱柱的侧面可能是三角形;②正方体的截面一定是正方形;③棱柱的每条棱都相等;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一个扇形;⑤正方体是棱柱。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棱柱中,只有上、下底面才是相同的图形 B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C .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相同的圆 第2题 第4题

第五章思考题

第五章思考题 1.简述定态微扰论的基本思想。 解答:量子力学体系的哈密顿算符∧H 不是时间的显函数时,通过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讨论定态波函数。除少数特例外,定态薛定谔方程一般很难严格求解。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 ψψE H =∧时,若可以把不显函时间的∧H 分为大、小两部分∧ ∧∧'+=H H H )0( ||||)0(∧∧'>>H H ,其中 )0() 0() 0()0(n n n E H ψψ=∧,即∧)0(H 的本征值)0(n E 和本征函数 )0(n ψ是可以精确求解的,或已有确定的结果。 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常引入一个很小参数λ(10<<λ),将微扰写成 ∧ 'H λ,以逐步近似的精神求解薛定谔方程。将能级和波函数以λ的幂级数展开 ???+++=+++= )2(2)1()0()2(2)1()0(n n n n n n n n E E E E ψλλψψψλλ ) 0(n E 与)0(n ψ称为零级近似能量和零级近似波函数,是未受微扰时∧)0(H 的本征能量和本征函数,也是我们求解微扰问题的必备基本条件,后面各项按λ的幂次称为一级修正、二级修正、…。 2.非简并定态微扰论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解答:非简并定态微扰论的适用条件为||||)0()0(m n m n E E H -<<',一是要求 微扰本身应很小,二是要求能级间隔||)0()0(m n E E -较大。 3.证明:非简并定态微扰中,基态能量的二级修正永为负值。

解答:能量的二级修正)0()0(2) 2(||m n nm m n E E H E -''=∑,若)0(n E 为基态能量,当然其数值为最小,因而在求和中n m ≠的任一项0)0()0(<-m n E E ,故)2(n E 永为负值。 4.简并态微扰与非简并态微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什么条件下,简 并能级情况可用非简并态微扰处理? 解答:简并态微扰与非简并态微扰的主要区别是零级近似能量给定后,对应的零级近似波函数一般说来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对于f 度简 并能级,)0(k E 如选择的f 个独立的)0(αψk 已使H '对角化,即 αβαββαδψψH H k k '>='<)0()0(||, 此时αααH E k '=)1(,对应的零级近似波函数为)0(αψk ,虽然能级)0(k E 是简并的,仍可用非简并定态微扰论处理一级近似问题。 5.量子跃迁问题与定态微扰在研究目标和处理方法上有何不同? 解答:定态微扰和量子跃迁是量子力学中两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在研究目标和处理方法上都不一样。定态微扰处理定态问题,考虑加入微扰后如何求出体系总哈密顿量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的修正项,其出发点是定态薛定谔方程。量子跃迁是考虑体系在微扰作用下,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问题,是依据含时薛定谔方程),(),(t x H t t x i ψψ=?? 具体计算量子态之间的跃迁几率问题。一般说来,这两类问题都需要运用近似方法求解。 6.非简并态微扰为什么不适用于所谓近简并情况?

第一章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东宁初级中学张志伟 一、学生状况分析本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认识研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柱体、锥体、球体等常见几何体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图形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整理和概括,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章内容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整章内容是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为以后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且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辨认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3.能想象基本几何体的截面形状; 4.会画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形状图,能根据形状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5.掌握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种形状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2.获得一些 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增强观察能力,形成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重难点】点、线、面等最基本的图形与基本几何体的相互转换。在面与体的变化中如何抓住特征。

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 小结与思考教学案(2)(无答案) 苏科版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习重点】熟练地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学习过程】 『例题讲评』 例1、将一个正方体沿着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的棱的条数是()A.5条 B.6条 C.7条 D.8条 例2、在平整的地面上,有若干个完全相同的棱长为10cm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几何体,如图所示。 (1)这个几何体由个小正方体组成,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如果在这个几何体的表面喷上黄色的漆,则在所有的小正方体中,有个正方体只有一个面是黄色,有个正方体只有两个面是黄色,有个正方体只有三个面是黄色。 (3)若现在你手头还有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如果保持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最多可以再添加几个小正方体?这时如果要重新给这个几何体表面喷上红漆,需要喷漆的面积比原几何体增加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c m2? 随堂练习: 1.如图放置的圆锥,它的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分别为()

2.指出下图中左面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右面这个物体三视图中的哪个视图。 (1) 图 (2) 图 (3) 图 3.如果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俯视图为圆,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几何体是 。 4.举出2个主视图是圆的不同物体的例子_______________。 5.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请画出它的左视图,与同学交流你画出的图形。再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并观察验证一下。 6.一个四棱柱被一刀切去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可能是( ) A .四棱柱 B .三棱柱 C .五棱柱 D .以上都有可能 7.如果一个立体图形的三个视图都是正方形,那么关于这个立体图形的以下三种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这个立体图形是四棱柱;②这个立体图形是正方体;③这个立体图形是四棱锥; A .1个 B .2个 C .3个 D .以上全不对 A. B. C. D.

练习题答案(第5章)

第五章 练习题答案 1.解:更新设备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差量现金流量如下: (1)差量初始现金流量: 旧设备每年折旧=(80000-4000)÷8=9500 旧设备账面价值=80000-9500×3=51500 新设备购置成本-100000 旧设备出售收入30000 旧设备出售税负节余(51500-30000)×25%=5375 差量初始现金流量-64625 (2)差量营业现金流量: 差量营业收入=0 差量付现成本=6000-9000=-3000 差量折旧额=(100000-10000)÷5-9500=8500 差量营业现金流量=0-(-3000)×(1-25%)+8500×25%=4375 (3)差量终结现金流量: 差量终结现金流量=10000-4000=6000 差量净现值=10375×PVIF10%,5+4375×PVIFA10%,4-64625 =10375×0.621+4375×3.170-64625 = - 44313.38(元) 差量净现值为负,因此不应更新设备。 2.解:(1)现在开采的净现值: 年营业收入=0.1×2000=200(万元) 年折旧=80÷5=16(万元) 年营业现金流量=200×(1-25%)-60×(1-25%)+16×25%=109(万元)现金流量计算表如下: 净现值=119×PVIF20%,6+109×PVIFA20%,4×PVIF20%,1-10×PVIF20%,1-80 =119×0.335+109×2.589×0.833-10×0.833-80 =186.61(万元) (2)4年后开采的净现值: 年营业收入=0.13×2000=260(万元)

第一章 回顾与思考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复习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及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1)经历使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历课前准备总结,探索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发展总结归纳水平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水平; (3)在具体问题的证明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实验论证、逆向思维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水平。 教学重点: (1) 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复习. (2) 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总结关系方法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交流创意,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第四环节:巩固基础,检测自我;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交流创意,导入课题 内容:事先布置好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图,课堂上先交流讨论,引出关系图. 二:交流创意,总结归纳 内容:事先布置好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作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

质,判定表格,梳理本章知识。 三:小试牛刀,基础巩固 内容:一组考察基础的判断题: 1、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的矩形是正方形。() 5、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6、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出示例题,总结方法 内容:两个例题,一个正方形,一个折叠问题。 例1:已知:如图(4)在正方形ABCD中,F为CD延长线上的一点,CE⊥AF于E,交AD于M,求证:∠MFD=45° 目的:解决学生本章中两个难点问题的困惑。 例2.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3厘米,BC=4厘米,现将A、C重合,使纸片 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试确定重 F G C E D B A 叠部分△AEF的面积。 五:总结收获,拓展提升 内容:交流收获。 目的:本节课内容较多,协助学生总结知识和方法。教学设计反思: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小结与思考(一)

第4题 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第30课时:小结与思考(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梳理本章所学的知识,复习圆的有关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并理解垂径定理,并能应用进行计算与证明. 3、认识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的定理,掌握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定理,并能应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基础练习: 1、若点A 的坐标是(3,4),⊙A 的半径是5,则原点O 与⊙A 的位置关系是 . 2、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 ①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②周长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③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④经过圆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弦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O 的直径CD 过弦EF 的中点G ,∠EOD =40°,则∠DCF= . 4、如图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单心圆曲隧道的截面,若路面A B 宽为10米,净高C D 为7米,则此隧道单心圆的半径O A 是 . 5、如图,△ABC 内接于⊙O ,∠A=45°,OB=2cm ,则BC= cm . 6、一条弦分圆为1∶5的两部分,则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 7、如图,? BC 的度数为80°,弦AB 与CD 交于点E ,∠CEB=60°,则? AD 的度数等于 . 典例精析: 问题一、如图,在△ABC 中,∠BAC=90°,AB=4cm ,AC=6cm ,AM 是中线. (1)以点A 为圆心,4cm 长为半径作⊙A ,则B 、C 、M 与⊙A 有什么位置关系? (2)若以点A 为圆心作⊙A ,使B 、C 、M 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问题二、有一座圆弧形的拱桥,它的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 CD 是18m ,跨度 ( 所对的弦长)AB 为60m . (1)求桥拱的半径; (2) 若当洪水来临时,水面在桥拱内的宽度等于或小于30m 时,就要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一次雨后测得拱顶离水面只有4m .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说明理由. 问题三、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C=BC ,D 为⊙O 中 上一点,延长DA 至点E ,使CE=CD . (1)AE 与BD 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 (2)若AC ⊥BC ,说明:AD+BD=2CD . 问题四、如图,点P 是圆上的一个动点,弦AB=3,PC 是∠APB 的平分线, ∠BAC=30°. (1) ∠PAC 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PACB 有最大面积?最大面积是多少? (2) 当∠PAC 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PACB 是梯形?说明理由. A B C M 第7题 C AB E F C D G O 第3题

第5章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5章 思考题与习题 5.1在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中,当控制角小于负载功率因数角时为什么输出电压不可控? 答:当φα<时电源接通,如果先触发T 1,则T 1的导通角θ>180°如果采用窄脉冲触发,当下的电流下降为零,T 2的门极脉冲已经消失而无法导通,然后T 1重复第一周期的工作,这样导致先触发一只晶闸管导通,而另一只管子不能导通,因此出现失控。 5.2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只能降频、降压,而不能升频、升压? 答: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的基本原理是:电路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两组晶闸管整流电路反并联构成,将其中一组整流器作为正组整流器,另外为反组整流器,当正组整流器工作,反组整流器被封锁,负载端输出电压为上正下负;如果负组整流器工作,正组整流器被封锁,则负载端得到输出电压上负下正,这样就可以在负载端获得交变的输出电压。 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当输出频率增高时,输出电压一周期所含电网电压数就越少,波形畸变严重。一般认为:输出上限频率不高于电网频率的31~21 。而当输出电压升高时,也会造成输出波形畸变。因此,只能降频、降压,而不能升频、升压。 5.3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和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在控制上有何区别? 答:相控整流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都是通过控制晶闸管在每一个电源周期内的导通角的大小(相位控制)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但二者电路结构不同,在控制上也有区别。 相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在正负半周同极性加到负载上,输出直流电压。 交流调压电路,在负载和交流电源间用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T 1 、T 2 或采用双向晶闸管T 相联。当电源处于正半周时,触发T 1 导通,电源的正半周施加到负载上;当电源处于负半周时,触发T 2 导通,电源负半周便加到负载上。电源过零时交替触发T 1、T 2 ,则电源电压全部加到负载。输出交流电压。 5.4交流调压和交流调功电路有何区别? 答:交流调功能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的电路形式完全相同,但控制方式不同。 交流调压电路都是通过控制晶闸管在每一个电源周期内的导通角的大小(相位控制)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晶闸管交流调功能电路采用整周波的通、断控制方法,例如以n 个电源周波为一个大周期,改变导通周波数与阻断周波数的比值来改变变换器在整个大周期内输出的平均功率,实现交流调功。 5.5一电阻炉由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供电,如α=0°时为输出功率最大值,试求功率为80%,50%时的控制角α。 解:α=0°时为输出电压最大值 1 2 max 0)sin 2(1 U t d t U U == ? ωωπ π

第5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五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 5-1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电气设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3项原则: (1) 按工作环境及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 a 根据电气装置所处的位置,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型号; b 按工作电压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 c 按最大负荷电流选择电气设备和额定电流。 (2) 按短路条件校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和热稳定 (3) 开关电器断流能力校验 5-2 高压断路器如何选择? 答:(1)根据使用环境和安装条件来选择设备的型号。 (2)在正常条件下,按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其所在线路的额定电压选择额定电压,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应不小于实际通过它的最大负荷电流选择额定电流。 (3)动稳定校验 (3)max sh i i ≥ 式中,(3) sh i 为冲击电流有效值,max i 为电气设备的额定峰值电流。 (4)热稳定校验 2(3)2th th ima I t I t ∞≥ 式中,th I 为电气设备在th t 内允许通过的短时耐热电流有效值;th t 为电气设备的短时耐热时间。 (5)开关电器流能力校验 对具有分断能力的高压开关设备需校验其分断能力。设备的额定短路分断电流不小于安装地点最大三相短路电流,即(3).max cs K I I ≥ 5-3跌落式熔断器如何校验其断流能力? 答:跌落式熔断器需校验分断能力上下限值,应使被保护线路的三相短路的冲击电流小于其上限值,而两相短路电流大于其下限值。 5-4电压互感器为什么不校验动稳定,而电流互感器却要校验? 答:电压互感器的一、二次侧均有熔断器保护,所以不需要校验短路动稳定和热稳定。而电流互感器没有。 5-5 电流互感器按哪些条件选择?变比又如何选择?二次绕组的负荷怎样计算? 答:(1)电流互感器按型号、额定电压、变比、准确度选择。 ( 2)电流互感器一次侧额定电流有20,30,40,50,75,100,150,200,400,600,800,1000,1200,1500,2000(A )等多种规格,二次侧额定电流均为5A ,一般情况下,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变比的选择应使其一次额定电流不小于线路中的计算电流。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为保证其准确度要求,可以将变比选的大一些。

初中数学 微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回顾与思考

第五章回顾与思考(习题) 1.下列图案中,有且只有三条对称轴的是() A. B. C. D. 1题图 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 _______是全等图形,而两个全等 图形________成轴对称(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 3.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 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C.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4.如图所示,牧童在A处放牧,其家在B处,A,B两点到河岸的距离分别AC 和BD,且AC=BD.若点A到河岸CD中点M的距离为500m,则牧童从A处牵牛到 河边饮水再回家,最短路程为() A.7500m 河 C M D B.1000m C.1500m D.2000m 5.等边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条数共为() A B 4题图 A.3 B.5 C.7 D.9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A.70° B. 70°或40° C.70°或55° D.40° 7.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AD过点P,且与AB垂直, 若AD=8,则点P到BC的距离是_____ B A P C D 7题图

8.如图,DE 垂直平分AB ,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E ,连接BD ,若AC =6cm ,BC =4cm ,则ΔBCD 的周长是_______cm. 9.如图,在ΔABC 中,∠B =90°,沿着直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 处,已知∠AEB 等于50°,ΔABC 的周长比ΔAEB 的周长长12cm.求: (1)∠ C 的度数; (2)线段AC 的长. 10. 如图,点D,E 在Δ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试说明:BD =CE . 10题图 11.两个城镇A ,B 与两条公路l 1,l 2的位置如图,电信部门需在C 处修建一座信号发射塔,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 ,B 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l 1,l 2的距离也必须相等,那么点C 应选在何处?请在图中用尺规作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 11题图 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互相垂直平分,垂足为点O. B B E C A B D E C D 9题图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回顾与思考

[]23522 36365 32633224424 4324321 532323 33)().(102010.9.8)()().(76)2.(6)()().(5)(.4)(.3)(.22.1m m m a a a a y x x y y x x x a a a b b b x x x x x x x a a a m m m m m -=-÷--===÷-=-?--=-====-=-?-=-=-?=?-÷??++学习目标:1.梳理全章内容,建立知识体系;熟练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除法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应用意识,提高应用代数意识及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1、快速判断以下各题是否正确 2、计算 3、如图,一块直径为a+b 的圆形钢板,从中挖去直径分别为a 与b 的两个 圆,求剩下的钢板的面积. 二、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 1.多项式322431x x y xy -+-的项数、次数分别是( ).A .3、4 B .4、4 C .3、3 D .4、3 2.若0.5a 2b y 与3 4a x b 的和仍是单项式,则正确的是 ( ) A .x =2,y =0 B .x =-2,y =0 C .x =-2,y =1 D .x =2,y =1 3.减去-2x 后,等于4x 2-3x -5的代数式是 ( ) A .4x 2-5x -5 B .-4x 2+5x +5 C .4x 2-x -5 D .4x 2-5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 A .a n ·a 2=a 2n B .(a 3)2=a 5 C .x 4·x 3·x =x 7 D .a 2n -3÷a 3-n =a 3n -6 5.x 2m +1可写作( ) A .(x 2)m +1 B .(x m )2+1 C .x ·x 2m D .(x m )m +1 6.如果x 2-kx -ab =(x -a )(x +b ),则k 应为( ) A .a +b B .a -b C .b -a D .-a -b 7.()2a b --等于( ).A .22a b +B .22a b - C .222a ab b ++ D .222a ab b -+ 8.若a ≠b ,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 .(a +b )2=(-a +b )2 B .(a +b )(a -b )=(b +a )(b -a ) ))-031)2010(231()2(-+----π)(2()1(22c a ab -?-()??? ??÷+-223431963)4(a a a a )2)(4)(2()5(22a b b a b a ++-()()224232)3(b ab a ab --) 2)((4)2()6(2y x y x y x +---

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小结与思考2复习学案

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小结与思考2复习学案【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2.加深对物体三视图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章小结与思考2”。(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齐读): 1通过练习,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2.加深对物体三视图的认识。 师:为了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三、先学后教一 1.先学 生认真完成书上142页的第5、6题。 2.指名板演 3.后教 (一)议一议: 观察黑板上第4题的答案,发现问题的请举手。 按差-中-优的顺序订正。 (二)指出: 它们共有的特征是:都是轴对称图形且面积都等于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四、先学后教2

1.先学. 生认真完成142页的7~9题,要求:作图规范。 2.指名板演 3.后教 (一)议一议观察黑板上第7题的答案,发现问题的请举手。 按差-中-优的顺序订正。 (二)观察黑板上第8题的答案,发现问题的请举手。 按差-中-优的顺序订正。 (三)观察黑板上第9题的答案,发现问题的请举手。 按差-中-优的顺序订正。 指出:以长方形的哪条边旋转一周,那条边就是旋转成的圆柱的高,和它垂直的另一条边就是旋转成的圆柱的底面半径。 五、灵活运用 认真完成第143页的10~12题 六、当堂训练 1.如图放置的圆锥,它的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分别为() 2 .指出下图中左面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右面这个物体三视图中的哪个视图。 A.B.C.D.

(1)图(2)图(3)图 3.如果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俯视图为圆,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几何体是。 4.举出2个主视图是圆的不同物体的例子_______________。 5.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请画出它的左视图,与同学交流你画出的图形。再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并观察验证一下。

@第5章 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5章复习思考题 一、单选题 1.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应作为( A )。 A. 长期股权投资 B. 交易性金融资产 C.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D. 持有至到期投资 2.甲公司长期持有乙公司10%的股权,采用成本法核算。2013年1月1日,该项投资账面价值为1 300万元。2013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 200万元。则甲公司2014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1300 B.1380 C.1500 D.1620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该题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甲公司应按照持股比例确认为投资收益,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甲公司不做账务处理,则甲公司2014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仍为初始入账价值1300万元。 3.下列各项中,不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的是(C)。 A.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B.支付与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交易费用 C.支付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 D.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的金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计入当期损益的事项。 选项A计入投资损失,处理是: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选项B计入投资损失,处理是: 借: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选项C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处理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选项D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2014年1月5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 200万元取得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所持有的股份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5%,另支付相关税费5万元。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长期股权投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3月10日,乙公司宣告发放2009年度现金股利共200万元。2014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14年1月5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的入账价值为(D )万元。 A.1005 B.1220 C.1020 D.1205 5.甲公司2013年1月5日支付价款2000万元购入乙公司30%的股份,准备长期持有,另支付相关税费20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对乙公司

第一章回顾与思考教案1(北师大版初三上)

第一章回顾与思考教案1(北师大版初三上) 课时安排 2课时 镇定讲课 本回忆与摸索中设立了几个咨询题,目的在于期望同学们通过对这几个咨询题的摸索,梳理本章的知识内容,总结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反思和交流中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回忆本章的要紧内容,包括有关的定理的探究和证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方法、步骤和理由,构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互逆命题的真假关系等,并安排一些相关的题目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建立知识框架图,回忆本章的要紧内容和思想方法,专门是一些几何命题的证明思路等,教学时,应鼓舞学生带着咨询题回忆所学内容,在对咨询题进行回答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咨询题的明白得,并展开小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反思和交流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课后,还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章内容,并回忆学习本章的收成、存在的咨询题和需要改进的地点,教师也能够据此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十课时 课题 回忆与摸索(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在回忆与摸索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在回忆与摸索中,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究与证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进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进一步把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的证明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查找几何命题的证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锤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摸索的适应. 教学重点 1.在回忆与摸索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回忆本章的要紧内容,包括探究与证明、思路与方法等. 教学难点 进一步领会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 教具预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创设咨询题情境,搭建〝回忆与摸索〞的平台 咨询题1 你能讲讲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吗?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小结与思考(二)

图2 O B Q A P R D C O R B Q A P 图1 x 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第31课时:小结与思考(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梳理本章所学的知识,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了解切线的概念,会利用切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发展推理能力. 3、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线长的概念,能利用切线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基础练习: 1、⊙O 的半径为5㎝,点A 在直线l 上,如果OA=5㎝,那么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 ) A 、相切 B 、相交 C 、相离 D 、相切或相交 2、直角坐标系中,以P (2,1)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恰好有三个公共点,则r 的值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B 、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C 、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D 、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如图,A B 是⊙O 的直径,点D 在A B 的延长线上,过点D 作⊙O 的切线,切点为C ,若25A = ∠,则D =∠______. 5、为了测量一个圆铁环的半径,某同学用了如下方法,将铁环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进而求出铁环半径,若测得PA=5cm ,则铁环的半径是 cm . 6、如图,⊙O 内切于A B C △,切点分别为D 、E 、F .已知∠A=70°,连结DE 、DF 、BO 、CO ,,那么∠EDF = ;∠BOC= . 典型例题: 问题一、在同一平面内,已知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5.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画圆.探索、归纳: (1)当r = 时,⊙O 上有且只有1个点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3; (2)当r = 时,⊙O 上有且只有3个点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3; (3)随着r 的变化,⊙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3的点的个数有哪些变化? 问题二、一位小朋友在粗糙不打滑的“Z ”字形平面轨道上滚动一个半径为10cm 的圆盘,如图所示,AB 与C D 是水平的,BC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0 ,其中AB=60cm ,CD=40cm , BC=40cm ,请你作出该小朋友将圆盘从A 点滚动到D 点其圆心所经过的路线的示意图,并 求出此路线的长度. 问题三、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已知OA 和OB 是⊙O 的半径,并且OA ⊥OB ,P 是OA 上任一点(不与O 、A 重合),BP 的延长线交⊙O 于Q ,过Q 点作⊙O 的切线交OA 的延长线于R .说明:RP =RQ . 请探究下列变化: 变化一:交换题设与结论. 已知:如图1,OA 和OB 是⊙O 的半径,并且OA ⊥OB ,P 是OA 上任一点(不与O 、A 重合),BP 的延长线交⊙O 于Q ,R 是OA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RP =RQ . 说明:RQ 为⊙O 的切线. 变化二:运动探求. 1.如图2,若OA 向上平移,变化一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只需交待判断) 2.如图3,如果P 在OA 的延长线上时,BP 交⊙O 于Q ,过点Q 作⊙O 的切线交OA 的延长线于R ,原题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 3.若OA 所在的直线向上平移且与⊙O 无公共点,请你根据原题中的条件完成图4,并判断结论是否还成立? (只需交待判断) 问题四、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C 是⊙M 的直径,过点C 的直线交x 轴于点D ,连结B C ,已知点M 式为y =-+ (1)求点D 的坐标和B C 的长; (2)求点C 的坐标和⊙M 的半径; (3)说明:C D 是⊙M 的切线. O P B Q A R 图3 ? O A 图4 A 第4题 第6题 第5题 A P 60° 30°

第五章旅游业思考题及答案

第五章旅游业思考题1..名词解释 (1)旅游业:旅游业就是以旅游消费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直接旅游企业:指那些主要营业收入来自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因而没有旅游者的存在便无法生存的企业。 (3)劳动密集:为生产一定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素比例。 (4)旅行社: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5)旅游批发经营商:是那些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 (6)旅游零售商:泛指那些主营零售代理业务的旅行社,以旅行代理商为其中典型代表,还有其他有此类零售代理业务的服务商。 (7)包价旅游:是指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旅游全程的活动项目,向旅游消费者大众推出的包揽全程服务工作的一种旅游产品。一般规定全程活动的日程、目的地、行、宿、食、游的具体地点和服务等级,并以总价格的形式一次性地收取费用。 (8)旅游产品:是以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为核心,构成一次完整旅游经历的各种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的集成或总和。 (9)旅游景点:指专为供来访公众参观、游乐或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

2.试析旅游业的性质。 答:旅游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项经济性产业。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旅游经济。虽然旅游业的经营会将某些社会、文化或环境事物作为其产品素材,但对于这些素材的使用只不过是旅游产品的生产特点。换而言之,所有这些派生结果或生产特点都不能改变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的营利性质。旅游业的细胞是以营利为目的并需要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同样,由这些基本细胞集合而成的旅游业也是以营利为目的,因而也需要进行经济核算。正因为如此,我国才明确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不将其列为文化事业。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旅游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项经济性产业。 3.同制造业相比,旅游业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特点一:综合性产业。特点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特点三:政策性较强的产业;特点四:脆弱性产业。 4.比较欧美国家与我国对旅行社的分类。 答:与欧美国家中旅行社的分类情况相比较,我国对旅行社的分类始终都是基于加强旅行社行业管理的需要而做出的行政规定,主要目的旨在规范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实际上,我国的各类旅行社除了在业务范围是否涉及“出境”方面有所不同外,在业务开展方式上并无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与欧美国家中的旅行社相比,我国的旅行社企业并无真正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之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旅行社在开展业务方面都是既经营“批发”业务,也经营零售业务。 5.简述二战后团体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 答:略。 6.饭店等级评定标准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评定工作的主要原则有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第六章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回顾与思考 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邹国胜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本章前几节课中,又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性质做了进一步学习,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学生已经对有关内容得以掌握。在本章后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并探索了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的形状等结论,学生在初一时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本章学生也掌握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对如何探究内角和、外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的能力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已经掌握,已经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特殊四边形的有关命题,并且也能利用有关知识对探究型题目加以分析和证明。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会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中各自发挥的作用。掌握了简单证明的方法,解决了简单的现实问题,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的定理较多,在系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等的基础上,学生还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定理,并能熟练应用,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并能够应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证明过程。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