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标准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汇总

高中生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标准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汇总
高中生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标准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汇总

与难点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知识点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下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基本不变变小蔗糖溶液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恢复原位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清水

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知人善教培养品质引发成长动力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2313750.html,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3、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可以说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性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例题精讲

例1.决定红细胞吸水或失水多少的条件是()

A.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B.细胞膜两边酶的浓度

C.细胞膜两边分子运动的速度

D.细胞内外溶质分子的运动速度

例2.将人成熟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9%的食盐溶液中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红细胞的状态变化是()

A.不能确定 B.正常状态

C.细胞膜破裂 D.细胞皱缩

例3.细胞膜在功能上的特征是()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具有选择透过性

C.具有渗透性 D.具有半透性

例4.实验室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编号A、B、C、D),已知四瓶蔗糖溶液的浓度都不同。现利用半透膜袋进行渗透实验(装置如下图),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半透膜袋②萎缩。四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

A.蔗糖溶液A B.蔗糖溶液B C.蔗糖溶液C D.蔗糖溶液D 知人善教培养品质引发成长动力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2313750.html,

C.(1)(2)(4)(6)

D.(2)(3)(4)(5)

例8.渗透装置中,大烧杯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但不允许二糖通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纯净的麦芽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上升

例9.在马铃薯上用打孔器打出两个圆柱体P和Q,P在蒸馏水中放l h,Q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浓度的盐溶液中放l h。处理后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 ( )

A.P不合适,Q刚好合适

B.P和Q都不合适

C.P和Q都刚好合适

D.P刚好合适,Q不合适

例10.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清水、0.3mol/L的蔗糖溶液和O.4 mol/L的KN0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3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 )

A.清水、蔗糖溶液、KNO3

B.KN03、清水、蔗糖溶液

C.清水、KNO3、蔗糖溶液

D.蔗糖溶液、KN03、清水

例11.红萝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萝卜切成小块放到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知人善教培养品质引发成长动力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2313750.html,

变化趋势(二个渗透装置的起始液面高度定为0)。用“”实线表示装置1的液面高度变化,

用“”实

线表示装置2的液面高度变化.。

液面

度高时间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

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

D.大而醒目的液泡

2.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液泡逐渐()

A.减小、增大

B.增大、减小

C.不变、增大

D.等于0、减小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4.以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1-1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mLmL0.3 g·的蔗糖溶液比质量浓度为0.2 g·B.滴加质量浓度为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知人善教培养品质引发成长动力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2313750.html,

A.a马铃薯条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b马铃薯条细胞质壁分离逐渐复原

C.c马铃薯条细胞质壁分离

D.d马铃薯条细胞浸泡液浓度增加

7.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M、M、M、M表示,且M>M,M=M>M。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装置、乙AbBBaAAab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h,a、b的浓度分别为M、M,则()

2121

A.h>h,M

B.h

C.h>h,M>M

D.hM 212211128.植物体内有三个相邻的细胞a、b、c,已知它们的细胞液浓度是a>b>c,那么它们三者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9.下图中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

B.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

C.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

D.半透膜内外溶液的浓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

知人善教培养品质引发成长动力

A.蔗糖溶液A

B.蔗糖溶液B

C.蔗糖溶液C

D.蔗糖溶液D

1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下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可推测()

A.可能a>b,细胞渗透吸水

B. 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 a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用相同数量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小时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2+2+Si Mg K Ca

117

19.5 17.0 105 水稻19.1 118

86

59.6 番茄

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需要量大,对C需要量小

+的需要量是不同的C.水稻和番茄对K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一样大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他做该实验的目的是。

(2)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大小以及的位置。

(3)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方法:。

(4)某学生在F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

(5)通过实验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知人善教培养品质引发成长动力

(3)在1 min后,处于2 mol/L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逐渐进入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目标: 1.掌握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会描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3.理解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探究水分进出细胞是顺相对浓度梯度的;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 教学难点: 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方法:导引自学诱思探究反思提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问题探讨 请同学们看书P60的问题探讨回答问题: 一、渗透作用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渗透作用具备的两个条件

(1)具有③半透膜。 (2)膜两侧①②具有浓度差。 1、漏斗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或将烧杯中的清水换成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出现上述变化? 发生渗透现象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想一想: 1、动物细胞的哪个结构相当于“问题探讨”中所说的半透膜? 2、动物细胞发生吸水与失水需要什么条件? (1)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条件及现象 任务三: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是怎样的? 回忆植物细胞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2)原生质层????? 组成: 膜和 膜以及两层膜 之间的细胞质 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 (3)原理和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 2.实验步骤及现象 3.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 a、Mg 元素微量:F e、Mo、Zn、Cu、B、Mo等 (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8。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板书〗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 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 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 (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 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 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①观察细胞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组成细胞的元素 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①氨基酸及其种类 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③蛋白质的功能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③③③ 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①细胞中的糖类 ②细胞中的脂质 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细胞中的无机物 ①细胞中的水 ②细胞中的无机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①细胞膜的成分 ②细胞膜的功能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和线粒体) 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①细胞核的功能 ②细胞核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①被动运输 ②主动运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①酶的作用和本质 ②酶的特性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③ATP的利用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对必修一的生物失去兴趣,其实学好生物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还能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___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 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等等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数量(个数)最多的是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教案

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整节内容除了介 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还在于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理解任何一个生命系 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 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学会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 思考,主动自觉。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六、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1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复习回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镶嵌流动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我们了解了: 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1、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组成膜的蛋白质和脂质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分布是不均匀的。 3、细胞膜对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功能特点) 但是,我们还没有了解到,物质究竟是怎么进入细胞膜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 跨膜运输?这些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快速回忆前边的内容, 并联系到即将学习的内容 上来 新 旧 知 识 联 系 [问题探讨]呈现教材P70页人工合成的脂双层图 大家先看屏幕上的这幅图,这个图表示的是几种不同物质,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 膜的情况。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通过情况有何不同?什么样的物质可以通过?什么样 的物质不能通过?我们待会儿请同学来回答。 ***同学,通过这个动画,你看到什么物质可以通过? 那哪些物质不能通过呢? 很好。大家再看我们之前学过的天然的细胞膜结构图,跟人工合成的脂双层图的结 构对比,这里多了什么物质? 没错,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但却可以通过细胞膜,在小肠上 皮细胞上被大量吸收,为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吗?] 非常好!这个同学观察能力很好,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这节课很 重要的内容。希望这位同学能在这堂课学完后知道答案是什么。 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 (略) 学生回答:蛋白质 根据细胞膜的结构,推测细 胞膜上的蛋白质能够转运 葡萄糖。 学生可能会问:“钠离子、 给学生造 成认知冲 突,为下 面讲述协 助扩散打 基础。 鼓励学生 自己提出 问题。 2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带答案)

必修一知识点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P55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P1-6 2、使用高倍镜的步骤:先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的物像,然后转动换成高倍镜, 再调节或,使视野亮度适宜,缓缓调节,使物像清晰。P8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放大的物体的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距装片的距 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若物像在左上方,则装片应向移动。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原核细胞也没有,但有 一个大型环状的,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叫做。P10 5、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真核生物有:。酵母菌属于生物。 6、蓝藻包括:(4种),蓝藻细胞不含叶绿体,但细胞内含有和。是能进 行的生物。 7、细菌中的绝大数种类是营或生活的生物。举出属于细菌的生物:((5种) 8、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和两位科学家;细胞学说揭示了。P10 9、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9种),微量元素:(6种), 基本元素:(4种),主要元素:(6种),最基本元素。P17 10、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的形式存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P17 11、检测还原糖(如)用试剂,其由和组成, 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色沉淀。使用时注意。P18 1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和,前者将脂肪染成色,后者染成色。 该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目的是。 1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试剂,使用时先加A液()1ml,再加B液() 4滴,反应生成色络合物。 14、检测还原糖常用的实验材料有;检测脂肪的实验材料一般用;检测蛋白质可用的材料 有。 15、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主要能源物质——, 主要储能物质——,直接能源物质——,最终能源。 16、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内约种, 其结构通式:,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的不同,肽键: 17、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 —。含有二个肽链的化合物称。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3章的学习中曾经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当时就遇到过用什么材料做 细胞膜的问题。本节课从这个问题入手,让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好地体现细胞膜的功能。还可以用设计问题串,分析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曲折历程,学生易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解决方法: 1、设计问题串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 2、教师呈现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结合阐述其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解决方法: 用设问法讲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在层层剥去“笋衣”中显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3章对生物膜的成分和功能有所了解,又安排了学生预习这节内容,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不难,但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学生感觉有难度。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式。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2、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 学生讨论回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科学家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对生物膜结构的漫长探索,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历程。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设问1:要弄清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弄清其组成成分。 那么,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介绍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 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呢?(主要是限于当时的条件) 设问2: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介 绍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关系) 设问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的呢?(介绍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脂双层这一结论的由来) 设问4: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简介20世纪40年代的推测和罗伯特森1959 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 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 设问5: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重点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讨论技术的进步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师呈现P68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 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双分子层。③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④具一定的流动性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重点总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检测题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最新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

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 (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 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 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①观察细胞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组成细胞的元素 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①氨基酸及其种类 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③蛋白质的功能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 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③③③ 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①细胞中的糖类 ②细胞中的脂质 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细胞中的无机物 ①细胞中的水 ②细胞中的无机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①细胞膜的成分

②细胞膜的功能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①细胞核的功能 ②细胞核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①被动运输 ②主动运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①酶的作用和本质 ②酶的特性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③ATP的利用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走近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新陈代谢,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为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原子、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因为它们单独存在时,不能完成生命活动)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而无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如大肠杆菌、草履虫等)的细胞水平也就是个体水平。 同一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池塘中,一只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这些草履虫共同构成一个种群,这些草履虫与其他生物一起构成一个群落,一个池塘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5.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生殖细胞;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 6.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由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T 细胞引起的,T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疫力下降,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7.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程序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亮度变暗; 装片移动规律:看到物像偏什么方向,就向什么方向移;提高亮度的措施:调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 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8.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9.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的最主要特点: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前者没有核膜); 如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等)、蓝藻(如发菜、颤藻等)、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原核生物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糖类和蛋白质);(支原体:最小的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 原核生物的拟核不同于真核生物细胞核的特点是: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10.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高一生物复习教案: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人教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2)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渗透相当于溶剂分子的扩散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问题清单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SARS(非典型肺炎)是由什么病毒引发的传染病? 2、什么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3、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 4、病毒如何生活和繁殖的? 5、判断病毒是生物的依据是什么? 6、根据寄主不同可以把病毒分为哪三类? 7、根据遗传物质不同可以把病毒分为哪两类? 8、DNA病毒有哪些?RNA病毒有哪些? 9、HIV的致病原理是什么? 10、生命活动离不开什么? 1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12、常见单细胞生物有哪些? 13、单细胞生物靠什么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4、人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15、什么物质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16、胚胎发育过程与细胞的什么生命活动有关? 17、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18、反射弧包括哪五个部分? 19、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什么完成? 20、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什么为基础? 21、生长发育以什么为基础?22、遗传与变异以什么为基础? 2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为? 24、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25、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26、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27、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病毒是不是生命系统? 28、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群落?什么是生态系统? 29、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30、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生命形式是什么? 3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什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高倍镜的操作步骤? 3、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怎样的? 4、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5、要将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遵循什么原则? 6、在观察目标时出现了污点,如何判断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 7、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呢? 8、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物像大小、细胞数目、视野范围、视野亮度、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 9、使用显微镜时光线暗应该调节哪里? 10、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哪里?多样性表现在哪里? 11、细胞可以分为哪两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教学设计 教师:同学们,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我们想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在选择细胞膜的材料时我们遇到了难题,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我们该选择哪种呢?学生: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有些物质能通过,有些物质不能通过,所以塑料袋不适合。普通布没有弹性,而我们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我们发现生物膜是有弹性的,所以我们选择弹力布。 教师组织学生用手指触摸卵黄膜,亲身感受细胞膜的存在和弹性。 教师:细胞膜究竟有什么样的结构决定了它能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有弹性呢?引出课题: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师生互动】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为什么生物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呢?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科学家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 资料一: 时间: 19世纪末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例外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简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教师:如果你是欧文顿看到这样的现象能帮助我们提炼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学生: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成分。 教师:同学们得出的结论凑巧与欧文顿的结论一样。那么,你们的这个结论是根据现象的推理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学生:是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推理分析得出的。

教师:那么在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学生:有必要。只有通过鉴定才更确凿。 教师:那么为什么欧文顿一开始不对膜的成分进行鉴定呢? 学生:当时的技术条件不能实现。教师:确实如此。由此可见技术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才能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将膜分离出来。 多媒体展示材料二 资料二: 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教师: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学生:说明细胞膜的成分除有脂质还有蛋白质。 教师:到此科学家已经知道了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那么这些分子是如何排列形成特定结构的生物膜的呢? 多媒体展示材料三 资料三: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作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教师: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学生:脂质分子在细胞膜中是排列成两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